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专题课程设计及内容是否科学老年人合理用药指导,对实际工作有无指导价值

课题立项以后的几项重要工作
欢迎访问黄骅市教育局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课题立项以后的几项重要工作
&&&&来源:&&&&作者:&&浏览次数:1702
第一讲& 写好开题报告
一项课题立项以后必须开开题会,开题会的召开表明这项课题研究启动了。开题会参加的人员主要是课题组全体成员;课题指导专家;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和学校工作的需要也可以请全体或部分教师参加,还可以请相关的校外人员参加。开题会的主要议程一般有三部分:课题组组长做开题报告;专家点评;课题组成员讨论报告并提出修改建议。有的开题会还请专家做有关的学术报告。开题会以后,课题组长要根据开题会上大家的意见对研究方案和计划进行修改完善。然后,即可按方案和计划开展研究工作。
在课题申报立项时,在填写课题申报表过程中,一般来说,只是课题组长和少数几个准备参与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对课题进行过初步的设计和论证。开题会就不同了,所有课题组成员都要参加这个会,其中有些成员也可能是绝大多数成员只是知道自己要参加一个课题研究,但对这个课题的来龙去脉、如何设计、如何论证都不清楚。所以,开题会等于是一次做好本课题研究的动员会,也是一次本课题的再论证会,还可以看作是一次教育科学研究的培训会。
在开题会上就得有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等于是做好本课题研究的动员报告,是对本课题的再一次论证报告,是对所有参会人员的科研辅导报告。所以,开题报告很重要,不仅关系到能否动员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研究、课题能否得到充分论证、课题研究能否规范有序地进行到底的问题,还关系到参会人员能否受到一次实际的有效培训问题。
那么开题报告包括那些内容呢?开题报告的内容没有绝对的规定,一般有以下一些内容:阐明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范围;选择研究对象;说明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选定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确定课题研究的步骤;展望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分析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等七个方面。
一、阐明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提出的背景。就是要讲清楚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课题。讲清楚当时确定课题时是怎么想的,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形势需要,还是根据学校工作的实际需求,或者是根据个人的观察、分析、经验和发展需要而确定的。当然,多数情况,上述的这些背景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着的并不是割裂的。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要讲清楚研究这个课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首先讲清楚研究的目的是什么,通过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要取得什么结果。讲研究意义,也就是讲研究的价值,一般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讲,讲它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比如:要指出,通过这个研究可以完善、突破、矫正某领域的哪方面的理论,或可以在哪个方面提高理性认识(后者是针对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际提出的);在实践中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或对解决某方面的问题可以提出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把这部分讲清楚、讲好,很重要,可以调动课题研究参与者的积极性,很快地而且目的明确地投入到研究之中。讲不好,则会使研究者感到这个课题没有研究意义、没有研究价值,调动不了研究的积极性,即使参与研究,也不会取得好的研究成果。
二、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范围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想达到什么标准。如果说研究目的是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那么研究目标就要搞写清楚通过研究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要达到什么标准。
研究内容和范围,一般要根据课题的名称、课题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研究的时间长短等来确定。不能无限制地扩展也不能无理由地缩小研究内容和范围,否则都不能达到所设定的研究目的。在合理确定研究内容和范围时要注意两点:
一是,研究内容要设定在合理的范围,这就必须对课题的题目作出界定。这一点往往是中小学教师做课题时容易忽略的,很多课题申请表中都没有对课题的题目作出界定。旁人看了就不知道这个课题的研究范围。所谓界定就是根据研究的题目对研究的界限作出规定。有了这个界限,就不会出现随意扩展或缩小研究范围。具体做法是对题目中的几个主要概念或是对几个容易引起不同理解的概念作出规定。界定是关系到研究的整个走向和研究成果的成败的。比如:我在石家庄讲课时举了个例子,有个《流动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中对这个题目中四个概念作出了界定:一是流动儿童;二是习惯;三是学习习惯;四是流动儿童良好学习习惯。这个开题报告对题目做了界定,很好。但这个界定做多了,实际上只要对两个主要概念作出界定,思路就清楚了,参与研究的人也就明白了。第一个要界定的概念是流动儿童。这是个新概念,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群体,如果不界定,大家就不清楚那些儿童算流动儿童,也就是不清楚研究的范围和对象。开题报告中对这个概念界定得很清楚,很好。第二个需要界定的概念是良好学习习惯。因为对哪些是小学生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不界定,就不知道这个课题要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无从下手研究。界定概念往往是中小学研究中容易忽略的。
所以建议,对没有作出界定的课题都要补界定,特别是在开题会的报告中一定要有界定,否则研究无法进行。
二是,研究内容比较丰富时,可以把研究内容分成若干小点,并注意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做到层层相扣,把不必要的内容剔除。
三、选择研究对象
关于研究对象,很多中小学的研究方案中对此没有作出规定(今天的三份报告中都没有明确研究对象);或者确定了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但没有确定总体范围内的直接研究对象,使研究无法切入。比如有的确定全校的1-6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那么大的范围不可能全校几百人上千人都作为直接研究对象,必须从其中选取直接研究对象。如何选取,可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多种办法来选取。不论那种办法,选取的直接研究对象必须是有代表性,能代表总体的。
四、说明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这一部分的撰写应详细,交代清楚该课题目前有无相同的研究。如果没有,有无类似课题在研究;如有,是什么地方什么人在研究;研究进展到何种程度,已经得出了哪些结论等。通过详细交代,既是向课题组成员表明自己已经掌握了该课题领域的研究动向,又是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别人的经验以便借鉴。
五、选定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写这一部分时,应先写研究的总体思路,然后再写具体的研究方法。
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可以从以下几种中小学常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选用。
(一)&& 观察法
今天行为习惯养成的课题是需要运用观察法的。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研究的对象包括研究的人、事物和现象,并把观察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作为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大家知道,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生撰写了很多著作,著作中的许多资料是靠长期观察得来的,所以他的著作非常生动、具体、实际。他为了研究道德教育问题,观察记录了3700个左右的学生的心理状态、行为表现,他甚至能指名道姓地说出25年中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的曲折成长过程。虽然我们大多数人不可能做几十年的观察记录,但这种研究方法对于研究3年以上的课题,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利用上课、班主任工作、听课、参观、出席各种会议和集体活动等途径进行。观察的方法通常采用抽样观察法和追踪观察法。抽样观察法包括时间抽样观察(在特定的时间内观察,如课堂提问时的观察)、场面抽样观察(如在学生技术操作场面的观察)和阶段抽样观察(如在期中、期末的观察)。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她为了研究高中中等生课堂学习效率提高的策略,制定了量表对课堂学与教的行为进行观察并予以记录,以取得第一手的资料。在今天技术发达的情况下,观察还可以采用技术手段。要注意的一点是,科学研究的观察是根据预定的研究计划,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的,这是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的不同之点。
观察法有它的不足之处,一是只能观察到现象;二是大规模的研究不适宜用。所以观察法还需与其他的方法结合起来用。
(二)&& 文献法
文献法就是对文献资料进行查阅、收集、分析、综合、加工整理,从而找出研究所需要的重要材料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大量的是作为前期研究的手段。一般来说,在研究一个问题之前,都应该先采用文献法,查阅、收集有关所要研究问题的文献资料,进行信息动态的分析,了解前人对这个问题已经做了哪些研究,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和困难。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研究;另方面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新的进展。当然文献法不仅在研究前期要用,很多课题在研究计划开始后也是需要用的。运用这个方法的步骤是:查阅和收集,鉴别,分析、综合,加工整理。
今天的三个课题前期都用了文献法,有的在研究过程中还要继续用文献法。
(三)调查法
调查方法的作用有三点:一为研究的课题收集第一手材料;二为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制定改革措施提供事实依据;三是为了了解教育现状,发现先进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推广经验或解决问题的意见。如果课题的研究结果想起到上述作用之一的,可以用调查法。今天的两个课题确定用调查法进行研究。
作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调查法与日常工作中的调查法有所不同。主要是,教育科学研究中的调查法,强调调查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同时注意数据的收集,注意调查资料的数量化,并要用统计、测量等手段对调查资料进行定量分析。
在调查开始前,要作好充分准备。比如,要确定调查的问题,选取调查对象,起草调查提纲,制定调查计划,组织好调查班子。调查的具体方法有:开调查会、访谈(访问)、发问卷、填调查表等。调查的种类很多。有常模调查、比较调查、事实调查、征求意见调查、口头调查、书面调查、综合调查、专题调查、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包括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等。采用哪种具体调查方法和调查种类,要根据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而定。调查结束时要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法要与别的方法配合使用。因为,调查统计有局限性,如资料来源是否有代表性、可靠性,统计者是否对数学模型真正理解等。另外,一般的调查只能反映现象之间的相关程度,无法解释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四)经验总结法
这个方法大家比较熟悉,很多课题需要用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作为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一般工作方法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理论要求上。作为科研方法的经验总结,要以理论素养为背景,并通过总结,概括产生出新的理论或新的理性认识(根据中小学的实际,在理论的产出上不能要求过高,但研究结果必须在某个问题的理性认识上有所提高。否则不能称其为教育科学研究)。经验来源于实践,理论也来源于实践,通过总结教育教学实践,把对经验的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层次,把经验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这种经验是带有普遍规律性的,不是随意的,是能在更广的范围内予以推广的,是能进一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否则,将停留在一般工作总结水平上。
总结经验的方法实际上是几种方法综合构成的,比如,收集有关经验材料时,要用文献法、调查法和观察法;在把经验的事实上升到理论层次认识时,要运用形成理论的基本方法;要验证这个经验的可靠性、要去推广这个经验时,可能要用实验法。所以,经验总结法虽然作为独立的研究方法提出来,但实际上它需要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今天的三个课题似乎都用了这种方法,其中一个课题是我建议他们采用的。
(五)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就是:课题出自实际工作的需要,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队伍有实际工作者参加,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为目的。我认为,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更是一种研究类型。在课题研究实践中可以综合运用其他不同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的特点是具有动态性,强调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考察――反思――调整,随时根据实践情况和评估的结果对研究的方案、假设、方法等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行动研究的精髓在于其过程呈螺旋式上升,即: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反馈)与调整,含有反思(反馈)的环节,才称得上行动研究。目前,不少行动研究的课题缺少这一环节。这是值得加以改进的。
今天周国亮老师的开题报告中对行动研究的阐述非常到位,相信他一定能搞好这项已经。
(六)教育实验法
有的课题要搞实验,就要用实验法,用实验的成果证明研究的结果是科学合理的。
对教育实验法的论述很多,已经离我们而去的西北师范大学李秉德教授的论述比较通俗。他认为,教育实验法就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或设想或假设(称为实验因子),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到一定时间后,就实践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有关实验因子的科学结论来。一项大的实验需要几种方法组合,如,实验前要了解情况,就要用调查法;了解实验起点,就要用测验法;实验进行过程中需要用观察法;实验终了要测验、比较,就要用分析法等等。学校教育的实验,关键是实验的设计要能解决问题。科学实验是由一定的规划和结构组织起来的过程,共有七个过程:1.认识问题存在;2.剔除非本质成分;3.收集有关信息和数据;4.概括出假设,假设就是研究者对认为是事实但尚未经证实的内容的陈述;5.推测实验结果;6.实验检验;7.得出结论。如果假设得到证实,便可能成为规律。其中过程1至5称为实验总体设计,教育实验优劣的分野也在于是否有好的设计,这是实验的核心与灵魂。比如以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题目做例子,它的设计的5个过程是:第一,认识问题的存在,就是认识到现在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强的问题;第二,剔除非本质成分,就是抓住问题的本质,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第三,收集有关的信息和数据,看看人家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第四,在收集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得出假设,假设的内容是:运用发展性教学策略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第五,推测实验结果,如果采用以主体参与、合作学习、差异发展、体验成功为核心的发展性教学策略,可以得到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正面结果。因为,对教学策略分类的看法不一,我这里借用了裴娣娜教授的发展性教学策略来举例说明的。以上五个过程的完成,就是实验的总体设计完成了,接着的工作就是按照总体设计进行实验。
为了便于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易于掌握实验法,我们主张实验法在自然情境中进行,也就是在日常的班级、年级和学校中进行。但这也需要有实验设计。
在总体实验设计下还有具体的实验设计,这里只讲三种: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和循环实验法。
1.单组实验法,是指一组实验对象,实验前先测试一下,叫前测,实验后再测试一下,叫后测,前后两次测试比较得出实验结果。单组实验也可以同时进行两种不同的实验,比如,在一个班级里进行两种教学策略的实验,在进行完一种实验得出结果后,再进行另一种实验并得出结果,两种结果的比较就可以判断哪种策略好。
2.等组实验法,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基本相同的组,进行不同的实验。如,有的组进行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的实验,有的进行别的教学策略的实验,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3.循环实验法(轮组实验法),是指不管几个实验组,不必条件相等,轮流进行几个不同的实验,然后根据每个实验所发生变化的总和来确定实验的结果。
(七)案例研究法
今天百花小学的课题提出了要搞案例研究,这很好。
案例研究就是教师、校长或其他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和管理工作中发生的真实的、有典型意义的、有价值的、能反映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育教学思想及原则的事件(故事),其中也包括实践中遇到困惑的事件,把这些事件记录下来,对它进行描述、分析,从而归纳得出某些结论的研究。这种研究,教师、校长等是当然的研究者,有的甚至本人既是研究者又是研究对象。这是在教育中研究教育,是每一个教师、校长都能做的研究。
案例研究可以把个人、群体、社会机构或社会团体作为研究对象。对学校来说,就是可以把一名学生、一名教师,或一个班级(或年级),或一个教研室(或某学科的教师集体),或整个学校,或家庭,或校外机构等作为研究对象。
案例研究实际上不是单纯的一种方法,而是需要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要根据你的研究内容来确定不同的方法。一个案例可以是一个个案,也可以有多个个案,特别是研究对象是群体或机构、单位时。案例研究是由哈佛大学法学院首创的,后被引入商学院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的教育实践。大家知道,我国海尔公司的经验是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育内容。
案例研究的特点是:1、研究情景的真实性。研究一般都是在没有控制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就是指研究是在学校教育教学或管理工作的真实情景中进行的。2、研究角度的多面性。可以研究个案的现在,也可以研究个案的过去,还可追踪研究个案的未来发展。但着重的是对已经发生的事进行追述和思考。3、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一般的认为,研究方法有追踪法、追因法、临床法和产品分析法等。但是,这些又不是完全独立的研究方法。特别是为了收集到更多的资料,就必须结合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整个研究需要综合各种研究手段。而且还由于对案例研究的不同认识,有的强调运用教育叙事法,有的则强调运用行动研究法,有的还赞成用经验总结法等。4、研究资料的连续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这一点非常重要,关系到案例研究的科学性和研究成果的信度及效度。
(八)叙事法
上海郑金洲教授积极提倡教育叙事法。他认为,案例就是一个富有深刻道理的实际故事,这个故事有叙事的一般特征,它有背景、有冲突、有问题、有活动方式和结果。基于这样的认识,案例研究可以采用教育叙事法。
叙事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由加拿大几位课程学者倡导的。他们认为,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是说出和不断地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一线的教师和校长比较容易掌握和使用的方法。教育叙事的研究特点是:(1)叙述内容是已经发生的事。(2)叙述人既是说故事的人,也是故事里的人。(3)叙述的事件中有相关的具体的人。(4)要有一定的情节。(5)通过叙事研究得出某种教育理念、思想和观点。
叙事研究过程是: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现象――进行观察访谈等――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在研究报告里要有对研究的事的故事性描述、分析和论述。
六、确定课题研究的步骤
整个教育科学研究有七大步骤:选题、查阅资料、研究设计和制定研究计划、收集和整理资料、开展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提交结题申请。按照前六个步骤一步一步走,并采用一定的研究方法,这就是整个研究过程。这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大步骤。
我们现在是在研究设计和制订研究计划这个步骤,即第三步骤。开题报告的内容主要是对课题进行初步的研究设计和制订初步的研究计划(在开题报告以后制定的课题研究计划中还要有具体的步骤)。一般分三步:第一步是准备阶段;第二步是实施阶段;第三步是总结阶段。开题会做开题报告属于准备阶段的最后一项工作,也可以看成是实施阶段的第一项工作。开题报告经讨论修改后,便开始课题的真正实施阶段。对每一阶段要在时间上进行具体划分,并要规定每一阶段的具体任务以及运用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应该取得的成果。
七、展望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要确定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首先要对课题的研究进行假设。我在上面讲实验法时讲到,假设就是研究者对认为是事实但尚未经证实的内容的陈述;如果假设得到证实,便可能成为规律。还可以这样认识:假设是对研究结果的推测,或者说是对研究中涉及的变量间相互关系的设想。比如研究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可以提出这样的假设:小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学生本人的多种因素造成的。通过改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途径,并同时注重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能有效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这种假设实际上是为研究确定了路线,也就是规定了你研究小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不但要研究小学生本人,还要研究他的不良学习习惯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有了假设,研究便会围绕假设进行,这样的研究过程就是验证假设的过程。当然研究的结果也可能会改变假设。所以,假设也可以衡量研究者对研究思路的清晰度。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由于课题的性质、任务、研究方法等的不同,其研究成果的形式也会不同。通常研究成果的形式有专著、译著、论文、研究报告、应用模型、咨询报告、决策建议、方案、规划、多媒体软件等等。最多的情况是研究报告和论文两种形式。研究报告一般是研究成果的主件,论文等是附件。&&& 研究报告有多种,有调查研究报告、实验意见报告、经验总结报告和文献考证报告等。论文也有多种,有经验性论文(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体会的理论总结和认识)、研讨性论文(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中有关问题个已有成果及其价值进行专题分析探讨)、学术性论文(就教育教学问题或原理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方式进行论述和解析以探寻规律、揭示本质的理论文章)。怎样写研究报告和论文我将在下面第三讲中讲到。
在开题报告中要讲清楚,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是什么,有哪几种,以便课题组成员坚定信心,为此而努力。同时,讲清楚这一点,也容易获得学校和有关领导及外界的支持帮助。
八、分析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一般包括研究队伍(人数和人员结构)、物质设施和经费保障三项。
关于研究队伍,在开题报告中要讲清楚,本课题的研究队伍的人数和人员结构。最好要逐个介绍研究人员特别是主要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研究基础和经验,他们曾经发表过的学术作品,以及他们在完成本课题研究中的任务和作用。对人员结构需要予以特别说明,因为不同的课题需要不同的人员结构,只有队伍结构合理,才能保证研究任务的完成。
关于物质设施,主要指文献资料的拥有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研究的有关设备,如电脑、录音、录象等设备。甚至有的需要指定课题组的办公室等。
关于经费保障,指为完成课题研究所需的一切经费。课题研究经费的来源是多方面的。课题批准立项单位会拨一定的经费。除此之外,课题主持单位必须有相应的经费保障;参与课题的单位一般也会有一定的经费支持。
谈到经费问题,我想顺便讲一下经费的管理问题。
课题经费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并要建立追踪问效机制。课题经费的开支项目有专门规定的,包括资料费、数据采集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设备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印刷费、管理费。
资料费指资料收集、录入、复印、翻拍、翻译等费用,以及必要的图书和专用软件购置费等。
数据采集费指问卷调查、数据跟踪采集、案例分析等费用。
差旅费指开展国内调研活动所发生的交通费、食宿费及其他费用。
会议费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等而召开的小型会议费用。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指赴国外及港澳台地区调研的交通费、食宿费及其他费用。
设备费指购置或租赁使用外单位设备而发生的费用。
专家咨询费指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咨询费不得支付给课题组成员及课题管理的相关人员。
劳务费指付给直接参与课题研究的在校研究生和其他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印刷费指课题研究成果的打印费、印刷费和誊写费等。
管理费指对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为组织和支持课题研究而支出的费用。
成果鉴定费指对课题成果的质量进行评估所发生的费用。
以上七个方面是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课题组长报告完以后,专家点评和大家讨论,主要围绕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针对性,研究目标和内容的科学性,研究方法和步骤的合理性,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以及研究条件的可能性等方面发表意见和建议。
九、填写开题报告表
开题会以后,如果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的课题,还要填写开题报告表。要填写的内容有以下一些:
1、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2、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左右。
3、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左右。
4、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
5、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和省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6、附课题申请论证活页复印件
第二讲& 制定和实施课题计划
一、&&&&&& 制定计划的目的
制定计划的目的是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目标和内容、采用的方法和策略、规定的步骤和程序等,使研究不是走一步看一步,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实施,使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二、&&&&&& 计划的内容
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课题提出的缘由及意义、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课题的界定和假设、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实施要点及进程安排、预期研究成果等七个方面。从这七个方面看,上述开题报告中都已有涉及,所以一个好的开题报告实际上就是一份好的课题实施计划。
计划与开题报告的内容多数是相同的,但有三方面不同:第一,计划与开题报告的功能不同。开题报告具有动员和论证的功能;而计划具有在动员和论证以后的执行功能。由于功能不同,因此就有第二和第三的不同。第二,阐明道理和说明情况的详略不同。有些阐明道理和说明情况的内容,在开题报告中需要详细些,而在计划中可以减少或略去。比如: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缘由在计划中只要简略说明即可;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在计划中可以略去等等。第三,课题进程安排和实施步骤的具体要求不同。计划在这两方面要比开题报告安排得更具体,在每一个大的步骤下还要列出几个小步骤。比如:在实施阶段,要列出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开始调查、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开学术讨论会等等。
三、&&&&&& 实施计划的要求
这一阶段需要做的主要工作有五项:
1、收集、研究资料。在课题申报立项阶段需要初步查阅资料,对课题做一些初步的调查了解。这样在开题报告中就可以向大家介绍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也可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借鉴。但是中小学的很多研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而从今天提交的三个开题报告看,大家已做了相当多的资料工作。即使在准备阶段已经进行过查阅资料的工作,。但是在实施阶段开始后,还需要进行文献资料查阅工作,进一步了解前人对这个问题已经做了哪些研究,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和困难。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研究;另方面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新的进展。所以,文献法不仅在研究前期要用,很多课题在研究计划开始后也是需要用的。
2、开展研究。按照课题开题会确定的研究设计和计划进行,一步一脚印地踏踏实实进行,保证每一步的研究质量。一般地按照原设计的计划进行研究,不作随意更动,因为这是经过立项申请和评审以及开题会论证了的。但是如果在研究中发现原设计脱离实际,或因为课题本身用的是行动研究法,那就必须进行必要的变动。
3、组织学术研讨活动。本来这不必单独提出来,它包含在研究过程中。因为发现中小学的不少课题不注意开展学术研讨活动,不注意课题研究的学术性,所以单独提了出来。组织学术研讨活动的目的是,对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事实、经验和发现的现象等进行研讨,从中总结出一套实践操作体系来,或分析归纳出一些客观规律来,或分析提炼出一些新的理性认识甚至新的理论观点来。这是课题研究成果的重要质量体现,是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也可以极大地提高我们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理性思维水平。
4、撰写研究论文。在一个较长时间的课题研究中,要不断的有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出来,写论文是发表阶段性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之一。论文不能写成单纯的工作总结或工作经验。其区别在于前者有理论背景,有理性认识的提炼,而且还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和格式(在第三讲中有专门讲怎么写论文的内容)。
5、记录积累数据和资料。自课题研究开始实施时起,就要十分重视研究材料的积累和整理。这是获得研究成果的依据,也是提高课题研究成果的信度(指研究成果的可靠、精确和稳定程度)和效度(指研究成果在解决课题提出的问题方面的正确程度,反映事物或现象间因果关系的真实程度)的依据。
第三讲& 做好中期检查和总结结题工作
这方面我主要讲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的一些规定和要求,我并不知道河北省对这两项工作是怎么规定的,所以,我所讲的仅供参考。
一、中期检查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对研究时间较长的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在管理上设立了中期检查一项。中期检查活动由课题组来组织,邀请专家和有关人员参加,情况要上报。中期检查活动主要是分析课题已取得的阶段研究成果,研讨课题研究的可持续性,重点是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归纳、深化和细化。
中期检查活动结束以后,还要填写中期活动检查表,其内容有:1、中期检查活动简况: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2、中期报告要点: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3、主要阶段性成果及影响: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或发表时间、成果影响等,限3000字左右,(可加页)。4、专家评估要点:侧重于过程性评估,检查前期课题研究计划落实情况,进行可持续性评估,调整研究计划建议等,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5、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和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6、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省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7、附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等材料。
&&& 中期检查获得通过后,课题组就要根据中期检查中专家等提出的意见,调整和完善后期的研究工作。
今天三个课题的研究时间都只有两年,不知道省里规定是否要做中期检查。
二、总结和结题鉴定
结题鉴定是课题总结阶段以后的工作,但要在总结阶段作好准备。
1、总结阶段
总结阶段要整理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这是课题研究的最后环节。
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因此,要留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有三项:
&&& (1)搞好总结。可以召开经验交流会、总结汇报会等活动进行总结。
&&& (2)全面整理资料。分门别类地整理,重要的可列为研究报告的附件。
&(3)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
这里我顺便讲一下怎样写论文,因为中小学教师多数把论文写成是工作总结或经验总结。
●论文的写法。
论文的写法有好几种。如有:立论文、驳论文、政论文、评论、社论等等。立论文和驳论文用得最多。立论文就是运用确凿的事实和充分的理由,从正面论证自己观点正确的文章。驳论文就是以批驳别人的观点为主,通过对错误观点的反驳,从而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文章。
论文的三要素
不论写哪一类论文,都要包含论文的三要素,即:要有论点、论据和论证。
这三要素是论文的基本特点。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表明自己的主张、观点。观点必须正确、鲜明、深刻、新颖。在一篇比较长的复杂的论文中,往往除了总论点以外,还有分论点。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不是固定的。有的论文的标题就是论点;有的论点在文章的开头;有的在结尾;有的渗透在全文中。
论据就是作者用来证实论点的根据和理由。它可以是事例,也可以是理论。事例要选择真实、可信的;理论要选择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科学的原理或定义等。论点是否能成立,要看论据是否充分和有说服力。论证就是指作者运用论据证实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它的重要任务是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论证方法分立论和驳论两大类,有的论文以立论为主;有的以驳论为主;有的是立论中有驳论,驳论中有立论。方法多样。
论文的内容和结构
作为一篇完整的论文,应该具有以下三部分内容:一是要提出要议论的问题,并表明自己的观点;二是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使大家信服;三是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那么,在一篇论文中,这三部分内容的结构排列是怎么样的?第一是提出问题,表明观点部分,这叫引论;第二是论证观点部分,这叫本论;第三是提出解决办法的部分,这叫结论。所以,论文结构排列的次序是:引论、本论、结论;其中引论是文章的开头,本论是文章是主体,结论是文章的结尾。
举个例子,《中国教育学刊》曾有篇题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领导”的论文。作者是是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熊梅。这个论文的题目就是论题,点出了这篇文章要议论的问题。文章的开头一段是引论,写的是,什么是课程领导,这就是亮出了作者对议论的问题的观点。文章中说:“课程领导是在学校情景下课程领导者影响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历程,被视为学校课程发展与学校变革的‘同心轴’”。“课程领导在不同阶段得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引论之后,文章写了四段,分别从课程开发的启动阶段、推行阶段、实施阶段和成果阶段等四个阶段用事例论证了关于课程领导的观点。这四段是文章的主体,是本论部分。在这四段以后,写了本文的结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即:学校的课程领导必须建立“多元力量的课程领导群体”;不同阶段的领导角色的转变,“其核心在于不断通过权利下放与监管指导相结合,为教师广泛、持久地参与学校课程变革提供思想、资金和组织上的保障,从而推动课程制度的重建,使课程变革持续、全面引领学校的发展。”
这是一篇比较完整的典型的立论文。
当然,文章的结构有时也可以灵活变化,特别是引论和结论有时也可以省略。
写论文应注意的事项
一是,根据研究内容和目标选好论文题目。论题规定着一篇文章的内容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的价值。我们看文章也往往有这习惯,先看题目,觉得这题目有意思有价值再看文章,觉得没意思没价值就不看了。但是,作为研究成果的论文题目必须与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相联系的。
二是,语言要准确、简明、生动、有力。写文章就是用语言表达思想。语言表达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文章的优劣成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一定要写好,否则会影响人们阅读全文。要养成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当然,也有这种情况,有些语言含糊不清,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是由于思想含糊不清造成的。
三是,论据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充足性和针对性。不注意这几个特点,将会使论点缺乏科学依据、站不住脚,使人对你的研究不心服,从而失去了研究的价值。
四是,坚持整体的严密性。整篇文章的思想要严密,不要前后矛盾,不要顾此失彼;组织结构要严密,各部分之间要紧密联系,不要颠三倒四;层次要严密,一层紧扣一层。各方面都做到严密,可以使整篇文章条理清晰,浑然一体。
此外,如果你写文章时参考了其他作者的专著或论文,吸收了或引用了他们的观点或材料,那么,在你的文章的末尾应该列出参考书目或注明引文的出处。一般从参考书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深度和广度。我经常遇到的情况是,明明文章中引用或吸收了他人的观点和材料,但没有列参考书目;也有少数文章从内容看,并没有看多少参考书,但却列出了一大堆参考书目。这都不好。
论文与经验总结的区别
两者不属于一个类型的文章,论文属于普通文章,经验总结属于应用文章。
除此之外,两者的文章结构也不同。论文的内容结构前面已经讲过。经验总结的内容结构一般是:
1、简要叙述总结目的、时间、背景和过程等基本情况;
2、取得的主要成绩;
3、存在的问题;
4、经验教训;
5、今后的打算或努力方向。
经验总结可以写全面总结也可以写专题总结。专题总结拟选择一两个问题着重总结出规律性经验来,不必上述五个方面面面俱到,主要写好成绩和经验部分。许多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往往是把专题总结与论文混肴起来。鉴于这种情况,中国教育学会在每年度的学术论文评审中把经验总结也列为评审对象之一。
经验总结的对象一般是总结本单位的或本人的经验,因此,必须真实准确。同时,在总结经验教训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中找出普遍性的客观规律,使经验不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使之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不仅有利于本单位和本人的今后工作,也有利于经验的对外推广。
这里我也推荐一篇专题经验总结文章,该文曾登载在《人民教育》上,是关于校本研修的专题总结,作者还是熊梅。这篇文章总结了学校七年来开展校本研修的经验,并从实践经验中提升出若干反映规律性的理性认识。从以下摘录的文章标题中就可见一斑:
该文的第一段写的是背景。以下的段落标题如下:
一、凸现前瞻性,拓展教师的研究视野
(1)&&&&&& 先进的办学理念,决定了校本研修的整体方向与目标定位。
(2)&&&&&& 教育科研,让校本研修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 聚焦国内外教育热点,让校本研修具有大视野。
(4)&&&&&& 挖掘高校的学术资源,提升校本研修的层次。
二、凸现自主性,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1)&&&&&& 立足学校层面的自主研修,促进办学品位的提升。
(2)&&&&&& 立足学科层面的自主研修,促进学科的均衡发展。
(3)&&&&&& 立足教师层面的自主研修,促进教师的主动发展。
三、凸现合作性,凝练合作的教师文化
(1)&&&&&& 形成“研修协作体”。
(2)&&&&&& 同行交流与同伴合作。
四、&&&&&& 现层次性,引领教师梯度发展
(1)&&& 教师入格阶段――“青蓝”工程。
(2)&&& 教师的升格阶段――“希望之光”工程。
(3)&&& 教师的风格阶段――“名师”工程。
五、凸现实践性,丰富教师教育智慧
(1)校本研修的内容要关注实践、源于实践。
(2)研修成果广泛推广,反哺实践。
看了这篇文章以后,不仅使人知道学校是怎么开展校本研修的,而且使人知道该校的校本研修有什么经验可学,有什么规律可循。
以上讲的只是写论文的一般性的原则和道理。由于个人的生活阅历、工作经历、认识、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文风、不同风格、不同体栽的文章。因此,文章是丰富多彩的、灵活多样的。
●研究报告的写法
因为课题研究的类型不同而有不同的写法,很多研究者在撰写时分为5部分:▲一种分为: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内容;科研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研究成果质量效益分析;结论等5个部分。▲另一种分为: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结果;讨论有关的问题;研究的结论与建议等5个部分。▲还有一种分为:调查的缘由;调查的对象、人数、范围、地点及时间;调查的方法;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调查的结论与建议等5部分。这种体例是适合于搞调查研究的课题。
上述3个体例中,研究成果的质量效益分析、研究的结果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3个部分是最重要的,是报告的核心部分。判断一个课题的研究质量、效益和价值如何,主要看这部分内容;其次重要的是结论(或结论与建议)部分,看这部分内容主要判断课题研究的深刻性。研究报告是研究成果的主件,要特别重视。不论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都要求做到符合科学性、真实性、创新性、可读性的原则。
2、结题鉴定
只有在课题研究按时结束、而且研究成果达到要求时才能申请结题。全国规划办根据不同级别的课题提出了不同要求的成果标准,比如,对教育部规划课题的最低要求是:出版专著1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各省也有自己的规定。课题组长对上级对自己课题成果的要求标准要做到心中有数。
申请结题时需要填写鉴定申请书,同时提交研究报告和成果公报,全国规划办规定,前者不少于3万字,后者6千至8千字。
此外,还要写研究工作报告,内容包括: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研究计划执行情况;研究变更情况;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采纳、转载、引用、实践情况等。
还要写成果公开报告会情况,内容包括:成果公开报告会一般情况;成果公开报告会要点(课题、观点、方法、建议等);同行听众反馈意见。
还要逐项填写阶段成果以及资助经费总决算等。
鉴定标准。从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难易程度、应用价值等五个方面进行等级分类评价,定性(从五个方面进行模糊评价)和定量(分A级优秀、B级良好、C级合格、D级不合格)相结合,作为专家评价的参考标准。
鉴定评价的参照指标是:
科学性。A级1、课题意义和价值重要,研究问题真实,研究前提可靠;2、研究方法适当;3、论证分析严密充分;4、结论合理可信。B级1、课题意义和价值比较重要,研究问题比较真实,研究前提比较可靠;2、研究方法比较适当;3、论证分析比较严密充分;4、结论比较合理可信。C级1、课题意义和价值一般,研究问题真实性一般,研究前提基本可靠;2、研究方法基本适当;3、论证分析基本严密;4、结论基本合理可信。D级1、课题意义及价值很小,研究问题虚假,研究前提不可靠;2、研究方法不当;3、论证分析不严密;4、结论不合理、不可信。
创新性。A级1、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出了新的教育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某种的教育理论或学说,引领学术发展;2、成功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或技术;3、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事实;4、形成了新的教育成果。B级1、研究有一定的开创性,提出了新的教育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了某种重要的教育理论观点或学术;2、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或技术比较成功;3、获取了较多的第一手资料和事实;4、形成了比较新的教育成果。C级1、研究有所进展,提出的教育理论观点,具有启发性,提出了进一步认识某种教育理论或学说的启发性见解;2、一般性运用了新的研究方法或技术;3、获取了一般的第一手资料和事实;4、形成了一般性教育成果。D级1、研究价值缺乏新意,研究目标不明确,研究不深入,低水平重复研究,研究有明显的错误;2、没有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或技术;3、获取了一般的第一手资料和事实;4、没有形成新的教育成果。
规范性。A级1、研究体系完整、系统;2、研究设计与实施规范、严格;3、;论述全面,概念明确,逻辑严密;4、资料可靠、系统,引证规范。B级1、研究体系比较完整,有一定的系统性;2、研究设计与实施比较规范、严格;3、;论述比较全面,概念比较明确,逻辑比较严密;4、资料比较全面、可靠,引证比较规范。C级1、研究体系基本框架完整;2、研究设计和实施基本规范;3、主要概念明确,条理基本清晰;4、资料基本可靠,引证基本规范。D级1、研究体系混乱;2、研究设计和实施有明显欠缺;3、概念不明确,条理不清晰,逻辑混乱;4、资料有明显遗漏或错误,引证不规范。
难以程度。A级1、研究的问题复杂,工作难度很大;2、调查或实验工作量很大;3、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量很大。B级1、研究问题复杂,工作有难度;2、调查或实验工作量比较大;3、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量比较大。C级1、研究问题较复杂,有一定难度;2、调查或实验工作量一般;3、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量一般。D级1、研究问题不复杂,工作难度小;2、调查或实验工作量很小;3、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量很小。
应用价值。A级1、成果有明显的前沿性和开创性,对学科发展有重要的奠基和引领作用;2、成果对解决重大的教育决策问题有重要作用;3、成果对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有创新性的指导意义,有广泛的应用与开发前景。B级1、成果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开创性,对学科发展有推进作用;2、成果对解决重要的教育决策问题有重要作用;3、成果对解决重要教育实践问题有一定的应用与开发前景。C级1、成果的创新性一般,对学科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成果对解决一般性教育决策问题有推进作用;3、成果对解决一般性教育实践问题有推进作用,应用与开发前景一般。D级1、成果无创新,对学科发展无促进作用;2、成果对解决教育决策问题无促进作用;3、成果对解决教育现实问题无促进作用,应用与开发前景较差。
鉴定组织单位将公布课题研究鉴定结果和鉴定等级,公示鉴定专家名单及其鉴定意见,接受社会监督。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课题成果、专家鉴定意见持有异议的,可在鉴定结果公布之日起30日内向鉴定组织单位提出。
成果要求。一般要求,研究成果均需先出版或发表后鉴定。凡涉及政治、民族、宗教、国防等敏感问题的研究成果,可先鉴定后出版或发表。在通过鉴定之后出版或发表的,在鉴定时需报送样书或样刊。
课题负责人均须为代表作(著作、论文)的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无关成果不得列入课题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必须源自课题研究。学位论文、博士后出站报告等不得充作课题研究成果提交鉴定。
成果若出现抄袭、剽窃、篡改等其他违规行为,除通报外,课题按撤项处理,并追回全部资助经费,承担者3年内不得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载入不良信誉榜。
未结题者,不得参加下一轮申报课题权利。第一次鉴定未通过的,鉴定组织单位将鉴定的结果反馈给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根据专家意见认真修改,深入研究,补充完善,须在半年内重新申请鉴定。
参考书目: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李秉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
《教育研究及其方法》,叶澜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约翰?W?贝斯特等著,春秋出版社,1989年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卓挺亚等编著,南海出版公司,2003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临床合理用药指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