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有机肥生产线zzyc0371能用草木在降水份吗?

有机肥_百度百科
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经生物物质、动植物废弃物、植物残体加工而来,消除了其中的,富含大量有益物质,包括:多种、肽类以及包括氮、磷、钾在内的丰富的。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是生产的主要养分。
有机肥指标
有机肥料新行业标准
现实施标准为NY525-2012,代替原有的NY525-2011,于日发布 日实施,发布。
有机肥技术指标
质量分数(以烘干基计)45
总养分(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质量分数(以烘干基计)≥5.0
水分(鲜样)的质量分数≤30
酸碱度(PH)5.5-8.5
有机肥金属指标
单位:mg/kg
总(As)(以烘干基计)≤15
总汞(Hg)(以烘干基计)≤2
总(Pb)(以烘干基计)≤50
总(Cr)(以烘干基计)≤150
总(Cd)(以烘干基计)≤3
有机肥细菌指标
蛔虫卵死亡率和粪大肠菌群数指标
应符合NY884 的要求。
有机肥发展历史
在罗马时代,农民就发现在种植过豆科植物的大田里种植谷类作物时,其产量有所提高,因此,就注意到细菌能增富农业土壤中的营养。直至19世纪,德国的种植者和美国的一些大豆种植者,他们利用苜蓿田或大豆田的土壤,转移接种至新的农田,从而使作物产量得到提高。1838年,法国农业化学家布森高(J.B.Boussingault)发现了豆科植物能固定氮。并于1843年建立了第一个农业试验站,对各种轮作制中作物产量和成分进行了较为精确的分析。
年德国科学家赫尔里格尔(H.Hellriegal)在砂培条件下证明,豆科植物只有形成根瘤菌才能固定大气中的氮。1888年荷兰学者贝叶林克(M.W.Beijerinck)分离了根瘤菌,这是方面的突破。现已明确那是根瘤菌的作用。这些细菌的发现,促使了第一家美国公司纳特尔公司于1898年生产和销售了土壤细菌接种剂。自此以后,就有诸多的细菌制剂用于土壤和农作物种子的拌种和包衣。
20世纪20年代,又有一些新的微生物制剂用于大田土壤和农作物,但效果不甚理想。20世纪40年代,美国农业部颁发了生物许可证,至今已有20多种不同的微生物产品为这一目的而使用。
1937年,苏联微生物学家克拉西尼科夫和密苏斯金研制了“固氮菌剂”。从而开创了细菌肥料的先河,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微生物肥料都先后停止了大规模生产。1940年前后,亚洲研制了一种以蓝细菌(藻类)为主而用于稻田的生物肥料。其在持续农业中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不管生物肥料的历史如何,微生物制剂仍继续向前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以极大的精力关注着用于环境和农作物的生物肥料,其原因是这类产品能有效地解决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无公害和消除环境的污染。因此,要研制出一种既具有肥料功能,又具有消除环境污染的能力,就十分困难。其难点在于:(1)一种微生物具有提供植物营养功能(如固氮基因等),但不一定能具有分解污染的能力(即分解物质的基因)。要实行基因转移十分困难,还要巨大的投资。(2)土壤污染物种类很多,现已有105种以上的物质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这些污染物结构和化学成分各不相同,所以不可能用105种微生物混合一起来做成制剂。基因转移更难以达到;(3)和生物除莠剂等的原理和菌种差异十分巨大,原则上为一菌一种用途。所以只能制成单一的菌剂。而且发挥作用的时间较长。(4)生物肥料中的菌剂有些不是典型的土壤微生物,当其制成菌剂施入土壤后难以成活,而且在使用前通常也只能保持3个月的货架期。
有机肥定义
有机肥广义
俗称农家肥,包括以各种动物、植物残体或代谢物组成,如人畜粪便、、动物残体、屠宰场废弃物等。
另外还包括饼肥(菜籽饼、棉籽饼、豆饼、芝麻饼、饼、等);;;;;等。
主要是以供应有机物质为手段,借此来改善土壤理化性能,促进植物生长及的循环。
部分“广义上的有机肥”品种:
堆肥:各类桔秆、落叶、、动植物残体、人畜粪便为原料,按比例相互混合或与少量泥土混合进行好氧发酵腐熟而成的一种肥料。
沤肥:沤肥所用原料与堆肥基本相同,只是在淹水条件下进行发酵而成.
:指猪、、马、羊、鸡、鸭等畜禽的粪尿与秸秆垫料堆沤制成的肥料.
肥:在密封的沼气池中,有机物腐解产生沼气后的副产物,包括沼气液和残渣。
:利用栽培或野生的绿色植物体作肥料。如豆科的绿豆、、、田菁、、苕子等。非豆科绿肥有、肥田萝卜、小葵子、满江红、水葫芦、水花生等。
作物: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肥料品种之一,作物秸秆含有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N、P、K、 Ca、s等。
在适宜条件下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这些元素经过矿化再回到土壤中,为作物吸收利用。
纯质肥,包括钾矿粉、磷矿粉、氯化钙、天然硫酸钾镁肥等没有经过化学加工的天然物质。此类产品要通过有机认证,并严格按照有机标准生产才可用于有机农业。
:菜籽饼、棉籽饼、豆饼、饼、饼、等。
:未经污染的河泥、塘泥、沟泥、港泥、湖泥等。
有机肥狭义
专指以各种动物废弃物(包括动物粪便;动物加工废弃物)和植物残体(类;作物;落叶;枯枝;草炭等),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或三者兼有的处理技术,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包括但不限于堆制;高温;厌氧等),消除其中的有害物质(病原菌、病虫卵害、杂草种籽等)达到无害化标准而形成的,符合国家相关标准(NY 525-2012)及法规的一类肥料。
有机肥分类
有机肥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有机肥农业废弃物
比如秸秆、、棉粕等。
有机肥畜禽粪便
比如鸡粪、牛羊马粪、兔粪;
有机肥工业废弃物
比如、醋糟、木薯渣、糖渣、糠醛渣等;
有机肥生活垃圾
比如餐厨垃圾等;
有机肥城市污泥
比如河道淤泥、下水道淤泥等。 有机肥原料生产供应基地分类大全:蚕沙、蘑菇菌渣、海带渣、磷柠檬酸渣、木薯渣、蛋白泥、糖醛渣、氨基酸腐植酸、油渣、草木灰、贝壳粉等,兼营、花生壳粉等。
有机肥现代理化
比如多维场能浓缩有机肥由畜禽粪有效萃取物、多种元素有机复合物、植物有机活性剂、磁铁矿粉等成分科学配方混合,干燥,粉碎过筛,再经过频率为10MHz高频电场处理制成。这种有机肥和等专家科研人员经过多年反复试验研制成功的一种有机肥。这种有机肥首次将多维场能原理引进肥料生产,增加了肥料组分的分子场能,它首先体现了高频电场和粉对多种元素复合物的作用,从而提高作物对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吸收率;其次也体现了在植物皂苷有机活性剂以水溶状态将具有植物营养作用的肥料元素富集到作物的根系,便于植株的吸收利用;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有机农业的生产思想。施用多维场能浓缩有机肥不但有效提高植物产量,同时还有效提高作物产品品质。多维场能浓缩有机肥可作作物、追肥和叶面喷施肥[1]
有机肥处理方法
有机肥料无害化处理的堆、沤方法也很多,如EM堆腐法、自制发酵催熟堆腐法和工厂化无害化处理等。[2]
EM是一种好氧和嫌氧有效微生物群,主要由、、和等组成,在农业和环保上有广泛的用途。它具有除臭、杀虫、杀菌、净化环境和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功能。用它处理人、畜粪便作堆肥,可以起到无害化作用。其具体方法如下:  (1)购买。然后,按清水100毫升和蜜糖或红糖20--40克、M酪100毫升、烧酒(含酒精30%~35%)100毫升和EM原液50毫升的配方,配制成备用液。  (2)将人、畜粪便风干至含水量为30%~40%。  (3)取稻草、玉米秆和青草等,切成长1、5厘米的碎料。加少量米糠拌和均匀,作堆肥时的膨松物。  (4)将稻草等膨松物与粪便按重量10:100混合搅拌均匀,并在水泥地上铺成长约6米、宽约1、5米、厚20~30厘米的肥堆。  (5)在肥堆上薄薄地撒上一层米糠或麦麸等物,然后再洒上EM备用液,每1000千克肥料洒毫升。  (6)按同样的方法,在上面再铺第二层。每一堆肥料铺3-5层后,上面盖好塑料薄膜发酵。当肥料堆内温度升到45℃~50℃时翻动一次。一般要翻动3~4次才能完成。完成后,一般肥料中长有许多白色的霉毛,并有一种特别的香味,这时就可以施用。一般夏天要7~15天才能处理好,春天要15~25天,冬天则更长。肥料中水分过多会使堆肥失败,产生恶臭味。各地要根据具体条件,反复试验、摸索才行。
发酵催熟堆腐法
如果当地买不到EM原液,也可以自制催熟粉来代替,采用自制发酵催熟堆腐法进行处理。其方法如下:  (1)发酵催熟粉的制备。准备好所需原料:米糠(稻米糠、小米糠等各种米糠)、油饼(菜籽饼、花生饼、蓖麻饼等)、豆粕(加工豆腐等豆制品后的残渣,无论何种豆类均可)、糖类(各种糖类和含糖物质均可)、泥类或黑炭粉或沸石粉和酵母粉。按米糠14、5%、油饼14、0%、豆粕13、0%、糖类8、0%、水50、O%和酵母粉0、5%的比例配方,先将糖类加于水中,搅拌溶解后,加入米糠、油饼和豆粕,经充分搅拌混合后堆放,在6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下发酵30~50天。然后用黑炭粉或沸石粉按1:1重量的比例,进行掺和稀释,仔细搅拌均匀即成。[3]
(2)堆肥制作。先将粪便风干至含水分30%~40%。将粪便与切碎稻草等膨松物按重量100:10的比例混合,每100千克混合肥中加入1千克催熟粉,充分拌和均匀,然后在堆肥舍中堆积成高1、5~2、0米的肥堆,进行发酵腐熟。在发酵期间,根据堆肥的温度变化,可以判定堆肥的发酵腐熟程度。当气温15度时,堆积后第三天,堆肥表面以下30厘米处的温度可达70摄氏度,堆积lO天后可进行第一次翻混。翻混时,堆肥表面以下30厘米处的温度可达80摄氏度,几乎无臭。第一次翻混后10天,进行第二次翻混。翻混时,堆肥表面以下30厘米处的温度为60摄氏度。再过10天后,第三次翻混时,堆肥表面以下30厘米处的温度为40摄氏度,翻混后的温度为30摄氏度,水分含量达30%左右。之后不再翻混,等待后熟。后熟一般需3~5天,最多10天即可。后熟完成,堆肥即制成。这种高温堆腐,可以把粪便中的虫卵和杂草种子等杀死,大肠杆菌也可大为减少,达到有机肥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工厂化无害化处理
如果有大型畜牧场和家禽场,因粪便较多,可采用工厂化无害化处理。主要是先把粪便收集集中,然后进行脱水,使水分含量达到20%~30%。然后把脱过水的粪便输送到一个专门蒸汽消毒房内,蒸汽消毒房的温度不能太高,一般为80~lOO摄氏度。温度太高易使养分分解损失。肥料在消毒房内不断运转,经20~30分钟消毒,杀死全部的虫卵、杂草种子及有害的病菌等。消毒房内装有脱臭塔除臭,臭气通过塔内排出。然后将脱臭和消毒的粪便,配上必要的天然矿物,如、和等,进行造粒,再烘干,即成有机肥料。其工艺流程如下:粪便集中~脱水~消毒~除臭~配方搅拌~造粒~烘干~过筛~包装~入库。总之,通过有机肥的无害化处理,可以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的目的。
有机肥优点
1 与化肥相比:
1) 生物有机肥营养元素齐全;化肥营养元素只有一种或几种。
2) 生物有机肥能够改良土壤;化肥经常使用会造成土壤板结。
3) 能提高产品品质;化肥施用过多导致产品品质低劣。
4) 生物有机肥能改善作物根际微生物群,提高植物的抗病虫能力;化肥则是作物微生物群体单一,易发生病虫害。
5) 生物有机肥能促进化肥的利用,提高化肥利用率;化肥单独使用易造成养分的固定和流失。
2 与精制相比:
精制有机肥是畜禽粪便经过烘干、粉碎后包装出售的商品有机肥。
1)生物有机肥完全腐熟,不烧根,不烂苗;精制有机肥未经腐熟,直接使用后在土壤里腐熟,会引起烧苗现象。
2)生物有机肥经高温腐熟,杀死了大部分病原菌和,减少病虫害发生;精制有机肥未经腐熟,在土壤中腐熟时会引来地下害虫。
3)生物有机肥中添加了有益菌,由于的占位效应,减少病害发生;精制有机肥由于高温烘干,杀死了里面的全部微生物。
4)生物有机肥养分含量高;精制有机肥由于高温处理,造成了养分损失。
5)生物有机肥经除臭,气味轻,几乎无臭;精制有机肥未经除臭,返潮即出现恶臭。
3 与农家肥:
1)生物有机肥完全腐熟,死亡率达到95%以上;农家肥堆放简单,虫卵死亡率低。
2)生物有机肥无臭;农家肥有恶臭。
3)生物有机肥施用方便,均匀;农家肥施用不方便,肥料施用不均匀。
4 与生物菌肥:
1)生物有机肥价格便宜,每吨在千元左右;生物菌剂价格昂贵,每吨几千元。
2)生物有机肥含有功能菌和有机质,能改良土壤促进被土壤固定养分的释放;生物菌肥只含有功能菌,通过功能菌来促进土壤固定肥料的利用。
3)生物有机肥的有机质本身就是功能菌生活的环境,施入土壤后容易存活;而的功能菌可能不适合有的土壤环境。
有机肥功能作用
有机肥俗称农家肥,是指含有大量生物物质、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生物废物等物质的缓效肥料。有机肥中不仅含有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还含有丰富的有机养分,有机肥是最全面的肥料。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有机肥料施入土壤后,有机质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理化状况和生物特性,熟化土壤,增强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和缓冲能力,为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二、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各种营养元素,为农作物提供营养。有机肥腐解后,为土壤微生物活动提供能量和养料,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有机质分解,产生的活性物质等能促进作物的生长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三、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有机肥含有养分多但相对含量低,释放缓慢,而单位养分含量高,成分少,释放快。两者合理配合施用,相互补充,有机质分解产生的有机酸还能促进土壤和化肥中矿质养分的溶解。有 机肥与化肥相互促进,有利于作物吸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有机肥注意事项
虽然有机肥的成分种类较多,但是每种养分的含量相对较少,并且病菌较多。需要存放腐熟以杀灭病菌、并与化学肥料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有益菌群的人工筛选、分离、驯化培养技术,将有益菌群接入无害化处理后有机肥中,可以生产出多种多样不同品种的生物有机肥,它能改善土质、减少、增肥增效等。
有机农业中使用的有机肥需经过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符合有机产品的生产标准。近些年来,我国各种生物肥料发展迅速,年产量达数十万吨以上。这些生物肥料以科技含量较高、增产效果明显和无公害为主要特点,它的生产、推广和应用对增进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品质和切实推行农业可持续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针对生物肥料在生产、产品质量和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江西农业大学高勇生教授,旨在提高农村广大群众对这类肥料的认识,更加正确、科学地使用这些肥料,以促进我国生物肥料的健康发展。
生物有机肥使用注意事项
首先,生物有机肥施入土层不易过深。因为生物有机肥是依靠其活性来分解有机质的,其活性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湿度、透气性、有机物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而施入太深会影响生物肥活性。因此,生物有机肥以施在地表下10 到15厘米处为宜。
生物有机肥施用时也不宜与单一化肥混施。 单一化肥因其成分单一,且酸碱程度不同,如果大量施用,势必影响生物有机肥的生物活性。因此,生物有机肥最好单独施用。
生物有机肥与农家肥(生鸡粪)、磷酸二铵复合肥配比要合理 给瓜果施肥的原则施生物肥要优质,有机肥要腐熟,化肥要元素全(根据瓜果种类不同合理配比)。在施用时应注意,生鸡粪盐过多,磷酸二铵磷过多(18个氮、 46个磷),复合肥氮、磷、钾配比为15:15:15或16:16:16或17:17:17,如果选用时,一定要先计算,再配比,后施用。
另外,生物有机肥穴施更重要,特别是茄果类蔬菜,重茬现象不可避免。即使补施了一些生物肥、微肥,由于受温度、湿度、透气性、有机质等条件的影响,再加上幼苗根弱的原因,很难快速发挥作用,如果穴施生物有机肥,一方面可快速促进活跃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快速生长发育;另一方面可缓解因有机肥不腐熟、化肥没分解形成养分的空缺,及时供给根系养分,给根系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团根早形成。[4]
如何鉴定有机肥好坏
一看:看有机肥料外观颜色,物理方法干燥的有机肥料,仍保持原粪便的颜色,只是水分减少,通过堆肥技术处理的有机肥料腐熟后颜色变为褐色或黑褐色,在成品中没有其它杂质。
二摸:用手抓一把优质有机肥料,其手感一致,湿时柔软有弹性,干时很脆,容易破碎,劣质有机肥料用手可以摸到杂质,特别是沙子。
三水泡:拿两杯清水,分别放入一些优质和低劣有机肥料,几分钟就可分辨出真伪。有机肥料掺假一般是加入沙子或土来增加重量。优质有机肥料在水中分布均匀,而劣质有机肥料的杯底沉入很多沙子或土,区别明显。[5]
有机肥发展趋向
由于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随之重视的便是生态农业。因为只有生态的农业才能生产出生态的食品。在这一方面,无论是从国家政策支持的力度上,还是在实际的行动中,国家都对此投入大量的支持。现在我们所了解的有机肥的广泛应用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可以说,有机肥以后将逐渐取代其他的肥料,而成为农作物生长中的一个必备的肥料。[6]
在有机肥的生产方面,得到了很多专家的大力支持。同时在设备上,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很多地方都有有机肥生产的专门的设备和生产专线,以便能够生产出更好的有机肥。在政策支持上,很多地方政府更是给了很多帮助。尤其在利用废弃物、处理一些废弃的生活用品方面得到了大力的支持,因为这样做一方面不仅处理了生活垃圾,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另一方面也变废物为宝贝,生产出了有价值的有机肥。在很多地方,这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所以,很多地方政府都会对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给予大力的支持,甚至还从经济上进行一定不补贴,以鼓励人们使用有机肥。
可以说,正是有机肥的广泛使用,才能使得我们的农业逐步的开始向无公害农业转变,才能使得让更多的有机食品、水果、蔬菜走向我们的餐桌。
生物有机肥巧鉴别
一看包装,是否规范。包括产品登记证、产品技术指标、产品有效期;
二看物料,是否均匀。产品含水量太高或太低均不利于菌种存活,判断方法:抓一把肥料在阳光下观察,阴潮呈团、干燥呈灰都非正常产品。
三看效果,是否高效。试验方法:加少量水将生物有机肥调成团状,放在冰箱里冻成冰块,第二天拿出来溶化,反复三次,肥料中的菌种将会冻死或大幅度减少;这是用它和将原产品进行比较试验、在相同的田块里观察差异,差异明显是好肥料,差异不明显,表明该产品有问题,建议放弃使用。[7]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感知农场[引用日期]
..[引用日期]
.中国化肥门户网.[引用日期]
.中国惠农网. [引用日期]
.河南长远肥业科技[引用日期]
.山东省农业厅[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股票/基金&
禽畜粪便加工有机肥 怎么防范重金属超标?
  有机肥料种植的示范果园。  初春季节,万物生长。为了提高果菜、茶叶、水稻等农作物的品质,满足消费者对“古早味”生态(,)的需求,不少农户热衷于使用有机肥。今年一月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体现了政府部门对有机肥产业的重视和引导,越来越多的资金正进入有机肥产业。那么,有机肥的机会在哪里? 文/记者 刘丽英 图/陈立新  粪便豆渣都可做肥料  “有机肥品质相差很多。”翔安庄家宝农业合作社社长郭防说,“我不敢买用禽畜粪便加工的有机肥,担心其中重金属超标。我都使用草木灰、豆渣饼加工的有机肥,虽然价格贵一点,但肥力足,用起来比较安心。”  漳州南靖县茶农张金松说,有人向他推荐了一种生物有机肥,说是其中添加了有益于改良土壤的微生物,但一吨卖到1000多元,价格有点贵,效果究竟如何,自己心里没谱,所以他一直犹豫着要不要买。  记者致电多家有机肥生产企业,发现在闽南地区存在着不少这类企业,制作有机肥使用的原料多种多样,包括禽畜粪便、菇渣、茶叶渣、豆渣、木屑、病死猪、污泥等。价格相差挺大,从每吨四五百元至数千元不等。在有机肥的选择和使用上,很多种植业者面临着困惑。  六成以上开“夫妻厂”  “全国的有机肥市场存在着鱼龙混杂的现象,闽南地区也是如此。”福建恒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农艺师冉鸿琦说,我国有机肥产业虽然历经十多年发展历程,目前依然面临:缺乏质量等级划分、原料依赖性强、容易遭受重金属污染酿成安全事故、运输成本高等诸多局限,这制约着有机肥产业的发展,也影响着种植业者对这一肥料品种的应用。  “这一行门槛低。”冉鸿琦说,以农业大市漳州为例,目前大约有100多家有机肥生产厂家,60%以上是“夫妻厂”,“进门一把锁,出门一把锁”,老公既管生产又跑市场,妻子管钱。“生产环节是这样的,找个场地,投资个10来万元的设备,便有经纪人将菇渣、茶叶渣等原料拉到厂里,厂家选择两三种原料,拌一拌,发酵发酵,就是有机肥了。这样的小厂,能有15%的毛利,若一年生产1000来吨,也能赚20多万元。但这种加工过程技术简单,生产缺乏相应的技术和设备,不规范,生产过程难以控制。”  冉鸿琦认为,虽然国家制定了有机肥的标准,但实际上,很多有机肥是达不到标准的,生产企业也没有对产品进行任何检测就上市销售了。“这些标准中,有些没有达标问题不大,例如含水量;但有些标准,例如重金属含量,如果超标就会对农作物的质量安全和土壤造成不利影响。”  有机肥未必都能种菜  致力于生产高端微生物有机肥的福建奇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发明说,有机肥的品质如何,与其原料来源、设备投入、生产技术有很大关系。原料方面,有机肥来自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为以粪尿类、堆沤肥料类、绿肥类、海肥类、饼肥类、草炭类、土杂肥、微生物为主要成分的肥料。  冉鸿琦认为,原料、工艺、生产设备决定了有机肥质量。但目前我国的有机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执行的是一个标准,没有体现高质量有机肥与低质量有机肥的差别。事实上,不同原料生产的有机肥在加工工艺和工艺水平上要求不同,不同原料所含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卫生指标不同,其使用范围也不同。例如,城市污泥只能用于草坪等处,一些工业废水废渣生产的有机肥适用范围有一定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有机肥都能用于粮食和蔬菜的种植。  但是,由于国家标准没能将高低质量有机肥进行区分,不少企业将低质量的有机肥进行“包装” ,冒充高质量有机肥进行销售。
(责任编辑:HN666)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地方化肥和有机肥使用转变分析
定制原创材料,由写作老师24小时内创作完成,仅供客户你一人参考学习,无后顾之忧。发表论文
根据客户的需要,将论文发表在指定类别的期刊,只收50%定金,确定发表通过后再付余款。加入会员
申请成为本站会员,可以享受经理回访等更17项优惠服务,更可以固定你喜欢的写作老师。
肥料可分为有机肥和化肥两大类,近代以来中国农业的肥料使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化肥作为西方农学的重要标志物,大约于20世纪初期进入中国,并首先在江南以及沿海省份使用和推广。中国传统肥料是农家肥,亦即当今所谓的有机肥。源自西方的化肥与本土世代沿用的有机肥(农家肥)各有优劣。从科研教育层面看,普及化肥知识,推广化肥应用,并指导农民将化肥和有机肥配合使用,逐步改变传统的肥料观念和施肥方式,是当时农学界非常关注并试图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农业生产实际来看,近代江南地区的化肥应用有逐步增长的趋势,但始终以传统有机肥为主体,这种情况甚至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后期以来,中国的化肥施用已变得十分普遍,传统有机肥则受到冷落,不合理施肥带来的土壤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于是人们开始反思过度依赖化肥的弊端,并注意发掘中国传统有机肥利用的经验,以便在提高农业产量的同时,保护土壤生态和农业环境。上世纪以来中国有机肥和化肥施用的消长,显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有密切关系。本文立足化肥与有机肥应用的现实问题,探讨近代江南地区肥料研究、推广和应用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中西农学交汇的艰难过程和历史特点,倡导化肥的合理使用和有机肥的回归。
一、近代江南地区化肥的销售与使用
我国传统农家肥属于天然肥料,这些天然肥料均来自有机物。与化学肥料相比,天然肥料对应的作物产量是很低的。119世纪中后期,当中国人依然在按照祖辈们流传下来的方式进行农田施肥的时候,化学肥料已在欧洲得以发明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那里的农业产量。1904年,化肥因利益驱动进入中国。洋商把化肥统称为“肥田粉”,实乃硫酸(硫酸铵的旧译,化学式为(NH4)SO4,一种氮肥)。从理论上讲,化肥能在中国推广,将为中国在短时间内提高农业生产率提供极好的机会。从化肥传入后的施用情况看,增产效果比较显著,“硫酸铵,这种化肥对大多数中国农作物都十分有效”。2然而,化肥在近代中国的推销和应用并不容易。化肥传入初期,大多民众对之闻所未闻,很少有人购买,即使江南及沿海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也不例外。直至1911年,海关报告在洋货进口杂货类名单中始出现“各种肥田料”字样,且当年进口只有761519担,价值592261两。320世纪20年代人工合成氨的发展,使硫酸的产量大大增加,各国不遗余力地在华竞销硫酸,其它化肥的对华出口和销售也相应有所增加。上海1924年进口氮肥13568担,价值91440两,1926年为137077担,价值721288两;硝肥进口1924年为4702担,1926年又增加到12274担。4上述进口人造肥料数量虽然包括转口在内,可是按当时外地还较少使用人造肥料的实际情况推测,其中本地使用的当占较大比重。从当时的资料来看,进口化肥主要有硫酸、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智利硝石、硝酸铵,以及少数复合肥料,其中以硫酸为最多。化肥输出国以英、德、法、比、日、美国、荷兰、瑞典、加拿大等最为常见,各种化肥牌号达100多种,其中英国卜内门和德国爱礼司洋行的销售量最大。从2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打开市场,扭转化肥在中国销售不畅的局面,洋商竭尽所能,采用各种措施进行推销:
(一)广告宣传。如上海爱礼司洋行刊登于《中华农学会丛刊》的广告宣称,狮马牌和合肥田粉之特点:此项化学肥料德国最新发明,三要素俱全,与市上一般肥田粉大不相同。成分:百分中含有氮气16.5%,磷酸16.5%,钾20%。性质:此项化学肥料不含有毒质,不伤人畜,施用日久不坏土壤。效力:此项化学肥料适宜于各种土壤,各种作物,用以壅田,生育完美,收获增多。用法:用法简单,干撒或化水灌溉皆可,视土壤及作物种类而别。保证:本品每批出产皆经名化学师化验鉴定,并于每包装置上刊明成分,保证不讹。1此广告无疑对渴望增加收成的中国农民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二)免费试用。洋商还向农民无偿赠送小量肥田粉以供试用“,如蒙索样试验,非常欢迎”2。
(三)现场参观。英国卜内门公司曾在上海愚园路设肥田粉农事试验场,在某些田中施用化肥,鼓励农民前去参观。桑树、蔬菜施用了氮肥,叶片茂盛肥大,给人以良好的印象。3对于讲究眼见为实的中国农民来说,这种化肥推销办法也很有用。由于肥料商的宣传、促销以及化肥肥效迅速、增产效果明显、施用方便等原因,1925后中国化肥施用数量显著增加(见表1),化肥种类也逐渐增多,“其推行最久而极负盛名者,厥惟硫酸、智利消石、过磷酸钙、加里盐等”。4从化肥使用的地区来看,以沿海沿江等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省份居多。其中广东农民应用化学肥料,约占全国消费额的49%,福建占22%,浙江、江苏、安徽合计占19%;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江西合计占9%。5从期刊报纸上刊登的化肥广告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化肥分销点多在上海、广州、厦门、青岛、天津等等沿海城市。由于化肥使用量的日益增加,南方少数地区逐渐形成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的局面。有报告说,浙江省的化肥施用甚至有超过天然肥料之势:“惟人造肥料,则与豆饼、胶泥、及粪肥等天然肥料兼收并用。近以化学肥料,商行利用广告宣传之故,人造肥料且有凌驾天然肥料之势焉……而以硫酸销售为最畅,设非银价跌落,用途必更普遍也。”6这段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二三十年代江南经济发达地区化肥销售和使用的状况。二三十年代化肥之所以在江南以及沿海地区施用较多,固然与洋商的大力宣传和推销有关,但主要原因还在于化肥本身的特点(肥效迅速,容积小且清洁干净,搬运、施用简便,节省劳动力),适应了当地经济作物种植发展的需求。相关资料显示,农产商品率程度越高的农家其购买的化肥越多。以出售商品粮为主的松江4村(见表2)为例,商品肥料的支出占其总支出的9%,而化学肥料购入费用就超过商品肥料总费用的一半多。没有农产出售(蚕茧除外)的无锡3村农家其购买商品肥料的费用仅占支出的1.1%。就是说,江南乡村农产商品化程度高低与化肥使用量多少有密切关系,农产商品化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对化肥的需求,这种需求直接刺激了化肥进口的增加。1925年硫酸的进口量只有20000吨,1930年增加到185000吨,5年的时间里其用量增加了9倍。1表2松江4村商品肥料购买量及支出2另外,当时江南等地化肥使用量的增加,还与国内有机肥的涨价有关。20世纪以前,豆类在出口贸易中微不足道。从豆类等出口增加了10倍。3这导致国内豆饼减少,豆饼肥价格上涨。“菜籽饼出口,由去年57100担增至今年185800担”,4菜籽饼出口增加,也使国内菜籽饼肥价格上扬。加上当时中国连年内战和自然灾害频发,致使有机肥源减少,价格上升。“豆饼(肥料用),十五年前每担一元四角者,现增至二元五角;粪草,由一担一角,增为一角五分”。5这些比较利益因素也迫使不少农民弃饼肥而去购买化肥。然而,化肥的购买毕竟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作为前提,对于饱受天灾、战乱和盘剥之苦而日益贫困的江南农民来说,在田地中施用化肥往往很难实现,稻作生产尤其如此。有人在抗战前于江南农村推广双季稻栽培,发现采用这一稻种的95%以上都是佃农。他们所承种的水田,土质瘠瘦。负责农业推广的人员便劝告他们施用化肥,并教授他们科学的施肥方法。农民说:“这几年来年头越弄越不对了,我们种田的人,一年到头都在交租、借债、还债的圈子里翻筋斗,不要说没有一个钱可以储蓄起来,而且债台愈筑愈高!我们种田,只有尽我们的力量,多花一点力气,要我们多花本钱,实在是无能为力了”。6这实在是当时化肥以及其它农业技术推广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无力购买化肥,江南农民只能像先辈们那样靠自己的劳力去努力收集人畜粪尿,种植紫云英等绿肥,罱取河泥等,作为肥田之物。一般只有那些农事试验场、地主富农以及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才有购买化肥的资本。尽管如前所述,1925后江南地区化肥的使用总量有了较大增长,但若平均到每亩农田还不到1市斤,而同时期荷兰每亩农田化肥的施用量达到35市斤。7可见近代江南地区的化肥进口和销售有增长之势,但大多数农民没有能力去购买和使用,化肥对区域农业生产的贡献有限。
二、近代江南地区化肥的推广与试验研究
20世纪初期,现代肥料科技伴随着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政府和民间经常将推广肥料新法作为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相比有机肥而言,化肥优缺点都比较明显。优点是肥效明确,施用适当的话,增产效果显著;缺点主要是养分单一、浓度高,使用不当则可造成土壤酸化板结、作物减产等不良后果。如何结合中国农业实际,尽量消除化肥施用推广的消极因素,发挥其增产作用,是当时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民国时期,中央和地方农业科研、教育机构都把化肥试验研究和推广作为其主要工作任务,江南地区曾是化肥试验和推广的重要基地。
(一)化肥推广的阻力与应对措施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多数对化肥使用持肯定态度,认为化学肥料本身乃科学之产物,倡导根据中国农业实际研究和推广化肥。有人发表文章说,人造肥料和天然肥料比较起来,各有特长,要看到两者相得益彰之功效,提倡中国传统肥料和化学肥料的配合施用。“吾国因农民盲从滥施,和商人作弊的结果,受害匪浅。……农民使用肥田粉后,究竟是利还是害,这要看他应用的方法怎样。用得好,可得相当的利益,用得不好,就吃大亏”。1还有人指出,农田施肥“自应仍以天然肥料为主,而以人造肥料为辅,相土占物,各应所宜”。2这一时期对化肥应用和推广,更有不少反对的声音。20世纪30年代国人反对施用化肥的呼声日益高涨,一些学者在各种报刊、杂志刊登文章,发表“一致抵制舶来肥料”“抵制化学肥料”等言论,要求政府取缔化肥销售,呼吁民众拒绝化肥。有人说化肥使用的坏处一是每年大量进口化肥而致使金钱流失“,漏卮甚巨”;二是大量农民因缺乏合理施用化肥的知识而造成作物减产和土壤变坏。然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前者针对的实际上是“舶来”,而不是化学肥料本身。“我们对于化学肥料的使用,在有利无弊的范围内,不独不必反对,而且应去提倡,假若某种化学肥料是自己制造的”,3“作物对于无机的人造化学肥料,实在也是很需要的。好在农矿部最近已有设立人造化学肥料厂的计划”,可以看出其动因是要实现化肥生产的本土化。后者则是化肥销售和推广过程中,因化肥使用者缺乏相关知识而难免出现的问题。就化肥推广的受体而言,中国农民绝大多数不具备现代农业科学知识,不懂什么是肥料三要素,对任何化肥都一概称之为肥田粉或肥田料,购买时往往仅辨其颜色和颗粒大小。针对这一点,二三十年代,江浙等地农技人员曾采取各种途径向农民宣传化肥知识,指导化肥施用。但毕竟当时科学知识尚不普及,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对新事物接受能力有限,加之化肥宣传力度不够,印发的化肥施用说明书又深奥难懂等原因,化肥施用中难免出现失误。据说当时农户因不正确施用化肥而对作物和土壤造成危害的情况时有发生“,至于施用后土壤变酸变硬而瞠目视之者比比皆然”。4此外,当时的化肥产品毕竟还不很成熟,施用时容易暴露出弊端;一些销售商为了谋取更高的利润,还有意在化肥中掺杂一些炭屑、石膏、石灰等杂质,使得化肥效果大打折扣,不少农户深受其害。面对化肥与有机肥施用所形成的碰撞与交汇,中央和江浙地方农业科教机构在区域土壤调查和土壤肥力试验测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了依据。各地政府和相关农业部门则继续加强化肥知识的宣传推广,注意对进口化肥成分的检验,规范化肥销售手段。1928年江苏曾委托中央大学化验化肥,后来省农矿厅设置化验所,自行化验化肥。11930年,化肥管理办法渐趋周密,上海农产物检查所印发检验肥料布告三百张分贴江浙两省,开始检查肥料。该单位还以江浙两省为入手区域,告知农民要购买贴有检验合格字样的肥料,并对违背条约的商人课以重罚。2另一方面,开始建立自己的化肥制造厂,这样既可以减少化肥进口,避免资金大量流失,还可以降低化肥价格,促进化肥销售与推广。1931年南京永利公司首制硫酸铵,后来广东、云南等省均建立了化肥制造厂。1936年国民党政府对民族企业家范旭东、侯德榜等给予贷款,并准许发行公司债,在江苏六合建硫酸厂,江苏农民率先使用了国产化肥。抗战爆发后,化肥供应短缺,江南地区无化肥可施,农民只得像以前一样继续使用传统有机肥。3
(二)化肥施用的试验研究
前已述及,中央和江浙地方农业科教机构曾开展了大量肥料试验研究工作。就是说,虽然近代江南地区实际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直是传统有机肥,化肥施用有限并在推广过程中饱受争议,但它作为一种新型肥料,始终在科研教育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从化肥试验推广的进展来看,20世纪20代,各农业科教单位侧重于肥料成分化验及其有效性的试验研究,30年代,地力测定和化肥施用的田间试验研究形成一定规模,出现不少对合理施肥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研究成果。20世纪30年代成立的中央农业试验所有土壤肥料系,其主要任务就是在全面开展的土壤肥力调查的基础上,对人造肥料在中国的使用推广进行试验研究。为探求各种土壤中氮、磷、钾三要素的富缺情形和各种作物对三要素的需要程度,自1935年1月起至1943年的八年时间里,中农所土壤肥料系与相关地方农事机关合作,对江苏等14个省68个试验点的土壤进行了“地力测定”,得出各地土壤中氮素养分最为缺乏,长江上游、淮河流域和长江以南的许多地方缺乏磷素养分,钾素在各区土壤中均不甚缺乏的结论。4江南地区长期以来种植的作物以水稻、油菜、桑叶等为主,这些作物对氮的需求最大,土壤氮最为缺乏,磷次之,钾又次之。5南方各地农事试验机构也开展了不少土壤肥料试验研究工作。1925年-1933年江浙各农事试验场进行了水稻对氮、磷、钾三要素需求的研究,主张施用氮、磷、钾混合肥。谢申1927年在《农声》杂志上发表《水稻需要氮磷钾三元素的研究》,认为水稻体中的成分、水稻产量、稻米品质等与肥料三要素有很大关系。根据1925的试验结果,早稻施用三要素的亩产稻谷321.4公斤,不施的亩产为194.4公斤。晚稻施化肥的亩产221公斤,不施的为128公斤。1933年―1935年,江浙各农事试验场进行了田间稻作施肥试验,结果证明肥料组合不同,增产效果显著不同。凡施用有机肥又加施硫酸的试验处理,全部增产,而且有的增产可达到80%。施用有机肥后,每公顷若加用硫酸145.6公斤,便能增产稻谷456.3公斤,硫酸用量和增收谷量为1∶3.13。但是稻作施加磷肥的效果不明显,据试验结果来看,获显著增产的只占20%。稻田加施钾肥的,则多为减产。6吴江稻作试验场报告显示:稻田除施用通常有机肥料外,加施过磷酸石灰,收量显著增加。单用无机质肥料小麦收量逐年减少,若加用厩肥等有机肥,收量与年俱增。7这种情况实际上与江浙地区的土壤性状、肥力有密切关系。另外,上述试验研究还揭示出化肥短期增产效果明显,而有机肥有利于改善土壤性状,保持土壤肥力,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可扬长避短。根据多年的土壤肥力调查和化肥施用实验研究结果,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人们对化肥施用问题已基本达成共识,并提出了“三为主”施肥方针: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化肥中以硫酸氨为主,其它化肥为辅;作物施肥中以水稻为主。这样的认识基本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和农业实际,江南地区也不例外。
三、近代江南地区有机肥施用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有机肥料一般都是利用动植物残体、动物排泄物等,在当地生产条件下积制而成的肥料,所以又称农家肥。中国是世界上施肥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机肥料种类繁多,并积累了丰富的肥料积制和施用经验。中国农业历数千年而能保持产量稳定、地力不衰,与其以土壤改良和培肥为核心的农田施肥有直接关系。20世纪初,化肥进入中国并开始在沿海地区推广,但直至三四十年代,中国的化肥使用量依然有限,人们使用的肥料主要还是农家肥,江南地区也不例外。也可以说,在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江南地区维持了有机肥积制和施用的优良传统,并有所创新。
其一,肥料种类以传统有机肥为主并有新增。明清时期河泥、饼肥、绿肥、粪肥、草木灰等已是江南农家常用的肥料,秸秆、陈墙土、淘米水等也无不是农家的肥田之物。近代以来这些肥料依然很常见,并出现一些新的肥料种类。据东南大学对江苏农业的调查显示,20世纪20年代苏南各县使用的肥料主要有猪粪、人粪、草灰、河泥、豆饼等。1杭州地区年海关报告称“常用肥料,有种三叶草生长在稻田,犁地时翻下,水草和河泥,还有菜籽饼和豆饼被广泛使用。”2由于未曾提及到化肥的字样,可以推断当时杭州地区化肥施用极少。接下来的10年时间里,化肥销售有所增加,但有机肥仍是主体“:农民所施用的肥料,有粪肥、化肥,品种五花八门,系当地产的仅有明矾、绿矾、石膏和石灰都是矿物的,但施用相当少;主要是厩肥(汁)又称液体肥料、豆饼、菜籽饼、稻草灰、河泥和厩肥也”。3民国二十四年(1935)的上海川沙县志中记载了当时农家使用的肥料种类:粪、牛粪、猪粪灰、羊粪灰、鸡粪灰、草河泥、堆肥、河泥堆、苜蓿头、豌豆箕、蚕蛹、腐蟹、豆饼、菜籽饼。419世纪中期以来,战乱频发,社会动荡,江南人口变动剧烈,其它地区的肥料利用经验相继传入江南地区。加之20世纪20年代以后化肥的配合使用,当地的肥料种类更为丰富。苜蓿过去一直在江北地区种植,近代则成为江南的绿肥;浙东等沿海滨湖农民习惯用鱼蟹残体作为肥料,宁波等地喜用红萍造肥,近代这些制肥经验逐渐在江南传播开来;石灰等矿物肥料过去多见于两湖地区,近代江南也开始施用了。化肥属舶来品,虽然购买和施用者很少,但它改变了当地人传统的肥料观念和施肥方式,其意义非同小可。
其二,饼肥和绿肥的普遍使用。近代江南地区肥料使用的变化,以豆饼、菜籽饼和绿肥这样的有机肥在生产中的普遍施用最有特色,有研究者曾将清代至近代江南地区商品性豆饼的广泛使用描绘成一场“肥料革命”。5在江南农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明代晚期,饼肥被用作基肥并开始在肥料中渐露头角。清代江南地区豆饼等饼肥施用更加普遍,但已开始作为追肥使用。明末清初的《沈氏农书》,指出在以牛粪为基肥时应将豆饼或者豆渣作为一种追肥。现代科学研究证实沈氏的建议很好:牛粪中的主要成分是缺乏氮元素的纤维,尤其是它分解得特别慢以至于延迟了肥效的发挥。因此,含有足够氮元素的豆饼和豆渣是对于牛粪肥缺点的必要补充。119世纪初期,姜皋《浦泖农咨》建议江南农民将豆饼作为追肥,用于弥补牛粪和河泥等慢效基肥的不足。近代以来,由于农家肥缺乏以及化肥使用尚不普遍,江南民众往往购买豆饼作为肥料,明清时期的饼肥施用方法也被延续下来了。19世纪末期《松江府续志》引用了姜皋《浦泖农咨》关于“三通”施肥的文字:首先用绿肥,接下来是猪粪肥,最后是豆饼肥。不过,这样一种看似完善的“三通膏壅”技术却不一定很普及。“三通膏壅惟富农有之。若贫农荒秋糊口尚艰,奚暇买草子撒田为来年膏壅计。又无力养猪,只赊豆饼壅田。其壅力暂而土易坚,故其收成每歉。”2就是说,只有富裕农民才有能力采用“三通”施肥方法,而贫困农民则既买不起草籽种植绿肥,又无力养猪积肥,只能赊豆饼来肥田。贫苦农民用不起其它粪肥,但要赊豆饼来肥田,可见当时人们对豆饼的依赖程度较高。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已大面积种植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L.,又名红花草,豆科草本植物),作为稻田绿肥和家畜饲料。近代江南地区对绿肥更加重视,《农林新报》和《中华农学会报》常可见到提倡绿肥种植的文字,宣传最多的是种植成本较低的紫云英和野豌豆。在当时饼肥价昂,粪肥短缺的情况下,增加绿肥种植无疑是扩大肥源、增进土壤肥力的较好选择,可缓解江南稻作生产以及商品性农业发展对粪肥的需求。近代江南田野中大片紫云英既为土壤提供了有机质和氮素,也曾是很诱人的农业生态景观。
其三,有机肥积制和施用方法有所进步。中国古代在有机肥积制方面有不少发明创造,近代以来依然保持了有机肥料积制的传统,这在江南地区表现很明显。清代吴人奚诚《耕心农话》(1852年)记载了窖粪法,“人粪虽肥而性热,多用害稼,暴粪尤酷。故于秋冬农隙时,深掘大坑,先投树叶、乱草、糠秕等,用火煨过,乘热倒下粪秽垃圾,令其蒸透,方以河泥封面,谓之窖粪。”3据说这样处理能使农作物“加倍起发”,实际上是通过加热密封,促进粪肥腐熟和养分释放,增加速效性成分。这一时期有机肥的施用技术更加讲究。清末《松江府志》曾说吴松地区的水稻每季都要施用三次肥料“:上农用肥三遍,头遍用红花草、紫云英等绿肥,二遍用农家肥,三遍用豆饼,还用河泥等”。4后来《松江府续志》对这种施肥方式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肥田者俗谓膏壅,上农用三通。头通红花草(紫云英)也,于稻将成熟之时,寒露前后田水未放,将草子撒于稻肋之内,到斫稻时草子已青,冬生春长,三月而花,蔓衍满田,垦田时翻压于土下,不日即烂,肥不可言。谚云:种田种到老,不要忘记草。然非上等高田,不能上草,(撒草后,遇雨,田中放水,则草子漂去;冬春雨雪,田有积水,草亦消萎)草子亦亩须四五升。二通膏壅多用猪践,先以稻草灰铺匀于猪圈内,令猪践踏搅和而成者,每亩须用十担。三通用豆饼,(出关东者为大饼,个重六七十斛,从浒关来为襄饼,个重二十四斛,用大t刨下,敲碎撒于田内),亩须四十五斛”。5这是基肥与追肥结合,迟效肥与速效肥结合的一套比较完整的水稻施肥体系,是对传统“三宜”施肥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其四,开始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改进传统有机肥。传统有机肥可就地取材,变废为宝,不仅肥效持久,还能改良和培肥土壤,但也有营养浓度低、肥效缓慢等缺点。20世纪30年代,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土壤肥料学教授刘和与其助教经过六七年的苦心研究,发明了一种活化有机肥料的新方法。当时活化的有机肥料,包括榨油厂的副产物如豆饼、菜子饼、花生饼、芝麻饼、桐子饼,及皮革厂之废物如皮渣、毛发等。过去这类肥料的使用比较麻烦,要先将其浸于水中,待腐烂至出臭气时才可以肥田,氮素的损失在所难免。否则效力迟缓,且不利于作物生长。刘和教授以简便的化学及物理手段,破坏有机肥料的脂肪质,使其易于氨化,从而提高了水溶氨百分率,肥效比未活化者高出40%以上。1但由于缺乏文献记载,人们对这种制肥方法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不很明确。1936年,中山大学农学院彭家元和助教陈禹平分离得一种可分解纤维质的细菌,它可促进农家肥腐熟,使用效果颇佳,于是制菌种向农民推广,后世称为元平菌腐熟法。实际上,当时利用现代科技研究传统有机肥的事例还有不少,它反映出西方农学的传入,促使人们去开发和利用本土肥料,更好地发挥有机肥的长处,应对化肥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总之,传统有机肥一直在近代江南的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有机肥的积制和施用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在化肥传入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发挥本土肥料的作用,农学家开始利用现代科技方法改进传统有机肥,有机肥研究成为中国近代肥料科学的重要内容。
四、结语:当代化肥与有机肥施用的历史思考
近代中国,中西文化激烈交汇,传统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而化肥则在科教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化肥施用的试验研究和推广取得不少成果。当时在大量实地调查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人们结合中国农业的实际,提出了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方针。只是近代中国化肥使用的区域主要局限于江南以及沿海经济较为发达、交通较为便利的地区,一直未能普遍应用。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化肥逐渐大行其道,在教育、科研以及农业生产中均占了上风,传统有机肥则在很多地方有被遗忘和抛弃之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转变。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肥料应用呈现出三个较明显的时间段:50-60年代以推广有机肥为主;70年代实施有机肥与化肥并重;80年代后以推广化肥为主,有机肥用量日益递减。进入21世纪,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中国化肥的生产量和施用量都已跃居世界第一,化肥占中国肥料施用量90%以上。化肥的大量施用使得中国农业生产率显著提升,作物亩产量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以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很好地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就这一点来说,化肥功不可没。但大量施用化肥,也对土壤生态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让人不无忧虑。到20世纪末,由于大量施用化肥,重用轻养,造成普遍的土壤肥力下降。据调查,华北平原土壤有机质已降到1%左右,全氮含量不到0.1%,东北三江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从10%-11.5%下降到3%-5%。2从50、60年代到80、90年代,江南地区农田能量产投比明显下降。还有,无节制地使用化肥并不能被植物吸收,而是大部分留在土壤里,转化为可溶性盐,成为地下和河流的污染源,造成农、畜、水产品的严重污染,影响了江南农产品的出口创汇。3近年来,中国农村的肥料使用问题依然相当严重。因为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经商,加之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户对土地的劳动力投入大大减少,化肥、农药和除草剂被普遍采用,而农家有机肥的积制和施用方式不再受到重视甚至被遗忘和抛弃。与化肥相比,农家肥积制施用费时费力,且短期增产效果不明显。在经济利益面前,任何关于施用有机肥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说教都是苍白无力的。这些年农村秸秆焚烧屡禁不止,正是这种情况的反映。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美国等发达国家也不例外。4针对因大量施用化肥而造成的土壤生态和环境污染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很多国家出现了一种所谓的“替代农业”模式。尽管替代农业的派别与口号多种多样,如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生物农业、再生农业、自然农业、超工业农业等,但却拥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强调某些传统农业技术仍有其积极作用,提倡施用堆肥、厩肥、豆科绿肥等有机肥,排斥现代农业科技中的人工合成产品,主张少用或不用化肥。1与此相关,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有机肥在农业上的运用。中国强调增施堆肥、厩肥等有机肥,努力扩大绿肥的种植面积,商品有机肥的发展也颇有成绩。美国采取增施厩肥等有机肥,种植苜蓿、三叶草等作物恢复地力;实行少耕与免耕法,减少土壤结构破坏和土壤污染,防止水土流失。日本提出增施有机肥的措施,要求稻田秸秆全部还田,茶园和果园树行间都施用有机物残体,使地表腐殖质覆盖度保持2~3厘米。当代替代农业强调崇尚自然和循环,意欲纠正常规农业只强调产量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的不足,对唤起环境保护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这无疑与中国传统农业中的施肥理念是相契合的。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传统农业时代中国人把一切能充作肥料的东西都放到土壤里去,使其参与物质的再循环和资源的再利用,化无用为有用,保持地力常新壮。近代农业化学奠基人李比希(JustusvonLiebig,)曾将中国能长久保持土壤肥力的奇迹,归结于其无与伦比的用地养地制度:“就是从土壤取走的而植物养分,又以农产品残余部分的形式,全部归还土壤。”2德国农学家瓦格纳(W.Wagner)根据他自己的亲身见闻说:“在中国人口稠密和千百年来耕种的地带,一直到现在未呈现土地疲敝的现象,这要归功于他们的农民细心施肥这一点。”3民国时期的白得斐博士也说:“中国农田大部因利用人粪、河塘淤泥、潮涨沙积,及其他各种植物之腐殖肥料以养培壅,故其土肥终古不衰。”4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其农业现代化的进度也有差异,采取何种施肥方式深受各国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和资源禀赋的影响。对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来说,不施或少施化肥,往往无法达到增产增收目的,这与其目前仍面临着粮食乃至全部农产品短缺的现实形成尖锐的矛盾。而且从目前来看,发达国家并没有抛弃化肥,实行的仍是化肥为主,化肥与有机肥的配合施用。因此,无论是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跨越这一历史的难题,真正做到合理使用化肥,并实现有机肥的完全回归。近代江南等地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在肥料应用方面历经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舶来,科学与经验的冲撞,并最终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交汇。对于传统的精华―――有机肥能继承发扬之;对于“舶来”的科技―――化肥能慎重对待、取精去粗,坦然利用之。虽然过程艰难而曲折,但其中可值得回味之处甚多。纵观近代江南地区有机肥与化肥施用变化的历史和当今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因大量使用化肥而产生的各种生态问题,再联系以往关于化肥和有机肥的各种争论,我们不难发现近代中国“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施肥方针的深远意义,实际上它也应该成为今天需要倡导和追求的施肥理念。地方化肥和有机肥使用转变分析责任编辑:陈老师&&&&阅读:人次
本文永久链接: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按栏目筛选
                        
农业科技论文热门范文
[<font color="#FF]
农业科技论文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机肥生产设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