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跟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前如何床上洗脚

跟骨骨折在跗骨骨折中很是常见,跟骨骨折多是由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所致,在球类运动中比较常见,在绿茵场上经常会出现跟骨骨折的现象,在治疗跟骨骨折的同时,要进行跟骨骨折的康复锻炼,尽可能恢复肢体的功能活动跟骨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康复锻炼可行石膏外固定治疗,固定时间为6~8周,要逐渐加强足趾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消肿。
步骤/方法:
1一定不要怕痛早锻炼,一定要及早活动脚趾及脚踝关节,脚趾是弯曲锻炼,而脚踝是上下勾脚微动,切记不可以左右摇摆,更不可以旋转摆动,如果重新换纱布包扎固定,夹板很牢固地防止我的脚踝左右活动,而上下勾脚则不受限制,勾脚幅度逐渐变大。我一直卧床抬高脚利于血液循环,
2在拆板之后,开始锻炼伤脚,但是还不能下地承受体重,几种方式锻炼1每天上下用力勾脚500次以上;2坐着,膝盖90度脚垂直向下自然放地上,用拳头垂直击打膝盖,脚跟处会有电击一样麻麻的感觉;3,同上坐姿,让脚尖触地不动,脚跟上下撞击地板;4每天热水泡脚。不要怕麻烦噢
3在平时的锻炼中还特别增加脚底滚瓶子来锻炼脚的力量,用金属的圆筒小瓶子,脚底板用力踩着滚动,不要用脚跟踩,并且可以尝试用脚尖踮起承受力量,只要不让脚跟承重就行。并且用力掰脚掌往左右两边转动或者旋转,恢复脚踝的灵活性。迟下地:因为人体跟骨是松质骨,在完全牢固之前,过早下地承受力量很容易引起后遗症。
注意事项:
主要有乐观的心态积极的生活。只要每天坚持,不要心烦了或者心情不好就懈怠拉,如果每天照做,相信很快就能痊愈,祝您早起康复呦
订阅到邮箱
温馨提示:以上经验分享由网友原创,仅供参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骨折热门相关
骨折相关药品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本品用...
参考价格:¥40
功能主治:用于预防和治疗钙缺乏症。如:骨质疏松...
参考价格:¥13.5
咨询实录推荐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马富强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疗效分析
【】::介绍跟骨旋转截骨及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与跟骨丘部植骨重建及距下关节融合术两种方法治疗陈旧性跟骨畸形愈合,探讨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手术方法及优缺点。: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08年到12年之间经过手术治疗的陈旧性跟骨例&77&足&。按&分型:其中Ⅱ型足,Ⅲ型足。旋转截骨组例(足),植骨组例(足),手术入路均采用外侧延长的“”切口,选择合适大小的空心钉固定,术后石膏给予保护固定。结果:旋转截骨组BÖhler角、跟骨宽度、跟骨丘部高度、距骨倾斜角术后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评分标准分,平均为分,其中优足,良足,一般足,优良率为。植骨组:BÖhler角、跟骨宽度、跟骨丘部高度、距骨倾斜角术后和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评分分,平均为分,其中优足,良足,一般足,优良率为,两组优良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跟骨旋转截骨及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治疗陈旧性跟骨折畸形愈合,可以取得和跟骨丘部植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同样的效果,并且无需取髂骨植骨、创伤小,距下关节融合需要的时间短,操作简单、便捷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关键词】&&&陈旧性跟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122&1.(1&,)(】;跟骨对人体负重功能的维持有重要作用,跟骨也是足部的损伤的常见病,以青壮年多见,不恰当的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常导致跟骨畸形愈合它是陈旧性跟骨的主要原因。陈旧性跟骨治疗难度大,治疗方法多样,是临床上不断探讨的课题。现对本院年月到年月间资料完整的陈旧性跟骨采用跟骨旋转截骨及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和跟骨丘部重建及距下关节融合的病例回顾分析,探讨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及优缺点等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例足患者中男例女例年龄岁平均岁其中单侧跟骨例双侧跟骨例,距离受伤时间月,平均月。患者症状有:疼痛、行走困难、穿鞋困难及步态异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工作。按和依据扫描将陈旧性跟骨畸形愈合进行分型。II型例足,Ⅲ型例足。术前常规影像学检查跟骨轴位及侧位线片和冠状位、矢状位、水平位及三维重建。应用跟骨旋转截骨及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例(足),其中II型例足,Ⅲ型例足;应用跟骨丘部植骨重建及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例(足),其中II型例足,Ⅲ型例足。1.2手术方法: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单侧跟骨患者取侧卧位,双侧取俯卧位。应用跟骨外侧延长的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及筋膜,直达骨膜,注意保护跟骨外侧的动脉及腓肠外侧皮神经,锐性剥离跟骨外侧软组织向上分离到跟骰、距下关节处,用枚的克氏针分别打入骰骨、距骨颈及外踝,牵开跟骨周围软组织,显露跟骨后外侧、距下关节及跟骰关节部分。应用骨刀清除外膨的跟骨外侧壁,清除距下关节间隙的瘢痕组织及距下关节面的软骨面,并用磨钻磨除剩余软骨直至显露软骨下骨。①对于跟骨旋转截骨及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用半圆弧形骨刀沿原跟骨塌陷处从跖侧作弧形截骨;如果有跟骨内外翻的,在截骨时可作内窄外宽或内宽外窄截骨,用骨膜剥离器钝性剥离截骨端内侧缘来松解软组织,将跟骨近端向后上旋转与距下关节面合拢,再用枚克氏针从跟骨结节斜向距下关节处临时固定,重建跟骨丘部恢复正常的跟骨高度,BÖhler角,从跟骨结节后侧经皮打入枚空心螺钉到距骨上。如果跟腱短缩可进行延长,再用两枚空心螺钉从跟骨前端跖侧向上固定到距骨上,旋转截骨后出现腰部跖侧三角缺损区用截下外侧壁骨质修整后植入。用型臂透视满意后放置负压引流并缝合伤口。②对于跟骨丘部植骨重建及距下关节融合术: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所见,取相应大小的髂骨块,修剪成类似跟骨丘部的三角形骨块,并保留三面皮质骨,重建丘部时采用髂嵴面朝向后,深部的断面朝向前,而前后断面朝向跟骨内外侧来重建跟骨丘部。伴有内外翻的还可以通过植骨来纠正。用枚全螺纹松质骨螺钉通过跟骨外侧斜向内上距骨处打入螺钉固定,在距下关节植骨块周围的缝隙植入碎的松质骨,用“”型臂透视满意后,放置负压引流并缝合伤口。&&&&术后应用短腿石膏托固定周后,嘱咐患者踝关节功能锻炼。通过个月摄线片,提示骨性愈合后才可以完全负重行走。1.3观察指标:1.3.1两组方法术前术后BÖhler角、跟骨宽度、跟骨丘部高度、距骨倾斜角1.3.2两组方法术后随访后足评分后的优良率1.4&疗效评价标准采用1994年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制定的标准[1],其中分为优;分为良;为一般;1.5统计学方法的使用:采用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术前术后BÖhler角、跟骨宽度、跟骨丘部高度、距骨倾斜角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方法治疗优良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旋转截骨组发生并发症足(足),发生率为,其中出现皮肤边缘坏死足,等患足消肿后清除皮肤坏死边缘给予直接缝合;发生感染足,经过长期换药伤口愈合。平均住院时间天。植骨组的出现并发症足(足)发生率为,皮肤边缘坏死足,感染足,腓肠神经损伤足,术后感觉消失,术后月后随访感觉部分恢复,未给予其它特殊的处理。平均住院日为日。&&&所有患者均参加随访。术后的个月内,每周随访一次,以后每半年随访一次平均随访30月。随访时,均拍摄跟骨侧轴位片。对所有病人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情况进行评估(见表)。两组患者的术后BÖhler角、跟骨宽度的、跟骨丘部高度、距骨倾斜角的与术前比较,均有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周,平均周,植骨组距下关节融合时间为周,平均周。随访时检查患者的疼痛情况,踝关节功能等症状体征。并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标准[1](满分分)其中优(分)、良(、一般()、差(评分分,平均分,优足良足一般足优良率达。植骨组评分分,平均为分,其中优足,良足,一般足,优良率为。两组优良率比较采用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细见表表组术前术后参考值的比较情况(旋转截骨组,植骨组,±s)&指标&&&&&&&&旋转截骨组&&&&&&&&&&植骨治疗组术前术后&术前术后BÖhler(°)-14.9±28.9±&-13.7±29.5±跟骨宽度()46.7±32.3±&45.9±31.3±丘部跟骨高度()34.2±45.2±&33.6±44.8±距骨倾斜角(°)7.6±2.112.7±&7.4±2.211.6±表和依据分型经过评分情况(旋转截骨组,植骨组足数)&AOFAS评分&旋转截骨组&&植骨组Ⅱ型Ⅲ型&Ⅱ型Ⅲ优182&161良113&106一般13&24&&&X2=0.087,&&P=0.768&0.05&3、讨论:3.1陈旧性跟骨治疗进展:[2]在年报道了应用切除腓骨头远端同时压缩膨出的跟骨外侧壁来治疗跟骨导致外侧壁膨出畸形和腓骨长短肌腱断裂情况,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等[3]报道应用部分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早期跟骨术后引起的距下,优良率达到%;王次俭[4]等人采用跟骨外侧壁骨突切除,松解腓骨长短肌腱,跟骨楔形截骨及融合距下关节治疗16例陈旧性跟骨,优良率为,Romash[12]认为保持踝及足部各个关节的正常关系,对对维持后足关节活动非常重要。因此在融合关节时恢复跟骨的正常形状至关重要;黄雄飞[5]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早期波及关节面的陈旧性跟骨足,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俞光荣等[6]通过跟骨丘重建及距下关节融合来治疗严重跟骨畸形愈合足,优良率为;俞光荣等[7]人采用距下关节原位融合、保留距下关节截骨矫形、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及截骨矫形治疗例跟骨畸形,后足评分由术前升高到术后分,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高明堂[8]等人采用矫正跟骨外侧突畸形,松解腓骨长短肌腱及腓肠神经进行治疗例跟骨畸形愈合,优良率为;李兴华等[9]人采用跟骨选择截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治疗跟骨畸形愈合足,优良率为。我们认为跟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不仅恢复跟骨的高度,宽度、距骨倾斜角及BÖhler角,还可以缓解患者疼痛,恢复足的外表形态,可以穿普通鞋,不影响患者生活与工作。&&&&3.2陈旧性跟骨畸形愈合的解剖学及体征的变化:和[10]依据将陈旧性跟骨畸形愈合分为三型。即Ⅰ型跟骨有外侧壁外膨,有或没有外侧局限性的距下;Ⅱ型:跟骨外侧壁外膨,伴随广泛距下;Ⅲ型跟骨外侧壁外膨,伴随广泛及严重距下,并有跟骨的后足内外翻畸形。本文所选取的病例为Ⅱ型或Ⅲ型。跟骨关节内因复位不良可导致关节软骨损伤,出现跟骰关节、距下关节骨性或僵直,并由于后关节面的塌陷部分挤入跟骨体的松质骨内,引起块和跟骨外侧壁分离,导致跟骨的外侧壁外膨、块移向外上,出现跟骨外翻畸形、跟骨轴线短缩,导致腓骨、跟腓撞击症、足弓降低、跟骨增宽、跟腱止点向前上移。因跟骨高度的降低及距下后关节面的塌陷,引起踝关节背伸力量减弱,小腿三头肌的跖屈肌力减弱,进一步导致踝关节、足部各关节及下肢力线的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功能障碍11-13]。&&&&3.3、手术注意事项:术前应常规拍摄双跟骨侧轴位线片,T显示跟骨矢状位、水平位、冠状位及三维结构。单侧损伤,参考健侧测量跟骨的高度、BÖhler角及距下关节的形态等。如果为双侧跟骨损伤,可以参考标准的跟骨侧位来设计。对于术前患足不能背伸至°位,需要做跟腱跟腱延长术。①对于跟骨旋转截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截骨后可见到原来跟骨丘部的关节软骨面,需要应用骨刀去除利于距下关节的融合。并在截骨的内侧松解内侧壁的软组织便于旋转固定。②对于跟骨丘部植骨重建及距下关节融合术:根据术前类型、损伤情况及跟骨侧轴位线画图设计植骨块的大小形状。单纯的压缩型应根据正常的后关节面宽度决定块的大小,压缩型或剪切型应依据被压缩的关节面宽度来确定。&&&&3.4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陈旧性跟骨,在恢复跟骨BÖhler角、跟骨宽度的、跟骨丘部高度、距骨倾斜角等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在随访中通过评分旋转截骨组优良率达。植骨组优良率达。优良率方面也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旋转截骨组通过截骨面与距下关节除去软骨的松质骨吻合接触,不仅比较稳定,而且接触面积比较大,血运丰富,无需植骨,避免了植骨需要长期的爬行替代的时间,缩短截骨的愈合时间。而且旋转截骨组,能根据跟骨内外翻的情况做内窄外宽或内宽外窄截骨以矫正畸形,此方法操作简单、便捷,并且具有创伤小、关节融合时间短等优点,因此在治疗陈旧性跟骨方面,跟骨旋转截骨及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应用。上图为跟骨旋转截骨及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跟骨术前术后线片,下图为跟骨丘部植骨重建及距下关节融合术术前术后照片。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23:45
马富强大夫的信息
马富强大夫电话咨询
马富强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马富强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马富强大夫提问
马富强的咨询范围:
从事足踝外科5余年,对于足踝部常见疾病,先天畸形,足踝创伤具有一定的经验,擅长:1、足踝部畸形:拇外翻、马蹄足、平足症以及骨骼神经肌肉病变导致的足踝部畸形;2、急慢性足踝部创伤与运动损伤:踝关节骨折、足部骨折、踝关节骨软骨损伤、足踝部肌肉韧带损伤以及各类踝关节不稳等;3、足踝部肿瘤、炎症等病变。
马富强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热点问题推荐
足踝外科好评科室推荐
足踝外科相关标签推荐双跟骨骨折术后多久能正常走路
来自于:河南|
提问时间: 16:28:48|
基本信息:
疾病 / 症状:
双跟骨骨折术后多久能正常走路
病情描述:
李医生你好双根骨骨折术后一般情况多久能正常走路
相关疾病: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59515收到了:
病情分析:
双跟骨骨折术后,出现了足跟部位的肿胀,疼痛,不能走路,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影响了正常的生活,需适当用些石膏固定比较合适,轻微的在三月后可以走路了,如果是粉碎性骨折,需要半年以后才能走路的。
指导意见:
需尽早去医院就诊,需尽早治疗,石膏固定后,多休息,吃些瘦肉,鸡蛋,蔬菜和水果,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的。
医师/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9003收到了:
病情分析:
跟骨骨折多是从高处下跳造成,所以要想正常走路必须得骨折完全愈合才能负重行走,否则会造成畸形愈合或骨裂重新分开。
指导意见:
术后需休养8-12周才能逐渐下地行走、平时患肢平放或抬高、服用接骨胶囊和肾骨胶囊,直至正常行走。
TA帮助了147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TA帮助了24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TA帮助了199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两种缝合方式在跟骨骨折ORIF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两种缝合方式在跟骨骨折ORIF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改良垂直褥式缝合与垂直褥式缝合技术在跟骨骨折标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运用,比较两种缝合方式手术操作及对手术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的跟骨骨折在缝合方式上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来自四川省人民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期间的跟骨骨折病例,经过纳入标准筛选后选取35例,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改良垂直褥式缝合方法,对照组采用垂直褥式缝合方法),由同一主刀医师行标准的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前术中术后处理尽量保持相同。比较两组患者在缝合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等级、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瘢痕形成面积的大小及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2周和术后6周伤口愈合评分等情况。结果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上经统计学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缝合时间上,治疗组为4.45±0.26min,对照组为5.02±0.39min,p=0.000.05,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两组在缝合时间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2周和术后6周的伤口愈合评分,得出的p值均大于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伤口愈合评分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2例,发生率为11.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3例,发生率为17.6%,治疗组明显要小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但两组数据通过Fishers Exact Test(n40, Texact5),双侧近似p值=0.11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瘢痕大小为0.87±0.13cm,对照组的瘢痕大小为1.48±0.13cm,对照组明显大于治疗组,p=0.0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有明显差异性存在。根据切口并发症等级区别并发症组和治愈组,进行疗效评价,通过秩和检验,检验结果z=-5.440.01,p=0.5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试验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伤口愈合时间和评分上并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缝合时间及术后瘢痕大小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切口并发症等级及临床疗效上两组无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R687.3【目录】:
中文摘要2-4ABSTRACT4-8英文缩略词表8-9引言9-111. 临床资料11-13 1.1 研究对象11 1.2 诊断标准11 1.3 骨折分型11-12 1.4 手术适应证12 1.5 纳入标准12 1.6 排除标准12-132. 分组设计133. 技术路线13-144. 治疗方法14-19 4.1 术前准备14 4.2 手术时机14 4.3 手术方法14-17 4.4 术后处理17 4.5 术后康复17-195. 数据采集及处理19-24 5.1 结果与分析20-23 5.2. 结果总结23-246. 讨论24-32 6.1 影响跟骨骨折ORIF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因素24-29 6.2 缝合方式的选择29-31 6.3 中医的“筋骨并重”与现代微创理念31-32结论32问题和展望32-34致谢34-35参考文献35-39综述39-60 参考文献54-60附录一60-6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凤君,杨德君;[J];吉林医学;2005年08期
孙杰敏;刘建林;;[J];辽宁中医杂志;2006年05期
曲伟;李霞;周致勇;;[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年06期
曾昭池;黄友华;;[J];临床军医杂志;2007年03期
杨民伟;卢建华;;[J];中医正骨;2007年12期
张继东;刘浩;冯惠民;韦敢;;[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年01期
王晓勇;邓天琼;张怡五;蒲渝;高卫民;王青;;[J];西南国防医药;2008年04期
郑得松;;[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年18期
张振华;刘莎莎;;[J];现代医药卫生;2010年06期
王华凡;;[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冬青;吴中华;马青海;;[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刘亮;;[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李德江;周浩;周曼瑜;;[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沈哲;;[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李凌宇;刘炜;龚伟;马刚;孙自力;楚明;蒋俊;普伦庆;王晓曦;;[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余林薪;段洪;闵捷;张克强;;[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陈凯;潘志雄;;[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创伤骨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付汉生;;[A];第11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倪学山;;[A];中国骨伤发展战略高层论坛暨中西医结合骨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凌义龙;张居适;张胜军;李志龙;詹平;周怡;王洪灿;方国华;;[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建辉 吴芳 衣晓峰;[N];健康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弢;[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何凯;[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苏艳玲;[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李西成;[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张学斌;[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王一民;[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夏尔键;[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杨文祥;[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刘义辉;[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高磊;[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师椿黄;[D];郑州大学;2013年
左玉柱;[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熊正罡;[D];山东大学;2015年
李立;[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刘耀辉;[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苏张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跟骨骨折微创手术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