马鸿逵的火箭军96301部队旅长马移民旅长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八路军三五八旅七一五团征战历程(罗版),八路军一个团多少人,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八路军688团,八路军的独立团,八路军,我要当八路军,我要当八路军电视剧,八路军电视剧全集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八路军三五八旅七一五团征战历程(罗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病死洛杉矶的“宁夏王”马鸿逵_新闻中心_新浪网
病死洛杉矶的“宁夏王”马鸿逵
  马鸿逵(),乳名三元,字少云,回族,西北军阀“三马”之一,先依附冯玉祥,后投靠蒋介石,任宁夏省主席长达十七年,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被人称为宁夏的“土皇帝”。
  八岁见慈禧,羽翼丰得志
  马鸿逵,日出生于甘肃河州(今临夏县)韩家集阳洼山村。祖父马千龄,在同治年间陕甘回民起义时,因劝说马占鳌(马千龄的同族侄女婿)降清,被左宗棠称之为“良回”。这就是马鸿逵后来自诩他家“不是造反的回回”一语的缘由。光绪初年,马千龄次子马福禄中武举人、武进士。
  马鸿逵父亲马福祥先后任清政府西宁镇总兵兼阿尔泰护军使、绥远都统。1925年,依附冯玉祥,任西北边防会办(冯为督办)。1928年,马福祥转投蒋介石。1932年病卒于涿州琉璃河旅途中。其政治手腕灵活,长于交际,善于游说,常以在政争中当“调人”自居。这些都为马鸿逵进入军界政坛打开了广阔的门路。
  马鸿逵8岁在西安行宫中得见慈禧、光绪、隆裕、李莲英、小德张。12岁,其父马福祥以1000两纹银为他买得“蓝翎知县”虚缺。
  1914年至1917年,马鸿逵在北京先后为袁世凯、黎元洪当侍从武官,对统治阶级最高层官场的活动颇多了解。袁氏称帝,马福祥错估形势,上京劝进,被封为男爵。及张勋复辟,马福祥通电拒绝复辟“朝廷”委其的甘肃提督的任命。此后马氏父子对前事讳莫如深,对后事则大肆宣扬。其时,马鸿逵还悄悄离开北京,跑到天津,参加段祺瑞的马厂誓师,当了讨逆军的中将参谋。段祺瑞重新上台后,欲收马鸿逵为羽翼,拨给日式轻重武器及经费6万元,授他为第五混成旅旅长,令其扩编宁夏新军。
  先附冯后投蒋,左右逢源军阀间
  1925年3月,冯玉祥正式就任西北边防督办后,开始着力经营张家口以西地区。马福祥父子迫于冯军势力,仍采取以退求存手法,对冯表示顺从。马福祥将绥远都统交给冯军大将李鸣钟,自己担任了没有实权的西北边防会办,其部队则交马鸿逵带领。冯为安慰马氏父子,委马鸿逵为第七师师长。
  1929年春,蒋介石一手包揽大权的编遣会议和国民党“三大”召开之后,新的军阀战争开始酝酿。
  1929年5月,冯玉祥决定反蒋,命所部由山东、河南向郑州、洛阳集中。
  马鸿逵为摆脱冯玉祥的军事围困,率兵东走郑州;并沿途炸毁桥梁,以阻冯军追击。郑州是冯玉祥军需供应中心。马鸿逵在此获得大批军火、粮草。冯玉祥为扭转局面,屡电马鸿逵,温婉慰劝,望马部归返。蒋介石闻讯后,即派钱大钧、贺耀祖、邵力子等前往郑州宣慰,给马鸿逵带去百万元的重赏,并在南京召见马。款待马的宴会,甚为隆重,宋美龄及国民党政府各院、部长均出席。最后又拨款几十万补充马的部队。因此,马鸿逵决心投靠蒋介石;不久,马部奉蒋介石之命调驻徐州。
  1931年1月,蒋介石“围剿”鄂豫皖苏区时,调马鸿逵部到河南许昌、漯河一带。马鸿逵设总指挥部于信阳,指挥其部参与了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进攻。但他鉴于黄杰和曾万钟部俱被红军击溃、岳维峻被红军活捉,一度装病,迟迟其行,招致蒋介石的不满。后又发生刘峙部包围马部的事件,主要原因是马鸿逵丢失了鸡公山,堂堂“国军”败在了共产党的一支游击部队手下,不能不使身为河南绥靖主任的刘峙大为震怒。后由马福祥出面斡旋才罢休。
  星夜兼程返老巢,扩军独裁敛钱财
  1932年8月,蒋介石已任命马鸿逵为宁夏省主席。但马鸿逵希冀任河南省主席一职,长期滞留中原,宁夏省政由他人代理。蒋介石亦曾有意给他河南地盘,后来因刘峙报称马鸿逵贻误军机,蒋介石改变主意,不仅不发表新职,反以刘峙压迫马鸿逵,马处境窘迫呼援无门(马福祥于1932年夏死)。恰这时甘、宁政局紊乱,蒋介石要他回宁夏就职,于是急急赶回西北。
  离开河南时,接蒋介石的命令,马鸿逵部队基本不动,由马鸿宾接带,马鸿宾在宁夏部队则交马鸿逵,双方互换番号。马鸿逵借蒋允其可带直属部队返宁为理由,连夜选拔精壮人员,密藏优良武器,于隆冬寒天,将部队运往包头,再由包头步行,星夜兼程进驻宁夏。留在河南的队伍,只是一些老弱病残而已。后马鸿宾又托词留在了宁夏。此后,两马之间为利益和军饷产生了许多矛盾。
  1933年年初,马鸿逵正式就任宁夏省主席职务。他摆出一副励精图治的姿态,提出了“实行三民主义”、“消灭烟毒土匪”两大施政目标,制定公务员“行为准则”的八项要求,甚至连官吏、职员的着装都有规定(必须一律短装)。马鸿逵真正的信条是他常说的一句话:“有兵就有权,有权就有钱。”他的一切活动无不是以“抓兵”、“抓权”、“刮钱”为目的展开的。
  为了独自控制地方政权,马鸿逵处处安插亲信。宁夏当时交通落后,生产极不发达,加上位置边远,蒋介石感到无须控制太严,决定宁夏省政府委员、各厅、处长,除教育厅长外,其他均由马鸿逵自行提名保荐。
  尽管如此,马仍然一连赶走了五个国民党政府派来宁夏的教育厅长,最后由他自己保荐亲信杨作荣上任。马鸿逵以军管政,以政管党,国民党宁夏省党部及各县党部,都在他的操纵之下。
  马鸿逵在宁夏长期实行所谓“合署办公”,其总司令部和省政府主管各部门的人员,每天早上到马的办公室外等候召见。前者出,后者进,依次问安、汇报、请示。马鸿逵高坐太师椅上,根据自己的好恶发号施令。他的办公桌旁不另设椅凳,召入者只能站着回答,如同蒙童背早课。僚属们谓这种做法为“上朝”。马遇事外出,军政事务则由其次子马敦静代行。马敦静每于此时昂然出入省政府办公厅,执笔乱批公文,各属官恭敬听命之态,一如对马鸿逵本人。
  显赫威风随风去,分崩离析死异乡
  1949年春,因西北军政长官张治中北上参加和谈,所遗之职,遂为马鸿逵与马步芳争夺目标。马步芳军阶虽不如马鸿逵高,但是所部作战实力强于马鸿逵军,同时又不惜巨资大肆活动,抢先达到成熟程度。
  1949年5月,马鸿逵应代总统李宗仁电召,由银川直飞南京。经与马步芳几番争斗,终于弄到甘肃省政府主席任命。不久,解放军合围兰州,马步芳于无奈中,忙向马鸿逵求援。马鸿逵表面派兵驰援,其实是在坐观其成败。兰州解放的消息传到宁夏,马鸿逵且惊且喜,幸灾乐祸道:“我不相信把你(指马步芳)放不倒!”马鸿逵估计宁夏迟早必失,便在4月就开始大量转移财产,在台北、香港和美国购买房产,做流亡的安排。
  8月26日,兰州解放后,马鸿逵打算让其部队在宁夏顽抗。他对部下说:“要效法阎锡山,损失尽净也在所不计,最后阎锡山还是当了行政院长嘛!”另一方面,他早做了逃跑准备,外运黄金,亲自到台湾布置房产。
  这年9月底,马鸿逵到了台湾,原国民党西北军政要员郭寄峤与马步芳父子等纷纷责其要对西北败局负责。受命为“国防部”次长的郭寄峤,在马鸿逵前去祝贺其乔迁新居时竟拍桌大骂,马只好忍辱徐退。当晚,宪兵到招待所搬出马的行李,令其自寻旅社。
  后来台湾当局又公开发表给予他“撤职查办”的处分。马鸿逵处境艰难,自谓“落得在台无容身之地”。他心灰意冷之下,设法请准“赴美就医”。抵美后,马鸿逵先住旧金山,后来迁居洛杉矶郊区,办起一家“普马拿”牧场,以养马为业。
  1954年,台湾召开“国民大会”二次会议,马鸿逵以尚存的“国大代表”资格打算返台出席,忽闻“监察院”委员苏锦泉提出弹劾,说他已被“撤职查办”,不能与会。收拾好行装的马鸿逵只好却步。
  日,马鸿逵病死于美国洛杉矶。
  (摘自刘革学著《中国地方军阀大结局》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延伸阅读]
  西北“三马”截然不同的人生
  民国时期,在中国西北的甘肃、宁夏、青海地区,存在着几股强大的地方武装力量。由于其首领皆为甘肃河州(今临夏)回族马姓,俗称“西北群马”。上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北诸马中,以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三个军阀集团最具实力,人称“西北三马”。
  马步芳:“流氓大使”+“文盲大使”
  马步芳早年曾入宁海军官训练团,结业后在其父马麒和叔父马麟统率的青海地方军事集团中供职。
  在马步芳家族中,马步芳实力最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马步芳从旅长一路升至集团军总司令。马步芳家族统治青海40年,尤以马步芳最为残忍凶狠,荒淫横暴,人称“土皇帝”。1949年兰州解放前夕,身为西北军政长官的马步芳在兰州疯狂地捕杀进步人士和学生,有的被投入黄河,有的被活埋。
  马步芳自诩“西北支柱”,积极准备与解放军在兰州决战。但他的美梦很快便破灭了。日,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起了兰州战役。马步芳在撤离兰州时,花重金雇陈纳德“飞虎队”9架飞机,将历年搜刮来的财富源源不断地运往香港,后运往中东。
  8月26日,兰州解放。国民政府国防部长徐永昌当天受行政院长阎锡山委派,飞抵西宁,一面要追究马步芳的责任,一面指示他以西北为基地作困兽之斗。马步芳不服气,同徐永昌大吵一通,最后带着一群姨太太乘上陈纳德的民航大队飞机,背着徐永昌飞重庆,继而奔广州,迁香港。
  10月上旬,蒋介石电召马步芳去台领命重返西北。马步芳以2000两黄金贿赂了能在蒋介石面前说上话的国民党元老吴忠信,由吴向蒋周旋,才获准暂不返回西北。接着他以到麦加朝觐为由请假,率其家小及随从200余人飞抵沙特首都利雅得。
  1950年,马步芳迁居埃及首都开罗做寓公。1957年,埃及和台湾当局断交,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马步芳无奈之下,迁回沙特阿拉伯居住。
  马步芳还想再过“土皇帝”的瘾,于是行贿台湾当局,最后谋得了台湾当局驻沙特的“全权大使”。可是马步芳的阿拉伯语讲得很差,最怕参加任何“外交宴会”,每日很少去所谓的“大使馆”办公。他的汉字水平也很糟,近乎文盲,凡是公文都写个“阅”字,再交秘书们核办。马步芳在担任“大使”的四年中,没履行过一次回台湾“述职”的义务。后来,马步芳因逼侄女为妾闹成大丑闻,在台湾舆论和“监察院”的压力下,丢掉了“大使”头衔。为了避免被送回台湾受审,他匆忙加入沙特国籍。
  日,恶贯满盈的马步芳客死在沙特,终年73岁。
  走向光明的马鸿宾
  马鸿宾11岁起即过行伍生活,升迁至清军管带。辛亥革命后历任宁夏镇总兵、甘肃新军司令、宁夏镇守使,后率所部参加冯玉祥的国民军,任第二十四军军长。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宁夏省政府主席、甘肃省政府主席、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等职。
  与马步芳和马鸿逵相比,马鸿宾的军阀习气较淡,受叔父马福祥的影响很大,常以儒将自诩,能突破狭隘的民族和宗教观念。马鸿宾所到之处以“保境安民”为原则,反对暴政,主张“以德服人”和“谦受益”。他虽然出身名门,少年为官,步步迁升,但他个人生活一直比较俭朴。
  兰州获得解放后,解放军又兵分三路,向宁夏挺进,同时接连派出有声望的民主人士赴银川,向马鸿逵、马鸿宾以及他们的子弟传达和平解放宁夏的诚意。马鸿宾决心放下武器,投诚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马鸿宾被任命为甘肃省副省长兼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
  日,马鸿宾因患胃癌在兰州逝世,终年76岁。
  (据《军事史林》期宋凤英)
  西北军阀马鸿逵
  马步芳(左)与马步青(右)。
】【】【】【】【】内容来源自: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暂无同义词
浏览次数 : 742 次
编辑次数 : 1 次
更新时间 :
词条创建者 :
双语连环画简介/马鸿逵
马鸿逵 马鸿逵,字少云,1892生于甘肃河州(今),。国民党军西北军高级将领。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兰州陆军学校毕业。早年加入,1912年宁夏新军都统,1914年至1917年任、的侍从武官。
1919年,段祺瑞上台后,马鸿逵升任第五混成旅旅长。
1924年9月,中,马鸿逵被、任为骑兵总指挥,率部开往。
冯玉祥发动,马鸿逵表示顺从,1925年委任马鸿逵为国民军新编第七师师长,驻防宁夏的金积、。
履历/马鸿逵
1926年9月,冯玉祥五原誓师,响应南方北伐,马鸿逵部扩编为国民联军第4路军,任总司令。1927年初,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1方面军第4军,马鸿逵任军长。1929年投靠蒋介石。1930年5月爆发,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反蒋,将马鸿逵部扩编为讨逆军第15路军并封他为总司令1931年1月,马鸿逵部被调往河南,参与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进攻。1933年初,马鸿逵正式就任宁夏省主席,1936年9月加授陆军上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马鸿逵出任第8战副司令长官兼第17集团军总司令。1945年12月,任西北军政副长官、西北行辕副主任。1949年9月底马鸿逵逃到台湾,受到台湾“国防部”次长郭寄峤及马步芳父子的指控,要他对西北败局负责。不久,他被“撤职查办”,感到在台湾无容身之地,便谎称去美国就医,后来长期住洛杉矶。,马鸿逵病逝于。
纪事/马鸿逵
布列松镜头里的马鸿逵
中原大战结束后不久,为了制止的部队向西北发展,蒋介石打算任命马鸿逵为甘肃省主席。当时,老蒋曾征求马福祥的意见,马福祥认为马鸿逵性情粗暴,担心他在甘肃干不好,便推荐了他的侄子马鸿宾。于是,蒋介石任命马鸿宾为甘肃省主席,马鸿逵为宁夏省主席。马鸿逵不愿去宁夏,因而对父亲的做法非常不满。就在这时,蒋介石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部署兵力,准备第四次“围剿”。蒋介石见马鸿逵不愿意去宁夏,便重新命令他率部到河南许昌、漯河一带,参加对红军的“围剿”。
接到命令后,马鸿逵把直属部队留驻许昌,其余部队开到漯河、驻马店以及信阳附近,为了保存实力,不与红军作正面冲突,他严令部下相机行事,不得擅自行动。
马鸿逵的部队军纪不好,作战向来不带给养,走到哪里抢到哪里。当时,正是豫南水稻收割的季节,马部便大肆抢割农民的稻子,几乎连种子也没剩下。他们不仅在驻地大抢大掳,还跑到鸡公山,把在山上避暑的外国人的物品也抢劫一空。马部多为回民,不吃猪肉,开始还说水牛肉不好吃,在老百姓家里搜宰黄牛,后来黄牛吃光了,所到之处,连水牛也没留下一头,弄得当地老百姓苦不堪言。
马军大扰百姓,老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马鸿逵对红军的进攻却迟迟不行动,这使得他大为光火。当时,马鸿逵派出少数部队驻平汉铁路沿线的柳林至武胜关一线,将主力控制在信阳,一直按兵不动。蒋介石几次电令,要他赶快行动,他讨价还价,就是不听。
蒋介石一时大怒,令河南绥靖主任将兵力集中在的西平、遂平一带,胡宗南将部队集中在孝感、广水一带,一北一南,胁迫马鸿逵进兵,同时叫马福祥带话给马鸿逵,不要学石友三。马鸿逵也不甘示弱,严阵以待,摆出一副老子谁也不怕的架势。双方针锋相对,大有一触即发之势。马福祥接到蒋介石的电报,连夜赶到信阳,劝马鸿逵赶快出兵。最后,马慑于蒋的威逼,只好俯首听命,将军队往东开拔,参加了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进攻。
1932年底,西北政局不稳,蒋介石再次任命马鸿逵为宁夏省主席,着他马上去宁夏上任。为了防止马鸿逵在西北势力过大,蒋介石以“剿共”为名,命、马鸿逵的部队互调,即马鸿逵将他的主力第三十五师留在信阳,将马鸿宾在甘肃的新编第七师划归马鸿逵。
接到这个命令,马鸿逵十分不满,但又不得不服从。他眼珠子一转,想了一个对付的办法。当天晚上,他即召开会议,将部队的编制重新做了安排。他将精锐力量分成了3个独立旅,开往宁夏。剩下的老弱病残三四千人留在信阳。1933年2月,马鸿逵走马上任。他同时还兼任了国民党宁夏省党部主任委员、第十五路军总指挥。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马鸿逵开始了他在宁夏17年的割据统治。
经历/马鸿逵
西北枭雄马鸿逵
为了早日结束战争,使生灵尽量少遭涂炭,曾对西北下达过“对宁夏二马可在军事打击下,尽量争取用政治方式加以解决”的指示。消灭马鸿逵集团,则是由杨得志第19兵团完成的。其时,宁夏的马鸿逵集团,仍企图作困兽之斗,以银川为中心,依据黄河天险,在南起靖远、同心,北至金积、青铜峡、灵武地域内,构成两道防线,由马鸿逵之子马敦静统一指挥,妄图阻止解放军解放宁夏。
第一野战军发布进攻兰州的作战命令的两天之后,毛泽东致电并、习仲勋,其中说:“现在西北敌军分向汉中、兰州、宁夏三处退却,解放军亦须分为三路解决退敌。除用战斗方式解决外,尚须兼取政治方式去解决。我们认为,西北地区甚广,民族甚复杂,我党有威信的回民干部又甚少,欲求彻底而又健全又迅速的解决,必须采用政治方式,以为战斗方式的辅助。现在解放军占优势,兼用政治方式利多害少。
马鸿逵是傅作义的把兄弟,马派马如龙及哈某至绥远接洽,有请求和平解决之意。傅作义说马极愿求和,只恐求之不得。请你们对宁夏问题考虑一下,是否可以经过傅作义去改编马鸿逵部。我们认为在马步芳解决后,必须使用杨得志兵团深入宁夏,给马鸿逵部以歼灭的打击,迫使残部退入后套,然后经过傅作义用政治方式去解决。
对马步芳必须歼灭其主力,但他有玉树等地为后方,可以保存残部。……此外,班禅现到兰州,你们攻兰州时请十分注意保护并尊重班禅及甘青境内的西藏人,以为解决西藏问题的准备。”此时宁夏的马家军,主要有两支部队。一支是马鸿逵的儿子马敦静为司令的宁夏兵团,统帅4个军。另一支是马鸿宾的儿子马惇靖为军长的第81军。马鸿宾虽是马鸿逵的堂兄,但关系一向紧张。抗战时期曾表示拥护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在绥西一线同傅作义共同抗击过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初期,他的一个团长被俘,受到彭德怀亲自接见,并由这个团长将彭德怀的信带给了马鸿宾。马鸿宾不但未刁难这个团长,反而奖给他一匹马。果然,马鸿宾见兵临城下,大势已去,便有了起义的念头。但顾虑重重,怕起义后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杨得志派64军军长曾思玉为全权代表,向马鸿宾发出通知,表示欢迎他们起义。只要81军起义,解放军保证全体官兵的生命和私人财产的安全。日下午7时,军长代表解放军第19兵团,与马惇靖代表的国民党第81军,在中宁县城签订了和平解放的协定,第81军改编为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独立第2军,、分任正副军长。及至新中国成立后,马鸿宾官至宁夏省副主席、甘肃省副省长、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委员等职务,为统一事业作出过许多有益贡献,,在兰州病逝,得以善终,此是后话。
家族统治/马鸿逵
马鸿逵家族统治宁夏十数年之久,危害陕甘多年,被称为“宁马家族”,马鸿逵本人被称为“宁夏王”。
马鸿逵主政宁夏伊始,摆出一副励精图治的姿态,提出了“实行三民主义”、“消灭烟毒土匪”两大施政目标。实际上,马鸿逵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扩军”、“抓权”、“刮钱”。马鸿逵上任时,手下兵员有12000人,他不断地抓壮丁当兵,不久就壮大至数万之众。
马鸿逵嗜财如命,想尽各种办法抓钱,如横征暴敛,走私烟土,尅扣薪饷,强占房地等,宁夏人民怨声载道。1935年底,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马鸿逵极力防备和阻遏红军在陕甘宁边区的发展,多次向蒋介石呈进意见书,建议加大进剿红军的力度。同时,马鸿逵将全省划为三个警备区,不断骚扰陕甘宁边区,一度攻占三边(安边、定边、靖边)。整个8年抗战期间,马鸿逵直接掌握的部队并未进入对日寇作战的战场,他除了巩固宁夏地盘,就是对付陕甘宁边区的共产党、八路军。抗战8年,国民党将领或多或少都参与了战斗,但马鸿逵却挂着个战区副司令长官兼集团军总司令的空名,过了8年土皇帝的生活。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而欢庆的时候,马鸿逵却痛心疾首地说:“抗战胜利得太快了,共产党不但没有消灭,反而力量更大了。中国不亡于日本,要亡于共产党!”基于对马鸿逵的了解,,毛泽东在给彭德怀并贺龙、习仲勋的电报中,又对解决马鸿逵作了具体指示:“马鸿逵残杀陕北人民甚多,从来没做过好事,和平解决的可能性本未丧失,但实际执行起来恐怕有困难。”马鸿逵与共产党为敌多年,此次又得蒋介石的数百万银元军饷,已经表示要“死守宁夏”,和平解决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况且前不久的兰州战役时,解放军曾与马鸿逵的11军在固原激战,付出了很重的代价。此时马鸿逵深感大势已去,自忖手下不到7万之众,不是杨德志的对手,却又不甘心失败,他一面对外宣称:“虽留一兵一卒,也必须作战到底”,一面却在准备逃离银川。日,马鸿逵借口飞出席国民党紧急军事会议,乘飞机离开银川去重庆,把战场指挥权交给了马敦静。马敦静根据马鸿逵的命令,于在吴忠召开军事会议,制定了“放水、放火、打光”的死守计划。日,第19兵团兵分三路,挥师宁夏,很快突破第一道防线,进逼第二道防线——中卫和中宁两大重镇。马敦静集结所属128军、11军凭借金积和青铜峡的险要地势与19兵团决战,指示部下准备掘堤放水,陷金积、灵武、吴忠堡地区以成泽国,阻止人民解放军前进。在第一道防线被攻破后,他又调兵遣将。调整部署,重点防守老巢银川。日11时,解放军第64军的两个师,分左右两翼,向金积一线猛扑,揭开了金灵之战的序幕。与此同时,解放军第63军由石空堡北渡黄河,沿黄河两岸北进,直指银川。一面令工兵炸堤放水,将数十里黄河河堤崩裂坍塌,企图用洪水阻挡住解放军的进攻;一面慌忙将前线指挥的大权交给了第128军军长卢忠良,自己直奔机场,钻进一架早已准备好的座机,逃往重庆。相约死守银川的马鸿逵父子俩,却在重庆见了面,二人相对而泣。马鸿逵父子逃走后,树到猢狲散。宁夏兵团斗志全无,士兵成批逃亡,军官们向解放军发出求和电报。到了19日晚,马鸿逵在重庆用电台与宁夏的部下联系,得知诸将已发出求和电报,便要与他们讲话。结果,没有一人与他讲话。此时的马鸿逵仰面惨笑,继而嚎啕大哭。日下午,宁夏兵团代表与解放军19兵团达成《和平解决宁夏问题之协议》。至次,“宁夏王”马鸿逵苦心孤诣经营数十年的老巢土崩瓦解。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4次
参与编辑人数:10位
最近更新时间: 04:39:28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部队旅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