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单管自激振荡电路路原理 最好详细些。

RCC开关电源电路“爱”与“恨” - yedaochang的日志 -
电子工程世界-论坛
RCC开关电源电路“爱”与“恨”
已有 970 次阅读 09:55
RCC电路工作原理一般是一个带有变压器的正反馈自激振荡电路,在简单的电源变换器中有着广泛应用。其基本原理是,晶体
管的集电极驱动变压器的主绕组,变压器的反馈绕组经电阻或由电阻电容构成的网络接入基极,反馈绕组的极性要保证电路为正
反馈连接;同时,要对晶体管的基极加入适当偏置。由于正反馈作用,晶体管的初始集电极电流会被正反馈至基极,使基极电流
增加,进而引起集电极电流增加、基极电流进一步增加……,由于正反馈过程,电路最终达到晶体管饱和导通。之后会发生变压器
磁心饱和或基极反馈电容充电达到极限等因素限制,使集电极电流停止增大,变压器磁芯磁通停止增大,继而基极反馈电压极性
反转,晶体管截止;然后电路恢复初态,进入下一个震荡周期。RCC电路有很多变化,工作原理大同小。
1. RCC最初专利是日本人的,不过现在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所以说,RCC是全球技术 ,而不是所谓的国产技术。
2. RCC不可能被淘汰,现在很多IC设计工程师都在钻研RCC理论,以求能设计出性价比高的集成IC。
3. IC让所谓的工厂的电源工程师的设计能力下降,但同时在提高着IC设计工程师的能力,所以担心电源工程师后续无人的可能性肯
定是不存在。
4. 在RCC初期,为什么那时的国产电视用二十年不会坏,所以说RCC质量不好的人,多数只是看到过用RCC做的手机充电器的一些
小工程师。基本上这类人,电源是什么可能都还搞不很清楚。
5. RCC只是电源的基础理论,根本不需要考虑是否会被淘汰,就像相对论,无论到什么时候,基础理论是不可能会被淘汰的。
&&RCC,和外来的电源IC不同,是我们中国人的电源设计。我们从***领导的时代起,为了自力更生,打破国外的IC技术封锁而发展
RCC电源,这里面凝聚着多少老一辈工程师的智慧和心血。而现在,仅仅因为外国肯卖IC给我们了,我们就放弃掉RCC,实在是自
毁长城,把市场拱手让给美帝国主义的半导体垄断企业,扪心自问,那些主张放弃RCC的,是不是在卖国,对的起为我们中国自主
设计电源献出毕生精力的老前辈吗?
驳RCC的设计违背电路原理。这种说法是极其荒诞的,RCC都存在几十年了,也生产了数千万个优质电源,并不是RCC违背电路原
理,而是当前人们知道的电路原理不足以解释RCC。不能因为解释不了就认为RCC的原理不对。RCC凝聚了祖国成千上万老一辈工
程师的经验,即使当前的原理不足以解释RCC电路,它也是能用的,就像没人因为弄不清Windows操作系统内部原理就不用
Windows一样。一个工程师整天想着原理,就会忽略实践带来的经验,老板是不会喜欢这样的工程师的。
驳RCC质量差, 做出的电源会坏。请问难道IC做出来的电源就不会坏?上上你们的主子---美帝国主义半导体厂的页面,有哪家
承诺IC不会坏?如果IC的质量真的那么好, 为什么不敢给个承诺呢?现实生活中,使用IC的电源坏掉的也很多。而谁看过诺基亚手
机的充电器坏过呢?诺基亚手机充电器就是RCC!其实是IC会 坏,RCC不会坏,美帝的IC企业及其狗一样的买办代理经销们就会造
RCC的谣,说RCC会坏,其实RCC根本不会坏,他们说RCC会坏的目的,就是要掩盖IC容易坏的事实.
或许有一些冒牌的工程师,自己没有掌握RCC设计的根本技术,为了骗一些设计费而做RCC,他们根本就不懂RCC,做出来的电源当然容
易坏.但这不能成为淘汰RCC的理由。狼也会披上羊的外皮吃人,难道因此就不养羊了吗?
驳RCC坑害消费者。谁逼消费者买RCC了?这是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消费者选择了RCC,正说明RCC是性价比最好的电源。要是RCC
坑害消费者,消费者还会买吗?消费者也可以选择IC,RCC的存在,正是让消费者多一种选择。
驳RCC是老师傅们的,新工程师不用学。我的师父就是一个坚定的RCC工程师,他做电源,不管是什么结构,一律不用洋IC,全部
用RCC。反激用RCC,正激用RCC,半桥还用RCC。RCC在他手上发展了很多,以前只能用在反激上的,现在正激也能用,半桥也能
用了。他对我很好,平常经常陪我加班到晚上九点,我有什么困难他都会帮我。我也要跟随他做RCC工程师,坚决不用IC。这是人
基本的感恩。人没有感恩,就是个自私冷酷的人。对师父,对公司,对国家,都应该这样,绝不背叛。
驳芯片品牌论:RCC大多为工程师自力更生,自行设计,当然没有美帝的半导体垄断企业那么有钱来做广告。某些被品牌广告洗了
脑的人,不明白做广告的钱就是你被盘剥的垄断利润,实在可悲可笑。
&&任何一个方案都会有它的优点和缺点,都有其使用范围,不要太绝对。
RCC的最大优点就是成本低,所以其有广泛的应用,但不清楚中国人的电源设计是何意思。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相对于IC来说,
生产线上损耗率是要高一些,特别是用三极管做功率管时。另外随着现在对电源能效的要求越来越高,RCC在一些应用里面是在逐
渐退出。诺基亚手机充电器以前用RCC比较多,但现在已经大量转换成用IC的,如AC-3的充电器,AC-8的充电器。
RCC的基本原理很简单,并不是很深奥,但具体设计时考虑的因素还是比较多.
RCC啊,我研究是几个月,还是不错的,我认为那些反对RCC的,90%根本不懂RCC,你叫他们从头到尾计算一遍看看,90%是做不
到的,电源网上面的帖子我全部看了,还看了好多RCC相关的帖子
好多人一张嘴,就知道他根本没有进行计算,也不会计算,实际上RCC是比较严谨的,我深有体会,RCC的设计涉及开关电源的每
一个环节。我设计RCC,90%以上的元件值都是计算出来的。
说三极管离散型性,你试过MOS没有?而且现在出了好多RCC的改进型,局部的改进带来性能比较大的提高,我深深地佩服这些原
创者和改进者。
说道IC,现在还有人说384X烂,便宜的IC都烂,实际上恐怕是自己水平低,抄DataSheet,抄板,抄互联网,出了问题,就说IC烂。
不信,你们自己去查一下相关帖子,太多了。
现在的IC设计得不错,集成度很高,培养了一帮子不明就里也可以搞开关电源的人,信心满满说自己会设计了,实际大部分工作是
IC厂商的工程师做了,自己做的工作仅仅是组装而已,带来的弊端就是高价买别人的IC,甚至产品受制于人,自己挣点糊口的钱,
还留着口水说欧美的产品有多好,日本的产品有多好,崇洋媚外根子还在这些人身上。最明显的例子就是LED驱动,有多少人在找
现成的IC啊,好多便宜又好用的IC他们不会,因为这些IC出来之前LED光源没流行,所以相关资料少,他们不会,只好干等,只好
花大价钱买所谓的LED驱动IC.
现在的RCC不也是在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成本性,也就是现在大家多看到的特简单的RCC回路,说RCC稳定性不好的,多数是受
这种线路的影响,现在的手机充电器什么的就是这种发展方向。二,可靠性和更大功率密度,RCC刚出来时,功率密度能做到4就
不错了,现在很多复杂的RCC能把效率做到90%以上,功率密度超过8也不是困难。
现在的很多PWM的IC同样的吸收了RCC的优点。
RCC好不好关键是要看电路设计的, 只是实际应用当中,RCC没有IC应用起来那么简单,因为要添加很多器件来实现一些用IC实现起来
很简易的功能.(前提是找到有这个功能的IC)& &&&实践中发现,RCC在开始启动的时候开关管的工作状态是最不好的,需要想办法改善,要
不然,老板就会找你麻烦了.&&
对于搞技术的人来说,我觉得没必要对某种技术排斥& &技术是永无止境的,说不定现在不受欢迎的电路,若干年后,因为某些新器件的出
现而受到追捧,这是有先例的.
开放的心态才适合搞技术,否则,就画地为牢,走不出去了.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 个评论)
Powered by双管自激振荡电路分析
双管自激振荡电路分析
如图1是双管自激振荡器电路。
电源接通,R1给Q1提供基极电流、Q1导通。接着,Q1集电极输出电流驱动Q2、Q2导通,于是Q2集电极接地。此时,Q1基极增加了一条经C1
、RP到地低阻通路,Q1基极输出电流增大,导通愈甚,进而Q2快速饱和导通——两管互为对方提供基极驱动电流,控制信号为正反馈。
根据三极管的特性可知,Q1基极只比电源低一个PN结压降,但其集电极比地高一个PN结压降,因此在C1充电过程中,Q1工作于放大状态;与此同时,Q2由浅导通很快渡越到饱和导通。
、RP支路充电过程持续,C1压降增大,充电电流减小,Q1输出电流下降,进而不能驱动、维持Q2的深度饱和,Q2的集电极电压上升,C1
、RP支路进入放电过程。由于正反馈信号的控制作用,Q1很快截止,Q2也很快截止。随着C1
、RP放电过程的持续,C1压降减小,放电电流减小,Q1基极电压逐渐下降,直到Q1再次导通,进入下一个循环……
如图2所示,上侧图是Q1集电极波形,其最高电压为一个PN结压降;下侧图是Q1基极波形,其最高电压比电源低一个PN结压降。
如图3所示,上侧图是Q2基极波形,即Q1集电极波形(最高电压为一个PN结压降),下侧图是Q2集电极波形:当Q2截止时,其电压为电源,当Q2导通时,其电压约为零。
在图2、3中,扬声器实为10Ω电阻,若换成6Ω扬声器,波形如图4、5所示。因扬声器是感性元件,在Q2截止时两管的集电极波形都有过冲(尖峰电压)。
需要指出的是:调节RP,占空比和频率都发生改变(305.6Hz),如图6所示。
与图1功能相同,但电路结构不同的电路,如图7所示。这种元件相同、功能相同但结构不同的电路叫对偶电路,读者可自行分析其工作原理。
&修改部分内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它激式就是靠输出脉冲波,是IC内部的起振的,而自激式就是靠反馈信号经过振荡管进行自由振荡,不需要IC提供脉冲波,但这种稳定性能差,是随变化而变化的,它激的频率是固定的,稳定性能好。效率相比而言会高一点,相对成本也会高一点。其实也不用太深层次的理解,只要知道自激是靠自己的反馈信号进行振荡,它激是靠IC发出的振荡脉冲进行输出,从而驱动开关管。
对于自激式的频率是无法固定的,这是这种R的调频特性,因负载变化而变化的。的自激振荡状态
开机后,交流电通过整流后一路通过初级加到开关管Q2漏极(D极),另一路通过启动R2、R3加到Q2栅极(G极),从而使开关管Q2导通.导通后,变压器T1原边产生上正下负(1正2负)的感应.由于,T1辅助绕组也产生相应的下正上负(3正4负)的感应电动势.于是T1的3脚上的正脉冲通过C5、R5加到Q2的G极与S极之间,从而使Q2的漏极进一步增大,于是开关管Q2在正反馈雪崩过程的作用下迅速进入饱和状态.开关管在饱和期间,开关变压器T1次级绕组所接的整流滤波电路因感应电动势反向而截止,电能便以磁能的形式储存在T1初级绕组内部.由于正反馈雪崩过程时间极短,定时C5来不及充电(也就相当于短路).在Q2进入饱和状态之后,辅助绕组上的感应电压对C5充电,随着C5充电的不断进行,其两端电位差升高,于是Q2栅极电位就会降低,从而使Q2退出饱和状态,当Q2退出饱和状态之后,其内阻增大,导致漏极电流进一步下降.由于中的电流不能突变于是开关变压器T1各个绕组的感应电动势,辅助绕组3端负的脉冲电压与定时C5所充的电压叠加后,使Q2迅速截止.
开关管Q2在截止期间,定时电容放电,以便为下下正反馈电压(驱动电压)提供电路,保证开关管Q2能够再次进入饱和状态,同时,开关变压器T1初级绕组存储的能量耦合到次级绕组并通过整流管整流后,向滤波电容提供能量.当初级绕组能量下降到一定值时,根据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变的原理,初级绕组便会产生一个反铅电动势,以抵抗电流的下降,该电流在T1初级绕组产生1正2负的感应电动势.T1的3脚感生和正脉冲电压通过正反馈回路,使开关管Q2重新导通.因此,开关便工作在自激振荡状态.因此,RCC电路的导通时间也即是C5电容的充电时间,其关断时间也即为C5电容的放电时间!
本网站试开通微、小企业商家广告业务;维修点推荐项目。收费实惠有效果!欢迎在QQ或邮箱联系!
试试再找找您想看的资料
资料搜索:
查看相关资料 & & &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copyright & &广电电器(中国梧州) -all right reserved& 若您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mail: & &
地址: 电话:(86)774-282667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简单自激振荡电路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