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新闻写作中的逻辑与写作

事件性电视新闻写作与剪辑应讲求内在逻辑性--《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09期
事件性电视新闻写作与剪辑应讲求内在逻辑性
【摘要】:事件性电视新闻往往由于一些新闻事件的复杂性,新闻背景的时间跨度大,背景繁杂等原因,简明清晰的表达事件发展和缘由,在写作上存在一定难度。为了能更加客观真实、快捷清晰、通俗易懂的表述新闻事件,电视新闻写作和剪辑过程中,应讲求新闻事件的内在逻辑是写出好新闻的一个重要前提。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222.1【正文快照】:
一、引言事件性电视新闻写作时应根据事件的发展,按照事件的内在逻辑性进行写作,不提倡倒叙、插叙等写作说法。逻辑性强的新闻易于观众清晰理解新闻内容,从而提升新闻的可看性。本文力求在社会新闻领域,研究浅析事件性新闻的写作方法。二、事件性电视新闻写作与剪辑应讲求内在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晶尧;;[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王麦玲;;[J];今传媒;2008年09期
张斌;;[J];今传媒;2010年09期
余子瑛;;[J];今传媒;2011年04期
余婧华;刘玉玲;;[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雷曙光;;[J];才智;2009年08期
乔爱玲;;[J];才智;2011年22期
操慧;丁静;;[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王丽娜;;[J];中国传媒科技;2012年08期
刘嵘;;[J];中国传媒科技;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胜源;孙瑞祥;;[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白毅;;[A];第四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周彤;;[A];第二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援森;[D];复旦大学;2011年
程金福;[D];复旦大学;2007年
刘勇;[D];复旦大学;2008年
刘丽;[D];复旦大学;2009年
刘敏;[D];复旦大学;2012年
宋姝锦;[D];复旦大学;2013年
胡新桥;[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雷婉霞;[D];湘潭大学;2010年
汪慧珍;[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梁甲秋;[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杨晓菊;[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时东辰;[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袁长波;[D];暨南大学;2011年
朱苏兰;[D];暨南大学;2011年
周小平;[D];新疆大学;2011年
周娟;[D];中南大学;2011年
田鹏;[D];辽宁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汪苏华;[J];新闻爱好者;2005年07期
胡可;[J];新闻记者;2005年07期
方跃飞;[J];声屏世界;2005年09期
刘彬;[J];新闻爱好者;2005年11期
吴镝;;[J];记者摇篮;2005年12期
杨爱平;[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2期
韦公远;[J];新闻爱好者;2005年02期
杨全忠;[J];新闻爱好者;2005年02期
余忻;[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梁言;[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烁;;[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孙忠;;[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冯启良;[N];赤峰日报;2007年
工人日报社
张世光;[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
陈发宝;[N];中华读书报;2002年
朱韬;[N];战士报;2007年
方艳霞;[N];锡林郭勒日报;2008年
焦世平;[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李佳;[N];六盘水日报;2013年
河北大学研究生
王玉亮;[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周凯 沭鋆;[N];战士报;2012年
通辽日报社
韩燕清;[N];通辽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黎明洁;[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梦琦;[D];浙江大学;2009年
武曼兮;[D];郑州大学;2001年
余飒;[D];广西大学;2006年
姚晓丹;[D];郑州大学;2007年
邱天君;[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高领亚;[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吕泽珍;[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刘锐;[D];广西大学;2006年
金仲;[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马春娜;[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第三方登录
【155】如何说话/写作显得有条理有逻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这是小A的职场故事第155篇文章。聊工作,话职场,叙人生,谈理想。拒绝心灵鸡汤,小A和你一起成长。今天想起来写这个,是因为昨天有个朋友和小A说,觉得看小A的文章,觉得逻辑性挺强的。无独有偶,前些天有同事也说,小A的邮件通常逻辑性比较强,来龙去脉因果关系写得清清楚楚,看上去会一目了然知道发生了什么,接下来要做的是什么。这让小A很是惊讶,甚至觉得有点受宠若惊。因为以前小A从来不觉得自己逻辑性好,起码从专业上来说,学的是和逻辑看上去一点关系都没有的语言类,大学时候和法学院的同学常常厮混在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很是羡慕他们那严谨的脑袋,说话有理有据咬文嚼字,让小A一度觉得自己很肤浅。小A那时还曾很苦恼地请教一位大牛:“唉,我什么时候才能像你们一样思考问题深入严密又逻辑性强啊?”大牛回答现在想起来总有点故作姿(zhuang)态(bi),说道:“简单有简单的好处嘛,等你真能思考那么多的时候,就不容易开心起来了。”直到现在小A明白,其实大牛说的是真的,思考得越多越复杂,就越不容易开心,但是这过程中,又会获得另外一种体验,也许是对生活的感悟加深了,也许是更明理了,往往钻牛角尖的问题细想一下又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扯远了,回到逻辑本身来说,其实真正能够提高逻辑的方法一定是多看书,勤思考,输入多了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具体观点,这才是内功。真正逻辑性强的人,一定是有一套自己建构起来的世界观,思考问题都是基于这种世界观之上,遵循一定方法得出的结论。但是这篇文章呢,讲得是怎样“显得”比较有条理有逻辑,那就讲一些外在的招式吧。我们说一个人“逻辑性强/有条理”,往往是因为对方表达或写作遵循了一定的规则。在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刚学会说话的小孩子可能会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因为许多碎片信息同时浮现在脑海里,他还没有意识去思考先说哪件事后说哪件事。而成年人,就会对碎片化信息做很多的加工处理,比如按照时间顺序、因果关系去描述,这其实就是遵循了一定的规则。所以小A自己总结的第一条就是,了解语言学的规则。是哒没错,语言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这里帮大家回忆下高中英语老师常常挂在嘴边的,句子之间的关系,无非就是“因果、条件、转折、让步、假设、比较、并列、承接”。无论是在邮件中,还是平时表达,遵循以上八种常用的表达句式,就会让人很快明白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比如小A随手编的下面这个例子,就涉及以上好几种句式关系。例:因为我们上一个季度和XX公司的合作比较顺利,他们打算和我们继续签订下一个季度的合同,不过他们希望在XX条款上做一些修改。(如果是邮件,此处适度隔开一行排版,看着会更舒服)另外,在之前的条件基础上,如果我们能做到额外的A,他们将会给我们XX折扣;如果我们达到B,他们将会在XX折扣基础上给我们更多的优惠。小A自己总结的第二条就是,一段只表达一个意思,合并同类。这一点同样也是在英语写作训练中反复强调,麦肯锡的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分析法也强调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所有部分完全穷尽,也就是说每一条独自成为一点,同时要全面周密地想到所有的点,做到不重叠、不遗漏。应用的时候靠谱的做法是:1. 先列出所有可能的点;2. 看一下有没有能够合并的点,尽量合并;3. 合并完之后剩下的几点,是否能遵循以上的句式关系描述。看过很多写得很混乱的邮件,有那种12345列出10点显得有条理,实则好几条都说的同一件事情明明可以合并的;也有那种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思维跳跃得让人跟不上或者理解费劲的,基本都是没有做到以上几点。自己做人做事可以随性一点,但是工作中,写给老板、同事的邮件,还是清晰一点别人才好跟进吧。点击查看知乎上的回答“如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图片来自BING必应“今日美图”。欢迎在后台留言,分享职场中的心得与困惑,小A会定期整理贴出来哒~小A的职场故事 xiaoa_story回复“目录”获得文章列表;回复“文章标题括号内数字”查看相应文章;回复关键词获得智能推荐文章,如“校招 访谈 面试 老板 邮件 电台”等。转载请注明:小A的职场故事最受欢迎文章列表 回复&目录&或数字查看【130】提高工作效率超实用10个技巧【129】升职的方法,你找对了吗?【124】如何有效记读书笔记?【126】工作中如何创新及快速成长?【122】工作8小时之外如何度过?【120】推荐几个时间管理的APP【113】有效阅读+形成自己独立思考【111】7种必杀技,搞定发邮件【108】工作中犯了错误怎么办?【107】解码领导力【99】如何提出一个漂亮的问题?【97】和忙碌老板沟通的九大黄金法则【90】在职场中说话的几个小技巧【86】如何与老板建立信任?【82】职场中永远不要说的几句话【74】如何应对“执行力差”这个问题?【73】你会时间管理吗?【65】什么是好工作?【63】好工作一定适合你吗?【60】职场新人如何应对琐碎的工作?【55】工作上要学会“耐得住”【51】老板,还是大老板?【48】职场新人常犯的10种错误,你中了几条?【45】Outlook不得不知道的10条技巧【43】我们为什么需要流程【28】手把手教你写简历【20】一张图教你衡量工作状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目前没有跟贴,欢迎你发表观点
图片,文字等缺失或错误
色情,暴力等非法内容
广告,重复文章等垃圾内容
我有话要说您的位置: &
新闻的具体写作中,只能运用到一种技巧,新闻应尽量... 正文
新闻的具体写作中,只能运用到一种技巧,新闻应尽量追求故事化,人情化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新闻采访与写作(下)复习题答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指导
一、名词解释
1新闻语言: 新闻语言是兼有艺术语言、科学语言和生活语言之长的记实语言,是一种直观朴实的、确切无误的、生动形象的纪实语言。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准确清晰、通俗易懂、简洁的特点。
2 新闻笔法:新闻写作所使用的笔法应该说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是新闻作品中基本的笔法。其他的如倒叙、插叙、悬念、伏笔、穿插、比喻、夸张、反复、排比、对照、夹叙夹议等等,也是新闻作品可以利用和参考的。但是,对于新闻写作来说,更应该研究新闻写作的特殊笔法或持有的笔法。大体说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虚实相间,以实为主。 2.粗细互补 生动真切。 3 纵横捭阖,开合自如:主要有三种笔法: (1)合笔(2)跳笔(3)跨笔
3新闻主题:所谓新闻主题,即指新闻事实所提炼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它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新闻主题与一般文章主题的概念基本相同。通俗地讲,即指作品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要解决或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 新闻角度: 所谓新闻角度,即指新闻事件表现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也即指记者在明确报道思想和识别新闻价值的基础上,精心选择一个最能反映新闻主题的侧面作为报道的切入点,从而完成整个事件的写作。新闻角度的选择和体现贯穿于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全过程。 在选择和体现新闻角度过程中,记者应该围绕下述三个字下功夫:(1)比(2)小(3)异。
5 新闻标题:新闻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它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它要求“一语点破”,点明这篇报道的精髓所在;侧重于标出动态,告诉读者正在发生或正在进行的一件什么事情;要标出主要新闻要素。 6
新闻导语: 新闻导语是消息区别其他新闻文体的重要特征,属于消息特有的概念和标志。是由最新鲜、主要的事实或议论组成新闻开头的段落。
7 新闻主体:即新闻导语和结尾中间的那一部分。新闻主体具有具体解释、展开新闻导语中的事实,补充导语中没有突出的新闻事实的作用。
8新闻背景:指那些用来解释与新闻事件和人物相关的事实材料。(1)从内容来看:它是新闻中的新闻,或新闻背后的新闻;(2)从功能来看:它是对新闻事件产生的历史和环境、原因与时间、空间条件以及对有关方面所作出的说明、解释;(3)从功能和内容的新旧来看,它是用来解释新事实的旧事实,或者说是对新闻本体作出解释、说明的附属事实。
9 新闻结尾:新闻结尾,是消息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表示一则消息的完结。新闻结尾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自然收束,水到渠成。收束的那一段或那一句就是结尾。另一种情况是:视表达需要专门设段或句,以收束全文。也就是为了增强新闻报道的力度,还需着力写好结尾。
10 新闻结构:新闻的结构就是指新闻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实质上就是怎样组织材料的问题。材料的组织要求符合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以便更好地阐明事实,表现主题,以取得较好的报道效果。在中外新闻写作史上,比较常见新闻结构为倒金字塔式、时间顺序式、悬念式和并列式。
11 倒金字塔结构:所谓倒“金字塔式”结构,就是按照材料重要程度递减的顺序安排结构,即把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摆在最前面,稍次要的放在第二段,依次类推。适合于严肃性新闻和那些受众急于想知道关键信息的新闻报道,如时政新闻、灾难性新闻、体育比赛等新闻报道。
12 悬念式结构:这类消息的开头是一个带有悬念的新闻导语,巧妙地点出最精彩或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吊住记者的胃口,然后在以后的段落中,就基本上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写作。 这样的消息给人以叙事具体、完整,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的感觉,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新闻信息。这类结构形式适用于那些以戏剧性情节见长的报道,特别是新闻事件亲历记、目击记、新闻故事等。
13 事件新闻:事件新闻是以突发性事件为主的新闻报道,是动态新闻的主要品种。事件,通常指社会影响较大的意外变故或灾祸。它主要包括:1、社会政治、经济局势的突变2、重大自然灾害3、重大交通事故4、爆发性流行病5、重大刑事案件6、对社会各界有较大影响的新发现或新成就。
14 社会新闻: 所谓社会新闻,是相对政治、经济、科教、文教新闻而言的,是侧重于报道社会上或自然界中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起读者某种情感或富有情趣的新闻。社会新闻包括天灾人祸,也包括各种异常现象。社会各阶层的人情冷暖是社会新闻,恋爱、婚姻、家庭等问题更是社会新闻的重要内容。
15 通讯: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而深入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体裁。它是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刊物等新闻传媒进行新闻报道的一种主要体裁,同消息、新闻评论一样地常用,一样地成为基本体裁。
16新闻材料:所谓新闻材料就是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原始情况、资料的总称。新闻事实就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材料和新闻事实不是一回事,新闻事实是通过新闻材料表现出来的。新闻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新闻材料则往往需要一定的加工,其中不可避免地会掺杂一些人为主观的认识。新闻事实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容置疑;而新闻材料则有事实和虚假之分。
17消息头: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 消息头主要有“讯”和“电”两大类。1、讯:“讯”主要指通过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2、电:“电”主要指通过电报、电传、电子邮件、传真或电话等形式向报社传递新闻报道。
18 叙述型导语: 即用简洁、朴实的文字把新闻最主要、新鲜的事实直接叙述出来,因为与新闻报道应该客观叙述事实这个基本特征相适用,所以叙述型导语使用率在导语写作中最高。叙述型导语主要包括直叙式、概括式对比式三种表现形式。(1)直叙型导语:要求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推出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无需刻意修饰,讲究明白无讳。(2)概括式导语。有叫综合型导语。它的特点是对整篇报道的内容进行浓缩和概括,为读者提供整篇消息的梗概。(3)对比式导语:就是把现在的情景和过去的情景相比较,或者把此时此地的情景与另一处情景相
比,使之相映成趣。
19议论型导语:议论有多种形式,运用的巧妙,既不违反新闻报道的要求,又能达到好的报道效果。议论型导语主要有引语式、设问式、评论式等。(1)引语式导语:记者不便出面议论,可以借助别人的口发表议论。在导语中,适当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精彩语言,往往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2)设问式导语:记者故意在消息的开头提出某个引人注意的问题,然后加以解答,这就是设问式导语。设问式导语有一点议论色彩,而又紧密围绕关键的新闻事件展开,往往能引起读者的关注。(3)评论式导语。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对此事实作出画龙点睛的评价,用以揭示其蕴涵的因果关系或现实意义,这是评论式导语的特点。
20简明新闻:简明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短、迅捷的一种体裁,又称简讯、短讯、快讯或者一句话新闻。它是以最经济的文字,简明扼要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消息类型。它不追求完整的结构,主要告诉受众发生、发现或做了什么。
21动态新闻:动态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变动中的新闻事实,作出及时报道的消息类型。它是新闻报道“排行榜”上常常居前、报道量最大的消息体裁。即是新闻传媒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报道形式,是最具新闻特征的新闻体裁。动态消息以变动的事物为报道对象,体现了事物发生和发展变化进程的动态。它的报道范围相当广泛,大至震惊世界的头条新闻,小至人们日常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刚刚出现有意义的新鲜事物。
22综合新闻:综合消息是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对一定时间或一定空间的诸多事实、情况的综合而写出来的消息类型。它在内容上比动态消息报道的面要广,因而篇幅比动态消息长些,这类消息,既有点的具体事实,又有面的一般情况,点面结合,叙议结合,使报道既有了广度,又有了深度,给人留下了比较完整的印象,有教强的思想性和指导性。
或者综合新闻是对同类事物或一事物的多侧面情况进行综合归纳的新闻报道的统称。
二、简答题
1 简述如何深化和提炼新闻的主题?
1、追究根源法。新闻主题的提炼需要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
2、对比联系法。通过同类事物古今、横向的对比联系中发现其独特意义和可贵的价值。
3、见微知著法。要求我们善于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从平凡之中发现不平凡,提炼出不同凡响的新闻主题。 2 新闻材料的选择要注意哪些问题?
(1)要选择真实的材料
(2)要选择有较大新闻价值的材料
(3)要选择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
(4)要围绕新闻政策选材料
(5)要选择新颖、生动、有特色的材料。
3简述新闻标题的作用及制作要求
作用:1))吸引注意,诱读原文2))吸引注意,诱读原文3))评价事实,增殖信息
制作要求:1))要捉住“新闻眼”。要抓住新闻中最有新闻价值的东西,否则就流于一般、平庸、一般化,既引不起读者的关注和重视,更不能产生信息的二次增殖。
2))要准确。三层含义:一是要题文相符;二是要准确概括事实,避免产生歧义;三是要避免片面性。
3))要生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种修辞手段和古典诗词、民间谚语、群众创造的生动语言,都可以用来使标题熠熠生辉,使人过目难忘。
4))要简洁。恩格斯说:标题愈简单,愈不费解,便愈好。
4 简述新闻导语的类型和作用
类型:1、叙述式导语。主要包括直叙式、概括式、对比式三种表现形式。
2.描写型导语。描写型导语最常见的有见闻式和特写式两种。
3、议论型导语。议论型导语主要有引语式、设问式、评论式等。
作用:新闻导语的作用,即导读、导听。顾名思义,导即引导、指导、诱导,导语即起导读,导听作用的新闻段落。新闻导语主要承担着三项使命:
第一,以省俭的笔墨反映出新闻的要点和轮廓,使读者一见即知此消息主要传递的是何新闻消息。
第二,一语定意,为整篇报道定下基调。
第三,吸引读者注意,最大限度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 简述新闻主体的写作要求
1、围绕一个主题选取材料
2、叙事要尽量具体、充实,使读者对新闻人物和事件有较为完整而真切的了解。
3、叙述生动,行文有波澜,保持读者的兴趣。
(1) 要有新闻细节。
(2)从不同角度去报道同一件事情,给人以丰富、充实之感。
(3)可以采用叙述、描写、引语等多种表现手法并举的方法。
(4)要注意顺应读者的心理,不要避开读者急切想知道的内容去节外生枝,谈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4、层次段落要分明,起承转合要自然。
6 简述新闻背景的内容和类型
1、内容方面的类型
(1)历史背景:它用来介绍新闻事实的历史状况,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进一步阐明事件的意义。(2)地理背景:有些新闻涉及国内外 有关城市、地区,而受众不一定知道,这就有必要适当介绍有关地区的自然环境状
况、风土人情等。(3)人物背景:新闻报道的主体是人,有必要对此人的背景作适当的介绍,以增进受众对此人的了解。(4)事件背景:介绍一些事物的有关知识,使受众了解新闻的意义与价值
2、功能方面的类型:
(1)对比性背景材料
它是对事物前后、左右、正反的对比衬托,对事物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以突出新闻事实的意义,或阐明一定的主题,表明某种观点的背景。 (2)说明性背景材料:它是用来对新闻事实的政治背景、地理环境、历史演变、思想状况或物质条件等情况作介绍和交代,以说明事物产生的各种要素,揭示事物发生或变化的意义。(3)注释性背景材料: 它是指用来帮助受众看懂消息的内容,增长知识和见闻的背景材料。它包括产品或其他物品性能特点的说明,科技成果的通俗介绍,技术性问题解释,名词术语的注释,文史知识、风俗人情的介绍等等。
7 简述写作新闻背景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第一,不是每条消息都要用新闻背景,以免画蛇添足。如简讯,一句话新闻就无须用新闻背景材料,众所周知的人或事,也不宜用背景材料,如深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对雷锋这就不必做介绍了。
第二,不要形成固定的背景位置和背景段落,以免行文生硬,形式呆板。
第三,不要过多用背景材料,以免喧宾夺主,淹没了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应紧扣主题、适度运用;语言要简明扼要、恰倒好处。
第四,不要随意运用背景材料,以免文不对题。应再三掂量背景材料,是否有利于衬托新闻事实,是否为表现主题服务。
第五,不要失真,以免新闻失实。应该认真核对新闻材料,使背景材料跟新闻事实一样真实、准确。
8 简述新闻结尾的类型和作用
1、新闻结尾类型大致有:(1)自然结尾法:即按照新闻报道的结构安排,顺乎自然地把必要的新闻内容、事件、新闻要素交代完毕后自然结束。(2)拾遗补缺法:这个结尾有个较为明显的“结尾段落”,它主要用于补充新闻导语和主体部分未提及的新闻要素,使新闻报道完整、圆满;或者补充有关背景材料,使新闻报道更加充实、可信。
(3)卒章见义法:这种结尾方法主要用于画龙点睛,总括全篇,突出主旨。(4)别开生面法:这种结尾,不拘一格,往往“别出一层,补完题蕴”。
2、结尾的作用:(1)归结全文。 (2)加深印象。加深印象不是重复语句,而是用描写手法或换一个表达方式,或从另一个角度补一笔。3)深化主题。深化主题的结尾,有多种表达形式,常见有叙述式、引语式、比喻式、对比式、反问式等。(4)阐明意义。消息要让受众深入理解新闻,必须进行必要而简洁的阐释,有助于获得好的传播效果。
9 简述倒金字塔结构的优点与局限性
(1)优点:1)便于记者快速写稿;2)便于编辑编稿和排版;3)便于吸引受众,使受众用更少的时间获更多的信息。
(2)局限性:它比较适用于写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突发性新闻,而对于某些事件新闻、富有人情味或故事性的新闻就不太适用了。因为人情味浓、故事性强的新闻往往依赖丰富的新闻情节,需要讲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篇二:新闻报道写作技巧
新闻报道写作技巧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 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
标题是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的。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扼要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要用充分的事实表现主题。背景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结语是交代新闻事件结果的话。可有可无,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标题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题:揭示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一篇报道,读者拿起来之后要先看标题,然后再决定看还是不看。标题是新闻的题目,是消息的眼睛,象人的脸面一样重要,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新闻标题的结构方式、写法很多。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在标题撰写上必须下功夫。新闻界有&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题&这一说法。
消息标题的特点是:必须有--何人(物)who做何事what,必须简洁、准确。如: 1、专家(who)解惑:孩子到底能不能打(what)(日 来源:新华社);2、学校(who)因高三学生在宿舍吸烟(why)劝其转学(what) (日 来源:四川新闻网);3、会昌(who)举办体育盛会喜迎新年(what)(日,来源:赣南日报)。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导语的特点:有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
下面具体解剖一篇消息的导语:石城返乡农民工喜获“年礼”赣南日报 日头版:近日(when),石城县琴江镇(where)的黄爱华(who)刚刚从东莞返乡就收到一份“新年大礼”――县里
统一发出的返乡农民工优惠卡(what),优惠项目包括就医、就业、技术培训、法律维权等内容。
我们要学习,一是时间的表述,找最近时间点。二是讲故事的叙述手法。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1、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1、什么人参加进去了?
2、谁干的或谁讲的?
3、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4、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5、主题是什么?
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这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么,导语有哪些类型呢?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如写烟叶势头好,就从描写某一生产现场如何一派繁忙,再讲整个乡或县的烟叶生产情况。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如开头以提问的方式,接着某乡或县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如1月6日赣南日报头版头条,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走访慰问:1月5日,带着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及农村低保户、困难群众、重点优抚对象、敬老院老人和困难企业的关心,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深入到章贡区、赣县、南康走访慰问。
另外还有号召式、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导语要“立片言以居要”,但在写作时,往往免不了出现各种问题,常见问题称之为导语写作十忌:
一忌名称罗列式导语,某一活动往往是由五六家单位主办的,有的人在导语中将这些单位名称全部罗列出来,使导语显得既罗嗦又臃肿。读者关心的是这场活动,而不是主要单位,如果非要出现,可放到消息末尾。
二忌“为了式”或目的式导语。即将新闻事实所要达到的目的放进导语里,使导语膨胀沉重,不堪重负。如为了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穿靴戴帽。
三忌背景材料式导语。新闻背景材料一般是解释新闻主体的,导语应开门见山,开始就用背景材料,不仅说不清,而且也容易使读者如坠云雾。
四忌学术语言作导语。将一些学术专业性强、难懂的专业名词放在导语中,显然使人看不懂,这里要做好“第二种语言的翻译”,使之通俗化、大众化、口语化。
五忌导语公式化。一些通讯员或记者喜欢用一个框框去套多种内容,结果是平淡无奇,千篇一律。公式化导语必然导致导语无新意,面目可憎。
六忌概念化。导语内无具体新闻事实,充斥了大而空的套话、空话、官话。
七忌数字堆砌。导语内数字过多,就会淹没新闻事实。统计数字一般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最好不要将其放进导语内,即使要写,也应将数字形象化。
八忌长导语。导语冗长,使人感到很沉闷,根本没有兴趣再看下文。一般应控制在80字内,最多不要超过150字。
九忌逻辑不清,概念模糊。
十忌标题与导语重复。如题目: 县ХХ部门举行迎新春座谈会;导语:昨日,县ХХ部门在该局会议室举行慰问老干部座谈会。题目和导语几乎是“一模一样”。
(三)主体
主体是在导语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与主题相关的事实,使之更加详实、具体。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篇三:新闻写作 复习资料
新闻写作复习资料
软、硬新闻的区别: 硬新闻:①政治性、政策性、指导性、时效性较强;②选题比较重大,强调重大性与时效性,重在迅速传递信息,形式上与动态消息基本一致;③大多使用倒金字塔结构或螺丝钉结构写作,导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
软新闻:①人情味较浓,新奇性、民生性、社会性较强;②多为不平常的、奇特的、娱乐的新闻或广告宣传软文,强调引起受众兴趣和情感呼应,形式上分为软新闻和特写;③细节描写和记者感情占据重要地位。
硬新闻的软着陆:一要适当地进行“软包装”;二要善于与寻找新闻眼;三要努力选准“着陆点”;四要巧用细节制胜。
软新闻的硬化技巧:①寻找新闻由头,使就旧闻新闻;②寻找典型环境,突破时空限制;③进行“亲历”式的现场采访,使“非事件”呈现“事件”特色;④从非事件性题材中选取能集中反映共性的“事件性”事实。
功夫在笔外(P7) 一.加强政治修养
记者的政治修养首先表现在强烈职业责任感
记者的政治修养还表现在强烈的正义感
二.加强知识修养
三.加强思维修养
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P26)
一.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 二.在谋篇布局是时要避免片面性
三.在写情节细节时严禁想当然
四.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资料
稿件中所引用的材料,包括采访中获取的各种素材、背景资料、史料,要通过
不同的途径查询与核对
对被采访者的自述,即记者通过采访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也要保持质疑意识,
要注意核对数字
五.描写要有分寸感
六.要注明新闻来源
七.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
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功夫在笔外(P32)
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一)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事实胜于雄辩
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
如何用事实说话 (一)
选择典型事实说话
典型事实的特点:它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它必须是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 (二)
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运用背景材料说话
1.善于联想;2善于对比;3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4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
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直接引语是指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其作用如下:第一,直接引语是新闻报道中不同身份、不同个性人物所说的话,不拘一格地引用它们,可以使报道具有现场感,富于变化和人情味,有助于克服新闻写作中容易出现的单调乏味与概念化。第二,直接引语一般都有出处,即消息来源,有助于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如果直接引语来自重要人物或重要机构,还有助于提高新闻的权威性。第三,它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就是记者可以利用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之口讲出自己希望说出又不便直接出面说的话,这样的报道看起来更客观,因而加强了说服力。
新闻跳笔(P110)(定义以及如何使用新闻跳笔改写文章)
新闻跳笔的特点:一是在问题结构上它是多段体;二是它与一般文学作品所要求的注意上下文链接、具有连贯性、讲究起承转合不同,它主张“跳”,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至今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跃。
为什么新闻写作要用“跳笔”?
一.吸引读者并适合读者快速阅读的习惯
二.便于记者快速写作并形成明快的新闻文风
三.加大新闻信息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如何运用新闻跳笔 一.短段落,多分段
二.断裂行文
三.借用电影的“蒙太奇”结构
四.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 大白话:是指群众语言,老百姓说的话,或者叫做大众口语。使用大白话写作生活气息浓、通俗明白、平易近人、生动形象,能为大多数读者喜闻乐见,还具有独特的风格。(P138)
导语(定义,任务,写作要求)(P151)
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特点:它是新闻――消息体裁所特有的;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与任何文章的开头不同,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
导语的任务:(一)开门见山,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消息,使人“一眼便知”;
(二)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三)为全篇定音。
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一.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不能虚晃一枪、空泛无物;二.将最有新闻价值、最具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有三类材料最好――最新鲜的材料,要选择最重要、最具有影响力的材料写作导语,选用最有趣、最富有戏剧性和人情味的材料写作导语);三. 炼字炼句、力求简短;四.力求优美动人。
新闻背景(定义、作用、精选背景材料)(P198)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
新闻背景的作用:一.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二.解释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
三.用背景进行对比烘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四.用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五.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六.用背景材料介绍新闻中的人物,满足读者的好奇心、阐述人物行为的合理性;七.累加同类事实,开阔读者视野。
精选背景材料:一.明确目的,抓住重点;二.注意背景材料的广泛性、多样性;三.借用新闻价值标准精选背景材料。
报道事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P222):
一.事实要交代得一清二楚;二.勿做表面文章;三.见事见人(事件性写人有以下几种情
况:以人的命运为焦点报道事件;关照事件结果可能对人产生的影响;反映人在事件中的活动、心态,丰富事件性新闻的内涵);四.慎重报道恶性事件(不要煽情;不要无意中传播作案手段,泄露破案方法;注意保护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关注事件成因) 新闻素描:也称特写性消息,实际上就是微型特写。新闻素描的特点是以描为基调。它基本上是通篇描写,再现一个较为完整的过程和场面,再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一幕。(P278) 新闻素描的写作方法:(一)灵活安排文章结构;(二)描写好典型细节;(三)用自然、准确的文字再现事物本色。
通讯(P315)
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题材。篇幅长。第一,通讯锁报道的事实,无论大小,必须真实存在。第二,通讯必须要具有时效性。第三,通讯锁报道的内容必须有新闻价值。
通讯与消息文体特征的区别:一.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于情节,可以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二.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它以感性的素材还原生活的原生形态,使这种文体更具有感染力;三.通讯的文体较自由;四.通讯的主题鲜明,结构完整;五.通讯体现出作者较强的主体意识和个人风格;六.消息多用概括性手法叙述事实,通讯则多用详述和描写手法表现事实;七.与消息相比,通讯时效性较差。
人物通讯(P401)
人物通讯是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其行为、事迹和生活,再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的通讯。
“冰点”人物:这类人物并每一值得特别提起的先进思想和传奇事迹,他们并非因事迹而进入人物通讯,而是因为他们的命运、他们的生存状态值得社会关注,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价值,才被作为报道对象。这里的“冰点”是借用《中国青年报》一个专栏的名称。之所以叫《冰点》,意识显示其选题的异类和“逆潮流”。二是显示其选题的独家。 人物通讯的采写特点:一选择新闻人物要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生活。二 凸显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其思想发展的过程;三通过讲述和再现人的行为,表现人物的个性;四 在社会生活的矛盾中表现人物。
专访(P493)
专访的文体特征:一专访强调的是“访”,它是由“访问”脱胎而成的一种文体;二 专访强调的是“专”。即非专不访:访专人,谈专题;三专访的内容是访问活动的实录;
四 叙述角度一般是记者直接出场,主要以第一人称写作;五
专访的结果以问答体为主。 人物专访:是对一个“特定人物”的正式访问,是专门报道这个被采访对象的。与人物消息或人物通讯相比,人物专访更强调被采访者的新闻性或者现实针对性,因此,所选择的报道对象应该是当前受众所关注的新闻人物,所关注的新闻事件或新闻热点问题中的关键人物,或者受众感兴趣的,某种特定新闻背景的人物。
新闻特写(P516)
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断”、“剖面”或者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特写的写作要领:一抓准“镜头”;二 要有精彩的细节描写(细节要有特点和动感);三要抓住新闻事实的高潮写;四
要情景交融地写;五善于运用背景材料烘托与凸现(背景材料,特别是当它独立成为一个背景段落时,一是要挑选那些本身就具有镜头感的背景材料,二是要尽量把它们写得有镜头感;大量背景材料的运用要讲究巧妙,位置要灵活,最好是把背景与新鲜的事实描写自然而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新创造体、新的镜头,从而在全文中居于更突出的地位,加强特写的立体感与纵深感。)
超文本写作(P549):即改变传统媒体写作的线型文本结构为超文本结构。所谓超文本,一方面是指信息以多媒体形式存在,另一方面是指通过超链接可以使信息之间产生联系。(一运用多媒体进行网络新闻写作,二通过超链接使与新闻相关的信息之间产生联系,使得网络新闻的文体不再是传统媒体的线形结构,而是网状结构与多维结构)
培养数字化记者的要求(P556):一.把握全局的综合能力要强;二 验证、过滤与解读信息的能力要强;三 在第一时效赶到现场直接采访的能力要强;四
运用网络与数码技术进行采访写作的能力要强;五 平等交流的能力要强;六较强的外语能力
名词解释(5个)
简答题(5个)
写作题(消息、新闻跳笔、特写)
新闻的具体写作中,只能运用到一种技巧,新闻应尽量追求故事化,人情化相关文章
《》由(在点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逻辑与写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