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边际效的基本内容以及对简述消费者市场的特点行为的影响

4.凯恩斯把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归于三大心理规律,;A.“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B.“消费倾向递增”、“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C.“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增”和“流;D.“消费倾向递增”、“资本边际效率递增”和“流;5.对于正常商品而言,如果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则;A.需求量增加的百分比大于收入增加的百分比B.需;6.人们在
4.凯恩斯把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归于三大心理规律,即(
A.“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
B.“消费倾向递增”、“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
C.“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增”和“流动偏好”
D.“消费倾向递增”、“资本边际效率递增”和“流动偏好”
5.对于正常商品而言,如果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则表明(
A.需求量增加的百分比大于收入增加的百分比B.需求量增加的百分比小于收入增加的百分比C.需求量增加的百分比等于收入增加的百分比D.需求量增加的百分比大于商品价格增加的百分比
6.人们在消费与储蓄之间进行选择的依据是(
A.实际利率的变动B.名义利率的变动C.均衡利率的变动D.市场利率的变动
26.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通常表现出的社会心理特征主要有(
A.虚荣心理B.从众心理C.攀比心理 D.消费流行E.求廉动机
27.社会保障主要包括( BCD )
A.社会慈善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 D.社会保险E.社会互助
(.提出有效需求理论的经济学家是(B
A.马歇尔B.凯恩斯C.亚当?斯密D.魁奈
2.通常而言,大多数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是(
A.示范性B.习惯性C.不可逆性D.效用最大化
3.奢侈品的需求收入弹性(
)A.大于1B.小于1但大于0C.小于1 D.等于0
4.在商品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增加引起预算线( A)
A.平行向外移动B.平行向内移动C.向右转动 D.向左转动
5.假设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无穷大,则其需求曲线(
A.向左上方倾斜B.向右上方倾斜C.平行于横轴
6.消费经济学研究的消费者主要是指(
D.平行于纵轴
A.企业B.政府C.社会组织D.个人和家庭
7.父母为子女教育进行储蓄的动机是(
A.遗产动机B.谨慎动机C.目标储蓄 D.生命周期储蓄
10.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某种商品的消费下降,则这种商品通常是( C
A.正常品B.必需品C.低档品D.奢侈品
11.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B.消费需求与总需求C.消费与经济增长D.宏观消费问题与微观消费问题
12.人们购买财产保险的动机是(
A.遗产动机B.谨慎动机C.目标储蓄D.生命周期动机
13.当存、贷利率相差减少时,人们倾向于(
A.减少储蓄,增加消费B.减少储蓄,减少消费C.增加储蓄,减少消费D.增加储蓄增加消费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表明消费者行为具有的特征是(
A.复杂性B.不可逆性C.习惯性 D.示范性
2.消费者将其个人可支配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是消费者的(
A.资源初次分配选择B.资源再分配选择C.资源消费 D.购买选择
3.题3图是某商品的恩格尔曲线,据此判断该商品是(
A.品牌香水B.日常食品C.普通服装D.普通皮鞋
4.按照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的规律,钻石戒指的需求收入弹性最可能是(
5.下列关于吉芬商品需求曲线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向右下方倾斜B.向右上方倾斜C.垂直于横坐标 D.平行于横坐标
6.一般而言,食盐的需求价格弹性(
)A.大于1B.等于1C.小于1D.接近无穷大
7.小张打算为自己购买一套住宅,每月储蓄3000元,这种储蓄动机是(
A.生命周期动机B.遗产动机C.谨慎动机 D.目标储蓄动机
(多选)26.凯恩斯经济学认为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包括(
A.消费倾向递减B.消费倾向递增C.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D.资本边际效率递增E.流动偏好
(.把消费品分为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B.斯密C.李嘉图D.魁奈
2.影响消费者决策最根本的因素是(
A.收入水平B.社会阶层C.社会文化D.商品价格
3.下列消费问题中,属于微观消费问题的是(
A.消费方式B.消费结构C.消费储蓄决策 D.消费政策
4.如果某种商品的收入弹性为2,则该商品最可能的是(
A.正常品B.奢侈品C.低档品D.吉芬商品
5.题5图是某商品的恩格尔曲线,据此判断该商品最可能是(
A.大米B.项链C.香水D.钻戒
6.对低档商品来讲,当价格下降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替代效应使商品消费减少,收入效应使商品消费增加B.替代效应使商品消费增加,收入效应使商品消费减少
C.替代效应使商品消费减少,收入效应使商品消费减少D.替代效应使商品消费增加,收入效应使商品消费增加
7.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是(
A.需求量/价格
B.价格/需求量
C.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D.价格变化的百分比/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8.在商品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收入的增加会引起预算约束线( B
A.向内平移B.向外平移C.围绕原点顺时针旋转 D.围绕原点逆时针旋转
(多选)26.微观消费与宏观消费的关系是(
A.两者之间是平行关系B.两者之间是包容关系C.两者之间是并列关系
D.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E.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
指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欲望或需要的能力
消费者剩余
指的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差,即消费者通过消费在心理上所获得的收益 边际效
指人们为了一些特定的目标,诸如支付购买住宅的现金、或为了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而进行
指一个社会根据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态度等方面的不同进行等级划分,所划分
成的许多相对永久的同类人群
流动性约束
当消费者在高收入预期下无法借款来维持当前消费时就存在流动性约束。
指商品价格上升后,消费者改用其他商品来满足需求
消费不可逆性
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
指如果商品价格上涨而收入不变,则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便下降了,这就是价格的收入效应
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即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我们就称这两
种商品为互补品
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另一种商品
消费量的减少,即两者是相互替代的关系,我们就称这两种商品为替代品
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是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的扣除。
表示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几何图形
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是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的扣除
恩格尔定律
指包含对通货膨胀风险补偿的利率
1.联系实际说明社会阶层对消费决策的影响。课本37页
2.简述消费者行为特征。课本12-13页
3.简述马克思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观点。P7
4.简述消费者行为的基本特征。课本12-13页
5.简述不同文化背景对消费决策的影响。课本38-39页
6.简述利率变化对储蓄产生的影响。课本62页
7.简述关系集团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课本37-38页
8.简述消费观念对储蓄的影响。课本72-74页
9.什么是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障体系,这种社会保障体系对储蓄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课本64-65页
10.假设消费者全部收入只能用于两种商品消费,试运用坐标图工具,分析一种商品价格不变,另外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对预算约束线的影响
11.简述马克思关于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基本观点。P6-738.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P63-64
12.简述消费者行为的主要特征。P12-13
13.简述生命周期储蓄理论的关键思想。P56、57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8分)
36.假设某人从25岁开始工作且计划工作到65岁,该人将在85岁时去世。因此工作时间为40年,生活年数为60年(这里假定该人25岁前的生活开支由其父母支付)。每年劳动收入为30000元,那么,他的终身收入是多少?平均消费多少?年均储蓄多少?
终身收入=Y*M=30000*40
年均消费C=Y*M/N=
年均储蓄S=Y-C或者=Y*(N-M)/N=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8分)
36.某人20岁以前的生活开支由其父母支付,从20岁开始参加工作,每年的劳动收入为30000元,计划工作到60岁退休,预计寿命为80岁。试根据生命周期模型,计算该人的终身收入、年均消费和年均储蓄。
终身收入=30000*(60-20)
四、计算题(本大题8分)
36.某人从20岁开始工作,到60岁时退休,到80岁时去世。假定该人20岁以前的生命开支由其父母支付,工作期
间每年收入为36000元。试计算该人的终身收入、年均消费和年均储蓄。
终身收入=Y*M=3)=36000*40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8分)
36.假设不存在不确定因素,某人20岁之前的生活开支由父母开支,他也不承担父母的养老开支。该人20岁参加工作,计划工作到60岁退休,估计80岁去世,他工作期间每年的收入为60000元,根据生命周期储蓄理论,计算该人的终生收入、年均消费和年均储蓄。(要求列出计算公式)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l小题,12分)42.联系实际,试述影响消费者消费决策的因素。P36-----
六、论述题(本大题12分)42.试述我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课本77-78页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2分)
42.试述不同社会阶层和文化环境对消费决策的影响。课本37-39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消费经济学1-3章试题及答案08等内容。 
 消费经济学4-6章试题及答... 4页 1下载券 消费经济学7-12章试题及... 5页 1下载券 历年消费经济学自考试题... 40页 1下载券 消费经济学历年试题答案 ...  消费经济学试题及答案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00183消费经济学09-13考试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3 年 7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消费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83 一、...  消费经济学历年试题答案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第一产业发达 C.第三产业发达 24.消费服务社会化程度提高的物质基础是( C A...  消费经济学历年试题答案 41页 2下载券 消费经济学1-3章试题及答... 7页 1...C.高档商品 D.生活必需品 ) 全国 2008 年 7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消费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历年试题及答案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全国 2008 年 7 月高等...消费经济学1-3章试题及答... 7页 1下载券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  全国2014年10月自学考试00183消费经济学试题答案_自考_成人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全国2014年10月自学考试00183消费经济学试题答案_自考_...  2014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消费经济学试题和答案(课程代码 00183)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  消费者实物投资中最大的部分是 2013 年 4 月消费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第 1 页...39.(1)消费者收入和消费都可以分为两类,即“一时收入”和“持久收入”及“...  消费经济学00183自考试题及答案大全_其它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自考00183消费经济学 全国2011 年 7 月自学考试消费经济学试题课程代码:0018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管理学基础知识问答&(FW)
什么是目标管理?把目标管理用于计划制度,有哪些思想需要明确与坚持?并说明之.
1.答:目标管理是一种综合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即上下级共同判定组织目标,共同实施目标的管理活动。
目标管理用于计划制定,必须坚持做到各级人员均能参与目标的制定和执行,注意坚持自我控制、信息反馈,注重成果,不图虚名,不走过场。
企业的计划是如何根据企业所经营产品所处的寿命周期阶段作相应调整?
2.答:①投入期阶段,管理者应当更多地依赖指向性计划,因为这一阶段的产品经营活动要求有很高的灵活性;所制定的目标应该是尝试性的,资源的获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②成长期阶段,随着目标更确定、资源更容易获取和顾客的忠诚度的提高,经营计划也更具有明确性,计划的期限也较短。
③成熟期阶段,经营活动的可预见性达到最大,可以制定长期的具体计划。
④衰退期经营目标要重新考虑,资源也要重新分配,这样具体计划就不适用,组织需要转变为制定短期的指向性计划。
3、 目标管理方法的特征有哪些?
3.答:目标管理的实质是员工参与制定目标,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建立具体、可衡量的目标体系,实现对员工行为的引导、激励与控制的有机统一。通常要求有相应的组织文化的支持,但目标管理方法耗时长,从而削弱了组织效率,而且适用领域有限。
按照组织经营产品所处的寿命周期,企业计划应当如何做出相应的调整?
4.答:投入期鉴于产组织变革的过程分为解冻――改变――再冻结三个阶段为确保改革的目标的实现,应不断加强改革的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以减少阻力。A、
创造性进行变革的良好的社会环境,激励改革者。B、
动员全体员工参与改革。加强舆论和宣传工作。
C、 确立合理的改革进程。D、
照顾各方面利益,避免社会振荡。E、
利用群体的力量。品经营活动的灵活性,更多依赖指向性(指导性)计划。成长期随着目标明确,经营计划也更具明确性更强调短期计划。成熟期经营活动预见性大,可以制定长期的具体计划.衰退期经营目标需做调正,计划转而为短期的指导性计划。
计划工作的程序当中有一步是目标分解,其结果会在组织内形成两种目标结构,需要怎样对目标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5.答:在目标分解过程中进行目标结构的合理性分析,是要分析组织在各个时期的具体目标实现能否支持和保证长期目标的达成;组织的各个部分的具体目标的实现是否能使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获得可靠的保证。只有使上下左右以及前后时期的目标相互衔接、彼此协调,才可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
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如何决定组织的计划的有效性的?
6.答:面临高度不确定性环境的组织,计划应当是指向性的,计划的期限也应尽量地短,因为精确的计划此时反而会束缚组织成员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妨碍组织取得良好的绩效;相反,如的所有因素都保持不变,这样的组织无疑会从制定具体计划当中受益,因为具体计划指明了方向,并建立了非常详细的基准,可用以衡量实际经营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有人说,计划与控制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这是什么意思?
7.答:计划与控制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首先,计划是实现控制工作的依据,主管人员往往是根据计划和目标来设计控制系统、确定控制标准和进行控制工作的。其次,控制是实现计划的保证,有目标和计划而没有控制,人们可能会知道自己干了什么,但无法知道自己干得怎样,存在哪些问题,哪 些地方需要改进。
8、 简述计划工作的程序。
8.答:计划工作的程序一般包括五个阶段:收集资料,确定计划的基本前提条件;确定组织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总体行动计划;分解目标、形成合理的目标结构;综合平衡;编制并下达执行计划
9、有人认为“计划没有变化快,所以制订计划没有意义”。你对这种看法如何评价?
有人说,计划就是控制,你怎样理解?
9.答: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原来的强调稳定的、具体的、较长期的计划形式受到了挑战。但是不能就此否认计划的重要性和作用。问题不是要不要计划的问题,而是如何制定计划,以及怎样制定计划的问题。在目前持续变化的环境中,一般要求制定指导性的计划,计划期限也要相应缩短。
10、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你所知道的计划表现形式有哪些?
10.答:目的或任务、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划、方案、预算等。
11、为什么说计划工作有助于降低风险?
11.答:风险是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计划工作通过预测、内外部环境分析、明确目标、制定应变计划、对资源的整合,为降低风险提供了保障。
12、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应如何具体地确立自己的使命?
12.答: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注重环境分析;跟踪环境变化;科学的企业定位;富于创新。
13、明确组织目标,要完成哪几项工作?
13.答:1)提出目标。 2)确定多元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3)限定目标。
14、简述利用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确定经营方向时的工作步骤。
答:1)把公司分成不同的经营单位。2)计算每一单位的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3)根据在企业中占有资金的多少来衡量各经营单位的相对规模。4)绘制公司的整体经营组合图。5)根据每一单位在图中的位置,确定应选择的经营方向。注意:利用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进行决策是以"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增长和利润"这一基本假设为前提的
1.请使用SWOT分析方法
帮助决策者根据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的特点,为整个企业或企业中的某个部门确定其经营活动的基本方向和内容。
答:SWOT分析法是决策者或决策分析机构根据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以及内部的优势和劣势的结合分析,来确定相应的生存和发展战略的一种决策分析方法。1)具有良好的外部机会和有利的内部条件时,可采取增长型战略,以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2)在具有良好的外部机会但受到内部劣势限制时,采取扭转型战略,设法清除内部不利条件,尽快形成利用环境机会的能力。3)内部存在劣势,外部面临巨大威胁时,采用防御型战略,设法回避威胁,消除劣势。4)内部存在较大劣势,外部存在威胁,采取多种经营战略,以利用优势分散经营风险。企业要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特点确定其经营活动的基本方向和内容。
面对行业内激烈的竞争、以及伴随而来的利润率的下滑,某农用拖拉机配件生产厂商决定在今年年底退出该行业,有哪些因素可能防碍该企业退出现有的生产经营?
答:防碍该企业退出现有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因素:
1)资产的专用性2)退出成本的高低3)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心理因素的影响政府和社会的限制
1.简述管理工作的性质。
1.答:管理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
管理是一门科学,它由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可以用来指导人们从事管理实践。
管理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它要求管理者以管理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基础,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管理又具有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不互相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
2.简述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区别。(管理工作与作业工作的区别)
2.答:作业人员是指在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的业务,且不承担对他人工作监督职责的人,他们的任务就是做好组织分派的具体的操作性任务。管理人员是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指挥或协调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其工作绩效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组织的成败兴衰。
3.什么是组织?它主要开展哪些活动?
答: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组织一般需要开展两类活动: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
4. 什么是管理?它有几层含义?
答: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从而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它有四层含义:
(1)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过程。
(2)管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包括计划、组织
领导和控制,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
(3)管理工作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会,也构成了威胁。
5.简述管理的任务就是“正确地做正确的事”。
答:管理工作需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这涉及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如果说效率涉及组织是否“正确地做事”,那么,是否选择“正确的事”去做就是与效果相关的问题。管理的任务就是获取、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来确保组织效率和效果双重目标的实现。
6.如何理解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影响和作用。
6.答: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会,也构成了威胁。因此,必须将所服务的组织看作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断地与外部环境产生相互的影响和作用。正视环境的存在,一方面要求组织为创造优良的社会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尽其“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必须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一种管理方法是万能的。
7.简述管理职能间的关系。
答: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基础和依据;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是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是计划及其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只有统一协调这四方面,使之形成连续一致的管理活动整体过程,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组织目标的圆满完成。
8.管理人员是如何分类的?
答:按其所处的管理层次可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按其所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及专业不同,可以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综合管理人员是指负责管理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事业部全部活动的管理者。专业管理人员仅仅负责管理组织中某一类活动(或职能)。
9.高层管理者同基层管理者在执行管理职能上有何区别?
答:一般而言,高层管理人员花在组织和控制工作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人员多,而基层管理人员花在领导工作上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人员多。
10.管理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管理技能?
答: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有: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复杂性的能力。
11. 简述管理者的概念技能。
答: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复杂性的能力。具体包括:理解事物的相互关联性从而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的能力,确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权衡不同方案优劣和内在风险的能力,等等。
12.处于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在管理技能要求上有何区别?
12.答:处于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主要需要的是技术技能与人际技能;
处于较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更多地需要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处于最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尤其需要较强的概念技能。
13.环境的变化可能给组织带来何种影响?
13. 答:可能带来两种不同的影响:
一是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新的机会。
一是对组织的生存造成某种不利的威胁。
14.简述创新和维持及其对有效管理的影响。
14.答:创新,就是使组织的作业工作和管理工作都不断地有所革新、有所变化。维持,就是使组织按照既定方向及轨迹持续运行。
有效的管理工作,就是要在适度的维持与适度的创新之间取得平衡。
15.影响组织的环境有哪些?
答: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自然环境。
16. 简述影响组织的经济环境。
答:影响组织的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环境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变化情况,以及通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微观经济环境是指企业所在地区或所需服务地区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
17.简述影响行业内竞争结构及其强度的环境因素。
17. 答:1)现有竞争对手(现有企业);
2)潜在竞争对手; 3)替代品制造商;
4)原材料供应商 5)产品用户。
18. 简述反映企业竞争实力的指标。
18. 答:反映企业竞争实力的指标主要有:
销售增长率。 (纵向指标)
市场占有率。 (横向指标)
产品的获利能力。(持续指标)
19.简述妨碍企业退出某种产品生产的因素。
19.答:1)资产的专用性。2)退出成本的高低。3)心理因素。4)政府和社会的限制。
20.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古老的传统文化?
20.答: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具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的珍贵内涵。作为东方文明的重要发端,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正确的对其进行剖析、反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如此才能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21.对实现的中国企业文化影响较大的传统观念主要有哪些?
21.答:对实现的中国企业文化影响较大的传统观念主要有勤劳、节俭、和谐、忠诚等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这几种传统观念主要有利于企业内部的团结和协调,能够使企业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价值,从而更好的完成企业目标。
22.谓“入世精神”?其积极意义何在?
22.答:所谓入世精神,就是积极地关心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中国传统的“人学”文化的特点是积极入世的。做为中国主导文化的儒家思想,不论是先秦的孔孟之道,还是两汉以后儒学,其主旨都是经世致用、教民化俗、兴邦定国。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23.怎样正确认识“中庸之道”的二重性?如何消除其在历史上的消极影响?如何继承其在社会观上的积极的一面?
23.答: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独具特色的关念,一方面以“中和”为最高原则,对立面的斗争,主张维持现状,否定变革,这在本质上是反辩证法的;而另一方面,它反对过与不及,不走极端,重视和谐,又有辩证法的因素。因此,对中庸之道不能作简单的否定或肯定。
24.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中,对待中华文明的思想主要有那几种?
24.答:在这种反思中,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种思潮:“民族虚无”论、“儒学复兴”论和“中西合璧”论。
25.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包涵那些方面的内容?
25.答: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例如“天时,地利,人和”、“修身,齐家,治国”、“穷究事理,先谋后事”、“刚柔并济,德刑并用”、“知人善用,赏罚分明”等。
26.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有哪些?
26.答:主要有入世精神、伦理中心、重义轻利、中庸之道、重视名节、任人为贤等等。
27.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当今国家管理的影响有哪些?
27.答:主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重牧民而轻民自主的影响;(2)重生产而轻流通的影响;(3)重理想而轻效益的影响;(4)安于继承而不勇于创新的影响。
28.无为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其主要主张是什么?
28.答:以李耳和庄周为代表。主要主张是清净无为、无权威、清心寡欲。
29.管理追求"1+1>2"的协同效应,影响协同的因素有哪些?
29.答:协调,要素的质量以及互补,相容的程度,内外部环境,管理水平等。
1、明确组织目标,要完成哪几项工作?
1.答:1)提出目标。
2)确定多元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3)限定目标。
2.简述组织目标的特征是什么?
2.答:1)可以计量。
2)可以规定其期限。
3)可以确定其责任者。
3.简述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
3.答:这种方法主张,在确定经营单位的活动方向时,应考虑该企业的相对竞争地位和业务增长情况。相对竞争地位往往反映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它决定了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和速度。业务增长情况往往反映为业务增长率,它对经营方向选择的影响是双重的:首先,它有利于市场占有率的扩大;
其次,它决定着投资机会的大小。
(1)“金牛”业务:拥有高市场占有率、高额利润、高额资金回笼,市场增长率低。
(2)“明星”业务:市场增长率和企业相对竞争地位较高,带来较高的利润,回笼资金与投入资金都非常大,两者相抵后为零或负值状态。
(3)“幼童”业务:市场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较低。
(4)“瘦狗”业务:市场增长率低,微小或负值利润,应缩小规模或清算放弃的策略。
简述利用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确定经营方向时的工作步骤。
4. 答:1)把公司分成不同的经营单位。
2)计算每一单位的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
3)根据在企业中占有资金的多少来衡量各经营单位的相对规模。
4)绘制公司的整体经营组合图。
5)根据每一单位在图中的位置,确定应选择的经营方向。
注意:利用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进行决策是以“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增长和利润“这一基本假设为前提的。
5. 简述政策指导矩阵。
答:这种方法是用矩阵形式,根据市场前景和相对竞争地位来确定企业不同经营单位的现状和特征。市场前景由盈利能力、市场增长率、市场质量和法规限制等因素决定,分为吸引力强、中等、无三种。相对竞争能力受到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生产能力、产品研发等因素的影响,分为强、中、弱三类。这两种标准、三个等级的组合,可把企业的经营单位分成九种不同类型。
6. 简述量本利分析。
答:量本利分析,也叫保本分析或盈亏平衡分析,是通过分析生产成本、销售利润和商品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盈亏变化的规律,指导企业选择能够以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最多产品并可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经营方案。
在盈亏平衡时,存在以下关系式:销售收入=生产成本=固定费用+变动费用
即 :产量单价=固定费用+产量单位变动费用:Q0P
= F + Q0CV
由此可以得到:保本产量的计算公式:Q0 = F /(P
CV表示单位产品得到的销售收入在扣除变动费用后的剩余,叫做边际贡献。
2)保本收入的计算公式 :S0 = F /(1- CV / P)
其中,1- CV
/P表示单位销售收入可以帮助企业吸收固定费用和/或实现企业利润的系数,叫做边际贡献率。
注意:如果边际贡献或边际贡献率大于零,则表示企业生产这种产品除可收回变动费外还有一部分收入可用以补偿已经支付的固定费用。因此,产品单价即使低于成本,但只要大于变动费用,企业生产该产品还是有意义的。
7. 简述管理的计划职能及其主要工作内容。
答:计划是对未来活动如何进行的预先筹划。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研究活动条件。
制定业务决策。编制行动计划。
8. 简述活动条件研究的内容。
答:活动条件研究包括内部能力研究和外部环境研究。内部能力研究主要是分析组织内部在客观上对各种资源的拥有状况和利用能力。外部环境研究是要分析组织活动的环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以了解环境的变化规律,从而预测环境在明天可能呈现的状态。
9. 简述计划与决策的区别与联系。
答:首先,计划与决策是相互区别的,因为这两项工作解决的问题不同。决策是关于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而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具体任务的安排。其次,计划和决策又是相互联系的,因为:
第一,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第二,在实际工作中,计划与决策相互渗透,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
10. 简述计划的类型。
答: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计划分成不同类型。根据计划对企业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将计划分为战略计划和作业计划。从时间上看,可以将计划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从职能标准来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
1、管理者如何将组织塑造得更富有创造性?
1、答:管理者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措施来激发组织的创造性:
(1)实行工作分工程度低、部门职能分化弱、横向沟通密切、纵向层次设置少,并以分权化和非正规化方式来运作的有机式组织结构。
(2)拥有富足的资源。 (3)管理者较长时间的任期。 (4)充满创新精神的组织文化。
(5)人力资源因素,在人员招聘、培训、激励等方面鼓励创新。
2、组织作为一个系统,一般包含哪几个重要要素?
2答(1)目标和宗旨。任何组织都是为目标而存在的,目标总是组织存在的前提。组织通过连续地更新宗旨或目标保持其延续性。(2)人员与职务。人构成组织中的管理和被管理两个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组织系统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明确每个人在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相应的职务,便可形成一定的职务结构(3)职责与职权。职责是指某项职位应该完成某项任务的责任。它实质上是一种上下级的关系。职权是指经由一定正式程度所赋予某项职位的一种权力,这种权力是一种职位上的权力,而不是某特定个人的权力。(4)协调。在组织成品付出努力的同时,必须对这些努力进行协调以便可以最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良好的人事管理对实现有效协调非常重要。
3、有人说,计划与控制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这是什么意思?
3、答:计划与控制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首先,计划是实现控制工作的依据,主管人员往往是根据计划和目标来设计控制系统、确定控制标准和进行控制工作的。其次,控制是实现计划的保证,有目标和计划而没有控制,人们可能会知道自己干了什么,但无法知道自己干得怎样,存在哪些问题,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4、概念技能在组织高层管理人员制定战略决策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4、答: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罕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复杂性的能力。战略决策是确定与企业发展方向和远景有关的大政方针政策,一般指时间较大,范围较大的全局性问题。概念技能在组织高层管理人员制定战略决策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高层管理人员理解事物的相互关联性并从中找出关键的影响因素。(2)提高高层管理人员确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3)提高高层管理人员权衡不同方案优劣和内在风险的能力。
5、在必要时管理者应该如何激发一定水平的冲突?
5、答:有一定的冲突会使组织对变化反应迟缓、缺乏革新观念,因此管理者在必要时要激发一定水平的冲突,可以采用的策略有:(1)改变组织文化。在组织中形成一种倡扬和鼓励冲突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氛围。(2)运用沟通。模棱两可的、具有威胁性的信息,可以促发和提高组织的冲突水平。(3)引进不同背景、态度、价值观或管理风格的人,或是重用那些有意或倾向与大多数人的观点和做法背道而驰的人而提高群体冲突水平。(4)重新构建组织,从而引发组织的结构性冲突。
6、随着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创新成为企业生存的一项重要职能。管理者应如何处理创新和维持企业平稳运作的关系?
6、答:树立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基本要求的观念,企业管理者应在保证企业运作平稳的前提下,从以下几方面为创新创造条件:
(1)始终追踪、及时发现环境的变化(2)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将企业的长期企业的平稳运作和创新均纳入战略(3)建立灵活的组织结构,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4)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组织文化。
7、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你所知道的计划表现形式有哪些?
7、答:目的或任务、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划、方案、预算等。
关于管理有一个著名的“管理就是建立良好环境,让人们高效率地工作而完成组织目标”,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如何才能有效地做到?
对外部环境充分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制定战略计划(目标规划、预算与相关政策法规)。(2)
合理的组织机构和分工和协调。
(3) 良好的激励措施和沟通渠道。(4)
有效的控制机制。
9、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9、答: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包括四项: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一种预先筹划。组织是为组织中的每个单位、每个成员确定在工作中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领导是管理者影响和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活动。控制是为保证目标的实现和计划的实施而进行的发现和纠正偏差的过程。这四种职能之间的关系首先表现在理论上存在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先计划、继而组织、然后领导、最后控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管理是不断循环的过程,因此这些职能并不是被严格分割开来进行的,更经常地是融合在一起进行的。
有人认为:管理理论是从不同类型组织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规律,因此不适用于具有独特个性的单个企业,如国有企业。对这种看法,你如何评价?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管理具有普遍性,管理理论普遍地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因为尽管不同类型的组织由于其业务作业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差距,因而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不尽相同,但从基本管理职能和管理原理与方法来看,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具有相似性、共通性。
概念技能在组织高层管理人员制定战略决策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11、答: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复杂性的能力。战略决策是确定与企业发展方向和远景有关的大政方针政策,一般指时间较长,范围较大的全局性问题。概念技能在组织高层管理人员制定战略决策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帮助高层管理人员理解事物的相互关联性并从中找出关键的影响因素。②
提高高层管理人员确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③提高高层管理人员权衡不同方案优劣和内在风险的能力。
12、如何理解“管理者不要去做别人能做的事,而只做那些必须由自己来做的事”?
管理者,其时间、精力、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也没必要事必躬亲去承担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的全部任务。授权可以使管理者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延伸,真正成功的管理者必须知道如何可以有效地借助他人的力量现组织的目标。科学合理的授权过程由四个环节构成:确定受权人的任和,授予他采取行动或者指挥他人行动的权利,因而受权人就有责任和义务去完成所接受的任务、并就任务完成情况接受奖励或处罚,最后,授权者对受权人的工作和努力进行监督检查、并对授予下属完成的任务执行情况负有最终的责任。
判断一个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是否正确的主要判据是什么?
13答:主要判据:这些行为是否符合客观需要和是否是实现组织的目标服务的。因为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但是目标会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14.古典的管理理论与现代管理思想相比,其贡献与不足是什么?
14.答:贡献:将传统管理推向科学管理的轨道,在管理的职能、原则、方法、手段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方面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为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不足:(1)忽视了管理中人的因素、人的需要、动机对管理的重要作用。
(2)把组织看成是封闭的系统,缺乏系统的观点和权变的指导思想。
定量管理思想是否可以被认为是在探求管理的科学?
15.定量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把运筹学、统计学和电子计算机用于管理决策和提高组织效率。通过将科学的知识和方法用于研究复杂的管理问题,可以帮助组织确定正确的目标和行动方案。将数学方法应用到管理中,使得定量管理思想成为管理学的一部分。但它不能代表作为整门科学的“管理学”。与其说定量管理思想是在探求管理的科学,不如说是努力把科学应用于管理。
1.简述管理工作的性质。
1.答:管理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
管理是一门科学,它由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可以用来指导人们从事管理实践。
管理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它要求管理者以管理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基础,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管理又具有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不互相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
2.简述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区别。(管理工作与作业工作的区别)
2.答:作业人员是指在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的业务,且不承担对他人工作监督职责的人,他们的任务就是做好组织分派的具体的操作性任务。
管理人员是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指挥或协调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其工作绩效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组织的成败兴衰。
3.什么是组织?它主要开展哪些活动?
答: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组织一般需要开展两类活动: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
4. 什么是管理?它有几层含义?
答: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从而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它有四层含义:
(1)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过程。
(2)管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包括计划、组织
领导和控制,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
(3)管理工作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会,也构成了威胁。
5.简述管理的任务就是"正确地做正确的事"。
答:管理工作需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这涉及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如果说效率涉及组织是否"正确地做事",那么,是否选择"正确的事"去做就是与效果相关的问题。管理的任务就是获取、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来确保组织效率和效果双重目标的实现。
6.如何理解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影响和作用。
6.答: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会,也构成了威胁。因此,必须将所服务的组织看作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断地与外部环境产生相互的影响和作用。正视环境的存在,一方面要求组织为创造优良的社会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尽其"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必须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一种管理方法是万能的。
7.简述管理职能间的关系。
答: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基础和依据;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是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是计划及其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只有统一协调这四方面,使之形成连续一致的管理活动整体过程,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组织目标的圆满完成。
8.管理人员是如何分类的?
答:按其所处的管理层次可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按其所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及专业不同,可以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综合管理人员是指负责管理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事业部全部活动的管理者。专业管理人员仅仅负责管理组织中某一类活动(或职能)。
9.高层管理者同基层管理者在执行管理职能上有何区别?
答:一般而言,高层管理人员花在组织和控制工作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人员多,而基层管理人员花在领导工作上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人员多。
10.管理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管理技能?
答: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有: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复杂性的能力。
11. 简述管理者的概念技能。
答: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复杂性的能力。具体包括:理解事物的相互关联性从而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的能力,确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权衡不同方案优劣和内在风险的能力,等等。
12.处于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在管理技能要求上有何区别?
12.答:处于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主要需要的是技术技能与人际技能;
处于较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更多地需要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处于最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尤其需要较强的概念技能。
13.环境的变化可能给组织带来何种影响?
13. 答:可能带来两种不同的影响:
一是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新的机会。
一是对组织的生存造成某种不利的威胁。
14.简述创新和维持及其对有效管理的影响。
14.答:创新,就是使组织的作业工作和管理工作都不断地有所革新、有所变化。维持,就是使组织按照既定方向及轨迹持续运行。
有效的管理工作,就是要在适度的维持与适度的创新之间取得平衡。
15.影响组织的环境有哪些?
答: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自然环境。
16. 简述影响组织的经济环境。
答:影响组织的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环境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变化情况,以及通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微观经济环境是指企业所在地区或所需服务地区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
17.简述影响行业内竞争结构及其强度的环境因素。
17. 答:1)现有竞争对手(现有企业);
2)潜在竞争对手; 3)替代品制造商;
4)原材料供应商; 5)产品用户。
18. 简述反映企业竞争实力的指标。
18. 答:反映企业竞争实力的指标主要有:
销售增长率。 (纵向指标) 市场占有率。
(横向指标) 产品的获利能力。(持续指标)
19.简述妨碍企业退出某种产品生产的因素。
19.答:1)资产的专用性。
2)退出成本的高低。 3)心理因素。
4)政府和社会的限制。
20.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古老的传统文化?
20.答: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具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的珍贵内涵。作为东方文明的重要发端,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正确的对其进行剖析、反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如此才能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21.对实现的中国企业文化影响较大的传统观念主要有哪些?
21.答:对实现的中国企业文化影响较大的传统观念主要有勤劳、节俭、和谐、忠诚等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这几种传统观念主要有利于企业内部的团结和协调,能够使企业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价值,从而更好的完成企业目标。
22.谓"入世精神"?其积极意义何在?
22.答:所谓入世精神,就是积极地关心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中国传统的"人学"文化的特点是积极入世的。做为中国主导文化的儒家思想,不论是先秦的孔孟之道,还是两汉以后儒学,其主旨都是经世致用、教民化俗、兴邦定国。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23.怎样正确认识"中庸之道"的二重性?如何消除其在历史上的消极影响?如何继承其在社会观上的积极的一面?
23.答: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独具特色的关念,一方面以"中和"为最高原则,对立面的斗争,主张维持现状,否定变革,这在本质上是反辩证法的;而另一方面,它反对过与不及,不走极端,重视和谐,又有辩证法的因素。因此,对中庸之道不能作简单的否定或肯定。
24.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中,对待中华文明的思想主要有那几种?
24.答:在这种反思中,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种思潮:"民族虚无"论、"儒学复兴"论和"中西合璧"论。
25.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包涵那些方面的内容?
25.答: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例如"天时,地利,人和"、"修身,齐家,治国"、"穷究事理,先谋后事"、"刚柔并济,德刑并用"、"知人善用,赏罚分明"等。
26.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有哪些?
26.答:主要有入世精神、伦理中心、重义轻利、中庸之道、重视名节、任人为贤等等。
27.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当今国家管理的影响有哪些?
27.答:主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重牧民而轻民自主的影响;(2)重生产而轻流通的影响;(3)重理想而轻效益的影响;(4)安于继承而不勇于创新的影响。
28.无为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其主要主张是什么?
28.答:以李耳和庄周为代表。主要主张是清净无为、无权威、清心寡欲。
29.管理追求"1+1>2"的协同效应,影响协同的因素有哪些?
29.答:协调,要素的质量以及互补,相容的程度,内外部环境,管理水平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