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县南雅大佛寺水质问题

2015年开县调节坝的水位_重庆市政府公开信箱
重庆市开县政府公开信箱
&&&&&&&&&&&&
邮件字号:
发布单位:
来信内容:
2015年开县调节坝的水位
汉丰湖现在很是美丽,壮观。请问,2015年汉丰湖将保持在什么水位。全县人民都很关注,请相关部门给全县人民一个准确的回答。
办理单位:
开州区政府
办理结果:
来信人:
您好!来信收悉,您咨询调节坝水位的问题,现将情况回复如下:
一、三峡水库蓄水运行方式
汛期:即当年5月1日~9月30日,按高程145米蓄水运行;非汛期:即当年10月1日~次年4月30日,蓄水高程在145~175米之间运行。
二、开县水位调节坝工程建设及蓄水运行方式
该工程于2007年8月动工建设, 2012年5月通过蓄水验收并下闸蓄水试运行。待汉丰湖库岸及周边工程建设完毕后,将采取如下运行方式。
汛期:调节坝下闸蓄水,逐步蓄水至170.28米(水位调节坝正常蓄水位);非汛期:当三峡水位等于或高于水位调节坝正常蓄水位时,调节坝将开启闸门,与三峡水库同步蓄水运行。
三、2015年拟运行方式
当前,我县正在全力打造“千年开州、西部水城”的西部最佳生态宜居县城,环湖库岸等涉水项目较多,各项目管理单位正抓住有利时机抢抓工程建设进度。结合开县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经开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研究决定,年汛期,水位调节坝未下闸蓄水。2015年,如不考虑库内涉水项目建设,水位调节坝计划2015年从5月15日起下闸蓄水试运行,起蓄水位160.28米,按时段逐步抬高水位,每个时段水位抬高2米,至9月初蓄至170.28米(水位调节坝正常蓄水位)。如考虑库内涉水项目建设,将根据西部水城涉水建设项目进展情况,提出具体可行的水位调节坝蓄水方案。
此复
发布时间:
ICP备案编号:渝ICP备号浏览次数:1607
重庆日报:近年来,开县坚持以绿色作为发展“底色”,探索出了一条通过治水、兴水,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路径。
开县:护好悠悠碧水 润泽生态帅乡
■核心提示》》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开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境内河网密布,水资源富集,水生态治理和保护可谓是最大的民生实事,护好悠悠碧水,润泽生态帅乡是时代赋予开县的使命和神圣职责。”开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全县立足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战略定位,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原则,奏响了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水利工程建设、水生态共享的和谐“四部曲”。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如今开县正利用水生态文明建设契机,描摹出一幅生态优先、绿色崛起的新画卷。
1、关键词 治理
标本兼治 全面强化水环境治理
初夏的5月,驱车前往开县南门镇莲池村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一片“绿海”映入眼帘,满山遍野的果树在风中摇曳,丝毫看不出这里曾经是开县水土流失的“重灾区”。
“现在不用外出务工,算上基地务工收入和土地流转租金,一年下来就有2万元收入。”谈起水保带来的好处,莲池村村民万修全乐得合不拢嘴。
其实,莲池村的变化只是开县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据重庆市水利局《2012年度重庆市水土保持公报》显示,开县尚有水土流失面积2260.66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57.18%,全县每年的泥沙淤积总量相当于一座小(一)型水库的库容。特别是1989年以前,“江、东、浦”3条河流河床已抬高2米左右,沿河两岸淤毁的耕地达200公顷。如何对坡耕地进行集中整治,成为当地水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讨论的重点。
“水土治理不仅仅是恢复生态问题,还得结合生态产业,考虑农民脱贫增收。”开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称,水土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须得标本兼治,全方面综合性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
对此,开县针对坡耕地特殊地形,因地制宜对该区域进行了坡改梯综合治理。经过县委、县政府多次反复调研和专题讨论,制定出详细的水保作战图,倒排了水保建设时间表,最终选择了水保能力好、经济效益高的果树(柑橘树、青脆李)作为经果林树种,进行特色产业化打造,开辟了一条水土治理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在全县对坡耕地进行果林栽培、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还利用沿河、沿湖、沿库地势建立起生态屏障,并结合涵养林为主的保护区水涵养工程,以生态防护林、封育区、消落带植被建设为主的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织密了水保工程的大网。
截至目前,全县已利用市级以上水保专项资金1506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50平方公里。同时还计划到2020年投入水保资金740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52平方公里。
除此之外,在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同时,开县还积极抓好中小河流污染防治工作。
据了解,开县境内河网众多,水系发达,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水环境防污治污形势严峻。
“小河不净,大河难安。”对此,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专门部署研究中小河流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措施,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建立完善的评估和考核制度督促“河长制”全面落实,促进了乡村河道的日常监管到位。同时结合“水岸同治”,将水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中之重,多层次多部门协作,从根源上梳理治水难点,保障了河道的常流常清。
2、关键词 保护
凝聚共识 搞好水源地保护
开县位于长江一级支流小江上游,素有“三河两湖”(东河、南河、浦里河、汉丰湖、鲤鱼塘)的美誉,其中鲤鱼塘水库可谓是县城居民的“大水缸”,关乎近50万名居民生活用水。
作为农业大县,水源地却一直饱受种养殖污染威胁,饮水安全是全县居民非常关注的话题。
大慈水库曾是开县新城应急备用水源小(一)型水库,也是大德镇及周边区域的应急饮用水源。近年来,因为周边部分群众肥水养鱼,导致水源地污染严重,特别是一家生猪养殖企业利用该水库的20年使用权大力发展肥水养鱼,加快水质劣化,也使周围的生态环境变得糟糕起来。
2013年,开县政府出资175万元,收回了水库使用权,并取缔了该养殖厂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同时还出资上千万元,终止了对水质污染的养鱼承包合同,保障了水源水质的安全。
像大慈水库等水源地环境的综合保护反映了县委、县政府、县水务局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决心和勇气。早在2012年,全县就以水生态建设为重点,加大对水源面养殖污染的治理,确保境内河流、湖库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并结合《开县“十二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推行养殖分区,划定“三条”保护红线,对“三河两湖”流域内的养殖场实施取缔、搬迁和规范,并清理沿河排污饭店、河道内网箱养殖,确保水路畅通;清理沿河垃圾、作物秸秆、腐烂蔬菜等,并强制规定沿岸50米内不得有生活及工业、农业垃圾堆等,以确保饮用水源源头安全。
除了强有力的政策外,开县在水源地保护上形成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组织相关部门成立综合执法队;同时在重点区域和重要地段安装电子监控,构建严密的监控体系,并设置保护界碑、警示标志、宣传栏,唤起群众的保护意识。
水不激不跃,人不急不奋。在水源地保护取得实效后,开县的干部与群众已经对水源地的保护形成一致认识,并以设立环保监督员、信息员,组建环保志愿服务队等形式,点燃了群众全面参与水源面保护的热情。
3、关键词 建设
服务民生 解决群众用水难
轻轻地拧开水龙头,一股清澈的自来水从水管里溢出来,清凉甘甜。南雅镇南雅村七社村民张绍坤望着装满自来水的水缸激动得流下眼泪。
为啥老张会因自来水而涕泪?
“要是遇到天干,得挑着水桶翻越两座大山,到2公里以外的邓家沟(土地名)挑水吃。”回忆起曾经的苦日子,老张说话又有些哽咽。南雅镇位于开县西北,为开县和四川开江两县交界处,常年来,因为特殊地貌,地表水下渗严重,加之水库年久失修,坝体单薄,蓄水能力减弱,饮水一直很困难。
为解决南雅镇南雅村以及周边村民的饮水问题,县里利用中央专项资金260万元,实施“安全水库”整治工程。2015年,县上安排饮水安全专项资金128万元,建成安全水库集中供水工程,新增供水能力200立方米/天,解决了南雅村1262名村民饮水安全问题。
据了解,开县近10年共兴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100处,解决了全县40个乡镇街道共100万名农村居民、12.34万名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安全水库整治是开县水库整治工程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自2012年以来,开县共整治130余座小(二)型水库,既排除了病险隐患,又进一步巩固了居民饮水水源,切实保障了农村灌溉用水。
到目前为止,全县建成大(二)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4座(其中在建1座)、小(一)型水库19座、小(二)型水库155座、降级小(二)型水库48座、山坪塘20363口,总蓄引提水量2.9亿立方米。“‘十三五’,我们坚持长中短结合、大中小微型兼顾、新建改造并举,建立科学有效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和管理体系。”开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还将新建1座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13座小型水库,全面整治小型水库和山坪塘。目前,大型跳蹬水库及上游、梨坪、水竹沟3座小型水库工程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与此同时,近3年,开县共投入33000万元资金整治山坪塘6600口,新增恢复改善有效灌溉面积6.99万亩。
炎炎夏日,屹立在南门镇新蒲村半山腰的山坪塘格外抢眼,周边果树及农作物发出的嫩绿苗尖随风摇曳。村主任徐志高指着这口刚整治的山坪塘说,别小看它,它的作用不可小觑。该山坪塘有一间标准教室大小,分为2个隔断,中间安装有1个喷头,塘的左侧装了2个直径20厘米粗细的管道,一头连接山坪塘,一头顺着沟渠伸向田间地头。
过去,山坪塘泥沙淤积严重,大部分山坪塘丧失了蓄水灌溉功能,很多传统的易旱作物品种都不敢种,怕种了无收。“如今,山坪塘‘重新上岗’,群众再也不用担心农作物缺水。”在田地里给稻田灌水的村民徐克笑着说。
此外,在山坪塘的管护机制上,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县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除对每一口山坪塘落实管护责任人外,同时建立起用水制度,做到了“有人管水,有序用水”,保证整治后的山坪塘能够长期发挥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开县除了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山坪塘整治、水利工程建设外,还重点做好河堤防洪工程建设。如2014年普里河遭遇大暴雨,因普里河沿线场镇河堤工程的建设,经受住了洪水的考验,保证了沿河2万人生命安全、约600户房屋安全,防洪减灾效益达3050万元。
截至目前,全县水利部门共计投入19182万元用于河堤工程建设,覆盖7条中小河流及山洪沟,水文站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4、关键词 共享
宜居宜业 “水生态文明”造就一方乐土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下正迎来汉丰湖最美时节,漫步在湖边,蓝天白云交相辉映,远处楼宇亭台倒映在水中央宛如水墨画,用手轻轻抚摸微风,湖岸柳絮翻飞,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青绿,让人神清气爽,怡然自乐。
“每天吃完晚饭,我和老伴都会沿着汉丰湖走上一圈。”家住文峰街道的王大爷说起近年来汉丰湖的变化不由得竖起大拇指。随着汉丰湖湿地公园的打造,周围环境越来越好,空气也变得更加清新,老人和孩子都爱到湖边健身娱乐。
自三峡移民搬迁工程启动以来,全县重点打造以汉丰湖为主要的湿地公园建设,通过水生态的集中保护,汉丰湖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湿地公园”称号,成为全国23个重点建设国家湿地公园之一。此外,全县通过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筑牢库区水生态安全,实现了县内中小河流以及沟渠的碧绿长清。
目前,借助汉丰湖湿地公园这一生态优势,一些大型的体育文化娱乐项目先后进驻开县,在带动全县旅游、文化、民俗特色发展的同时,为县域经济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值得一提的是,待汉丰湖蓄水到175米后,一些大型的娱乐设施项目将入驻开县,协同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
汉丰湖水生态环境的改善,让全县老百姓享受到宜居的生态环境只是开县利用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之一。除此之外,依托绝佳的水生态资源,全县部分乡镇(街道)利用整治后河道的悠悠碧绿,结合当地特色农业生态资源,搞起了乡村旅游,真正把水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当地居民享受到更好的空气、更干净的水,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文/赵伟平 刘茂娇 廖中顺
图片由开县水务局提供
编辑:黄珊
&&&(C)重庆市水利局版权所有&&&&
主办:重庆市水利局办公室&&联系电话:023-&&&&承办:重庆市水利信息中心&&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新牌坊新南路3号&&&&邮编:401147&&&&投稿信箱:webmaster@
ICP备案编号:&&&&重庆开县的水质好不好?污染严重不?_百度知道&&&新闻热线:021-
重庆市开县采取“四项措施”解决美丽乡村污水、垃圾问题
原标题:重庆市开县采取“四项措施”解决美丽乡村污水、垃圾问题
一是规划举措。在规划编制上,严格按照“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要求,兼顾群众需求、现实可能与后续效益,合理确定建设地点、建筑密度、人口容量和用地规模。在规划审核上,对新建美丽乡村提高审核标准,逐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深入分析评价建设点的环境承载能力。在规划的执行上,坚决杜绝随意变更,提高规划执行到位率。
二是工程举措。加大污水、垃圾治理设施项目资金的争取筹措力度。更加注重房屋及配套设施的设计、施工等细节管理。
三是生物举措。生活污水处理,选择两个有相对规模、入住率较高的点,采取土壤生态处理技术进行环境水污染治理实验,探索经济节约、生态自然和彰显优美田园风光的环境配套模式,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广。生活垃圾处理,采取3-5户设置移动垃圾桶,每个点设置垃圾收运站,小区内垃圾日清日运到乡镇的垃圾中转站,切实建立“分村收集、镇乡转运、片区处理”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机制。
四是管理举措。制定出台《开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开县美丽乡村建设管理办法》、《开县美丽乡村聚居点物业管理工作实施意见》,指导乡镇制定《开县美丽乡村集中居住点管理办法》,切实建立由“乡镇干部+村社干部+群众代表”组成的管理委员会,为美丽乡村的后续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实现挂牌管理,对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成点制作精美的标志牌,为其他村点建设管理提供示范。继续将美丽乡村的环境卫生纳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强化整治的重要内容,强化整治成效检查评价,推动长效管理机制建立。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重庆市开县采取“四项措施”解决美丽乡村污水、垃圾问题
日 17:05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原标题:重庆市开县采取“四项措施”解决美丽乡村污水、垃圾问题
一是规划举措。在规划编制上,严格按照“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要求,兼顾群众需求、现实可能与后续效益,合理确定建设地点、建筑密度、人口容量和用地规模。在规划审核上,对新建美丽乡村提高审核标准,逐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深入分析评价建设点的环境承载能力。在规划的执行上,坚决杜绝随意变更,提高规划执行到位率。
二是工程举措。加大污水、垃圾治理设施项目资金的争取筹措力度。更加注重房屋及配套设施的设计、施工等细节管理。
三是生物举措。生活污水处理,选择两个有相对规模、入住率较高的点,采取土壤生态处理技术进行环境水污染治理实验,探索经济节约、生态自然和彰显优美田园风光的环境配套模式,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广。生活垃圾处理,采取3-5户设置移动垃圾桶,每个点设置垃圾收运站,小区内垃圾日清日运到乡镇的垃圾中转站,切实建立“分村收集、镇乡转运、片区处理”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机制。
四是管理举措。制定出台《开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开县美丽乡村建设管理办法》、《开县美丽乡村聚居点物业管理工作实施意见》,指导乡镇制定《开县美丽乡村集中居住点管理办法》,切实建立由“乡镇干部+村社干部+群众代表”组成的管理委员会,为美丽乡村的后续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实现挂牌管理,对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成点制作精美的标志牌,为其他村点建设管理提供示范。继续将美丽乡村的环境卫生纳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强化整治的重要内容,强化整治成效检查评价,推动长效管理机制建立。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重庆市开县“三大措施”推进水生态建设
来源:开县环保局&&撰写日期:日&&[ 大 中 小 ]
一是大力开展镇乡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以“治脏、治乱、治水、治差”和“亮化、绿化”为主要内容的镇乡环境综合整治,县财政每年拿出资金进行专项考核,通过明查暗访、民意调查、严格考核,分类排名,对每季度排名最后一位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免谈话,对一年中出现三次倒数第一名的,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就地免职。
二是全面推行“河长制”考核管理。县政府出台《开县次级河流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方案》和《开县“河长制”考核管理办法》,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核,一方面,考核河道管理指标,具体考核“河长”对河道及两岸200米范围内的管理是否规范到位;另一方面,考核水质指标,按河流出入境、场镇进出口以及进入干流的支流入口三个层次设置监测断面进行比对分析,考核结果按流域排名,每季度将考核结果、辖区水质变化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整改要求分别通报给“河长”,责令整改,县纪委和监察局全程监督,对工作不力的启动行政问责。
三是深化“四清四治”专项行动,加大企业监管力度。开县在认真开展环保“四清四治”专项行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县级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的能动作用,深化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划定二级网格4片12个,三级网格40个单元103个,四级网格459个,对“四清四治”清理出的4046个监管对象全部落实到网格,实行定人、定责、定目标,全面实现环境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严防工业企业污染。
通过以上措施,2014年全县“河长制”考核的133个监测断面中,水质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断面占94.7%,其中达到Ⅱ类水质的断面占79个,断面比例为59.4%,Ⅲ类水质断面47个,断面比例为35.3%,水质总体满足Ⅲ类标准;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的109项全指标,只有两项为Ⅲ类标准,其余全部满足Ⅱ类以上标准,达标率为100%,实现全县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主办 重庆市环境保护信息中心技术支持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冉家坝旗山路25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县南雅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