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贷款有不收月贷款管理费合法吗的么??

贷款不用还,还有好处费?200多名大学生被骗200多万_网易新闻
贷款不用还,还有好处费?200多名大学生被骗200多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贷款不用还,还有好处费?200多名大学生被骗200多万)
本报8月29日讯(记者 辛戈 实习生 全磊鑫)准大学生徐玉玉遭电信诈骗后猝死的事情持续发酵,社会舆论聚焦电信诈骗。目前,随着各大院校陆续开学,针对大学新生的诈骗警情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很多新生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前往新的城市生活学习,缺少社会经验,应对突发事件和鉴别是非能力差,这让许多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8月29日,省公安厅向社会通报,山西警方通过缜密侦查,破获一起专以在校大学生为目标,作案200余起的系列诈骗案。据悉,该案涉案受害人遍及我省10余所大学。  
经查,2016年3月以来,犯罪嫌疑人呼某元(男,21岁,山西省永济市人)和于某(男,22岁,山西省大同市人)以山西独步天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名义,以为上海“名校贷公司”提升业绩为幌子,诱使在校学生在“名校贷”手机软件上办理贷款。为了达到欺骗学生的目的,呼某元与于某对办理贷款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好处费”,并谎称贷款由公司负责偿还,不用学生本人偿还。在完成上述步骤后,二人又让学生将贷款汇入呼某元指定的支付宝账户实施诈骗。据统计,利用上述方法,呼某元和于某连续诈骗省高校园区内10余所高校的在校学生200余名,涉案金额达200余万元。案发后,专案组还查明,呼某元和于某以相同方式诈骗太原市、晋中市太谷县等地的多所大学在校学生,受骗人数和涉案金额正在抓紧核实中。  
警方介绍,近期来全省多地发生多起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的系列诈骗案。例如,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之间,犯罪嫌疑人马某飞在网络上大肆发布虚假信息。据受骗学生反映,他们通过与信息发布人马某飞联系,获知只要使用自己的证件从分期信贷网站上购买一部苹果手机,把购得的手机交给马某飞,由马某飞按期偿还分期贷款金额,就能得到500元“佣金”。这样的“好事”迅速在学生们中间流传,不少学生使用自己的证件在不同的分期信贷网站、公司购买了手机,并将手机交给了马某飞,得到了所谓的200元至500元不等的“佣金”。短短时间内,先后有800余名山西的在校大学生被骗走900余部苹果手机,涉案金额高达1000余万元。
在校大学生为何频频成为各类诈骗案受害者?采访中,办案民警认为,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近期曝光的多起诈骗案来看,骗子使用的方式与手段都不算高明,有些手段还相当低劣。有社会经验的成年人接到了类似的电话或短信,大都不会理睬,一眼就能认定这是小儿科骗术。但对于刚刚从严重封闭、信息闭塞的校园内走出的高中毕业生而言,听到别人能清楚说出自己的姓名、住址、身份证等相关信息,就很容易相信对方继而上当受骗。这与我国中小学教育过于注重文化课教育、过于追求成绩,忽略安全方面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换言之,单一追求文化成绩的中小学教育,与我国现实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以至于当学生们离开封闭的环境,独立在大学、社会中生活时,就像是从另一个世界穿越回了人间。  
“有些涉案的大学生,单纯得超乎想象,有时让我们民警都哭笑不得。很多时候犯罪嫌疑人都认罪了,他们却还认为对方是好人。”在此,警方也提醒广大在校大学生,虽然骗子的各种骗术层出不穷、手段花样繁多,但最终目的就是为骗钱。所以无论骗子如何花言巧语、危言恐吓,大家一定要记住“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有疑问直接拨打110进行咨询或报警。
(原标题:贷款不用还,还有好处费?200多名大学生被骗200多万)
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信用卡资讯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
关注【遇事找法】随时随地获取法律帮助与生活法律热点常识
微信扫一扫关注
您当前位置:
&&&&&&&&&&&&&&&正文
之前在****的大学生贷款了一万元
分期是36个月,然而他
wl1957vgdz
之前在****的大学生贷款了一万元
分期是36个月,然而他们收了2000块的咨询费,一开始说还完了就退回来。
到现在第七个月 我提前还款了,但是之前有两个月逾期了,都没超过3天,他们的网站也加收了逾期的利息。现在我提前还款了,他们说我因为逾期所以不退咨询费,等于我6个月借了8000还了12000,请问我可以告他们吗
陕西 西安 长安区发表时间: 09:32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后解答该咨询。
微律云服务平台
温馨提示:只有认证通过的律师才能回复咨询。
你好,诉讼需要证据,贷款合同有无相关约定?
回复时间: 18:24
回答者将收到好评 好评数已记录
大学生贷款
其它回答共 3 条
可以起诉的,
回复时间: 11:10
回答者将收到好评 好评数已记录
可以起诉。。。。
回复时间: 11:47
回答者将收到好评 好评数已记录
可以,具体看有没有书面协议或收款凭证
回复时间: 11:27
回答者将收到好评 好评数已记录
大学生:老师
经济纠纷相关词条:
遇到问题您可以尝试:
根据您遇到的问题找一个专业律师
不用注册,快速回复,马上在线咨询专业律师!
您的问题描述越详细,律师回答越及时越准确~
律师回复后第一时间短信通知您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验证码错误!
找法推荐律师
经济纠纷律师
专长:经济纠纷
北京版主律师
专长:经济纠纷
找法特别推荐律师
相关法律帮助
热门找律师:
热门搜索:
热点推荐:
Copyright@ 版权所有 找法网()- 中国大型法律服务平台&大学生贷款不用还?当心掉入陷阱
  大学生贷款目前在校园宣传中非常火爆,但是很多同学都了解或尝试过分期贷款和购物。校园贷款在给学生们带来资金周转便利的同时,也被不法分子盯上,利用大学生对于贷款渠道和规则的不了解,欺骗大学生办理贷款,让大学生替其承担巨大的债务。当有人告知你大学生贷款不用还的时候,一个陷阱就已经打开,一起来看骗子们的诈骗手段,提高警惕。
  一、好处费为诱饵,骗取大学生贷款
  今年二月份,江苏一高校的学生认识了社会的闲散人员夏某,夏某让其帮忙在各大分期平台办理贷款3万多,承诺所贷款项均由自己偿还,并给予该学生两千元的好处费。贷款之后,夏某失去联系,贷款公司向该学生催收贷款。为了两千元的好处费该学生背负了3万元的贷款和大额的违约利息。,贪图小利让自己陷入了贷款陷阱。
  二、莫用学生信息办理大学生贷款
  南京一学校吴同学通过贷款中介办理了一次大学生分期贷款业务,之后该中介利用吴同学的身份信息,擅自在多家网络贷款公司办理也贷款业务,累计数万元,该中介承诺会按时代还,之后失联。最后吴同学代替贷款中介背负了数万元的贷款债务。
  三、假冒贷款公司,骗取保证金
  大学生杨某想要办理贷款船业,通过网络找到一家所谓无抵押的贷款公司,对方发送贷款合同,同时要求杨某缴纳数千元的贷款保证金,转过之后又以信用问题要求数次转款。杨某转账之后察觉不对经,查找该公司资料发现为一所假冒的贷款公司,贷款没办成,反而受到了极大的财务损失。
  四、信任代办黑户,受骗
  某高校的学生,听信网友,以为通过网友渠道办理贷款,能变成银行黑户,不用还款。便到网友所在地办理分期购物,卖掉分期商品,获得分红,直到分期购物平台催款电话打来,才知道被网友欺骗,购物债务全部由自己偿还。
  以上几种方式是近期频发的利用大学生贷款进行诈骗的行为,希望同学们能够提高警惕,不要贪小便宜,更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替自己办理贷款。金豆分期提醒:大学生办理贷款一定要到正规的平台本人办理贷款,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额度。千万不要相信中介高额代办的虚假宣传。用好贷款才能让校园生活更充实,更美好。一些市民发现后纷纷拍照发朋友圈质疑桥梁的质量。
女儿在17年前,被逼嫁给当地人,生活很艰苦。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CFP/图)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迎来了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的春天。先消费,后付款,看上去很美,实则暗藏风险,不少大学生因此掉入“高费贷”陷阱,却投诉无门。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微信号:nanfangzhoumo
  一种号称“零首付”“零风险”“无担保无抵押”“100%正品”的新兴消费模式正在全国大学生中流行起来,从数千元的手机到几十块的袜子,都可以通过这种先赊购后月付的方式“随时拥有”。
  分期付款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让人不易察觉的“消费陷阱”。在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的当下,市场活跃与行业乱象并存。最近就有一家分期平台深陷于“高利贷诈骗”的口诛笔伐之中,其网站名称为:嗨钱,分期付款第一品牌。
  分期付款换脸分期贷款
  在南京读高二的俞小萍想买一部iPhone 6 plus手机,因未成年没有分期资格,她便拜托朋友王陆用他的名义去嗨钱网合约门店办理,保证所有费用由自己来还。日,王陆在嗨钱网注册申请通过后,向该门店提交了自己的身份证、学生证、学信网截图、联系方式等信息资料,并在一份长达9页的协议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王陆万万没有想到,从帮俞小萍买手机那一天,就是他噩梦的开始。
  因担心买到假冒产品,俞的母亲戴女士把女儿新买的手机送检后发现竟是一部客服机,且有两次维修记录。戴说,她多次要求商家开具发票,均遭到拒绝。
  更让戴女士不敢相信的是,很多大学生反映经嗨钱网分期购买的手机系翻新机、样品机等,不少受骗大学生为此自发组成了维权QQ群。
  日,南方周末以“嗨钱”为关键词搜索QQ群,发现带有“被坑”“受害”“维权”等字眼的QQ群有24个群,多达1453人,几乎分布全国各地。
  据调查,嗨钱网系上海亨元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亨元)旗下品牌,是一家专门提供小额消费金融类相关信息及服务的平台企业,主要面向小微商户和中低收入人群。其数码分期业务主要通过各地的合作商户门店,一般采用“线上审批+线下面签”的形式达成交易。合作商家工作人员兼任面签人员,只要成功拉到一个客户,就可获得一笔佣金。
  日,就读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周洋在嗨钱网一合作门店分期购买了一部手机。回家后,周洋一算账发觉不对劲:自己分18期,每期491元,共要还8838元,比手机价格5888元足足多出近三千元。周洋登录嗨钱网查阅了电子版的四方协议才知道,原来嗨钱网用他的信息在一家名叫“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银”)的第三方金融机构办理了一笔贷款,而之前他所签的协议相当于借贷合同,贷款本金为7860元――手机价格变成了6288元,剩下1572元是服务费。
  上述四方协议规定,乙方周洋向丙方商家购买手机,因此向甲方北银借款,丁方嗨钱网则为甲乙丙三方的交易提供服务,故周洋须支付嗨钱网相应的服务费,而这笔服务费也要向北银借,因此贷款本金是手机价格加上服务费。除了还款本息,乙方每个月还要支付丁方19元账户管理费。
  周洋认为协议中诸多条款对自己不利,比如乙方只能在还清6期本息后,才可申请提前还款,但须交2%的违约金。“当时根本没有提违约金的事。”周洋表示,协议上所有关键信息,商家都没有事先向他说明,也没有解释协议四方分别是谁,“根本不知道是通过嗨钱网在北银贷款”。
  合同涉嫌欺诈
  比起周洋的一无所知,陈似锦的遭遇更像是一场骗局。
  2015年9月,刚上大学的陈似锦在嗨钱网分期购买了一部iPhone6,当时代理跟他说手机是四千多元,加上利息也就五六千,另收一两百元服务费。后来陈发现,其实自己需要偿还总费用超过8000元,其中手机5288元,服务费1745元,与代理所说的金额相差甚远。
  更吊诡的是,这些大学生手里并没有四方协议,面签时即被门店工作人员收回了。
  南方周末就此向上述维权QQ群里大学生问卷调查。据统计,133人中仅有2人获知要在第三方贷款;超过九成学生称未被告知利息、服务费、账户管理费、违约金、滞纳金等收费情况;近九成学生签字时没有看清楚协议,也没有索取发票。其中近四成学生是因为“对方不给看”而没有看协议。
  关注消费维权的重庆天喜律师事务所律师金尚舆认为,门店工作人员没有向学生解释四方协议很有可能,但学生在签合同之前应该要求工作人员做出解释,在未知或者一知半解的情况下签订协议,是对自己的不负责。“除非能证明嗨钱网存在恶意欺诈,显失公平等行为,合同即可撤销。”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也表示:“虽然消费者是弱者,但如果没有相关证据,就难以认定对方欺诈。”不过,陈音江认为,目前可以确定嗨钱网分期业务有两点存在违规,商家未开具发票、协议只有一份。
  针对后者,嗨钱网总裁助理戴霆回应南方周末采访称,由于地理上的隔离,上海亨元负责将四方协议传至相关各方进行签署,并扫描电子版上传平台服务器,客户可随时调阅下载。但受访的大学生对此反驳称,网站上可查阅的协议是四方未签署的空白文本,并非已签署的电子扫描版。金尚舆也表示:“嗨钱网这个做法明显不妥,通常合同一式多份,合同主体至少各执一份,且须是由其他几方签字盖章确认的合同。”
  以服务费为名的“高利贷”
  除了怀疑协议涉嫌欺诈,大学生还指责嗨钱网与“高利贷”有关联。
  兰州文理学院的冯雯静在2015年9月购买了一部6388元的iPhone6 plus,分24期,每期还款413元。细算发现,冯须还款总计9912元,比手机本身价格多3524元,利率高达55%,仅服务费一项就要2108元。
  嗨钱网对此解释:服务费收取标准是根据不同信贷产品的销售成本、客群特点、风险水平以及分期期数等综合考量制定的。由于数码分期的销售成本和风险水平相对较高,嗨钱网服务费平均比例为15%-20%,在行业中处于中等水平。
  根据金融搜索平台融360发布的《2015年大学生消费分期调查报告》,在不同平台购买手机的分期成本可相差5倍,以iPhone6plus 16G金色版分12期为例,众平台利率最高和最低分别为35.96%和7.74%,而据南方周末计算,同样的分期产品,嗨钱网的利率为29.81%,属于中等以上偏高水平。
  与大众熟知的电商分期相比,网络分期平台利率普遍较高。融360报告显示,近四成平台借贷资金来源于P2P债权转让,这意味着嗨钱网这样的平台获取资金的成本较高。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霍肖桦认为,运营成本偏高也是导致平台利率偏高的原因之一。总之,平台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成本和预期利润最后都会落到分期消费者身上。
  上述报告还显示,超过六成的网络分期平台的产品费率不明晰,只是针对特定产品给出每期还款金额,并不直观公布其相关收费标准,逾期费用方面也没有给出明确的数值;除了利息,有些平台还会加收服务费、咨询费、账户管理费等其他费用。因此,这些分期平台往往被质疑是以服务费为名对大学生放“高利贷”。
  另一家分期平台分期乐品牌总监高圣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表示:“目前校园分期行业对费率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鱼龙混杂,有些平台运营不规范,存在手续费虚高、暴力催收、商品来源没有保障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口碑。”
  不还款的“维权”方式
  因无法接受高额服务费等手机本身之外的支出,不少在网络分期平台上分期消费的大学生开始选择不还款,以逃避月付压力。
  上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尚未还清贷款的132人中有近九成学生不打算还款。西安文理学院一大三女生在问卷中补充回答是听同学说“(因为)嗨钱网本身不合法规,(我们)可以不用还”。
  据南方周末统计,上述24个维权QQ群中,有4个群的群名都标明“不还”分期费用,合计891人,占总人数六成以上。这些QQ群中,常有一些“老人”劝慰“新人”不用还款,因为嗨钱网不与央行征信系统挂钩,也就不会影响自己的信用记录,或者称嗨钱网根本不敢起诉,那些催款短信都是吓唬人的。
  (贷款者受到的催款短信。受访学者提供/图)
  最初答应替女儿还钱的戴女士受到群里言论的影响,也改变了自己的态度:“五千多的手机卖七千,还是假货,也没有发票,我凭什么给他钱?”戴女士的死不认账,影响的却是借贷人王陆的生活和信用记录。
  像王陆这样因“借用身份”而陷入贷款债务的人还有很多。参与问卷调查的133人中,就有19人是被同学朋友借用身份,结果莫名背了一笔债。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显示,逾八成的大学生没听说过或不了解个人信用报告,超三成的大学生不知道个人信用报告里的逾期记录会影响未来的金融生活;在有贷款经历的大学生中,四成大学生有过逾期还款经历,近一成大学生选择借款来偿还债务。
  来自长江职业学院的武晗就曾想“以债还债”,她从2014年先后在嗨钱网等15个平台重复贷款,没想到拆东墙补西墙,最后一共欠下8万元,被迫退学打工还债。
  信用意识淡薄和金融知识的欠缺,使得一些大学生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甚至被中介忽悠走上了套现欺诈的邪路。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平台间信息不共享、大学生信贷数据空白、消费理财不理性等都是造成恶意欺诈套现的因素。由于缺乏统一的征信中心,导致大学生可以在不同平台多次贷款,埋下巨大的坏账风险。
  “其实大学生相对来说是一个信用良好的群体,但是某些平台在盲目扩张的情况下,没有根据学生的还款能力设置合理的授信额度,诱导学生超额消费,风险提示不足,导致问题发生。”高圣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而金融最重要的就是风险控制,只要给学生设置合理的授信额度,客观评估学生的还款能力,充分提示风险,学生都是乐于遵守契约的。
  分期消费存有监管真空
  “任何一个行业在发展初期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段野蛮生长的无序状态,整顿和调整是行业的必经之路。”分期乐CEO肖文杰认为,当前保障大学生分期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征信及评估体系。
  201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文,正式将互联网消费金融和网络小额贷款纳入银监会监管范围。五个月后,银监会等部门明确提出要建立网络借贷行业中央数据库。综合理财平台积木盒子联合创始人魏伟认为,一旦建立了互联网金融中央数据库,就可查询到借款人在其他平台是否有借款记录及其信用情况,从而显著降低由此引发的欺诈风险。
  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依然存在监管真空。南方周末3月1日就此约访银监会,截至发稿时未获得正式回复。不过,该会相关工作人员对此表示,嗨钱网这类分期平台“应该归其注册地的金融办管”。可是,分期消费并不只有网络借贷一项内容,其中的商品买卖和售后服务与工商等多个部门关系密切。
  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检测报告》显示,分期乐、趣分期等校园分期平台存在手机质量不过关、退款缓慢、售后服务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相关投诉占互联网金融投诉领域的47.2%。
  相关研究学者认为,一方面,分期消费行业重在协同监管,需要通过公安、工商、工信以及金融办等多部门联动执法来实现;另一方面,监管职责分散各部门,导致监管主体不明确,监管效果难以保证,一旦有风险和责任时,易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
  俞小萍等曾向工商局、派出所、消协等部门投诉嗨钱网和涉事商家,均未获得受理。
  针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纠纷,陈音江呼吁尽快建立网上投诉处理机制,快速有效处理消费金融投诉案件,给受害者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他认为,加强监管首先要加强立法,相关法律法规跟上来,方能保证监管有法可依。另外,针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更要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和金融消费教育,倡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培养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大学生均为化名)
  消费者在分期市场须留意的
  6个关键点
  1.费率不明。费率是分期的成本,很多分期平台都不能直观地了解其产品分期费率,往往只宣传分期产品或小额贷款的低门槛、零首付、零利息等好处,却弱化其高利息、高违约金、高服务费的分期成本。
  2.贷款风险。很多平台自身资金有限,需要在第三方金融机构贷款,并在借贷合同中加重消费者义务和责任,设定很高的违约金、逾期利息等,却不作出特别的解释和说明,消费者往往被诱导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合同。
  3.隐形担保。分期平台并非真的“免担保”,大学生申请过程中提供的家庭住址、父母电话、辅导员联系方式等信息,实际上就是隐性担保,如不能按期还款,某些平台就会采取恐吓、骚扰等方式暴力催收。
  4.套现欺诈。分期市场经常出现“身份借用”“做兼职代购”等套现欺诈现象,不少大学生莫名其妙“被贷款”欠下巨债,因此要谨慎使用个人身份信息,尤其不要替陌生人担保,避免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5.高额度诱惑。如果看到类似“只要本科生学历即可办理贷款,最低5万起”的广告,千万不要相信,因为一般本科生无论如何也无法纯信用贷款5万元,某些平台中介利用目前网贷征信系统的漏洞,诱导学生在多家不同的平台重复借款,给学生造成巨大的还款负担和坏账风险。
  6.商品缺乏保障。有些平台对线下供货商家的准入条件、经营资质把关不严,商品质量没有保障,容易买到水货假货。建议消费者到正规的金融机构购买分期产品或服务。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张小莲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深深为你提供原创深度报道,商业、潮流、当代史是我们的核心要...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贷款管理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