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回母校400字广东省将会有什么改变

二十年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的?
希拉里说20年后中国将成为全球最穷的国家,她给出的依据是:
1、从申请移民的情况看,中国90%的官员家属和80%的富豪已申请移民,或有移民意愿。一个国家的统治阶层和既得利益阶层为什么对自己的国家失去信心?令人费解!
2、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更不知道对国际社会应负的责任和义务。所受的教育,或者是宣传媒体基本上都是仇视或妖魔化他人或他国,让人民丧失理性和公正的判断。
3、中国人是世界上少数没有信仰的可怕国家之一。全民上上下下唯一的崇拜就是权力和金钱,自私自利。没有爱心、失却同情心的大国能获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信任吗?
4、大多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学到过什么是体面和尊敬的生活意义。对民众而言,唯有获取权力或金钱就是生活的一切,就是成功。全民腐败、堕落、茫然的现象,在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
5、肆无忌惮地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掠夺,几近疯狂。这样奢靡、浪费的生活方式,需要几个地球才能供给?怎么不能让他国担忧?!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她说,不能总是把注意力和民众的关注转移他国,制造敌人,把自己的压力转嫁给外部世界。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趋势,主动变革,关心民生,重视民主,不能不负责任地推拖和压制。否则,中国只能越来越不稳定,将会出现大的社会动荡和人道灾难,20年后,中国将成为全球最穷的国家。这或将是全人类的灾难,同样会是美国的灾难。
网上转帖,个人觉得有些道理,所以习主席要花大力气改变现状。有不同意见的人,别出口成脏了,谢谢!
这话不可能是希拉里说的,就如网络上一些话都会加上一句马云说,对国人不评价,保留自己的意见
看怎么发展。如果按照郎溪模式发展20年,中国政府就要走冰岛模式了。
确实夸张了,但也是警醒啊
1、从申请移民的情况看,中国90%的官员家属和80%的富豪已申请移民,或有移民意愿。一个国家的统治阶层和既得利益阶层为什么对自己的国家失去信心?令人费解!
别的不说,这一条比较贴切,网上盛传的什么赵本山加入加拿大国籍,李连杰加入了新加坡国籍,难道是造谣的吗,如果是真的,就很可悲了,中国还有多少这样的人啊,有些政府官员们,想的是怎么样多给自己捞到好处资产转移到国外。
让我们这些普普通通老百姓的后代怎么办,现在社会暴露了很多问题,房价过高很多人买不起房,物价过高大龄青年多,这就给社会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看看新闻犯罪的多了,恶性案件也不少啊,
没有信仰最可怕!
郎溪论坛客服:    (点击直接对话)  郎溪论坛QQ群:①群: ②群: ③群:广东全面小康数据解读
广东全面小康数据解读
中国网 | 时间:
 | 文章来源:
刚刚公布的《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构想》(以下简称《构想》)提出:2010年,全省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全省进入宽裕型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省人均GDP比2010年再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拿24个字来形容全面小康就是,“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城乡协调、体制完善、社会文明”;而将上述16个定性描述的词语定量化之后,就形成了《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表》(详见附表)里头的19个主要数据。可以说,这19个数字为我们清晰而准确地勾勒出了十几二十年后广东的社会经济发展面貌。但这19个数字背后又有什么深刻的内涵呢?本版将从中挑选几个关键性的数据作重点解读,以帮助读者透过数据来理解省委、省政府给我们描绘出的全面小康社会的蓝图。
经济繁荣篇?
广东经济占全国总量比重继续抬升
【关键词】经济繁荣
按照《构想》的解释,经济繁荣的主要内涵是指经济社会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三次产业更加协调发展,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合理,并建成经济强省。
《构想》提出,到2020年,广东全省GDP要达到56000亿元(按2000年价测算,下同)。年年均增长9.5%左右,年年均增长8.5%左右。人均GDP2010年超过3450美元,比2000年翻一番;2020年超过7000美元,比2010年再翻一番。三次产业比例变为2:48:5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8%。
【解读一】
2020年广东经济总量可占全国1/7强
首先让我们把《构想》提出的广东全面小康的量化指标与全国提出的标准作一个对比。
党的十六大后,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对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了一个量化解释:到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两番,也就是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从8.9万多亿元增长到35万亿元,按目前汇率折算,将超过4万亿美元,大体相当于目前日本的水平,这使我国的经济总量有可能超越法国、英国、德国,位列世界第三;人均GDP则从1000美元到超过3000美元,大体相当于日本1973年的水平、韩国1987年的水平,接近目前中下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而要实现到2020年GDP翻两番的目标,从2002年到2020年,我国GDP应保持年均增长7.2%的速度。
从上述数据不难得出几个结论:其一,广东在未来十几二十年里将力争取得比全国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在近十年里,GDP增速力争比全国快2.3个百分点,在后十年里快1.3个百分点;其二,由于广东目前的起点本身就比较高,预计发展速度又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广东的经济发展水平预期要比全国早十年,即全国预期2020年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而广东则预期在2010年即可超过3450美元,比全国早了10年;其三,由于未来十几二十年广东经济预期的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广东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将逐步提高。预期2020年广东经济总量为5.6万亿元,而全国的预期目标是35万亿元,这就意味着广东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将从现在的1/9提高到1/7强、1/6弱。
【解读二】
广东全面小康意味着现代化
2020年,全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即算是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届时广东人均GDP将达到7000美元,从经济的角度看,广东的全面小康与全国的全面小康有什么区别吗?让我们先看几个参考数值。
按照世界银行年度《世界发展报告》中的指标,人均GDP在785美元以下者为低收入国家,785—3125美元为下中等收入国家,美元为上中等收入国家,9656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到2020年,我国预期达到的人均GDP的水平大体相当于目前世界的下中等收入国家的高限与上中等收入国家的低限之间,而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则逼近了目前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发展水平的高限,因此,即使考虑到未来十几二十年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也将有一定的发展,广东人均GDP的水平届时也应该可达到世界中等水平以上,这就意味着广东的全面小康事实上就是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解读三】
广东有经济翻两番的基础
广东要在2020年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在2000年到2020年这20年间保持9%左右的经济增幅,在经济基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广东能达到这种较高的增速要求吗?
从历史的情况看,广东经济增速是很高的,2002年全省的GDP比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翻了四番多,24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3.4%,增速不可谓不快。未来20年里,由于经济基数的抬高,要保持同样的高增长,可能性不大,但要达到9%左右的增幅还是颇有把握的。从中短期看,目前广东经济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快速增长周期,2003年,广东经济增速达13.6%,今年前三季度更高达14.8%,增势喜人。当然,任何一个经济周期既有高速增长期,也有平缓增长期,但广东经济新一轮扩张周期第一年的增速就达到了13.6%,加上广东经济周期波峰与波谷之间的振幅呈现逐步收窄的发展趋势,这意味着这一轮扩张周期的底部不会很低,因此广东经济未来十年内保持较高的平均增速是可以预期的;从中长期看,从宏观的层面看,有利于广东经济快速增长的因素也是很多的,比如,广东将加快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在未来20年城镇化水平要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这等于一年要增加一个百分点,而国际经济表明,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会创造数千亿元的需求,带来GDP增长1到2个百分点。再比如,广东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的发展,这些原来相对发展滞后地区的发力,也将对广东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充足的拉力。
生活富裕篇?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活富裕
按照《构想》的解释,所谓生活富裕,是指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人民生活富裕,全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形成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建成教育强省。
《构想》提出,到2020年,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0000元和12000元;城乡恩格尔系数分别降至30%和37%;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千分之五。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左右,城镇居民各项社会保障达到全覆盖,农村居民不同程度享有养老、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城市普及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障的目标,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达到3人,期望寿命达到75.5岁,全民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明显提高。
【解读一】
城乡居民收入增3倍
生活富裕最显著的体现是收入增加,《构想》预期到2020年,广东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0000元和12000元,这是什么概念呢?还是让我们先看看可供参考的数据:2002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13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912元,这就意味着: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城镇居民的收入要增加近3倍,而农民收入水平则要增长3倍多一些,农民收入增幅略大于城镇居民。
更准确地体现人民富裕程度的国际通行指标是恩格尔系数。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国家或地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在居民整体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介乎50%至40%之间时称为温饱型小康,40%—30%为宽裕型小康,30%—20%为富裕,20%以下就是极富了。2002年我省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7.8%和47.6%,也就是说,目前我省城镇居民已经过上了宽裕小康的日子,而农村居民也已迈过宽裕小康的门槛。而根据《构想》的预期,2020年我省城乡恩格尔系数将分别降至30%和37%,这意味着:十多年后的今天,我省城镇居民的生活将出现一个重大的临界点:从宽裕小康的生活跃进到富裕的日子;而农村居民则跨入到宽裕小康的大门,其恩格尔系数水平与目前城镇居民的水平差不多。
【解读二】
绝大多数人从读9年书到读12年
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也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2003年,我省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7.6%,考虑到初中三年期间学生流失率不会太高,因此起码有90%以上的绝大多数的人口能接受到9年义务教育。其中,珠三角绝大部分地区和各地级市城区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达到了17.5%,也就是说,每6个多高中生里头,将有1个能接受高等教育。
而按照《构想》里的预期,广东将发生一次教育方面的大跃升:义务教育的普及质变为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9成的学生将有机会接受到高中教育,也就是说,高中毕业将是未来合格公民的通行证之一。
此外,2002年我省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们的期望寿命是74.5岁,这些情况与《构想》里预期的相比差别不大,这说明我省目前在这两方面已经做得不错,今后是要稳步地提高这些数据的内在质素。
体制完善篇?
完备的体制和高度的文明
【关键词】体制完善
《构想》里对体制完善的前景是这样描述的: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形成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所有制结构;建立起依法行政和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更加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地方立法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率先建立社会主义文明法治环境。
【关键词】社会文明
所谓社会文明,《构想》里是这样描述的: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和诚实信用的文明社会;基本形成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适应、与具有地方特色的岭南文化相协调的现代文化氛围,建成文化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的文化大省;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社会风气,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祥和。
城乡协调篇?
3/4人口居住在城镇
【关键词】城乡协调
《构想》指出,所谓城乡协调,是指城镇化和工业化相互促进,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的状况得到改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构想》预期,到2020年,广东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5%左右(按照第五次人口普查口径),非农业就业比重达72%。年珠江三角洲GDP年均增长11%左右,东西两翼和山区年均增长10%左右;年,珠江三角洲年均增长9%左右,东西两翼和山区年均增长11%左右。到2020年,珠江三角洲人均GDP约为18000美元,东西两翼和山区约为5400美元。
【解读一】
城镇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城镇化是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进步的体现,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大致在20世纪70年代相继完成了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高于70%,步入后城市化阶段。而由于体制等因素的障碍,目前我省城镇化水平仅为55%,与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城镇化水平不高是造成我省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存在的重要原因,而提高城镇化水平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缩小城乡差距。《构想》提出要在2020年将我省城镇化水平提高到75%,大概就是要一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还是颇重的。不过,只要通过努力达到了这一水平,就标志着我省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迈过了现代化的门槛,因此,大力提升城市化水平是广东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解读二】
两翼和山区后十年发力追赶
城乡协调的另外一层含义是要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而我省在区域发展的现状是区域间差距较大,2003年,东西两翼和山区的人均GDP与珠三角人均GDP的比例分别是0.245:1和0.191:1。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就必须缩小区域间的差距。因此,《构想》提出了到2020年东西两翼与山区人均GDP和珠三角人均GDP之比缩小到0.3:1(5400美元:18000美元)的奋斗目标。
目标已经提出,那该采取什么样的路径来实现呢?《构想》提出了一个大体的发展框架:21世纪的前十年,珠三角经济增速高于两翼和山区1个百分点;后十年,两翼和山区快于珠三角2个百分点。总的来说,这一设想是符合广东实际的。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两翼和山区的经济增速一直低于珠三角,且原来是差距加速拉大;近一两年,这种差距加速扩大的势头得到遏制,但由于经济发展惯性和其他客观规律所限,两翼和山区的经济增速想一下子超过珠三角,并不太现实。而上述这种在前十年缩小经济增速差距,后十年增速赶超的设想更具实现的可能。
而按照《构想》的预期,2020年珠三角与东西两翼及山区二者的人均GDP分别为18000美元和5400美元,这分别意味着什么呢?总的来说,珠三角人均GDP的水平将是届时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而两翼及山区则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其中,珠三角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于本世纪初高收入国家或地区中的中高档水平。
环境优美篇?
人均绿地翻一番
【关键词】环境优美
所谓环境优美,《构想》是如此描绘的:建成布局合理、运行高效安全的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网络,全省成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构想》提出,到2020年,全省公路密度达90公里/百平方公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城乡环境质量指标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大中城市成为国家卫生城市,环境综合指标达到90分,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平方米,大中小城市的社区达到“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目标。
环境从良到优
2003年,我省环境综合指标为82分,达到“良”的标准,而2020年的目标值是90分,实质是要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将我省环境从“良”提升到“优”。其中预期提升最大的指标是城镇人均公共绿地这一项,将从2003年的8.2平方米提高到2020的14平方米,几乎翻了一番。看来,“绿”起来是优化我们生活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表
注:GDP、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10年、2020年预计值按2000年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汇率一律按8.3元人民币:1美元计算。
指标单位标准值实际值预计值年年均增长(%)年年均增长(%)备注
一、经济发展
1 GDP亿元 .5
2 人均GDP美元.4
3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0
4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48
5 非农就业比重%8 第五次人口普查口径
6 城镇化水平% 第五次人口普查口径
二、生活质量
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35.2按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数计算
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56.8
9 恩格尔系数
47.934.742.930.0
10 社会保险参保率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
11 城镇登记失业率%3.52.52.93.53.5
12 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人31.51.42.03.0
13 环境综合指标
14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106.58.21214
三、人口素质
15 期望寿命岁.075.5
16 人口自然增长率‰59.928.356.05.0
17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
18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850
19 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28.1 1012 (邓红辉)
年年均增长(%)
年年均增长(%)
一、经济发展
3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4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5 非农就业比重
第五次人口普查口径
6 城镇化水平
第五次人口普查口径
二、生活质量
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按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数计算
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9 恩格尔系数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38.6 49.8
34.7 42.9
10 社会保险参保率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41.7 14.6
11 城镇登记失业率
12 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
13 环境综合指标
14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三、人口素质
15 期望寿命
16 人口自然增长率
17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18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19 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注:GDP、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10年、2020年预计值按2000年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汇率一律按8.3元人民币:1美元计算。
南方日报 日
相 关 新 闻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二十年后,中国农业将变成什么样? - 三农致富经
二十年后,中国农业将变成什么样?
时间: | 来源:王征兵 | 作者: | 浏览:
二十年后,中国农业将会变成什么样呢?最近,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
尽管预测未来是很困难的,但不妨碍我们大胆畅想,权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和调侃。我认为二十年后,中国农业将有八大巨变:
一、农产品品牌化
当你去菜市场买菜,告诉卖菜者&我要一公斤西红柿&时,卖菜者会问:&你要什么牌西红柿?&而且,由于品种、地域及栽培技术的差异,不同品牌的西红柿价格差异很大。到时,所有农产品均有品牌,不同品牌有不同价格,就如同今天不同品牌手机有不同价格一样。
二、农民高素质化
当今我国绝大部分农民学历和知识水平较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文化程度总体偏低。二十年后则不同,绝大部分农民将是高素质的人。他们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大学毕业生,二是工商企业家,三是农村种田能手。传统农民将通过自然死亡和进城务工而淡出&乡村舞台&。
三、农业经营规模化
二十年后,每户经营3~5亩地的小农户将变得很少,中等规模的农户将成为主流:种粮100亩左右;种30亩左右;种蔬菜20亩左右;500头左右;100头左右。而种植几千亩、甚至上万亩地的大规模经营者,会有,但不会太多。
四、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二十年后,农产品平均价格与2015年平均价格相比,大约会上涨5-10倍,当然这是指名义价格,即未扣除通货膨胀因素。现在的农产品加价与二十年前相比,上涨幅度已经超过10倍了。
五、农民收入超过城里人
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只相当城市居民收入的1/4左右。二十年后,因为规模化经营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农民收入将高于或等于城市居民收入。
六、农业机械化
二十年后,农业生产主要环节如播种、灌溉、收获等将实现机械化,农业生产将变得轻松和优雅,农民将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被解放出来,这也是许多高素质者愿意当农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七、农业生产科学化
施肥时,不再是凭经验确定一亩地施多少肥,而是通过对土壤的化验和检测,精确计算出每亩地需要的肥料。灌溉时,不再是大水漫灌,而是根据作物的需要精确供给。农业生产大部分环节,均按科学技术要求进行。
八、农业经营组织化
部分农民专业合作化规范健康运行。合作社将在农产品品牌建设、生产标准化、农资供应、农产品市场营销等方面,组织社员统一进行,实行农业经营组织化,以提高经营效率。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最新文章
&&热点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十年后回母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