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mac到底要不要关机继续英国留学生涯

  我是85的。现在英国一家不起眼的公司工作。号称跨国企业,但国内只有在上海有个办事处。具体名字就不说了。我工作的地方离manchester是个一脚油的距离。  来英国8年多奔着9年了。血淋淋的青春就砸在了这里。想来想去写个帖子吧。一是小小怀念一下自己的青春,二来也为想来英国留学工作的孩子表示一下切身的体会。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没有下文了??
  继续啊  
  暂不考虑,但是顶一下,谢  
  楼主比我大5岁。本人目前在国内一家私企上市公司就职(但估计公司好景不长了)。一直想出国看看,尤其是大英。家里条件有限,留学费用估计支撑不了,想了解一下是否有其他方式在英工作或者留学呢?
  支持ing 谢谢您的辛苦发帖  
  经验之谈,谢谢楼主了,请继续努力  
  这个方面的话题的 都讨论一下  
  以后需再关注,现在先帮你顶一下  
  楼主辛苦了,鼓励一下  
  继续关注一下这方面的信息  
  经验之谈,谢谢楼主了,请继续努力  
  继续关注一下这方面的信息  
  关注中!刚兴趣的朋友都来说说  
  真不知道,还有这么好心的楼主 支持  
  期待楼主的续集!  
  的确好帖子,推荐加精华  
  我觉得挺好的,大家的看法呢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HaroldLee0917)
(Rio名字有点短)
(pky06442)
第三方登录: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前几日火热的高考刚刚结束,对于大四在读生来说,离别的毕业季也悄悄到来。很多同学毕业后打算出国读研,英国大学是不少童鞋的首选。伯明翰大学一直是世界知名的顶尖学府之一,也是国际化的教学与研究中心,具有一流的教学质量与完善的教学设施。百利天下留学海归名校规划导师在此亲述她在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留学经历,希望对即将去英国读书的同学有所帮助。
  初到英国
  我从英国回来已经有一些日子了,虽然在英国只待了不到一年半,但我对英国的感情很深,也很怀念在英国学习的日子。现在想想去英国之前边工作边考雅思的事情好像是很久很久之前了,但是在英国的日子却仍然印象很深刻,都历历在目。
  回到一年前的8月份,我打包好行囊,从北京起飞来到伯明翰,一切仿佛都还是昨天的事情,仍然记得飞机起飞的那一刻,我的眼泪刷的一下就止不住的往下掉,离开家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心里很难受,一面是对英国的生活充满期待,一面是对未知的环境感到一丝担忧。但是我已经下定决心,不管如何,我一定不要辜负这来之不易的一年。
  下飞机后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全英文的环境,不免对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有些担忧,但是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来到英国的第三天,我就开始了我的6周语言课学习,直到现在我也一直觉得我选择读语言课是如此的正确,而不是再拼一次雅思考试。因为语言课不是单纯的上英语课,更多的是教你如何写论文,这对于我们后来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正式上课后,是没有人会教你如何写论文的)。语言课的考核是要求我们必须通过一篇论文,看起来很简单,实际做起来后发现真的很难,6周很快就要结束了,经过几周的忙碌后终于通过了语言课的考核,顺利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6周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却让我感慨良多,不仅收获了知识,还认识了几个比较要好的中国朋友,她们在我今后的学习中都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和帮助。
  学期篇
  顺利结束语言课后,终于拿到了正式offer。开学报到结束后,我们很快就开始了正式的研究生课程。我学习的是Air Pollu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是个听起来高大上到没朋友的专业,事实证明学习这个专业的人确实很少,而且是英国学生居多,也许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英国人对环保职业的认可。令我感到崩溃和幸运的是我是我们班唯一的亚洲人,加上偶尔一起上课的邻专业climatology的同学一起才30人左右,国际化的小班教育和全英文授课学习环境让我这个初出国门的中国人感到很有压力,同时更多的是感到幸运,深感以后的学习定会让我有更多的收获。
  我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就这样开始了,陆陆续续见到了很多doctor和professor。后来我才了解到他们大部分都是牛津剑桥毕业的,还有几个老师是英国皇家化学学会,自然环境研究基金会大气化学评审组的主席、副主席。这些小发现让我有些激动也有些遗憾,激动是因为发现原来我们学校的这个专业在英国是名列前茅的,遗憾是因为我没有能够充分利用和这些牛人学习交流的机会。如果我有学弟学妹,我一定会告诉他们,你们的老师都很牛,上课一定要厚着脸皮多问问题,老师讲的每一句都要认真听,不懂一定要问,不要等到下课后,自己翻阅大量的文献和书籍去找答案,因为老师知道的远远比书本上要新,比文献上更客观更综合。
  第一学期虽然只有三个月,但是极大的压力和繁重的学习已经让我感受到了自己体力和脑力极度的透支。陌生的专业词汇、超快的语速、来自世界各地的英语教学口音让我感觉上课能听懂40%就不错了。课下繁重的作业和presentation更需要我大量的查找和阅读英文文献。和其他专业最不同的是,我们专业没有中国学生,你必须单打独斗,必须大胆去和老外搞好关系,必须用蹩脚的英语和老外交流,必须大胆去问professor问题,必须逼着自己说越来越多的英语。
  学期刚开始,接下来的本学课程计划和作业等都已经被安排好了,剩下的就是你计划怎样去完成它。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一定要提前开始准备你的assignments。因为在完成作业的中间,一直穿插着各种lecture和seminar。幸运的是,我有一个可爱的黑人小伙伴,他在我的学习中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在他的帮助下,我也认识了几个希腊和英国学霸。经过我长期在图书馆查阅大量文献和书籍,和小伙伴们在本学院master room中几个晚上的讨论,白天在老师office hour中向老师请教,终于顺利结束第一学期,也拿到了不错的成绩。在那几个崩溃挠头的日子里,我也会慌张,也会手足无措,也会怀疑自己,但是坚持过后你会发现你比自己想象的要优秀,你的精力和能力永远超出你的想象,你要相信,你能行。
  有一句话说的好:你不逼一下自己,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确实是这样的,经过了一番折磨,你会发现你的胆子越来越大;面对问题不再逃避,而是迎难而上;英语越来越好,看英文文献的速度越来越快,见到老外能够自然的上前去交流,上课也渐渐能够听懂,课下还能约上几个国际生一起讨论作业。没错,这就是我的第二学期,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圣诞假期,我已经恢复了体力和脑力。第二学期刚开始,我惊喜的发现,上课时我竟然能听够follow到老师的讲课速度,虽然有时候反应会比英国人慢,但是我已经基本上能够理解上课的重点。不知不觉中,见到外国朋友会高兴着主动向前交谈,即使平时和中国朋友在一起也会自然而然的穿插一些英文单词。英文水平上去了,学习就没有第一学期那么吃力了,但是还是非常需要你的努力,因为我们学习的是专业知识,不是英语,我们一样需要思考专业性的问题。不一样的是,这次我不再慌张,做事情也更加的有条不紊。有一点需要注意,第二学期刚开始,你需要选定你的dissertation题目,并写proposal,1万字左右的dissertation是个浩大的工程,所以你一定要重视,这关乎到你能否顺利毕业。第二学期结束后的Easter holiday期间,在其他专业的中国学生都去欧洲游玩的时候我却天天泡在图书馆写作业和准备考试。考试结束后,紧张的等到了结果,虽然让我略微失望,但是都pass了,我只要通过dissertation就可以顺利毕业了。第三学期就是专攻dissertation,熬了几个通宵后按时交稿。然后等待我的是viva,又是一番准备和模拟练习,最后我的总成绩是merit,虽然我没有拿到梦寐以求的distinction,但是我可以说我已经尽力了。后来毕业典礼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我们专业没有人能够拿到总成绩distinction,甚至有两个同学没有顺利毕业。到这里我的研究生生涯就结束了。
  发现和感想
  直至现在也让我十分怀念的是英国的教学方式,上课时候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步步引导,谦虚的教学态度这都是和中国老师的板书教育极其不一样的。一周一次的seminar让我们每周都能接触和融入到学术讨论中去,被那学术界的新课题和新问题都深深的吸引着,被导师们绅士般的学术讨论所感染着。除了正常的上课和seminar,我们也会去工厂(比如垃圾焚烧厂、空气质量监测基地)以及学校内的实验基地参观,让我感受到了英国人学术的严谨和工厂运作的正规。值得一提的是,我在空气质量监测基地看到了非常干净的监测数据,无论是二氧化氮,臭氧,PM10,二氧化硫还是PM2.5,其被监测到的浓度之低都是中国无法企及的。尽管如此,监测站的人员对待工作也没有丝毫的懈怠,其严谨的工作态度都是需要我们去学习的。
  同时,这一学期也让我发现一点,即老外都是学霸,国内关于老外不学习的传言都是错的,是绝对的谣言。老外能读到硕士这个层次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他们喜欢学习,这与大多数中国人为了逃避工作或者为了拿学位而读研是不同的。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老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兴趣的驱使下,他们会主动去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和翻阅大量的书籍,这也就是解释了为什么老师课下会问你对他课上讲的内容是否enjoy,因为很多人确实是在enjoy的。
  生活篇
  为了能尽快提高我的英语,我很幸运的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就是教一个本校的英国人学习中文,同时我们全程几乎都是用英语交流,可以用此机会来提高我的英文。就这样,我认识了我的小朋友,一个可爱的来自曼彻斯特的女孩,在本校学习音乐。在她的帮助下,我改掉了一些奇怪的英文发音,并且对英国的文化和传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直至现在,她仍然是我的小伙伴,我们一直在保持有联系,这也是我很感恩的事情。
  同时,在英国科技节期间(9月份)我抽空去参加了关于国际生健康调查的活动,从到处找学校发邮件联络宣传活动,到活动开始时去大街上找人做问卷调查采集数据,到布置活动会场等都让我再次得到了锻炼,以及了解到了一些课上学不到了东西。
  毕业后,为了能够找到实习机会,我在网上广撒简历,但是几乎没有得到回复。在等待实习消息期间,我去到了餐厅打工,我坚信一切工作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打工期间是辛苦的,从中午12点到晚上11点,一干就是3个多月。期间,每天都会遇到各色的老外,说大量的英文,记住了各种酒水的英文名字,了解了英国人的饮食习惯。最重要的是,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有来自马来西亚的,菲律宾的,意大利,越南,捷克斯洛伐克的等等,扩大了我对一些国家的认识也了解了他们眼中的中国。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在酒店manager得知我因签证即将到期而要回国的时候,提出要为我解决实习签证,这是很多员工都没法企及的福利,这也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和认可。但是我再三思考下拒绝了,毅然决然的回到了中国。现在想想,很想念曾在一起工作的员工们。
  旅游篇
  去到英国如果不出去游玩一下肯定会是莫大的遗憾,学习再忙也要出去看看,薰衣草庄园,达西庄园、罂粟花海、伦敦、剑桥、牛津、比斯特、爱丁堡通通走起。感概英国真的很漂亮,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再回到英国。由于我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比较满,没有能够去欧洲其他国家玩真是遗憾,建议学弟学妹们若有机会,一定要出去走走。世界那么大,很多东西要亲身体验了才知道,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总结篇
  我可以说这一年来我没有辜负我的初衷,我努力了,奋斗了,累了又爬起来,无助了再逼一下自己,从一个妹子进化到了女汉子,英国这一年,值了!
  以上是百利天下留学英国名校规划导师亲述有关留学伯明翰大学的故事,希望真正准备赴英行前准备的亲们可以仔细阅读,希望大家的留学道路一帆风顺。
  【以上内容为百利天下留学独家原创,转载须得到授权并标明出处,违者必究】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百利天下留学是百利天下教育旗下留学品牌,创办于2004年,...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英国留学网() - 英国留学日记&经验】英国留学 留学生涯给中国留学生留下了什么
 当年我也是中国传统培养出来的好孩子,说话办事都中规中矩,如林黛玉般不肯多行一步路,不敢多说一句话,唯恐被人耻笑了去。但在待了两年多回国后,朋友们说我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多了些许&西方风情&。虽不能完全体会朋友话中的褒甚或是贬,但每当感慨岁月流逝的时候,回忆自己回国后几年来的工作和生活,一点点地过滤,我真的发现涯给我留下了诸多的&后遗症&。
  我就是话剧演员
  刚回国那会儿,我特别想向家人和朋友展示&我的中国心&,想说一口不掺杂任语单词的纯正汉语。然而,事与愿违的是,我在那段里用汉语表达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总觉得没有说起来那样溜,那样游刃有余。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汉语作为一门语言,终究逃不掉语言的习得规律,虽为我的母语,但因几年来很少说,再说起来肯定没有之前那么顺;而另一个原因在于,英语国家的人喜欢使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这些与语言相配合的表情和手势可以让你在表情达意时更容易、更形象,这一点就与汉语的表达形式和风格截然不同。当年我在国内上大学时,我们外教Adam的情景教学模式让我记忆犹新。有一次,他在给同学们讲解一段关于求婚的文字时,居然在我们班的一个女生面前单膝跪地,为我们表演起了求婚的场景。据他自己说,那就是他当年向妻子求婚时的情景再现。可惜我们当时只顾哈哈大笑,并未领悟他那般表演的精髓。等到了英国,我才发现,那些古板的英国人在讲述事情时,面部表情是那么丰富,肢体语言也极其到位。这些辅助性的沟通方式让英语变成了一门使用起来极其轻松和有趣的语言。
  也许是&近朱者赤&的缘故吧,在英国待了一段时间后,我说话时的面部表情也丰富了起来,简直就像个话剧演员,手舞足蹈的。在之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只要一说英语,就习惯性地把自己当成演员,什么表情都有,什么最接近真实场景就模仿什么。虽然已过了活力四射的年纪,但只要投入到为人师的状态中,我就像变了一个人。以至于每当我声情并茂地在课堂上用英语讲时,往往会招来学生怀疑的目光:这老师刚刚说汉语的时候还很正常呀,怎么说起英语来表情这么丰富,难道把我们当做了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而我却乐享其中,只要学生们能够在快乐、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学到英语知识,同时又能够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我就会乐此不疲地表演下去。
  我就是百变金刚
  据说小时候,我是个难对付的&小讨厌&,是个到了新环境中根本无法适应的&娇气鬼&。直到去,我的娇小姐脾气才逐渐改掉了。那时,我常常要在图书馆里通宵达旦地查资料、写作业,第二天早上还要赶在上课前去打一份工。有时,因为实在太困,我想趁开工前的几分钟在长条椅上稍微休息一下,谁知一躺下去就直接进入梦乡了&&这样的经历让我变成了一个对顺境或逆境都能应付自如的高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现在的我,无论走到哪里,无论环境优越还是恶劣,只要有地方让自己平躺,就能很快进入梦乡。我发现那些所谓的五星级宾馆或总统套房都是&浮云&,要想进入甜美的梦乡,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平静的心和一个渴望睡觉的身体。所以,现在一听谁说失眠了,我就想说:他一定既不累也不困。
  生存这件事,每个人都不见得总是舒服顺意,要想做一个强者,就必须很快地适应环境,正所谓&适者生存&。这是英国留学生涯教会我的重要一门课。
  我就是&死脑壳&
  在英国待的几年里,我算是见识了英国人的守规矩和讲原则,他们认准的事情很难变通。在国人看来,英国人的这些习惯也许已经到了&死心眼&的地步。比如,公家车站根本没有人维持秩序,但英国人都会老老实实地排队,不会随便插队,就算等车的只有两三个人,大家还是有模有样地排成一队;即使是没有摄像头、没有交警、没有反方向来的行人或者车辆,英国人开车的时候也会乖乖地等到红灯变绿再走。
  在他们坚持原则的诸多事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英国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不溺爱,不娇宠,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在英国,孩子超过18岁,如果想花钱,就得自己打工去赚。我打工的一家酒吧的老板就是这样对待他女儿的。我跟老板的女儿一起工作,老板对待我们两个一视同仁,不会因为她是自己的女儿就让她少干活、多拿工资。她干的活和拿的工资与我一样多。但在国内,情况就大大不同了:不管孩子有多大,伸手跟老爹老妈要钱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我那时候多少受这一思想的影响,觉得这位英国老爸对待女儿的方式有些不可思议,甚至是少了些许人情味。但是后来,我发现老板的女儿一样挽着她老爸的胳膊撒娇,对父母对待她的方式没有任何怨言,反而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极其认真。
  身边这样的环境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的行为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的我在工作中,为了把课件准备得完美,宁可通宵达旦也决不会让自己在准备不充分、备课不熟练的情况下去上课;即使是讲了无数遍的课,也绝对要在上课的前一天像对待新课一样重新备课--丢人事小,失去了为人师的师德事大。死脑筋不见得不对,其实很多时候,如果大家都是这样的&死脑壳&,也就没有那么多社会问题了。
  我就是计算机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是调侃英国人的做事风格:一个男人上班去,已经到单位了,重要的会议也已经开始了,他忽然站起来,开车又回家了,到家门口发现他的老婆还站在家门口等着他,他们接了一个吻,然后男人回头又上班去了。原来,他早上把吻别老婆的事给忘记了,这事如果不做好,这一天的工作就可能做不好。我当时看的时候哈哈大笑,觉得一件事情忘记了就忘了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后来在的生活中,我才逐渐领悟到了统筹规划和按计划做事的好处。
  留学的时候,因为学习时间紧张,而且自己知道出来不是混饭吃的,如果学不到&武功秘籍&,是无论如何也没有颜面回家见江东父老的,所以只好拼命学习。这时候,我发现小时候学过的一篇叫《统筹方法》的课文特别管用,因为当我把文章中介绍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时,感觉时间果然被充分利用起来了。比如,一边煮着咖啡,一边煎着蛋饼,在两件事情的间隙还可以再看几眼书。每天临睡前,我都会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计划好。什么事情需要一大早就马上做,什么事情可以做或可以不做,我心里都十分清楚。接下来,我就像按照程序执行指令的计算机,按照计划表把事情一件件做好。这样一来,虽然生活中的事情多而杂,但因为有计划,一切都变得井井有条,我得以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去。
  在英国养成的这个习惯让我的生活忙而不乱。多年后的今天,我依旧身边不离记事本,遇到事情马上就列出一个计划,大到一年的规划,小到一次出游的备忘录。虽然提前做好计划和准备看起来有点麻烦,但是做事有条不紊的&后遗症&还是让我受益匪浅。
  我就是我
  在我们身边的有些人看来,生活的意义就是工作、赚钱、买房、存款&&抛开社会福利不健全的痼疾不谈,我们会发现,在这些人中,不会享受生活快乐的居多。与国人一贯的埋头苦干精神不同,英国人的休闲度假意识很强,每年他们都会规划出固定的时间,出去游玩。有的人为了欣赏风光,甚至可以辞掉工作。
  我有个英国朋友,学的是建筑,每天的工作就是跟图纸打交道。后来,他感觉自己如果一生都关在屋子里做这个工作实在是很不爽,于是就开始考导游证,后来居然成了一名职业导游。我还有一个朋友,属于特勤快那类人,家住大房子,每天都把房子收一尘不染,每次我打电话问她忙什么呢,她都回答:家务中。把屋子收拾得窗明几亮是挺贤惠的,但是若这辈子都把时光浪费在家务事上也是挺郁闷的一件事。我自认为自己的习惯不错,周末把屋子收拾一次,然后剩下的六天我要么精神抖擞地工作,要么蓬头垢面地窝在沙发上看电视和小说:看我的小说,让家里尽情乱去吧!活着,就要让每一天都开心。
  离开英国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如果遇到有人咨询去哪个国家好的话,我每次都会豪不犹豫地推荐去英国。因为英国的社会、人文和学术等都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给我留下了终生的&后遗症&。生活重在过程,过程会带来成就感、幸福感。在谈到时,我们往往把学知识当成主要任务,但其实那些在过程中留下的生活习惯才是更重要的收获。离开熟悉的环境,完全用另一种思维、另一种态度、另一种价值观和人生观生活,此时你学到的绝对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而更多的是生存能力和生活态度。
原文来源:
相关资讯:
免费留学评估表
*姓  名:
*意向国家:
*Q&&Q号码:
*移动电话:
*在读年级:
国内专业:
语言成绩:
*所在城市:
*出国日期:
越快越好  
半年内  
一年内  
未定先了解下 
您计划出国的时间
补充说明:
请准确填写以上信息,留学专家将在24小时内回答您的问题
更多英国留学日记&经验信息请访问:
&各国日记&经验栏目
&出国留学网声明
(一)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二)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邮件:
· · · · · ·
英国留学相关
· · · · ·
· · · · ·
· · · · ·
· · · · ·
英国栏目导航
·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包皮到底要不要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