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农药加上八分之五乘十五分之四十五的农药效果加倍吗

农药使用常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农药使用常识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农药所设计的面可以说是整个社会,其中有些非行业人所不知道的“潜规则”,现在写来,让大家也关注一下我们这些社会最底层的业务员吧!
如果是同行,请您补充吧
我是一个涉行不深的,有不对的不足的,请前辈们指正。 在今天这个社会,因为有奶粉的三聚氰胺,上海超市的毒馒头,湖北宜昌的毒生姜,沈阳的毒豆芽,饮料的塑化剂,猪肉的瘦肉精,西瓜的膨大剂,等等一系列事件引起的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且看下面有人总结的最近十年所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 十年来问题食品之多,扳手指头是数不过来了,网友还编了个问题食品满汉全席“胶面条、皮革奶、镉大米、石蜡锅、毛酱油、牛鸭血、药火腿、双氧翅、陈化粮、碘雀巢、增稠蜜、红心蛋、糖精枣、氟化茶、铝馒头、硫银耳、农药菜、瘦肉精、三鹿粉、箱子馅、甲醇酒、人造蛋、纸腐竹、地沟油、罂粟汤、塑料米、避孕鳝”,屡屡面对这食品地震,再大惊小怪的人也早已是处乱不惊了。日前,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公布了151种食品和饲料非法添加物“黑名单”,让人触目惊心。 其实,这些只是被媒体报道出来的“重大的个别”案例,而那些没有被报道的出来的又有多少呢?谁都不得而知,也许只有不法厂商,经销商,零售商知道吧! 我从事农药行业将近5年的时间了,大学专业是植物保护,毕业后应聘一家农药企业,一直做销售,技术推广工作,对农药行业也算是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大家知道,农药可是关乎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的,无论你是吃米饭的也好,是吃面食的也好,所有的主食,可以说都是经过农药处理过的;同时我们饭桌上的蔬菜,瓜果等在成长过程中也都是经过农药处理过无数次的。 现在讲讲现在农村的那些事   先讲讲农村的现状,现在农村里的劳动力是大大的流失,我本身是80后的,如果大家有80以后的,有农村出来的朋友,大家回老家看看农村里面还有多少我们80后的人;我在我的朋友,小学,中学,高中同学做过调查,只有小学同学里的不到10人在家做生意或者务农;而中学以后的同学里面没有一个人还留在农村。留在农村里面的那几个小学同学,也不是正儿八经的在家务农,他们也是边做生意边住在农村的。现在农村的主力劳动力主要是80后的父辈了,也就是现在岁数在45岁以上的老年劳动力。这就是现在农村的劳动力状况,也就是有人讲的农村都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儿童,妇女,老年人。   现在讲讲农村人的“素质”,当然没有贬义,只是没有其他词语来代替。我现在讲的场景是涉及到农药的买与卖的。在我们公司领导一直要求我们做销售就要像城市里的超市那样来做,其实农民买东西根本与城市里的市民逛超市是不一样的。农民买东西会很小心很小心,城市里的市民逛超市,看到喜欢的东西,放到采购车里,也许有时会看到价格不合适,会放回到货价上;就这样简单吧,喜欢就买,不喜欢不放回去,没有麻麻烦烦,啰啰嗦嗦,拖拖拉拉,直接去收银台付账,回家。而在农村的农药零售店则完全不一样,首先是农民自己不懂药,不能像超市一样自己去选购药品,其次零售店的老板也没有统一培训,水平参差不齐。农民首先要报上自己种的什么作物,种了多少亩,买什么药,是打虫,还是打病,还是除草的,接下来零售商就会给你配药了,他拿什么,农民就要接受什么;从零售商嘴里面说出来的永远是这种药是最好的药,你就打去吧,保准什么什么的。其实,从我们行业人员一眼就能看的出来他拿的药到底是什么样的,是低端高毒,还是高效低毒,还是一般中游水平的药。农民会没有任何“反抗”,只能无声的接受这些药,买单;当算账的时候,农民都会说这么贵啊,能便宜点吗?零售商遇到这种情况自然不希望减少药量,会说,不用点好药,你不是白打药了吗,花钱还没有用,不贵。遇到实在不能接受的农户,零售商还有一套办法,把配药里面的“零碎(没有实际多大作用的药)”去掉;或者把高端的,高效的,无毒的药换成高毒的,药效相对差点药,当然这是迫不得已的办法,一是不挣钱(后面有解释),二是很难达到应该有的防治效果,但是他们会提前说,效果差了,不要来找我。农民就是这样涂个便宜,买一堆可以说防效才一半的药回去,甚至还被零售商大赚了一笔钱。   我一直有一个理论就是,我们国家的农药市场就是一个最低端,最不成熟,最原始,最自由的市场。我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就开玩笑的说,我们就是中国的高级农民。我们所面对的消费群体是农民,社会的大量劳动人民,跟他们有时就没有半点道理可以讲,他们天生就好像什么都缺,只要我看到了的,能争取到我手上的,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和手段,当他得到以后,又去到处炫耀;有时我们厂家搞促销,送礼品,他不买我们的产品,看到我们的礼物也会上去要一个,说尽好话,使尽各种手段,反正他喜欢的,你不给他,他就有不让你走的感觉,当你送他一个的时候,往往会在去抢一个,一定是会双份的,他才满意的走开;然后,你就会发现他在你不远处就开始炫耀了,这个是他们送的,免费的,人人有份,去吧。倒霉的每次都是我们,自己产品卖的不多,但是礼品却是送的很多。我们也会办法,把礼品放在一个保险的地方,送的时候,一个一个的往外拿,多了不给;他们抢不到,也就没办法了。农药市场最自由了,没有任何条文规矩,农药你高兴怎么卖就怎么卖。有时,我们的礼品还会被零售商送给买他店里其他厂家的东西,一句话,只要碰到零售商的忠实客户,碍于零售商的情面,倒霉的又是我们厂家。   在农村还有一种现象就是赊账,这种情况在我跑过的这么多省来看,是普遍现象;在城市超市,绝对没有拿了东西,说句,记账,就可以走人的,而在农村零售店,就一句,记账,就走了。不管农民买什么农药,都是赊账,从年头赊到年尾;种苹果的,把苹果卖了,再来还农药的钱;种棉花的,把棉花卖了,再来还买农药的钱;等等。有人说,零售商可以不赊账了,让农民给钱;我就这样不只给一个省的零售商讲过同样的话,他们的回答是,你讲的不现实,一是农民可能真的没钱,只有卖了农产品才能换回来点钱;二是农民有点积蓄,但是留着做其他的用;三是零售商们都讲,我不赊欠给他,他一年的药都不在我这里买了;我不赊欠给他,其他零售商也会赊欠给他的,而且他一年的钱我都赚不到了。出于以上很简单的原因,零售商们就年复一年的赊欠给农民。农民也仗着这点,也在无休止的赊欠下去;零售商也是苦不堪言的,隔好几年的账都有收不上来的。赊账就有点像毒药一样,越吃越想吃,越吃毒性越大,风险越大,一天爆了,吃亏的不只零售商,因为他们从经销商那里拿货也是赊欠的,经销商从厂家拿货也是赊欠的;爆了,大家一起倒霉。我待过的几个省,只有广东是最好的,赊欠的比较少,零售商能收到80%的货款,经销商能收到70%左右的货款,厂家能收到50%的货款。像江西,湖南赊欠是最严重的,零售商能收到30%货款,经销商能收20%的货款就很好了,厂家迫于各种压力只能从经销商那里挤货款,他们能收到50%左右。他们的货款一般都要到收了水稻,果树等农作物收获了以后,零售商收了钱以后。   现在说说零售商的情况。为什么说那些高毒的,低端的农药不赚钱?这些农药基本上都是在市场上销售很多年的产品了,像大家很熟悉的农药的代表:敌敌畏,就是在平常不过的农药了,零售商一般是7.5元进货,零售价8元,有的零售商会7.5元就卖,可以说就是不赚钱。像这种产品,零售商要现款在经销商那里进货,经销商要现款从厂家进货;而农民还会赊账的,零售商的话,我卖敌敌畏不但不赚钱还赔利息进去的。像敌敌畏这种药,种类在零售商手里能占到50%以上,都是不怎么赚钱的。   零售商赚钱的方法还不只这些,还有其他的方法,我就举几个常用的方法:1、好坏药搭配来卖;好的药效果好,利润低;假的农药或不合格的农药,效果差,但是利润高。两种药搭配起来,零售商即赚钱又保证了农民使用效果。零售商一般的搭配方式是:国内大公司的产品(国外公司的产品,名牌的产品)+不知名的小公司的产品(便宜市场价格的产品,叶面肥等);2、干脆卖不合格的产品,不同的厂家,同类产品价格是不一样的,不知名的小公司的产品往往会低于市场价格销售,行内人都知道肯定是假的或者含量不够。零售商就是卖这些产品,把农药的量放大,比如:如果用大公司的产品100ml打1亩地,效果就很好了;但是他们就会卖150-200ml的小公司产品,反正杀虫,杀菌,量大了效果肯定会好的,不好也不会坏到哪里去的。而价格呢,对于农民来说,价位差不多,就是国内大公司100ml的产品零售价=小公司的150-200ml的产品价格;对于效果来说,实际上也是差不了到哪里去的。3、直接卖“假货”,有的假货做的和真的一样,我所说的假货并不是仿制其他公司的产品;假货也有自己的产地,个性包装,标签等等一句话就是跟合乎法律标准的一样;但是他产品里面包装的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标签写的是阿维菌素,而里面装的是马拉硫磷,辛硫磷等,那价位就差很多了,能查一般多了,比如阿维菌素零售价10元,而假的零售价才标5-8元,其实他的实际价格都不值3元;但是假的标5-8元,便宜,“成分,含量”一样,农民也容易接受假的,零售商又会有比正规产品的利润高很多。还有假货就是含量不够,包装上标注2%含量有效成分,但是实际含量只有1%,甚至更低。那成本就降下来,但是零售价基本不变,零售商的利润就有了保证。还有的假货为了保证效果,就是要把有效成分降下来,加入其他成分,降低成本。   现在讲讲农民的打药情况。   我所要说的不是简简单单的把农药放到喷雾器里面,然后就压着喷雾器,把药打到作物上。其实打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很多需要注意和技术的。先说喷雾器,喷雾器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手压式喷雾器,还有电动式喷雾器,柴油机喷雾器,喷雾式喷雾器,还有最简单的喷枪(就是一根管子,里面一根芯,一头放水里,另一头一拉芯,把水吸进管子里,然后喷出去,跟玩具喷枪一样)。   有的人会说,喷雾器的种类很多,难道都要用吗?我可以告诉大家,我说的全部都是现实农民在大量使用的喷雾器。我当年做广东市场的时候,喷枪就是最常用的工具,下乡的时候,看到农民都是在用这个喷枪打药;农民用喷枪就是为了省事,提一桶水,用喷枪一打就是一亩地。其实这种喷枪效果是最差的喷雾器,因为打药最好是使农药雾化,然后喷到害虫,病害处才有效果。而喷枪一喷一条线出去了,毫无雾化效果,而且喷的农药不均匀,不全面;在没有喷到农药的地方,难道你还幻想害虫死去,病害减轻吗?   我在做江西,湖南市场的时候,电动喷雾器是刚开始流行,充满电,可以打8亩左右的地,就是背着有点重,不用手压,打开开关就开始喷雾了,很方便;我就亲自使用过。   柴油机喷雾器,就是用柴油机带动一个像抽水泵一样的一个机器,一头接长长的管子,接好喷头,就可以喷药了;主要是我在山东市场上见到的,主要是用来打果树的,苹果树,葡萄树,桃树,樱桃树等;这种喷雾器特点就是快,打的量大,一次打1000斤水都没问题,力度大,树叶正反两面都能打到;适用于果树区及规模大的农场。常见的手压式喷雾器就太常见了,不做多介绍。   在说说配药,当然了农民买到手里的药,是经过零售商们已经配好的药,但也不是简单的拿过来兑水喷就好了。有些农药是不能混用的,因为农药是化学产品,也是有酸碱性的,搞不好会出现中和,影响药效,降低药效,甚至会出现药害。一般情况下,零售商给你配药的时候就会告诉你,那种药不能乱配用的。   现在的农民有一个习惯,就是很“自觉的”加大农药的用量;厂家技术人员会给经销商一个指导使用剂量或浓度;其实都会被经销商加点量告诉零售商;零售商在加点量告诉农民;农民在实际打药的时候在加点量;举例来说:一种农药,厂家指导2000倍液,经销商会说1800倍液,到了零售商就是1500倍液,到农民实际打的时候总会打到1200倍液。其实2000倍液的时候,厂家就已经算好了价格,正好是略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但到农民那里打到1200倍液的时候,成本就大大的提升了。所以,每次我下乡看到农民这样打药,我心里都很气愤,农民这不是自己在给自己增加成本嘛。   农药跟医药一样,都是化工品;医药上,人们有时也会加大点用量的,比如感冒厉害了,多吃几片感冒药,是一个道理的;而且对于作物,你加多大量的农药,他也不会做声的。   其实农民的这种心态也是可以理解的,他们总怕打了药没有用,还不如打的量大点,至少效果给保证了,我就可以少打几次药;其实还一个原因,现在农民工真的很难请,雇一个农民打一天药100元下不来,有时人工费比农药还要贵,那我就干脆多打点,一定要保证效果。   还要一种现象就是,农民也不知道打的是什么药,对所打的药也不了解,都是胡乱的打;零售商推荐什么药,就打什么药;在植株发病初期就开始打内吸性杀菌剂,高含量杀虫剂,等等;其实在发病前期打些保护性的农药就好了,杀虫剂低含量,低品质的也可以;甚至农民还要打很多不知名厂家的生产的各种叶面肥,我现在告诉大家,叶面肥是最赚钱的,几毛钱的进价卖到十几块,甚至几十块。当然也是有好的叶面肥的,也有大厂家生产的叶面肥的,品质有保证,但是同样利润也是偏高的(对于尿素,碳铵,复合肥来说的;尿素,碳铵没袋赚不了几块钱,复合肥会赚的多点,一袋最多可以赚100多块。补充一点,化肥全部是现款拿货的,没有赊欠,但是到最后一环时,农民有赊欠的。)   说到配药,一般情况下,二次稀释是最好的方法,可以是农药完全的溶解下去。   配好了药,接下来就是要打药了。打药也很多讲究,首先是时间方面,有的地方喜欢早上打药,早上5点多就跑去零售店买药,买完就去地里打药了,其实早上打药不是很好,因为早上地里的露水很多,农药很难接触叶片表面,也容易稀释农药;最主要的就是,当太阳升起来的是,气温回升,农药大部分就会随露水蒸发掉了。有的地方喜欢中午去打药,他们也有一套理论,中午温度最高,虫子抵抗力最低,很容易打死。殊不知,害虫中午也是要午休,避暑的,你打的农药根本就打不到害虫,那更不用说效果了。有的地方喜欢在下午去打药,其实下午打药是最佳的时间,在下午的5点左右开始打药是最好的;一是温度在慢慢降低,蒸发少了。二是害虫会在天黑时从植株里面出来,“透透风,换换空气,觅食”等活动,这时农药刚好打完,效果肯定好。   打药的方法,方式:有的农民打药跟跑步一样,很快,很快,大步流星的一块地就打完了,这样不好。打药要打均匀,整个植株都要打到,包括蔬菜,果树等作物的叶片的正反两面都要打,因为一般病害,害虫都喜欢阴凉,都寄生在叶片的背面,所以一定要打均匀,仔细。还有打地的用水量,我在广东的时候,农民就是一亩水稻田一桶水(水量少,但是农药量不减,一亩地应该用多少药,就全部倒到一个桶里面去),我们要求就是一亩地至少3桶水,水量不足,哪里会把农药打均匀。用水量这一点上,福建是做的最好的地方,在水稻后期,他们一亩地可以打到5桶水,湖南,江西基本都是2桶水一亩地。有时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会反问他们一句:你的农药都没打到害虫出没的那一块地方,难道你还指望害虫死吗?所以药打的是不是仔细,均匀,一亩地打多少水,都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要注意的是,现在农民打药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有的甚至直接脱光了膀子就开始打药了;打完药,农民绝对是弄一身的药液。也许农民就是这样“豪放”吧。我想说,那都是农药啊,有的甚至是高毒的,请自己保重一下吧。其实很简单,穿件厚的外套,随便带个帽子,有口罩的带个口罩,就可以了。农民说,这样打药太束缚了。   农药公司的销售模式   提到销售模式,我也和我的非农药行业的朋友们讨论过,有朋友问我,你们农药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我还胡乱的说是卖方市场,后来他解释说:买方市场是买家掌握主动权,卖方市场是卖家掌握主动权。我有改口说是买方市场。其实农药到底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我估计谁都分不清楚。说是买方市场:只有农民买你的药,你才有市场,才有销量,他掌握主动权,厂家只有顺从他们的购买行为;说是卖方市场:对于公司的各种产品,规格,含量,怎样生产,都是有厂家说了算,厂家又有了主动权。所以,我是很糊涂的。   销售模式有很多种,我下面介绍几种很常见的模式。   最常见的,也是大部分厂家所使用的提成模式:就是平时给业务员发一点工资,工资只够平时的生活所需;然后年底按照你区域的销量,分产品的给你提成;有的产品提1%,有的产品提成2%等;我们公司在2009年之前也是提成制,当时最高的产品可以提到5%,最低只有1%。提成的多少,也是看公司的定位,新上的产品,没有卖开的产品,提成的点就高,已经成熟的产品提成点低。   提成制还会分没有基数的提成和有基数的提成。当年我们公司就是没有基数的提成,当年你能卖多少产品,从0元开始提成,计算方法很简单,销量*提成点,就是当年的奖金。这种模式有他的优势也有他的弊端。优势就是对于每个业务员来说,不管当年做的怎么样,年底多多少少都会拿到属于自己的奖金,回家可以过年。弊端就是对于公司的发展不利,当年景不好的时候,农药不景气的时候,业务员也就破拐子破摔了,不求上进和销量了,能做多少生意就做多少生意,反正年底有一点钱就好了;业务员完全没有了积极性的。   有基数的提成,就是一般的话,基数就按去年的销量来定的,当年的奖金就是=(当年的量—基数量)*提成点。一般基数就是去年的销量或者比去年的销量低一点。这种算法的提成点就会很高的;我想各个公司在宣布销售政策的时候,肯定给每个业务员好好的画了一个“大饼”:肯定是,当你的销量增长20%时,你的收入是多少;当你的销量增长30%时,你的收入是多少,等等。我总称这些是“画饼”,能不能增长,不是人说了算的,也要靠天吃饭的。各个公司也已经算好了增长率和各个业务员的收入的比例。总之,业务员的收入每年都差不多。这种提成制,也有优势和弊端的。优势就是,有利于公司的业绩增长,在业务员完成基数之前,每个人都是不敢放松业务的,至少超过基数才能拿到钱。弊端就是,对于业务员不公平;因为农药生意有一半是要靠天吃饭的,当遇到不好年景的时候,销量没有到基数,年底,业务员还真的没有一点奖金,一年白辛苦了。   还有一种销售模式,就是包干制。具体操作是这样的,公司给每个大区的经理一个公司的低价,后面怎么操作,由各个大区经理来决定。这样的公司只会给所有的业务员一个基本工资和该交的各类保险,其他的公司就不管了。各个经理对各个区域负责,包括本区域内的人员管理,收入分配,市场费用(包括促销费,返利,运费,仓储费等所有费用)。这样的操作模式,业务员会赚到很多钱。业务员都是在产品底价翻倍的价格销售,然后尽量压低下面业务员的开销,尽量降低市场费用;那最后业务员就会省下大量的溢价归自己的钱包了。我听说,有这样操作的厂家业务员的收入都是我们的好几倍,甚至是十倍以上。   他们减少费用的手段很多,例如帮手下的业务员在一个地区租一间房子,长年累月的在哪里帮助经销商客户卖货,尽量减少业务员的活动范围,就可以稳定的减少了费用;他们在销量不好的地区或年景,就可以拿出很多的钱搞促销活动,搞广告等,因为他们对所有溢价有完全的支配权。所以,他们经常是各种新颖的促销手段始作俑者;飞艇发广告,买农药送电饭煲,送衣服,送电动喷雾器,什么他们都敢送,一个条件,只要买他们的农药。   这个模式的优势就是对公司的前期发展很有作用,因为不管销量多少,公司总会保留了自己的应有利润;在这种模式下,大区经理会拼了命加溢价,销售,促销;公司产品的销量肯定突飞猛进的增长。弊端就是,等公司成长起来了,做的大了,对各个大区经理的依赖性太大了,当经理辞职不做的时候,那这个大区销量就会急剧下降。   还有模式,就是在农药界很有名的直销模式。   这是在广东,海南地区适用的一种模式;直销模式要求很高;当年我做广东市场的时候,就知道了这模式,回公司和领导交流,说,我们可不可以走这种模式,他们的批发价很高,会有更高的利润,至少在公司的本省可以试试来做。可能是当年太年轻,对市场分析不够,这种模式并适合于任何厂家,它要求要有很丰富的产品体系,包括各种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甚至包括叶面肥等。据我了解,广东做直销的厂家,产品都不会低于500多个登记证,一个登记证他们又可以分成几个甚至十个以上的产品,规格,来销售。在广东,有的厂家号称每个乡镇都会有一个推广员,督促各乡镇、村的零售店;而我刚进我们公司的时候,我们公司全国的业务员才有15个左右。他们一个县城的业务员都比我们全国的业务员数量都多。   广东市场,可以说是每一个厂家必争的市场,因为广东基本上一年四季都会使用农药,用药量是最大的,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我曾经在一个乡镇的零售店,见到过九个厂家的推广员。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大量的销售本公司的产品,我称之为“人海战术”,各个乡镇大的零售店都是他们的客户。但是也有它的弊端,公司的人员开支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全公司的业务员数量都可以达到3000多人,每个月,每个人的工资,出差费用,产品推广费用等。公司的人员流动十分频繁,每年招2000多人,不到半年就会流失一半以上,然后在继续招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把推广员放到一个村子里面,不要随便活动。就有很多推广员向我解释,我都在这个村子待了3个多月了,连个网吧也没有,超市也没有,下午五点以后,街上就见不到人了,真寂寞。   还有我们公司现在的模式,奖金制。简单来说,就是给业务员一个市场,公司领导不知道通过怎样的讨论给你一个市场任务;一般得情况下,任务是多少跟公司定的全年计划的增量多少成正比;全年增量越大,你所分到的任务就很多,在加上做市场的难易程度,任务在适当调动。然后,给你定一个工资额度,奖金系数,一般是,全年工资额*奖金系数*考核系数=当年奖金。其中全年工资,奖金系数是固定的,但是考核系数是活的。考核分为,业绩考虑和绩效考核。业绩考核是一个相对硬性的指标,当年做多少就是多少。绩效考核就是一些平时表现的考核,包括讲课次数,报表质量,等指标。   我了解这种模式在农药界还是比较少见的。优势就是,有一定的人为操作性,不至于过年回家没钱拿,业绩不好的话,只要平时该做的,都做了,绩效考核还会有一定的奖金的。这还是比较有人性化的,他也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和成长,业务员也都很积极的去工作。至于它的弊端,就是公司不能太过分的增加考核任务和加重绩效考核指标;比如,把任务定到翻好几倍的量,业务员一看就没信心去做了,那年底肯定做不好,也就是我常说的,年前就看到了年尾,还要那过程干吗,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信心。如果在把绩效考核加重,比如,一年完成80场农民会,一年总共出差天数才有200多天,难道要天天开会去啊,下雨天怎么办,组织一场会也是需要3天左右时间的,节假日怎么办,淡季怎么办,等等;这就是绩效考核严重加重,业务员也是没有了信心的。   除了上面各种销售模式以外,对于大部分农药公司来说,都会有两支队伍,一支是做销售的,另一支是做推广的,当然也有的是分的没有这么明显的,但是销售队伍带领一些新进的业务员,这些业务员基本上所做的工作都是推广。所谓的销售,顾名思义,就是和经销商谈生意,销量,合同,回款,发货等情况,工作主要是和经销商打交道;他们最烦的就是月底或年底的回款,公司催,客户又不给钱。他们就是天天围着经销商转,聊天,喝茶,喝酒。只要选好了客户,与客户的关系搞好了,月底或年底回款就会容易一点。   推广员或者下面的业务员就没有那么舒服了,要天天帮经销商搬货,送货,卸货,甚至帮经销商开车等等;推广员基本就是成为经销商的工人,而且是免费的工人。我在跑广东市场的时候,就听说一个经销商自己有5部送货车,但是只有3个司机,那两部送货车都是有厂家推广员来做的;而且连搬运工都不请,都用各个厂家的推广员来做。不用花钱,货也卖出去了。推广员的工作不只是这些,还有帮终端的零售商站店,早上5点多就起来了(因为农民一般都是在早上5点多就来买药了),到零售店里去站店,等农民来买药的时候,趁机会销售自己公司的产品。上面也提到了,在我做过的这几个地区来看,广东的店面推广员是最多的;一个农民来买药,会有5-6个厂家的业务员同时去接待,介绍不同的药,农民选好了,推广员帮忙打包,老板娘在柜台里面,笑嘻嘻的收钱。   推广员除了站店以外,还有其他的工作,讲课,做示范实验,配合公司做正规实验等。我感觉好像只有我们农药行业有正规的推广员,都是全才。讲课,讲授公司背景,发展历史,公司产品情况,使用技术,注意事项;讲授当地的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要点;植保知识,等等。做示范实验,联系农户,送药品给他,亲自到田间地头去喷药,过几天看效果;甚至一个实验要跟踪半年等等。做实验是最繁琐的,首先农户不好找,一般农户都不让在自己的田里做实验,出现药害,病害怎么办,谁补偿等问题。田找好,防治的害虫没有怎么办,或者在防治率以下怎么办,等等问题。药打好了,没有打到预期目标,防效差,造成农户损失怎么办。很多问题,都是由推广员灵活的来解决的。   其实我也是从推广员做起来的,我认为推广员是最辛苦的人,是真正站立在农药销售的第一线的人,也是最了解农民心声和需要的人,也是能和农民打成一片,接触社会最底层的人。农药推广员和其他行业的推广员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推广员是要走到田间地头去的,是要和农民打交道的,有人说这有什么区别吗?当发生农作物受害的时候,农民围攻推广员的时候,农民无理取闹的时候,你怎么解释都没有用的时候,告诉农民像天要下雨一样,我们也没有办法的时候,就是不一样了。跟农民没有道理可以讲,只要出问题了,你讲什么样的道理也都是歪理;他们不相信你所谓的科学,知识,只知道我种的水稻没有邻家的好。据我经验,有时农作物出问题确实是产品的问题,但是这种情况很少;基本上都是农民自己用药不当造成的。比如,我就见过,一农户在葡萄田的行间种花生,他给花生打除草剂,结果伤害到葡萄;他来理论说用了什么什么药打的葡萄,结果是这样了;我们亲自去田里查看,跟他解释一百遍,他还是认为是我们产品的问题。   现在介绍一下经销商的情况。我跑过这么多的市场,见到的经销商也是各不相同的,现在把经销商怎样运行公司的情况介绍一下。经销商的经营方式也是有各种模式的。   先来看一个比较成熟的经销商模式,是我广东的客户,一年的销量有4000万左右吧。他们一天的工作是这样的:早上,由他们公司的工作人员不停的给下面的零售商打电话,主要内容是,今天我公司有车送货过去,你那里差什么货没有。然后记录所需要的货。他们下面将近300个客户,每天都要从头打一个遍,经常是有2-3个工作人员来不停的打这些电话。他们公司有4部车,天天下乡送货的是3部车,3条线路,无论刮风下雨每天都下去的。电话打完了,有工作人员开单,单子包括产品,数量,价格信息。然后所有的工作人员,有7个左右,就去仓库开始从最后一家的货开始装货了。每一次,三辆车都会装的满满的。三辆车装完了,时间基本也就是到了中午了,所有的人就开始在公司吃饭,吃饭时间也就半个小时左右。然后,三辆车启动下乡,每两车上配一个司机和一个搬货的。到达零售商那里,卸货,拿单子,零售商付钱;下一家.....。一般情况下,最后一辆车要在下午6点左右回到公司,交账,下班。   可能有人认为我上面写的有点罗嗦,那主要是因为我想把他的模式和其他的模式的不同写的详细一点。我个人认为他的这种模式是比较成功的,时间充分利用了。他生意是做一个市的,在每个乡镇,村子,没一个零售店都是他的客户,有的时候一个镇上要跑好几家。我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们可能不知道,农药和快销品不一样,同一个牌子的矿泉水每个零售店都可以销售,但是农药行业里面,好像有一个潜规则一样,同一个牌子的农药是不能在同一个村子销售的,这样就造成了有些经销商在一个村子,甚至一个乡镇只开一个客户。这样的经销商很多,我可以说90%的经销商都是这样做的。但是,我这个朋友就把他所能利用的资源全部都利用了起来。所以我说他是比较成功的。   下面是另一种经销商的模式,比较原始,简单。就是在公司不管什么货,胡乱装一车,然后拉出去,一路跑下去,见到零售商就去推销药。产品一个一个的介绍,有时候会是求爷爷告奶奶的给零售商留下几件货,当然了大部分是不可能收到钱的。也许有人问,求着才留下几件货,又收不到钱,那干嘛还做这种生意呢?我前面也提到过,农药行业就是一个赊销的行业,别说收钱了,就是不收钱人家也不会留货的,因为不收钱送货的公司大有人在。至少这次留下了货,就有继续做生意的可能;而零售商的欠款,年底基本上是都可以结清的,因为年底不给钱,他们会退货的。零售商在年底的时候,是基本没有库存的,卖不完得货全部退回到经销商处。   就这样一路跑下去,晚上跑到哪里,就住到哪里。有送货车还是比较好的情况,可怜的是经常没有送货车,经销商的业务员们都是自己做公交车下去。可想而知,这样的生意,一天能做多少,很少的,一天能拜访4个零售商就是很多的了;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了坐车和等车,走路上了。这样情况下,业务员很辛苦,经常叫苦不迭,下乡的积极性很低。   这种模式也没有新奇的地方,简单,也适合于刚开业的公司,开辟市场的公司;所有的业务员都很辛苦,市场费用也很高;所需要的成本也很高,没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公司是不可能连续的经营下去的。但是这种模式往往是有高额利润的。   还有一种经销商模式就是介于以上两种模式之间的。情况是这样的:客户的早上会把车装好;装的货,一部分是下面零售商昨天下午打电话要的货,另一大部分是根据业务员自己的判断,下面可能会卖的货。然后拉上一车的货出门,一路拜访下去,到自己的客户门口,让客户选货。业务员再开单子,能收钱的就收点,零售商如果说没钱,不想给的,就会打欠条。然后去下一家。一天下来,也能跑不少的客户,也能收到一部分钱,和一部分欠条;同时,早上出去的一车货,下午回来还会有大半车的货,就这样,会有很多的货在车上坐好几天的免费旅游的;当然,这样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至少会有油费的浪费。   这种模式也是比较“豪放”型,目标性不是很明确,但是又有一点的目标。这种模式适用于比较半成熟的零售商,或者是对下面的零售商的掌控力不足的零售商,或者是竞争比较激烈的地区。这种模式也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成本的,利润也是相当可观的,否则连利息都是挣不出的。   现在讲讲农药的价格,讲到经销商,就不得不讲价格了,因为所以的农药的零售价,基本都是要靠经销商控制的,或者说零售价是多少,经销商有90%的定价权的。经销商选择厂家的时候,不但要看厂家的实力,都喜欢接大厂的产品,但是往往是大厂的产品价格会偏高;经销商也是会衡量厂家实力和产品价格的,然后确定接哪家的货。货进来了,经销商就会给出一个批发价。据我了解,对于新产品,批发价=出厂价+出厂价*50%(左右)。新产品,一般的零售价=出厂价*2(有时会在高一点)。对于常规品种,批发价=出厂价+出厂价*30%(以上);零售价=出厂价*1.5(左右)。例如:一个的公司的常规产品出厂价为100元/单位,批发价为140元/单位,零售价为200元;还有一新产品,出厂价为9.5元/单位,批发价为15元/单位,零售价为20-25元/单位。有的时候,经销商的利润比零售商还要高。我一个朋友经销一产品,自己订做的,出厂价为3.6元/单位,批发价为8元/单位,零售价为10元/单位;据说当年他利润颇丰。   现在说说零售商的情况。其实经销商和零售商中间有时还会有二级商,三级商等,但是这些都是没有什么界定和定义的;名字很好听,其实就是一级一级的批发商,一级一级的“剥皮”商。事实上,二级商,三级商的利润没有多高,经销商的定价权还是最大的。   让我看来零售商在这个农药销售链条中,是最舒服的。零售商所卖的农药,会有有上面的经销商亲自送到店面上来,或者今天没有来,打一个电话,绝对在24小时之内送到;如果这个经销商没货,还可以找其他经销商,只要按经销商要求的价格来销售产品,所需要的各种产品都可以拿到的;这就是货源的情况,可以说货源充足。零售商的客户主要是本村或者本组的农民,覆盖面不会很大,基本上是方圆20公里的农民;   零售商在销售上,可能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农民的赊欠;一般情况下,所有的农民都是有赊欠;我现在都不清楚为什么农民买药不给钱,你说农民没钱吧,他们种果树,一年能卖5-10万块,难道他们都花了吗?估计不会。有的时候,连不赚钱的都要赊欠出去,碳铵,50公斤,现在38元/袋,有的38元就卖,一般情况下,是要卖39元,40元的,就是在这么微薄的利润下,农民也是要赊欠的。   零售商解决赊欠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一种是,硬着脸皮死要钱,如果不给钱就不在卖药或其他服务;我就见过,零售商为了要钱,冷言冷语的对农户说话,最后都到了吵架的地步,这种方法虽然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农户还是继续赊欠,只是有所收敛。另一种是,一般农村做生意的零售商,不仅只卖农药一种商品,包括生活用品等都会卖,可以说是一个真真正正的杂货店,吃的,用的,农药,生活用品,电话充值,移动银行等等,只要想的到,都会有卖,一个小商店就是一个村子与外界联系的窗口;所以一般这样的小店,也会做农作物的贩卖生意,比如,苹果,他们到了10月份,就会大量的收购苹果,收到就是本地农民的苹果,然后就会把赊欠的农药款全部扣了下来。   当然了,除了上面的方法,还会其他的方式的,零售商是会用一切手段要回欠款的;但是,总会有一些农户会赊欠好几年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对零售商的一些做法不能理解;总感觉他们是市井小贩;什么东西都想沾点光,抢点先,比如,公司在他店面搞一些活动,活动结束了,剩下的礼品,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留下;或者做点什么礼品,送给他们,放在车上,他们总会爬到车门上看看有多少,一定会是留下双份甚至更多的。当然,所有的零售商对我们都是很热情的,像贵宾一样招待我们。   农药行业的各种促销活动。   其实农药行业里面除了授课,讲授本公司的产品的使用情况,算是一种特殊的促销以外,还有其他五花八门的促销,我把他归纳一下。首先说一下,促销费用的由来,一是各个公司产品的溢价,就是业务员把本公司的产品高于公司底价的价格卖于经销商,然后把溢价拿出来作为促销的费用用于促销等活动。其实每个公司的溢价操作形式不同,一般情况下,产品产生溢价的话,都会给业务员一部分提成。二是直接有各个公司拿出来的费用;这种费用是公司的硬性指标,就是按照本公司的重点产品,会有一部分合理的促销费用,但是据了解这一部分的费用一般是在重点产品的销量的5%-10%左右;因为是新产品,销量不会很大,算下来费用不会有很多。三是厂家与经销商商量,由两个单位共同承担所有的促销费用,费用比例由商量而得。   促销的形式有:一是针对零售商的促销,时间一般是在年初,促销的形式一般是现场订货然后现场送同样的货,我见过最多的比例是订货10单位,送1单位的货;这种方式会有一定的效果,零售商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订一些货回去;这种形式是要现款的,不赊账。二是针对零售商,进货送东西。这种形式,送的东西就五花八门了;我见过的送的东西有T恤衫,手机,冰箱,冷柜,空调,电视等等,只要零售商想要的,销售的产品达到一定的量,经销商和厂家就可以送他。三是旅游促销,经销商和厂家规定销售个别产品多少的量,就带零售商去什么地方旅游。这种促销在每年的7月份之前搞得最多,因为7月份孩子都放假了,零售商都想带孩子去玩一下,这种方法很是不错的。四是针对农民的促销,这种促销的礼品就没有上面的大了,主要是送一些毛巾,衣服,肥皂,蚊香,电饭煲,电风扇,笔,手电筒等生活用品。也是规定农民所买的产品的总价多少,然后会送相应的礼品;这种促销会有一定的很好的效果。   其实,抛开现象看本质,所有的促销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所有的费用也都是由产品的价格上面产生出来,厂家,经销商,零售商都不会有什么损失,只是农民购买产品的价格高了,产品的实际价值相对来说还是低的。   现在说说苹果的用药介绍。苹果是大家都很喜欢的一种水果,但是由于2010年的价格太高,销量有明显的下降,预计2011年,苹果的价格会大幅下降。苹果2010年得价格很高,其中有几个原因,有的甚至是可悲的原因;价格高与苹果的大小年有关,有关部门统计,2010年是苹果的一个小年,产量下降三分之一,所以价格上涨很正常。苹果的价格还与苹果的质量有关,2010年苹果的质量,色,味俱全,得到大家的青睐,所以价格也会高涨。   除了这些原因还有人为的因素在里面;2010年各地的冷库数量大增,农民就把苹果囤积起来,不卖,造成市场上的流通苹果过少,价格就会上涨;囤积苹果的大部分还是苹果的商贩们,2010年好一点的苹果最高收购价格达到4元/斤以上,平均价格也要在3元/斤以上。有的农民在苹果最高价格的时候,也不舍得卖,还要等价格在涨涨;商贩们就把收来的苹果全部囤积到冷库去了。2011年第二季度开始,苹果的价格就急剧下降,冷库是要在7月份开库,不管卖不卖,都要把冷库清理干净。那现在的苹果的批发价多少呢,只有2元左右,甚至最低的时候达到1元/斤,那算算,加上冷库费,每斤苹果要亏1.5元-2元,一般的商贩自己都要囤积几万斤苹果,有的甚至囤积几十万。我最近下乡,总是听说,谁谁家的苹果去年没有卖,现在卖亏几万块;听的最多的是哪个农药店老板囤积了几十万斤苹果,亏了几十万。听到的最多的是亏了200多万,一般的农户自己也要囤积5万斤,也要亏8万多。   我有时就想,现在的社会怎么了,任何一个人都想着投机取巧,总想着暴富一下,结果亏的还是自己。市场上想买点苹果吃,我们买不起,农民,商贩大把的苹果放到冷库里去,烂掉,扔掉,亏钱也不舍得卖;真的,这是什么社会啊。想想,只能送个他们两个字,活该。还有2010年的棉花也是这样,去年棉花价格涨到了6元/斤,农民不舍得卖,都囤积在家里,现在棉花都跌倒3.5元/斤了,农民连声喊亏死了,那我们反问一句,当时你们为什么不卖啊,还要等到多少价格你才卖啊,难道真的要靠这么一年的棉花成为暴发户吗?这是不可以理解,都是为了钱啊。   其实棉花还好,放在家里,放上几年都没有问题,不会坏掉,但是苹果呢,只能放在冷库里面,否则一出库不久就会烂掉的;农民朋友们你们囤积苹果风险很大的,为什么还有选这条路呢。   我预计今年的苹果价格不会那么高了,首先现在出库的苹果,在短时间内不会被消化完,估计能撑到到了今年的苹果下来的时候,因为囤积的苹果太多了。新苹果下来了,估计农民在也不会像去年那样大量的囤积了,在一个合适的价格上就会把苹果卖掉的;商贩们在去年囤积苹果亏了钱,今年应该会是尽快的套现,弥补一下损失,或者套现还贷款。今年的苹果,到现在为止来看,长势非常好,病虫害发生较轻,预计今年的苹果是一个丰收年,品质都很好,大量上市的话,价格会因为“供大于求”而不会大涨。   苹果一年也要打上10多吃农药的,苹果树从春天的发芽前就开始打药,一直打到苹果的收获,落叶之前还要打一次清园的药。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分之一乘十五分之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