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的意思断句

往事依依同步探究 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用了拟人的修辞,好不好,为什么?
好啊 很好地写出了萧瑟寂寥之感本来飘着炊烟是很温馨很温暖的场面,可偏偏加上了寂寞这个修饰词,新颖独特,如此反衬,效果更加.当然分析时要联系整篇文章的内容,比如说:是作者看到别家的炊烟勾起了思乡恋家的情感,还是看到自家的炊烟,想到了某人的寂寞或是想到了自己的过去、未来?是所描写的场面太热闹,而只有缕缕炊烟在寂寞的飘,用此来以静衬动,还是所描写的场面异常冷清人烟稀少,用此来突出这种静呢?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答案:解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往事依依》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②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③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④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⑤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⑥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⑦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⑧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⑨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⑩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⑾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⑿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⒀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1.解释文中的词语。(8分)
慷慨&&&(&&&&&&&&&&&&&)&&&&&&&&&油然而生(&&&&&&&&&&&&)
感慨万端(&&&&&&&&&&&&&)&&&&&&&&&依稀(&&&&&&&&&&&&)
2.用“//”划分段落内部的结构层次。(3分)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
3.“教师朗读着,进入了角色,那探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一句对人物进行了_________描写,生动而传神。(2分)
4.本段文字的第①句与第⑿句从意思表达上来看,显然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的写法,而本段文字内在结构上则鲜明地表现出___________的思路特点。(4分)
5.问题探究。(12分)
①“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一句中,“这种
感情”到底指什么?而学生们被什么“感动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联系时代背景,说说“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
他喜欢教白话文”一句中“年轻的新派人”该作怎样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说说“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
眼睛”一句表达的意思。(请用文中句子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根据《(论语)十则》节选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  ②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  ③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  ④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  ⑤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  ⑥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1)吾日三省吾身___ &&(2)诲女知之乎____ &&(3)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 &&(4)死而后已&____ 2.“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填写)3.翻译句子: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文言文,要注意朗读的节奏。请用“/”划分下列语句的停顿。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通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天下苦秦久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亡__________(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之__________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句子中与“上使外将兵”句式结构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此诚不可与争锋B.吴广以为然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士卒多为用者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你认为是什么样的才能成就了他?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土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用原文句子填空。& &(1)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 ;直接原因是:&&&&&&&&&&&&&&&&&&&&&&&&&&&&&&&&&&&&&&&&&& 。&& (2)陈胜、吴广策划起义所采取的策略口号是&&&&&&&&&&&&&&&&&&&&&&&&&&&&&&&&&&&&&&&&&&&&&&&&&&&&&&&&&&&&&&&&&&&&&&&&&&&&&&&& 。2.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方法有两个,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3.选出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宜多应者&&&&&&&&&&&&&&&&& 功宜为王&B.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C.皆指目陈胜&&&&&&&&&&&&&&卜者知其指意&D.之次所旁丛祠中&&&&&& &皆次当行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发间左/谪戍渔阳九/百人&B.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5.解释下面划线字词。 (1)度已失期(&&&&&& &)   (2)等死,死国可乎(&&&&&&&&)(3)为天下唱(&&&&&& &)   (4)陈胜王(&&&&&&&&)    6.翻译下面句子。(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
&&&&&&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选出朗读停顿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俯身/倾耳/以请。 2.下面加横线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既加冠(帽子)&&&&&& 执经叩问(磕头)&&&& &B.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 &俟其欣悦(等待)&&&& &D.录毕,走送之(跑)&&&&& &色愈恭,礼愈至(周到)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B.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其真不知马也&&& &&C.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文中语段从两方面表现作者的“嗜学”,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 &&&& 来:&&&&&&&&&&&&&&&&&&&&&&&&&&&&&&&&&&&&&&&&&&&&&&&&&&&&&&&&&&&&&&&&&&&&&&&&&&&&&&&&&&&&&&&&&&&&&&&&&&&&&&&&&&&&&&&&&&&&&&& 。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新教材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主题词以平等对话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亲近文学,走进文学这个艺术的殿堂。4篇课文都出于名家之手,可读性很强,覆盖了除戏剧外的所有文学样式。
《为你打开一扇门》是一篇书序,作者以散文诗式的语句,热情奔放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称道文学的奇特个性,描绘文学的魅力,以情感人,激励青少年亲近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不断充实自己,陶冶自己,提高自己。
《繁星》是巴金创作的一篇游记,课文围绕看繁星,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段,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看见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冰心诗三首》&成功的花&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并惊羡于别人成功得到的荣誉,而要了解在这成功后面所蕴含的艰苦努力,&嫩绿的芽儿&是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甘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春水》则鼓励青年人要以自身的言行为自己定好历史。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小说,写&诺曼底&号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的场面。
这四篇课文,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自主确定精读、略读的篇目,精读的篇目一般不应少于2篇,本单元4篇课文的教学,应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知作品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美的情感,美的形象和美的语言,建议这样安排。
首先利用两节课时间,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可以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可以在笔记本上简要回答。
1、作者为你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
2、你读过哪些文学作品,头脑中有哪些文学形象?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什么是文学?
3、找出文中写星星、星空仿佛有生命似的句子,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把没有生命的星星、星空写得有生命似的?
4、课外去找一些当今人们对宇宙、星星的新发现的资料。
5、你读了冰心诗三首,当你看到一些具体的事物,如青松、垂柳,有没有要跟他们交流的欲望,由此学着创作小诗。
6、《&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所描绘的人物中你最愿意模仿谁,能否表演一个片段。
7、为班内举行一次故事比赛做些准备(利用课外时间)。
接着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一步理解。
对于单元中的精读篇目,应该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为你打开一扇门》一文,我认为应该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对文学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好,从而激发对文学的兴趣。而不应该对课文进行字词句篇的分析讲解,让学生机械地记忆,也不应该让学生对文字进行理性的分析,从文学理论角度去把握文学。
在教学方法上,仍不可忽视朗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整体读,引导学生重点读,吟诵之中体会读(致文学的几段),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联系生活、交流体会,以加深感悟。
可以结合课文后面的练习第一题(即对课文的整体感知题)和第二题(即揣摩品味,向课外迁移题),老师和学生一起联系自己平时读过的文学作品,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注重诱导和启发,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探求,这样学生的思想才能迸发出火花,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本单元中安排的诵读欣赏。则是让学生借助注释,点评,在感悟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既然是诵读,不需要老师作全面细致的讲解,只要求学生自己读、自己悟。
写作:有感而发,让学生明白感受是写作的源泉,写文章就是为了把感受写出来与别人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
(一)、在本单元教学之前或教学之中布置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根据作品和阅读的感受说说你喜爱文学的缘由,以小小组为单位交流,并设置如下要求:1、语言通顺流畅,表达流利清晰2、态度大方,声音响亮3、主题明确,并与原作和谐一致。
(二)、结合《繁星》的教学,分小组交流各自创作的小诗或短小的散文,每组各选出2-3篇。
(三)、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办一期&我爱文学&的手抄报,先根据自己的爱好给小报起一个有文学色彩的名字,必要的话可以请美术老师帮着设计版面,请语文老师帮助审一审稿子,然后在全班交流,评出最佳文学报和最佳编辑。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主题词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少年时代。课本选用的文章,字字句句拨动着你的心弦,学生为之兴奋,为之震撼,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习的兴趣与动力陡增.
《往事依依》选取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初中求学生涯中一些常萦绕胸怀而十分留恋的往事: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抒写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并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正如课文结尾处引用老师的谆谆教导:&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认认真真地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幼时记趣》是一篇追记童年生活的极有情趣的散文。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点面结合的形式,紧扣&明察秋毫&这一线索,记叙了三件趣事,描绘了四幅图画,突出了&记趣&这一中心。
《十三岁的际遇》作者详细描述了自己在北大两年的学习生活中的感受,从读书与读人两方面入手,抒写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对北大既依恋又决心自由飞翔的复杂情感和渴望创造的精神。全文抓住&际遇&两字一写图书馆,二写北大人。如果说图书馆是北大的象征,那麽,北大学生则是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老师就是那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所有这一些都使作者产生了一种喜欢的心理,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
《伟人细胞》写初一学生贾里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为实现伟人计划而经历的三次失败以及一次不经意中获得了成功的曲折过程。说明了必须从小事做起方能干成大事的道理。
关于诵读欣赏:现代诗二首仍然只要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悟。
关于口语交际&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编者认为口语交际重在交际,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所以情感态度是十分重要。重在实践,在交际中学会交际,教师要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要求积极参与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本单元的要求是:运用课文所学的知识,联系日常生活情景进行交谈练习。在说话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会与人交谈时怎样根据对象、场合来说话,运用恰当的用语,提高说话能力与水平。教材上设计的两题,第一题的两小题都是进行电话交谈,需要注意这种特殊交谈形式的要求:说话时速度不要过快,音量要适中,吐字要清楚,重要的词语可以重复说明,说话尽量简短。第二题是模拟记者采访。第一小题的内容是了解对某种商品的使用意见。那在采访前先要确定一种商品,要先看一下这种商品的说明书,了解其性能,以及厂家、商家的承诺条款。根据这些内容提问和接受采访。
第二单元整体阅读设计如果安排在课外,课堂上则利用一节课时间交流。
课文可这样考虑:
《往事依依》一课,于漪老师对本文提出如下建议:教学中不必作过多的分析。内容浅显,读者对象本来就是初中学生,学生看得懂。看来有两点可作引导,一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二是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这一段话前一层意味着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自己发言,教师作为一名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促进者则是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和明做人之理。做到这一点已绰绰有余。
《幼时记趣》是一篇文言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那《幼时记趣》则可以用三步朗读法进行教学,具体操作如下:一读为默读,教师要巡视检查。二读,以理解文意为目标,可以读书下注释,并安排一次讨论、交流,质疑。三读为诵读,教师要注意断句问题,而理解句意则由学生自己解决,然后再引导回忆时的感受,指导学生对重点虚实词归纳总结。
《十三岁际遇》可以设计以下几题,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时选用。
1、作者与北大的&尘缘&与&际遇&是久远而独特的,可写的材料十分丰富,你能从文中找出作者选用的具体材料,并从中体悟作者安排这些材料的顺序吗?
2、叶圣陶先生一直强调作文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来,你能从文中找出作者对北大有深厚感情的句子吗?摘录下来,做成卡片。
3、北大是中国最为知名的大学之一,她一直是莘莘学子追求的目标。你了解北大吗?你从文章中读到了北大的哪些诱人之处?课后作一些调查访问,查阅一些资料,你心中的北大是怎样的?写一篇调查报告。(参阅书目《北大百年》)
4、80年代的田晓菲因其文学天赋和成就,被北大破格录取,经引起极大反响。少年出书到20世纪末,新千年初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韩寒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田晓菲的现在可以说与过去一样辉煌,她实现了&要北大为我感到自豪&的誓言,结合目前的&少年出书&现象,做一题为《韩寒现象透视》的专题,也可以安排一次辩论会。
《伟人细胞》一文,可以抓住课后练习第三题,谈谈你对贾里的看法。
关于名著推荐与阅读,编者设计的目的是把读整本书引入课堂,打破历来课堂只能读单篇课文的惯例,结合独立阅读整本书,扩大学生的学习资源,初步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逐步掌握阅读整本书的钥匙。教学方法可以设计如下:1看序、跋2看目录3泛读精读相结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专题包括三个层次:1推荐阅读(激起阅读兴趣)交流阅读方法2思考交流,是老师和学生共同交流对话,在此基础上进行精读3写作活动(书上设计的题目可选做,但尽量多做)。
这一专题安排时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引起重视:1物质准备,要了解图书馆有多少本书,有条件的可以要求学生及早购买2各个班级之间灵活安排教学时间3统筹安排课外读书活动和课内讨论交流活动的课时、教学进度(最好是在教学前能读一遍)。4课外活动的安排要有布置、有评比、有检查。如做卡片,可以课外做,做好之后抽时间把卡片放在第一排,由学生推选评委进行评比。至于&朗诵会&的评比则可以设置&最佳选段奖&&最佳朗诵奖&等等诸多奖项,尽可能让参赛的同学得奖。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上一篇::求一篇赏析文:《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800字-3000字.将我短小的生命的树,一节一节的斩断了,圆片般堆在童年的草地上.我要一片一片的拾起来看;含泪的看,微笑的看,口里吹着短歌的看.难为他装点得一节一节,这般丰满而清丽!我有一个朋友,常常说,“来生来生!”——但我却如此说:“假如生命是乏味的,我怕有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 第一个厚的圆片是大海;海的西边,山的东边,我的生命树在那里萌芽生长,吸收着山风海涛.每一根小草,每一粒沙砾,都是我最初的恋慕,最初拥护我的安琪儿.这圆片里重叠着无数快乐的图画,憨嬉的图画,寂寞的图画,和泛泛无着的图画.放下罢,不堪回忆!第二个厚的圆片是绿阴;这一片里许多生命表现的幽花,都是这绿阴烘托出来的.有浓红的,有淡白的,有不可名色的…… 晚晴的绿阴,朝雾的绿阴,繁星下指点着的绿阴,月夜花棚秋千架下的绿阴!感谢这曲曲屏山!它圈住了我许多思想.第三个厚的圆片,不是大海,不是绿阴,是什么?假如生命是无味的,我不要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
永恒我爱你4152
在别人只是模糊记着的事情, 然而在心灵脆弱者, 已经反复而深深地 镂刻在回忆的心版上了! 索性凭着深刻的印象, 将这些往事 移在白纸上罢—— 再回忆时 不向心版上搜索了! 将我短小的生命的树,一节一节的斩断了,圆片般堆在童年的草地上.我要一片一片的拾起来看;含泪的看,微笑的看,口里吹着短歌的看.
难为他装点得一节一节,这般丰满而清丽!
我有一个朋友,常常说,“来生来生!”——但我却如此说:“假如生命是乏味的,我怕有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
第一个厚的圆片是大海;海的西边,山的东边,我的生命树在那里萌芽生长,吸收着山风海涛.每一根小草,每一粒沙砾,都是我最初的恋慕,最初拥护我的安琪儿.
这圆片里重叠着无数快乐的图画,憨嬉的图画,寂寞的图画,和泛泛无着的图画.
放下罢,不堪回忆!
第二个厚的圆片是绿阴;这一片里许多生命表现的幽花,都是这绿阴烘托出来的.有浓红的,有淡白的,有不可名色的……
晚晴的绿阴,朝雾的绿阴,繁星下指点着的绿阴,月夜花棚秋千架下的绿阴!
感谢这曲曲屏山!它圈住了我许多思想.
第三个厚的圆片,不是大海,不是绿阴,是什么?我不知道!
假如生命是无味的,我不要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 黑暗不是阴霾,我恨阴霾,我却爱黑暗.
在光明中,一切都显着了.黑是黑白是白的,也有了树,也有了花,也有了红墙,也有了蓝瓦;便一切崭然,便有人,有我,有世界.
颂美黑暗!讴歌黑暗!只有黑暗能将这一切都消灭调和于虚空混沌之中;没有了人,没有了我,更没有了世界!
黑暗的园里,和华同坐.看不见她,也更看不见我,我们只深深的谈着.说到同心处,竟不知是我说的,还是她说的,入耳都是天乐一般——只在一阵风过,槐花坠落如雨的时候,我因着衣上的感觉,和感觉的界限,才觉得“我”不是“她”,才觉得黑暗中仍有“我”的存在.
华在黑暗中递过一朵茉莉,说:“你戴上罢,随着花香,你纵然起立徘徊,我也知道你在何处.”——我无言的接了过来.
“只是等着,等着,母亲还不回来呵!”
乳母在灯下睁着疲倦下垂的眼睛,说:“莹哥儿!不要尽着问我,你自己上楼去,在阑边望一望,山门内露出两盏红灯时,母亲便快来到了.”
我无疑地开了门出去,黑暗中上了楼——望着,望着,无有消息.
绕过那边阑旁,正对着深黑的大海,和闪烁的灯塔.
幼稚的心,也和成人一般,一时的光明朗澈——我深思,我数着灯光明灭的数儿,数到第十八次.我对着未曾想见的命运,自己假定的起了怀疑.
“人生!灯一般的明灭,飘浮在大海之中.”——我起了无知的长太息.
生命之灯燃着了,爱的光从山门边两盏红灯中燃着了!在堂里忘了有雪,并不知有月.
匆匆的走出来,捻灭了灯,原来月光如水!
只深深的雪,微微的月呵!地下很清楚的现出扫除了的小径.我一步一步的走,走到墙边,还觉得脚下踏着雪中沙沙的枯叶.墙的黑影覆住我,我在影中抬头望月.
雪中的故宫,云中的月,甍瓦上的兽头——我回家去,在车上,我觉得这些熟见的东西,是第一次这样明澈生动的入到我的眼中,心中.
场厅里四隅都黑暗了,只整齐的椅子,一行行的在阴沉沉的影儿里平列着.
我坐在尽头上近门的那一边,抚着锦衣,抚着绣带和冠缨凝想——心情复杂得很.
晚霞在窗外的天边,一刹浓红,一刹深紫,回光到屋顶上——
台上琴声作了.一圈的灯影里,从台侧的小门,走出十几个白衣彩饰,散着头发的安琪儿,慢慢的相随进来,无声地在台上练习着第一场里的跳舞.
我凝然的看着,潇洒极了,温柔极了,上下的轻纱的衣袖,和着铮的琴声,合拍的和着我心弦跳动,怎样的感人呵!
灯灭了,她们又都下去了,台上台下只我一人了.
原是叫我出来疏散休息着的,我却哪里能休息?我想……
一会儿这场里便充满了灯彩,充满了人声和笑语,怎知道剧前只为我一人的思考室呢?
在宇宙之始,也只有一个造物者,万有都整齐平列着.他凭在高阑,看那些光明使者,歌颂——跳舞.
到了宇宙之中,人类都来了,悲剧也好,喜剧也好,佯悲诡笑的演了几场.剧完了,人散了,灯灭了,……一时沉黑,只有无穷无尽的寂寞!
一会儿要到台上,要说许多的话;憨稚的话,激昂的话,恋别的话……何尝是我要说的?但我既这样的上了台,就必须这样的说.我千辛万苦,冒进了阴惨的夜宫,经过了光明的天国,结果在剧中还是做了一场大梦.
印证到真的——比较的真的——生命道上,或者只是时间上久暂的分别罢了;但在无限之生里,真的生命的几十年,又何异于台上之一瞬?
我思路沉沉,我觉悟而又惆怅,场里更黑了.
台侧的门开了,射出一道灯光来——我也须下去了,上帝!这也是“为一大事出世”!
我走着台上几小时的生命的道路……
又乏倦的倚着台后的琴站着——幕外的人声,渐渐的远了,人们都来过了;悲剧也罢,喜剧也罢,我的事完了;从宇宙之始,到宇宙之终,也是如此,生命的道路走尽了!
看她们洗去铅华,卸去妆饰,无声的忙乱着.
满地的衣裳狼藉,金戈和珠冠杂置着.台上的仇敌,现在也拉着手说话;台上的亲爱的人,却东一个西一个的各忙自己的事.
我只看着——终竟是弱者呵!我爱这几小时如梦的生命!
我抚着头发,抚着锦衣,……“生命只这般的虚幻么?” 涵在廊上吹箫,我也走了出去.
天上只微微的月光,我撩起垂拂的白纱帐子来,坐在廊上的床边.
我的手触了一件蠕动的东西,细看时是一条很长的蜈蚣.
我连忙用手绢拂到地上去,又唤涵踩死它.
涵放了箫,只默然的看着.
我又说:“你还不踩死它!”
他抬起头来,严重而温和的目光,使我退缩.他慢慢的说:“姊姊,这也是一个生命呵!”
霎时间,使我有无穷的惭愧和悲感.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原是儿时的海,但再来时却又不同.
倾斜的土道,缓缓的走了下去——下了几天的大雨,溪水已涨抵桥板下了.再下去,沙上软得很,拣块石头坐下,伸手轻轻的拍着海水……儿时的朋友呵,又和你相见了!
一切都无改:灯塔还是远立着,海波还是粘天的进退着,坡上的花生园子,还是有人在耕种着.——只是我改了,膝上放着书,手里拿着笔,对着从前绝不起问题的四围的环境思索了.
居然低头写了几个字,又停止了,看了看海,坐得太近了,凝神的时候,似乎海波要将我飘起来.
年光真是一件奇怪的东西!一次来心境已变了,再往后时如何?也许是海借此要拒绝我这失了童心的人,不让我再来了.
天色不早了.采了些野花,也有黄的,也有紫的,夹在书里,无聊的走上坡去——华和杰他们却从远远的沙滩上,拾了许多美丽的贝壳和卵石,都收在篮里,我只站在桥边等着…… 他们原和我当日一般,再来时,他们也有像我今日的感想么?
只在夜半忽然醒了的时候,半意识的状态之中,那种心情,我相信是和初生的婴儿一样的.——每一种东西,每一件事情,都渐渐的,清澈的,侵入光明的意识界里.
一个冬夜,只觉得心灵从渺冥黑暗中渐渐的清醒了来.
雪白的墙上,哪来些粉霞的颜色,那光辉还不住的跳动——是月夜么?比它清明.是朝阳么?比它稳定.欠身看时,却是薄帘外熊熊的炉火.是谁临睡时将它添得这样旺! 这时忽然了解是一夜的正中.我另到一个世界里去了,澄澈清明,不可描画;白日的事,一些儿也想不起来了,我只静静的…… 回过头来,床边小几上的那盆牡丹,在微光中晕红着脸,好像浅笑着对我说,“睡人呵!我守着你多时了.”水仙却在光影外,自领略她凌波微步的仙趣,又好像和倚在她旁边的梅花对语.
看守我的安琪儿呵!在我无知的浓睡之中,都将你们辜负了!
火光仍是漾着,我仍是静着——我意识的界限,却不只牡丹,不止梅花,渐渐的扩大起来了.但那时神清若水,一切的事,都像剔透玲珑的石子般,浸在水里,历历可数. 一会儿渐渐的又沉到无意识界中去了——我感谢睡神,他用梦的帘儿,将光雾般的一夜,和尘嚣的白日分开了,使我能完全的留一个清绝的记忆!
晚餐的时候.灯光之下,母亲看着我半天,忽然想起笑着说:“从前在海边住的时候,我闷极了,午后睡了一觉,醒来遍处找不见你.”
我知道母亲要说什么——我只不言语,我忆起我五岁时的事情了.
弟弟们都问,“往后呢?”
母亲笑着看着我说:“找到大门前,她正呆呆的自己坐在石阶上,对着大海呢!我睡了三点钟,她也坐了三点钟了.可怜的寂寞的小人儿呵!你们看她小时已经是这样的沉默了——我连忙上前去,珍重地将她揽在怀里……”
母亲眼里满了欢喜慈怜的珠泪.
父亲也微笑了.——弟弟们更是笑着看我.
母亲的爱,和寂寞的悲哀,以及海的深远:都在我的心中,又起了一回不可言说的惆怅!忘记了是哪一个春天的早晨——
手里拿着几朵玫瑰,站在廊上——马莲遍地的开着,玫瑰更是繁星般在绿叶中颤动.
她们两个在院子里缓步,微微的互视的谈着.
这一切都与我无关涉——朝阳照着她们,和风吹着她们;她们的友情在朝阳下酝酿,她们的衣裙在和风中整齐地飘扬.
春浸透了这一切——浸透了花儿和青草……
上帝呵!独立的人不知道自己也浸在春光中.
闷极,是出游都可散怀.——便和她们出游了半日.
回来了——一路只泛泛的.
震荡的车里,我只向后攀着小圆窗看着.弯曲的道儿,跟着车走来,愈引愈长.树木,村舍,和田垄,都向后退曳了去,只有西山峰上的晚霞不动.
车里,她们捉对儿谈话,我也和晚霞谈话.——“晚霞!我不配和你谈心,但你总可容我瞻仰.”
车进到城门里,我偶然想起那园来,她们都说去走一走,我本无聊,只微笑随着她们,车又退出去了.
悄悄地进入园里,天色渐暗了——忆起去年此时,正是出园的时候,那时心绪又如何?
幽凉里,走过小桥,走过层阶,她们又四散了.我一路低首行来,猛抬头见了烈冢.碑下独坐,四望青青,晚霞更红了!
正在神思飞越,忠从后面来了.我们下了台去,在仄径中走着.我说,“我愿意在此过这悠长的夏日,避避尘嚣.”她说,“佳时难再,此游也是纪念.”我无言点首.
鸟儿都休息了,不住的啁啾着——暮色里,匆匆的又走了出来.车进了城了,我仍是向后望着.凉风吹着衣袖和头发——庄严苍古的城楼,浮在晚霞上,竟留了个最深浓的回忆! 小别之后,星来访我——坐在窗下写些字,看些画,晚凉时才出去.
只谈着谈着,篱外的夕阳渐渐的淡了,墙影渐渐的长了,晚霞退了,繁星生了;我们便渐渐浸到黑暗里,只能看见近旁花台里的小白花,在苍茫中闪烁——摇动.
她谈到沿途的经历和感想,便说:“月下宜有清话.群居杂谈,实在无味.”
我说:“夜坐谈话,到底比白日有趣,但各种的夜又不同了.月夜宜清谈,星夜宜深谈,雨夜宜絮谈,风夜宜壮谈……
固然也须人地两宜,但似乎都有自然的趋势……”
那夜树影深深,回顾悄然,却是个星夜!
我们的谈话,并不深到许多,但已觉得和往日的微有不同.
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我嫌太单调了,常常因此搁笔.
每次和朋友们谈话,谈到风景,海波又侵进谈话的岸线里,我嫌太单调了,常常因此默然,终于无语.
一次和弟弟们在院子里乘凉,仰望天河,又谈到海.我想索性今夜彻底的谈一谈海,看词锋到何时为止,联想至何处为极.
我们说着海潮,海风,海舟……最后便谈到海的女神.
涵说,“假如有位海的女神,她一定是‘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我不觉笑问,“这话怎讲!”
涵也笑道,“你看云霞的海上,何等明媚;风雨的海上,又是何等的阴沉!”
杰两手抱膝凝听着,这时便运用他最丰富的想象力,指点着说:“她……她住在灯塔的岛上,海霞是她的扇旗,海鸟是她的侍从;夜里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于海波之上……”
楫忙问,“大风的时候呢?”杰道:“她驾着风车,狂飙疾转的在怒涛上驱走;她的长袖拂没了许多帆舟.下雨的时候,便是她忧愁了,落泪了,大海上一切都低头静默着.黄昏的时候,霞光灿然,便是她回波电笑,云发飘扬,丰神轻柔而潇洒……”
这一番话,带着画意,又是诗情,使我神往,使我微笑.
楫只在小椅子上,挨着我坐着,我抚着他,问,“你的话必是更好了,说出来让我们听听!”他本静静地听着,至此便抱着我的臂儿,笑道,“海太大了,我太小了,我不会说.”
我肃然——涵用折扇轻轻的击他的手,笑说,“好一个小哲学家!”
涵道:“姊姊,该你说一说了.”我道,“好的都让你们说尽了——我只希望我们都像海!”
杰笑道,“我们不配做女神,也不要‘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
他们都笑了——我也笑说,“不是说做女神,我希望我们都做个‘海化’的青年.像涵说,海是温柔而沉静.杰说的,海是超绝而威严.楫说的更好了,海是神秘而有容,也是虚怀,也是广博……”
我的话太乏味了,楫的头渐渐的从我臂上垂下去,我扶住了,回身轻轻地将他放在竹榻上.
涵忽然说:“也许是我看的书太少了,中国的诗里,咏海的真是不多;可惜这么一个古国,上下数千年,竟没有一个‘海化’的诗人!”
从诗人上,他们的谈锋便转移到别处去了——我只默默的守着楫坐着,刚才的那些话,只在我心中,反复地寻味——思想.
黄昏时下雨,睡得极早,破晓听见钟声续续的敲着.
这钟声不知是哪个寺里的,起的稍早,便能听见——尤其是冬日——但我从来未曾数过,到底敲了多少下.
徐徐的披衣整发,还是四无人声,只闻啼鸟.开门出去,立在阑外,润湿的晓风吹来,觉得春寒还重.
地下都潮润了,花草更是清新,在蒙蒙的晓烟里笼盖着,秋千的索子,也被朝露压得沉沉下垂.
忽然理会得枝头渐绿,墙内外的桃花,一番雨过,都零落了——
忆起断句“落尽桃花澹天地”,临风独立,不觉悠然!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许多可纪的事;一年三百六十五夜,更有许多可纪的梦.
在梦中常常是神志湛然,飞行绝迹,可以解却许多白日的尘机烦虑.更有许多不可能的,意外的遨游,可以突兀实现.
一个春夜:梦见忽然在一个长廊上徐步,一带的花竹阑干,阑外是水.廊上近水的那一边,不到五步,便放着一张小桌子,用花边的白布罩着,中间一瓶白丁香花,杂着玫瑰,旁边还错落的摆着杯盘.望到廊的尽处,几百张小桌子,都是一样的.好像是有什么大集会,候客未来的光景.
我不敢久驻,轻轻的走过去.廊边一扇绿门,徐徐推开,又换了一番景致,长廊上的事,一概忘了.
门内是一间书室,尽是藤榻竹椅,地上铺着花席.一个女子,近窗写着字,我仿佛认得是在夏令会里相遇的谁家姊妹之一.
我们都没有说什么,我也未曾向她谢擅入的罪,似乎我们又是约下的.这时门外走进她的妹妹来,笑着便带我出去.
走过很长的甬道,两旁柱上挂着许多风景片,也都用竹框嵌着,道旁遮满了马缨花.
出了一个圆门——便是梦中意识的焦点,使我醒后能带挈着以上的景致,都深忆不忘的——到了门外只见一望无边蔚蓝欲化的水.
这一片水:不是湖也不是海,比湖蔚蓝,比海平静,光艳得不可描画.……不可描画!生平醒时和梦中所见的水,要以此为第一了!
一道柳堤将这水界开了,绿意直伸到水中去.堤上缓步行来.梦中只觉飘然,悠然,而又怃然!
走尽了长堤,到了青翠的小山边,一处层阶之下,听得堂上有人讲书.她家的姊姊忽然又在旁边,问我,“你上去不?”我谢她说,“不去罢,还是到水边好.”
一转身又只剩我自己了,这回却沿着水岸走.风吹着柳叶.附满了绿苔的石头,错杂的在细流里立着.水光浸透了我沉醉的灵魂……
帘子一声响,梦惊碎了!水光在我眼前漾了几漾,便一时散开了,荡化了!
张递过一封信,匆匆的便又出去.
我要留梦,梦已去无痕迹……
朦胧里拿起信来一看,却是琳在西湖寄我的一张明片.
晚上我便寄她几行字:
清福便独享了罢,
何须寄我些春泛的新诗?
心灵里已是烦忙,
又添了未曾相识的湖山,
——《春水》一五七
我坐在院里,仪从门外进来,悄悄地和我说,“你睡了以后,叔叔骑马去了,是那匹好的白马……”我连忙问,“在哪里?”他说,“在山下呢,你去了,可不许说是我告诉的.”我站起来便走.仪自己笑着,走到书室里去了.
出门便听见涛声,新雨初过,天上还是轻阴.曲折平坦的大道,直斜到山下,既跑了就不能停足,只身不由己的往下走.转过高岗,已望见父亲在平野上往来驰骋.这时听得乳娘在后面追着,唤,“慢慢的走!看道滑掉在谷里!”我不能回头,索性不理她.我只不住的唤着父亲,乳娘又不住的唤着我.
父亲已听见了,回身立马不动.到了平地上,看见董自己远远的立在树下.我笑着走到父亲马前,父亲凝视着我,用鞭子微微的击我的头,说,“睡好好的,又出来作什么!”我不答,只举着两手笑说,“我也上去!”
父亲只得下来,马不住的在场上打转,父亲用力牵住了,扶我骑上.董便过来挽着辔头,缓缓地走了.抬头一看,乳娘本站在岗上望着我,这时才转身下去.
我和董说,“你放了手,让我自己跑几周!”董笑说,“这马野得很,姑娘管不住,我快些走就得了.”
渐渐的走快了,只听得耳旁海风,只觉得心中虚凉,只不住的笑,笑里带着欢喜与恐怖.
父亲在旁边说,“好了,再走要头晕了!”说着便走过来.我撩开脸上的短发,双手扶着鞍子,笑对父亲说,“我再学骑十年的马,就可以从军去了,像父亲一般,做勇敢的军人!”
父亲微笑不答.马上看海面的黄昏——
董在前牵着,父亲在旁扶着.晚风里上了山,直到门前.母亲和仪,还有许多人,都到马前来接我. 我最怕夏天白日睡眠,醒时使人惆怅而烦闷.
无聊的洗了手脸,天色已黄昏了,到门外园院小立,抬头望见了一天金黄色的云彩.——世间只有云霞最难用文字描写,心里融会得到,笔下却写不出.因为文字原是最着迹的,云霞却是最灵幻的,最不着迹的,徒唤奈何!
回身进到院里,隔窗唤涵递出一本书来,又到门外去读.
云彩又变了,半圆的月,渐惭的没入云里去了.低头看了一会子的书.听得笑声,从圆形的缘满豆叶的棚下望过去,杰和文正并坐在秋千上;往返的荡摇着,好像一幅活动的影片,——光也从圆片上出现了,在后面替他们推送着.光夏天瘦了许多,但短发拂额,仍掩不了她的憨态.
我想随处可写,随时可写,时间和空间里开满了空灵清艳的花,以供慧心人的采撷,可惜慧心人写不出!
天色更暗了,书上的字已经看不见.云色又变了,从金黄色到暗灰色.轻风吹着纱衫,已是太凉了,月儿又不知哪里去了.后楼上伴芳弹琴.忽然大雷雨——那些日子正是初离母亲过宿舍生活的时期.一连几天,都是好天气,同学们一起读书说笑,不觉把家淡忘了.——但这时我心里突然的郁闷焦躁.
我站在琴旁,低头抚着琴上的花纹说,“我们到前楼去罢!”芳住了琴劝我说:“等止了雨再走,你看这么大的雨,如何走得下去;你先在一旁坐着,听我弹琴,好不好?”我无聊只得坐下.
雷声只管隆隆,雨声只管澎湃.天容如墨,窗内黑暗极了.我替芳开了琴旁的电灯,她依旧弹着琴,只抬头向我微微的笑了一笑.
她不注意我,我也不注意她——我想这时母亲在家里,也不知道做些什么?也许叫人卷起苇帘,挪开花盆,小弟弟们都在廊上拍手看雨……
想着,目注着芳的琴谱,忽然觉得纸上渐渐的亮起来.回头一看,雨已止了,夕阳又出来了,浮云都散了,奔走得很快.树上更绿了,蝉儿又带着湿声乱叫着.
我十分欢喜,过去唤芳说,“雨住了,我们下去罢!”芳看一看壁上的钟,说,“只剩一刻钟了,再容我弹两遍.”我不依,说,“你不去,我自己去.”说着回头便走.她只得关上琴盖,将琴谱收在小柜子里,一面笑着,“你这孩子真磨人!”
球场边雨水成湖,我们挨着墙边,走来走去.藤萝上的残滴,还不时的落下来,我们并肩站在水边,照见我们在天上云中的影子.
只走来走去的谈着,郁闷已没有了.那晚我竟没有上夜堂去,只坐在秋千板上,芳攀着秋千索子,站在我旁边,两人直谈到夜深. 希望能帮到你.呵呵华妹呵,你终竟是个小孩子.槐花,茉莉,都是黑暗中最着迹的东西,在无人我的世界里,要拒绝这个!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往事依依的写作背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