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发育程度的形成发育过程 这章的重点是哪些?

【图文】土壤学第五章 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ppt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土壤学第五章 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ppt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9.95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解析】略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活题巧解巧练·高考地理
读下列材料和下图,回答:
  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如下图所示,地表裸露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疏松的成土母质。母质虽然没有肥力,但已具有一定的通气蓄水性能,并能分解释放少量的矿物养分。一些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在母质上着生,标志着成土过程的开始。在低等植物作用下,岩体风化加速,母质性能得以改善,土壤肥力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土层浅薄的原始土壤,这又为高等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可能性。而草本、木本植物的着生,加快了成土过程,使土壤发育不断深化。
(1)土壤的本质属性是
A.具有孔隙,能够渗透水和空气
B.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C.具有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D.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指示作用
(2)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是
A.矿物质B.有机质
C.水分D.空气
(3)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水B.空气
C.生物D.风力
(4)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和程度
B.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
C.土壤性状的疏松程度
D.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当前位置:
>>>读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图8),回答22~23题。小题1:土壤形成过..
读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图8),回答22~23题。小题1: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气候B.地形C.生物D.成土母质小题2: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A.有机质含量B.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C.发育程度和肥力大小D.土层厚度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小题1:C小题2:B小题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机物能够腐烂形成腐殖质,形成土壤中的有机质。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小题2: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为土壤提供矿物质,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读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图8),回答22~23题。小题1:土壤形成过..”主要考查你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定义: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表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二是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三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四是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自然环境各要素关系:
自然环境整体性表现:陆地环境的组成:
1、陆地环境的组成——生物(1)生物的分布与环境 ①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气候:光照 喜光植物:分布在向阳的地方或占据密林的中上层 喜阴植物:分布在背阳、荫蔽的地方,或生长在密林的底层西双版纳人工经济林运用光的垂直衰减原理,模拟雨林结构建立 热量分布 从赤道到两极,随着热量和温度的有规律变化,形成各种不同的植被带 从沿海到内陆,随着水分条件变化,形成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植被景观 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由于热量和水分的不同,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植被带 ②植物个体形态对环境的适应:莲和骆驼刺因水分条件不同导致个体形态不同:莲:具有柔嫩、硕大的叶子,但根系不发达。骆驼刺:叶子刺化,有非常发达的根系。 地中海气候区植物具有叶子小,叶面上覆盖有蜡质的特点,与夏季炎热干燥有关。 ③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植物对气候的指示作用及物候对农时、农事的指示作用 干旱地区寻找水源的指示作用 植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 铁芒萁——红壤等酸性土壤环境 碱蓬——盐碱性土壤环境 芦苇——水湿环境 矮牵牛花——大气中SO2污染 草原与森林指示干旱、半干旱与湿润、半湿润气候特征 “枣发芽,种棉花”反映华北春季气温升高,有利于春播的气候特点 旗状树冠延伸方向代表风向树桩年轮的疏密可以反映降水量多少状况,在温度变化较少的条件下,树轮较疏,反映降水量较大,反之,较密降水量较少。树木向阳面生长快,年轮较疏。 ④影响动物分布的因素:植物分布、气候差异、地形起伏、人类活动等。熊猫——箭竹 悉尼奥运吉祥物:树袋熊——新鲜桉树叶 驯鹿冬季从苔原带南迁针叶林,免受大风雪袭击,而且有充足食物;夏季从森林北迁苔原带,以躲避蚊虫侵扰,同时可以找到更好食物。 (2)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生物循环促使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 改变大气成分:CO2、CH4、H2、NH3、水气→N2、O2 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陆地的水分状况 参与沉积岩形成,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
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 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绿化植物、营造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城市绿地具有吸类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声及美化环境等作用 2、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1)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概念: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作用:结合陆地环境的枢纽、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使地表由岩石裸露变为草木丛生 (2)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重要性 肥力概念:土壤能同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重要性: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理想土壤成分:空气+水分=矿物质+有机质 土壤是一种永续性的可更新资源,但如果利用不当,则会引起土壤肥力减退。 (3)土壤的形成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人类活动参与成土过程:合理耕作经营,可使土壤不断改良,反之,则会引起土壤退化
发现相似题
与“读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图8),回答22~23题。小题1:土壤形成过..”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96729209376223726166444195043168586第1章 土壤形成和发育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第1章 土壤形成和发育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3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1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更多公众号:Shuangjiukeji山东双玖植保服务平台
宣传交流、促进沟通、提供技术服务咨询。
最新文章相关作者文章搜狗:感谢您阅读史上最完整的土壤知识,本文由网友投稿产生,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壤的形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