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溪瞿家湾 心得体会后面测量是需要修什么路

辰溪县 - 搜狗百科
辖县。位于西部,怀化市北部,之畔。为东经109&54′-110&32′、北纬27&53′-28&13′。东连,南邻,西与、泸溪接壤,北与交界。总面积1977平方千米。总人口53万人(2011年)。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县东南隅与接壤之主峰海拔1378.7米。属。流经县境,辰水在县城与汇合,常年通航。
1976.81平方公里
Chenxi Xian
行政区类别
西部,中部
53万人(2013年)
汉西二年(前205)
置辰陵县,治铜山(今潭湾镇杉林、溪边村)。西汉高祖五年(前202)
易县名为辰阳县。王莽元年(9)
改辰阳县为会真县(《》作会亭县)。
东汉建武元年(25)废会真县,复名辰阳。
△ 辰阳长宋均始立学校,禁。东汉建武六年(30)
义陵、无阳县并入辰阳县。东汉建武二十二年(46)
十二月,沅、辰土著首领相单程率众起义,遣武威将军刘尚在县城东南
五里筑城(后称刘尚城)屯兵,被义军围困,粮尽,撤退时被义军消灭。三国黄初四年(223)
派兵进武陵,招抚五溪,地区少数民族,联合抗吴。蜀军屯结于时住山(今师驻山)。
△ 析出原无阳县地,改置。晋太康元年(280)
废辰阳县,并入镡成县。义熙六年(410)
省镡成县,辰阳地人舞阳县。南北朝永初元年(420)
复置辰阳县。天监十年(511)
易辰阳县名为,县治于今治西北(其地不详),隶。七年(575)
废建昌县名,复名辰阳。隋开皇三年(583)
南阳郡改称寿州,辰阳县属寿州。开皇九年(589)
迁县治于今地,改辰阳县为辰溪县。开皇十八年(598)
寿州改为充州,辰溪属充州。大业二年(606)
充州并入沅陵郡,辰溪改属沅陵郡。唐武德五年(622)
析出原义陵县地置溆浦县。
贞观年间(627~649)
陶器业兴起。
△立孔庙,兴县学。宋熙宁年间(1068&--1077)
县产丹砂,岁为贡品。元丰年间(1078---1085)
辰州瑶民起义,一度攻占辰溪县城。元祜年间(1086----1093)
建江东寺于今方田乡江东村,寺内地藏殿建有木雕自动“转轮藏一,可报时.“”时毁。崇宁二年(1103)
辰溪瑶民起义,攻占溆浦县城,斩杀溆浦县令,宰相命荆南守觯兵镇淳熙七年(1180)
建广恩寺于县城西。淳熙十六年(1189)
水没县城,深丈五,冲走甚多民房。淳熙年间()
盛产“钩藤酒”,可祛风湿、治惊风,为名酒。宝祜二年(1254)
修葺县学,广增学额。元至元十六年(1279)
农民唐兀率众千余反元,曾一度攻占辰溪、溆浦等地。 。至元二十九年(1292)
京都(今北京)至昆明驿道开通,县境寺前、县城均设驿站。至元三十年(1293)
岳州(今岳阳)至水驿开通,县城灵官码头设水驿。大德七年(1303)
四月,螟虫为害,禾苗多毁,民饥。至正六年(1346)
靖州零溪瑶民保举旗反元,攻占辰溪等地,县境瑶民纷起响应。至正十年(1350).
设所。明(1368)
引进淮阴、徐州两地桑籽种植,始兴。洪武十五年(1382)
二月,裁县城、寺前驿站,设山塘驿站。洪武二十五年(1392)
知县陈尚明奏准将县行政区划原编58里并为24里。永乐元年(1403)
将24里缩编为8里。永乐三年(1405)
县人向以箴、傅哗二人首登皇榜,为进士。宣德年间()。
监察御史薛碹监湖广银场,来县讲学。正统十四年(1449)
靖州清水苗民起义,攻占辰溪县城。景泰二年(1451)
知县杭宗道始建土城垣。天顺三年(1459)
正月至八月旱,田土失收,民饥。弘治十年(1497)
辰州府通判虞球来县巡视,令县人开凿陂塘100余处。
△县内办铁场10余处,从事采掘者不下千人。嘉靖三十四年(1555)
知县秦淮,令毁淫祠,捐俸50余金,改建学堂。万历十年(1582)
始办。万历三十五年(1607)
知县曹行健主修《辰溪县志》,万历四十年成书,共8卷。
△建锦崖塔岩山(今水井乡塔湾),毁于1970年。万历三十五年至三十九年(1607---1611)
县城改筑石城墙,辟有五门:东门、西门、上南门、中南门和北门。万历三十六年(1608)
重建大酉观于大酉山东麓,1986年坍塌。崇祯十六年(1643)
三月至八月不雨,民大饥,掘白泥为食,哽死者众。清顺治九年(1652)
农民起义军部属、卢明臣率众10万,自黔人湘,攻占辰州,驻辰溪达七年。康熙二十四年(1685)
知县朱兆梓主修《辰溪县志》,共8卷。’康熙二十八年(1689)
知县翁煌奏准将辰溪的田赋一田两赋改为单赋。康熙三十八年(1699)
县行政区划由8里改置为13里。康熙五十九年(1720)
冬,人谢禄正、陈彬臣、张如茂等,不堪官府迫害,发动农民起义。清廷派兵镇压。雍正四年(1726)九月初九,起义军失利,谢禄正等被俘,起义失败。雍正八年(1730)
境内贵州清浪卫寄庄划归辰,辰溪县行政区划由原13里增为14里。
雍正九年(1731)县始分设文、武义学。
△知县虞主修《辰溪县志》,共8卷。
△全县兴修陂塘堰坝654处,可灌田2000余亩。乾隆二十六年(1761)
建大酉书院于大酉山妙华洞旁。乾隆五十九年(1794) ’
冬,地震。乾隆六十年(1795)
正月,苗族首领率众起义,二三月。间攻占辰溪铜山、桥头一带。嘉庆四年(1799)
增设山塘驿汛。嘉庆二十二年(1817)
县施行“奖励开荒”政策,新垦田5.47顷。成丰二年(1852)
县首领袁高连、简老九举义旗反清,由窑头、思蒙(今伍家湾)攻入溆浦。
△始征,田赋额1两,附征随军津贴l两。咸丰十一年(1861)
十一月十一日至十四日,太平天国部取道辰溪,入浦市。
△中伙铺铁匠雷水牯率铁匠、煤工和农民200余人举旗反清,提出“打富济贫”的口号,响应者达2000余人。雷所控制的长田湾等地,朝廷及地方政令不行,清廷派兵镇压,雷于同治元年(1862)八月初九,不幸阵亡。同治三年(1864)
县始核准商人杨白元每月经销食盐1000引(每引200斤)。同治六年(1867)
上蒲溪生员米春芳捐资修建指南书院于中蒲溪村。光绪十八年(1892)
新化人李普成来县设会元堂书纸店,县始有木制活版印刷。光绪二十一年(1895)
地主符为霸占倒洑金场,以破坏张姓人坟茔地为借口,煽动张姓人50余众,打死淘金的贫苦百姓20余人,伤者无数,史称“倒洑金案”。光绪二十三年(1897)
商绅泉等震发煤炭公司于潭湾桐湾溪牛角井。光绪二十八年(1902)
江西商人杨恒源创办杨恒源油号。光绪二十九年(1903)
三月初,县城殷实铺户伍吉商号受岳州(今岳阳)邮府总局委托,首开辰溪邮政代办分局。光绪三十年(1904)
春,县儒学署改为劝学所,为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宣统元年(1909)
黄溪口设,警务。(1911)
冬,湖南分会负责人联络辰溪会党首领龚超汉,在辰组建民军,欲参与湘省起义。知县张维寅得知,以请龚到县衙议事为名,将龚诱捕杀害。中华民国(1912)
成立县议会,张位箴任议长。民国2年(1913)
春,县议会议员张文卿等创办私立辰粹国民学校。
8月,成立县商会,首任会长张巽甫。民国3年(1914)
春,创办县立辰萃女子小学校。
8月1日,辰溪电报支局成立,经办业务。
同年,开征牙税。民国4年(1915)
成立辰溪县地方财政保管处,为县财政机构之始。△ 举办首届县体育运动会。民国5年(1916).”
北洋军第六师师长马继增部与交战,马部败退辰溪。以马继增丧师失地之罪,令其自尽,马自杀于辰溪县城。民国6年(1917)
成立辰溪县农事试验场于。△驻辰湘西护国军肖汝霖部与部在县城火拼,殃及居民。
10月,成立辰溪县林业公会,地址设潭湾马路坪村,从事柑桔栽培技术试验。民国7年(1918)
2月,县设实业专员,主管农林事宜。民国8年(1919)
设局。民国9年(1920)
湘西各军集中驻扎辰溪,知事杨道馨为筹措军费,提前征收一年田赋,同时函请湘西临时参议会核准,在辰发行湘西定期偿还公债10万银元。民国10年(1921)
久旱不雨,溪塘干涸,颗粒无收。民食岩粉、树叶以活命,外出逃荒,卖儿女者甚多;聚众闹荒、求赈者连营数十里,饿死者达12718人。民国11年(1922)
1月23日,匪首李保成率千余匪徒犯中和乡刘家垴村,百姓躲进山洞,匪用干辣椒焚熏,造成60余人死亡。同年,美国人建天主堂于欧家巷。
△黄溪口的大店铺私印纸币和在市面流通。民国13年(1924)
过境川军等10万余人,索捐达14万余串,百姓负担沉重。民国17年(1928)
夏,仙人湾一带降冰雹,大者重15公斤,为历史罕见。民国18年(1929)
12月15日,辰溪县民众图书馆建成开馆。
是年,县财政局成立。
△县教育会主编的《通俗周刊》创刊发行。民国19年(1930)
7月,国民党辰溪县党务宣传办事处成立,将《通俗周刊》改为《辰溪民报》,为该处机关报。民国20年(1931)
6月,洪水泛滥,淹没农田70000余亩,冲毁民房808栋,淹死124人。民国21年(1932)
9月,湘西农村银行辰溪办事处成立,发行面额为壹元的纸币,强行在市面流通。民国22年(1933)1月,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成立。
是年,设林务专员,并成立辰溪县模范林场。民国23年(1934)
12月20日,建“辰溪县军民剿匪委员会”。民国24年(1935)
7月1日,县禁烟(鸦片)委员会成立。
11月27日,率二军团长征经辰,12月1日离境,辰溪工人、农民随军长征达300余人。民国25年(1936)
6月1日,境内湘黔公路路段建成通车。
△中南门至大路口汽车轮渡通航。
△辰溪汽车站建立,为。
是年,设县税务局,统一征收、管理省、县两级各税。民国31年撤销税务局,改设辰溪县地方捐征收处。民国26年(1937)4月,县长何珍吾亲撰《辰溪一瞥》,较全面地记述辰溪县情。7月,县司法处成立。民国30年(1941)
,县城市民躲避日机轰炸,进入洞湾煤洞,因相互挤踩,窒息死亡41人。
4月,华中水泥厂工人要求资方增加工资,举行罢工,获胜。民国31年(1942)
均和乡(今怀化)及中和、孚和、正和、永和四乡之一部划归怀化县,面积235.5平方公里。民国32年(1943)
2月,县立初级中学成立开学。民国33年(1944)
1月5 日,师生掀起“反李(毓尧,校长)护校”运动,驻辰独立三十二旅出兵镇压,拘审、开除学生100余名,解聘李祖荫等5位进步教授。8月,李毓尧离校,接任校长。
是年,辰溪复为三等甲级县。
△军政部兵工署第十一孝坪(时属沅陵)总厂工人,因不满厂方克扣食盐,罢工三天。民国34年(1945)
8月,山(塘驿)烟(溪)公路,山塘驿至大江口段建成通车。是年,合组煤矿工人罢工,迫使资本家取消无理开除、解雇工人的决定。
△潭湾设立海关支所。(1946)
8月,县首届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成立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辰溪分团部,张盛恺当选干事长,并创办机关报《》。(1947)
春,以“反共防共”为宗旨的辰溪县勘乱建国委员会成立。
7月,辰溪县筹备处成立,彭商镜任筹备处主任委员。
9月,湖南省党部派熊子霖来辰筹建青年党,熊任筹备处委员。
10月,县成立竞选事务所,办理“国大”代表选举事务。11月21日至23日,选民对候选人马公武、张中宁进行投票,张中宁当选。民国37年(1948)
春,县长田石纯带50余人赴孚和乡(今)铲烟(鸦片),至黑湾,遭乡长雷镇远等400余人枪的伏击,被迫停铲。△县国民党与三民主义青年团合并。
是年,煤炭滞销,县内煤矿或停产,或倒闭,3000多名矿工失业。
开皇九年()改名为辰溪县至今,以辰水流经得名。
辰溪县历史悠久。从已出土的文物证明,远在,就有先民在这里栖息繁衍。
战国属楚黔中地,秦属黔中郡地。西汉高祖二年()置辰陵县,为建县之始。
隶义陵郡(见《》),治铜山,即今潭湾镇之杉林、溪边二村。今尚有衙门前、教场坪、沙园弄等遗址名称。
辰陵县域颇广,除辰溪外,今怀化、麻阳部分地区及凤凰、、、镇远等县皆其辖地。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改义陵郡为,同时,改辰陵县为辰阳县。
唐代《》载:“汉高祖置县时,初名辰陵,后以地当辰水之阳,改名辰阳。”王莽篡政建立新朝,改辰阳为会真县。
公元25年莽败,复故。光武帝建武六年(30年),省义陵(今溆浦)、无阳二县,并人辰阳。
三国时,辰阳先属蜀,獍亭之战(222)后,归于孙吴。无阳从辰阳析出,改置舞阳县。
太康元年(280),裁辰阳并入镡成县。
东义熙六年(410),裁镡成并人舞阳县。
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复置辰阳县。辖地除贵州铜仁一地已划人烊j可郡外,余皆不变。
天监十年(511),改名建昌县,隶南阳郡。至,废建昌,仍复名辰阳,隶沅陵郡。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辰阳县治迁于沅水北岸(即今县治),与辰阳之名不符,又适当辰水(又名辰溪)入沅水之口,故易县名为辰溪。
同时废静人县(今吉首)人之。南阳郡先后改名寿州、充州。
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废州复郡。充州、辰州合并为沅陵郡,辖沅陵、辰溪、大乡、盐泉、龙标五县。
武德三年(620年)复改沅陵郡为辰州。
辰溪析出原义陵县地置溆浦县;析出辰溪、沅陵两县之部分地置;原静人县地亦析出归泸溪县管辖:垂拱三年(687),复析出所属之今地增置渭阳县。辰溪县域大大缩小。
宋元明清时期,辰溪先后隶属于辰州泸溪郡、辰州路、辰州府。康熙二十八年(1689)颁发县印时,改“溪”为‘豁”。
民国初沿袭清制。民国3年(1914),辰溪隶属辰沅道。民国11年废“道”直隶于省。
民国24年设湘西绥靖处,辰溪属沅辰泸溆督察区。民国25年以后,先后隶第一、第三、第九行政督察区。(1949)
3月5日,匪首张玉琳等发动武装暴乱(即“三·五”匪变),抢劫驻南庄坪第十一兵工厂枪支、弹药。
3月16日,中共地下组织所控制的张玉琳部暂编第二军独立四、五团在龙头庵成立。肖洪量任四团团长,米庆轩任五团团长。
5月,暂编第二军军长张玉琳开办“辰溪县银行”,委任县商会会长谢洪铨为行长,印发纸币,强行在市面流通。△中共辰溪县临时核心支部在辰阳镇杨家巷杨谭氏家成立。
7月31日,陈策根据指示,成立湖南湘西纵队,陈策任司令员,谌鸿章任政委。8月改称湖南人民解放总队湘西纵队。
8月1日,共产党员米月娥(女),因叛徒告密被捕,被县警察局沉于塔湾深潭,就义。是月,县政府将档案运至石马湾乡桐玉里烧毁。
9月21日,一一三师解放辰溪县城。
9月末,成立辰溪县支前委员会,征集粮草,支援解放大西南。
日,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南下工作团首批17人,由傅洪率领抵达辰溪,开展建立人民政权工作。
14日,中共辰溪县工作委员会和县人民政府成立,孙继峰任县工委书记,傅洪任县长。
24 日,县人民政府在县城召开各界祝捷支前大会,反动组织“烂屋团”趁机纵火,毁房屋600余栋,烧死2人,经济损失达20余万元(银元)。1950年6月,纵火首犯安文福、张必树等被依法处决。11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七军一四0师四一八团副团长陈明友率二营、团直机炮连和湘西纵队警卫中队共800余人,在进剿茶田垅顽匪张玉德、张玉玖途中,于壕形地遭匪伏击,激战4小时,击毙土匪40余名。
12月1 日,成立三区(潭湾)人民政府,至日先后成立二区(修溪)、四区(安坪)、五区(火马冲)、六区(黄溪口)人民政府。
12月,沅陵军分区在辰溪县城召开整编会议,整编湖南人民解放总队湘西纵队,改编雪峰部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日,置湘西行署,辖沅陵、会同、永顺三个办事处,沅陵办事处设辰溪。
1950年2月,沅陵办事处改称沅陵。
1952年8月,撤销沅陵专员公署,置芷江专署,辰溪改隶芷江专署。12月,芷江专署改称黔阳专区,辰溪改隶黔阳专区。
日,黔阳地区改名为怀化地区行政公署,辰溪怀化地区。
日,撤消怀化地区,设立地级怀化市。辰溪属之至今未变。
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水族、纳西族、土族、、、、、羌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辰溪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怀化市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9°54′-110°32′、北纬27°53′-28°13′。东连溆浦,南邻中方,西与麻阳、泸溪接壤,北与沅陵交界。中文拼音:Chenxi Xian区划代码:431223邮政编码:419500辰阳镇
余家巷、、广恩寺、中山路、公园街、、文昌巷街、龙头井、双溪口、东风、先锋、梨子湾、、白泥坳、渔业村、板溪口(临时)、张家坳、熊首山18个居委会;桐湾溪、汪家桥、青竹坡、田家人、陆家湾、联合、刘家脑、张家溜、军屯、10个村委会。孝坪镇
核桃坳、号湾坪、李家坪、、茄子岭、社坛坪、孝坪煤矿7个居委会;千里坪、竹坪、米家溪、方田、栗树坪、古寨、高桥、皂角坪、江东、三村、当江洲、赤岩、鱼潭、洞潭、岩梯、塘湾、杉坳、球岔18个村委会。田湾镇
田湾镇居委会;乌金、铺里桥、田湾、农科、樟枣溪、选场、、杨梅坳、枫香塘、烟竹坪、葛里、鸡岩、13个村委会。
火马冲居委会;滩头、照顶界、交溪、大月山、中棚、龙来坪、万寿、罗家湾、麻家湾、兰家湾、郑家坪、沙堆、火马冲、兴隆、大桥、廖家人、宋家坪17个村委会。黄溪口镇
黄溪口居委会;罗新、双龙、三羊田、黑家溪、芙蓉、鸬鹚、野鱼、塘堰、老街、双溪口、水獭、大湾、毛家田13个村委会。潭湾镇
潭湾居委会;杨溪、老田、杉林、溪边、柏林、株木柁、王坪桥、覃家塘、岩溪口、赊冲、小田坪、、茅棚、马路坪、南庄坪、枫香冲、石牌、三甲塘、桥湾19个村委会。安坪镇
红敏、安坪2个居委会;安坪、王家洲、新屋场、长路坪、渔业、曾家坪、湄河湾、九岩坪、瞿家人、竹搭桥、蒋家坪、迎龙、辩溪、翁鸡坪、蛮田垅15个村委会。
五一煤矿临时居委会、柑子园、淡家坪、桃花坪、木桥江、杨柳池、二龙、坳、顾家坪、山岳坡、凉水井、寺前11个村委会。船溪乡
、汀流、半边月、交溪、赵家湾、厂坪、桐木冲、向家、茅坪、田头坪、兵马冲、渔业、农科、船溪14个村委会。城郊乡
东星居委会;独岩湾、牛溪、大伏潭、炮潭、六弓塘、桑木桥、长冲、沙坪、安坪、、进马溪、竹桥、大坪、周家人、颜家人、猪槽溪、柘坪17个村委会。板桥乡
双水、水车坪、坪里、塘里、花山、猫山、烂泥、板桥、朱家、坨里、中溪11个村委会。长田湾乡
枫香坪、老屋台、雷家坡、方家湾、、铁山、岩落、河垅坪、岩桥坪、旁山、水路坪、马王塘、鸭儿塘、锄头坪、、长田湾16个村委会。
中伙铺、虎地、喇坪、、六地坨、尖山、白泥湾、、方子山、坨地坪、毛家坪、桐木坪、张家人、肖家溪14个村委会。
王家、松来、六里、岩门、金桥、让水、前塘、漩湾、元坪、新田、思维溪、二塘、大坪、丹山、纪岩、莲花、茶园坪17个村委会。苏木溪瑶族乡
金鸡洞、联山、、湾坪、石门、塘田、小溪、二都湾、白羊坡、缭田、坪顶、田坳、苏木溪13个村委会。罗子山瑶族乡
、岩坪、刘家垅、总山、板栗坪、桂林、、百堰溪、、玉虎岭10个村委会。
五宝田、龙脑上、中蒲溪、当风、田坪、温溪、茂兰冲、保胜坪、蒲潭、六屋场、上蒲溪、排子坡12个村委会。
炮台、浅水、千丘田、龙呼溪、清 水塘、简家湾、高鼓塘、团坡、光明堂、罗家坪、仙人湾、布村、坪家、溪台、扎龙山、望乡、梓寨、元头坪、渔业19个村委会;仙人岩林场。
龙头庵居委会;雪峰、九曲、塘冲、戴家坪、大村、中溪口、皇滩、长田、石溪口、枣子、茶园、寨门、龙头庵13个村委会。锦滨乡
大路口、华中2个居委会;石溪溶、锦滨、老寨、木路口、小、马溪、龙头脑、唐家人、杨家湾、花塘坪、紫金山、大路口12个村委会。
装粮埠、岩地、凉亭湾、周家湾、田家垅、黄茅田、老溪垅、赵家湾、土溪坎、钟家人、沃水塘、谢家坪、晓滩、洞脑上、新店15个村委会。桥头乡
报木洞、双桥、龙埠、园家坪、李家湾、柞溪、檀木树、岩桥垅、蛇形、土地坳、湘子坡、杨家坪、西庄坪13个村委会。
杉木溪、岩屋塘、道光溪、茅坡田、茶田垅、云田垅、土桥、鸬鹚、永安庄、硝泥田、中庄、石家垅、麻园冲、社塘、巫山、活水、大水田17个村委会。
楠木山、蛇垅、枫香坡、蛇王垅、阳丘田、上晒野、三方头、黑子坪、同落山、大禾田、梅洲、株木冲、潭13个村委会。石马湾乡
米家庄、桐玉里、冲、石马湾、鹅公颈、辛木湾、溪、赵家湾、鸡鸣溪、深冲湾、湾、铁沙溪、流木湾13个村委会。龙泉岩乡乡
、夏家坪、孔冲、板溪、刘家坪、松林溪、苏家滩、金家坳、坨田垅、店边、龙泉岩11个村委会。修溪乡
长坡、八家塘、水冲头、荞子湾、万家瑙、征溪口、、倒伏、黄埠、来坪、向家坪、葛藤溪、龚家湾13个村委会。
思蒙、坳门、铜盆洞、瓦子场、邓家湾、石家塘、斋家塘、椒坪溪、神洞溪、米家垅、11个村委会。柿溪乡
溪口、曾家冲、付家湾、柳溪、寨上、、刘家湾、稠木湾、坡下田、纱帽坪、园湾、关、分庄脑、牛儿岩、桃田坳、卢家湾、向家湾17个村委会。
道光屯、屯、屯、白岩冲、铁炉冲、盐井、坳、狮头坡、李家坳、高坪、上荆竹溪、下荆竹溪、小板林、大板林、谭家场15个村委会。
2005年底,辰溪县共设6个办事处、8个镇、22个乡(含5个瑶族乡),422个,36个。[2]
2015年,辰溪县乡镇区划调整,共撤销7个乡级建制,现辖船溪、小龙门、长田湾、柿溪、谭家场、龙泉岩、桥头溪、大水田、龙头庵9个乡,罗子山瑶族乡、后塘瑶族乡、上蒲溪瑶族乡、苏木溪瑶族乡、仙人湾瑶族乡5个,辰阳、锦滨、潭湾、田湾、孝坪、修溪、火马冲、安坪、黄溪口9个镇,总面积1990.3平方千米,总人口53万人。县人民政府驻地不变(辰阳镇)。[1]
1985年末,辰溪县总人口43.15万人,比上年增加0.52万人,其中市镇人口12.7万人,乡村人口30.45万人。1994年末,总人口491988人(少数民族39487人)。
2005年,辰溪县辖8个镇、22个乡(含5个瑶族乡)、422个行政村、36个居委会、3744个村(居)民小组。共133467户,519166人,其中,农业人口423201人,占81.5%。总人口中,汉族占88.8%,瑶族占9.1%,苗族、土家族等其他30个少数民族占21%。[4]
2008年末总入口52.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8万人。[11]
2012年末,辰溪县总人口52.7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7.7万人,女性人口25.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563人,死亡人口4737人,人口为12.1‰。
2013年末,辰溪县总人口52.74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7.84万人,女性人口24.9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771人,死亡人口342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5‰。
2014年全县52.45万人。常住人口46.13万人,其中14.90万人,31.2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91万人,出生率16.44‰;死亡人口0.35万人,死亡率6.32‰;自然增长率为10.12‰。[12]
辰溪县位于湖南省西部,北部,沅水中上游。地处北纬27°53′~28°13′,东经109°54′~110°32′之间。东界,南连、,西接麻阳、,北邻沅,总面积1976.81平方公里。[4]
辰溪县地处与武陵山之间,西接沅(陵)麻(阳)盆地,总体地势是东南高,西北低,并呈多级夷平面阶梯状起伏下降。一般高程为海拔200,300米,最高是东南边界的主峰,海拔1378.7米,最低为西北边缘沅江水面,海拔100.1米。由于长期、多次的地质构造运动和的影响,多样。[5]
辰溪土壤分为7个土类、18个亚类、66个土属、159个土种。水平地带为红壤地带,垂直分布呈干湿交替明显的垂直带谱,即海拔500米以下为红壤,600~700米为山地黄壤,1000米以上为山地。县西部及西北部丘陵、岗地区以红壤为主,还有河潮土、第四级红土红壤、紫色土、砂岩红壤、石灰岩红壤、板页岩红壤等;县中部低山区以为主,还有石灰岩黄红壤、板页岩黄红壤、砂岩黄红壤、红壤等;县东北、东南中低山、中山区,以山地黄壤、黄红壤为主,还有板页岩黄壤、板页岩黄红壤、黄棕壤等。[6]
辰溪地处和武陵山脉,罗子山主峰海拔1378.7米,为辰溪境内最高峰。
自以北为起点,向北经、黔阳、至等县,长200多公里。呈弧线状。山体主脊海拔在米,最高峰二海拔2021米。雪峰山脉西坡较缓,东坡较陡,成为湖南东西两半部自然呈现的天然,也是资水与的分水岭。
武陵山脉属分支的东延部分。呈北向东,分布于湘西北。海拔多在800—1200米。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0多座,最高峰海拔2098.7米,山势高大,气势雄伟。其山脉北支分布于湘川鄂边界的有、、、、壶瓶山等,中支沿干流之北有、红星山、、张家界、等,南支从贵州省境内延伸过来进入省内有、羊峰山、、、六台山等。上述三支山脉均消失于。
辰溪县属中,境内平均气温在16. 5℃-17.9℃之间,降雨量为1328.4毫米,日照时数1476.8小时。具有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热量丰富,无霜期长的特点。[7]
辰溪县境内水系,以沅水为骨干,先后汇人大小一级支流35条,二级支流53条,呈树枝状展布。流域面积1977.9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大于750平方公里的有辰水,大于300平方公里的有龙门溪,大于200平方公里的有柿溪,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黄溪、落衣溪、松溪、征溪、倒潭溪5条,大于50平方公里的有仙人湾溪(又名腊天溪)、双溪、修溪、蒲溪、荆竹溪、干溪、宋家溪、野鹿溪8条。大、中、小河流总长920.8公里,多年平均产水量15.2亿立方米,容水总量341.86亿立方米。[8]
辰溪县域土地总面积为公顷。2005年面积公顷,占辰溪县土地总面积89.34%(其中耕地31908.73公顷,园地5912.57公顷,林地公顷,其他农用地15854.16公顷);7524.00公顷,占辰溪县土地总面积3.81%(其中城乡建设用地5784.38公顷,交通水利用地1448.70公顷,其他建设用地290.92公顷);其他用地13542.70公顷,占辰溪县土地总面积6.85%。[9]
辰溪已经探明和正在开发的和达32种,煤、铜、磷、金、石灰石、、锑、等主要矿种贮量大,质地优良,埋藏浅,易于开采,其中尤以煤炭、石灰石最为著名。[4]
辰溪资源丰富,特别是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全县已探明和非金属矿21种,石灰石储量1000亿吨以上,已建成大小水泥厂8座,生产“425#”水泥、“525#”水泥,截止2009年,全县年产水泥量250万吨以上,远销省内外;达6900万吨,燃烧值多在7000大卡以上,素有“湘西”之称,现有大小煤矿100多家,其中上规模的有20多家,全县年产煤100多万吨;磷矿储量在1.5亿吨以上,品位在18—40%之间;储量1000万吨,其中高铝钒土70万吨,是生产全天燃料烧结的绝好原料。
辰溪林地资源丰富,有山地面积21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0 %,有林山地189万亩,是湖南省100万亩用材林基地和30万亩油茶林基地之一。1997年,被国家林业部列为全国10个示范县之一。活立木蓄积量277.92万立方米,达55.8%。[4]
现有13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00万立方米。水能储量26万千瓦。草场面积101万亩,有2万个畜单位潜力。全县共有635个树种,属于国家级保护的有水杉、银杏、金钱杉、、华榛、茶等17种。
辰溪树种资源635种,其中22种被列为国家和省重点保护树种,有被誉为“活化石”的水杉、银杏,有被赞为“铁杉”的辰杉。草场面积101万亩,有2万个畜单位潜力。野生动物有640余种,其中、角雉、、、麝、等18种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0]其中属于国家级保护的有、角雉、、麝、大鲵、旄菇跫Α⒒⑽仆?种,省级保护的有水獭、刺猬、蝙蝠、青蛙、八哥等11种。
辰溪丰富,除沅江、辰水两大河流外,还有大小溪流88条,流程总长度920.8公里,水能理论蕴藏量达60万千瓦。[4]
主要河流有沅水、辰水。沅水流经县内13个乡镇,流程99.7公里。辰水流经县内6个乡镇,流程33.7公里。全县共有大小河89条,流域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流达58条。年均河川经流水资源总量17.78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达26万千瓦。县内共有中小型水库148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146座。
辰溪县丰富。主要河流有沅水、辰水。沅水流经县内13个乡镇,流程99.7公里。辰水流经县内6个乡镇,流程33.7公里。全县共有大小河89条,流域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流达58条。年均河川经流水资源总量17.78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达26万千瓦。县内共有中小型水库148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146座,辰溪地处和武陵山脉,主峰海拔1378.7米,为辰溪境内最高峰。
沅江又称沅水,是中南省份湖南的第二大河流,分南北两源,南源龙头江,源自贵州省都匀的,北源,源于平月间的大山,两源汇合后称清水江,至銮山入湖南省,东流至与舞水汇合处称沅江,流经会同、洪江、中方、溆浦、辰溪、泸溪、沅陵、桃源和常德等县市,至常德德山注入洞庭湖。干流全长1033公里(湖南568公里),流域面89163平方公里,其中位于湖南省5106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93.3亿立方米。
辰溪自古被誉为“当川鄂之通忂,扼云贵之锁钥”,位优势较为明显。境内穿越而过;3条省通直通滇、黔、鄂、渝、桂5个省(市、区),县内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979公里;、辰水两河交汇于县城,可以下洞庭、通长江、达四海。[13]
交通建设迅速推进。溆怀高速辰溪段建设正式开工,张桂高速规划过境辰溪基本明确;省道S223线一期改造工程竣工通车,二期工程全面铺开,省道S308线一期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完成县际接边公路改造3条、23.5公里,实施农村通畅工程68个村、188.5公里。全年各种完成货物6039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9%;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2988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5.8%。
辰溪商业经济活跃。辰溪素有“云贵门户”之称,历来为物资集散中心和商家聚集之地,县际、十分活跃。全县现有集贸市场30多个,其中有占地68000多平方米的辰阳大市场,建筑面积为5万多平方米的辰州大市场是集购物、居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商贸中心,是四方宾朋大展宏图的理想场所。
辰溪县工业基础较好。全县有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165家,已初步形成了煤炭、机械、化工、冶金、电力、家电、建材、食品、等20个主要行业的地方。其中雪峰机械厂生产的、水泵和县水泵厂生产的水泵已打入、美国市场;列入国家“”的全天侯烧结项目,填补了国家高档耐火材料的空白;磷化工总厂开发的新一代优质矿物——填补了省内空白,发展前途十分广阔。全县共有10多种产品获省以上“优秀产品”称号,有的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
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1.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2%, 增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为近十年来最高增幅,从2005年起连续五年保持12%以上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51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0.475亿元,增长23.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1.69亿元,增长8%。按常住人口计算,达到9760元。城乡面貌大幅改善。围绕县城扩容提质,投入资金4.03亿元,先后启动了城东开发、城南开发、老城改造三大板块12大项目建设。拓宽了辰州南路,改造了,完成了老城商场建设和城区主干油路铺设,基本拉通了先锋东路,实施了、汪家桥垃圾处理场、防洪大堤二期工程、新村开发、老城农贸市场、农资农机摩托车市场等一批。全面开展省级卫生县城创建工作,严格,综合整治环境卫生,规范城区殡葬管理,市容市貌焕然一新。积极推进绿化造林、水土保持、节能减排等工作,新建沼气池2300口,完成各类造林4.5万亩,。民生水平逐步提升。新建农村敬老院5所,新增集中供养人员202人;新建595套、29750平方米,实施264户、残疾人213户。建成29处,解决了3万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217人,扶持创业167人,援助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1100人,帮助再就业2187人,控制在4.5%以内。
2011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62.5亿元,同比增长13.6%。完成地方财政3.19亿元,增长22.47%;完成规模26.2亿元,增长23.8%;增长25%;实现22亿元,增长18%;达13020元,达3505元,分别增长15.8%和17.5%。有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完成工业技改投资7.8亿元,增长36.8%。晓滩电站建成发电,株化顺达尾气回收综合利用项目竣工达产,汉清生物公司被纳入全省试点企业,煤矿技改扩建、华荣硅业扩能及深加工、陶瓷产业基地建设等项目推进有力,火马冲工业园建设步伐加快,鱼潭电站、风能发电等进展顺利,工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19.4万吨,获评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完成油茶低改、新造1.88万亩,种植1.1万亩,营造工业原料林2.8万亩,全县龙头企业发展到7家,农机机耕率达30%。
2011年省道223线二期改造工程全面完工,308线二期改造工程进展顺利,三角坪至火马冲高速公路加密线进入预可阶段,完成农村公路改造100公里,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县内“”初步形成。水利建设力度加大,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5亿元,认真组织实施“全国小农水重点建设县”年度规划建设任务,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000余处,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1座,全面完成蒋家坪安坪段治理工程,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4处,解决了3.1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突出县城扩容提质,启动实施了城南保护圈河段治理、城南大道、城东新区沅江北岸基础设施、长城北路、育才路等一批基础设施,完成了刘晓公园广场、双溪景观改造工程,硬化改造了一批背街小巷,县城品位进一步提升。
2014全年(GDP)92.53亿元,按,比上年增长6.1%。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4.70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41.27亿元,增长6.4%,其中工业增加值34.79亿元,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36.56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31亿元,增长6.8%;批发和零售业4.60亿元,增长7.7%;住宿和餐饮业3.32亿元,增长6.8%;金融业1.62亿元,增长11.6%;房地产业2.92亿元,下降3.5%;营利性服务业4.62亿元,增长10.4%;非营利性服务业13.17亿元,增长5.1%。比由上年的15.7:45.1:39.2调整为15.9:44.6:39.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9%、50.3%和40.8%。其中,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0%。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54个、3.04个、2.47个百分点。人均GDP20132元,增加1146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6%。[12]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13.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农业产值7.52亿元,增长25.8%;林业产值0.39亿元,下降62.9%;牧业产值5.08亿元,增长4.7%;渔业产值0.18亿元,增长5%;服务业产值0.11亿元,增长3%。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
稳步推进。按照“上抓金银花、下抓油茶”的发展思路,全年共发展金银花4000亩、晒红烟3150亩,完成油茶低改、新造12000亩,马溪已初具规模。老舵食品、汉清生物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加强,农产品加工不断扩展,农业附加值进一步提升。
农业基础稳步夯实。进一步加大力度,投入资金6200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900处,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2座,维修骨干山塘15口,衬砌防渗渠道66公里,完成中低产田改造6400亩。推广各类、等农机具3535台,达21.5万千瓦。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2014年农林牧渔业产值26.44亿元,增加值14.70亿元,增长4.4%。其中,10.18亿元,增长6.2%;林业0.45亿元,下降28.8%;牧业3.67亿元,增长4.9%;渔业0.30亿元,增长7.1%;农林牧渔服务业0.10亿元,增长10.0%。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比例为69.25:3.06:24.97:2.04:0.68。[12]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64.79千公顷。粮食种植面积32.82千公顷,实现粮食总产量183114吨,增长2.6%,其中稻谷产量149231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种植面积14.99千公顷,实现产量21943吨,增长2.9%,其中产量21623吨,增长5.2%。棉花种植面积0.47千公项,实现产量529吨,下降6.7%。面积0.11千公顷,实现产量117吨,下降63.3%。蔬菜种植面积7.71千公顷,实现产量138549吨,增长4.3%。瓜果类种植面积1.37千公顷,实现产量28961吨,增长2.9%。出栏肉猪29.58万头,增长6.8%。肉类总产量29218吨,增长4.5%。其中猪肉总产量20727吨,增长7.0%。禽蛋产量2071吨,增长6.5%。出笼家禽451万羽,下降2.2%。实现水产品产量3668吨,增长7.3%。2014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6万千瓦,分别增长8.6%和5.0%。拥有大中型拖拉机81台,小拖及763台,分别增加13台和83台。拥有水田耕整机(含)12968台,308台,分别增加1722台和32台,增长15.3%和11.6%。[12]
工业实力不断壮大。2009年,全县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5.72亿元,增长22.9%。其中规模以上工完成增加值13.96亿元,增长26.8%。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2.42亿元,增长41.8%;集体企业增加值1.27亿元,增长43.1%;增加值8.46亿元,增长23.8%;其他类型企业增加值1.81亿元,增长18.1%。能源、化工、建材三大支柱产业支撑力度进一步加强,全年实现增加值10.1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72.3%。
企业效益不断提高。2009年全县实现35.89亿元,增长25.9%;工业企业达98.9%。2.33亿元,增长80.9 %;实现利润1.01亿元,增长96.9%。
建筑业发展不断加快。资质等级以上完成总产值32023万元,增长22.7%。完成增加值18263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47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16.5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4.12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12.97万平方米。
2014年全县工业增加值34.79亿元,增长2.3%。其中增长1.7%。规模工业中,按工业门类分,增加值下降23.6%,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4%,电力、热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22.4%;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加值下降5.3%,集体企业增加值下降24.3%,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3.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下降16.6%;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2.6%,重工业增加值下降0.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5亿元、下降2.7%,利税3.64亿元、增长12.2%,利润1.64亿元、增长106.4%。产品销售率99.66%、下降0.34个百分点。
2014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6家,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1.74亿元,增长25.0%。6.48亿元,增长38.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0.68万平方米,增长36.7%,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84.93万平方米,增长54.3%。[12]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2009年,共实现16.3亿元,同比增长18.5%,连续三年保持18%以上增速。从城乡销售增长情况看,城镇高于农村。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9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1.63亿元。成功引进长青矿业有限公司、宏大工矿贸易公司、深圳勤诚达集团公司、深圳创杰有限公司等一批和知名企业;签约了5万吨生产线、30万吨磷矿深加工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
邮电事业快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955万元,增长10.5%。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61730户;用户7118户,移动电话用户106253户;互联网宽带用户9299户。全年发行报纸88.7万份,比上年增长11.5%;发送国内包裹函件2.29万件。年内完成了14个自然村的电信信号覆盖,电信盲区进一步减少。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9年,全县实现37166万元(不含上级补助收入),比上年增长14.9%。完成25087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完成上划“两税收入”10343万元,比上年增长7.1%,完成上划所得税1936万元,比上年下降3.8%。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国税部门完成4101万元,增长1.5%;地税部门完成10028万元,增长22.5%;财政部门完成12058万元,增长24.9%。财政完成110857万元,增长27%。
平稳发展。2009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41.49亿元,比年初增加4.62亿元,增长14.5%。其中余额5.09亿元,比年初增加477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78亿元,比年初增加3.5亿元。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23.65亿元,比年初增加3.81亿元,增长21.3%。其中工业贷款4109万元,比年初增加591万元;12378万元, 比年初增加627万元;25097万元,比年初增加3518万元;贷款517万元,比年初增加110万元;164679万元,比年初增加28089万元,其中4000万元,比年初增加4000万元。2009年各类保险机构实现8619万元,增长19.1%;保险支出3714万元,增长9.2%。
2014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6亿元,增长12.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51亿元,增长12.9%;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35亿元,增长9.5%。按行业统计,批发业2.71亿元,增长12.0%;零售业23.50亿元,增长13.6%;住宿业1.70亿元,增长3.5%;餐饮业4.95亿元,增长10.0%。[12]
2014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6969万元,增长2.4%。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2.54万户,下降13.5%;移动电话用户25.16万户,增长7.7%;互联网宽带用户2.16万户,增长8.3%。全年发送报纸463.12万份,增长9.9%;发送杂志167.4万份,增长11.0%
2014年旅游总收入7.85亿元,同比增长10.0%。全年接待入境旅游5万人次、增长19.0%;接待89.5万人次、增长2.0%。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5650万元,下降9.6%。完成一般预算收入40505万元,下降15.9%。其中国税部门完成5291万元,增长9.6%;地税部门完成22589万元,下降2.2%;财政部门完成12625万元,下降37.6%。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25743万元,增长15.3%。
2014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5.13亿元,比年初增加8.99亿元,增长11.8%,其中余额19.23亿元,比年初增加1.72亿元,增长9.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5.29亿元,比年初增加7.15亿元,增长11.3%。各项贷款余额40.95亿元,比年初增加4.39亿元,增长12.0%,其中4.82亿元,比年初增加0.24亿元,增长5.3%,中长期贷款36.13亿元,比年初增加4.15亿元,增长13.0%。
全年各类保险机构保费收入实现12847万元,下降9.2%;保险支出6318万元,增长19.8%。[12]
固定资产投资
再创新高。2009年,完成30.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9.1%,投资总量居全市第一,增速列全市第二。全年施工项目95个,其中新开工78个,当年投产48个,分别比上年增长79.2%、143.8%、33.3%。城镇以上投资完成29.84亿元,比上年增长70.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39亿元,增长98.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6.25亿元,增长26.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2.2亿元,增长212.8%。
迅速回暖。全年完成9914万元,比上年增长114.7%。9.11万平方米,增长23.9%;1.42亿元,增长59.4%,扭转了上年分别下降的局面。全年新建595套、29750平方米。
教育事业有了新发展。扎实推进建设教育强县战略,加大教育投入,全年建成合格制学校4所,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1.48万平方米,城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高考综合排名取得进步。2009年末全县拥有4所,在校学生906人,教职工109人,其中专任教师82人。35所,在校学生20527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0013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10514人,普通中学共有教职工2149人,其中专任教师1970人;普通小学142所,小学在校学生31427人,教职工2581人,其中专任教师2515人。幼儿园27所,在园儿童9239人,教职工572人,其中专任教师417人。
2014全年共投入教育经费4.13亿元。投入资金3893万元,完成了21所合格学校(园)的建设任务,新建校舍面积10000余平方米,改建、扩建校舍面积3456平方米,拆除危旧校舍4栋、面积1580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16栋、面积8340平方米。投入资金1879万元建设教师252套共1.26万平方米。投入资金700余万元绿化校园4000平方米,硬化校园道路3000平方米。投入资金800万元为21所学校、幼儿园添置各种教学设备。2014年末,拥有中等职业学校4所,在校学生479人。拥有普通中学33所,在校学生15988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4698人,初中在校学生11290人;拥有普通小学148所,小学在校学生27897人。全县共有教职工4091人,其中高中专任教师380人,初中专任教师1269人,小学专任教师2293人。拥有幼儿园43所,在园儿童11563人,教职工872人。[12]
科技事业有了新进步。组织申报并成功争取到省级科技项目10项,市级科技项目4项。通过“水稻机插育秧示范”、“金银花育苗基地建设”、“瓜类蔬菜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等一批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我县农业产业的发展。组织27件,其中2件,17件,外观设计8件,比上年增长36.8%。组织14个部门70多名专家深入潭湾、安坪、等地开展服务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3万多份,印发技术手册1万余份,接受技术咨询4000人次。科技对经济的不断提高,和知识产权试点县两项工作分别荣获省“先进县”称号。
2014全年组织实施科技项目20个,项目实施率达100%。组织申报12个项目,其中有5项获立项,共获项目资金173万元,增长5.5%。专利申请量145件,增长66.7%。其中发明专利14件,比上年度增加13件。继续荣获“湖南省专利工作先进单位”荣誉。[12]
特色进一步凸显。全年编排创作了10多个优秀节目深入到全县各个村组开展免费送戏142场次,群众反响极为强烈。在20个村委会建成20个,订购了各类报刊杂志和科技资料,为293个站点村分别配置了电脑、投影仪、和移动播放机等电器设备,进一步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年内恢复开通辰溪广播电台,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的宣传格局已经形成。年末,全县拥有电视台1个,广播电台1个,1个,文化馆31个,史料陈列馆1个,1个,藏书6万余册。
2014年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站30个,藏书7.8万余册。年末,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5.43万户;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3.40万户;[12]
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年投入资金新建修溪中心卫生院大楼,对、等卫生院进行了改扩建,全面恢复了的整体功能。健全完善了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沉着应对了等传染病的考验。参合人数达32.7万人,参合率81.6%,参合农民住院实际费用平均补偿率达46%,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年末拥有各类医疗机构达到45个,病床1563张,1456人;拥有农村医疗点476个,病床1026张,1033人。
2013年,完成三个乡级卫生院综合业务楼建设,实施4个卫生院周转宿舍建设项目。年末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21个,增加24个。其中:医院8家,卫生院30家,卫生防治、防疫机构2家,妇幼保健站1个,492个,诊所67个,医务室2个,门诊19个。病床2548张。卫生技术人员2123人,增加36人。其中493人,增加14人。
成绩进一步提高。在国家省市各项体育比赛中,全县运动健儿共获得奖牌85枚,其中金牌44枚,银牌21枚,铜牌20枚。运动蓬勃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场所24个,共组织群众活动50次,参与人次达15万人次。
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依照,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53.5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638人,为12.47‰,为6.86‰。人口和计生工作在省级考核评估中继续位居一类县,实现了连续五年一类县的突破,为2010年实现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继续改善。2009年实现9360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6518元,增长24.6%;2842元,增长14.5%。人均7401元,增长6.4%。2009年实现3788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工资性收入904元,增长0.6%;家庭经营性收入2884元,增长7.5%。人均支出3194元,增长9.6%。
继续提高。2009年参加15375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12237人;82248人、4833人,3605人;3691人。全年累计保障城镇9097人,19471人;下拨救灾救济款376万元,救助城乡困难户6.9万人次,保障了灾民和的基本生活。
位于辰溪县东南100公里,长约25华里,共有90峰,属。境内群山环抱,最高峰称,海拔1378.7米。隋唐时期,五溪名道之子曾在此修过道,念过经,故又称罗公山。罗峰山位于辰溪、、中方三县交汇之地,居高邻下,占地势之利。罗峰寺又名樵云庵,座落于罗子山主峰罗峰山顶上,飞檐翘角。[17]
五宝田古村落
位于的五宝村落,距罗子山28公里,始建于清代,距今300多年的历史。整个村落按布局,规划科学,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修建了具有防火、防盗、和防匪的美妙绝伦的,至今保存有耕读所、兰陵别墅等十多幢深宅大院。该村落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于2010年12月被评为全国。[18]
位于辰溪县孝坪镇,距县城10公里,与隔江相望,是辰溪县现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之一,号称全国“三个半寺”之“半个寺”。[19][18]
燕子洞风景区
位于辰溪县火马冲境内,边上,距辰溪火车站1公里,是国家景点省级,离市区50余公里,交通便捷。总面积50.8平方公里,由十二大景区组成。其核心景区有、、、分水凼瀑布、半月潭、怡神园等。风景区于1996年3月份正式对游客开放,2010年被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名胜区,2012年12月获批。[18]
湘西剿匪胜利公园
胜利公园位于革命老区辰溪县辰阳古城的北园,总占地面积达150公顷,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其保护规划范围东临古巷道,南接公园路,西连古巷道,北邻,是批准修建的集文物保护、文化产业、旅游休闲和于一体的。
地方大戏剧种。主要流行于怀化地区和,并及于黔东、鄂西、川东南部分地 区。清乾隆、嘉庆年间即有职业班社。分高台班(舞台演出),矮台班()和围鼓堂(坐唱)三种演唱形式。建国后,溆浦、沅陵、辰溪、芷江、泸溪等县建有专业剧团。1955年定今名。
以高腔为主,兼有低腔、昆腔、弹腔。旧时称“高腔班”。十九世纪引进弹腔,后又受常德汉戏影响,加入了汉剧艺人和剧目。声腔以高腔和弹腔为主,中有许多整本高腔戏。弹腔则由南北二路组成,属于板式音乐,南路深沉柔和,北路明朗活泼。
源于,融入湘西民歌、号子、傩腔而成,音乐为曲牌联缀体。早期演唱时,一人启口,众人帮和,其节以鼓,不托管弦,辰河戏高腔颇有特色。它以唢呐代替人声帮腔,即高亢、粗犷,又饱和、浓郁,起到人声难尽的妙处。
辰河戏表演艺术朴实、化妆简单,无成套武功。至今乐师仍保留着古老的“圈腔点板”记谱法。角色行当分生角、小生、旦角、花脸、丑角五大行。擅长表现悲剧。高腔传统剧目中,保留了较多剧本,以擅演著称。
辰河戏有高腔剧目183个(其中包括6个连台大本戏),是湖南保留高腔剧目最多的剧种。另有弹腔剧目350个。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有《》、《》、《》、《周仁献娘》、《金玉记》等,创作的现代戏有《》,影响较大。
瑶乡茶山号子歌--流传于辰溪县黄溪口地区7个乡镇,是挖茶山时唱的号子歌,乃众人在挖茶山时,由2-3人在山顶敲锣打鼓,唱一阵打一阵,以鼓舞挖山人的干劲。有时是一人唱众人和。茶山号子歌,气势磅礴,宽广洪亮,激越高亢,很有的作用。唱比种号子歌的发间是奇特的,所发的音量双唢呐也无法压倒。黄溪口乡大湾村的业余歌手舒黑娃同志曾经用他那奇特的歌喉和独特的唱腔,带着瑶乡茶山号子歌几度唱到长沙、北京、中南海,得到了高度的赞誉,著名歌唱家先生曾拜舒黑娃为师,从而使他的艺术生涯更添光彩。听了舒黑娃的演唱,不少专家和人们赞叹说:”湘西有个舒黑娃,声音赛过双唢呐“。
相传茶山号歌已流行了200余年,1956年全县挖掘民间艺术时,才正式被邀请参加群众文化汇演,得到地区、省、国家的多次奖励。茶山号子歌在瑶家人来说,乃属家常便饭,人人都可以哼唱几段。每逢节目庆典或大型文艺演出,都少了不茶山号子歌的参与,有它的参加,给演出增添了民族气氛。它那激昂的声音响彻云霄,优美的旋律催人奋进。
煤炭、机械(、水泵)、磷化工、冶金()、电力、家电、建材、建筑业、食品、耐火材料、金银花、油茶、种子。
煤、磷、铜、锑、石灰石、金刚石、、紫砂土。
词条标签:
合作编辑者: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点击编辑词条,进入编辑页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瞿家湾中学网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