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养殖大棚汉鸭汉鸭好养吗

稀罕!6万只鸭子“悬空”养出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赵水经介绍说,今年这批差不多有6万只,每批鸭子养40多天就可以出栏了。和传统的池塘养鸭不同,赵水经投资40多万元建造的2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高床养鸭棚隔空架在鱼塘之上。鸭棚的四周用网片围起,再盖上牛毛毡隔热,棚底也用毛竹支撑,铺上网片。
原标题:稀罕!6万只鸭子“悬空”养出来
□通讯员 高琴 屏宣 受禽流感疫情影响,“鸭都”的鸭业在去年经历了一场寒冬,严峻的行情让不少亏不起的鸭农甚至关了鸭栏无奈转行。但当别的养鸭户纷纷因亏本而叫苦不迭时,溧水区东屏养鸭大户赵水经不仅没亏却还赚到了钱,而且养鸭量还比去年多了2万只。据了解,赵水经创新了养殖模式,让养鸭与养鱼结合起来,鸭子养在置于鱼塘上方的高床上,鸭粪作为鱼虾的养料,如此生态循环利用,达到了不一样的效果。养鸭大户创新养殖法赵水经告诉金陵晚报记者说,他从2004年就开始养鸭子了。2010年,在一次前往丹阳考察交流中,赵水经发现了一种“新奇”的养殖方法:圈养。“把水库养鱼的范围缩小,在鱼塘上架起现代化高床养鸭,鸭子圈养后2斤饲料就能长一斤肉,比以前2.5斤饲料才能长一斤好多了。”赵水经说,回来他立即将自己的养鸭场进行改造,也做高床养殖,“目前溧水是唯一一家,南京也只听说在旱地上高床养殖鸭子,鱼塘上高床养殖的也没听说哪里有。”赵水经说。“隔空”养殖6万只鸭赵水经介绍说,今年这批差不多有6万只,每批鸭子养40多天就可以出栏了。和传统的池塘养鸭不同,赵水经投资40多万元建造的2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高床养鸭棚隔空架在鱼塘之上。鸭棚的四周用网片围起,再盖上牛毛毡隔热,棚底也用毛竹支撑,铺上网片。“现在天还不暖和,主要养的是旱鸭,不仅需要通风,温度也有要求,这个棚子既可以通风,也能保证里面的温度。”赵水经告诉记者,利用高床养殖,不仅能够对鸭棚进行较好的管理,鸭粪通过网孔排到水里,还可以成为天然的鱼饲料,鱼的产量也提高了。别人养鸭亏钱他赚钱“鸭子养得好首先要鸭苗好,我们都是选用好的樱桃谷鸭苗。”赵水经说,樱桃谷鸭具有生长快、瘦肉率高、抗病力强等优点,而在鸭苗放栏之前,需要先在培育室笼中养上四五天。“室内温度要是低于鸭子的体温,鸭子就会抱团,吃食也少,这样就不能补充能量,鸭子就长不好。”赵水经说起养鸭技术头头是道,他说,在笼中饲养鸭苗,温度要控制得很好,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虽然因为禽流感鸭子市场价比去年低了不少,但是只要不亏钱,我能出手就出手了,还能赚一点。”赵水经说,南京的农贸市场活禽不让卖了,他就把销售重点转向了周边的芜湖、马鞍山等地,行情不好的话,只要价格合适,他都尽量出手,不压栏。今年开春以来,鸭的行情有些回暖,赵水经早就准备好了鸭苗补栏,而等到清明,鱼塘里30万尾鱼即将收网,赵水经的鱼塘和养鸭场又将迎来一次丰收……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播放数:124531
播放数:211435
播放数:104787
播放数:229996
48小时点击排行神农网(农产品致富案例频道)讯 5月18日,沿着泸县毗卢镇毛楼村的乡村水泥路,记者看到在水泥路两旁有一排排像厂房的建筑物,“这是毛楼村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旱鸭养殖基地。”该村村支书毛启根一边告诉记者,一边带领大家来到六组规模养殖户毛启凯的旱鸭养殖场参观。
鸭子旱养 出栏周期缩短
进入养殖场,只见整个鸭舍只留有中间一条通道,两边全是用塑料网为鸭子搭建的 “床”,鸭床离地1米左右。“这样既方便打扫鸭舍的卫生,又能够有效地防止老鼠等对小鸭子的伤害。”毛启凯说。
毛启根告诉记者,2008年前,村民养鸭多数采用在山坪塘或者水库中进行鱼鸭混养为主,这种养殖模式虽然节约了一定的饲料成本,但缺点是养殖密度低,效益不高。“现在,我旱养的鸭子平均30天出栏一次,比原来水养的要缩短15天左右,而且鸭子的个头,肉的质量并不差。”毛启根把养水鸭与养旱鸭进行了比较,“一年下来,我的养殖场能出栏3万多只,纯利润有好几万元。”
以量取胜 养旱鸭利润丰
养殖大户毛启凯的规模就更大了,整个养殖场占地面积虽只有800多平方米的圈舍,但一批却能饲养上万只鸭子,每年能出栏10批,一年出栏12万只以上。毛启凯说:“鸭子进入鸭舍统一饲养后简单多了,鸭子在鸭床上育肥,每天只用喂食一次就够了,剩下的就是打扫卫生了。比水养鸭子活路少多了。”
接着毛启凯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的价格,除去饲料成本以及人工成本等,每只鸭子纯赚2元没问题,如果量大,效益就非常显著。而且量越大越好销,我们合作社跟重庆的加工企业签定了供销合同。”
为了做大旱鸭养殖产业,在毗卢镇政府的支持下,该镇成立了泸县中峰禽顺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提供种苗、饲料、技术、销路一条龙服务。目前,毛楼村旱鸭养殖户已经有102户,年出栏80万―100万只。按毛启凯的保守利润一只2元来算,年收入在200万元以上,户均纯利润2万元。
“实践证明,鱼鸭混养的利润远远低于旱鸭养殖,同样2000多平方米,旱鸭养殖能达到360万元的产值,而鱼鸭混养的产值却不足30万元。”毛启根说。
鸭粪处理 既环保又来钱
记者在现场见到,几个村民正在把一个个用编织袋装好的东西往汽车上装,毛启根笑着说:“那是鸭粪,虽然一袋一百多斤只值2元钱,但一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鸭粪受到种植户和养鱼户的青睐。养殖场周边农户基本上都不用买肥料了,有的打了沼气池,连煮饭都不烧柴了。“坳丘村花椒大户徐应志、高楼湾村的卢家禄、杨德国两个种藕大户都长期用车子来拉。更远的还有重庆永川宝峰镇、吉安镇等种植户也来拉。”毛启根说,他一年能卖五六千元,而且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看到能赚钱,毛楼村养旱鸭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产业规模,“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川南旱鸭养殖第一村。”毛启根对未来充满信心。(四川农村日报 杨伦勇 曾佐然)
优质农产品
中国优质农产品名录,海内外名优企业库。
有疑难问题,请教农业专家!
[生产技术?畜牧]&[][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畜牧]&[][生产技术?菌类]&[][生产技术?畜牧]&[]
[求医问药?药品]&[][生产技术?植保]&[][生产技术?植保]&[][生产技术?植保]&[][生产技术?畜牧]&[]
生产技术市场分析
打造中国最大、最专业的农业品种数据库。
汇四海同行朋友、说市场、论技术、评三农。
针砭时弊,替农民说话,直通三农的评辩论坛
专业策划、高端组织,最深入的专题报道!旱地养鸭环保又致富
  山塘养鸭起家   凌海科是广西钦州钦北区平吉镇湴塘村委农民。这里是九佰垌水稻旱区。为了谋生,凌海科曾于1987年到广东打工。在打工期间,他看见一些人养鸭致富。他想,家乡也有几个山塘水库,种水稻受旱,回家养鸭另辟蹊径总可以吧。1991年,凌海科便“杀个回马枪”。他回到家里,便到几个山塘转转,认为平吉的几个山塘是养鸭的好地方,他在新胜的山塘养了几万羽鸭。在养鸭的同时,还开一间饲料代销店。   凌海科在养鸭的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2003年、2004年发生禽流感,他发给养殖户养殖的鸭苗和自养的鸭苗大批死亡,造成饲料销不出,赊出的鸭苗和饲料款收不回来。凌海科说:“那时,我养的鸭几乎全军覆没。好在后来采取措施,做好防疫工作,才起死回生。”经过20年的打拼,凌海科从养鸭几万羽发展到30多万羽,形成生产饲料—养鸭—当鸭—销售一条龙的联盛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公司还被授予“广西水产畜牧行业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粗放养殖之痛   随着鸭场规模化养殖的迅猛发展,畜禽粪便过度集中和冲洗污水大量增加,养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农村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压力,对当地农民的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规模养殖时鸭棚里粪便满地,臭气熏天,养殖用具冲洗时产生了大量污水,空气、河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过往行人戴着口罩也难以忍受。凌海科痛定思痛,决心要探讨一条减少养鸭污染环境保护生态的路子。   改水养为旱养   为了解决养鸭污染环境的问题,2007年,凌海科到山东、河南等地参观鸭场,看见当地养鸭老板采用旱养办法,鸭粪分离很受启发。于是,他在平吉镇农业站的帮助下,搞土地流转,以250元一亩的价格租得56亩高架坡地,修建3个不锈钢网床鸭栏,每个2000平方米,共6000平方米,让鸭子在网床上活动;网床上有一个一个的小孔,网下是斜式的水泥地板,实现鸭粪分离。为了解决水冲问题,凌海科就地打了6个深井,安装喷枪,用喷枪冲洗网上鸭粪,把鸭粪冲到一个巨大的发酵池里,然后自动排出专用粪渠,灌溉菜园。   旱养鸭床做出来了,但养出来的鸭经过白切食后口感不符合南方人的口味。于是,凌海科又结合当地人的口味进行研究。经过两年的反复试验才于2010年取得成功。该场养出的鸭子,用于白切鸭很适合南方人的口味,无腥膻味,肉细香嫩,吃而不腻,很受钦州、南宁等地客商及大酒家的青睐。   如今,该公司鸭场实现鸭粪分离,粪便集中处理,不污染环境,达到生态养殖。去年,该公司用旱养肉鸭出栏30万羽,按每羽净收3元计,共净收90万元。   公司、百姓双赢   2011年,凌海科在钦北区农业局和平吉镇农业站的帮助下,又搞土地流转,以500元一亩的价格租得500亩田种菜。为了充分利用鸭粪施淋蔬菜,凌海科在建鸭棚旱养时,特意在粪便发酵池的下边,开一条粪水沟,自动流入蔬菜的田里,达到施肥的目的。   为了把生产搞得更好,凌海科采取公司统入投入,定价回收的经营承包方式,对公司有利,对农民也很有益。如土地由公司租赁,种植资金由公司负责,农民一分钱也不用投,就是投入劳力种植,种菜收成时,公司给予一定价格回收。如今年的甜玉米,公司给回收价每公斤一元。今年产三造玉米,每造每亩产玉米2000公斤,三造共产6000公斤,亩共支付6000元给承包农民。   凌海科采用这一扶持办法,公司得益,也使许多农民脱贫致富。该村的第六、第七、第五、第十等5个村民小组共1500人。由于地处旱区,农作物收成不好,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凌海科回村搞旱养鸭,用鸭粪自动湿润菜畦后,带动当地农民增加收入。参加承包种菜的农民有50多人,月收入超过2000元;养鸭的10多人,月工资超过2000元。   目前凌海科在钦北农业局、工商局的帮助下,积极牵头组织一批种养骨干成立专业合作社。实行几个统一,把养鸭和种菜的生态环保做强做大。
责任编辑:田梦怡
23人觉得有用
申明:本站所有新闻及资讯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版权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号&&&&香港消委会抽查发现,产地在新加坡的的屈臣氏牌“无香料婴儿柔湿巾(90片)”,含有防腐剂MIT和CMIT……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尝试“水禽旱养”养殖模式:清了河水 富了鸭农
新闻热线:  【
王建胜&宁海县大沙湾麻鸭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把鸭群放到溪流里散养,仍然是浙东一带养鸭人的主流做法。但是,这种传统的养鸭方式容易造成水体污染,在我省推进&五水共治&的当下,越来越不合时宜。今年,宁海县长街镇车岙港的一位养鸭人开始尝试&水禽旱养&的养殖模式,成效明显。
这位养鸭人叫王建胜,是宁海县大沙湾麻鸭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建胜从2008年开始养鸭,之前一直采取传统的散养模式。今年年初,合作社响应&五水共治&号召,投资30万元兴建宁海首家标准化水禽旱养养鸭场。一年下来,合作社不但养殖规模扩大,日常管理成本降低,利润也水涨船高。起初是完成一项&政治任务&,最终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乍一看,水禽旱养养鸭场与养鸡场差不多,8亩地里,既有鸭棚也有供鸭群活动的空地。不过,为了顾及鸭子喜水的习性,养鸭场划出一半空地建成沐浴池,鸭棚里也安装了喷淋设施。早上10时,饲养员打开鸭棚的笼子,放鸭群进入沐浴池自由活动,下午两三点钟再把它们赶进鸭棚。
&养殖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很环保,还实现了农业循环。&王建胜介绍,鸭群在沐浴池里产生的排泄物通过下水道进入化粪池,处理后抽到附近山上,为200多亩桔树、毛竹、松树等经济林木添加有机肥。另一部分排泄物,则提供给附近的水产养殖塘作为饲料。这对同时经营着山林和养殖塘的王建胜来说,能省下不少施肥成本。
保护溪流不受污染只是水禽旱养所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养鸭人更看重新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过去赶鸭子进河,一头一尾需要两个小工,现在不需要了,一年就能省下7万多元人工成本。&王建胜告诉笔者,这是&节流&的好处。麻鸭在外散养,体力消耗大,产蛋率不高,而且,不少鸭蛋下到河里还难以回收,这些问题随着水禽旱养得以解决。
省下的成本用于购买更优质的饲料。王建胜表示,过去散养时,合作社用的鸭饲料是啤酒渣,鸭子吃了容易拉肚子,现在采用全价配合颗粒饲料,既减少了饲料浪费,也有利于鸭群的健康。
由于建立起标准化的饲养及疾病防控体系,合作社的养殖规模从过去的存栏7000只增加到今年的1.4万只。同时,麻鸭的饲料转化率提高了6%,产蛋率提高了2%,疫病率降低5%。现在,王建胜的养鸭场一年出栏5万只鸭,平均每天产蛋近1吨。据他估算,通过水禽旱养带来的成本降低和利润增加,加起来差不多有15万元。&对于我这个规模的养鸭场来说,效益已经很不错了。&宁波日报&记者 余方觉 宁海记者站 陈云松 通讯员 仇丹娅
点睛:过去人们将&赶鸭子上架&喻为被迫做力所不及的事情,现在王建胜实施&赶鸭子上岸&,是为了降低水环境污染,适应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五水共治&的倒逼机制促进了水禽养殖的转型升级,&两高一低&的效益农业显而易见。(应国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鸭嘴鱼养殖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