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在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中父母是怎样教育我们

西方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好自己的孩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西方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现在位置: -> ->
-> 专题: -> 浏览文章
谈谈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
编辑: 阅读:9317次
内容提要: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根源于家庭,形成于社会,表现于学校。家长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
  家庭教育   方法  原则
  前,教育部门提出《创建健康家庭》问题,家庭教育包括哪些问题,是教育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台湾学者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根源于家庭,形成于社会,表现于学校。家长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根据我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一些感受,谈谈我的一些想法,与家长们学习、交流、沟通。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家长们提出宝贵意见。 下面我谈三个方面的问题,供家长们参考。  一   家长的教育是否得当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关系极大  当前社会竞争很激烈,家长的工作都十分繁忙,常表现出没有时间管孩子。而孩子在“优越的环境中变的自私、脆弱、不诚实、经不起挫折、不求上进……,家长的期望与现实相差越来越远”。初中阶段是孩子一生成长中的一个关键期。人的成长有两个学习关键期:8-9岁和12-13岁,(即小学三四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错过这个最佳教育时期,以后的教育就很难弥补。小学三四年级主要是培养调动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儿童的第二个学习关键期是在初中一二年级,主要是解决好孩子青春期的矛盾心理,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平稳度过青春期。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这时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会变得很难,孩子的逆反情绪特别大,家长会感到孩子好像变了一个人。  家长的感受:(一位妈妈与班主任的谈话)“老师,您帮帮我,不怕您笑话,我真的不会教育孩子。为了他的学习,不知道操了多少心,学习用品家里多的是,为了能让他少跑路,我每天送饭到学校,……可他就是不听话,经常拿家里的钱乱用,我气不过,动手打了他,想不到他居然跑到亲戚家住了几天……。”  孩子的感受:上小学时,我是“妈妈贴身的小棉袄”,我们亲亲昵昵,无话不谈,非常融洽。上中学后我越来越找不到这种感觉了,因为我和妈妈在许多事情上都出现了分歧,我觉得妈妈越来越不理解我,对我管的也越来越多,我们很难达成共识。期中考试后,总算可以尽情享受一下暂时的轻松了。我买了盘流行歌曲的磁带,兴致颇浓地边听边舞。妈妈见了,说:“真闹心!烦不烦?”哼!我才不烦歌呢,我烦的是你!第二天是周末,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到郊外玩的很开心,回到家已是晚上7点多钟了。刚进门,就看见妈妈焦急而气愤的脸。“到哪去了?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出了事怎么办?”我一天的好心情顿时无影无踪,无名火顿生心头,不耐烦地说:“我的事不用你管!”甩下这句话,我就进了自己的房间。妈妈带我到商场买衣服,她看上的都是“老土”,我坚决不要;我看上的“新潮”,她却看不惯,说不适合我,就是不给我买。一气之下,我自己跑回家大哭一场。班上一个男生来家借笔记本,我们顺便聊了几句班里的事。你瞧我妈那个紧张劲儿,疑神疑鬼地追问人家老半天,弄得我们很尴尬。这以后,好几天我都没理我妈。  现在的孩子究竟怎么了?我们说:儿童在成长中要经历两个逆反期,一个是3-4岁,一个是12、13-17、18岁,他们由对父母的全面依赖,向一定程度的自立发展,对父母的帮助、指示、禁止总想用“不”来反抗,这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程序,是儿童发展中的正常现象。没有逆反期好不好?不好。如果没有逆反期,就会剥夺儿童自我发展的机会,导致成人后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什么情况下儿童丧失反抗心理,一个是父母教育过于严厉,自主的欲望受到抑制,孩子不敢反抗。另一个是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一切欲望有求必应,孩子丧失反抗行为。  这个阶段儿童的发展极其复杂,这既是第二个学习关键期又是第二个逆反期,所以又称为“困难期”、“危险期”,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存在着多种矛盾:  (1)自我意识发展,要求独立自主,不希望父母处处管着自己,但又无法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并希望在精神上得到父母的支持和保护之间的矛盾。他们反感儿童时代与成人形成的依附关系,为了剪断这种关系,他们采取了对抗或反抗的方式,目的不仅是抗拒权威,更重要的是展示自己的存在。  (2)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心理有话不愿意说,但又希望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希望多交朋友,希望有能说知心话的朋友之间的矛盾。他们不再像儿时那样外露与直爽,尤其不愿意与父母、老师交谈,表现出较强的封闭性。但同时他们又在不断地寻找能推心置腹的知己,渴望向他们敞开心扉,得到同龄人的同情、理解与支持。    (3)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十分强烈。他们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自尊感明显增强。在某些情况下青少年为了证明自己的成熟,表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行为。但当他们面临缺乏经验的情景或认为自尊感将面临考验时,又会出现退缩和懦弱的表现,比如说话时羞羞答答、脸红和不好意思等。  (4)自以为是,有成人感,觉得自己不含糊,“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与常常出现自卑感之间的矛盾。他们由于受到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能力的限制,常凭一时的感觉来衡量自己。一个很小的挫折就可能被放大几倍,而受到鼓励时又会爆发出超强的热情。例如一两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可能会对学习完全失去信心,严重者会导致孩子厌学。而受到老师或家长的表扬又会高兴的夜晚难以入睡。高傲和自卑情绪像一对孪生姐妹在他们身上形影不离,造成情绪起伏不定。  (5)性冲动的出现与性心理不成熟之间的矛盾。他们眷恋童年,但又否定童年,面对接踵而来的许多挑战与问题,他们彷徨、思索,他们留恋童年的无忧无虑,但又否定童年。随着成人意识的增强,他们力争从各方面对过去的一切不成熟的痕迹进行否定。  从家庭角度看,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 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欢乐的家庭氛围。  怎样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下面我从11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有的内容是报纸、电台、电视台、书刊多次讲过的内容,而有些内容是我在几百次心理咨询中自己悟出的道理,供家长参考)  1 不要整天盯着孩子在干什么,家长应换位思考  有的家长整天盯着孩子,希望孩子24小时都在学习,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把教育变成一种监视、“督学”就不好了。有的家长就是双休日不在家,也要打个电话问一问,看孩子是不是在家学习。有的家长拆看孩子信件,翻看孩子日记,监视孩子电话。我们换位思考,如果你背后总有一双眼睛盯着你,你会是什么感觉?那是一种非常不舒服的感觉,很容易使孩子加重逆反心理,严重时,会导致学习上的情绪对立。父母要用关心、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尊重孩子的人格特点。  2 当父母在批评教育孩子时首先要想到孩子的感受  这里孩子对批评的感受很重要。当你的孩子考试成绩很差时,你怎样批评孩子?首先要认同孩子当时的真实情感。你可以告诉孩子:“你没考好,我知道你心理很不好受,我们心理也不好受。”过后,再和孩子深入交谈。不能让孩子感到我给爸爸妈妈丢脸了,爸爸妈妈不喜欢我。应该让孩子有这样的感觉:爸爸妈妈说我、批评我,但他们还是喜欢我、爱我的,要让孩子明白他们始终是安全的、被爱的。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接纳”。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无条件地接纳你。对孩子的批评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但批评要讲艺术性,不要动不动就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批评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如果孩子真实感受到无论对错家长都会毫无条件地接纳他,他在学习上就会有更大的动力,他想努力是因为有你们的爱,而不是为取悦父母。一个没有享受到真实被接纳乐趣的孩子,他们会一直生活在恐惧当中,既便成年之后。  3 不要和别的孩子攀比,因为“火车晚点,不一定会误船”。  父母千万不能一窝蜂跟着大家走,拿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比,跟邻居孩子比,“你瞧人家二楼的小芳多聪明,总考全班第一名,你怎么就那么笨。”在对比中讽刺孩子,这样只会增加亲子间的冲突,增加孩子的自卑心理。人与人之间没有可比性,从外表看,人们之间没有太大差距,但从个人素质看会有很大不同。我们总爱说:“别人能做到的你为什么做不到?”其实,有时他真的做不到。最好的比法是让孩子自己和自己比,比自己的进步、成长、成熟。从“多元智能理论”上讲,要乐观地看待自己的孩子,相信在他们身上一定潜藏着智慧的种子,用发掘金矿的眼光来观察,你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刺激,他就会显露、展现和发展起来。家长要树立一个观念:“我的孩子是最优秀的。”要关注孩子的特点及成长过程,而不是结果。一个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热爱学习、心理健康、独立自主。  4 给孩子一个思考问题的空间和比较宽松的生活环境  就是把自己关注的问题告诉孩子,和孩子谈心、聊天、沟通,并真正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听听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在家庭中成为主角。不要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一是孩子的意见值得参考,二是更重要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到一种尊重、认可,让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满足孩子的成人感,为孩子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孩子的一些想法、意见、要求,家长不要不加思索的否定、一口拒绝,而应坐下来认真分析,充分了解孩子的看法,如果是错的,要指出错误的原因和导致的不良后果。如果有部分是对的就要加以肯定,并表示认同,如果是正确的,就要表现出欣赏、赞许、满意,孩子非常需要这种精神支撑。家长要多花点时间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听出他们内心里真正的声音,这是克服沟通障碍的好方法。  5 懒惰是孩子学习的大敌  “只要把学习搞好,家里的事不用你管!”一个非常错误的教育观念。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小学主要是靠智力因素,只要孩子智商正常,取得80-90分并不困难。中学孩子的学习成绩主要靠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理想、信念、追求,学习动机、目的、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情绪、情感,学习策略、方法、习惯,学习自信心、责任心、意志力,学习上的人际关系等。其中最关键的是意志力和自信心。许多孩子因为在小学学习成绩好,家长就忽略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导致孩子进入初中后,学习成绩下降。对初中生的一项调查显示,学习不好的原因:努力不够的占73.6%,没兴趣的占44%,学习内容太难,不会的占8.2%,认为老师讲不清楚的占7.2%。  父母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思维:“只要你好好学习,家里的事不用你管。”这既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巨大压力,又个孩子带来生活上的无能和学习上的懒惰。生活即教育,学习需要勤奋、刻苦、有责任心,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是从做家务劳动中培养起来的。正是在做家务劳动中磨练意志、改变心态、陶冶情操、感悟人生、把生活中的事物,物化为孩子内在的心智。同时培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了自信心和意志力,为中学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一切在学习上的“加班加点”是难以奏效的。  如果今天作父母的还可以对孩子的行为实施有效影响的话,那就让孩子在家务劳动中行动起来,从一点一滴中培养。例如扫地、擦桌子、刷碗、整理自己的房间、承包拿报纸拿牛奶等工作。在生活中形成的良好品德,他就会用在学习上。意识、观念、行为、习惯,这些在头脑中都是相通的。  6 自卑是导致孩子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家长常常只看孩子的缺点,而很少看到孩子的优点,这叫“恨铁不成钢”。有的家长整天不断提醒孩子的种种缺点,“才得了一次100分,就高兴成这个样子,翘尾巴了不是,人家李平还得了双百呢。”因此,孩子得了一百分都得不到表扬,受到的只是批评。这就不是批评,而成为打击。孩子在长期的批评、指责中会有失败感,对自己失去自信,认为自己天生就是一个坏孩子,笨孩子。他们面对批评,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最后必然表现为对批评的麻木,自暴自弃,形成一个无助于解决问题的恶性循环,在心理学上叫“习得性无助”。这对孩子心灵上的伤害是很大的,允许孩子犯错误,允许孩子存在缺点,错误永远改不完,没有错误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教育孩子应以表扬为主,慎用批评。有自信不一定能成就一件事,但如果没有自信就肯定做不成一件事。家长可以批评孩子,但不能打击孩子,打击多了,孩子学会的是放弃。  7 不可缺少的赏识教育  孩子的表现或许在别人的眼中不怎么优秀,就是天下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但是身为父母的你,也不能看不起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爱,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父母心目中是非常可爱的。父母要随时留意孩子做对了什么,而不是留意做错了什么,不是关注错误,而是关注优点,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和优点,哪怕是件小事情也要给予表扬、鼓励,肯定孩子的一点点进步,当他的啦啦队。赏识教育并不代表无视孩子的错误,但如果你越关注孩子的错误,他的错误往往越多,而当你关注孩子的优点并给予赞赏时,你会发现孩子的错误反而越来越少了。建立孩子自信心的根本办法是提供他获得成功的机会。如果在学习上没有这个机会,那就在日常的生活中提供给他这个机会,例如打球、唱歌、做家务、出门买东西、搭车、管理零用钱、当父母的小帮手等。有的儿童从未经历过或很少经历成功的体验,即使偶尔成功,也很少得到成人或同伴的表扬或关注,从而缺少成就感。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成功是成功之母”,大成功是小成功的积累、升华。成功和进步给孩子带来的激励和信心是巨大的,甚至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一个生活在不断受到表扬中的孩子与一个不断受到批评中的孩子,其未来的道路是大不一样。  8 家庭环境的影响  (1)父母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学习影响极大,家长的作用就是衣食住行,个性熏陶。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要求孩子爱读书,但不能要求家长都爱读书,这不现实,可家长的话语言谈中对读书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家庭文化一定是积极、乐观、向上的。崇尚文化,就要崇尚文化的代表——老师,看不起老师的家长,怎么能培养孩子热爱学习。对老师的信任度出问题,孩子准完蛋。家长不能在孩子面前发牢骚,造成对孩子的消极影响。青春期的孩子最瞧不起的就是家长,由小学的高大形象变成了中学的最小最差形象,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家长要成为孩子的精神支柱,孩子需要一种归属感,家长要永远和孩子站在一起,分享孩子的成功,并承担责任。孩子成绩考砸了,需要的是鼓励、支持,而不需要说教,就是你说的都对,但孩子这时是听不进去的。  (2)孩子房间的布置。孩子房间的布置应该有什么,不应该有什么?首先,要有学习的基本条件一桌一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有孩子自己的书橱。其次,写字台前墙上要贴有功课表、学习时间表、针对孩子问题的名人名言,如果有地方应挂有中国和世界地图。再次,孩子的奖状也应上墙,还有孩子的图画、小制作都可以展示。如果孩子在墙上贴上他所喜爱的歌星、影星、球星的艺术照,不一定非逼着孩子拿下来,有一点也可以,但不能喧宾夺主。从色彩学上讲,有条件的家庭可以把孩子住的房间刷成浅蓝色、淡黄色或橙色(桔子皮),这会使孩子在家中学习时精神集中,情绪稳定,还可以减少孩子与家长的逆反情绪。  (3) 孩子房间杂乱,缺少必要的安静环境,常受到电视、麻将、扑克的干扰,成人间的谈话,家庭的吵架,势必给孩子造成心烦意乱,而这种烦乱情绪就会在课堂听讲和作业中表现出来。从孩子的作业看一定是字迹潦草、错误百出。这些问题看起来是小事,但却会给孩子的学习造成很大影响。电视可以看,麻将也可以打,但要把门关好,以不影响孩子学习为第一要素。孩子家庭作业的完成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静能生慧。
更多相关文章,请进入本文所属专题:
家长教育孩子:专题文章
更多相关文章,请进入本文所属专题:
最新专题  
家教导航  
最新文章  
专栏精选  热门帖子优美文章新发布的帖子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常生活中的品德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