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人口对2015年国民生产总值值的影响

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聚焦命中&& 转第条
显示法宝之窗
隐藏相关资料
【期刊名称】
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英文标题】 Population Problem abou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作者】 【作者单位】
【中文关键词】 ,,,,
【英文关键词】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population problem;the population number;the people’s quality,the population construction.
【文章编码】 (30―05【文献标识码】 A
【期刊年份】 【期号】 5
【页码】 30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包括人口数量问题、人口素质问题以及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偏高等结构性问题,提出了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相应措施。
【英文摘要】
The essay analyzes the population problem our country confronting with from the angl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oses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of solving the problem.The problem includes the population number,the people’s quality,the ageing and the people’s sex ratio unbalance problem.
【全文】【】 &&&&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目前已经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被付诸实践。但是,由于不同国家的国情不同,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各国所面临的困难和关心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人口众多是我国最突出的国情,人口问题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中最严峻的问题,人口问题的妥善解决虽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我国现存的以及以后会逐步显现出来的人口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以引起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一、人口数量问题
  1.人口多、增长快不仅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也使经济和社会发展背上沉重的包袱。
  截止1995年底,我国人口总量已达12.18亿,相当于全世界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近几年来,虽然妇女总和生育率已达到甚至低于更替水平,保持在2.0左右,但在惯性增长推动之下,每年净增人口仍高达1400万。科学的预测表明,到2003年、年我国人口将分别达到13亿、14亿、16亿,庞大人口存量和人口增量,对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以及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1)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加剧。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支撑条件。从总量而言,我国堪称资源大国,资源的种类也比较齐全。但由于庞大的人口的倍分作用,人均自然资源严重不足。我国人均林地、草地、耕地、淡水、矿产资源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9、1/3、1/4、1/4、1/2,属于世界上人均自然资源占有水平低的国家。而人口的迅速增长,还在使人均资源占有量不断减少。以耕地为例,1949年的时候,中国约有耕地14.68亿亩,人均2.7亩;到1994年,我国耕地减少到14.2亿亩,而人口却比1949年增长了1.18倍,人均耕地只有1.19亩;假使耕地不减少,到2000年我国人均耕地也只有1.1亩左右。不仅如此,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过程中,由于人口膨胀,人们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资料激增所导致的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性索取,也进一步强化着资源的消耗速度和人均占有量的不足,使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更加尖锐。
  (2)人口对环境的威胁和破坏严重。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过度增长的人口已使自然界不堪重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工业中废气、废水、废物的过量排放,使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相当严重:在靠近大城市的15条河流中,大多数已不适宜鱼类生存,全国有近40个大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北方1/4城市二氧化硫超标,南方酸雨范围逐年扩大。农业中,由于过度开垦,大量施用化肥,土地严重退化。在自然生态方面,过度利用和缺少保育,使植被破坏严重,森林面积税减,草场退化。我国每年林木消耗量为3亿多立方米,超过生长增加量2亿立方米。草原已有1/4开始退化,约有500公顷受到沙漠化的威胁。植被的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6。每年流失的泥沙达五十亿吨,这些泥沙所含养分相当于全国每年化肥产量。水土流失不仅使我国丧失大片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使河床升高,湖泊、水库淤塞,洪水泛滥,灾害频繁。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不仅危及当代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也对后代子孙的发展构成威胁。
  (3)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很快,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10%的速度递增,1996年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排在世界第7位。但由于人口过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则居于世界后列,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使得新增劳动生产率被新增人口所抵消甚至为负数,影响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人口消费水平低下,必然严重影响国内市场规模的扩大,对生产形成制约,人口增长过快,也使国民收入中积累资金的数量相对减少,人均资本装备程度下降,从而制约了先进技术和设备的采用,相对延缓了经济的发展速度。
  (4)劳动力过剩问题。劳动力是指总人口中的劳动年龄人口或有劳动能力人口。我国统计规定男16岁起至60岁止,女16岁起到55岁止为有劳动能力人口。由于总人口规模大,总人口中的劳动年龄人口也必然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我国劳动适龄人口为75451万人。1991年至今,年均有近2000万人口进入劳动年龄,其中扣除退出劳动年龄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年均约850万,每年净增劳动1100力多万人。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下,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眼下,我国农村约有1.8亿的过剩劳动力,城镇有失业、半失业人口2000万以上。失业和贫困往往是相伴而生的,失业会使一部分人处于相对甚至绝对贫困之中,会拉大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轻则影响经济效率,重则影响社会正常秩序乃至引发动乱。
  2.控制人口数量,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
  实行限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数量政策,在中国已有近30年的历史,近30的实践使中国的人口生育水平显著下降,(出生率由1970年的34.43‰下降到近年来的18‰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0年的25.83‰下降到近年来的11‰上下,妇女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81下降到目前的更替水平甚至更低,一些大城市象北京、上海等妇女总和生育率已经在1.5以下,大大低于更替水平)全国共少生人口近3亿。可就是在人口控制取得巨大成功的情况下,人口对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威胁仍然是如此地严重。而这种严重性尚未达到其极至,因为中国人口至少在未来的四五十年之内仍将继续增加,以至到下个世纪中叶达到极值约16亿以后,实现零增长。那么,实现零增长时的人口数量约16亿是否就是中国的适度人口了呢?不少专家认为16亿是中国的最大人口容量,超过16亿中国社会就有崩溃的危险,中国的适度人口应在7亿左右。可见,控制人口数量对于我们来讲任重而道远,它将是一个上百年甚至更长时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和毅力。
  (1)控制人口数量,计划生育工作要积极推进“三结合”,并努力探索新路子。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有效方法,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的推行已经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贯彻计划生育政策必须积极推行计划生育工作的“三结合”,即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广大农村是计划生育的难点和重点,“三结合”强调两种生产一起抓,强调生育与利益的相协调,对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人口控制目标,对于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将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控制人口数量,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笔者也不主张人口数量的市场调节,但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控制人口增长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市场经济和经济现代化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搞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经济现代化是人们生育观根本转变的物质基础,能进一步促进生育率的下降。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也会促使人们淡化对儿女数量的追求,进而代之以追求人口素质的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将强化孩子的抚养成本,从而使人们的生育行为模式发生改变,向少生、优生、优育方向发展等等。
  (3)控制人口数量,要提高妇女的文化水平。妇女是人口再生产的主体,妇女的生育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多生或是少生。妇女的生育愿望受自身文化水平的影响。妇女的文化水平越高,越追求自我发展,对孩子的期望值也越高,因此越倾向于少生或不生。大量的调查资料也证明了妇女的文化水平与生育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的情况。如1991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为2.3,其中大学文化程度的1.2。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1.5,初中文化程度的为2.1,小学文化程度的2.5,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为3.0。因此提高妇女的文化水平,对于生育率的降低,对于控制人口增长,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二、人口素质问题
  1.人口素质低,既难以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加剧了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方面的不足仍然十分明显。从文化素质来看,我国15岁及其以上人口中的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比重仍高达12%(1995年),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6.03年,相当于初中一年级的水平,城镇现有职工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占70%以上,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占80%以上。我国目前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42%,而美国为32.2%、日本为21.2%、加拿大为19.3%、澳大利亚为21.5%,甚至印度也达到2.3%,比我们高出一大节。从身体素质来看,尽管我国婴儿死亡率(30.7‰,1990年)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69‰)和世界平均(63‰)水平,平均预期寿命67岁,1992年)高于发展中国家(63岁)和世界平均(65岁)水平,但与发达国家(10%o以下;75岁以上)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另据全国残疾人口调查,我国目前有近6000万残疾人,其中并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弱智或处于痴、呆、傻的状态,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有缺陷的婴儿约30万。
  (1)人口素质低,特别是劳动力素质低,造成劳动生产率低下,制约经济的增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不同文化水平的人,其劳动生产能力,小学为43%,中学为108%,大学为300%(即假若中学文化水平的人,其劳动生产能力为100%,则小学为40%,大学为278%)。在我国国民经济整体中,平均每个劳动者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西方发达国家的2%―4%;农业中,我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年仅生产粮食公斤,肉类70―80公斤,而发达国家则分别高达2―3万公斤及公斤。工业中,机械工业劳动生产率相当于美国的1/2、日本的1/11,钢铁工业的劳动生产率约相当于美国的1/12、日本的1/25,电子工业的劳动生产率约相当于美国的1/18,日本的1/13……,而劳动生产率每增加或减少1%,都会影响产值上百元,影响工资成本10多亿元。
  (2)人口素质低,特别是劳动力素质低,也阻碍了经济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换。粗放型增长方式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模式,它靠资源的大量投入来实现,这是任何国家的资源都难以支撑的。而集约型经济增长则投入少、消耗低、质量高、效益好,有利于有限资源的永续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但集约型经济增长是以技术的进步和升级为条件的,它同时必然要求有和新技术相匹配的高素质的劳动力,劳动者素质过低显然是不能适应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的。
  (3)人口素质低,加剧了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在社会发展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是不能中断的,人要不断地作用于资源、环境来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人口作用于资源、环境无一不通过人们的具体行为。人的行为又主要取决于人的素质。有专家认为: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为因素占70%―80%强,自然因素占20%―30%弱,尤其是沙漠化、草原退化、环境污染等人为因素占90%以上。这里有两个方面:一是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不高,使其对自身活动中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无能为力;二是思想道德素质低,使其为了暂时利益而在饥不择食心态作用之下破坏资源和
  ??????法宝用户,请后查看全部内容。还不是用户?;单位用户可申请试用或直接致电400-810-8266成为法宝付费用户。
【注释】 &&&&&&&&&&&&&&&&&&&&&&&&&&&&&&&&&&&&&&&&&&&&&&&&&&&&&&&&&&&&&&&&&&&&&&&&&&&&&&&&&&&&&&&&&&&&&&&&&&&&
【参考文献】
{1}张翼.中国人口性别的失衡.原因与对学(J).社会学研究.1 997(6).
{2}见《西北人口》1996年第l期,查瑞传《中国人口的性别结构》。
&北大法宝:()专业提供法律信息、法学知识和法律软件领域各类解决方案。北大法宝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欢迎。法宝快讯:&&&&
本篇【】 &&&&&&关注法宝动态:&
法宝联想【相似文献】  罗霞&《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邓烈&《中国法学》&2009年&第4期& 彭溆&《法学》&2005年&第1期& 戴军
韩跃红&《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唐莹莹 陈星言&《当代法学》&2006年&第5期& 李东慧&《法学》&2001年&第6期& 殷国禺&《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马晶&《当代法学》&2005年&第2期& 周昕&《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年&第4期& 马波&《西部法学评论》&2009年&第5期&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0:16:00)?&&( 11:04:00)?&&( 10:16:00)?&&( 9:56:00)?&&( 14:10:00)?&&( 14:58: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选推荐专题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人口因素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