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10g/l的葡萄糖溶液,红细胞会皱缩红细胞吗?

||400-601-3688
您当前位置 &&
我来评两句
药品说明书脑脊液的理学检查(脑脊液,出血,凝块,红细胞,蛋白质) - 生物医学 - 生物秀
标题: 脑脊液的理学检查(脑脊液,出血,凝块,红细胞,蛋白质)
摘要: [脑脊液的理学检查(脑脊液,出血,凝块,红细胞,蛋白质)]一、颜色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但新生儿因血液中胆红素的移行,故CSF标本的颜色几乎都是黄色。在中枢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发生感染、出血、肿瘤等,CSF中出现过多的白细胞或红细胞和其他色素,使得颜色发生改变。常见的颜色主要有下列几种:1、红色CSF中混有血液时,因红细胞溶解、破坏,可… [关键词:脑脊液 出血 凝块 蛋白质 红细胞 上清液 结核性脑膜炎 白细胞]……
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但新生儿因血液中胆红素的移行,故CSF标本的颜色几乎都是黄色。在中枢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发生感染、出血、肿瘤等,CSF中出现过多的白细胞或红细胞和其他色素,使得颜色发生改变。常见的颜色主要有下列几种:
1、红色CSF中混有血液时,因红细胞溶解、破坏,可使标本呈现红色,常见于穿刺损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穿刺损伤出血仅见于最初几滴为红色,以后逐渐变清晰,CSF离心后其上清无色透明,显微镜下见红细胞完整,形态无改变或皱缩,取其上清液作隐血试验,由于红细胞未溶解,没有游离血红蛋白产生,故呈阴性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其CSF呈均匀红色,离心后上清液仍显淡红色或黄色,显微镜下见红细胞呈锯齿状或皱缩,红细胞并有破坏,上清液作隐血试验,由于存在游离血红蛋白,呈阳性结果。新鲜出血与陈旧出血的鉴别见表2。
2、黄色CSF中含有变性血红蛋白或多量蛋白质,或因颅内静脉血运和脑脊液循环郁滞,致使CSF呈黄色,颇受临床医生重视。主要见于下列情况:
(1)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由于红细胞被破坏,出血5、6小时后即可出现黄色,停止出血后,这种黄色仍可持续3周左右。
(2)椎管梗阻,如髓外肿瘤,当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超过1.5g/L时,颜色变黄,其黄色的程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梗阻部位越低,变黄更明显。
(3)化脓性脑膜炎、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和脊髓肿瘤,此时CSF内的蛋白质含量可明显升高。
(4)重症黄疸,如核黄疸、甲型肝炎、肝硬化、钩端螺旋体病、胆道梗阻、新生儿溶血病等,一般CSF内胆红素浓度超过8.5μmol/L时,即可被黄染。
(5)CSF中含有黄素、类胡萝卜素、脂色素和黑色素等。亦可使CSF呈现黄色。
3、米汤样乳白色由于白细胞或脓细胞增多所致。常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4、绿色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所引起的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尤其是脑膜)黑色素肉瘤或黑色素瘤(melanoma)等。
表2 新旧出血的鉴别
鉴别 新鲜出血陈旧出血
外观 混浊,易形成凝固物 较透明
离心沉淀 上清液无色透明 上清液红、褐或黄色
红细胞形态 无变化或皱缩有改变
白细胞数 不增加继发性或反应性增
二、混浊度(透明度)
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CSF中如果白细胞总数超过300×106个/L时,则变得混浊。蛋白质含量增高或含有大量细菌、霉菌等,也可使其变得混浊,如结核性脑膜炎时CSF呈毛玻璃状,化脓性脑膜炎时呈脓样等。
检验结果报告时,一般用“清亮”、“微混”和“混浊”等来描述。
三、凝块或薄膜
凡是可能有纤维蛋白析出的CSF标本,如临床上疑为结核性脑膜炎时,应保留标本,最好静置24小时,观察有无凝块和薄膜形成。
正常脑脊液放置24小时不形成薄膜,无凝块和沉淀。当CSF内蛋白质(包括纤维蛋白原)增加至10g/L时,可出现薄膜或凝块。化脓性脑膜炎往往在1~2小时内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结核性脑膜炎在12~24小时形成膜状物。神经梅毒可以出现小絮状凝块而不形成薄膜。蛛网膜下腔阻塞时,其远端部位的CSF因蛋白质含量高常呈现黄色胶冻状。
检验结果报告时,一般按“无凝块”、“有凝块”、“有薄膜”等报告。
四、比密(比重)
CSF比密的测定方法与尿比密的测定基本相同,常用的方法是折射仪法。正常成人CSF的比密为1.006~1.008。
pH的测定用微量pH计测量,正常成人CSF的pH微7.35~7.40。
相关热词:
生物秀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门户网站之一,致力于IT技术和BT的跨界融合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前沿技术和成功商业模式的传播。为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最具价值的行业资讯、专业技术、学术交流平台、会议会展、电子商务和求职招聘等一站式服务。
官方微信号:shengwuxiu
电话:02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细胞 葡萄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