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九老峰即景(诗说一首 词说一阕诗或诗说一首 词说一阕词)

一首诗的赏析和一首词的赏析 要求别长 短一点 没学过的快
猫又゛雏排
  天仙子 作者: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3,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赏 析】  此词为临老伤春之作,为张先词中的名作.全词将作者慨叹年老位卑,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工于锻炼字句,体现了张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上片起首三句写作者本想借听歌饮酒来解愁.但他在家里品着酒听了几句曲子之后,不仅没有遣愁,反而心里更烦了.于是在吃了几杯闷酒之后便昏昏睡去.一觉醒来,日已过午,醉意虽消,愁却未曾稍减.冯延巳《鹊踏枝》:“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同样是写“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闲愁.只不过冯是在酒阑人散,舞休歌罢之后写第二天的萧索情怀,而张先则一想到笙歌散尽之后可能愁绪更多,所以根本连宴会也不去参加了.这就逼出下一句“送春春去几时回”的慨叹来.应当指出的是,此句中的前后两个“春”字,有不尽相同的涵义.上一个“春”指季节,指大好春光;而下面的“春去”,不仅指年华的易逝,还蕴涵着对青春时期风流韵事的追忆和惋惜.这就与下文“往事后期空记省”一句紧密联系起来.  四、五两句反用杜牧诗句:“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以“晚”易“晓”,主要在于写实.小杜是写女子晨起梳妆,感叹年华易逝,用“晓”字;而此词作者则于午醉之后,又倦卧半晌,此时已近黄昏,总躺在那儿仍不能消愁解忧,便起来“临晚镜”了.这个“晚”既是天晚之晚,当然也隐指晚年之晚,此处仅用一个“晚”字,就把“晚年”的一层意思通过“伤流景”三字给补充出来了.  上片歇拍中的“后期”一本作“悠悠”.从词意看,“悠悠”空灵而“后期”质实,前者自有其传神入化之处.但“后期”二字虽嫌朴拙,却与张先上文“愁”、“伤”等词绾合得更紧密些.“后期”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往事已成过往,故着一“空”字.另一层意思则是指失去了机会或错过了机缘.甜蜜的往事在多年以后会引起人无限怅惘之情,而哀怨的往事则使人一想起来就加重思想负担.这件“往事”,由于自己错过机缘,把一个预先定妥的期约给耽误了.这使自己追悔莫及,而且随着时光的流逝,往事的印象并未因之淡忘,只能向自己的“记省”中去寻求.但寻求到了,却并不能得到安慰,反而更增添了烦恼.于是他连把酒听歌也不能消愁,即使府中有盛大的宴会也不想去参加了.这样的结尾把一腔自怨自艾、自甘孤寂的心情写得格外惆怅动人,表面上却又含而不露.词之上片所写,是作者的思想活动,是静态,颇具平淡之趣.  下片从动态方面写词人即景生情,极富空灵之美.作者未去参加府会,便在暮色将临时到小园中闲步,借以排遣从午前一直滞留在心头的愁闷.天很快就暗下来了,水禽并眠在池边沙岸上,夜幕逐渐笼罩了大地.这个晚上原应有月的,不料云满夜空,并无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恰在这时,起风了,刹那间云开月出,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此句成了传诵千古的名句,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评曰:“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句权威性的评语主要是论其遣词造句之功力,其实这句妙处不仅在于修词炼句的功夫,主要还在于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之后,居然在一天将尽时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这一曲折复杂的心情,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给曲曲传达出来,让读者从而也分享到一点欣悦和无限美感.正如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云:“心与景会,落笔即是,着意即非,故当脍炙.”又杨慎《词品》云:“景物如画,画亦不能至此,绝倒绝倒!”  结尾数句,作者先写“重重帘幕密遮灯”而后写“风不定”,并非迁就词谱的规定,这只是说明作者体验事物十分细致,外面有风而帘幕不施,灯自然会被吹灭,所以作者进了屋子就赶快拉上帘幕,严密地遮住灯焰.但风更大了,纵使帘幕密遮而灯焰仍在摇摆,这个“不定”是包括灯焰“不定”的情景在内的.“人初静”一句,是说由于夜深人静,愈显得春夜的风势迅猛;联系到题目的“不赴府会”,作者这里的“人静”很可能是指府中的歌舞场面这时也该散了罢;再结合末句,又见出作者惜春、忆往、怀人的一片深情.好景无常,刚才还在月下弄影的姹紫嫣红,经过这场无情的春风,恐怕要片片飞落在园中的小路上了.结句内涵颇丰,既有伤春之逝的惆怅,自嗟迟暮的愁绪,又有赏春自得的窃喜.  此词闻名于世的主要原因还是善于炼字.作者在词中正是通过“花弄影”开拓了美的境界,使全词为之生辉.  这是有关这首词的小故事:  张先自誉为“张三影”.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张先家来的客人对张先说:“人们都称公为‘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张先笑着对客人说:“何不称我为‘张三影’呢?”客人不知是那三影.张先说我平生最得意的是:“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押残花影”、“柳径无人坠飞絮无影”.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请问谁知道秦观的一首诗秦观有一首很有名的诗,特别是其中两句.另外请给上此诗的解析.顺便再给上苏轼很有名的一首词和李煜很有名的一首词以及它们的解析
优萌er04dX祢
  生平简介  秦观()字少游、太虚,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少有才名,研习经史,喜读兵书.熙宁十年(1077),往谒苏轼于徐州,次年作《黄楼赋》,苏轼以为“有屈、宋姿”.元丰八年进士及第,授定海主簿,调蔡州教授.元佑三年(1088),应制科,进策论,除宣教郎、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六年,迁秘书省正字.预修《神宗实录》.时黄庭坚、晁补之、张耒亦京师,观与同游苏轼之门,人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094),坐元佑党籍,出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酒税.三年又因写佛书削秩徙郴州(今属湖南).明年,编管横州(今广西横县).元符元年(1098)再贬雷州(今广东海康).徽宗即位,复宣德郎,允北归,途中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年五十二.《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存《淮海集》四十卷,另有《淮海词》单刻本.其诗、词、文皆工,而以词著称.词属婉约派,内容多写男女情爱,颇多伤感之作.  ●水龙吟  秦观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玉佩丁东别后.  怅佳期、参差难又.  名韁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秦观词作鉴赏  此词写一位妇女一整天的相思之情.  上片起首句,写女子登上挨着园林横空而起的小楼,看见恋人身骑骏马奔驰而去.此二句按景缀情,景物描写中缀入女主人公的别情.“朱帘”三句,承首句“小楼”而言,谓此时楼上佳人正身穿春衣,卷起朱帘,出神地凝望着远去的情郎.“破暖”三句,表面上是写微雨欲无还有,似逗弄晴天,实际上则缀入女子的思想感情,说它也象当前的天气一样阴晴不定.以下四句便写这位女子一个人楼上一直等待到红日西斜的过程以及当时的情绪.轻风送来的卖花声清脆悦耳,充满着生活的诱惑力,也容易引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女主人公想去买上一枝插鬓边;可是纵有鲜花,谁适为容?故此她没有心思买花,只好让卖花声过去,直到它过尽.“过尽”二字用得极妙,从中可以想象得到女主人公谛听的神态、想买又不愿买的惋惜之情.更为巧妙的是,词人将声音的过去同时光的流逝结合一起写,状画出女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感情.歇拍二句,则是以景结情.落红成阵,飞遍鸳甃,景象是美丽的,感情却是悲伤的.花辞故枝,象征着行人离去,也象征着红颜憔悴,最易使人伤怀.不言愁而愁自其中,因而蕴藉含蓄,带有悠悠不尽的情味.  下片从男方着笔,写别后情怀.“玉佩丁东别后”,虽嵌入“东玉”二字,然无人工痕迹,且比起首二句凝炼准确,读后颇有“环佩人归”之感.“怅佳期、参差难又”,是说再见不易.参差犹差池,即蹉跎、失误.刚刚言别,马上又担心重逢难再,可见人虽远去,而留恋之情犹萦回脑际.至“名韁利锁”三句,始点出不得不与情人分别的原因.为了功名富贵,不得不抛下情人,词人思想上是矛盾的、痛苦的,因此发出了诅咒.“和天也瘦”句从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天若有情天亦老”化来.但以瘦易老,却别有情味,明王世贞对此极为赞赏,因为它概括了人物的思想矛盾,突出了相思之苦.“花下”三句,照应首句,回忆别前欢聚之地.此时他虽策马远去,途中犹频频回首,瞻望女子所住的“花下重门,柳边深巷”.着以“不堪”二字,更加刻划出难耐的心情,难言的痛苦.煞尾三句,颇饶馀韵,写对月怀人情景,颇有“见月而不见人之憾”(《草堂诗余隽》卷二).  此词以景起,以景结,而其中一以贯之的则是作者执着的情愫.对一个沦落风尘的薄命女子,作者竟钟情若此,这决非为征管逐弦而出入青楼的薄幸子弟所能望其项背.  生平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高宗朝,赠太师,谥文忠.《宋史》、《东都事略》有传.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东坡乐府》三卷.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词作鉴赏  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  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的悼亡词.  苏东坡的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实际上,词中记梦境的只有下片的五句,其他都是真挚朴素,沉痛感人的抒情文字.“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一朝永诀,转瞬十年了.“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呵!王弗逝世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  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呢.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年年月月,朝朝暮暮,虽然不是经常悬念,但也时刻未曾忘却!或许正是出于对爱妻王弗的深切思念,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风韵.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说沉痛.其实即便坟墓近身边,隔着生死,就能话凄凉了吗?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格外感人.“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忧愤,包括苍老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了,“纵使相逢”恐怕也认“我”不出了.这个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深沉悲痛,表现了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苏东坡曾《亡妻王氏墓士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实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啊.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是记叙,写自己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念中的故乡,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梳妆打扮.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无言”,包括了千言万语,表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痛,别后种种从何说起?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把现实的感受溶入梦中,使这个梦令人感到无限凄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作者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该是柔肠寸断了吧?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李煜其人: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亦为五代时出色的词人.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锺隐.莲峰居士.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现存约32首,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当中的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亦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由是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在位时间(961-975).  【南唐】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②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③  相留醉,  几时重,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谢:凋谢.  ③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④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简析】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起句“ 林花谢了春红 ”,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林花为风侵欺,红^叟鲛肖(左应加鱼旁),状如胭脂.“胭脂泪”者,此之谓也.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气呵成益见悲慨.“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百首爱国诗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