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苗期病害图谱过往怎么办

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小麦苗期倒伏,怎么办啊???
室内温室试验,种植小麦。
发现倒伏比较严重!该如何处置才有效啊?
培土、支撑、矮壮素都用过了。还是有些倒伏。矮壮素施过一次,11月21日喷的,没敢短期内喷第二次,怕受药害,浓度也调小了一些
温室内温度确实比较高,冬季开始供暖了,而且暖气还很给力~~
在温室里,而且冬季开始供暖,比较热~~有什么好的办法吗?看倒伏的七倒八斜的,很不好看……
是做根系的,基本完成生长期,但是不要求结籽。
如果割掉叶片的话,会不会影响光合等,进而影响根系生长?我最重要的是想让根系长的好一些。
另外,如果割的话,苗期可以吗?苗期的叶片本来就比较少。
但是看着他长的东倒西斜的,还是很担心,比较着急~~
我们种的也是这个德行,关键是要后期不能倒伏!
人为处理,会不会对其生长有影响!
你是要做什么实验的?
看见了,没有那么严重,到后期如果倒伏的话,就要用木棍支撑!感觉你好像是要研究根系! 我感觉你这个没有春化,感觉叶子等营养器官生长的太快?
恩,就是做根系的。
没有春化~~加上室内温度比较高,生长就是太快了!
恩,时间是比较长的!
白粉病要如何避免呢?大概在什么时期?
扶过好多次了,还是屡扶屡倒,有的严重点的直接就扶不起来!
把温室的天窗打开,降低些温度
你这个条件和实验目的,割掉那些披散的叶片对光合影响不是很大的,本来就是生长过旺了,你这个圆筒状的盆子水肥很难控制,水肥少了长势差,水肥重了就出现现在的情况。不知道你这个实验是是怎么控制水分的
水分并没有严格控制,这段时间因为倒伏,一直都没敢浇水,因为也没出现萎蔫
好的,多谢
倒是不需要与自然环境相同,只是想让根系发育的好点,快点。
小麦是在10月底种植的。
11月21日喷过一次矮壮素,直接从种子店买的,也不清楚主要成分是什么。担心受药害,浓度调小了一点,至今也没干喷第二次。但是倒伏现象缓解不明显。
至今还没有割去叶片的行动,再观察看看
从他图片看出,他的叶片的数量和叶片的长度明显超过了正常环境下小麦的叶片了,割叶只是降低了光合作用产物的输出,延缓了生育进程,从一方面抑制了植株的疯长。
多效唑现在在农村还是很好买的,在城市可能不是很好找的。
研究生必备与500万研究生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
浏览器进程
打开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聊科研小麦苗期病害防治问题_植保技术_191农资人 - 农资第一互动媒体
查看完整版本: [--
小麦苗期病害防治问题
(1)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病残体中越冬,在冬前和春季各有一个侵染高峰期。病害在田间的发展,可分为冬前发生期、越冬返青上升期、拔节孕穗盛发期、灌浆稳定期4个阶段。小麦出苗分蘖期病株增加,日均气温在3℃以下时病害停止发展.小麦苗期出现叶片发黄、死苗现象,中后期出现根腐、白穗等现象,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小麦苗期就感染了病害。生产上在小麦苗期就应该注意防治病害。如果错过防治适期,到后期麦田郁蔽、施药困难,防治效果往往很不理想,导致病害很难控制。&&&&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在我省发生较普遍。该病在小麦各生育期发病可表现出烂芽死苗、花秆烂茎、枯孕穗和枯白穗等症状,对产量影响很大。淮北地区小麦播种早、密度大,是纹枯病重发区。&&&&小麦纹枯病为真菌性病害,由禾谷丝核菌引起。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植株基部叶鞘和茎秆,拔节后症状明显。病初在近地面的叶鞘上产生褐色梭形病斑,中央淡褐色或灰白色,以后逐渐扩大并扩展至茎秆上,颜色变深,重病株茎基部1~2节变黑甚至腐烂,常出现早期死亡。小麦生长中后期,叶鞘上出现云纹状不规则病斑,严重时整个叶鞘都有,造成叶鞘及叶片早枯。病部叶鞘及茎秆间有时可见白色菌丝状物,空气潮湿时上面散生土黄色或黄褐色霉状小团,以后逐渐变褐形成菌核。纹枯病病株茎和叶鞘基部通常受到破坏,手拔病苗常将麦苗基部拔断而不能将根拔起冬。次年春季旬均气温在8℃以上时发病加重,12~18℃时病斑迅速横向、纵向扩展。5月下旬气温20℃以上时,小麦进入灌浆后期,茎秆组织老化,病斑停止扩展,病情趋于稳定。&&&&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播种密度、秋冬季气温有关。冬前温度高、多雨,有利于侵染,秋苗发病率高。春季雨日多,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菌扩展蔓延。病害发展快慢、流行程度取决于3~4月份的气温、雨量和雨日。&&&&去年我省小麦播种密度较大,秋季气温偏高,冬前生长量大,有利于纹枯病发生。返青拔节期是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最佳时期,可以在此期喷施井冈霉素和三唑酮类药剂防治。春季小麦分蘖末期至拔节中期(3月中下旬),纹枯病病株率在15%时,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150毫升或5%井冈霉素水剂150~200毫升,加水50~60公斤喷雾。发病严重的田块,隔7~10天再防治一次。此外,防治该病还应注意增施腐熟有机肥和合理配方施肥,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避免偏施氮肥,同时将春季返青肥改为拔节肥施用;防止渍害,开好排水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湿度(2)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是检疫性病害,由禾顶囊壳菌引起。病菌以菌丝体在土壤、小麦种子和粪肥中越冬、越夏,在小麦苗期从植株根部、芽鞘等处侵入,成为初侵染源。该病在小麦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小麦根系。小麦发病后,根部和茎基部1~2节变黑,植株矮小,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发黄,输导组织逐渐坏死,生长受阻、发育不良,抽穗后田间出现成簇白穗或连片白穗。“黑脚”和白穗是该病的典型症状。全蚀病病株根系受到破坏,通常轻轻一拔就起,除粗根还残留一部分外,其余根都会被拔断。&&&&在我省,小麦全蚀病发生可分冬前期、越冬期、盛发期和高峰期四个时期。冬前期在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病株率在10%以下;越冬期在12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田间病株率和病指发展缓慢,病株率在10%左右;盛发期在2月下旬至4月中旬,病株率急剧上升至20%以上;高峰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病株率在30%以上,5月中旬出现枯白穗。&&&&全蚀病病菌怕水淹,一般我省苏北旱作区及沿海盐碱地发生较重,苏南稻麦两熟制地区不易发生。冬前雨量大、越冬期气温高、春季温暖多雨等,有利于该病发生。小麦全蚀病侵染小麦的适宜土温为12~20℃,随着播种期推迟,土壤温度下降,病害侵染期缩短,病情减轻。今年我省部分地区小麦播种较晚,不利于全蚀病的发生。&&&&小麦全蚀病是典型的土传根部病害,单一的化学防治很难控制危害,要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防治。一是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或者氮磷钾配合施用,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补充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提高小麦抗病能力。一般每亩施农家肥4000~6000公斤或菜籽、豆饼50~60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氯化钾10公斤,均匀撒施后耙入土中。二是加强田间管理。开好田间排水沟防涝、防渍,确保排灌畅通。麦苗分蘖期至返青拔节期土壤干旱,应及时浇灌分蘖水和拔节水。稳施拔节肥,使麦苗生长健壮,防止贪青徒长、群体过大,一般每亩施尿素5~7.5公斤。小麦破口至抽穗期,结合防治白粉病、赤霉病和穗蚜,每亩喷洒0.3%~0.4%磷酸二氢钾溶液50公斤,每隔7天喷洒一次,连续2次。三是合理用药。分别在小麦3叶期至分蘖期、返青拔节期,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50~75毫升加水30~40公斤喷雾防治一次;或者用25%多菌灵500倍液喷雾防治。(3)小麦梭条花叶病&& 小麦梭条花叶病是一种土传病毒病,小麦感病后,苗期心叶褪绿或扭曲,有时出现葱管状症状,嫩叶上出现淡绿色至橙黄色斑和梭形点,以后扩大成与叶脉平行的条斑或梭条状斑,最后梭条斑中心坏死。发病轻的田块麦苗成团发黄,重病田全田麦苗发黄,病株叶片枯死,出现死苗。病株根系发育差,拔节后生长纤弱,株形松散,分蘖萎缩,重病株抽穗前多数分蘖枯死或整株枯死。后期病株穗短小,有的穗轴扭曲形成畸形穗,子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小麦梭条花叶病由小麦梭条花叶病毒引起,通过土壤中的禾谷多黏菌传播,只危害小麦属作物。该病属低温型病害,仅在8~15℃温度条件下侵染和表现症状。秋季温度在15℃以下时开始侵染,冬季气温下降至8℃以下时停止侵染,气温升高到8℃以上时显症。一般年份在1月份就可表现症状,早的年份在头年12月份就表现症状。春季气温上升到15℃以上时,病株症状消失,转为隐症状态,生长发育逐渐恢复。该病春季发病比纹枯病早。&&&&小麦一旦发生梭条花叶病,没有合适的药剂防治,只能采取综合措施保苗护苗。一是适期施好返青肥。返青期在病田重施速效氮肥,能促进生根,快出新叶,增强植株抗耐病能力,减缓病苗黄化、矮化程度,降低分蘖死亡率和死苗率,提高成穗率。一般在发病初期,每亩增施尿素4~5公斤。二是加强管理,清除、处理病残体,防止病原随病土和病残体扩散传播。三是喷药保护。已发病的田块,可选用氟氯啶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与磷酸二氢钾、尿素溶液混喷,共喷1~2次,以提高麦苗耐病性,减轻危害,促进恢复生长。发病轻的田块,返青期可用5%菌毒清500倍液喷雾。种麦时选用抗病品种、适期迟播、轮作换茬等,是预防该病发生的有效措施。目前适合种植的抗梭条花叶病小麦品种有宁麦9号、镇麦4号、镇麦5号、扬辐麦2号等。(4)小麦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在我国各麦区均有发生,旱茬麦田发生较重。发病田块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发生根腐病,可危害植株各部位,表现根部腐烂、叶片出现病斑、茎枯死、穗颈枯死等症状。苗期发病,小麦芽鞘和根部变褐色甚至腐烂。发病轻的植株生长细弱,不久枯死;发病严重的幼芽不能出土便枯死。分蘖期病株根颈部出现褐色病斑,叶鞘也变褐腐烂,无效分蘖增多、丛生,严重时幼苗枯死。生长后期发病,病株易拔起,但不见根系腐烂,引起倒伏和形成“白穗”。&&&&小麦根腐病由长蠕孢属真菌侵染引起,病菌潜伏在种子内和土壤中越冬、越夏,成为初侵染源。春季气温不稳定,返青期遇寒流,麦苗受冻后抗病能力下降,易诱发根腐病,造成大量死苗。抽穗期后遇高温多雨或多雾天气,有利于根腐病菌孢子萌发侵染,病害发生严重,导致叶片早枯。开花期以后遇持续高温多湿天气穗腐重,种子感病率高。过早或过晚播种、田间管理粗放、田间杂草多、地下害虫危害,均会不同程度地诱发该病。&&&&小麦根腐病易防难治,应以预防为主,发现病株后及时用药治疗。可以在发病初期,选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喷雾,或者每亩用4.5%玉麦菌杀水剂30~35克或5%井冈霉素水剂10克加水40公斤喷雾防治,隔7~10天再喷一次。喷药应喷匀、喷透,使药液充分浸透根、茎。或者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每亩用50%强力杀菌剂50毫升、迦姆5毫升,加水40公斤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小麦开花初期,每亩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50%多福合剂100克加水喷雾,可控制叶部病害发展,防病增产效果较好。此外,增施氮肥,氮磷肥配合施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小麦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播前选用井冈霉素、三唑类杀菌剂拌种,是预防该病的最有效措施。(5)小麦叶锈病&& 20世纪50~60年代,小麦叶锈病曾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随着品种的更新、栽培制度的改变以及防治技术的提高,该病危害逐渐减轻。80年代中期以后,我省只有淮北局部地区零星发生该病。近年来,我省小麦叶锈病发生有回升趋势。&&&&小麦叶锈病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危害叶鞘,很少危害茎秆和麦穗。病菌通过气孔侵入,小麦染病后大量孢子堆突破叶片表面,导致光合作用面积减少,植株失水严重,小麦生长发育不良,麦粒灌浆不足,影响产量和品质。病情严重的叶片过早枯死,植株停止生长。病害发生特别早的,病株不能抽穗。病初叶片出现褪绿色小点,以后散生橙黄色粉疮状夏孢子堆,后期在叶背散生黑色椭圆形冬孢子堆。&&&&小麦收获后,病菌转移到自生麦苗上越夏,秋播麦出苗后,病菌又从自生苗上转移到麦苗上危害、越冬。小麦返青后,旬均气温稳定在10℃时,病菌侵入新生叶片。小麦锈菌夏孢子的萌发和侵入,都要求与水滴或水膜接触。若无水滴或水膜,即使相对湿度达到90%~100%,病菌也很少萌发或不萌发。结露、下雨等天气条件,有利于锈病发生,其中以结露天气最有利。&&&&3月中旬至4月上旬是小麦叶锈病的流行高峰期。药剂防治可在发病初期,每亩选用20%粉锈宁乳油30~50毫升、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8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克加水喷雾,每隔10~20天喷一次,连喷1~2次。防治该病还应及时排灌,以降低湿度,改善田间小气候,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合理施肥,避免过晚或过量施用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进小麦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选用淮麦17、皖麦26、皖麦27、皖麦28号等抗(耐)病小麦品种,采用三唑酮类药剂拌种,避免过早播种,消灭自生麦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 (6)小麦条纹叶枯病&&近年来,随着免耕套播等轻型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传播病毒病的灰飞虱越冬基数逐年增加,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暴发。由于灰飞虱越冬基数大、带毒率高,使原本不受水稻条纹病毒危害的小麦也发生了条纹叶枯病,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小麦感染条纹叶枯病后,主茎与分蘖同时发病,病株矮化不明显,分蘖减少;心叶伸长不展开,淡黄白色,有时卷曲干枯,叶片沿叶脉处出现黄白色条纹。病株呈黄绿色似缺肥状,重病株不能抽穗,形成枯孕穗,发病早的一般在5月下旬提早枯死;轻病株能抽穗,但穗子畸形、扭曲,结实率、千粒重下降,后期提早成熟,单穗产量只有正常穗的30%。&&&&染毒麦苗在分蘖期开始表现症状,返青拔节期为发病高峰。冬春季气温高、雨量偏少,春后回暖快,日均气温在15℃以上时灰飞虱滞育期短、较活跃,有利于小麦条纹叶枯病发生。据白马湖农场调查,10月中旬以后正常播种的小麦,从苗期到第二年4月小麦旗叶期一般不发病,孕穗期开始显症发病,抽穗后7天出现发病高峰,病株率一般在60%。&&&&对小麦条纹叶枯病,应采取“治虫控病、重视稻麦两季防治”的综合防治策略。小麦冬前或早春2月底至3月初,每亩用吡虫啉有效成分3克喷雾,防治灰飞虱。在杀虫剂中加入病毒钝化剂,对小麦条纹叶枯病防治效果可达80%。药剂防治灰飞虱时要注意越冬栖息场所的用药防治,以保证防治效果。或者在一代灰飞虱1龄高峰后,每亩用80%敌敌畏150~200毫升拌毒土或毒沙撒施。同时,注意防治麦田看麦娘、芒草、硬草等禾本科杂草及猪殃殃、大巢菜等阔叶杂草,减少灰飞虱寄生场所。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适当调整半冬性小麦与弱春性小麦品种的种植比例,减少稻套麦的种植面积;与大麦、油菜、蔬菜等作物轮作,耕翻播种,有利于预防小麦条纹叶枯病发生。我省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在影响江淮地区小麦产量和品质众多因素中,赤霉病首当其冲。赤霉病在本地区发生流行性特点是爆发性、频率高、损失大,年度间闰情变幅大,大约每2年就要发生重度或中度病害1次,去年我省就是小麦赤霉病重发年。小麦赤霉病打破了南北界限,不仅沿江、江淮地区病情严重,淮北部分地区病穗高达50%以上,为历史所罕见。&&&&&&一、赤霉病严重发生的原因分析&&&&&&导致小麦赤霉病去年大面积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气候是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由于气候转暖,水肥条件改善,特别是小麦-玉米、小麦-水稻复种面积迅速扩大,大量残留于麦田之中,为病菌大量越冬和春繁提供了理想载体,加上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抗病性不强,因而小麦小麦赤霉病由局部偶发而变成常发病害。我省广大麦区多为玉米-小麦或稻-麦连作,田间地头遗留的玉米或水稻残体带有赤霉病菌。因此,一般田间都有充足的赤霉病病源。去年在小麦扬花灌浆期间频频降雨,4月份降水量淮北中部地区偏多8成至15倍,其他地区偏多1-6成;月雨日沿淮淮北10-16天,淮河以南地区达17-21天,显著偏多;全省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处于过湿状态,渍涝面积大。而赤霉病囊孢子成熟度和释放高峰期又与小麦扬花期正好吻合,加上前冬去春的低温冻害又降低了一些品种的抵抗力,导致了小麦赤霉病去年大面积发生。一般早播的麦田,花期早,常能躲过病菌侵染流行阶段,减轻发病程度;而迟播的麦田,花期相应推迟,抽穗阶段经常遇到病害流行季节,受害时间长,病害程序加重。此外,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排水不良的麦田,由于田间湿度过大,也有利于赤霉病的发生。施用氮肥过多、近迟,致使小麦徒长,降低了植株的抗病力,并使抽穗成熟期推迟,发病加重。而春季防治期由于连续阴雨,不同小麦品种花期不一,给赤霉病菌的侵染提供更多机会,而农民防治病害的积极性不高,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省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均不强,正常年份表现中抗的一些品种在去年发病程度也不轻。从田间调查的初步结果来看,总体病穗率平均在50%左右,严重度大多达到3-4级。品种间发病情况差异也较大,感病品种病穗率70-80%,严重田块病穗率达100%;中感品种(约占我省小麦种植面积的40%以上)病穗率在50%左右;抗病品种也达10-20%。一般可减产30%以上,严重的超过50%,沿淮、淮南麦区部分田块损失更大。去年5月份下半月至6月初以晴好天气为主,全省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逐渐好转,有利于小麦成熟收获,同时也减轻了小麦赤霉病进一步的再侵染,迟熟的品种发病情况有所缓解,病粒率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还是有相当多的小麦赤霉病粒可能超标。&&&&二、小麦赤霉病对人、畜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小麦赤霉病不仅会造成严重减产,更重要的是恶化籽粒品质,降低种用价值,赤霉病为害小麦后,可产生多种真菌毒素,其中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性最强,食用后会引起眩晕、发烧、恶心、呕吐、腹泻等急性中毒症状,严重时会出血,影响免疫能力和降低生育能力等,直接对人、畜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国际上发达国家对小麦赤霉病的标准非常严格,一旦检出毒素DON,即不能食用,DON食量超过2毫克/千克便不能作饲料。我国国家标准中规定小麦赤霉病粒最大允许含量为4.0%,小麦赤霉病粒超过4.0%的,是否收购,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鉴定于去年小麦赤霉病病粒可能超标,应采取水选、去皮、汰除、风扬、稀释等一切可行的手段清洗剔除赤霉病病粒,做好病麦处理及脱毒,充分晒干,分级入库,根据情况再作粮食、饲料或作为工业原料,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人畜安全。小麦赤霉病病粒去毒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汰除法。病粒较轻,可利用风筛、水选等予以分离。一般连续通过3次风车或扬场机选两次,即可将病粒基本剔除;用40%的黄泥水也可将病粒大部分漂出。二是去皮法。赤霉病毒素在病粒外层含量高。可用碾米机把病粒外皮剥去,减少毒素含量,然后磨粉食用。三是水浸法。用清水或5%的石灰水连续浸泡2次,然后晒干使用。四是稀释法。通过搭配稀释,降低病粒比例。值得指出的是,有些病麦虽然同健康的籽粒一样,看不到菌斑和孢子,但仍然含有毒素,危害人类健康。&&&&三、科学防治&&&&在防治上积极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抗病品种,关键时期进行药剂保护的综合防治策略。赤霉病的寄主范围很广,能侵染多种栽培作物,而且能够在多种作物的一钱体上存活。寄主植物主要有:小麦、大麦、青稞、燕麦、黑麦、水稻、玉米、马铃薯、甜菜、番茄、豆类、瓜类、茄子等,尤以小麦、玉米、水稻残体最适合其生长。小麦播前要做到深耕灭茬,消灭菌源。深耕细耙,把前作留在土表的残体翻埋土下,对未掩埋的残茬秸秆,应清除烧毁或沤肥。在小麦播种时,可结合防治其他病害进行种子处理。对带病的种子,可先用25%食盐水或40%泥水漂洗,然后再用1%石灰水浸种。加强田间管理,麦田要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要做到雨过田干,沟内无积水。适当早播,多施磷钾肥,促进麦苗生长健壮和提早成熟,增加抵抗力。药剂防治可一定程度地预防和减轻病害的发生,据白湖农场调查,去年该场种植扬麦系统,未进行药物防治的病穗率为46%,而进行药物防治的田块病穗率明显低得多。我省农垦系统小麦病虫害预防工作做的比较好,因而去年受赤霉病危害的程度也较轻。药剂防治要结合防治其他病虫害进行,先好药。防治的关键时期是小麦开花到灌浆阶段。第1次喷药应略早于病菌孢子大量飞散、病害将要盛发时期,一般在小麦扬花株率达到10%以上,当气温高于15℃,气象预报连续3天有雨,或在10天内有5天以上的降雨天气,或有大雾、重雾,就要开始打药,隔7天左右再喷1次药,对轻病区可防治1次,重病区要防治2次。当然,选用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和安全的根本办法。&&&&四、选育抗病的品种&&&&培育与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赤霉病,保证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的经济有效和安全的根本办法。小麦赤霉病号称小麦的&癌症&,目前尚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其原因是,一是赤霉病病菌适应性强,寄生流行决定于初侵染,而减少初侵染源和初侵染菌量的难度相当大;二是春季雨水和湿度是决定初侵染菌量和病害流行的关键,风云变幻,测报困难,其准确度往往受气象的制约;三是江淮地区小麦开花前后连续阴雨的暖湿气候,有利于赤霉病侵染和流行。麦田开沟降湿和药剂防治,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危害,然而本地区在这个期间出现连续阴雨天气的频率高,给大面积药剂防治带来困难,而且使用药剂混乱,防治效果不佳,即使增加防治次数,其收效仍然甚微,而且会增大支出,又不可避免地污染了环境。而培育或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发展,保证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的最经济有效和最安全的根本办法。
学习了,目前我们这边小麦的根腐病发生得比较利害
谢谢楼主!
不错 看看!
学习了 很详细的 。谢谢 楼主
不客气,资源共享
谢谢楼主的分享,现在我正做这方面的农药登记,感谢楼主的无私奉献!
近期麦苗矮缩、黄化、少数枯死不知是否原因?望高人指点!谢谢!
:近期麦苗矮缩、黄化、少数枯死不知是否原因?望高人指点!谢谢!&( 08:45)&花叶病毒病
桔梗专用除草剂.在桔梗出苗后杂草3——5叶期.每亩用本品200克均匀喷雾.可防治桔梗地的单.双杂草.防除效果达90%以上.对桔梗绝对安全.板蓝根专用除草剂真正做到一次施药.一季无草.白术花蕾抑制剂.使用后可以防治花蕾生长.助长根部.可以增产40%以上.以上产品独家推广.保证质量.技术顾问——屈大冲.联系电话0558——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Gzip enabled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小麦苗期一般多久?
请教一下种过小麦的虫友,一般小麦的生育期分成几个阶段啊?有的分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而有的没有分三叶期,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啊?
另外小麦(春小麦)苗期一般多长时间啊?1周或两周?请指教!:hand:
研究生必备与500万研究生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
浏览器进程
打开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聊科研小麦苗期病虫害的防治方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小麦苗期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暂无简介
河北地区最大的苗木基地|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麦青苗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