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病毒女人肾不好的5大信号好

鸭常见病毒性疾病
目前鸭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仍然是制约广东省养鸭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一类疫病,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将主要的鸭常见病毒病的发生和防治简述如下。
1、流行: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的传染病。因发病鸭常见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不同龄期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自然发病多见于育成鸭和成鸭,但近来10—15天龄的雏鸭亦时有发生,流行期比较长,可达15—30天,死亡率在90%以上。
2、症状:病鸭表现为高热、头部肿胀、缩颈、流泪、眼睑水肿、两翅下垂、脚麻痹,严重的病鸭伏地不起,排绿色或灰绿色稀粪;产蛋鸭还可表现为产蛋量下降。
3、病变:剖检病变主要见病鸭呈全身急性败血症,颈部以至全身皮下组织及胸、腹腔的浆膜常见有淡黄色胶样浸润物;肝有不规则的、灰黄色坏死点,不少坏死点中间有小点出血,或其外围有环状出血带;脾稍肿,部分病例有灰黄色坏死病灶;小肠的外、内表面可见环状出血带;泄殖腔粘膜有充血、出血、水肿及坏死灶,内夹有较坚硬的物质;产蛋母鸭卵巢、卵泡充血和出血、变形,常见腹膜炎;成年公鸭的睾丸充血或出血。
4、防治:迄今尚无特效药物可用于治疗,故应以防为主。除做好生物安全性措施外,采用鸭瘟弱毒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能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现已有较理想的鸭瘟致弱活疫苗,接种可按厂家说明适当稀释后,20天至1月龄0·5毫升/只,2月龄以上的鸭肌注1毫升/只。为保证免疫保护,种鸭每年通常应接种2次。1天龄时亦可注射疫苗,但免疫期不超过1个月,应及时加强免疫。一旦发生鸭瘟,应及时封锁,严禁病鸭流动,妥善处理病、死鸭及污染物,舍内外环境、场地及用具严格消毒。同时,对受威胁的鸭群和发病鸭群实施紧急疫苗接种。抗鸭瘟高免血清或蛋黄匀浆对发病早期有相当好的防治效果,但待疫情稳定后10—14天内仍应紧急接种疫苗。
鸭病毒性肝炎
1、流行:本病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引起的各种雏鸭的一种高致死率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各品种的鸭均易感,尤以快大型肉鸭发病最多,危害最大,发病日龄主要为1—3周龄,尤以1—2周龄最为严重,个别发病日龄达到4—5周龄。发病率为30%—90%不等,致死率常在90%以上。
2、症状:病鸭主要表现为发病急,一般多在出现症状后24小时内死亡,死亡高峰主要发生在发病后3—4天,濒死前出现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
3、病变:剖检可见肝肿大,质脆易碎裂,樱桃红色,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的新鲜出血斑点,胆汁呈茶色或草绿色,部分肺淤血、水肿。
4、防治:对本病的防治,目前尚无特效药物,除了做好一般性的生物安全措施外,主要是依赖特异性的免疫预防和防治。在疫区,可用商品鸭肝炎弱毒苗或以本地分离的鸭肝炎病毒制备的灭活疫苗于多发日龄前7—10天免疫雏鸭或免疫种鸭,其保护效果较好。免疫种鸭的方法是在开产前2—4周肌肉注射1头份,14天后倍量加强免疫接种1次,这样母鸭所产的蛋中就含有多量母源抗体,所孵出的雏鸭因此而获得被动免疫,其免疫力能维持3—4周,是当前预防本病的一种既方便又安全有效的方法。一旦发生本病,可在发病初期及时使用以本地分离毒制备的高免蛋黄抗体或高免血清,配合使用多维和中草药制剂,如“鸭肝康”进行治疗,可使病鸭群的残废率控制在2%—5%以下。
番鸭“花肝”病
1、流行:本病是1998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发生的一种新的鸭病毒性传染病,以软脚、摇头和肝脏、脾脏及胰脏大量白色坏死点为主要特征,故暂称之为“花肝病”,其病原的归属问题仍在研究中。它主要侵害1月龄内雏番鸭,7—8日龄即可发病,最多见于10—25日龄的雏番鸭,潜伏期为2—4天,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通常为20%—30%,严重的可高达95%以上,给番鸭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本病发病急、传播快,几天内即可涉及全群,在出现死亡鸭后,病势发展较快,1—2天内即达死亡高峰。
2、症状:病雏鸭表现精神沉郁,毛松震颤,两脚软弱无力,头颈下垂,有的可见喘气和下痢;有的表现健康,一旦出现症状则往往已是疾病的后期。
3、病变:剖检的特征性病变主要见于肝脏。肝稍肿大,色棕褐,散布许多针头大至粟米大的灰白色坏死小点;脾稍肿大,亦可见如肝脏的类似病变;肾苍白,有小点坏死出血;间或见胰腺水肿及小点状坏死,部分肺淤血、水肿。
4、防治:迄今尚无特异性的有效防治药物,在疫区以本地病鸭分离毒株研制成的灭活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效果良好。对患者早期的番鸭使用当地分离毒株制备的高免蛋黄抗体或血清抗体进行治疗,结合使用多维、抗生素和中草药制剂,如“抗囊疫”,经实验室和现场应用,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番鸭细小病毒病
1、流行:本病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的传染病。主要侵害1—3周龄的雏番鸭,特别多见于10—18日龄者,而鹅和其它种类的鸭不发病,临床以腹泻、呼吸困难和脚软为主要症状。经接触传染,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冬、春季节居多,其潜伏期为7天左右,病程6—7天,出现3—4天后为死亡高峰,发病率27%—62%,死亡率22%—43%,病愈番鸭大部分生长发育受阻,成为僵鸭,给番鸭养殖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是番鸭饲养中的主要疾病之一。
2、症状:病鸭精神委顿,脚软伏地,减食,饮水增加,严重腹泻,排黄绿色样粪便,混有大量气泡,有的还伴有喘鸣。
3、病变:剖检以肠道形成纤维素性炎,肠粘膜坏死、脱落为主要特征。
4、防治:目前对本病的防治措施是做好生物安全性措施,加强雏番鸭的饲养管理,给初生雏番鸭接种弱毒疫苗,在疫区预防本病发生,防治雏番鸭可注射抗本病的高免血清或蛋黄抗体有一定效果,但对发病晚期的疗效不明显。
雏番鸭小鹅瘟
1、流行:本病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也是一种高发性和高死亡率的疾病。本病主要感染雏鹅,但近年来雏番鸭也有此病流行。2—5周龄的番鸭多发。
2、症状:病鸭精神沉郁、不食;腹泻,排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并有泡沫;流眼泪,鼻涕,呼吸困难,很快消瘦,最后抽搐死亡。
3、病变:气囊混浊增厚,肝肿大,胆囊胀大,肠系膜出血,粘连,小肠出血。该病从临诊上与“三周病”相似,且常可混合感染而加剧雏鸭死亡。
4、防治:关键在于预防,疫苗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方法,现已有商品弱毒活疫苗。一旦发病后应及时诊断,严格封锁和隔离;全面彻底清洁和消毒孵化室;妥善处理病死鸭和粪便等污染物;肌注或皮下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抗体,治疗量为1毫升/只,预防量0·5—0·8毫升/只,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下一篇:没有了
友情链接:您的位置:
&鸭病毒性肝炎有什么症状?什么原因引起的?
鸭病毒性肝炎有什么症状?什么原因引起的?
&山东鲁冠兽药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济南市中区济微路130号
&&&&志趣认证
&日(距今321天)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一种高度致死、高度传播性的病毒性传染病。有三种病毒:血清Ⅰ型、台湾新型、韩国新型 ,交叉保护性差。鸭肝炎有什么症状?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不经蛋传播。感染越早,死亡率越高。1周龄内发病死亡率可达90%以上。鸭病毒性肝炎有什么症状?什么原因引起的?下面就由山东鲁冠在线专家为大家讲解下鸭病毒性肝炎常见症状。
  本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一般死亡多在发病后3~4天内。病初精神萎靡不振,缩颈下垂,不爱活动,行动呆滞,跟不上群,常蹲下,眼半闭,厌食。
  发病半日到一日即发生全身性抽搐,病鸭多侧卧,仰脖,头背弯,两脚后蹬,呈角弓反张状,故称&背脖病&。同时,两脚痉挛性的反复踢蹬,呈划水状,有时在地上旋转。发现抽搐后十几分钟即死亡。
  肝脏肿大、易碎,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10日龄内肝脏呈土黄或红黄色,10日龄以上肝脏呈灰红或黄红色。
  导致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因有那些呢?
  一、种苗及免疫抑制因素引起的机体亚健康
  造成免疫抑制的因素有鸡白血病(AL)、鸡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RE)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呼肠孤病毒(REOV)、腺病毒等,带有这些病毒的鸡免疫后产生抗体少,鸡群容易感染生病。
  二、养殖污染造成的病毒传播、疾病反复
  鸡场的粪便、污水、病死鸡、疫苗瓶等污染源处不当就会使疾病反复发作。只有增强生物安全防治措施同时增强鸡体抗病能力才能保障疫苗效果,减少疾病发生。
  三、养殖污染造成的病毒传播、疾病反复
  鸡场的粪便、污水、病死鸡、疫苗瓶等污染源处理不当就会使疾病反复发作。只有增强生物安全防治措施同时增强鸡体抗病能力才能保障疫苗效果,减少疾病发生。
  四、疾病潜伏期危害严重
  疫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疾病发生,但肉鸡在15&25日龄有免疫空白期,很难在疾病流行期控制感染,如何安全度过这个免疫空白期也是业内等待解决的问题。
  五、近年的食品安全事件成为影响养殖收入的关键
  瘦肉精、药残鸡、速成鸡、苏丹红蛋等食品安全事件极大影响畜牧产品价格,并严重影响消费信心,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广大养殖业者。
& & & & 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鸭肝炎,一旦得了鸭肝炎最终损失的是养殖户,所以预防鸭肝炎一定要选好方案,鲁冠将为您提供最有效的防治方案!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关键字:&&
给我留言,我会立即联系您,谢谢!
(格式:区号-号码(分机) 如 010-8))
(强烈建议填写,可跟踪信息!)
(1000字内)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
Copyright &
志趣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b病毒治不好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