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家风才能培养出优秀孩子是这样培养的孩子

【干货】了解这些,你也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 简书
下载简书移动应用
写了36153字,被77人关注,获得了445个喜欢
【干货】了解这些,你也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今天有多少孩子,既要美国式的自由,又要中国式的宠爱,却没有美国孩子的主动,又失去中国传统的孝道。然而这批孩子进入社会后,既要美国式的公司福利,又要中国式的铁饭碗,却没有美国员工的自律性和中国传统的忠诚。从小讨价还价,长大后失去原则,该讲情的时候讲理,该讲理的时候讲情。这是我们现在许多家庭教育缺失理性成分的结果。前几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作家刘墉的这样一段话,深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于是阅读了相关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寻找对于父母来说,怎么样培养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的方法,总结以下几点。一,家庭居住环境1:整齐清洁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整洁的居住环境既可以保障家人身体健康,还能给人以舒适,亲切之感。而污浊杂乱的环境给人以心情烦躁,抑郁,容易让人养成松懈,懒散的不良习惯。2:布置得体如果房间面积小,家具就应该小一些,少一些,实用一些。橱,椅子,桌子相应集中在一个范围,家具的摆设,室内色彩的设计,科学研究表明,颜色对人的“开智”和“抑智”有相当重要作用,比如红色使人激动,绿色使人柔和,蓝色使人沉思,米色使人轻松等。3:空气流通空气污染对人的情绪和健康的不良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为了孩子和家人的健康,一定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尽量防止有害气体进入室居。另外,室内采光,照明,湿度也值得注意。4:孩子的“自由领地”让孩子拥有一块可以自己支配的空间,有助于他们从小形成自主意识,逐步培养自理能力,劳动喜欢和创造力。居住条件良好的家庭,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独立的房间。如果缺乏好的居住条件,也设法让孩子有一点自己可以支配的空间,如提供小睡床,小书桌,小书架,小玩具箱等。并尽可能使这些“领地”不受别人干扰。孩子有了自己活动的天地,他的精神生活经常处于最佳状态,就会玩的有意义,学得有兴趣。二:家庭的文化环境1:丰富书刊,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家庭如若建立小“图书馆”或者图书架,逐渐增加其藏量,吸引孩子在课外时间和假日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外阅读上来,这不仅对孩子丰富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大有好处,而且能够提高家庭文化的生活品味。2:控制电视好的电视节目能够给孩子带来欢乐,提供知识,还能引导孩子产生好的行为。但是孩子沉迷电视,却会给身心造成伤害。比如视力减退,患肥胖症,懒惰,不爱动脑筋,变成“沙发上的傻瓜”,有的电视节目误人子弟,其害无穷。3:安全上网电脑正越来越多进入普通家庭,利用电脑玩游戏,听音乐,看节目,成了未成年人的时尚。但是科技从来都是把双刃剑,它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多的,比如对网恋的痴迷,网络色情与暴力游戏,正一步步残害着未成年人的灵魂。我国有关专家提醒家长,孩子上网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要暴露个人和家庭的隐私信息;不要接受陌生人的数据文件;提醒孩子尤其是女孩子不要单独会见网友;上网时间不要太长。
三:家庭生活方式1:良好的饮食习惯(1)保障饮食卫生。吃饭定时定量,切勿让孩子暴饮暴食,不准孩子抽烟喝酒,大人应该做好榜样,戒烟,戒酒等。(2)注意食物营养。保证家庭成员身体生长发育,增强抵抗力,要注意各种食品的合理搭配,防止孩子偏食和盲目推崇各种高级补品。(3)和谐的饮食氛围。吃饭时,不说不愉快的事,不骂孩子,不让孩子边吃边玩等等。2:合理的作息制度孩子在一天里,什么时候起床?起床后干嘛?上学,放学后应该怎么样?饭前饭后应该怎样讲究卫生和尽点义务?什么时候学习,游戏,看电视,玩电脑?什么时候休息?如何自理,都要有明确要求,慢慢使他们养成习惯。3:文明的言行举止文明的行为举止,常常表达着人们美丽高尚的心灵,有助于人们之间的关系融洽,和睦,协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风,更有助于未成年人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4:积极的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人类特有的需要,即使是婴孩也不例外。积极的人际交往,基本点在于尊重。具体表现为:礼貌待人,尊重别人的权利,尊重别人的人格,尊重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别人的兴趣爱好等等。四:家庭气氛1:让家庭充满爱家庭和睦,温馨的基础在于爱。爱是家庭的轴心。只有爱,才能联络家人感情,沟通思想,信息,从而达到相互理解,体贴,使家业兴旺发达;只有爱,孩子置身于家中才会感到温暖,幸福,愉快,感到被爱,被尊重,从中也学会如何爱他人,尊敬他人,从而增强自尊和自信,更好的健康成长。2: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为了密切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国外研究者提出如下建议:(1)爱每一个成员,使家庭生活能给每个成员留下最美好的记忆。(2)努力相互了解,相互询问彼此感兴趣的问题。(3)分担家里的忧愁,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4)常讲亲人有关的故事,给孩子一种归属感。(5)关心对方的工作和学习,让孩子理解大人离开他时在哪里,干些什么。
五:家庭教育期望1:父母的期望适宜(1)期望目标适宜。对子女的期望目标,既适应社会要求,又符合子女的年龄,个性等特点。比如正在对上小学的孩子来说,中小学实行的是基础教育,而小学教育又是基础的基础。任何孩子,以后接受任何方面任何层次的教育,都离不开这个基础,父母理应按照学校要求,把学好各门课程,德智体和谐发展作为基本目标,全面地给孩子打好基础,而不应该以学习成绩或者某方面智能作为衡量子女的唯一标准,更不应该以自己的兴趣,意愿作为出发点,过早的为子女定向设计一条自以为可以让子女走向成功的路,逼子女去走。(2)期望水平适宜,父母的期望水平必须与子女的实际水平为依据,期望水平不能太高。如果子女的实际水平总是远远低于父母的期望水平,父母就会对子女做出持续的否定评价,给子女带来心灵的伤害,而子女也会因为怎样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的要求,而对自己产生否定的评价,甚至可能放弃努力。当然期望水平如果太低,子女伸手可及,潜能没有充分发挥而影响发展速度,适宜的期望水平,应该是略高女子女人实际水平,是子女在大多数情况下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这样对子女的实际水平便具备了挑战性的意义。(3)期望强度适宜。期望的强度,可以理解为对某一水平的期望迫切程度,一般来说,它是与期望水平是相对应的,影响期望强度的因素有很多,如父母对期望的认识程度,父母的性格特点,文化水平等等。在期望水平适宜但期望的目标与子女的愿望不一致时,父母的期望强度应该遵循,最小足量原则,即在可以推动子女发展的强度范围内,取最小的量。2:将父母的期望转化为子女的意愿(1)激发子女动机。父母应当在充分认识子女的特点,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有所期望,并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和子女探讨,实现期望的重要意义,必要条件和途径方法,以提高子女的认识,激发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决心去实现父母提出的目标。(2)鼓励子女自信自强。在探讨期望的过程中,父母以鼓励为主,让子女认识自己的长处和有利条件,接受父母的教育目标,增强实现目标的信心,同时也看到自己的短处和不利条件,下决心克服困难,实现父母的期望。(3)引导子女自主选择。在父母期望与子女意愿发生矛盾冲突的情况下,同子女商量,一起分析子女的意愿和实际条件,充分肯定和尊重其判断和选择中合理的部分,并以子女的愿望为基础修正自己的期望,亲子之间达成共识。
3:引导子女把期望落到实处(1)把目标具体化。把实现目标的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并定下每个阶段要达成的具体目标,既有长远目标,又有中期的,近期的目标,父母心中有数,子女对自己该做些什么也明明白白,以免流于空谈。(2)有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如通过什么途径?找什么人指导?家庭条件如何改善?经济投入问题如何解决?(3)定期给予评价。对于达成的给予肯定和鼓励;未达成的,帮子女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具体帮助。总之,父母实现教育期望的关键,在于让期望转化为子女自己的意愿,使其变成内在的动力,其内核是子女的自信,自爱,自尊,自强和自立。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被以下专题收入,发现更多相似内容:
每一个细节的改变,都有可能是梦与爱的开始。
本文仅收录生活时尚类文章。欢迎各位投稿。
另,简书生活家微信群已建立,加入请简信主...
· 181572人关注
工具癖:追求技能提升,改变生活,完美体验的极客。
投稿须知:请勿在文章里添加带有推广性质的图文或者链接,包括但不限于微信/微博/...
· 133582人关注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选择支付方式: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家教怎么做?如何培养出有教养的孩子? “好家风”大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网络访谈举行
  浙江文明网6月1日讯(记者 吕若禾)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许多父母都在为孩子们庆祝节日,家庭教育又一次聚焦在人们的视线中。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家长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如何培养出一个有教养的孩子?今天下午,浙江省文明办、浙江省网信办邀请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赵志毅,全国模范教师、特级教师、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名誉校长黄黎明两位嘉宾,就“如何建设好家风?如何培养出有教养的孩子”等问题进行交流,回答了许多父母关心的家庭教育问题。
  赵志毅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好的家教,应该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某种意义上,孩子早期的家庭教育影响了孩子一生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孩子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家庭教育中理应占有重要的地位。
  很多父母都有一个疑惑,为什么给孩子讲述了很多道理,孩子却偏偏听不进去?赵志毅认为,这与父母的“定位”有着很大关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又不仅仅是老师。
  不同于学校教师,父母是在孩子出生起就陪伴在左右,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记录在眼睛里。“家长自己要有教养,要明白自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简单来说,在要求孩子前,要先对自己严格要求,然后通过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在与孩子的交往过程中,可以尝试愉快地分享:父母如果喜欢读书、喜欢听音乐,可以与孩子在一块儿,一起阅读、一起欣赏,潜移默化地给孩子起标杆作用,这是最好的家教。这种家教没有硬性的指标,比背多少诗、学会加减法都有用。
  在对待孩子的兴趣爱好问题上,黄黎明认为,孩子的培养要看孩子的兴趣爱好。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某一方面特长的过程中,必须要看孩子的认识,特别是自己孩子的爱好,不能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家长要用童心看事情,用孩子的眼光看事情。
  黄黎明指出,孩子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有不同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一项漫长的系统工程,应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地对幼儿、儿童、少年、青年各个阶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当下,大多数新家长都是独生子女,四位老人抢着带一个孩子的现象非常普遍。对于如何化解隔代教育产生的冲突,黄黎明强调,养育孩子的主体是父母,父母要做好协调工作,统一全家人对孩子教育的认识。要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不要制约孩子,也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好的传统,比如孝敬,要传承、发扬,不适合时代的一些内容,也要及时扬弃。
  此次家教、家风网络访谈是省文明办、省网信办主办的“好家风”大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主办方还将征集家教100招、家训家风100例、勤俭节约100招、最感人家庭故事100例,开展“拍拍我的家”网络摄影大赛等活动,倡导优良家风,激发每个家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浙江文明网
扫一扫关注文明浙江家庭教育如何传承优秀“家风”?_在岁月中成长_新浪博客
家庭教育如何传承优秀“家风”?
&春节前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一档采访节目《家风是什么》,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和热议。一时间,“你家家风是什么”成了亲朋好友一见面就讨论的话题。那么,“家风”到底是什么?它从何处来?在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中,“家风”的传承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家风”与“民风”和“国风”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带着一系列的思考,我们走访了一些家长、社会学家、家庭教育研究学者以及资深教育专家。好“家风”是传家宝&&&&&&在陕西关中的农村,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农家大门上悬挂着“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和能生财”、“和为贵”等内容的门匾。而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的每一个家庭里,都或多或少地有着一些不成文的规定,比如“诚实守信”、“待人真诚”、“自强自立”等等。这些或镌刻在牌匾上的文字或存在于家庭里的规定,就是家风,体现出主人的理念和对于后代的期许。&&&&&&据陕西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王国琪介绍,“家风”顾名思义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究其实质,家风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文化,它是一个家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能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回望历史,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家训家规,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成熟于隋唐。早在秦汉,已有如《太公家教》、马援的《诫长子严教书》、诸葛亮的《诫子书》和杜预的《家训》等言简意赅的训世著作。一般认为,北齐黄门传郎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家教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其中如教育子女结交朋友的“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的家训等等,无不体现出颜之推对于家人思想和行为规范的严格要求。&&&&&&明代还曾经有《朱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虽然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许多东西对我们今天的“家风”讨论仍然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这些家训,对后世影响很大。从今天的眼光来看,也仍有可取之处。&&&&&&“良好的家风不仅是家庭的传家宝,更是整个社会的传家宝。”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钟怡华坦言。确实如此,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提倡发扬美好的家风,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变好。因为,每一个小小的家庭,组成了社会的大家庭。“家风”的好坏与“社会风气”以及“国风”的好坏紧密相关。而如果忽略“家风”建设,那就必然割裂了下一代与传统优秀文化的血脉,不利于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功利心让优秀“家风”缺失&&&&&&
“我家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家风啊。整天忙忙乎乎地挣钱养家糊口,哪有心思琢磨这些事情。”2月21日下午,在西安市安东街小学门口,一位前来接孩子放学的李女士匆匆忙忙地说。&&&&&&像李女士这样忙于生计,无暇思考“家风”以及难以顾及家庭教育的家长们,不在少数。&&&&&&常年关注家庭教育并从事相关研究项目的王国琪感慨地说:“在少年儿童的家庭教育上,整个社会以及家长们被各种功利心所绑架,忽略了家风建设对孩子的重要意义。”&&&&&&他认为,良好的家风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形成既要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还要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好家风应该是代代相传的。可惜的是,根植于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关于家庭教育的精髓,都在“文化大革命”中随同“四旧”一起被破坏掉了。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形势下,人们经济压力不断增大。他们在追逐买房、买车、孩子上名校等等物质利益的同时,价值观发生了转变。在“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至上”等观念的驱使下,家庭道德教育被一再忽视。&&&&&&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法学博士鱼小辉也认为:现在有些家长,眼光只盯住应试教育。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考上所谓的名校,不惜花费重金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却忽略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他们并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这实际上是走进了一个误区。&&&&&&对于长期工作在教育一线的钟怡华副校长来说,每个孩子的身上都带着明显的家庭教育的烙印。“现在最可怕的是孩子不怕父母,而是父母怕孩子!这在家庭教育中完全是本末倒置。”&&&&&&她认为,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现在每家都是一个孩子,甚至几个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所以,在孩子们身上反映出来的比较普遍的几个现象令人深思:&&&&&&一是父母过于认可自己的孩子,导致孩子在学校非常自我,唯我独尊。孩子的优点被家长无限地放大,缺点被家长有意识地忽略,不愿意面对。这一点,在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身上体现得最突出。&&&&&&二是很多家长一方面给孩子报兴趣班,希望孩子学很多本领,琴棋书画均有所长。但另一方面,却害怕或者说舍不得让孩子干一点家务。很多孩子已经年龄很大了甚至连碗都不会洗,也没有洗过,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劳动能力是人一生中最重要也最需要的技能之一。俗话说“心灵才能手巧”,孩子适当地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孩子的统筹安排能力、操作实施能力等都会被锻炼出来,而且通过劳动,孩子会有很大的成就感。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三是父母在与孩子相处中缺乏耐心与智慧,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家长都应耐心地、理智地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来解决。可是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失去理智地打骂孩子一顿,只顾自己泄愤,完全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孩子的问题。这一点说起来,也是家长自身的“家风”建设有问题。&&&&&&对此,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台湾政治大学的教授、现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唐翼明教授在接受新浪网采访时说:“我在美国待了10年,在台湾待了18年,最近这几年才从台湾退休回到内地。我有一个很明显的感觉,觉得我们现在的青少年缺乏礼貌,有时候甚至是缺乏做人应该有的基本的道德修养。在网上观察不只是青少年有这个问题,许多成年人也有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就看到整个社会都有一种所谓道德滑坡的现象,这就是因为家教不良。家教不良的原因是父母亲都不懂得教孩子,他们自己那一代在家教上也有缺失。我们现在看到我们社会至少有三代人都存在道德教养上的缺失,那么这个问题除了学校教育以外一定要从家庭教育入手。”&&&&&&&&&
&&&&&&&&&&&&&&&&&&如何培养好“家风”&&&&&&家庭作为社会最小的单位,家风不严,则民风不正;民风不正,则政风、官风不正。如果为官者从小就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官就可能会一身正气;相反,缺少家教和规矩的孩子长大后无论干什么事情,往往都会出现偏差,不按社会常理出牌,没有社会公德。&&&&&&那么,如何培养好“家风”?如何从家庭教育入手,让好“家风”代代相传?采访中,几位专家一致提出了他们的建议:&&&&&&首先,家长们应该向传统文化中寻求精神的力量,重视自身的学习和文化素质的培养。身教重于言教。“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红灯记》里的唱词,包含了人的成长与家庭环境、家风、家规的关系。所有成功人士的优秀品质——比如自立、拼搏、刻苦,比如仁义、助人、涵养等等,常常可以从他们的家庭教育中找到根源。因此,家长们应该摒弃功利心,静下心来修身养性,从《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弟子规》等古典书籍中寻找做人的智慧,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为人处世的方式,并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为孩子做出表率。&&&&&&其次,家长要转变观念,变成才教育为成人教育。唐翼明教授说:现在一个最大的误区是忽视了德育,忽视了道德品质的教育。一个人受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把这个人变成一个真正的人。所以,不仅在知识方面要教育他,更重要是在人格上、道德上给他一个良好的教育。中国古代有一句话说“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为大学的教育目的就是让人变成一个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人,让他明白应该明白地做人的道理,使他达到完美的程度,强调的并不是知识和职业训练。我们现在的教育走进了误区,比如一位青年考大学,首先考虑我要报哪个系,哪个系好读,哪个系将来毕业好找工作,哪一种职业赚钱赚得多又不累,学校注重这个,家长也注重这个,孩子们自己也注重这个,这就是极大的误区。孩子要成才首先要成人。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即使有再高的职业技能,也不能使之发挥真正的作用。&&&&&&最后,要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与沟通,双管齐下,目标一致,才能使“家风”建设落到实处。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就经常通过开展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将道德品质教育融入活动中,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一些影响:重阳节开展小记者调查活动——“听爷爷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通过听长辈讲故事,了解过去的历史和昔日长辈们艰苦的生活以及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孩子们更加珍惜我们当前的生活,增强了孩子们应对困难的决心。中秋节时,学校开展“月到中秋分外明”温馨家庭摄影活动,让孩子们自己用相机摄下中秋家庭团圆、其乐融融的景象;三八妇女节时,学校还开展“把爱献给辛苦的她”,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捕捉家中女性长辈们辛苦的瞬间,让他们学会感恩。&&&&&&诚然,好“家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养成的,它是如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的默默教养,是长期的耳濡目染,自我约束,自我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是好“家风”的传播者和缔造者,每一个人的每一个行为方式和价值理念,都有可能影响自己的家人、同事、邻居、朋友。所以,从自身做起,传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修正自己的行为准则,共同为促进社会风气好转,促进国风民风的清正以及正能量的传播而付出努力
在岁月中成长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2,472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您现在的位置: &
& 家庭教育如何传承优秀“家风”_2000字
家庭教育如何传承优秀“家风”_2000字
精粹APP,写作提升无忧!
110人浏览了这篇文章
好“家风”是传家宝
在陕西关中的农村,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农家大门上悬挂着“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和能生财”“和为贵”等内容的门匾。而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的每一个家庭里,都或多或少地有着一些不成文的规定,比如“诚实守信”“待人真诚”“自强自立”等等。这些或镌刻在牌匾上的文字或存在于家庭里的规定,就是家风,体现出主人的理念和对于后代的期许。
陕西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王国琪在接受《陕西日报》记者采访时谈道,“家风”顾名思义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究其实质,家风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文化,它是一个家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能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
“良好的家风不仅是家庭的传家宝,更是整个社会的传家宝。”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钟怡华对媒体坦言,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提倡发扬美好的家风,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变好。因为,每一个小小的家庭,组成了社会的大家庭。“家风”的好坏与“社会风气”以及“国风”的好坏紧密相关。而如果忽略“家风”建设,那就必然割裂了下一代与传统优秀文化的血脉,不利于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功利心让优秀“家风”缺失
“我家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家风啊。整天忙乎挣钱养家糊口,哪有心思琢磨这些事情。”2月21日,在西安市安东街小学门口,一位前来接孩子放学的李女士匆匆忙忙地说。像李女士这样忙于生计,无暇思考“家风”以及难以顾及家庭教育的家长们,不在少数。
常年关注家庭教育并从事相关研究项目的王国琪感慨地说:“在少年儿童的家庭教育上,不少家长被各种功利心所绑架,忽略了家风建设对孩子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家风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形成既要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还要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好家风应该是代代相传的。可惜的是,根植于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关于家庭教育的精髓,许多都在‘文化大革命’中随同‘四旧’一起被破坏掉了。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形势下,人们经济压力不断增大,都在追逐买房、买车、孩子上名校等等物质利益的同时,价值观发生了转变,家庭道德教育被一再忽视。”王国琪说。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法学博士鱼小辉也认为:现在有些家长,眼光只盯住应试教育。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考上所谓的名校,不惜花费重金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却忽略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他们并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这实际上是走进了一个误区。
长期工作在教育一线的钟怡华副校长说:“每个孩子的身上都带着明显的家庭教育的烙印。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现在每家都是一个孩子,常常是几个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所以,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来的比较普遍的几种现象令人深思:
一是父母过于认可自己的孩子,导致孩子在学校非常自我,唯我独尊。孩子的优点被家长无限地放大,缺点被家长有意识地忽略,不愿意面对。这一点,在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身上体现得最突出。
二是很多家长一方面给孩子报兴趣班,希望孩子学很多本领,琴棋书画均有所长。但另一方面,却害怕或者说舍不得让孩子干任何一点家务。很多孩子已经年龄很大了甚至连碗都不会洗,也没有洗过。劳动能力是人一生中最重要也最需要的技能之一。
三是父母在与孩子相处中缺乏耐心与智慧,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家长都应耐心地、理智地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来解决。可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失去理智地打骂孩子一顿,只顾自己泄愤,完全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孩子的问题。这一点说起来,也是家长自身的“家风”建设有问题。
如何培养好“家风”
如何从家庭教育入手,让好“家风”代代相传?几位专家给出了一致的建议:
首先,家长们应该向传统文化中寻求精神的力量,重视自身的学习和文化素质的培养,身教重于言教。“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红灯记》里的唱词,包含了人的成长与家庭环境、家风、家规的关系。所有成功人士的优秀品质——比如自立、拼搏、刻苦,比如仁义、助人、涵养等等,常常可以从他们的家庭教育中找到根源。
其次,家长要转变观念,变成才教育为成人教育。现在一个最大的误区是忽视了德育,忽视了道德品质的教育。一个人受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把这个人变成一个真正的人。所以,不仅在知识方面要教育他,更重要的是在人格上、道德上给他一个良好的教育。我们现在的教育走进了误区,比如一个孩子考大学,首先考虑哪个系好读,哪个系将来毕业好找工作,哪一种职业赚钱赚得多又不累,学校注重这个,家长也注重这个,孩子们自己也注重这个,这就是极大的误区。孩子要成才首先要成人。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即使有再高的职业技能,也不能使之发挥真正的作用。
还有,要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与沟通,双管齐下,目标一致,才能使“家风”建设落到实处。如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就经常通过开展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将道德品质教育融入活动中,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一些影响:重阳节开展小记者调查活动——“听爷爷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通过听长辈讲故事,了解过去的历史和昔日长辈们艰苦的生活以及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孩子们更加珍惜当前的生活,增强了孩子们应对困难的决心。中秋节时,学校开展“月到中秋分外明”温馨家庭摄影活动,让孩子们自己用相机摄下中秋家庭团圆、其乐融融的景象;三八妇女节时,学校还开展“把爱献给辛苦的她”,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捕捉家中女性长辈们辛苦的瞬间,让他们学会感恩。
查字典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zuowensucai30882/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考试类型:
作文类型: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稿费提现申请
同主题的其他文章
关于 家风的其他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