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了初衷,忘记了抓住事物的本质 作文本质;为何不该反思?

您现在的位置: >
来源:www. 作者:
时间: 13:31
我的反思350字
  期末考试结束了,一张张试卷像一片片树叶似的飘到了我的眼前,而我所看到的成绩并不理想,尽管是考了全班第一。  我的反思:不应该在期末考试前一天外出玩耍,没有好好地认真复习,没有像期中考试那样认真对待试卷。现在试卷发下来了,面对那简简单单的题目,却在试卷上写了错误的答案,被老师打上鲜红的&&&。我真是非常后悔,好想时间可以倒流,我一定会认真对待期末考试;一定不会再粗心大意;一定会认认真真地检查,不放过任何一道题目。  记得在期中考试的前一个星期,我费劲心思,全心全意的学习,每天早上6点钟左右就会拿起英语书,放开嗓子读起来,这样的&训练&持续到期中考试的那天。虽然期中考试的成绩并不是理想,但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让我在期中考试出乎意料地拿下了全级第二名。  期末考试也许是老天爷对我的一次教诲,我愿意虚心地接受,在以后学习的道路上,一定会紧记这次最深刻的教诲。  期末考试的成绩像一位严厉的老师批评着我的骄傲,又像一位知识渊博的智者训斥我的不该&&让我深记这次的教诲,永远不要再骄傲自大。我反思
我成才450字
  从今年9月到了41中我向往的中学一个多月以来,接受到了这里优秀教师的良好教育,感受到了这里浓厚的学习氛围,承受到了和在小学时不一样的学习压力。  我知道,到了初中阶段,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提高,我们的学习内容会越来越丰富,难度也会越来越高。在小学时,我上课时老是注意力不集中,爱搞小动作。回家时不爱做作业,光知道贪玩。做作业马马虎虎,粗心大意。我必须反思在小学阶段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摒弃坏的毛病和习惯。以良好的姿态,饱满的热情,正确的方法投入初中阶段的学习当中去,以下是我的具体措施:  1、上课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及时消化弄懂所学的内容。  2、回家认真完成各项作业,复习当天所学内容。  3、利用课余时间多看有益的课外书,提高自己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深化拓展的能力。  4、针对各科目要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英语要多读、多听、多说。数学要勤于动脑思考。语文要多读、多背、多记,多看、多写。  5、具体要做到:  (1)每天读十页书,并说出意思,读完所有书写读后感。  (2)每天写一页字帖,提高字的工整。  (3)写完作业,必须按时上床睡觉。  以下是我的目标:  虽然我的成绩暂时不算理想,我有信心通过努力学习,争取一步一个台阶,不断提高自己。为班级争光,不为班级抹黑,不能退步,要进步,超过其他人,不会再呆在起点,要冲刺,加油!加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反思我的学习(原创作文)800字
  今年的元旦假期,郁闷之中也蕴含着解脱。虽然没有外出旅游,但没有外公外婆唠,没有父母的训斥,使我有了机会独自呆在房间里,反思自己的学习。  期中考试,我的成绩很不理想,与父母的期望相去甚远。从入学考试的223名,下滑到了249名,差一点就成了二百五。这一成绩,真让我颜面扫地。  常言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次让我有了亲身的体验。面对现实的排名,很有必要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盘点:  数学学得不错,比如几何单元考了120分,令我颇为欣喜;语文近几次考试,经过认真复习,加快了答题速度,使我有了充分的时间全面理解阅读题;最令人担心的是有许多课文,我仍是一知半解,只好使用教辅资料每天复习一课,但不知收效如何;英语缺乏复习,听讲不认真;历史、地理两科自认较好,成绩名列前茅;政治背诵不力,有的一时强记,临到考场大多忘记;生物课堂上,我只顾赶写&生物练创考&上的作业,而没有抄笔记,结果发下来的卷子,还有20%的内容不会做;体育较好,但仍缺乏锻炼。  总之,这一时期带来的多是负面消息,让我头晕脑胀,不知如何面对期末考试。即使我的后1/3学期非常用功,恐怕也都属于抱佛脚。想到这里,我简直就要崩溃了。幸好有我父亲的及时鼓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才慢慢的恢复精神,开始脚踏实地的学习。  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独立学习,混过了五、六年级,若不是靠一点基础知识,也许在实验中学的排名进不了前1/3。自己总是觉得,小学的课程太简单,玩玩耍耍都可以应付。可是一走进中学的校门,学习科目增加,学习任务加重,各科试卷如雪花般纷至沓来,让我手足无措,在一段时间内很不适应。  小学期间的轻松自如,家长的督学不严,让我养成了上课听讲不认真、作业敷衍了事和成天贪玩的劣习。但也许就在这一时期,我的性格从内向变得外向,从木讷变得灵活,从封闭变得开放,从清高变得随和。这些正面的转变,也许得益于家长为我的五次转学。频繁的转学,是为了选择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同时也能结识更多的良师益友。  如今,我们都上了中学,昔日同学的成绩如何,我一时无法知道。但我在低分、低能、分数排名的刺激下,刻苦学习的愿望愈来愈强,无论期末考试带给我的是欣喜还是羞辱,都无法阻止我努力学习的脚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短短的一段初中经历,让我尝尽了酸甜苦辣,同时收获了悔恨、醒悟和一股全新的学习动力。  二○一三年二月八日(二稿)我们是不是该反思读了《我家有狼初长成》有感650字
  《我家有狼初长成》这本书讲述了作者李微漪在若尔盖草原游玩,救助了一只生命垂危的小狼格林,并把它带回成都,待小狼伤势好转后,作者于是又带小狼来到它的出生地--若尔盖,并把小狼放归自然的故事。  书中无论是从在成都和小狗&狐狸&的斗智斗勇,还是在若尔盖和一只比它大几十倍的大山羊勇猛搏斗,都体现了狼身为一个掠食者的&阴险、狡诈&的智慧。  可是在人们的眼里,狼是一个充满暴力、血腥的生物,给狼的评价和用词都是贬义的,什么&狼子野心&、&狼心狗肺&&&还比如&再狠一点就是狼&。其实狼子野心是狼对大自然的向往,&狼&字其实就是&良&&犬&组成。但是,人类却对狼的皮毛打主意,在大草原上,狼夹子满地都是,而且随着人类的放牧,羊都被人们戴上了一顶叫&财产&的帽子,狼要找到食物已经难上加难。不只是狼,大自然中,许多生物也因人类的捕杀而灭绝了。比起狼,我们人类是不是更加残忍?  比如大街上到处奔走的流浪猫、流浪狗,主人舍弃了它们,还美其名曰&放生&,可是这些娇生惯养的小猫小狗,离开了人还有什么生存的余地?比起狼,我们是不是更加无情?曾经数量不下百亿的蓝鸽,仅仅因为味道鲜美成为了海外的美食,现在,我们也只能在博物馆的柜子里看到它们的标本了。比起狼,我们是不是更加卑鄙?  野生的动物我们就不应该捕杀,已经驯养的动物就不能抛弃。可我们人类做到了吗?没有!我们有什么资格瞧不起狼?不论狼再怎样凶狠,也是为了生存,它们天生就是捕食者。而我们人类的价值是管理世界,不应该为了眼前利益去杀害生物破坏生态,我们是不是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呢?  我们走得太快,是该等等自己的灵魂了!是啊,如果我们能停下脚步,不让更多的生命为人类的利益而牺牲,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吧。我的反思550字
  我是如今傲然站立在金字塔顶端的生物&&人类中的一员。  但正是这如今傲立在世界顶端的人类,都干了些什么?不错,人类是发展出了所谓的&文明&,学会了直立行走。但这又有什么用?人类用自己空出的双手制造出了怎么样可怕的东西?是枪支,是弹药,还有那足以毁灭数百公顷内一切的核弹,原子弹。  如今,不仅仅是这些怕人的武器了,就连一枝树干,一块石头,都被人类&充分利用&。  不知是谁曾经说过&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些&自然法规&。没错,大自然是有它自己的法则,也与上述法则相符合,但却并没有说&优胜者&有权利任意地去压榨,奴役那些暂时的弱者。  当我们站在金字塔的顶端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去感谢大自然,而是利用我们创造出来的东西去摧残大自然,曾经养育我们的地方;当我们用枪炮彼此战斗时,我们并没有去感谢大自然,而是利用我们创造的东西去毁灭大自然,我们出生的地方;当我们用煤发电取暖时,我们并没有去感谢大自然,而是利用我们创造的东西去污染大自然,曾经呵护我们的地方&&  然而,人类可怕之处不止于此,而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贪欲和好奇心。人类将动物中对我们有益的动物称为&益虫&而对我们无益的动物称为&害虫&。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最古老的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的,我们只不过是单细胞动物在进化过程中比较幸运的一脉罢了,试问,我们又有何资格和权利去给它们命名呢?而人类的好奇心更是可怕,在我们强调&死者为大&之时,却有人为了一已私欲,亦或许是一时兴起去掘祖坟&&  当然,以上只是对部分人的思考,这世上还是有不少的好人的。  清浦中学高一:jimha深度反思710字
  小雨朦朦胧胧,打开窗,怅望灰天,灰色笼罩着我的心扉。那次,那天,那时的我,痛苦不堪,心里十分内疚。  夜幕降临,回家的路上小雨朦胧,灯光笼罩水滴,水滴额外清晰。滴滴雨水,像石头一般砸在我的身上,使我喘不过气。卷子再次被我拿了出来,卷面上的红叉叉犹如万把鲜红的利剑插入我的心扉,脸色发青。没办法,卷子要签字。回家准得挨批评。  回了家,我放下书包,还没开口说话,母亲的手便伸了出来,淡淡道:&拿出来,让我看看。&我犹豫了一下,拿了出来。说道:&给&&&母亲接过卷子,眼睛瞄了过去,:&嗯?&母亲的眉毛从160度弯曲到90度。我感到温度在急剧下降。,四周感到寒冷的气息。我不由得打哆嗦。母亲顿了顿,闭上了眼。过了一会:&这次考试,你犯了严重的错误,你看看&&&母亲回头看我往后退了几步,吼到:&过来!&我不自觉得又退了几步。顿了顿,一步一步慢慢的走了过去。母亲抓住我的肩膀,把我拉到她面前,一手指着卷子,说道:&你看你错的多不应该,这里单位明明不要写,你非要加上去干嘛,多扣了两分。还有这里怎么可能用乘法,应该用除法&&&不知过了多久,母亲的声音渐渐小了,嘴巴也停了下来。&然后叹了口气道:&好了你先去更正试卷,我去做饭。&吃完饭后母亲看了看我的试卷。&嗯,不错都更正对了,以后再也不能犯这种错误了&母亲说,&嗯&我应声道。&好了,去做作业吧。&很快作业做完了,完了作业后后我很快边去睡觉了。  夜色深沉,我却怎么也睡不着,那时我一直想着母亲对我说的话。一会儿叹了口气&我真的好不应该&我内疚的说着,很快便睡着了。第二天,枕头虽是湿润,天气却是明媚。一切又回复状&&初一:马仁杰反思225字
  这星期,我们期中考了,当天成绩出来了。我语文87,数学82,英语90.我看了看试卷,交叉打得非常多,我的试卷就是因为基础题扣得太多。  我的语文试卷上,选择题、判断题、还有课文填空的分数都是不该扣的。  我感到非常后悔,都怪我,老是看课外书,虽然做问题好,但是我基础题太差。在下一次的期末考里,我一定要考个高分!  通过这次考试,我终于知道了,我是因为太贪玩,复习少。今天以后我一定要努力起来,加油,超明天美丽的未来出发!五在反思中成长922字
  每一次历练都是一次新奇的成长经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生篇章,告诉我人生充满着精彩&&  天空上布满着乌云,好似墨水泼在了衣服洁白的画卷上,阴沉沉的,憋得呼不出起来,柳树望着被天&染&黑的小河,无奈地散着头发,无心梳理,小鸟儿在树上讥笑着柳树的悲哀&&  拿着老师刚发下的试卷,怀着一种莫名的激动,偷偷翻起试卷的一角,一个大大的&5&字展现在我面前。后面的数字会不会是&9&呢?这样的话我就&95&分了。我心里揣着一只&砰砰&直跳的小兔,揭开了这令我疑惑的&黑三角&地带。  啊!天不由人,试卷后面的数字竟然是&8&,离我预期的数字只差一点,却相差十分。我满怀困惑的翻开错题,一个个红叉叉编织成一张大网,将我罩住,继而把我抛进了一个无尽的深渊&&  这些题目我都会做,可我为什么错的如此离谱?错过的题一错再错只能说明不够细心,然而细心才是成就好成绩的硬道理。列如:加减乘除再容易不过,可你一稍微弄反了顺序,就满盘皆输,白费劲。  天上的一阵风吹的树叶纷纷飘落,好似一大群在舞蹈黄色使者,让我不禁思绪万千&&  反思曾经与现在的种种错误原因都是一时的大意疏忽,在写试卷的行云流水一现而过,丝毫没有察觉到他的到来,也从未体会过他所带来的巨大痛苦而认真的思索,绞尽脑汁。千错万错都错在一块石头上,那你的存在意义连一块石子都比你略胜三分,丝毫不逊色与你。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句话不实实在在说明了细心的重要性吗?成功离失败不远,就少了细心这副地图的指引,没有细心付出,就品不出成功的甘甜。  没有仍何一个失败过,但不是每一个都成功过&&  在片刻思考之后,心忽然宽阔了许多,再望望窗外的美景:云婆婆早已将她的黑娃娃带回了家,小鸟儿叽叽喳喳的在枝头唱着悦耳的歌曲,太阳公公将阳光倾洒在大地,柳树重新对着小河梳理长长的头发&&  这次反思让我明白了总结错误,细心找错的成功方案,为我的知识宝库添上新的财富。  我在反思中成长&&初一:黄志斌语文考试反思379字
  岁月如梭,眨眼间一学期,已经过了8周,单元考试分数发下来了。  这次的单元考试我觉的我考的不是很好,考试中,单单书面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要多做一些课外习题,扩展知识面,这样语文成绩才能节节攀升。考试时,要注意认真审题,别把句子的出处弄混了。一定不能马虎,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后悔莫及。要想学好语文,多做题目是难免的,要熟悉和掌握各种题的意思。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读一些课外的书,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掌握一般的修辞手法。如果平时写练习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考试中会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经过这次考试,我明白了: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以及盲目的追求。  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经过反思的我,能在下一次考试中发挥得更好!六月考总结反思928字
  在这硕果累累的十月,我们迎接来了七年级的第一次月考。  说实话,我非常紧张,但是总复习后觉得不是很难,就这样,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结束了这次月考。  可是,当数学成绩发下来的时候,我大吃一惊,面对我的是一个又一个刺眼的红叉叉。74分,这个醒目的数字呆呆的站在那里,简直就是晴天霹雳。我又拿起试卷,那些平常简单的易题全都做错了,要不就是结果算错了,要不就是题目看错了,要不就粗枝大叶把易题看成难题了,这种种的原因都是不小心的失误造成的。总之,这门数学终究是失败的落花流水。  我满以为理科我不太行,文科应该会考得蛮好,可终究还是事与愿违了。  语文,本应该是我的强项,可这次不知怎的,就连最爱的语文也跟我作对,考了个82分,我把试卷重新分析了几遍,主要的错的错在阅读和作文上,这许我心灰意冷,我的作文也一直是&冲锋&,可是没想到作文竟然扣了10分,十分啊,打破记录了......阅读其实蛮简单的,也就是因为我太骄傲自大了,总感觉每门都能考的非常好......这两门都被打了个落花流水。看来只能指望英语了。  应该说,我的英语成绩一直是班上前五的,这次都被排到十多名去了,90,不该错的地方错了,不该错的地方还是错了,本来可以......没办法,全都没考好。  从小,我父母就教育我,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几个字不就正好说的是我吗?骄傲,没有一点虚荣心。我把试卷拿给父母看,他们那失望的表情,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虽然他们口头上没说,但我明白,我父母一直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觉得非常对不起他们,我暗暗下定决心,成绩一定要提上去。当然,口头上说的不代表什么,所以,我决定采取相应的措施。上课认真听,下课复习好老师传授的知识,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说的一点都没错;遇到不懂的难题可以大胆去问老师,不必顾忌什么;每天都可以做些课外的练习题,看些课外书,可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我打算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加起来排到全班前十名。我要的是成绩的提升并不是退步;我要的是满满的喜悦并不是忧伤;我要的是同学之间真正的友情、信任并不是对我的某种阿谀奉承。  所以我,期中一定要考好。加油、努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初一:胡娟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www.,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我的反思作文不要在繁忙中忘记了生活 - 简书
<div class="fixed-btn note-fixed-download" data-toggle="popover" data-placement="left" data-html="true" data-trigger="hover" data-content=''>
写了7162字,被1人关注,获得了0个喜欢
不要在繁忙中忘记了生活
其实今天在写这一篇文章的时候,并没有什么资格。因为现在已是半夜11:30,本打算在晚上十点前就可以把这篇文章给写出来,但是却混到了现在这接近凌晨的时刻。你的繁忙有可能只是瞎忙。你过着一种从早到晚,平平淡淡安安静静地生活。可是心中却也充满着未来满满荡荡丰丰富富的生活。于是你低头背着单词,看着文章,读着英文,考着可能会帮助到的你的证书。没给自己留下片刻充分的放松自己,也没有让自己抬头望一望今天夜里的星星是不是还在亮着。可是千万不要忘记在自己往前走的时候看一看自己走了多远,在往哪走着,这条路你选择了便不要随便放弃。如果不能让你安心,请停下来,好好想一想。繁忙有时会让你忘记反思自己,一昧向前而忘了初衷。记得爱自己,尊重自己,停下来问问自己开心吗?听自己说自己开心吗?你说你要快乐,你要发现美的眼睛,却发现你失去了最本真的天赋。向往着的自由诗意的世界其实在当下,人生苦短,不要浪费人生每一个可以热爱生活的时刻。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选择支付方式:教育教学的反思
高考改革的规律和动向,探讨中学历史教学对策
“3+X”高考改革自1999年正式启动,历经7年时间仍不断地深化,不断地向教育的本质规律靠拢。在这种形势下,作为普通高中的教学工作者必须认真深入地研究高考命题的特点,把握高考改革的规律和动向,更新教学理念,调整和改革自身的教学策略,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本着这一想法,笔者谨从历史学科出发,对2002年至2005年的四套高考题(2002年“文综”全国卷、2003年“文综”全国卷、2004年“文综”全国卷-老课程、2005年“文综”全国卷Ⅰ)作了一些粗浅的分析,并对今后的历史教学改革作了一些思考,以供参考。
近年“文综”高考题的特点
总体上来看,近几年的高考文科综合测试题均以《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为依据编制。其试题内容、试题结构、命题设计、学科渗透、价值取向等方面更趋向成熟、合理,不仅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更有利于素质教育在中学全面推进。具体分析,试题具有以下几个较为稳定的特点。
一、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的记忆、调动和运用能力,始终是近几年“文综”考查的重点。
熟练地掌握、灵活地调动和运用学科基础主干知识,并将所学知识与试题形式和内容建立起正确的联系,从而获得解题信息,这是最基本的学科能力。近几年,“文综”高考试题一直坚持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考查重点。就
“文综”全国卷的四套试题来看,每套试卷平均都有分值近60%的题目非常直率地考查了纯基础性的学科知识。例如:2002年“文综”全国卷第15-18题“我国的外交”,第20-22题“战争”,第23-26题“三次科技革命”,第37题(1)问“大连、旅顺问题”等;2003年“文综”全国卷第17-19题“土地政策”,第20-23题“民主与法制”,第24-26题“民族独立”,第37题“长城”第(1)、(4)问,第41题“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第(1)问;2004年“文综”全国卷(老课程)第12-15题“城市化水平”,第16-20题“儒家思想”,第21-23题“政党的发展”,第40题“农民问题”第(1)、(2)问;2005年“文综”全国卷(Ⅰ)第13-16题“西南地区的开发”,第17-19题“文学”,第21-24题“中美关系”,第39题“亚非会议”第(5)、(6)问。
二、凸显能力立意,对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考查日趋增强。
近几年来,“文综”试题坚持“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没有改变。试题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考查目的,通过各种新情境、新资料、新视角、新问题,将知识与能力最大限度地整合地一起。具体来看主要考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就历史学科而言,这是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同时又是其他各种能力提升的前提。正因为如此,近四年来的“文综”全国卷试题,不论政治、历史、地理都有约80%以上的测试点直接或间接地考查学生对各科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2、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这一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对学科信息和试题信息的解读与获取。学科信息主要是指在学科知识与试题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通过对试题提供的情境、资料及视角的阅读、思考,摸准试题旨在考查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学科依据。解读试题信息首先是对试题设问中的指令性、操作性信息的准确把握,即通常所说的审题;其次是对试题给定的图象、文字、表格、符号等资料进行阅读、处理和筛选,从中提炼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知识点、观点、结论),进而分析、阐释、论证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如:2002年“文综”全国卷第37题第(2)、(3)问,对“三个历史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清政府和新中国外交政策本质差异的对比”,第40题“丝绸之路”;2003年第37题“长城”第(2)、(3)、(5)问;2004年“文综”全国卷(老课程)第40题“农民问题”;2005年“文综”全国卷(Ⅰ)第13题“滇王之印题”,第18题“杜甫诗词题”,第20题“毛泽东诗词题”,第37题关于“民族主义”问题等等。
3、加大了对历史描述和阐释的能力的考查。
2005年《考试大纲》对这方面的要求分了三个层次:一是“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二是“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三是“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能对历史事物的外在表象特征进行准确的描述,还要对事物的内在本质特征、发展规律作出准确的、全面的描述与阐释。如2002年第37题第(3)问“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差异”,2003年第37题“长城问题”第(5)问说明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的原因。
2005年“文综”全国卷(Ⅰ)第39题第(4)、(5)、(6)问“亚非会议与会各国的‘异’和‘同’的内容”、“‘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和作用”,“万隆会议对当时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等。
4、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是近几年《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能力测试中最高一个层次。它不仅要求学生对学科主干知识有牢固、熟练的掌握,更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思维过程将知识升华为学科理论和规律,形成观点,并能运用概括、归纳、演绎、判断、比较等方法,综合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来论证观点,探讨事物发展的规律。如2003年“文综”全国卷第37题第(5)问对长城是中华民族象征的论述;2004年“文综”全国卷第40题第(3)问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原因的论述;2005年“文综”全国卷(Ⅰ)第37题第(4)问“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等。
三、跨学科渗透、综合不断增强,但仍保留着较为明显的学科特点。
综观近几年的“文综”高考题,在跨学科渗透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学科间综合的亲和度日益增加,能力考查立意新颖。但是,笔者以为应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来看待跨学科综合。从宏观角度看,跨学科间的渗透与综合主要体现三科知识的结合点上,以三科知识的某个结合点为纽带,以灵活多样的命题视角、新颖的情境设计、新的图像、文字、表格等资料为载体,紧密结合某个时期的社会现实问题设计,所谓“综合”是“大概念”上综合,是宏观上三科结合点的综合。从微观角度看,具体知识点的考查,基本上没有突破学科知识、学科能力的框架,这符合普通高中分科教学的实际,也是对这种实际情况的尊重。如:2002年“文综”全国卷第39题“《清明上河图》题”,选择的三科结合点是黄河流域的开封这一空间概念,第(1)、(3)问从历史学科角度考查历史上东京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和衰落的社会政治原因,第(4)问从黄河流域的地理、自然环境方面考查黄河多次泛滥的原因,第(5)问从经济学角度考查开封市经济结构的调整问题。第41题“人口迁移和城市化问题”,第(1)问的三个小题,首先要求考生从历史学科角度分析欧亚移民与美国经济发展的关系,美国《宅地法》对西进运动的影响及西进运动的后果;然后,提出“试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美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现象”的设问,以历史学科的知识为情境,自然的过渡到政治学科。第(3)、(4)问仍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为切入点,过渡到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和“依法治国”两个社会现实问题的考查。可以说学科间的渗透与综合自然、和谐、亲和度强,既在宏观上实现了跨学科综合与渗透能力的考查,又在微观上兼顾了学科知识的考查,体现了“以学科内综合为主,跨学科综合为辅”的指导思想。
四、关注社会现实,贴近实际生活,体现以现实问题为中心的主体设计思想,凸显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致用”思想。
“问题立意,关注热点”是“文综”高考题不同于“3+2”模式下历史高考题的一大特色。近年的《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也明确要求重视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问题,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文综”高考题均秉承了这些指导思想,表现出以人类社会面临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国家发展前景、人类的发展与命运。如:四年来“文综”试题涉及到的欧元问题、城市绿化与规划问题(环境)、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问题、西部大开发中的资源、环境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可持续发展观);工业区位与环境问题、长三角的发展问题、党建问题、人口迁移问题、依法治国问题;政党政治、伊拉克、全球化、粮食、能源、东南亚海啸、我国民族政策、中美关系、国际关系中“求同存异”原则等问题。
以上是笔者对2002年至2005年四套“文综”高考题的一些粗浅的看法。普通高中的学科教学改革必须与高考改革同步,对高考特点的把握是我们调整学科教学的主要依据。
高考改革的趋势
从国家高考改革的本质意图来看,“3+文综(理综)”的高考科目组设置,毕竟有别于“3+X”高考科目组改革的初衷,更不是“3+X”高考改革的最终归宿和终极目标。况且,目前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已经全面实行,这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对未来的高考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传统的高考方案(包括当前的“3+文综(理综)”方案)必将被更完善、更科学合理的方案所替代。笔者以为,作为普通高中的教师,关键是在于对“X”科目组设置的把握。在此,笔者就掌握的资料和信息从高考科目组设置和新课程标准改革两个角度来谈一点自己的分析与思考。
一、关于高考科目组设置的改革的分析与思考
根据1999年2月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中规定,“X”指由高等学校根据本学校特点的要求,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科或综合科目中自行确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林惠菁司长在《与时俱进,深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中国考试》2003年第一期)一文中指出要与时俱进,“继续推进“3+X”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高考科目设置改革要将统一性与多样性、选择性相结合”,“要进一步在更广泛、更本质意义上体现‘X’的开放性、灵活性、选择性”。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应书增老师更加明确的指出:“3+X”科目组的本意是将原来单一的科目组变为多样性的科目组,由原来固定的科目组变为可选择的科目组。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增加高考选拔考试在考查科目上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是“3+X”高考改革的精髓。
二、关于新课程和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分析与思考
自2004年实行的历史新课程和新课程标准改革,旨在解决当前普通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诸多问题,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因此现行新教材在编写体例上,建构起了“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为主轴”的新结构体系。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分成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必修模块九个专题和六个选修模块,有利于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关系。注重学生对某一事物或事件演进的特点、规律及认识的思考。在内容编排和结构特点上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这此变化必将使我们的历史教学由对教学结果的追求转变为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追求,由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导研、探究式教学。新课程及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指导思想及其内容、形式的变化,必定会对未来的高考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未来高考的命题方向。
但是,笔者以为,不论“3+X”科目组如何发展变化,在增加其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同时,更要把握其可操作性原则。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尊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普通高中分科教学的实际;二要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三要循序渐进,在继承中创新,已经取得的成果或做法应该继续坚持下去;四要有利于推动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地向教育的本质规律靠拢;五要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新课程和新课程标准改革相匹配,为新课程体系、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提供正确的导向;六要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对普通高中教学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价;七要响应国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政策,切实地推动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减轻。
综合上述原则以及“3+X”科目组改革的本质意图,笔者认同应书增老师关于“3+X”科目设置方案的设想:语、数、外仍为所有考生必考科目;文科考生考简单的理科综合(知识的内容在新课程必修课范围内),理科考生考简单的文科综合(知识范围在新课程必修课范围内);然后文科考生再选考历史、政治、地理中的任何一科,理科考生再选考物理、化学、生物中的任何一科(高等学校各系、专业录取时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科或几科,但要与考生的选择相匹配)。
高中历史教学的对策
鉴于以上对近几年“文综”高考题的特点和高考改革的分析与思考,笔者以为,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也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教学与复习的思路。
一、坚持学科教学的主阵地,狠抓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核心的主干知识教学与落实。
综合测试的考查目标是综合能力,但是还是要通过对学科知识的考查来实现。所谓的“综合”在一段时期内,还是宏观上的综合,微观上的知识考查仍保留着明显的学科特点,可以说仍是以学科间的结合点为纽带,将学科知识拼盘式的综合。就学科知识考查的重点而言,近几年高考题中,基础性的主干知识一直占非常大的比重,平均约有60%的试题很直率地考查学科基础性的主干知识。所以,一定要坚持学科教学为主,狠抓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复习,坚持“三讲”、“三不讲”的教学原则,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讲”是讲重点难点、讲历史演变的规律特点、讲知识与现实的联系;“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一定会的不讲。切记不要刻意地为追求跨学科综合而开设所谓的“综合课”。
二、继续转变教学理念,使我们教学由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转变。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是“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必然推动教育的目标向能力培养转化,近年的高考改革也给我们指明了这个方向。所以,普通高中教学工作必须及时的更新理念,转换思想,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为此笔者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关系。这种新型的教学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化和课堂交流方式的改变。它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它的课堂交流是多向的、广泛的,既包括老师与每个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交流。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的思维的发散,能激发探讨问题的积极性。
————构建大时空的历史教学思路。大时空的教学思路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改变“一言堂”的做法,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意识,将学生推到学习的前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探索、学习;既要以教材为主要依托,但又不局限于教材内容,将教材的外延拓宽,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让学生广泛涉猎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存;既要坚持以课堂为教学主阵地,同时又将学生学习历史的空间拓宽。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多渠道了解教材之外的背景材料,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辨别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运用资料阐释问题的能力等。
————构建探究式历史学习模式,使教学目标由对结果的追求转向对能力培养过程的追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利用“问题教学法”,将教学内容设计成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梳理教材知识,探讨、解决问题。同时,将社会现实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建立联系,学会用历史分析现实问题的方法。再如,我们组建了“社会科学自修室”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为学生配备了丰富的社会科学资料(包括书籍、报纸、刊物、电子书籍及文章),每周开设一节自修导研课,将历史学习的空间拓宽到自修室,让学生根据每周所学的内容去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指导他们将掌握的资料与教材之间建立联系,引导他们根据掌握的背景和资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构建跨学科渗透的备课模式。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策划方案和实施方案,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跨学科能力培养应该教学备课过程中就予以贯穿。历史、政治、地理三科教师可以同在处一室备课,随时就授课、测试过程中涉及到的三科知识的结合点、与社会现实问题、焦点问题联系点进行集体交流、研讨,设计出最佳渗透方案。也可以就某一阶段三科的教学内容进行一下总体把关,从宏观上理清三科之间的结合点、与社会现实的联系点。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新课学习过程中就体会到三科知识间综合、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以上是笔者针对高考改革对历史学科教学做的一些思考,时代在发展,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要使历史教学与高考同步,向规律靠拢,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事物的本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