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漫画选择题历史选择题为什么做不好

  2015年于昨天结束,对高考考题的吐槽大会已经悄然开幕。比如全国卷二文综第24题: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 反对进行社会改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历史学者@乡下人 在微信朋友圈发表评论称:历史高考题比几何题还难!有知道标准答案的吗?反正,我今年是死定,考不上了~如果改成小议论题,我就活过来了。答曰:两个不能否定(满分)。  历史教师魏勇则在一篇点评历史考题的文章中表示:我的那个神!作为一个有25年教龄的历史特级教师,我很惭愧,我不晓得应该选哪个答案,我觉得每个答案都有道理,哪个答案最有道理呢?取决于说话时的背景,如果此人仕途受挫,孤灯饮酒呢,就该选A;如果此人仕途如日中天呢,就该选C或D;如果此人在跟人辩论朝政呢,也许就该选B。可想而知,在断头去尾的情况下,要让学生就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选出一个被看作标准答案的选项,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魏勇,《历史高考祸国殃民—点评2015历史高考题》,微信公号“大时代”)  这道题的参考答案是C,你选了什么?还有更多考题可以试试看。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  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27.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表1  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图5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参考答案:ABADBA)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  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参考答案:ACBAC)  重庆卷  1.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张。此主张者在  A.废除世卿世禄制  B.整顿官场风气  C.削弱王室的特权  D.废除分封制度  3.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  4.《金史》记载:“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这表明金章宗  A.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  B.开始推行内阁制度  C.治国理政不如金世宗  D.照搬金世宗时的律令  5.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主张:“操兵之道,不独执械走阵于场肆,而后谓之操;虽闲居坐睡嬉戏,亦操也……兵虽静处闾阎(街巷),然亦谓之操,乃真操也。”可见戚继光更强调士兵的  A.队形操练  B.武艺训练  C.阵法演练  D.习惯养成  9.426年,罗马帝国颁布《引证法》规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不能形成多数,则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学家之一)的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这则材料说明在当时罗马帝国司法裁判中  A.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  B.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C.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  D.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  10.1727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科学团体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  B.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  C.18世纪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  D.18世纪早期法国思想自由度逊于英国  11.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  A.废除“中立法案”  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C.立即对日本宣战  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  12.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参考答案:BCADDBDC)  北京卷  1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14.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20.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版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图意在  A.抨击罗马教廷  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  D.倡导宗教宽容  22.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B.国会讲自行建造缉私船  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23.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孝忠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适于生存的实际教育。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  A.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  B.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  C.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  D.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  (参考答案:ABAAD)  安徽卷  1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1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14.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7.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  22.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史家的工作和自然科学正相反,专务求"不共相"。倘若把许多史迹相异的属性剔去,专抽出那相同的属性,结果便将史的精魂剥夺净尽了。”下列观点与此相近的是  A.史学即史料学  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治史所以明变  D.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参考答案:ACABCC)  山东卷  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18.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2.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23.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参考答案:ACBC)高三历史怎么也记不牢,时间中外对比不好记,内容太多了怎么办,都高三了还在及格边上。压力大啊!
我跟你差不多状况,帮不到你。不过,加油,你一定可以找到方法学的更好的。
留个QQ方便交流
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谢谢!
为您推荐:
把每节历史课都当一个故事去听,很有趣的,我初中历史都没学过,高一高二就随便学,高三总复习了后悔了最后从头开始每节课都认真听就做得到题了。别着急慢慢来,心静了学东西快,我也高三呢
你留个QQ吧!
注意宏观的线索跟史实,多看书。理解。其实历史是文综里最简单的。我差不多都是在90分以上
选择题太差了怎样提高?
还有我觉得历史选择题材料很难理解,心里没有明确的答案,老师也讲解不够透澈
扫描下载二维码高中历史选择题错得非常多,还有大题.给点经验吧 不知道大神是怎么做的.就历史拖后腿.求助
1养成浓厚的学习的兴趣:张载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克成.”杨振宁亦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自学学习的先导,是人们探究世界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挫折困难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挠.” 2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真正理解和把握学习规律:什么是学习的主动性呢?就是不靠别人督促,不在外力推动下学习.怎样才能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呢?一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斯大林有一句名言:“伟大的毅力产生伟大的目的”.只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认清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学习.二是要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有计划地学习每门课程,要注意做到课前认真预习,对老师要讲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疑难问题做出记号,等到老师讲解时集中精神听.3“温故知新”与“温新知故”相结合:“温故知新”反映了学习过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认识过程必然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规律,它告诫我们探求学问应该逐步消化,切忌囫囵吞枣,有的知识由表及里,深思熟虑;有的知识需要由此及彼,融会贯通;有的知识应引进先知,触类旁通;有的知识应该联系实际,具体领悟.然而,“温故知新”也有先天不足,它的知识面狭窄,难以深入下去,所以,在实践中,“温故知新”走向“温新知故”,从后者中找方法和规律,与“温故知新”相辅相成,成为我们学习方法中的重要原则.“温新知故”就是不拘于旧知,在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同时,以新带旧,组成知识的网络系统,显现知识间固有的逻辑关系,从而成为转化能力,提高素质.4学历史其实是不用死记硬背的:只要带着心去看课本,认真多看几次课本,记清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清历史线索就可以了.5上课要专心听,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掌握问答题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再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作答,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闻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6要做到熟练地掌握历史知识:一是对课文要做到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二是平时要认真记录好老师提出的重点内容,三是背诵;但即使是背诵也要讲究方法:以时间为主轴,形成一条历史事件演变的线索7掌握分析、归纳、综合、比较、概括、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这是进行历史复习时的指导方针,应侧重从这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历史要多读、多看、多总结
哦还有你可以先记住答题的框架和技巧。以后答才不会漏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高三历史选择题练习(必修一);1.《孟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A.周王室对诸侯失控B.周初的分封制C.春秋时期;2.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A.广建诸侯藩国B.区分血缘亲疏C.保证法律执行;3.周礼的本质意义是A.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B.维;C.是一种等级制度D.周王惩罚贵族的制度;4.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以王位世袭制为核心的政
高三历史选择题练习(必修一)
1.《孟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甲师移之。”该材料反映了
A.周王室对诸侯失控
B.周初的分封制
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D.战国时兼并战争
2.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
A.广建诸侯藩国
B.区分血缘亲疏
C.保证法律执行
D.巩固分封秩序
3.周礼的本质意义是A.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
B.维护分封宗法制的工具
C.是一种等级制度
D.周王惩罚贵族的制度
4.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以王位世袭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B.以禅让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C.以分封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D.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5.下列关于嬴政改“王”而称“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嬴正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6.秦朝废除分封制,设置郡县制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
B.巩固刚刚统一的封建国家
C.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D.确立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7.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
8.“欲天下之安定,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的主张后来发展为A.削藩策
C.刺史制度
9.下列关于北宋加强对地方管理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A.设置枢密院
B.在州郡长官之上设置通判
C.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D.各州郡的财富全部运往开封
10.北宋对地方财政的管理措施,其产生的主要作用是
A.保证中央的财政收入
B.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物质基础
C.有利于避免地方官吏贪污.腐败
D.使北宋有足够的“岁币”议和
11.三省六部制的推行说明了
A.丞相权力增大
B.中央机构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D.体现了任人唯贤
12.宋朝时期,相互牵制的中央机构是 ①宰相 ②枢密院 ③三衙 ④三司 ⑤知州 ⑥通判
13.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说明中央集权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哪些矛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②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③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④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矛盾A.①②③④
14.万历初年首辅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对此评述正确的是A.说明明朝中期宰相制度“借尸还魂”
B.张居正擅权专恣,加重明朝政治腐败
C.明朝中期,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D.内阁设立后,地位日益提高,权力日益增大
1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秦以后,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以皇权为核心
B.皇帝处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
C.随着皇权的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不断发生变化D.直到清代才建立起完善的中央权力机构
16.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③对边疆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
A.①②③④
17.古希腊城邦殖民活动的最大影响是
A.促进航海业的发展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吸收东方的先进文化
D.为创造自己独特的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古希腊城邦政体对希腊文明最大影响是
A.贵族制的盛行
B.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C.君主制的盛行
D.公民政治的盛行
19.美国考古学家曾在希腊发现了刻有铁米斯托克里(公元浅世纪雅典著名的政治家,史书记载他曾被陶片放逐)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系140人刻写。由材料可以看出“陶片放逐”A.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B.是审判民主敌人的验方
C.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
D.不能保证真正意义的民主
20.下列推理属于哪种情况:大前提――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泉;小前提――雅典民主制是希腊文明的典型代表。结论――雅典民主是迄今为止最完善的民主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B.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
D.大前提、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21.以下不属于促成《十二铜表法》颁布的因素是
A.平民的强烈要求和长期的斗争 B.共和国的诞生 C.贵族们的要求 D.保民官的强烈要求
22.以下对罗马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从形式上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
B.法律的实施巩固了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
C.其本质是保护资产阶级的权利
D.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23.《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载:“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材料表明
A.在古罗马妇女没有任何人权
B.罗马法对妇女歧视,说明了它的局限性
C.《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未给人们带来任何好处
D.说明罗马法竭力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24.罗马法维护和稳定帝国统治的作用表现在 ①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 ②对公民平等权利予以理论上的承认 ③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④对私有制加以保护 ⑤保护奴隶的政治经济地位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25.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罗马法代表罗马共和国内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 ②制定罗马法的目的是维护贵族统治 ③罗马法有力地维系了帝国的统治 ④罗马法的影响深远而广泛A.①②③
26.希腊和罗马的民主都是
A.维护了大部分公民的权利
B.使妇女权益受到法律保障
C.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D.受到亚非文明的影响
27.以下关于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两者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者同属“海洋文明”的范畴
B.罗马文明继承和发展了希腊文明
C.罗马文明完全继承了希腊文明
D.它们的文明成果都对后世产生影响
28.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的革命,下列各项中最能表明这一性质的是
A.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打败王军
B.议会打出“自由”的旗号,号召人民起来斗争
C.发动了“光荣革命”
D.《权利法案》的颁布
29.把“光荣革命”作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A.彻底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B.它有利于《权利法案》的颁布
C.资产阶级达到了夺取政权的目的
D.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3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历程,导致其曲折反复的根本原因是
A.新贵族具有保守性
B.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发展水平不高
C.封建势力不甘心失败
D.资产阶级缺乏斗争经验
31.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Britain is probably closer to the revolution than any other countries in Europe”。这是因为
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32.下列关于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②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 ③国王有权废除任何法律 ④是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
D.①②③④
33.美国建国之初,资产阶级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是
A.中央政权软弱无力
B.大、小州之间的矛盾
C.南北方矛盾尖锐
D.国家财政经济困难
34.下列属于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时的背景的是 ①独立后美国建立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
②独立后松散的邦联无法稳定统治秩序 ③美国面临既要加强联邦制又要确保共和制的新问题 ④大、小州之间存在矛盾A.②③④
C.①②③④
35.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中指出:“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不过给黑人开了张空头支票而已”。这是指
A.美国允许奴隶制度存在 B美国允许奴隶贸易
C美国对黑人的种族歧视
D黑人无选举权
36.由于美国军队深陷伊拉克战场,需要紧急调动民兵进行增援,这项权力应该属于
D.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
37.《人权宣言》最积极的意义是
A.宣扬自由平等
B.高举反对王权和神权的大旗
C.确认国民主权、三权分立
D.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和专制王权
38.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的是
A.《人权宣言》
B.1791年宪法
C.《拿破仑法典》
D.1875年宪法
39.《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1791年宪法的相似点是
A.都限制王权
B.都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C.都体现民主原则
D.都体现中央集权原则
40.19世纪中叶,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国人曾经“自下而上干的事”。这个“事”的实质是A.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B.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
C.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D.开拓海外殖民地
41.在促成德国统一的诸多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民要求统一 B经济基本上连成一片 C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 D俾斯麦推出“铁血政策”
42.在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国王可以任免宰相和其他官吏,创制法律,甚至召开和解散议会。这反映了这部宪法的最大特点是
A.专制主义色彩
B.军国主义色彩
C.民族主义色彩
D.民主主义色彩
43.“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立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由它托着。”此话反映了 ①德意志帝国的专制主义色彩 ②军队在帝国中的重要作用 ③德意志帝国中的军国主义色彩 ④军国主义思想对人民的影响
44.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普鲁士发动王朝战争②魏玛共和国成立③德意志帝国建立 ④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45.17~19世纪,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普遍具有的本质特征是
A.推翻了君主制度
B.彻底解决土地问题
C.向法制化国家过渡
D.建立民主共和国
46.关于欧洲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
B.议会在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C.议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D.议会拥有立法权
47.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大好处是
A.是真正的民主,可以保障所有人的利益
B.避免了党派之间的斗争,有利于稳定政局
C.可以把斗争规定在一个相对有序的状态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D.可以限制王权,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48.虎门销烟的最本质意义是
A.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B.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C.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决心
D.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49.鸦片战争对中国而言是正义的战争,但却是英国获胜。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这主要表明
A.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
B.综合国力的强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条件
C.战争性质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D.战争的结果是与作战方针有直接的联系
50.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战争目的的内容是 ①割让香港岛 ②开发五口通商 ③关税协定 ④英国享受最惠国待遇A.①②③
51.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重大的转变,主要是因为
A.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况
D.改变了中国人民革命的任务
52.与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迫开放的口岸具有的特点有 ①数量增多 ②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③由东部延伸到西部 ④从东南沿海扩展至整个沿海地区
A.①②③④
53.下列现象不是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A.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B.列强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个省
C.部分中国人产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主张 D中国各阶层人士展开了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
54.甲午战争的失败深刻说明了
A.当时中国没有实力与西方列强抗衡
B.要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必须进行反封建斗争
C.中华民族富有抗争精神,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
D.中国民主革命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
55.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的侵略中国的趋势主要是
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
B.从开阜通商到割占土地
C.从单独侵略到共同侵略
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56.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带有盲目的排外性,这是指义和团
A.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坚决
B.没有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
C.没有认识西方侵略的目的和结果
D.没有区别侵略和外来的进步文明
57.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两者的不同之处是
A.失败的根本原因
B.失败的客观原因
C.斗争的侧重点
D.运动的主要阶级基础
58.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突出表现在
A.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B.中国内地全部开放 C.同意拆毁大沽炮台
D.惩办反帝爱国官吏
59.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斗争,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B.农民阶级封建迷信思想严重
C.太平天国运动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D.洪秀全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
60.《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有空想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特点
B.农民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洪秀全的主观愿望
61.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C.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
D.它们都是巩固太平天国政权的纲领或方案
62.从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来看,太平天国运动最显著的进步表现在
A.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B.进行了反对外来侵略的武装斗争
C.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针
D.运用宗教理论发动农民起义
6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是 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②清政府内外交困 ③清政府拒绝任何形式的改革 ④义和团运动失败
A.①②③④
64.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一切不平等条约 D.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诞生
65.《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A.是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
B.是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
C.第一次提出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D.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66.19世纪70年代,巴黎公社失败的社会根源是
A.因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的领导
C.资本主义向前发展是当时世界的主流
D.没有建立起巩固的工农联盟
67.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B.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C.一战激化俄国多种矛盾,推进了革命进程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68.十月革命爆发的客观历史条件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②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③俄国在当时已具备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制 ④无产阶级的组织性、革命性和战斗性很高
D.①②③④
69.1922年6月,中共中央的一份文件中指出:“无产阶级目前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应该联络民主党派共同对付封建军阀,以达到军阀覆灭、建设民主政治的目标” 以上材料表明这时的中国共产党A.开始与国民党进行合作
B.明确了民主革命的目标
C.放弃了“一大”时制定的中心任务
D.受到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的影响
70.之所以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指示B确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 C创建了革命的武装D明确了斗争的目标
71.国民革命与近代前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比,其突出的新特点是 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②采用武装斗争的形式 ③群众基础的扩大 ④反帝反封建相结合
72.下列对1927年8月~12月中国共产党发动的多次武装起义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是当时惟一正确的选择
B.表明中共中央基本上摆脱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
C.均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人民武装,进行土地革命战争的成功实践
D.在寻找革命新道路的实践中,受到“左”倾情绪的影响
73.红军被迫长征的“被迫”的正确理解是
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难以在中央苏区存在
B.中央革命根据地已完全丧失
C.王明的“左”倾错误,党的领导严重削弱
D.国民党势力过于强大,避开敌人主力
74.以下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的作战方针:“国军一部集中华北持久抗战,特别注意保卫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凇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对这一作战方针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国民政府武装自卫的决心
B.体现了国民政府防御的特点
C.体现了国民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
D.体现了国民政府消极抵抗的态度
75.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凇沪战役 ②七七事变 ③台儿庄之战 ④百团大战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②④
76.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包括 ①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抗战 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有效抵抗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④国际社会的积极援助
D.①②③④
77.抗战胜利后,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
A.国共两党的军队按什么方法整编
B.建立怎样的国家,两种命运的斗争
C.民主党派起怎样的作用
D.解放区的地位如何确定
78.1946年6月,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其时世人议论纷纷。下列世人评论最接近史实本质的是A.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B.楚汉相争,成者为王败者寇
C.“五四”以来,社会势力演化之必然
D.玩偶皮影之戏,列强其后也
79.“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反映的史实是 ①渡江战役 ②挺进大别山 ③三大战役 ④解放南京
D.①②③④
80.1949年召开的政协会议的主要作用是
A.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B.制定了“临时宪法”
C.确立了各党派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D.完成了建立新中国各项准备
81.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最主要表现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
C.全国政协成立
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82.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D.①②③④
8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主要表明
A.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密切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到发展
C.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根本利益一致
D.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有强烈的信任感
84.以下哪次会议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A.中共“十五大” B.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C.中共“十六大”
D.十三届四中全会
85.中国进入法治化社会新时期的标志是
A.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B.1999年3月,“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
C.1982年宪法的颁布
D.1999年4月,《行政复议法》的颁布
86.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颁布实施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B.密切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C.健全国家权力的监督系统
D.反映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
87.1979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说“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方法??”下列对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宣布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B.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的外交事物
D.欢迎台湾各界为统一献策献计
88.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给我们提供的历史经验最关键的是
A.港澳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必然发生变化B党和政府有能力洗雪清朝遗留下来的民族耻辱
C.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D.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89.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
A.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
B.前者是历史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
C.后者允许保留军队
D.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
90.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推进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但仍未放弃使用武力。这说明
A.和平为主,武力为辅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B台湾海峡两岸中国人都不赞成台湾独立
C.中国统一是我国的内政,也不排除同第三国合作 D不放弃使用武力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保证
91.二战结束后出现美苏两极新格局的根本原因是
A.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被战争打破
B.美苏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
C.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D.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形成抗衡
92.二战后,美国“冷战”政策最显著的特点是
A.帮助欧洲复兴,稳定资本主义制度B.支持东欧国家的反共势力,阻止共产党掌权
C.组织北约,增强与苏联抗争的实力D.在遏止共产主义和稳定资本主义过程中不诉诸武力
93.朝鲜半岛的分裂和德国的分裂都是因为
A.民族矛盾尖锐
B.内战引起
C.联合国的干预
D.美苏对抗
94.1974年,出任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由此可以看出欧共体成立的最初动因是
A.加强内部联合发展经济
B.摆脱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局面
C.削弱美国的霸权地位
D.迫使美国改变对欧政策
95.欧共体成立的主要出发点是
A.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
B.保证自身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C.密切西欧国家之间的关系,维护欧洲安全 D争取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的交流
96.战后日本经济必须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
A.挖掘国内资源,扩展海外市场
B.发展外向经济,实行对外开放
C.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生产率
D.废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97.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是因为欧洲共同体和日本
A.在很多经济领域已经赶上并超过美国
B.军事力量大大增强
C.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D.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
98.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主要是
A.使亚非拉国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B.完全改变了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C.有力冲击两极格局,使之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D.把联合国变成了第三世界的政治舞台
9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
A.军事实力的均势趋势
B.各大国稳定的政局
C.发达的科技和教育无国界
D.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100.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特点是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
B.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101.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主要是针对
A.亚非各国内部的不团结
B.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
C.各国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所产生的矛盾 D.亚非各国由于各自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产生分歧
102.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里宣读的公告是A.基辛格访华的公告
B.尼克松总统将要访华的公告
C.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D.中美《建交公报》
103.日,外交部长李肇星召见美国驻华大使,就美国政府允许台湾所谓“国防部长”赴美“开会”向美国政府提出严正交涉。美国政府的这一行为 ①践踏了《联合国宪章》②违反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 ③干涉了中国内政 ④改变了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104.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多次出现波折,但经双方努力又得到恢复和发展。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双方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
B.中美矛盾已彻底解决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生活休闲娱乐、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高等教育、各类资格考试、专业论文、90高三历史选择题练习(必修一)等内容。 
 ①②③④ 112. 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政治瘟疫”的是 A.恐怖主义 B.霸权主义 C.社会主义 D.强权政治 高三历史选择题练习(必修二) 1.我国人民在饮食习惯方面...  ①②③④ 112. 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政治瘟疫”的是 A.恐怖主义 B.霸权主义 C.社会主义 D.强权政治 高三历史选择题练习(必修二) 1.我国人民在饮食习惯方面...  ①②③④ 112. 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政治瘟疫”的是 A.恐怖主义 B.霸权主义 C.社会主义 D.强权政治 高三历史选择题练习(必修二) 1.我国人民在饮食习惯方面...  2014高考高三历史高考试题必修一选择题训练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必修一选择题训练2014 高三历史高考试题必修一选择题训练 1. 辛亥革命 “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  ①②③④ 112. 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政治瘟疫”的是 A.恐怖主义 B.霸权主义 C.社会主义 D.强权政治 高三历史选择题练习(必修二) 1.我国人民在饮食习惯方面...  高三历史必修一高三历史必修一隐藏&& 卢氏一高分校高三历史必修一选择题训练 1 1.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的父系社会就有了姓氏,源于居住村落.部族.君主封地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选择题练习_高三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选择题练习,配答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选择题专练 1.(2013 年...  高中历史必修一高考真题训练(选择题)1_高考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本套试题为选择题专项训练,内容摘自选如下: 1、《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三历史选择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