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点子卡片.......每次盖住一部分,说出一个减法算式,再换......翻箱倒柜照样子写词语说一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应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练习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应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练习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
6、7的认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
6、7的认识
上传于||文档简介
&&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 ​ ​ 、的​认​识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1~5各数的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及计算;0的认识和加减法。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SPAN&”、“=”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三)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 1~5的认识
充分体现基数含义。
例题图中加了箭头,让学生通过动态的变化了解数的顺序。
可分一笔写成和两笔写成进行教学。
从数量的比较过渡到数的大小比较。
引出“=”“>”“<”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增加了“>”“<”的写法。
序数和基数的对比编排。
可以加深对数概念的理解,而且对加、减法的学习很有帮助。
2.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加、减法的含义
更加突出了加、减法的含义。
1~5的加、减法
※呈现不同思维水平的算法。
3. 0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第14~23页)&
这部分教材包括1~5的基数含义、认读写、数的顺序、比多少,第几(序数含义)、分与合(数的组成)六个部分。这是认数教学的基本结构。
1.1~5各数的基数含义及认、读。
教科书第14~15页,通过让学生看老奶奶的家,数图中的人和物,抽象出1~5各数,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家教育。各个数的得出都是在数几个具体的人或物的基础上。如数“1”,是在数1只小狗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数“2”是在数2只鹅和2个筐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
每抽象出1个数以后,都以正方形为背景显示其印刷体的字形,让学生认、读。接着,将抽象出的各个数让学生物化为相应的小棒根数,并摆成自己经验中的几何图形。通过以上由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认知过程,使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并会认、会读这5个数。
2.1~5的排列顺序。
教科书第16页,分两个层次编排1~5的排列顺序。先利用计数器,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5个珠子。拨的方法是:从2开始,在原有一颗珠的基础上,再拨上一颗,就得到下一个数。通过操作让学生直观感知每一个数都是在前面一个数添上1以后得到的。
接着出现以长方形为背景的点子图。让学生通过摆点子图,从整体上把握1~5各数的顺序。同时也对长方形有一个感性认识。
3.1~5的写法。
教材第16页,用形象的虚线加箭头勾勒出1~5的书写方法,使学生一看就知道从哪里起笔,怎么拐弯,在何处收笔。同时教材提供了让学生模仿写数字的练习格,使学生在学写数字之初,把握每个数字笔顺的方向和在方格中的布局,一方面为独立写好这些数字打基础,另一方面进行美育教育,让学生知道一个数字如何布局,如何书写才美观、漂亮。
4.比多少。
教材的编排分为两个层次。在第17页,首先让学生观察“猴吃水果图”,数出猴的只数和3种水果的个数,然后按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这种排列的形式实质上就是条形统计图的雏形,我们称它为象形统计图。
根据象形统计图,抽出以小猴和其中的一种水果为内容的两列进行数量上的比较,引入关系符号“=”、“>”、“<”,让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使学生初次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功能和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
5.第几(序数含义)。
教科书第20页,通过一幅贴近儿童生活的购票图,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外一个含义──序数的含义。
6.分与合(数的组成)。
教科书在第19、20页分两个层次编排2~5各数的组成。在第21页以“4”的组成为例进行教学。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摆红花的活动让学生得出4的组成:同时告诉学生怎么读。在第22页,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索5的组成规律。通过这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基本掌握2~5各数的组成,为后面学习用5以内数的加、减计算做准备。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第24~29页)&
这部分教材包括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加减法两部分。
1.教科书第24页是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材通过一个小朋友把左手的一个蓝气球和右手的3个红气球合并在一起的活动过程,说明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接着让学生自己摆学具,如摆1个圆片,再摆1个,一共是几个?摆2个圆片,再摆2个,一共是几个?让学生在操作中逐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说出加法算式。
2.教科书第25页是1~5的加法。教材根据儿童的不同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突出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通过2个小松鼠跳到树上的过程,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3+2的计算。
接着教材安排了“做一做”练习。通过学生自己看图计算4+1=5和1+4=5,3+1=4和1+3=4这两组算式,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3.教科书第26页是减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的编排与加法的初步认识类似,教学情境是加法的继续。通过一个小朋友把手中的4个气球放飞2个的活动过程说明,求剩下几个,要用减法计算。教材中的“做一做”是一个边操作边计算的活动,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逐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4.教科书第27页是1~5的减法。编排的方法与1~5的加法类似。通过3只小松鼠计算5-3=?的思考过程,体现尊重学生的思考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做一做”的练习,通过让学生看图计算5-1=4和5-4=1,4-1=3和4-3=1这两组算式,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第30~31页)&
教材先通过三幅画展示一只可爱的小猴逐次把2只桃吃光的过程:
来说明0可以表示没有的含义;再利用直尺图说明0的另一个含义──起点;然后教学0的写法。
教材通过3只小鸟全飞走、两片荷叶上的青蛙图以及小朋友思考5-0=□的图画讲述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明白这些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
1、 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
1-5的写法。
教学准备:
“农家小院”的电脑课件。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我们都生活在农村,每一家都单独住在一个小院子里,谁来说说你们家院子里有什么?有几个?(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昨天也参观了一家农家小院,还拍了照片可漂亮了,你们想不想看看?我们今天在参观农家小院的同时还要学习一些数学知识。(板书:1-5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创设动画情景:
课件展示:“农家小院”图
说说图中都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用完整的话描述出来)
画面中的人和物分别各有多少个(多少只)?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数,先数数量少的,在数数量多的。
3、用1-5各数表示事物的数量
(1)在交流图中人和物的数量时,当学生说“一位老奶奶、一只小狗”时,就将“一位老奶奶、一只小狗”图移到主题图下面,说明:像这样一位老奶奶、一只小狗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在小狗图下面贴上数“1”,同时让学生找出数字“1”的卡片,摆放在桌子上。
(2)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用“2、3、4、5”表示事物的数量。
4、1-5各数的形状认识
发挥自己的想象,说一说这5个数字各像生活中的什么,先自由说再集体归纳,概括出1—5数字的特征:1像小棒手中拿,2像小鸭水里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称钩挂东西。  
5、学习1-5各数的基数含义
(1)、老师指着“1”问:这个数是几?它表示什么?请你用小棒来表示这个数的多少。学生拿小棒摆在数字“1”的下面。(适当扩展1除了表示一个以外,还可以表示一群、一片等,如一群小朋友、一片草地……)
请你分别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摆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面,并摆出你最喜欢的图形。
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
(2)、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个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6、学习数序。
(1)、逐次感知1~5的数序。老师在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问:“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来表示?”学生回答后板书:“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先拨上1颗珠子,然后老师让学生再拨上一颗,看看是几颗。“1添上1是几?”学生拨完后回答,老师动态展示“1颗添上1颗是2颗,即1添上1是2”的过程,并板书“2”。在2的基础上,依次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1颗、再拨1颗,然后老师利用课件清楚展示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的过程。 
(2)、整体感知1~5的数序。让每个学生将“点子图”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然后老师提问:“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3在谁的前面又在谁的后面?”
(3)游戏:快速抢答,找邻居  
你知道吗?数字宝宝们都有他们各自的邻居呢!3的邻居是2和4,引导说出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抽出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说出它的邻居。 
7、学习1-5各数的写法。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课堂练习。
1、课本16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数出图中每种物体的个数,再与中间的数字对应用连起来。
2、课本16页“做一做”的第2题。
老师先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提问:“途中有几只小羊,用数字己来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是动手将“1”写出来。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其余4道题。
3、练习三第1题。
老师读好要求,使学生明白应根据上面给出的数来涂色,允许学生喜欢什么颜色就涂什么颜色,学生涂完后反馈订正,并说说为什么。说时不突出颜色,要突出数量。
五、拓展练习。  
一个数在2的后面,这个数可能是几?还可能是几?  
一个数在4的前面,这个数可能是几?还可能是几?  
一个数在5的前面,而且在3的后面,这个数是几?还有可能是其他数字吗?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2、 培养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二、预计教学时间: 1 课时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三、教具学具准备
猴子分水果图,猴子、梨、香蕉、桃子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呈现课本主题图,组织学生观察,教师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有一天,猴子灵灵过生日,他请了好朋友来家里庆祝。它一共请了几个朋友?它为大家准备了什么水果?每种水果各有几个?怎样整理可以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哪种水果够吃,那种水果不够吃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
(二)动手操作,学习“〉”、“〈”、“=”
1、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2、学生展示自己摆放的结果,师生共同摆出书中的象形图,并写上相应的数字
3、学习“3=3”(1)一只小猴子说:我喜欢吃桃子,可我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子吗?
(2)一个猴子吃一个桃,3只猴子要吃3个桃子。桃子够吗?猴子的只数和桃子的个数由什么关系?(它们一样多,同样多、相等)
(3)教师:表示两种东西一样多,我们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图下面写上“3=3”并教读这个式子。
4、学习“3 〉2”
方法与前面相同,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表示,说说大于号的形状,
5、学习“3&4”
方法与前面相同。与小于号比较,借助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记忆大于号的用法,如“大嘴对大数,尖角对小数”等。
6、区分“〉”和“&”
(1)区分两种符号
用手势表示不同等符号,教师说名称,学生用手势表示
(2)教师说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来
(3)5以内的数字比大小,填上正确的符号
(三)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我们比较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较物体多少的时候,可以用一个对应一个的方法进行比较。
一、|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第几》第三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体验和参与,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以表示物体的多少,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3、培养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时间:1 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五、教学过程:
(一)讲笑话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述:古时候有一个人特别能吃,一天他到一家烧饼店吃烧饼,他吃了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他吃完第四个才觉得饱了。这是他拍拍肚皮,叹了口气说:哎,要是知道吃第4个能饱,先吃第四个该多好!
这个人说得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回答)
(二)学习新课
1、呈现课本主题图,组织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说图中有哪些人?一共有几个? 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如果以穿紫衣服的阿姨排第一,再说说谁排第二,小聪后面的解放军阿姨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2、小组代表汇报
[让学生逐步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并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3、思想教育: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景,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的位置,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不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在外面还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好习惯。]
4、动画展示:穿紫衣服的阿姨走后,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1)教师:这时有几个人?谁排第一?解放军阿姨排第几?后面的叔叔排第几?
让学生再次在具体的环境中区分“几”与“第几”,同样先在小组中交流,再全班交流。
(2)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完成书第20页做一做第1题。
&&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汇报。
2、 动动手,深化感知
(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中说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那些位置。
(2)把圆片放在第二的位置,可以怎样摆?
(3)讨论:为什么把O放在第2的位置会产生2种不同的摆法?引导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3、完成做一做第2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组讨论寻找规律,汇报讨论。
4、【提高练习】
游戏:开火车
选几名同学跟在老师后面,组成一列小火车,在教室过道缓缓行驶。
(1)其余学生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及教师和其他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告诉同桌。
(2)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说说老师和每个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
(3)小结: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一年级数学上册21页中第一课时及“做一做”中第1、2小题。
1、了解4的组成。
2、.通过小组活动,能够把“把一个整体分成两个部分”。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有条理地思考。
1、体会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培养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情感。.
2、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3、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1、感受合作、交流的快乐。
2、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
3、在老师的鼓励下,尝试并积极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把一个整体分成两个部分”的含义和方法。
&2、学会“两个部分合并成一个整体”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教具:
4朵小红花,两个盒子,4个玉米粒,动画课件,多媒体材料。
一、激趣引入
今天,学校的领导及老师们都和咱们一起来上课,大家欢迎吗?(欢迎)同学们怎么欢迎呢?来,表示一下。(学生热烈鼓掌)谢谢你们的掌声!小朋友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
&(一个学生主动示范,但动作比较快)
做得很好,就是有点儿快。谁再来示范一次,要求越慢越好!(又有一个学生主动示范,样子有点滑稽,引得一些小朋友笑了起来)大家为什么笑了?(他拍得太慢了,听不出来是在鼓掌)。师:那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现在你能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师: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板书课题:分与合)。&&&&&&&&&&&&&&&&&&&&&&&&&&&&&&&&&&&&&&&&&&&&&&&&&&&&&&&&&&&&&&&&&&&&&&&&&&&&&&&&&&&&&&&&&&&&&&
二、教学新知
1、演示要求:请全班的小朋友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4朵小红花,把4朵小红花分到两个纸盒里,一边分一边想,4可以分成几和几。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对个别小组学生进行指导。然后请一个同学到讲台上为同学们演示一下他们小组相处的分法。这位同学从4朵花中拿出3朵放在一个盒子中,另一个盒子里放1朵花,得出4分成3和1。分完后我让这个学生说出他的分法。接着他又从3朵花中拿出一朵放到另一个盒中,这样另一个盒中就有了2朵,得出4分成2和2。学生继续分小红花得出4分成3和1。学生边演示边说出自己的分法老师将他的分法在黑板上板书。
2、观看动画课件提高学生的兴趣,回想刚才那个同学的分法,并记住动画人物说出的分成方法。但也要照顾到有些学生可能没弄懂,所以老师需要多重复几次。
3、提问:4的组成我们通过这个学生和咱们刚刚看到的动画中的不同摆法1朵和3朵的同一种分法,体会到把4分成3和1与把4分成1和3是一致的,实质上是一组分解的两种表达。然后让学生动手再把4朵花摆成1朵和3朵,熟悉并理解出这组分解的两种表示。让学生明白它可以表示成另一个算式。
看着有几名学生还有一点疑惑我继续问道:看看我们的教室,你能用教室里的东西来说一说4的分与合吗?
学生一听来了兴趣都纷纷举手回答:讲台上的花盆里有4朵花,2朵红色的2朵黄色的。是把4分成2和2,2和2合成4。教室里还有4张名人画像,一边两张,4分成2和2,2和2合成4。&&
一个学生答:我们小组有4个人,除了我们组长以外还有3个人,4分成1和3,1和3合成4。
“那么还可以怎样说”?我继续问道。
&学生回答:4分成3和1,3和1合成4。(我来到窗前打开教室里4扇窗户中的1扇。)
学生回答:4可以分成1和3,1和3合成4,也可以说4可以分成3和1,3和1合成4。
(我又打开一扇窗户)问“现在呢?”回答:4分成2和2,2和2合成4。&&&&&&&&&&&
&&&&&&&&&&&&&&&&&&&&&&&&&&&&&&&&&&&&&&&&&&&&&&&&
看着学生们都积极的回答,我又叫了4个小同学到讲台上即兴表演一下4的不同分法学生们更加活跃了,也从玩中学到了知识。
学生理解后继续发问:“你们熟悉并理解到哪些知识?”(根据4可以分成几和几还可以想到几和几合成4)谁能有次序地说出几和几合成4?(学生可分组讨论后再指定两三个学生按顺序说出几和几合成4)这时学生的小组合作得到了锻炼,刚学到的知识也得到了巩固。
  3、谈话:你们能记住4的分与合了吗?先自己背一下,再说给同桌听。
  老师擦去黑板上的数,提问:谁能按顺序说出4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4,并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记住的。
直观地让学生感受4的分与合?改掉旧的教学做法,利用简单的教具,快乐的游戏,孩子们爱看的动画片,简洁而又有趣地教会学生学4的分与合。正反两面说的技巧,巧妙地将有联系的两种分法进行了沟通,有利于启发学生从更高层次上理解数的分与合。利用教室内的实物进行巩固练习,体现了很好的课程资源意识,教师教的自然灵活,学生学的积极快乐。
三、巩固练习:
1、找朋友:针对课本中21页“做一做”中第1小题的内容我们来做个猜一猜的游戏,请一个小朋友拿出3个玉米粒分别放在两只手中。伸出一只手看一下手中有几个玉米粒,另一个小朋友要很快说出另一只手中有几个玉米粒,使两只手中的玉米粒合起来是3,并把你的两只手举起来给老师和同学们看一看,说出几和几合成3。看哪一组学生完成的好。随意找出几名学生每两人一组到讲台上分别演示一下。
  2、谈话:还想做这个游戏吗?请全班同学两个小朋友一组一起做这个游戏。并通过两人合作尝试着写出第2小题。两个同学可以这样轮流进行。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答案写地又快又准确。完成好的小组可以奖励一朵大红花,激励学生的积极性,慢的小组也要用语言鼓励一下以免学生失去信心。
小组活动后,评出合作最出色的小组并给予奖励。同学们通过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两个人合起来是3或4,找到朋友后一起拍着手唱着《找朋友》这首歌走出教室。
五、教学小结:
本课时在教学新知时,让学生小组内尝试着分一分,做游戏玩一玩,再组织全班交流。因为是刚分班,都是新入学不久的小同学。在小组交流中同学们还有点拘束没有放开自己,不敢也不会与同学交流。针对这一点我临时设置了请小学生上台表演这一环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安排小组讨论,并以游戏形式教学生们巩固新知。叫他们乐意记,喜欢学。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2页的教学内容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方法,使学生理解5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5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及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
教学重点:掌握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难点: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具学具:课件、卡片、小棒和圆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4的分与合,掌握了通过实物学习数的组成,今天请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5的组成。板书:分与合
二、教学新知
1、出示课件22页挂图。师:同学们,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农民伯伯丰收了很多的玉米,你们家是不是也一样呢?那同学们喜不喜欢吃煮玉米呢?今天小精灵家就煮了5个玉米,小精灵的妈妈让他把这些玉米摆在两个盘子中,可小精灵不知道怎样摆,同学们能不能帮帮它呢?
2、学生操作,感知5的组成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5根小棒代替5个玉米,把它们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分分看。(以小组为单位,结合4的组成的操作过程,人人动手操作。教师巡视,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引导学生去“有序地分”。)
(2)全班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实物投影仪上摆出不同的分法,并根据操作情况说5的组成,教师适时板书5的组成。
(3)学生填写教科书第22页5的组成,,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填写结果,集体订正。引导学生将5的组成加以整理。怎样才能很快的记住5的组成呢?(只要知道1和4组成5,马上想到4和1组成5。同样,只要知道2和3组成5,那么就得到3和2组成5)
(4)练习5的组成。
同桌互说,可以这样说:5可以分成1和4,1和4组成5。
拍手游戏:一个同学说1,另一个同学说4,然后齐说:1和4组成5。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22页做一做第一题,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片和写有数字的卡片。老师出示卡片5,提问:几和几组成5?请用学具表示出来。(可小组合作)然后交流展示。不管学生出示的是实物还是数字卡片,只要能正确表示出5的组成,都给予肯定。
2、出示做一做第二题
先让学生观察第一幅图,然后自己独立完成后面的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
五、拓展作业:练习四第3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8页练习五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3&&(&&)5。&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小丑右手的3个气球和左手的1个气球放到一起。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三个红气球和一个绿气球放在一起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气球的数量抽象出数字3 和1&
(2)教师说明: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4。&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3和1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3+1=4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教师出示纸鹤图问:这幅图可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①有2只蓝纸鹤,有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2+1=3。
②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2+1=3。&
③有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2+1=3。&&&&
④有1个女同学,2个男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1+2=3。&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2)做一做的右图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4+1、1+4、3+2、2+3、1+3、3+1……&
2.看图,体验加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第24页做一做,认真观察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3.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一、&&&&&&&&&&&&&
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二、&&&&&&&&&&&&&
板书设计:&
&&&&&&&&&&&&&&&&&&&&&&&&&&&
读作:3加1等于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第25页《5以内数的加法》例题及“做一做”习题。
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对1—5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的基础就是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教学时不必急于将最好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样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的过程。对于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方式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2、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3、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通过操作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从而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5以内数的加法含义。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教具准备:
自制教学课件、1-5的数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预设情境,谈话导入。
(出示课件)
谈话导入,巧妙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因此,在这部分环节中体现了学生积极思考、留心观察的好习惯。这样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1、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老师带你们去马戏团看小丑表演吗?
齐答:记得。
师:那现在看一下这幅图,(出示小丑图例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见小丑左手拿一个绿气球,右手拿三个红气球。
生2:我看见小丑手里一共有4个气球。
师:那么,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生:3+1=4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符号吗?(出示“+”)
齐答:认识,读作:加号。
师:说得真好,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学习很认真。(掌声鼓励)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看谁读得快、读得准。
这个教学环节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出示1-5的数字卡片,指名读数。
& (学生一条龙形式读数)
3、读出下面各个算式,并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同学们,你们真棒!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出示课件)
&教师抓住导入例题的教学时机,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观察中不断思考: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从而,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解题时放开思路,灵活解答。这时候,学生回答的问题可能各不相同,但只要学生敢于回答,老师就应该给与鼓励。然后,在学生所回答的问题中选出与这节课教学相关的问题。这样一来,多样化的说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到与同伴交流的乐趣,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大家交流,发挥了学生独特的思维和灵感,将学生的学习,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领域、新的层次。
1、创设情境,引出算式。
师:同学们,树上有3只松鼠,在枝头上歌唱,这时候,他们的同伴被清脆的叫声吸引过来了。你们看,这时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老师操作幻灯片,学生交流讨论。)
生1:我看见两只小松鼠也跳过去了。
生2:我看见树上原来有3只松鼠,现在又跳过去2只。
生3:我看见树上原来的3只松鼠很开心,好像在欢迎同伴似的。
师:同学们,他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谁能根据这一情景,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交流思考)
生:现在共有几只松鼠?
师:下面,我们根据这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怎样求现在共有几只松鼠呢?&&&&&&
(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它们合起来共有几只呢?
生:它们合起来是5只。
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吗?
齐答:加法。
(板书:加法)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
引导学生:要求现在共有多少只松鼠,就是把3只和2只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补齐板书:5以内数的加法)
在教学过程中,本来通过直观操作就可以计算加法算式,但是在这里我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法参与数学活动,让他们呈现出四种不同的解决方法,突出了算法多样化。表明了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种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
2、直观演示,感知含义。
师:把3只松鼠和2只松鼠合起来用数字表示,就是几和几加起来?(指名答)
那么,“3加2等于几?你是怎样计算的?”
师:谁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答呢?(小组交流讨论,说出各自的算法。)
生1:我是看着松鼠图,用数数的方法(1、2、3、4、5)算出来的。
生2:我是从3开始,加1就接着往下数1个,(3、4、5)算出来的。
生3:我是数手指数出来的,3个加2个就是5个。
生4:我知道3和2组成5,所以3加2等于5。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现在,我们不看松鼠图,不用数手指,你会计算3加2等于几吗?
引导学生说数的组成,使依赖直观(数松鼠、数手指)进行计算的学生逐步脱离直观,过渡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让同学们知道因为3和2组成5,所以3加2等于5。
板书:3+2=5
读作:3加2等于5。
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出示课件:课后习题“做一做”)
教材为学生创设了各种图案,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活动中展开想象,让学生从中知道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还进一步加深对加法算式的理解。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合作的能力,又激发了学习数学计算的兴趣和对数学的求知欲。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法又形象又神奇,说明你们学习的很认真。(加油!)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怎样解答5以内数的加法式题,下面我们根据情景图,自己解答课后“做一做”习题。
1、教材第25页“做一做”
(出示课件:课后习题情景图)
根据情景图,指名说出图意和怎样列式,以让学生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同时,在说的基础上让学生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反馈各种算法,发展学生的个性,展示不同的算法,并予以肯定。
以练习为纽带,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通过“摆学具”活动,让同桌同学合作,充分地利用小棒摆出不同的算式,并直观地数出得数。另外,联系数的组成,把同一个得数用不同算式表示,如:4+1=5,3+2=5等,尽可能创设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从而,进行定量的巩固练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出示左图,说出算法。
生:因为4和1组成5,所以4加1等于5。
右图让学生仿照左图的学习方法自己独立完成。
然后,将两个算式排成
1+4=5的形式,让学生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
小结:两个加数调换位置,和不变。
2、教材第25页“做一做”中第2题。
引导学生根据情景图,自己写出第二个算式中的加数,并作以解答。
&3、教材第25页“做一做”中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习题,老师巡视指导。
全课小结,扩展提升。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着眼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5以内数的加法
读作:3加2等于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思想目标: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知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教具学具:气球、纸鹤、小棒
一、学前准备
1、按顺序填数
2、按顺序填数
3、&#5=&&&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1)演示图画:小丑拿着4个气球,放走了一个。
(2)教师再用气球演示一遍,拿出4个气球,放走1个。
(3)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先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
(4)集体交流后老师说明:老师拿着四个气球,放飞了一了,就是从4里面去掉1,求还剩几个,就是从4里面减去1,要用减法计算。像这样拿走了、去掉了、或者是吃了、坏了、死了等都要用减法计算。(板书:减法)
2、学习减法算式
(1)由气球的总数和飞走的数量写出4和1。
(2)老师说明:4个气球合一用数字几表示?(板书:4)飞走了一个用数字几表示?(板书:1)像这样从4里面去掉1个,就是从4里面减去1,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这叫减号。
板书:(减号“—”读作减)。讲解减号的位置。(板书:4—1 )
(3)引导学生数一数,从4里减去1后,还剩多少,让学生回答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并在等号的后面写上3.
(4)老师进一步说明,从4里去掉1,求还剩多少,要用减法计算。
(5)读减法算式:老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由读。
(6)追问:减号表示什么意思?(去掉的意思)4—1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从4里去掉1)4—1=3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从4里去掉1,还剩3)
3、发散思维
(1)老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用减法来表示的事例,生自由说,如:妈妈给我买了4个苹果,我吃了1个,还剩3个,算是是4—1=3
(2)教师拿出3只小纸鹤贴在黑板上,用虚线圈出两只,让同学们猜猜是什么意思。在生说的基础上,师说明是去掉的意思。生小组交流,用怎样的算式表示,师说明有3只小纸鹤,圈出2只,还剩1朵。算式3—2=1
(3)学生两人一组,用手中的小棒进行活动。如:拿出4根小棒,又拿走1根,还剩几根。
(4)26页做一做,看图说一说算式所表达的意思。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三、扩展练习
1、演示第27页的主题图,分别让学生认真观察。
(1)请多个同学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算式
(3)教师分步讲解。
2、出示27页做一做练习题,看图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3、认识减法含义的练习。
“—”减号,读作减
减法的含义: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算式的读法:4—1=3读作:4减1等于3。
教学内容:
5以内数的减法,教材第27页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过程。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会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
2、使学生感受到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
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二、看图说图意,说算式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课件显示教材27页情境图(动态显示)
教师引导:你能说出画面的意思,然后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同桌互相说,使每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组织交流:树上有5只猴子,跳走了3只,还剩几只。
老师引导:要求还剩下几只,就要从5只猴子中去掉调走的3只,就是剩下的数,用减法计算。
5减2等于几呢?你是怎样算的?
1、交流各自的算法
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倾听学生的不同想法。然后组织集体交流,说出各自不同的算法。
把算式写完整:5-2=3
2、总结提炼
提问:不看图,不数手指,你会算5-2等于几吗?
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计算减法,或加法算减法。
三、课堂作业
1、教材27页“做一做”第1、2题,学生观察,说图试做,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2、教材第27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先看算式,在动手摆,最后填 教师巡视指导。
3、练习五第8题,同桌互相说图意,根据情境思考。自己填 ,在说说计算方法。
四、思维训练
在(& )里填上恰当的数
教材分析: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30的教学内容。
数字0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不同的应用体现出0的不同含义,有关0的加减法也具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了解数的顺序。
2.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计算。
3.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举一反三的推理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
2.数字卡片1~5和可以写“0”的空白卡片。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中认识0──认识0的含义
1.排排队──复习数的顺序。
师:数学王国有几位小客人参观我们教室。同学们认识他们吗?
手拿1~5这五个数字的五个小客人作自我介绍:我是数字1,我是数字2,……
学生帮他们排排队。(从小到大或从大都小由自己判断发表意见。)
2.找朋友──认识0的含义之一:0表示一个也没有。
A、<课件>电脑显示图画:5个月饼、4颗小红星、3只小鸟、2个桃、1只猴
这几副图画也想和几位数字客人作朋友,每副图只有一个朋友。谁是他们的朋友呢?
各个数字站到对应的图画的位置,并用完整的话说出作朋友的理由:图上有5个月饼,就用数字5表示……
B、小猴吃桃<演示小猴吃桃动画>
师:当小猴遇上2个桃,猜猜会发生什么事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猴把2个桃都吃了后,盘子里还有几个桃?用哪个数字表示?(用“0”表示)
板书课题:0的认识
小结: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0和1、2、3、4、5都是数字,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数量。
3.猜硬币──多角度感知“0”表示没有。
教师手拿装有硬币的盒子,摇动发出声响,学生猜有几个,用哪个数字表示。
第一次装1个,用“1”表示。
第二次1个也不装,就是什么也没有,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板书课题:0的认识
小结: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0和1、2、3、4、5一样也是数字。
4.举出我们身边可以用“0”表示的事例。
5.书写0。
A、说说0长什么样子(像鸡蛋,像月亮,像月饼,圆圆的,又长长的)。
B、教师示范写0,学生跟随书空写0,说说注意事项。
C、闭眼想象0的样子和写法,并在数字方格中描红和写0。
D、展示学生写的“0”,集体评价。
6.直尺上的0──认识0的另一含义:0表示起点。
A、0该排在队伍的什么位置呢?为什么?
B、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排序?
 <出示直尺图>
&&学生观察直尺,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找出0的位置,说说0在直尺上的含义。(表示起点)
C、说说生活中还在哪里见到“0”(天平、温度计等)
二、情景中体验0──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1.0的作用可真不少。下面我们将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会更有趣。
板书课题:有关0的加减法
2.同数相减等于0。
A、<演示小猴吃2个桃子的动画>
你看到了什么?提出一个问题:现在有几个桃子?用哪个数字表示?用算式怎么表示?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2-2=0
B、<演示小鸟飞走动画>
提一个问题后,说出算式。
&& 板书:3-3=0
C、还能说出几个得数是0的例子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并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4-4=0 5-5=0  1-1=0 0-0=0
D、观察以上算式,有什么发现?
(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3.有关0的加法
A、<课件>荷叶上有3只青蛙,又跳上来1只青蛙,一共有几只青蛙?
  学生说算式:3+1=4
B、<课件>荷叶上有4只青蛙,又漂来一片荷叶。
学生提问: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
  学生说算式:4+0=4
  并解释为什么这样列式。
C、<课件>水面上有一片荷叶,又漂一片荷叶,上面有4只青蛙。
学生提问: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
  学生说算式:0+4=4
D、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学生说,教师板书:5+0=5 3+0=3 2+0=2 1+0=1 
0+5=5 0+3=3 0+2=2 0+1=1 
E、观察这样些算式,有什么发现?
(一个数加上0,还等于这个数本身。
0加上一个数,还等于这个数。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4.一个数减去0,还等于这个数本身。
A、请教大家:5-0=?
同桌讨论交流,请一个学生说出得数,并说明理由,全班评价。
B、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列举,说算式,教师板书:
4-0=4 3-0=3 2-0=2 1-0=1 0-0=0
C、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
(一个数减去0,还等于这个数。)
(四)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书本第三十一页,练习六第一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学生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规范整洁。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1-5的教学反思
据我课前了解,我班的31多名学生都已经学会了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也会根据具体情境正确地选择加减法(熟练程度有差异),但是对“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得数‘5’是怎么来的”之类的问题讲不出所以然。
“1~5的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安排了5课时,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加法,减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减法,练习三。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习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练习中,通过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板上,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习题的内容上选择有生活味的、学生熟悉的情景,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兴趣。比如点点人数,看看动物园,数数小蜜蜂,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去思考,从而让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照样子写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