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临眺赏析的读后感

中国小说欣赏读后感
riKJ69TL07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鉴赏离不开对语言的咀嚼和玩味.读懂是第一步,但仅仅读懂还不够,要能欣赏语言的巧妙、语言的美.中国有句成语叫“咬文嚼字”,似乎有点贬义.但文学鉴赏不能不学会“咬文嚼字”.元遗山《与张中杰郎中论文诗》云:“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这是文学鉴赏的经验之谈.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借助字典、辞典,然而字典、辞典只解释字词的意思,不可能把它的滋味告诉读者.一般的注本也不过是注出词义、典故.隐藏在语言深层的情韵,附着在词语之上的色彩,未必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得到.这只有通过自己大量的阅读,反复的玩味,才能逐渐体会.
例如“白日”,辞典注曰“太阳”.但熟悉古典诗歌的人都会感到这个词以“白”形容“日”,似乎强调了“日”的亮度;左思说:“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鲍照说:“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白日”是“太阳”,但是经过诗人反复使用后,它已带有一种光芒万丈的气象.王之涣的《登鹊雀楼》一开头说“白日依山尽”,虽然写的是夕阳,但因用了“白日”这两个字,仍给人以辉煌灿烂的感觉.
又如“东篱”,陶渊明《饮酒》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家院子东边有一道篱笆,下边种着菊花,这本是普通的田家景色.可是因为陶渊明是一位著名隐士,菊几乎成了他的化身,所以连带着“东篱”也有了远离尘俗的意味.
再看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落花时节”四字既点明时令,又暗喻李龟年和自己两人的遭遇,还暗喻唐王朝的局势,含蓄蕴藉,大可玩味.
《论语·雍也》说:“伯牛有疾,子问之,自 脂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斯疾,重复一个“斯”字,孔子那种爱惜悲痛的心情充分地传达了出来.
《世说新语》记载名士的言谈举止十分生动,如《文学》篇中,“了不长进”四字就很传神,特别是那个“了”字,耐人寻味.
支道林初从东出,住东安寺中.王长史宿构精理,并撰其才藻,往与支语,不大当对.王叙致作数百语,自谓是名理奇藻.支徐徐谓曰:“身与君别多年,君义言了不长进.”王大惭而退.
小说戏曲中的词语,也有一些值得玩味的.《红楼梦》第四十四回,贾母骂贾琅:“下流东西,灌了黄汤,不说安分守己的挺尸去,倒打起老婆来了.”“黄汤”就是“黄酒”,但用“黄场”往往有贬义.如《水 济》第十四回:“畜生!你却不径来见我,且在路上贪噇这口黄汤.我家中没得与你吃,辱没杀人!”元杂剧《朱砂担》第一折有:“我则是多吃了那几碗黄汤,以此赶不上他.”不该喝酒而喝了,酒后闯了祸,这时不用“黄酒”而用“黄汤”,别有一种趣味.
“没嘴的葫芦”,比喻不多讲话的人.葫芦这比喻使人联想到憨厚的样子,再加上“没嘴”,这印象就更强烈了.《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是没嘴的葫芦.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西游记》第三十八回:“他就是个没嘴的葫芦,也与你滚上几滚.”元杂剧《蝴蝶梦》第二折:“浑身是口怎么支吾,恰似个没嘴的葫芦.”将这些例句互相对照,觉得更有意思.
又如《红楼梦》第七回秦可卿的弟弟秦钟初次与宝玉相见,凤姐也在场.当秦钟向凤姐作揖问好时,“凤姐喜的先推宝玉,笑道:‘比下去了!’便探身一把携了这孩子的手,就命他身傍坐了.”这一段里“比下去了”四个字极其传神.除表示凤姐喜欢秦钟以外,还可看出凤姐对宝玉的爱.凤姐总以为别人都不及宝玉,经常拿别人和宝五相比,以往没有人可以比得上他,如今这秦钟一来就把宝玉“比下去了”.一个泼辣女人的形象立刻出现在读者眼前.
《水浒传》第三回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达听罢,跳起身来,拿着那两包腰子在手里,睁眼看着郑屠说道:‘洒家特的要消遣你!’把两包臊子劈面打将去,却似下了一阵‘肉雨’.”这“肉雨”二字,金圣叹批曰:“千古奇文.”李卓吾批曰:“‘肉雨’二字惩地形容,从未经人道过.”袁无涯批曰:“‘肉雨’二字俗而典,莽而趣,便生后拳头雨点之根.”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功能是很奇妙的.然而语言的表现力又是有限的,即使是语言大师也常常遇到语言表达的苦恼.中国的文学家深知“言不尽意”的道理,所以特别注重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把那些微妙的意味寄诸言外,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中国文学的鉴赏,要从语言入手,但不要被语言所局限,应当从言内到言外,品尝那些言外的滋味.二 意 境
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诗、赋、词、曲、小说、散文、骈文等各种文学体裁,以及绘画、音乐等艺术种类都可以创造出意境.注重意境的创造,是中国文学艺术共同的特点.
意境的形成,有赖于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二者的交融.或情随境生;或移情入境;或体贴物情,物我情融.有时意境很快就达到鲜明清晰的地步,有时需要在初始之境的基础上深化、开拓.《漫 叟诗话》说:杜甫的《曲江对酒》中的两句诗,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黄鸟时兼白鸟飞”,后改为“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改了三个字,意境遂大不相同.此诗是杜甫乾元元年在长安任拾遗时所作,他对肃宗既怀有幻想,又感到失望.久坐江畔,一种寂寞无聊之感袭上心来.“桃花欲共杨花语”,偏于想象,意境活泼,与此时之心情不合.改为“桃花细逐杨花落”,偏于写实,意境清寂,正好表现久坐无聊的心情.
诗词中鲜明的富于启示性的意境不胜枚举.“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杜甫《后出塞》其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遏金门》)“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 陆安春雨初雾》)这些诗句,我们反复体味,即可进入那意境之中,获得美的享受.
有些抒情写景的散文和骈文,也有诗的意境.王勃的《滕王阁序》、柳宗元的《水州八记》、苏拭的前后《赤壁赋》等等,自不待言.即使是先秦诸子散文,如《论语》也有一些诗一样的片段.其《先进》篇中,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孔子让他们各言其志,其他几个人都是直截了当地述说,只有曾哲是借一段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达的: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害,咏而归.这段文字就颇有意境.
戏曲有没有意境呢?也有.王国维说元杂剧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宋元戏曲考》)戏曲中的曲词尤其注重意境的表现.有些曲词善于描摹景物,烘托气氛,抒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如王实甫《西厢记》里《长亭送别》一折中的两支曲子: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小说有没有意境呢?也有.如《聊斋志异》中的《绿衣女》,写书生于璟在庙里读书,夜间忽有一女子在窗外赞曰:“于相公勤读哉!”于方疑思间,女已推扉笑入.绿衣长裙,婉妙无比.于生爱之,遂与寝处.女妙解音律,歌声动耳摇心.一夕,女走后于生听到她呼救的声音,声在檐间,一大蜘蛛捉一物,哀鸣声嘶.于破网挑下,则一绿蜂将毙.“捉归室中,置案头.停苏移时,始能行步.徐登砚池,自以身投墨汁,出伏几上,走作‘谢’字.旋展双翼,已乃穿窗而去.自此遂绝.”整篇小说都富有诗意,而末段尤有意境.
中国文学的创作既注重表现意境,文学的鉴赏当然也应该力求感受和进入意境.当我们读着那些意境深远的作品时,可能暂时忽略了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整个心灵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之中.有时是自己过去的审美经验被唤起,并和诗人取得共鸣.有时仿佛心灵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对宇宙和人生得到新的理解.有时会感到超越了故我,在人格上和智力上走向更加光明和智慧的境地.
怎样才能进入文学作品的意境呢?必须驰骋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诗歌鉴赏需要运用想象和联想,已无须赘言,这里只讲讲戏曲的鉴赏.中国戏曲的表演有很强的虚拟性,乘车荡舟,骑马作战,扣门登楼,各种各样的动作都是由演员通过虚拟的方式加以表现,舞台上并没有真实的布景.那山山水水,干军万马,都要由观众自己去想象.而在读剧本的时候,眼前不但没有布景,而且没有演员,所见到的只是纸上的文字.读者要借助这些文字想象出舞台的情景,让死的文字一个个活起来,变成一些生动的场景.这样才能进入它的意境.三 寄 托
中国文学本有托物言志的传统,《论语·子罕》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借松柏表现坚贞的人格.《离骚》里的美人香草,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操.有些作家不敢或不愿把自己的政治见解明白说出,也常常隐去真意,而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在那些题为“咏怀”“咏史”“感遇”“感怀”的作品中,不少是这样的.因此鉴赏中国文学,必须注意有无寄托,如果有寄托,就要进一步弄清是什么寄托,透过表层的意象,体察作者真正的思想感情.如李商隐的《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盘进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万里重阴非
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这首诗以为雨所败的牡丹象征自己,咏物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曲折而细腻地表现了自己不幸的遭遇.又如元代诗人王冕的《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笔下这株白梅高洁绝俗,而又不孤芳自赏,它愿意把自己的清香贡献出来,以加快春天的到来,寄托了诗人的理想.
在散文中有寄托的作品也不少见.韩愈的《杂说》四(《马说》)借着不为人知的千里马寄托了寒士的不平.周敦颐的《爱莲说》,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寄托自己的情怀,都是显而易见的例子.
然而,我们应该避免穿凿附会,把那些并无寄托的作品说成是比兴寄托之作.这只能破坏鉴赏的趣味而无助于对作品的理解.汉儒对《诗经》的解说就犯这个毛病.例如《关眼》明明是一首情歌,却被解释为“后纪之德也”.清代陈沆用汉儒解诗的方法,笺释汉代至唐代的诗歌,也有不少穿凿附会之处,如汉乐府《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陈沆说:“此忠臣被谗自誓之词!”显得迂腐可笑.四 博 采
中国文学的鉴赏,需要深厚的文化修养.博采中国文化各个领域的知识,可以提高鉴赏的能力.例如诗歌的鉴赏,可以借鉴绘画、书法理论的地方就很多.清代王原祁论山水画说,用笔须“毛”,蔡 岂论书法艺术讲究“涩”,诗歌评论家论诗歌艺术讲到“拙”,我们可以互相印证.叶燮《原诗》论汉魏之诗说:“其工处乃在拙,其拙处乃在工.”陈师道《后山诗话》评刘禹锡的一首诗说:“语虽拙而意工.”袁枚《随园诗话》说:“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诗宜淡不宜浓,然必须浓后之淡.”画家所谓“毛”,书家所谓“涩”,诗家所谓“拙”,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
中国传统的艺术讲究一个“虚”字,虚处见实.画家往往在画面上留出大片空白,让观画的人自己去想象补充.清初画家 宣重光《画签》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书家和篆刻家讲究“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中国文学追求言外之意,正是虚处见实,计白当黑,让读者在无字之处看出字来,进而领悟作品的情趣.如果对中国的绘画艺术、书法艺术、篆刻艺术有所了解,就会有助于对中国文学的鉴赏.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表达内心烦闷的诗
表达内心烦闷的诗
导读: 表达内心烦闷的诗(共3篇)诗歌的感发我们这个学期所要讲的,主要是汉魏六朝的诗歌。不过在正式讲诗之前,我先要把中国诗歌中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诗歌的感发、诗歌中形象与情意的关系、诗体的演变。现在先讲第一部分——诗歌的感发。我们要了解诗,就需要涉及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一些比较重要的著作,首先就是《...
《诗歌的感发》表达内心烦闷的诗 第一篇
我们这个学期所要讲的,主要是汉魏六朝的诗歌。不过在正式讲诗之前,我先要把中国诗歌中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诗歌的感发、诗歌中形象与情意的关系、诗体的演变。
现在先讲第一部分——诗歌的感发。
我们要了解诗,就需要涉及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一些比较重要的著作,首先就是《毛诗·大序》。中国古代有一部书叫做《诗经》,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作品共三百零五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后来,有齐、鲁、韩、毛四家为它做注,四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毛氏的注本,也就是《毛诗》。《毛诗》中每一首诗的开头都有一个序,其中第一首诗《关雎》的序较长,起着总论的作用,所以叫做《大序》。《毛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一段话很重要,不但阐明了什么是“诗”,而且还进一步解释了诗与歌、与舞的关系。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就是说,你的情意在你心中活动,这种活动如果通过语言表达出来,那就形成了诗。可是,你的情意又是怎样活动起来的呢?是什么东西使它活动起来的?这我们就要看中国古代的另一本书《礼记》了。
《礼记》中有一篇叫做《乐记》。《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它说是外物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的。那么我们就又要问了:“这‘物’又是指的什么?它为什么能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我现在还要引中国诗歌批评史上的另一篇重要文章——钟嵘的《诗品序》。钟嵘是南北朝齐梁时期的作家,他有一部著作叫做《诗品》,其中的序文就是《诗品序》。
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他以为,能够使外物活动起来,从而引起你内心感动的,那是“气”。古人以为,宇宙之间有阴阳二气,是它们的运行才产生了天地万物和四时晨昏。比方说,夏天阳气最旺盛,但到了夏至日,阳气盛到极点就开始衰落,阴气逐渐增生,慢慢地就天气寒冷草木凋零。等到阴气发展到极点就是冬至,从冬至日这一天起阳气又开始增生,于是天气又慢慢地变暖。由于四季冷暖不同,所以大自然中的各种景象和草木鸟兽的形态也各不相同,而人的内心也就随着外物的这些变化而受到感动。
受到什么样的感动呢?举个例子来说吧,晋代诗人陆机在他的《文赋》中曾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为什么秋天会引起人悲伤,春天会引起人欢喜?因为,春天草木的萌发使人联想到生命的美好,秋天草木的凋零使人联想到生命的衰老和终结。这就是外物对人心的一种触动。而当你的内心被感动得无法平静时,你就要想办法把这一份感动表达出来,这就是“摇荡性情”了,至于“形诸舞咏”,我们也可以举个例子来看,据说晋朝大将军王敦每当喝完了酒就吟诵魏武帝的诗,一边吟一边用如意敲打珊瑚唾壶,天长日久,竟把唾壶敲出了很多缺口。由此看来,《毛诗·大序》中的那句“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得真是一点儿也不错的。
即然外物能够引起作诗的感动,那么我们就要对它进行一番讨论了。一般来说,外物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自然界的“物象”;一类是人事界的“事象”。现在我们先来讨论自然界的“物象”。
其实,刚才我所提到的“悲落叶”的“劲秋”和“喜柔条”的“芳春”,就都属于自然界的物象。此外,钟嵘&诗品序》里也举了一些物象,我们来看看他所举的都是些什么: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钟嵘说,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比如春天的风和鸟,秋天的月和蝉,夏天的云和雨,冬天的冰雪严寒,都能够感动诗人,从而使他们写出美好的诗。下面,我就将结合一些具体的诗例来说明诗人是如何因这些物象而引起感动的。
南唐词人李后主在他的《虞美人》小词里说:“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又在另一首《望江南》小词里说: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两首词里都提到了春风和明月,所引起的却是一种悲伤痛苦的感情。因为李后主破国亡家,成了俘虏,被从故国金陵带到北宋的都城汴京拘禁起来。以往每年春风吹来时,他都是以帝王的身分在御花园里看花赏月;而现在春风吹来时,他已经失去了家国,连性命都掌握在人家手里。春风明月虽然尚在,但旧时那种看花赏月的自由生活永远也不会再有了。这是一种由“对比”而产生的感动。另外,我还可以举一种由“共鸣”而产生的感动,那就是屈原《离骚》的“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他说,太阳和月亮每天都在匆匆运行,不会为任何人而停留,春天与秋天往来交替,草木又渐渐凋零了,而当你看到草木凋零的时候,就会联想到自身也将像这些草木一样衰老、死亡。
那么,只有今昔盛衰的对比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这种大题目,才能引起诗人的感动吗?不是的,写诗也不一定非得有如此深沉强烈的感动,对于一个敏感的诗人来说,有时外界只须有一点儿小小的物象的变动,就能够引起他诗意的感受。日本诗人松尾芭蕉写过一首俳句:“青蛙跳入古池中,扑通一声。”这里边哪里有今昔盛衰?哪里有人生无常?他只是写了大自然之中某种景物突然间产生了一个小小的变化,这种变化使你的心也跟着动了一动。
“心动”是什么意思?据说,有一次禅宗六祖慧能听到两个小和尚在争论一个问题:风吹幡动,到底是幡动还是风动?慧能对他们说:“也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是你们两人自己的心动。”佛家主张自心清净,当然是反对心动的;而诗人则相反,只有永远保持一颗活泼善感的心灵,才能够写出好诗来。唐代诗人孟浩然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还没有起床到外边去看,他只凭昨晚听到的风雨声和今早听到的鸟啼声,就敏感地联想到繁茂的春花现在一定纷纷零落了。宋代诗人杨万里说:“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为什么春天的细雨既不肯索性下大一点儿,又老是不肯停?他说那是它在嫉妒我窗外有如此美丽的山色,所以故意下得像珠帘似的挡住我的视线。你看,这就是诗人。他们对大家看惯了的万物总是保持着一种关怀和敏感,所以经常能够发现生活中新鲜的情趣。
春风和春鸟是春天里比较有特色的物象;而秋月和秋蝉,则是秋天里比较有特色的物象。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一首《咏蝉》的诗说:“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喜欢藏在高高的树枝上,人们只能听到它叫的声音。诗人说,你栖身的地方这么高,本来就很难找到食物,只可餐风饮露,可是你饿着肚子还这么一天到晚不停地叫,有什么用处?你纵然叫得声嘶力竭,又有谁能理解你、同情你?——这已经有点儿不像在说蝉了。
蝉是昆虫,它叫的时候哪里有这么多想法?于是诗人接下来就联系到自己:我为了谋生糊口来做官,可是做官能实现我的政治理想吗?这些年我就像一段树枝在水里漂来漂去,不
知会漂到哪里,我的故乡早已长满荒草,哪一天才能够回去?感谢你用叫声来不断地提醒我,我和你一样清贫而高洁,绝不会和那些贪赃枉法、中饱私囊的家伙们同流合污。你看,李商隐这首诗表面上写蝉,其实却是在写他自己。显然,它比杨万里《春雨》的那一首要深刻一些。因为,杨万里那一首只是写出了一种生活中的情趣,而李商隐的这一首却有抒情言志之寄托。
刚才我所举的那些诗写的都是春天和秋天大自然中的物象,那么夏季和冬季又有哪些物象容易引起诗人的感受呢?那就是《诗晶序》中接下来所说的“夏云暑雨”和“冬月祁寒”了。夏天天气变化特别迅速,刚刚还是晴天,突然之间升起一块乌云,马上就是一场暴雨。这是夏天的特色。我现在想起了杜甫写夏日大雨的一首诗,题目就叫做《大雨》,是他在四川成都时写的。我们没有时间仔细讲这首诗,只举它开头的一段:
西蜀冬不雪, 春农尚嗷嗷。上天回哀眷, 清夏云郁陶。执热乃沸鼎,纤絺成缊袍。风雷飒万里, 霈泽施蓬蒿。
杜甫写夏云暑雨却从冬雪写起,他说这一冬一直没有下雪,土地自然很干旱,到了春天又一直不下雨,农民都愁得发出嗷嗷的声音。于是上天就回心转意,在初夏的时候忽然就布满了一天浓云,大地上到处是狂风和响雷的声音,一场大雨冲刷了满地的蓬蒿。为什么满地都是蓬蒿?因为久旱不雨,庄稼都枯死了,当然就只剩下满地的野草。而经过这场大雨之后,农民就可以清除野草,在田里播种了。
杜甫还写过一首《喜雨》,我现在举这首诗结尾的四句:
峥嵘东山云,交会未断绝。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吴越。
“峥嵘”是很高的样子。夏天那种带着雨的浓云厚厚的在天上,就好像山一样。显然刚才已经下过了一场雨,但诗人认为下得还不够,他说:怎样才能驱赶着雷公,使它到东南方的吴越去再下一场大雨,把那里一切龌龊肮脏的东西都冲洗干净?
所以你们看以上两首诗,“清夏云郁陶”写的是夏云,“霈泽施蓬蒿”和“滂沱洗吴越”写的都是暑雨。不过,我之所以举了杜甫的两首诗例,还不仅仅为了要说明“夏云暑雨”的物象引起诗人的感动,我还要借此指出,杜甫这个诗人与我们前边讲到的那些诗人又有所不同。本来,诗人之所异于常人,是由于他能够把自己内心的感动传达出来,使别人甚至千百年以后的人读了他的诗也可以产生同样的感动。而且还不止于此,读者还可以从他的感动引发联想,结合自己的历史文化背景,生发出新的感动。这种感动永远是生生不已的,所以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感发的生命”。
然而,宇宙间的生命是有所不同的,有健康的生命也有病态的生命,有猫与狗的生命,也有狮与虎的生命。同样,感发的生命也有着质量上的高低、优劣、深浅、厚薄之分。我们可以看到,杨万里写春雨的那首诗写得很活泼,很有情趣,但那只是一种偶然的、细微的、纤巧的感发,没有更深刻的意义。李商隐写蝉的那首诗中寄托了他自己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悲哀,当然比杨万里那首深刻,可是所写的也只是个人的悲哀。杜甫为什么被后代尊为“诗圣”?那是因为,杜诗的感发生命是深厚博大的,他所关怀的不是个人的得意与失意,而是国家和老百姓的苦难。他为什么说“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吴越”?因为,当时吴越一带正有叛乱,兵戈未息,老百姓都在水深火热之中。杜甫希望朝廷有人能够平息那些叛乱,解救那里的生灵。所以,他这两句诗也是有寓托的。
还有一点必须说明:我这么说并不是认为别人那些诗不好,而只是要区分各种感发生命的不同。因为,同样是花,牡丹有牡丹的美丽,草野之中的小花也有小花的美丽;同样是兽,狮子老虎有大生命的美丽,猫狗有小生命的美丽,这些都不是可以拿来互相比较的。另外,我们在读诗的时候还要注意到,物象与人心之间的感发关系也有种种不同的层次,有的由物及心,有的由心及物,有的即物即心。关于这个问题,后面我们将作专门的介绍。
至于冬季令诗人感发的物象,那就是严寒风雪了。我们还可以看一首杜甫的诗,题目叫《对雪》: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表达内心烦闷的诗】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这首诗,是杜甫被困于沦陷的长安时所写。安史之乱时,杜甫从郧州赴灵武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虏,送到长安。过了不久,唐军大败于陈陶,死伤四万余人,杜甫写了《悲陈陶》等诗,表示哀悼。这首《对雪》,也是为陈陶之败而作。他说,官军死了那么多人,野地里到处都是鬼魂的哭声,我一个人被困长安,妻子儿女在鄜州生死未卜。黄昏的时候浓云密布,大片雪花在回旋的风中飞舞。盛酒的瓢已经被我扔掉了,因为早已无酒可饮;冰冷的火炉还在,但炉子里一点儿火也没有。长安附近已全被叛军占领,与外地隔绝了消息,我只有一个人孤独寂寞地在屋里出神发呆。“书空”,用的是晋朝殷浩的典故。殷浩被黜放后,每天一个人坐在那里用手指在空中比划,写的是“咄咄怪事”四字。这个典故用来形容当一个人心中有忧愁烦闷不能解时那种出神发呆的样子。这首诗中描写严寒风雪的“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两句,形象十分真切,对偶也非常工整,而且还不仅如此,这两句还“融情入景”,把诗人当时心里那种烦乱忧愁的感觉,都融会在“乱云”、“薄暮”、“急雪”、“回风”等形象中表现出来了。
好,到现在为止,我已经讲完了春夏秋冬四季物象给诗人的感发。但是,自然界的物象并非引起感发的唯一因素。能够引起诗人感发的,除了自然界的物象以外,还有人事界的“事象”。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讨论。《古诗词默写情感赏析专题复习》表达内心烦闷的诗 第二篇
古诗词默写情感赏析专题复习
1、曹操的《龟虽寿》中“烈士”指的是“有雄心壮志的人”,“老骥伏枥,志在
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豪情壮志。以神龟、腾蛇、老骥作为比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的人生思考。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句告诉我们: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对宏伟理想的追求永不会停息。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意思是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具有乐观主义精神。
2、苏轼的《浣溪沙》中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
鸡”的词句来展现了词人乐观向上的精神达观的人生态度。
3、王维的《汉江临眺》中“临眺”指的是“登临远望”,“襄阳好风日,留醉与
山翁”,流露出作者对襄阳风物的热爱留恋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留醉”指的是“留给人醉酒赏景”,“山翁”指的是“晋人山简”。以“山翁”自喻,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句表达了即使山中的芳华衰歇了,自己仍乐意留在山中的心愿。 “随意”是“任凭”的意思,尾联抒发了诗人对恬淡、静谧的山林生活的向往。 “王孙”本是指“古代贵族弟子”,在诗中指诗人自己。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4、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黄金台”化用的是战国时燕昭王的易水东南驻台,
上置黄金,用来招揽人才的典故。写出了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金鳞”指铠甲闪光如金色的鱼鳞。
5、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起一经”指的是“自己熟读经书,参加科举,
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汗青”指的是“史册”,文天祥在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达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见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写出了自己孤苦无依的样子,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奋战,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
到极致,抒发了诗人的惶恐不安和孤苦伶仃。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壮而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把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和难以挽回的个人命运。
6、《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 “蓬莱文章”指的是“汉代文章”,“惧怀逸
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小谢”指的是南朝齐诗人谢脁,李白以“小谢”自比,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清发”指的是“诗风清新秀丽”,“抽刀断水水更流”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手法,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强烈愿望。 “弄扁舟”指的是“隐逸于江湖之中”,表达了诗人“既不屈服于环境的压抑,也不屈服于时的生辰的豪迈慷慨的情怀。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的语句来表明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的情感。
7、杨慎的《临江仙》中“淘尽”指的是“荡涤一空”,
“转头”指的是“形容
时间很快”,“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表达了诗人淡泊(旷达)超脱的情怀。 “渔樵”指的是“渔翁樵夫”,作者用“是非成败转头空”一句表达了旷达超脱的人生观。词人借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
8、《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孙郎”指的是“孙权”,这里作者以“孙郎”自喻。
“天狼”指的是“西夏”,“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出了作者志在杀敌正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慨。 “持节云中,何日遺冯唐”一句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政治抱负,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天下事”指的是“收复北方的国家
大事”,“可怜白发生”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痛苦(悲愤)心情。 “吹角连营”指的是“驻地相连的各个兵营都吹响了号角”,“可怜白发生”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抒发了杀敌报国,建立功名的壮怀。 “沙场”指“战场”,“沙场秋点兵”一句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的卢”指的是“骏马”,“赢得了生前身后名”一句意思是要博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
10、《蜀相》中“两朝开济”指的是“诸葛亮辅佐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支撑困难局面”,“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诗人对蜀相(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他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 “三顾频烦天下计”指的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对诸葛亮的一生做了高度概括,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崇敬)之情。前两联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颈联和尾联咏叹诸葛亮的才德,追忆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期盼(憧憬)。 “蜀相”指的是“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句咏叹了他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
11、陆游的《书愤》中 “塞上长城”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指的是“能守边疆
的将领(诗人自己)。”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出诗人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仿前辈,施展抱负。 “气如山”指的是“收复的会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饱含着高昂的战斗情绪。通过今昔对比,从而突出了对现实状况的不满,隐含着一种愤懑的情绪。
12、《卜算子》刻画了一个怀春女子的形象,表现这个女子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与
热切的期望。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一句“已”解释为“停止”。
“日日犹如流水滔滔不绝”,表现了思念之久。抒发了这们女子对爱情的执著追
求和热切盼望。 “共饮”,以水贯通两地,沟通两心;融情于水,以水喻情,表达情意绵长不绝。【表达内心烦闷的诗】
13、《醉花阴》中“黄花”是指菊花,一个“瘦”字写出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
苦的神情。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东篱是菊圃,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
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构成一种淒清惨淡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
14、《关睢》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的
“窈窕淑女”一句直接赞扬女子的文静、善良,也交代了小伙子追求她的原因。表现出了男主人公对淑女痴情真爱的刻骨铭心。
15、《蒹葭》表现主人公对所思慕人的深挚感情;烘托萧瑟冷漠气氛,流露主人
公凄婉惆怅感情。突出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失望、惆怅的心情。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淒清的晚秋画面,反映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向往。
16、《山坡羊·潼关怀古》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之中隐含对百姓
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民生苦难的深切同情。
1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中孙仲谋指的
是孙权,作者借用这一典故是为了将从百战中开创基业、建国东南的孙权与苟且偷安于江左、忍气吞声的怯懦的南宋统治者鲜明的对比,讽刺当朝统治者的无能 。 “年少万兜鍪”中“兜鍪”实际上指的是士兵,这两句写出了孙权年少有为。
18、《卜算子·咏梅》上阕写梅花艰难恶劣的处境,下阕写梅花高洁坚贞的品质。
以梅花的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风雨”除了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外,还象征人生路上的坎坷、挫折、困难等。陆游以“风吹雨打”的恶劣环境反衬梅花的高洁、坚贞的品格。梅花的命运与品格中不仅可看到词人仕途坎坷的身影,而且读出词人像梅花般冰清玉洁的精神世界。 “无意苦争春”表现了陆游性格孤高,不畏谗毁,坚贞自守。
19、《别云间》 “南冠”是指囚徒,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
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 “毅魄归来日,灵旗实空际看”中“灵旗”是指抗清的旗帜,这一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抗清斗志和对抗清事业后继有人充满信心。全诗以质朴的语言,直抒胸臆,在对山河的一片深情中,抒写了亡国之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誓表恢复之决心
20、《行路难》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
遇艰难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期盼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 “冰塞川”、“归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兴比的意味。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伟大抱负终究能实现的伟大气概。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执著追求。
2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题中“左迁“一词是指降职、贬官司,“家何在”
“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首联中“朝奏”和“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作者忧愤之情。颔联紧承上两句,进一步表明自己为国上书的心迹和冒死进谏的精神,抒发自己忠而获罪的悲愤和老而志坚的勇气。流露了英雄失路之悲。
21、《望月怀远》明写望月,实为怀人。写出了诗人因相思而彻夜难眠之苦,以
“怨”和“怜”写出了诗人内心因相思所带来的烦闷。营造了一种阔大、静谧的境界,洋溢着浓浓的抒情氛围。无论天涯还是海角的人们,只要望见朗朗圆月,就会产生一种共同的心理——怀念远方之人。
22、《水调歌头》中“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不能和亲人
团聚的惆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既体现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也再现了诗人心胸旷远,毫不悲观的性格。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中“恨”解释为“怨恨”,包含亲人的离别和人生的孤独坎坷。
23、《酹江月》 “乾坤能大”,“能”,同恁,如许、这样之意。表达了词人虽身
陷囚笼,但壮士未更,深信人民反抗意志并没有消沉,光复大业终会来临的信念。 “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写出自己的信心,并与友人共勉。期望友人早脱牢笼,再干一番宏图伟业。 “风雨”二句借写眼前景象,烘托囚徒的凄苦生活,抒发出面对民族浩劫、长夜难寐的沉痛情怀。全词的中心“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是光照千古的名句。
24、《满江红》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鉴湖女侠的自
我写照,勾勒出一位巾帼英雄的形象。这首词是言志之作,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上片写有五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首先写中秋佳节晢住北京的情景,菊花盛开,秋色明净。“为篱下,黄花开遍”,说明冲破家庭牢笼后怡然自得的心情和愁苦的心理。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在大千世界中,何处去找知音?如果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到怎样的折磨?想到这一点,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因此,词的下片既写出了作者的凌云壮志,也写出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巾的伤感。《古诗文默写》表达内心烦闷的诗 第三篇
(1)统摄全诗的中心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运用起兴手法写出男子对心仪的女子的向往之情的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写男子对女子锲而不舍的追求的是:“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4)直接抒写男子对心中爱慕的姑娘追求不到的苦恼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5)写男子因苦恼成梦,在幻想中得到了心上人,痴迷憧憬的句子是:“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6)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君子思慕之深,求心之切以至无法入眠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7)小伙子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两句就是佐证。 (8)《关雎》是一首爱情诗,其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已成为人们追求爱情的口头语。 《蒹葭》
(1)以景起兴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表现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的句子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表达诗人对追求所持坚强意志的句子是:“溯游从之”、“溯洄从之”。 (4)表明爱情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漫长的句子是:“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 (5)表达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意的句子:“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6)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7)《蒹葭》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8)诗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观沧海》
(1)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观沧海》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8)《观沧海》中写远大抱负,想象之景,突出大海吞吐日月,包孕万千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9)毛泽东词《浪淘沙·北戴河》中有句:“萧瑟秋风今又是。”《观沧海》中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饮酒》
(1)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描述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诗人对自己能永保清高,正直的情操的原因的解释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哲理的句子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5)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6)表明作者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鼓励友人振作精神、乐观赴任的句子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景的句子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富有哲理的千古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安慰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再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在叙将别之时,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王勃劝友人不要在离别时悲情伤感,作儿女之态的句子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对朋友,也是对自己的叮咛的句子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9)有诗云:“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这首诗相似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0)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次北固山下》
(1)运用互文修辞,寓情于景,表现了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的句子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2)抒写游子思乡之情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既写景又点明时令,蕴含着普遍的生活哲理,抒发了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波平浪静、视野开阔景色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写青山与绿水掩盖不住旅途忧郁的情怀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6)写景致的缺憾,使人顿生惆怅之情的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7)《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9)站在江边,微风徐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本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美景。 (10)《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1)《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感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归期难料的感情。 (1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使至塞上》 (1)《使至塞上》一诗中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两句诗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使至塞上》一诗描绘塞外荒漠的壮美风光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紧扣诗题,交代出使任务和途经之处的句子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4)点明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流露出诗人对恪尽职守的将士的赞叹之情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被近代学者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使至塞上》一诗中最能体现王维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的句子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读了范仲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我们很容易想起王维描写塞外风光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9)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0)根据“1,0”这两个符号,写出《使至塞上》中的两句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1)唐代诗人王维以写景见长,在他的笔下,不但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明净之美,在《使至塞上》中亦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雄浑之美。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的句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行路难》
(1)运用欲抑先扬手法,极言酒菜之珍贵,与下文写苦闷与茫然作反衬的句子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2)运用比喻形象地表明了仕途受阻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运用典故表达自己渴望遇到明君的愿望,表达追求理想的执著的句子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4)运用反复修辞手法,表现仕途坎坷,人生之路崎岖、迷惘,不知路在何方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5)反复感叹自己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出进退维谷而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的句子是:“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6)运用宗悫的典故,表现诗人坚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最终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表达作者自信乐观精神和坚定信心和勇气的名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行路难》通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9)形象生动地描写“行路难”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10)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要气馁,要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坚信只要靠勤奋努力,就会到达成功的彼岸,李白在《行路难》中说的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1)李白《行路难》中运用姜尚的典故表现自己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2)《行路难》中写饯别的饭食价值不菲而作者心中烦闷难以下咽的句子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3)《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4)《行路难》中表明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5)借用典故希望得到重用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望岳》
(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杜甫在《望岳》一诗中登临泰山之巅,俯瞰群山,抒发他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不仅写出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具有相同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毛泽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抒发他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雄心壮志,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杜甫《望岳》中化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1)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春。
(2)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因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后遭到惊人破坏的句子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春。【表达内心烦闷的诗】
(6)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道出战火纷飞年代人们的心声的千古名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借助艺术形象总写忧国思家感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表达作者博大胸怀、济世情怀、旷达胸襟的诗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4)描写到被子的两句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5)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
(6)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7)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8)展现杜甫身居茅屋,但心怀天下,为天下寒士振臂高呼的名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9)表现诗人贫困潦倒的句子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10)写风卷屋茅后结局的句子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11)写风云变幻大雨将至,烘托诗人悲惨心境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表现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社会、时代都在飞速地进步,不会等待任何颓废者和落伍者,正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所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表达对同时被贬的旧友的怀念以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的诗句是(运用典故):“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4)点明被贬时间、地点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5)表明诗人用达观的态度来应对世变,并劝慰友人不必为自己的遭遇而感伤,要相信未来是美好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7)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表达作者被贬谪、被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今日听君歌一曲,暂任杯酒长精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4)借自然景物写凄凉寒冷景象(或描写塞外风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一句诗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写饯行场面,帐内帐外互相映衬,表现友情浓烈真挚、心胸豁达豪放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8)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9)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0)表现塞外天气寒冷的诗句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11)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以劝酒来表明与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情,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一句,则是通过琴弦竹笛伴奏助酒兴话别。
(12)以军营的奇寒侧面表现风雪威力的诗句是: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钱塘湖春行》
(1)看到春天绽放的春花令人眼花缭乱,初生的碧草还未长高的景象,我们可以用《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来形容。 (2)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雁门太守行》 (1)《雁门太守行》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描写战斗惊心动魄的句子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2)《雁门太守行》表明将士以身报国的豪情的句子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公司一时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大有唐朝诗人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的“黑云压城城欲摧”那种架势。
(4)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 (1)《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看似平淡的叙事,却透着诗人内心感怀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4)通过评论古事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1)写景中蕴含凄清暗淡,为本诗定上伤感悲愁基调的句子:烟笼寒水月笼沙。 (2)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喻今的句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互文见义,描写秦淮河美丽夜景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4)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世道的愤慨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全诗的主旨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夜雨寄北》
(1)诗人设想回到长安与亲人秉烛夜谈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夜雨寄北》中诗人想像与妻子团聚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夜雨寄北》中设想未来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温庭筠用“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生动地传达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一诗中也写过与此意境类似的句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夜雨寄北》中表现作者孤独苦闷的深切的思友之情并对未来欢乐的憧憬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潇潇夜雨中,李商隐客居寂寞,倚窗伫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无题》
(1)用暮春花落衬托感伤情绪的句子是:东风无力百花残。
(2)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现一对恋人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虚写相思之苦的句子是:夜吟应觉月光寒。
(4)借神话传说表达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和深切思念之情的句子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5)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无题》中被后人赋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名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8)李商隐《无题》一诗中表现了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9)《无题》中借写景抒写美好年华将逝的句子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相见欢》
(1)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月如钩”一句写的是仰望之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写的是俯视之景。
(2)李煜《相见欢》中以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的纷乱和难解的诗句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渔家傲·秋思》
(1)点明环境与时令的句子是:“塞下秋来风景异”。
(2)读了范仲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我们很容易想起王维描写塞外风光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渔家傲·秋思》中概写塞外秋景与内地风光大不相同的句子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这也是总领上阙的句子。
(4)以大雁南飞来反衬边境寒风萧索、荒凉冷落的凄清景象的句子是:“衡阳雁去无留意。” (5)概括描写一切带有边境特色的声响,造成浓厚悲凉气氛的句子是:“四面边声连角起。” (6)隐隐透出边境严峻的军事形势,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气氛的战地风光图的句子是:“长烟落日孤城闭。”
(7)运用对比手法点明思乡之情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 (8)运用典故表现爱国情怀的句子是:“燕然未勒归无计。”
(9)在时间上延续“长烟落日”描写夜景,营造一种凄凉氛围的句子是:“羌管悠悠霜满地。” (10)运用互文手法,总束全文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1)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2)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3)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4)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5)《渔家傲》中表现对将军和征夫产生同情和敬佩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6)写作者思念故土,感叹有家难回,不觉潸然泪下的句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7)宋朝皇帝不重边功,只知求和,因而使守边将士因顿于边塞,出现了“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悲壮凄怆的场景,令人扼腕叹息。
(18)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9)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0)写出战争形势的句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1)描绘边塞苍凉萧瑟的景色的词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新”与“旧”对比,暗含着物是人非,时光不再的悲叹的句子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2)本词中被后人传唱引用来表达思人之情的千古名句是:“夕阳西下几时回?” (3)本词中被后人誉为“天然奇偶”的千古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本词中表现作者盎然得意之情、闲散寻欢之志,又含蓄地表达作者感伤怀旧之情的词句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5)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涵着生活哲理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直抒寂寞和忧伤之情,将词人对无限春光、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句子是:“小园香径独徘徊。”
(7)说明季节的变化、年华的交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登飞来峰》
(1)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自己满怀信心、锐意改革的远大抱负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反映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语意双关,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深刻哲理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登飞来峰》诗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江城子o密州出猎》
(1)表现作者要报效国家,渴望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既突出豪情壮志之气势,又透露出隐隐约约的怨愤之情的句子是:“老夫聊发少年狂。” (3)刻画了一个威风凛凛的密州知州形象的句子是:“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4)表现了出猎队伍的威武雄壮的句子是:“千骑卷平冈。” (5)引用孙权“乘马射虎”典故的句子是:“亲射虎,看孙郎。” (6)表现作者饱饮好酒、心胸开阔、胆气豪壮的句子是:“酒酣胸胆尚开张。” (7)年愈长而志弥坚,直抒豪迈情怀的句子是:“鬓微霜,又何妨!”
(8)作者运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北宋皇帝能够知人善任、重新起用自己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9)引用典故,卒章显志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0)苏轼的《江城子o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鬓微霜,又何妨!”
(11)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水调歌头》
(1)最能体现对弟弟的思念的一句是:“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相关热词搜索:
1、“表达内心烦闷的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表达内心烦闷的诗" 地址:/zuowen/shicijianshang/46291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江临眺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