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题目为一儿时过年作者都回忆了儿时过年的哪些情景模拟题目

关于过年的儿时回忆
小时候,每年过了“腊八”以后,我就天天数手指头,看看还有几天过大年。那时孩子盼过年,是盼着吃好饭、穿新衣、放鞭炮、有压岁钱,能跟着大人走亲访友。“腊八”一过,农村就有年味了,街上时不时传来零零星星的鞭炮声,男孩子就开始吵闹要鞭炮,女孩子要新花衣。过了小年,年味就更浓了,男孩子们在一起就会比量谁的鞭炮多。到了年三十这天,我就整天不着家,布袋装几个小鞭,和伙伴们满街乱串。
记得每年的大年三十中午,我的一个远房爷爷都到我们家,盘腿坐在炕上,我母亲做几样菜,摆在桌子上,爹就和这位爷爷对饮起来。二人无所不谈,今年的收成、坊间的趣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谈古论今,其乐融融,直喝到二人微醉方才罢休。
年三十下午,我们全家就开始忙活,爹和我在街门上贴新门联,姐姐把剪好的窗花贴在窗上,把旧年画揭下来、换上新年画。母亲把家谱挂在正间墙上,前面放一张八仙桌子,铺上桌围,摆上供品、香烛,把添满酒。
年三十晚上,饺子一出来,母亲就先盛五小碗饺子给先祖供上,然后全家才能吃饭。吃完饺子,母亲就开始把我们姐弟几个的新袜子、新鞋、新衣服找出来放在炕上。我的衣服都是母亲手工做的,尽管样式不时兴,但心里仍很喜欢。那个年代的孩子,就过年能换身新衣服。我第一次穿的新式制服衣服是蓝卡其布,样式就是一件四个兜的小中山装,穿上以后把我高兴坏了,专门到人多的地方显摆。
初一早上四五点钟,母亲就把我们叫起来,吃完早饭,天还不亮我就拿着小鞭上街拜年,和小伙伴们东家拜完西家拜,每次能收一二角压岁钱,不给钱的给几块糖,直到吃午饭时才回家。
孩子们聚在一起,都互相比试自己的压岁钱,那时的压岁钱很少,都是以毛计算,最多就几块钱。可这几块钱都是孩子们巨大的财富。
过了初一村里就开始唱戏,戏台就搭在村里西学堂的操场上,这可乐坏了孩子们,不但能看到戏,而且能买到。西学堂旁边有户人家卖小杂品,平日卖个针头线脑,过年卖糖瓜、拨螺、泥老虎、鞭炮、瓜子之类的小杂品。村里像这样卖小杂品的还有一家,每到过年就贩些鱼、拨螺、菱角等乡间不常见的东西卖,有一年过年他贩了一些大拨螺,这种拨螺很大,足有十几厘米长,不怎么样,我母亲还买了一些。
几十年过去了,儿时过大年的记忆总是萦绕在脑海里,所有的事情就像发生在昨天,使我难以忘怀。
本文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17715条
评论94260条
评论79048条
评论74459条
评论71929条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关于过年的儿时回忆',
blogAbstract:'小时候,每年过了“腊八”以后,我就天天数手指头,看看还有几天过大年。那时孩子盼过年,是盼着吃好饭、穿新衣、放鞭炮、有压岁钱,能跟着大人走亲访友。“腊八”一过,农村就有年味了,街上时不时传来零零星星的鞭炮声,男孩子就开始吵闹要鞭炮,女孩子要新花衣。过了小年,年味就更浓了,男孩子们在一起就会比量谁的鞭炮多。到了年三十这天,我就整天不着家,布袋装几个小鞭,和伙伴们满街乱串。\r\n记得每年的大年三十中午,我的一个爷爷都到我们家,我母亲做几样菜,摆在桌子上,爸爸就和这位爷爷对饮起来。二人无所不谈,直喝到二人微醉方才罢休。\r\n年三十下午,我们全家就开始忙活,爹和我在街门上贴新门联,姐姐把剪好的窗花贴',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8,
publishTime:7,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
hmcon:'0',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  核心提示:儿时回忆 对于儿时的记忆,很多事情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飘渺了,但有些时候一些零碎的片段也常会不自觉的浮现在脑海,就如眼前,我的记忆库里就在搜索着那时的往事。 突然之间想起了好多事,想起了小时候在武装部大院的那段难忘日子!童年的记忆总是时而模糊、时而清晰,那个时候我和伙伴们常常喜欢在院子里玩打仗的...
& & & & & 对于儿时的记忆,很多事情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飘渺了,但有些时候一些零碎的片段也常会不自觉的浮现在脑海,就如眼前,我的记忆库里就在搜索着那时的往事。
& & & & 突然之间想起了好多事,想起了小时候在武装部大院的那段难忘日子!童年的记忆总是时而模糊、时而清晰,那个时候我和伙伴们常常喜欢在院子里玩打仗的游戏,一帮人分成两派,在一栋栋房子之间寻找和消灭“敌人”,记得那时我还弄到了一把仿真手枪,是一把铁制的漂亮的驳壳枪,大小款式结构和真枪一模一样,我也不晓得是怎么搞到的了,当时我认为那是一把真抢,但后来在我随父亲调离时不晓得怎么就丢失了!烦了好一阵呢!我们也喜欢在院子后面的菜园里捉麻雀,一般是抓那些很小还刚刚在学习飞翔的麻雀嫩仔,它们飞不远也飞不高,我们不用使用工具就能把它们抓住,那一个个小生灵可好玩了,抓在手里它们都很顽强,凶狠的用那还不太锐利的尖嘴啄你,别说,还蛮痛的呢!呵呵~~好玩!有一次一只小麻雀被我养着养着不知怎么就死了,后来我很伤心的把它埋了;那时侯我们的假期基本上是在玩耍中度过的,直到要开学了才想起假期作业还没做完,就于是开学的前几天就紧赶慢赶的抢做作业,开学了才好顺利报上名哦,正是台湾校园音乐人侯德健那句歌词里唱的:“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哈哈!那时候的冬天好冷!我记得小伙伴们常常在冰冻的河面上玩耍,走来走去的一点也不担心冰面会破裂,也找到了不一般的乐趣......(成人后那时的玩伴曾相邀再去大院看看,我想会找机会去的) -
& & & & 思绪是不随人左右的,这时候我的回忆来到了儿时的外婆家,乡下的人家朴素、热情而好客,虽然那时候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但也其乐融融,我们常常是过年过节的时候随父母去的,下车后要走十来里山路才到外婆家,每次去还没到外婆家的禾场大舅妈家的那只机灵活泼的大黄狗――“黄儿”就从我们意想不到的角落朝我们飞扑过来!然后亲热的摇头摆尾,甚至直立起来伸出那流着涎水的狗舌头可劲的亲我们,弄得我们手忙脚乱的,表哥看到后才赶紧把它赶开~~哈哈!可爱的“黄儿”!在这里不得不说说它,这只黄狗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内容!每次回老家都是它首先出来迎接我们,也是它送我们离去,一路上它扮演着护送的“保镖”身份,遇见生人它就叫,遇见陌生的狗它就主动帮我们引开它,十几里山路送我们直到小镇上的车站坐车,真不容易啊!我们到达车站候车室等车它就乖乖的趴在我们的座位底下,我们上车它就站在车门外直到我们随车离去!至情至义的“黄儿”!对它我常怀感激之心,已把它当成自己要好的朋友了!后来在读高中时知道它离开了人世我郁闷了很长一段时间!最难忘记的是我们给它喂食的情景,想起来就感觉好笑又温情,那时候因为人多,外婆是用一口很大的锅弄饭,常有锅巴,我们就喜欢吃那锅巴饭,端着碗在门外给“黄儿”喂锅巴饭团,用手把饭揉成一团往上使劲一抛,“黄儿”那双狗眼就紧盯饭团,随即往上一跃离地,在空中离饭团很近时一张口,“哐”的一声,不偏不倚、一口就接住!哈哈~~~我们和它都很享受这个过程,好有趣!有时候我也很调皮的把我的那只大棉帽套在“黄儿”的狗头上,用帽带打一个活结,哈哈!只看见它满地乱跑、使劲摆着脑袋,尽力摆脱帽子的束缚,那样子好笑极了,引得我们开怀大笑!这时候就会有大人们吓唬我们:“笑狗子会下雨的哦!”呵呵~~我难忘的童年伙伴!你伴随我度过了很多难忘的快乐时刻!谢谢你!虽然再也见不到你了,也不知道我们这辈子的缘分还会不会在下辈子续演,可我对你的思念依旧......来!至亲的“黄儿”!我洒上一杯酒敬你啦!!!愿你下辈子能脱胎做人! -
& & & & 再来说说我的外公,我外公一生历经清朝末期、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时代,在我的记忆中他是个很不简单的人!年轻时不知道从哪里学到了一身治疗蛇伤的本事,在他手上被救的人无计其数,徒弟也遍及方圆几百里。记得舅舅曾经对我们说过一件事,有一次有个被蛇咬伤的人在县人民医院治疗无效后把病人往家里抬等待大限到来,正好路过外公家被舅舅发现,于是被抬到了外公面前,外公看了一下,马上开坛祭师,把鸡血给病人喝下(据说外公治病得先请师父,再杀一只大公鸡,然后把鸡血给病人当场喝下),然后到山上采了一些草药给病人的伤口敷上,每天再喝一些他亲手熬制的草药,几天后那人竟奇迹般的好了!千恩万谢的!我们觉得真的不可思议!可还有更厉害的在后面呢!外公曾经亲自告诉我们,说他自己被蛇咬了从不吃药,只需吐点自己的口水在伤口上就没事了!!!我们开始不信,可后来见证过的人对我们说过之后就不得不信了!厉害吧?!还有一件事,一般被蛇咬后要把被咬位置的上面关节处用东西捆扎以阻止蛇毒随血液流入全身,而我外公从不这样,只需他用手在被咬位置的上面环住掐一下就OK了!开始我们也不信,但看到外公做过一次试验后就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一年暑假我们回外公家玩,他亲自给我们做了一个试验:用双手把一根南瓜藤环住用了一下力就松开了,对我们说,等一个月你们回来再看看。一个多月后我再回到那里看到的景象把我惊呆了:那根南瓜藤已长很粗了,被外公掐过的位置竟然形成了一圈凹陷!那里竟然没有再生长!!!I服了YOU!!!太厉害了,不服不行啊! -
& & & & 回头再来说说在外婆家过年的事情吧,过年的时候外婆家总是人来人往的,好热闹!腊月二十八、九的晚上外公、外婆和舅舅、舅妈们吃过晚饭就开始忙年饭的准备了,打糍粑、打豆腐、洗腊肉。陶渊明笔下的人间仙境就是那里,流行喝擂茶的风俗,吃过饭马上就会端上一桌丰盛的擂茶宴,喝茶时大家边吃边聊家常,那时不觉得,现在想来那是幅多动人的画面啊!说到丰盛其实也就是自家打的糖烩糯米粑粑、爆米花、油炸薯片、糖、芝麻饼、酸辣萝卜片等等很开胃的小点心,那茶也是自己做的,用很多种材料打成的糨,和水烧开就能饮用了,边喝边倒、淡淡的清香夹带丝丝咸味、味道好极了!所以这也是要提前准备好的。三十晚上开始大人们就开始忙年饭了,一直到大清早,我记得有次起来小解时都看见外公外婆还在灶火边忙活着。大概5、6点钟大人们就开始喊我们起床了,准备吃年饭,吃饭的时候大家围着好大一张圆桌,吃得是热气腾腾!呵呵~~那感觉真好!也感觉大人们真累!到了晚上,我们小孩子喜欢在禾场上疯玩,总是玩得红汗搭黑汗(老家方言),夜深一点就各自回家,一大家人围着火塘边烤火边喝茶边聊天,这时候那只大花猫总是喜欢静静的倦臃在我们的脚边打呼噜,喉咙里发出一种呼呼咕咕的声音,我们小孩就听着外公讲......凌晨到了,各家各户先后放起了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鞭炮声是此起彼伏,一直要延续到天亮!凌晨一过,乡下人们自己组织的舞龙舞狮队伍也是一拨一拨的忙着给每家送福!每家的堂屋里总是笑声喧天,舞龙的时候他们给主人家唱着恭贺的话,主人家的每个人的名字他们都要念到并送上恭贺,虽说是临时编的也还蛮压韵的呢!主人还要一声一声的回复,都是底气十足!然后就忙着发红包、给打发,哈哈~~好不热闹!!!直到4、5点我们才一一去休息,但外婆他们还要忙到天亮。啊......真难忘啊!这种日子再也回不来,只能在记忆里品尝了! -
& & & & 工作以后我就很少回老家了,因为外公外婆早已作古,儿时的伙伴也早已分飞各方,记得有一次我回去了一趟,一个人在那些熟悉的山冈、老树下细细寻找、品位儿时的足迹,当时“黄儿”也早已到达极乐,只有另一只“阿黑”孤零零的陪着我,“阿黑”比“黄儿”小很多,但当时也显出了老态,真有点沧海桑田的感觉,顿时想起了蒋经国先生的那句恋旧的著名诗句:“江山依旧、人事已非,只剩古月照今尘!”...... -
& & & & 好了,就暂时到这里吧,否则思潮泛滥难以关闸~~~ -
& & & & 以此纪念我儿时的美好时光和难忘的人、事、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柳城晓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日-于常德
作者:柳城晓风 录入: 来源:原创
上一篇:下一篇:
共有评论 0 条相关评论
好读者汇集了众多关于爱情/亲情/友情/人生哲理等情感文章和爱情故事,至少有一个故事会让你感动流泪! 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帮您处理。
读者俱乐部①群: 读者原创投稿①群:(满)读者原创投稿②群:(新)
Copyright © 2007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号
读者在线 版权所有儿时过年回忆(之一)
今天是小年了,春节眼瞅着就要到了,话题几乎全都转到了如何过年上面,博友们也贴出了过年的文章,也可能是自己年纪大了,没有了那种兴奋劲,倒是感觉现在的日子是“天天过节月月年”,春节不过是一种纪年的概念而已,真到了春节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一样,人还是那些人,事还是那些事,家家户户堆放着一大堆食物,在这短短的假期里消耗掉了,感觉根填鸭没什么大的区别,上班以后一看每个人都“油脂麻胡”,很像从饭店吃撑了走出来的人,怪怪的样子,自己知道这是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带来的感觉。
在计划经济年代时期,物资缺乏,每个人的肚子里都没有大油水,所有的好东西也只有通过过年这种“食物集中消耗”的方式来解馋,当你从家里面的走廊走过的时候,闻到飘在空气里的油香的味道,当你在自己家的大锅里看到那半个猪脸油光铮亮地朝你“微笑”的时候,你知道美味大餐离你不远了,年和许许多多的奢望连在了一起,盼年成为了那个年代孩子们共同的期望。我的母亲做饭的手艺可以用“上讲”来形容,而孩子们的狼吞虎咽,也成为了家长们无奈,那个时代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都在那个水平上,量入为出也是家长迫不得已的事情。
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年代的布票、油票、粮票、肉票,每个家庭都根据人口来得到这些定量的各种票据,布票每个人一年下来也只能做一件衣服或裤子,而油票每个月每人半斤,鸡蛋每人每个月半斤,鸡蛋成为了婴儿和老人的专用食品,大人和孩子也只有在清明节吃到一个,肉也是每人每月半斤,买回来的肉还需要把肥得炼成猪油来填补食用油的不足,为了省油和省肉,做的菜经常是清汤寡水,所以那会也没听说过脂肪肝的事情,也没有特别肥胖的人,每个人都是“瘦肉型”。不客气地说,那会能吃饱饭就是生活水平比较好的家庭了,有点像现在的北朝鲜。
正因为布匹的紧张,家里面大人总是想尽办法为孩子们制作新衣,而新衣服做好以后大人悄悄地放起来,大年三十的晚上吃完年夜饭,才把新衣服拿出来,给孩子们穿上,那时候得到一件新衣服的幸福和快乐的感觉我们现在是无法想象的,而这件新衣服要在未来的这一年里仔细的穿,它很可能就是你弟弟或妹妹的继承者。到了大年初一孩子们走家串户地拜年,也是向同伴们展示自己的新衣服,那时候没有人讲样式,只要是新的就行,就美的冒泡。
不要以为过年就可以敞开的去吃好东西,家长们会将那些烹炸煎炖的美食“藏起来”,目的很明确,慢慢享用,再就是给拜年的亲戚和同事们留着,大人绝对不会是吃完了再上一盘,那盘菜就是一顿饭的数量,只能节俭的去吃,一旦你表现出一种“贪像”就会被大人所训斥,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会了忍让,理解了“同舟共济”的道理。
那时候的糖果是不是计划的我已经忘了,但是对糖果的那种渴望至今也没忘记,逢年过节摆放在八仙桌上的那盘糖果就成了自己的一个心事,最初是放在那里随便的拿,但是,大人看孩子最清楚,这种放任自由最终的结果就是等不到过完就没有了,家长也采取计划经济的那一套,将糖果“合理”分配给孩子们,告诉他们这就是今年过节你的糖果,看着手里拿几块糖果,就像现在手里放着的几颗珍珠一样,不舍得尽快消耗掉,一直到开学后感觉还有“珍藏”。
大人的计划也不是最科学的,例如为了过年不干活,蒸馒头一蒸就是七八锅,放在大水缸里面,误以为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了,几乎每年都会到最后吃发霉的馒头,用刀把那些霉点削掉,圆圆的大馒头变成了不规则的形状,有点像削了皮的地瓜,怪摸怪样。而且蒸热了以后有一种怪怪的味道,没办法不吃也要吃,只有这一种食品,我估计癌症的发病率如此之高与吃这种发霉馒头有直接的原因,现在也好不到哪去,单位里发的成箱馒头,到最后也是同样的下场。
所说的这些已经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情了,现在这些成为了美好且辛酸的回忆,如今我们已经成为了家长,我们的生活不再会为一顿饭而伤脑筋,物质的极大丰富,让我们失去了品尝美味佳肴的味觉,我们鼓起来的肚子告诉自己营养过剩,孩子们也不再对食物发生更大的兴致,新衣服已经不代表过年的专利,年也变为了一种形式,对它的渴望程度急剧下滑,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心理的一种负担,在人情社会的今天,逢年过节那株香没烧到,或没烧好,那可是要承担“后果”的。过去过年是“潇洒一回”,现在是今非昔比,但它的内涵实质是一样的,有钱没钱都要过年。
最后,祝各位亲人、同事、博友小年快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信息加载中...
你快乐,我幸福!
(私人所有,不经允许不得转载)
今天是日 张莺馨3岁30天
春节越发的近了,回家的日子也越发的近了,可是,我却没什么感觉。
这个时候突然越发的怀念小时候过年的情景。
小年一过,每天就开始望眼欲穿的期盼年三十。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写福字 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炖牛肉 二七二八把面发,二九对联贴门口 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
二十这样挂在嘴边的话不知道你是不是还记得,儿时对过年的回忆你是不是还有很多很多
小时候,过年真的是从这一年过完了就盼望下一年的,因为过年有新衣服穿。
那时候的快乐很是简单,一件新衣服,几块压岁钱,一把水果糖,一串鞭炮等等。
现在的孩子大概不会因为这些而格外雀跃了吧。
小时候过年的新衣服都是赶山的时候就买的,那时候镇上赶山是十月二十九 三十两天。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十月二十九那天是妈妈的生日。
总是那一天跟着去在人山人海中挤来挤去,买新衣服,跟着爸妈置备过年的年货。
那个时候的天气也是格外的冷,还有将近两个月就开始置备年货,已经冷的放在户外就足以结冰而不用担心时间太长会坏了。
怀念大年三十的晚上踩着咯吱咯吱的雪跟着哥哥姐姐出去给本家的长辈们拜年。
然后中途一趟趟的回家,把兜兜里面已经装满的糖拿出来,然后继续一家一家的走,那个时候对拜年大概没什么特定的概念,收糖果才是最实际的吧,
后来我妈总说那个时候年三十的晚上能分出多少糖去,我们姐弟三人就能收回来多少。
三四十家甚至更多的本家,一家的去,给的多的会直接大把的给往兜兜里装糖,瓜子花生的,日子过的仔细的则是两块 四块这样的给。
现在想想那时候也奇怪,这家出来进那家,那家出来又进另一家的,兜兜里那么多的糖居然记得这块好的是谁家给的,那块地瓜油的是谁家给的。现在想想不得不佩服那个时候的记忆力。
那个时候总是那么的单纯,一家家出来姐弟五人总是相互的打听给了你几块,给了我几块的。
当然那个时候其实已经挺大了的了,因为那时候冬天格外的冷,虽然老家有年三十十二点以后拜年的习俗,可是我爷爷却不准我们姐弟三人跟着哥哥姐姐出去,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小,天又那么冷,怕我们冻坏了。
等能跟着出去拜年了差不多就八九岁的样子了。
还忘记不了大年初一一早起来就一定要把新衣服穿上才行,确切的说是年三十的晚上出去拜年就得穿着。
我妈那时候总说初一开始净吃好的,有大油水的东西别把衣服弄脏了,等初三开始出门走亲戚的时候再穿,可是,这根本不行,穿上是必须的,好像过年就是为了等着穿新衣服一样。
还记得那时候就爱出门走亲戚,v自家的姑姑就在我家屋前,可是每年初三都必须要去,而且抢着去。还必须是得吃两顿饭,等天黑了,姑姑家的哥哥再给拿着装东西的篓儿给送回家。
喜欢从过年开始就有鞭炮放,那时候主要是跟着弟弟一起放,姑姑每年还会特意给他一挂鞭,那种白色纸包着的一百响的。
那时候是不舍的直接点上就放的,都是拆开了一个个的放,那个的芯烧完了鞭炮却没响的都是给拆开了把里面的鞭药重新插上芯滋花儿看,普拉普拉的很是喜欢。
从大年三十中午开始,听见周围谁家放鞭炮了就开始在别人家鞭炮声停下后就去捡那些没有响的,然后回家拆开一个个的滋着花看。
当然,怀念的远不止这些。
可是,现在却再也没了那时候的那种盼过年的感觉了。新衣服天天在买,糖果家里一堆一堆。串门走亲戚也是能不去就不去。
就说拜年吧,小的时候再冷也跟着,后来慢慢大了就不爱出去了,那天总是不停的问我妈可以不可以不去,什么时候才能不用大晚上的出去拜年。得到的答案是什么时候出门子了就什么时候不用了。
老家的习俗是结婚头一年的媳妇是还需要出去走本家长辈拜年的。只是慢慢的现在午夜十二点后出去拜年的越来越少了,很多地方,很多村庄都改成了白天出去,不过我们村却还是晚上出去的。
再说串门走亲戚吧,开始后时候是争着抢着去姑姑家,而且姑姑跟姨姨都是要分开的,家家一天,家家得吃两顿饭。后来慢慢大了,姐弟三人总是都不爱去姑姑家了,每到初三就开始分谁去姑姑家谁去姨姨家,而最后的结果一般都是只送个装满过年东西的篮子去姑姑家,然后一起跟着舅舅家的哥哥姐姐去姨姨家。
还有糖果,那时候记得那么清楚,过年谁家给的多数谁家小气就给了两块记得是那么的清楚,现在呢,家里的糖一堆一堆的,都是多多买回来的,看见了喜欢,没回来却不吃,下次看见有喜欢的还买,于是,只是买,却很少吃,就现在家里的糖估计有三五斤是绝对不成问题的,那时候到了过年我妈妈好像也顶多就买这么些啊。
鞭炮更是想都不想了,现在放是为了丫头高兴,家里至今还有还有去年正月十五时候买的烟花,想起来就领着丫头去放几个,而且丫头也总是放几个就觉得没意思了就不玩了,哪儿想我们小时候总是想放却没有那么多总是放不够的感觉啊。
真的,今天突然就想起这个来了,索性就随便写写吧。当然,关于过年的回忆绝对不止这些。
多妈是七零后,虽说是尾巴了,可也有很多过年的回忆是一些八零后说没有体会的。九零后就更不用说了。,不过他们有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回忆。
&关于过年的那些美好回忆你又记得多少呢?不妨一起来叨叨几句吧。
&&&&发布于日 20:42 |
阅读数(523)
上一篇:下一篇:
发表评论 &
显示全部&&
显示全部&&
文章数量:614
评论数量:484
访问数量:24852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情景模拟题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