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的自我控制性详细规划案例案例

情绪管理经典案例分析123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情绪管理经典案例分析123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自我控制发生与研究,导航与控制技术研究所,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研究,内部控制案例研究,北方自动控制研究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自我控制发生与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教你一个另类的自控方式
放弃抵抗,缴枪不杀|另类自控指南
陈翊纾,简单心理,专业的心理帮助
Dropping the struggle with your cravings. Opening up to them, letting them be there, and making peace with them. 放弃同你的欲望做斗争,敞开心胸面对他们,让他们待在那里,与他们和平相处。&&Jonathan Bricker
编辑 | 简小单 简单心理官方编辑
不久前,我们转载了一篇《》,小伙伴看完后&痛哭流涕&,在后台留言说:这篇文章真是拯救了我呀!(在此致谢知乎原作者自嗨的多多)
然后,几周过去了,你是不是愉快地发现:什,么,改,变,都,没,有,发,生。
你还是没忍住在半夜里爬起来吃夜宵,你还是没有完成一周早起五天背单词的任务,你还是忍不住打开电脑看宋仲基欧巴流着口水舔屏&&
那么今天,不如我们来寻找另一个出路,来尝试解决自控力的问题吧。
比如,放弃自控。
神马?你在逗我吗?你咋不上天呢?如果放弃了自控,那我的生活不就更没希望了吗?
先别急。这个方法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美国学者 Jonathan Bricker 说的。
Bricker 说:The secret to self-control is to give up control.
自控的秘密就是,放弃自控。
一个关于自控的戒烟故事
说出&放弃自控&这句话的主人公 Jonathan Bricker 是一名享誉国际的美国行为科学家,在烟瘾戒断等领域卓有成就。在著名的 TED 演讲《The secret to self-control》"自控的秘密"中,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某个风和日丽的下午,45 岁的简来到 Bricker 的办公室。简是一个多年的瘾君子,她从年少时就开始吸烟,曾几次尝试戒断都没有成功。听闻 Bricker 在帮助别人戒烟、减肥等自控问题上有很多成就,简终于决定来求助他。
在详细询问追溯了简的病史后,Bricker 告诉简:你要学会觉察自己身体里的渴望,当抽烟的渴望念头出现时,立即纪录、追踪这些意识。简照做了。一周后,简回来控诉:从我开始追踪抽烟的渴望时后,我更加每时每刻都想着抽烟了。这跟我来寻求戒烟的初衷不一样啊,怎么办!
Bricker 不慌不忙地回答:你看,你早上起床,抽根烟,然后喝杯咖啡,再抽根烟。接着你出门了,开车,再抽根烟。你就好像坐在一个自动驾驶的机器上。在你有所行动前,你都没意识到自己在想些什么,感受到什么,然后你就下意识地做了。因此,你可以这么做这样一个练习:
此前吸烟时,你的想法可能是:我觉得自己有些压力,因此需要吸烟。下一次,你可以试着觉察这个想法,并这样对自己说:我正有着这个想法,这个想法就是我觉得自己有些压力,因此需要吸烟。然后,更近一步的是:我注意到我正有着这个想法,这个想法就是我觉得自己有一些压力,因此需要吸烟。
就好似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可能想着:什么鬼啊,看不懂。然后你在大脑中給自己这个想法加上一个前缀:我正有着这个想法,这个想法就是,这篇文章到底在说什么鬼,不想看了。
然后你可能就会发现,在意识到自己的这个想法时,你可能会反而选择继续把这篇文章看下去了。
这就是 Bricker 所建议的练习,从专业上看,这是一种认知解离(Cognitive Defusion)技术。
认知解离是帮助拉开你和认知之间的距离,让你的认知不再占领、控制着你的行为,从而在这个距离之间拥有多一些的空间做出&明智&的选择。
如 Bricker 所说的:放弃同你的欲望做斗争,敞开心胸面对他们,让他们待在那里,与他们和平相处。
看到这里会不会觉得很扯淡?我一度怀疑 Bricker 是个不靠谱的民科。但是,严谨的数据与实验论证证明,Bricker 的方式有有效的。在一组测验戒烟效应的试验中,利用 Bricker 的方法来进行戒烟的群体,最终实现戒烟的人数是惯用疗法(比如自控)的两倍。
为什么我们需要认知解离
我们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有一个收音机,每天会播出很多内容。
有些内容是消极的,比如:今天我不想上班;我写不出来稿子;我还是这么穷;明天我又老了一岁了&&
有些内容是积极的:比如今天又被老板表扬啦;收到一份礼物,心花怒放;下班后会和朋友去吃烤鱼,光是想想就觉得整个人生都亮了。
总之,这台收音机几乎不会停止,播放着你的喜怒哀乐,你所有的心思。你被你的这些情绪想法控制成了一体,形成了认知融合(Cognitive Fusion) 。
深夜的时候,收音机跟你说:&感觉有点饿了,再吃点夜宵吧&。你立马反应: &不行,说好的减肥呢!&这时,你的收音机放出一张新鲜诱人的东坡肘子照片,提醒你:&你这么可爱,值得在深夜拥有一块肘子。&
几番斗争之后,你又饿又无眠。最终你决定去吃!在闪烁着泪花陶醉于美食中时,你的收音机给你&满足感&。但之后,它又告诉你:&一个连深夜的一口肉都拒绝不了的 loser,还能做什么& &真是一个没有毅力的、失败的可怜人啊&。
在人生的重重困难与成功面前,我们的收音机就是这样不停地传递给我们消息。不论是欲望,还是积极消极的情绪,它们就这样一直在收音机中或是循环播放,或是插播,彻底淹没了我们。
面对这个困境,你会怎么办?常见的策略是,关掉它们。
很多关于自控力的研究都告诉你要如何准确有效地分散注意力,储蓄意志力,如何利用奖励机制, 如何关掉所有对你不利的想法和情绪。
总之,就像关收音机一样,把它们通通关掉!关掉!关掉!自控!自控!
但有时候,你会发现这是徒劳的。理智斗不过情绪。这时候,也许可以让认知解离上场了。
与关掉收音机不同的是,认知解离不是要你充耳不闻,因为这会夺走你更多的本应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的精力。相反地,你需要意识到,你不一定非要无意识地被自己的情绪想法给控制住。你和你的情绪想法之间,可以有更多层次的关系。
你可以选择听到你的收音机,并且对它说:我听到了你的意见,我也知道我想要选择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以及我要如何从当下的行动中靠近它。
举个例子:
&你穿这条裙子简直是丑到家了。& &啊哈!这是自我贬低的那个频道&
&吃一口吧,吃一口吧!&&我知道这是美食诱惑频道&
&这姑娘绝对喜欢你,快表白!&&我太熟悉这个段子了,这是&想多了频道&?&
就好似把你脑袋里的收音机当作过年回家的亲戚,这样你就成功了大半了。
放弃自控,学会自我疼惜
回到 Bricker 的那个案例中,求助者的情况要更复杂一点。比如说,因为长期的抽烟,简受到了到了身边人的长期批评,丈夫,朋友&&这些批评让她产生羞耻感,继而试图戒烟,而戒烟不成功又近一步地加剧了自己的失望感和厌恶感。
这就好似我们之前提到的那个深夜进食的例子。你和你身体里那只渴望的小怪兽持续地斗争,循环反复,最终被它打败。然后下一次你们再次陷入斗争中。而你越来越绝望愤怒。
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了。比起没有足够的自控力来达成目标,因自控失败而造成的羞耻与厌恶感会吞噬我们。当&耻&越积越深时,一次次的失败通常更加容易使自己把自己打倒,而不是愈挫愈勇。
除非,你可以对失败有一种新的态度,允许自己可以失败犯错的态度。近期十分火爆的《疯狂动物城》的片尾曲&尝试一切 (Try Everything)&里面唱到:
不要责怪你自己,你不需要跑的那么快,有时即使你最后到达,但你尽了全力。即使我会失败,我还是会再尝试,我会每天都尝试犯新的错误。
你不需要把自己重重地打败再爬起来,你可以原地站好,深呼吸再继续前行。
因此,尝试放弃与体内小怪兽的斗争吧。让你渴望的小怪兽呆在那里,让它在你的身体里占据一个位置。有时候,你会发现,小怪兽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具有威胁性了。有时候,他们甚至会静静地走开。
同时,学会自我疼惜 (Self-Compassion),这个概念由 Dr. Kristin Neff 提出。它的意思是:对自己表达善意与关心,就像你安慰你的好朋友那样;认识到人性都是有脆弱的一面的,是可以有失误的;不评判,贬低或抬高自己。
自我疼惜不同于自尊,后者是基于与他人的比较后的自我价值感,前者更看重&我之为我&的意义。
自我疼惜也不同于自欺欺人,疼惜是为了让你更有力量地去生活和追求,而不是回避困难,但也不是让自己遍体鳞伤地跪到终点。
就好似在《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自控力拯救指南》那篇文章里,作者提到的三点心态:第一,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第二,少一些苛责,多一些鼓励;第三,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
当然,我们依旧提倡你做一个有自控力的人,Bricker 的观点仅仅是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和策略(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技术也是有争议的)。
在日常生活中,如极少运动、不爱学习、注意力分散等问题上,你可以慢慢试着自控。而当这些关于控制力的问题超越了某个限度,影响你的生活(如抽烟、酗酒、肥胖症等)时,那么你就应该寻找专业的求助,学会自控,学会自我疼惜。
也学会期待一个新的你。
转载务经授权,投稿或版权合作:?
欢迎关注公众号:简里里
客官,这篇文章有意思吗?他人存在及其自我控制行为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他人存在及其自我控制行为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
【摘要】:由于自我控制是消费者的一种个体行为,所以关于自我控制的现有研究多聚焦于个体层面的影响因素,而关于社会因素,尤其关于是群体层面上其他个体的存在或者其他个体的自我控制行为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即围绕着社会因素对消费者自我控制影响中的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他个体的存在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以及其他个体的自我控制行为(或者自我放任行为)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展开研究。
关于其他个体的存在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现有研究成果主要是以参照群体理论为基础,来分析熟悉的其他个体的存在所产生的社会信息性影响以及社会规范性影响。但是熟悉的其他个体的存在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机制并不适用于陌生的其他个体。这是因为基于参照群体理论的研究一般包含两点前提假设:第一,对消费者施加影响的其他个体归属于某一特定的社会子群体,因此在消费者进行自我控制决策时,其他个体的存在强化了这一社会子群体的群体规范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第二,其他个体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直接或者间接的信息交流,因此消费者会受到其他个体的社会信息性影响。而陌生的其他个体的存在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并不符合上述假设条件,其原因在于:第一,在陌生的其他个体存在的情境下,陌生的其他个体所归属的社会子群体不确定,从而避免或削弱了群体规范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第二,消费者与在场的其他陌生个体之间没有任何形式的信息交流,从而避免了社会信息性影响。因此,对于在消费环境中陌生的其他个体的存在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现有研究成果并未予以解答。鉴于此,本文以印象管理理论为基础,采用实验的研究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本文的研究发现:第一,在消费环境中,相比于没有其他消费者存在的情况,在有其他陌生个体存在的情况下,消费者更易于自我控制失败;并且随着在场其他陌生个体人数的增加,消费者自我控制水平递减。第二,在上述作用关系中,消费者的印象管理倾向发挥着中介作用。具体而言,陌生的其他个体的存在会提高消费者的印象管理倾向,并且随着在场人数的增加,消费者进行印象管理的倾向性逐渐增强,而这会进一步导致消费者通过消费行为来表达、构建其所期望的自我形象。因此,对于某一商品,在有其他陌生个体在场的情况下,与周围没有其他消费者存在的情况相比,消费者往往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来塑造一种富有的个人形象。并且,随着在场人数的增加,消费者的印象管理倾向逐渐增强,支付意愿逐渐提高,即自我控制水平递减。第三,在其他陌生个体存在与否以及存在人数与消费者自我控制的作用关系中,印象管理倾向的中介作用会受到商品类型的调节。与必需品相比,在所购商品是奢侈品的情况下,消费者进行印象管理的倾向性更强,并且更易于导致消费者的自我控制失败,这是因为奢侈品往往被认为是财富与社会地位的象征,购买奢侈品更有利于传递个体所拥有的财富、社会地位等信息。另一方面,与有益品相比,所购商品是有害品的情况下,消费者进行印象管理的倾向性更强,并且更有助于实现自我控制,这是因为消费有害品的行为等同于向其他人传递了一种与消费者所期望建立的社会形象或者与其所期望的生活方式相悖的信号,出于印象管理的需要,消费者一般会采取回避的态度。第四,在其他陌生个体存在与否以及存在人数与消费者自我控制的作用关系中,消费者的消极负向情绪发挥着中介作用。具体而言,其他陌生个体的存在会使消费者感到个人空间被侵入,从而引发消极负向的情绪。而消费者的消极负向情绪会降低消费者的自我控制水平,因为为了摆脱消极负向情绪的影响,消费者往往倾向于通过消费来使自己振奋起来。因此,随着在场人数的增加,消费者的消极负向情绪逐渐增强,自我控制水平逐渐降低。
本文所关注的另一个问题:其他个体的自我控制行为(或者自我放任行为)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这一领域的研究,数量非常有限。并且,现有研究主要是基于目标蔓延理论,来分析陌生的其他个体的自我控制行为(或者自我放任行为)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而对于熟悉的其他个体的自我控制行为(或者自我放任行为)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以及陌生的其他个体与熟悉的其他个体的自我控制行为(或者自我放任行为)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的比较分析却并未涉及,因此这一研究问题仍存在较为广阔的研究空间。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目标蔓延理论与情绪蔓延理论为基础,来分析熟悉的其他个体的自我控制行为(或者自我放任行为)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并进而比较、分析熟悉的其他个体与陌生的其他个体的自我控制行为(或者自我放任行为)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机制,从而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的解答,并丰富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熟悉的其他个体与陌生的其他个体的自我控制行为(或者自我放任行为)都会对消费者的自我控制产生影响,但是二者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第一,在其他个体与消费者之间的社交心理距离较远(陌生的其他个体)的情况下,虽然消费者可能会以其他个体对行为结果的情绪来判断自我控制(或者自我放任)的目标的可期待性,但是由于其他个体与消费者之间的社交心理距离较远,所以二者之间情绪蔓延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消费者主要还是受到其他个体的目标的影响。因此,在其他个体与观察者之间的社交心理距离较远(陌生的其他个体)的情况下,消费者受到其他个体所追求的目标的影响,往往倾向于采取与其他个体相同的行为。第二,在其他个体与消费者之间的社交心理距离较近(熟悉的其他个体)的情况下,消费者一方面会受到其他个体所追求的目标的影响,即目标蔓延;另一方面,又会受到其他个体对行为结果所持有的情绪的影响,即情绪蔓延。而目标蔓延导致与其他个体所追求的目标相对应的心理表征被激活,即目标被激活。但是,被激活的目标能否进入到被追求的阶段,取决于蔓延的情绪的正负向。积极正向的情绪能够提高目标的可期待性,因而消费者更倾向于追求其所感知到的其他个体所追求的目标,采取与其他个体相同的行为;而消极负向的情绪会降低这一目标的可期待性,因而消费者追求其所感知到的其他个体所追求的目标的倾向性下降,甚至可能会转而追求与其他个体相反或者相悖的目标。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F274;F224【目录】:
摘要2-5Abstract5-131 引言13-21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13-16
1.1.1 问题的提出13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13-15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15-16 1.2 研究方法与预期创新点16-18
1.2.1 研究方法16-17
1.2.2 预期创新点17-18 1.3 本文的结构与各部分主要内容18-212 文献综述:消费者自我控制问题研究现状评述21-45 2.1 自我控制的界定与测量21-23
2.1.1 自我控制的界定21-22
2.1.2 自我控制的测量22-23 2.2 自我控制的起因:消费者偏好的不一致性23-32
2.2.1 偏好不一致性的经济学解释以及自我控制策略分析24-25
2.2.2 偏好不一致性的心理学解释以及自我控制策略分析25-32 2.3 自我控制的影响因素32-41
2.3.1 个体因素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32-36
2.3.2 决策情境因素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36-39
2.3.3 社会因素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39-41 2.4 过度的自我控制与对策分析41-42
2.4.1 消费者过度自我控制问题41
2.4.2 过度自我控制问题的对策分析41-42 2.5 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研究现状的几点评述42-44 2.6 本章小结44-453 他人存在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45-78 3.1 理论基础:印象管理理论45-47
3.1.1 印象管理的界定45-46
3.1.2 印象管理与消费者行为46-47 3.2 理论推理与研究假设47-50
3.2.1 其他陌生个体的存在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印象管理倾向的中介作用47-49
3.2.2 其他陌生个体的存在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情绪的中介作用49-50 3.3 实验150-63
3.3.1 实验设计51-53
3.3.2 实验程序53-55
3.3.3 实验结果55-63 3.4 实验263-69
3.4.1 实验设计63-65
3.4.2 实验程序65-66
3.4.3 实验结果66-69 3.5 实验369-75
3.5.1 实验设计70-71
3.5.2 实验程序71
3.5.3 实验结果71-75 3.6 本章实验结果的讨论75-76 3.7 本章小结76-784 他人行为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78-107 4.1 理论基础:目标蔓延理论与情绪蔓延理论78-81
4.1.1 目标蔓延理论78-80
4.1.2 情绪蔓延理论80-81 4.2 研究假设81-84 4.3 实验184-91
4.3.1 实验设计84-87
4.3.2 实验程序87-88
4.3.3 实验结果88-91 4.4 实验291-97
4.4.1 实验设计91-92
4.4.2 实验程序92-93
4.4.3 实验结果93-97 4.5 实验397-102
4.5.1 实验设计与实验程序97-98
4.5.2 实验结果98-102 4.6 本章实验结果的讨论102-104 4.7 本章小结104-1075 结论与讨论107-113 5.1 主要结论107-109
5.1.1 他人存在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及经济学解释107-108
5.1.2 他人行为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108-109 5.2 创新点与管理意义109-111
5.2.1 创新点109-110
5.2.2 管理意义110-111 5.3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111-113附录113-126读博期间科研成果及所获奖励126-127参考文献127-145后记145-14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J];心理学报;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树青;[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谢荷锋;[D];浙江大学;2007年
罗宣;[D];浙江大学;2007年
孟晓斌;[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钟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郭彦霞;[D];西南大学;2007年
王越凤;[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马世坤;[D];浙江大学;2007年
贾绪计;[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崔伟;[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赵文进;[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全宏艳;[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王志东;[D];河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新华;曹永福;;[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6期
杜海韬;邓翔;;[J];经济学(季刊);2005年01期
袁志刚,宋铮;[J];经济研究;1999年11期
李焰;[J];经济研究;1999年11期
齐天翔;[J];经济研究;2000年09期
袁志刚,宋铮;[J];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龙志和,周浩明;[J];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万广华,张茵,牛建高;[J];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施建淮,朱海婷;[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李扬,殷剑峰;[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岳海龙;[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洁;[D];四川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鲁宗海;;[J];武汉金融;1985年08期
刘静;雷淑虹;;[J];甘肃科技纵横;2006年06期
那国毅;[J];IT经理世界;2001年14期
杨国栋;;[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罗珉;;[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年10期
驰骋;;[J];企业活力;1991年08期
史煜筠;;[J];技术经济;2008年06期
王令;[J];国际人才交流;2000年04期
李睿祎;;[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袁咏梅;[J];理论与改革;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蕊花;;[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罗芳;;[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叶苑;邹泓;;[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孙拥军;;[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王桂平;陈会昌;;[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晏碧华;邹泓;;[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李佳慧;;[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谭树华;郭永玉;;[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张萍;陈会昌;;[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朱新筱;田歆;张文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张立雄;[N];大众科技报;2001年
炼金术投资 邓秀;[N];期货日报;2005年
王伟波;[N];期货日报;2008年
维舟;[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梁杉?葛瑜;[N];健康时报;2008年
本报通讯员
徐德友;[N];人民铁道;2010年
杨剑侠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钟悦民;[N];广东科技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春艳;[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于国庆;[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郭晓薇;[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孙拥军;[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那艺;[D];南开大学;2009年
张立敏;[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索涛;[D];西南大学;2012年
张灵聪;[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张连成;[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韦雪艳;[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爽;[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王珂;[D];浙江大学;2010年
王莹;[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汤翠翠;[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成秀梅;[D];西南大学;2011年
徐沙;[D];浙江大学;2011年
冀永慧;[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刘毓;[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刘华强;[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李想;[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菜喂猪差不多”,刚巧同班两位女同学正在打这种菜,;乍一看,觉得小龙确实挺委屈,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小;案例三十六:我是一只小小鸟,想飞却也飞不高;“麻雀变凤凰,我多么希望它不是神话,我多么希望把;自卑是心理咨询中的常见问题,其实质是一种消极的自;案例三十七:他很害羞;有人认为害羞基本只用来形容女生,在咨询中,我遇到;稳,大家忙着学习,谁也不会和我主动搭讪,老师
菜喂猪差不多”,刚巧同班两位女同学正在打这种菜,她俩回过头狠狠地丢下两个白眼。全班去郊游,班委提前商量方案,大家想去风景区,可小龙认为那个季节风景区确实没有风景,据理力争要把活动安排在附近儿童福利院,结果讨论会不欢而散,郊游还是去了风景区,大家却没有通知小龙。小龙一再表明,他说的都是真话,大实话,为什么现在的人不能理解呢?他还说,如果坚持真理就注定孤独的话,他要坚持下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点评]
乍一看,觉得小龙确实挺委屈,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小龙的主要问题是在人际关系交往上以自我为中心来思考和看待问题。对于小龙所讲的事,他的思考方向都是从自我的角度思考其行为的合理性,明显缺乏换位思考。所以小龙在思考和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时不能正确地归因,更不能从他人的角度去反思其行为的不合理性。这样的大学生为数不少,他们为人处事都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完全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经验去认识和解决问题,似乎自己的态度就是他人的态度。
案例三十六:我是一只小小鸟,想飞却也飞不高
“麻雀变凤凰,我多么希望它不是神话,我多么希望把神话变现实的麻雀是我,但是现实让我清醒:我只是一只小小鸟,永远也无法象雄鹰一样翱翔天际。”不错的文采却透露出无尽的伤感,在咨询预约单里写这话的女生象这句话一样有些忧怨,但眼里依然有丝希望的光泽。这女生姓王,英语系,大学二年级,她来咨询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克服自卑,她说自卑象一块巨石压得她无法呼吸,她想趁自己一息尚存来寻找解救自己的办法。她说话象美文,象诗,我不失时机地赞扬了一下,她的回应很冷漠:“我只是用中文表达出来而已,又不能用英语写出来,更不会用英语说出来。”她对自己的相貌、家境、学习成绩甚至自己的一口方言都很不满意,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她慢慢地举出了从童年到大学很多足以令她自卑的事情。小时候,幼儿园表演节目,挑选小朋友,她因为又矮又黑,从来没有被选中,直到现在她没有登台表演的经历。她想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引起大家的关注,可是即使她付出10倍的时间和精力,也比不上聪明女孩的所得。寝室卧谈会大家兴高采烈地讲高中趣事,她也参与,结果自己的故事和自己的方言成为室友长时间的笑柄。大学时曾买了一条流行的裙子,她听见寝室一位美女说“王某,再怎么穿也是一个土包子”。她对着镜子越看越觉得自己真的和裙子不相配。曾有一个男孩接近她,讨好她,结果只是利用她给室友带一封情书……她说自己真的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害怕听到别人谈论或者批评自己,但是却经常听到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为了让自己过得心安理得,相对心理安全,她从大一下学期起就拒绝与同学打交道,独来独往,即使这种状态近一年,也没有人主动关心过她的状态。其实她内心很羡慕那些长相好、学习好的同学,觉得自己的人生太失败,永远不会有成功和快乐。 [点评]
自卑是心理咨询中的常见问题,其实质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一个自卑的人往往过低评价自己的形象、能力和品质,总是拿自己的弱点和别人的强处比较,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在人前自惭形秽,从而丧失自信,悲观失望。
案例三十七:他很害羞
有人认为害羞基本只用来形容女生,在咨询中,我遇到过不只一例的男生害羞的实例。一个大一男生说:“我从小内向,害羞,不敢大声说话,特别怕别人的眼睛与我对视。如果我偶尔说句什么,成为大家目光聚焦点的时候,我就羞得要命,不仅面红耳赤,连手心都汗淋淋的,说话也语无伦次,想马上躲开,否则双腿就抖个不停,连迈步都艰难。高中阶段,我过得很安
稳,大家忙着学习,谁也不会和我主动搭讪,老师上课也不会抽问。而现在我发现我的情况越发严重了,每次上课不幸被老师抽中回答问题时,我就无异于小死一回。我躲避所有眼神,开始只是对女性,现在对男的也是如此,可是又情不自禁地用眼睛的余光扫视对方,给对方以很不体面的感觉,说我这人很“不正经”。我自己也特别恨我这双眼睛,有时甚至都想把它挖掉。
羞怯是人类的一个特征,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大学生中有半数说自己是害羞的。根据美国的一份调查,有八分之一的人在生活的某些方面过于胆怯。精神病学家研究发现,怕别人对自己印象不好而招致羞辱是害羞的症结――大脑会把一个恐惧的信号与遭受挫折的细节(地点、时间、背景等)联系在一起。一些精神病学家预言,网络文化将使轻度害羞趋向极端。因为有的人本来开始时害羞程度还不算厉害,但彼此交往少了,会使情况变得严重。害羞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年轻人面对新环境的交往活动,常常表现出害羞、胆怯、拘谨、不自然,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交往的频繁,害羞心理逐步减弱与消失。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承认自己因为害羞而不敢与人交往的占49.7%。这个问题,在异性交往中比较常见。如果过度害羞、就会使人在交往活动中过分约束自己的言行,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也无法与人沟通,妨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
案例三十八:老师,请救赎我的灵魂
这是一封学生来信:“老师,您好!请你帮帮我,我觉得自己的灵魂在被恶魔吞噬,我一步步在走向罪恶,我真怕自己从此错下去,但是我真的不知道怎样走出来……一切都因为小丽,我的同班同学,以前我俩也算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是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我不知道她使了什么法,大家似乎更喜欢她,一些对我冷淡的同学对她亲密有加。她平时几乎和我在一起,一起上课,一起自习,一起逛街,但是她成绩总是比我考得好。从上学期起她就特别走运,春风得意,先是获得了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而且还主持全系晚会……她就象一位美丽的公主,上帝把所有的光环都罩在她身上,我呢,就是衬托她美丽的丑小鸭。我不愿意这样活。那天我和她同台在系晚会上唱歌,趁她不备,我弄坏了她演出服的拉链,等着看她出丑,结果她临时用丝带套上,大家都夸她聪明,服装别具一格,我当时差点喷火。期末考试快来了,她拿一本教材让我帮她去图书馆占座位,我把教材丢在垃圾筒里,谎称不知道怎么被偷了,虽然她没有说什么,但我知道她一定有所觉察。在寝室我接到找她去打工的电话,我假装她的声音,帮她推掉了,事后我被揭发了,小丽哭着问我为什么这样做。我们彻底决裂了。看着她哭,我也很难受,可我就是看不惯她什么都走运。现在同学间对我的非议也不少。有时想想自己怎么变成这样了,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越想越害怕,我是不是成了坏人了?我到底应该怎样做?” [点评]
吞噬这位学生灵魂的恶魔正是嫉妒,嫉妒会让人迷失方向,几近疯狂。心理学家认为嫉妒是担心别人超过自己引起的抵触情绪的体验。从心理学角度,嫉妒是一种变异心理,嫉妒是对超过自己的人感到恐惧和愤恨的混合心理,是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心理表现。巴尔扎克说嫉妒潜伺在人心底,如毒蛇潜在穴中,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
案例三十九:偏执型人格障碍
刘某,男,二十五岁。自述:“高中三年级时学习成绩相当好。平常,我虽然常与人交往,也很喜欢与同学交谈,但我总觉得他们嫉妒我的才能,总是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我,他们也常常否定对我的嫉妒,但我觉得他们说的不是真话,是在为自己辩解.有的人因此不主动亲近我,
这说明了什么呢?还不是嫉妒我的才能。还有,那时我爱顶撞班主任,我觉得他的想法经常是错误的,反而说我是错的,你看多可笑。我一向我行我索,说话办事全凭个人意愿,因为我具有比他们更强的能力和智慧。当然,有时结果不理想,但那并不是因为我的能力存在什么问题,而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我才不管别人的喜怒哀乐。我认为我在他们的眼中属于人见人恨那种人。他们也一定认为我思想简单,最好欺负。后来我就懒得与他们交往了,我更乐于自己独处。但我对别人的怀疑却丝毫没有减少。
“在读书时,我对任何人、包括班里任何同学,甚至自己的父亲,不管他们做什么事,说什么话,我都从心里怀疑。我为什么要信任他们呢?如果信任他们,说不定哪天他们就会利用我的信任加害于我。这不是,最近我就被人利用了,可以说是毫无理由的,我被调离机关去一个下属公司当了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为什么要调离我?我断定有人搞鬼,他们肯定嫉妒我的才干,我为此感到愤愤不平,我觉得领导这样对我实在是很不公平。机关领导说我一直搞不好同事关系,给我安排工作我的异议总是很多。我为什么要理那些人呢?我已给上级部门写信,直述了我所蒙受的耻辱,并且直述了我对那个领导的看法,我非把他搞垮不可。我女朋友还不让我这样做呢!她劝我算了,我不听,她就说我有病,我有什么问题,我看是她变心了。我一直都注意到,她每次来单位,对我的那位领导的眼睛都很特殊。如果他们俩真有什么,我就更是与他们没完。”
从刘某的自述及与刘某的交谈中,都明显感觉到,刘某敏感多疑,对任何人都不信任,经常感到自己被人轻视,受到别人的攻击。从刘某与其女友的关系中,也不难发现,刘某虽然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不失为强者,但总也免不了无端自卑。
案例四十:小邹的依赖心理
某高校大四学生小邹,家庭条件一般,父母都是一所县中学普通的教师,他很清楚在找工作的时候,父母的关系作用不大,因此,就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省城当处长的三叔身上,从大三上学期开始,他有意就和三叔频繁联系。到了大四的时候,别的同学都为自己的就业不断奔波了,小邹却一脸不屑,除了应付剩下的功课外,整天就是上网、谈恋爱,心想自己的工作有三叔的帮忙肯定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而且还是好工作。毕业的时候,三叔说由于小邹的工作没落实好,希望小邹能理解。但小邹却无能如何不能接受,跑到三叔家里把三叔骂了一顿,并发誓从此和三叔绝交,把三叔一家气得要命。 [点评]
案例中的小邹所具有的就是就业中典型的依赖心理。小邹自身的素质并非太差,委托三叔帮自己找找工作,无可厚非。但不应该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三叔身上,自己的工作自己本人也应该积极努力才对,作两手准备才不至于最终完全落空。
案例四十一:小欣的就业苦恼
小欣是大四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自农村,性格比较内向,学习成绩中等,很少与同学做深层次的交流,除了专业学习以外很少接触其他领域的自学,兴趣爱好不多,但在班上的各方面表现都属于中等。大四上学期时,看到班上许多同学开始找工作,心理挺着急,也忙着做自荐书,准备应聘文件和各种资料,对自己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全方位的包装,同时也参加了各种就业咨询和培训。面对的就业机会至少有10几次,每次她都会痛苦地抉择,但始终不敢去面对,一次也没有去应聘,因为她认为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面对就业的问题,总是感到自己准备还不充分,害怕失败,再加之社会对女大学生就业条件的苛刻,也或多或少障碍着她去尝试。
总是徘徊在设计完美的应聘计划中,迈不出第一步。为此,她感到苦恼,随着毕业的临近和越来越多的同学都找到了工作,她陷入了不平与恐慌状态中,她形容自己就像一个“嫁不出去的老处女”一样充满了焦虑和无奈。可依然走不出第一步。 [点评]
小欣的状况在女大学生就业中带有普遍性,她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更完美,以弥补社会在提供就业问题上的对女生的不公平待遇,但往往矫枉过正,过多的顾虑与分析反而限制了自己的行动。再加上没有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做为基础,对职业缺乏系统的认识,职业目标不明确,对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没有准确的认知,不清楚自己最适合也最现实的选择是什么,所以会在就业过程中显得盲目,谨小慎微,常处在心动而行不能动的被动状态。越想就业成功,越怕去面对可能出现的失败情景,把应聘过程界定为失败的过程,不敢实施应聘行为。
案例1:我不再羡慕 案例2:老太太的愁与乐
案例3:一个女生的直觉 案例4:对女教师的偏见 案例5:苏格拉底与尤苏戴莫斯的对话 案例6:恐惧情绪的治疗 案例7:自我认识的误区 案例8:盲目的自我悦纳
案例9:失败的自我控制 案例10:高级碎饼干的故事
案例11:一个贫困女大学生的自述
案例12:嫉妒心
案例13:到底是谁打碎了我的梦想? 案例14:双重焦虑 案例15:过分的印象管理 案例16:社交恐惧症 案例17:请别人帮忙
案例18:错误的自我否定 案例19:我怎么了? 案例20: 丑女孩是一首耐读的诗 案例21:异性交往的认知误区 案例22:性幻想的困扰 案例23:网恋 案例24:性病 案例25:职业需要规划
案例26:小李的烦恼 案例27:接受与给予 案例28:拒绝交往让他尝尽了苦头 案例29:母亲的帐单
案例30:我究竟错在哪里?
案例31:奇妙的第一印象 案例32:面试:自信善于表达 成功开始一半 案例33:我想去坐牢 案例34:婚前性行为 案例36:我是一只小小鸟,想飞却也飞不高 案例35:自我中心 案例37:他很害羞 案例38:老师,请救赎我的灵魂 案例39:偏执型人格障碍 案例40:小邹的依赖心理
案例41:小欣的就业苦恼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专业论文、外语学习资料、文学作品欣赏、各类资格考试、17心理学案例等内容。 
 心理学四十大经典案例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心理学四十大经典案例改变心理学的 40 项研究 生物学和人类行为 1、一个脑还是两个脑?――脑割裂实验...  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趋避冲突 案例一:赵某,女,45 岁。前几年丧夫,一直过得很不如意,幸好有一位...  心理学案例分析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国家职业资格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 案例分析报告 初中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案例报告 姓...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精选,适合打印)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启智教育网)歪歪---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精选) 案例1:教师在板...  心理学案例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案例一: 李某,男,19 岁,家住在偏僻的山村,曾以权限文科状元的身份被某重点 院校外语系录取, 入学后发现他的分数在全班...  《影响力》心理学案例不知道大家是否和小编一样,买书的时候总是热情高 涨, 看书却很龟速, 有时间了才翻出来看两眼, 我还记得 《影 响力》这本书是上大学...  心理学案例报告范例: 心理学案例报告范例:社交恐怖症案例分析报告字体大小:大 | 中 | 小
02:58 - 阅读:2656 - 评论:0 摘要:杨晓(化名),女 ...  心理健康典型案例分析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难从千姿百态的人们身上发现何其多的相似性,因为我们都是人。人就会有对自己、对...  心理学案例分析精选t 5页 1下载券心​理​学​案​例​分​析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案例分析 1.来询者基本情况及主诉李某,男,18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