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低段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长度不能超过200个字
如何指导低年段学生进行有效自学?
&&&&低段小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敏捷,对什么都要问个为什么;且记忆力也强,对感兴趣的事物,能够牢记在心;还有模仿力强,容易做到习久成性。然而,低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起码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学习习惯也还处于养成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探寻有别于其他阶段学生的&“指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学习,尝试探究→自学反馈,课堂质疑(小组合作交流心得,共同质疑)→教师点拨,解决问题(小组再次合作)→反馈评价,总结提升→达标测评,实践运用。下面结合我执教的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谈谈低年级有效的“指导——自主学习”模式。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好奇心既是激发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低段小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差,这就需要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例: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发兴趣  导入:(播放童谣&水青蛙&)  提问:同学们听过这首儿歌吗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这是数学中常见的规律探索问题,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利用和本节课相关联的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在导入中将学习与升学相联系,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紧迫性,增强使命感.也就是说,自主学习并不是不需要创设情境,而是对情境创设的要求更高,恰当的问题导入对新课的学习有很好的切入作用。二、自主学习,尝试探究  这一环节其实是学生自学的环节。与高年级有所不同的是,低年级的自学更多放在课堂前的几分钟,主要由于低段的孩子自学能力较差,还没完全掌握自学的方法。这就要求老师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及时地点拨:自学什么?怎么学?同时,在学生自学时,能及时发现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学困生给予方法的指导。  例:教学环节(二&)自主学习,尝试探究  1.观察一年级(1)班“六一”儿童节教室的布置,你有什么发现?  2.仔细观察图形的变化特点,新的发现等着你。  3.猜一猜后面一个应是什么?三、自学反馈,课堂质疑  自主学习课堂对学习小组的划分要求很高,特别是低年级的自主课堂更要对学习小组进行统筹安排。一般应规定为2到4人为一组,优,中,差搭配,发挥小组学生以优带中,以中带差的帮扶作用.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对自主学习环节探究未果的进行讨论,相互启发,以利重建;探究有结果的,进行交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互取长补短,从而发挥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同时可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维态势获得对解决问题较全面的认识,从而达到合作学习,迅速解决问题的目的.  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自主活动并不一定很多,而更多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辅导、帮助下的小组互动活动。随着学生学习年段的不断升高、知识的不断丰富、能力的不断提高、方法的不断完善,教师的作用应逐步减少,而学生的自主学习作用就应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自然、逐步得到了提高。四、教师点拨,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是有目的性的,是带着问题进行交流的。先在小组内相互答疑、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班上集体交流。低年级更多的时候需要老师的点拨和适当引导,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最后由教师解决。五、反馈评价,总结提升  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选择1个小组的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其他小组作补充发言。这是一个较大范围内学生间知识交流,通过组际间的倾听与相互阐述,使问题答案得到不同形式的呈现。通过师生共同对其进行评价,及时强化正确,补充遗漏,纠正错误,使解决问题的答案达到水到渠成的境界,学生探究得到了成功的体验,更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信心. &&对学生进行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导是解决课堂教学组织难的一种有效办法.而学生上完一节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问题从解法上,知识结构上进行&点睛式&总结,对系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有很大帮助.六、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学生一节课学得怎么样,需要在测评中体现,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有选择的出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可以起到巩固提高的目的.本节设计两个层次的练习题,考察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包括基础练习和开放性练习题。  总之,低年级课堂教学以“指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学习,尝试探究→自学反馈,课堂质疑(小组合作交流心得,共同质疑)→教师点拨,解决问题(小组再次合作)→反馈评价,总结提升→达标测评,实践运用。六步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体现了自主学习对教师,学生的要求.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轻松愉快地学习,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创造充满着快乐,这正是数学自主学习教学课堂模式尊重生命的人本精神的呼唤.它通过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您可以在这里发表评论...
谁看了这篇日志浅谈如何让低段数学探究更有效
你对本站的评价是---
很好还可以
浅谈如何让低段数学探究更有效
&作者:张佳佳&访问次数:453&
摘要:“探究”顾名思义就是探索追究的意思。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活动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为此,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却提到“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主要是把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作为重中之重,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深根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是特别强烈。”但是目前,在小学低段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误区“扶”高过度,“放”高不够。认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太小了。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大量的时间里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出题学生练习。这样,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被动吃力。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发现在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很多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往往虚有其表,如果不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反思,将有碍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探究方式& 、有效、合作交流
正文:有效的数学教学探究好似润滑油,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究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以“动手、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既是当前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低年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如何让他们喜欢,使他们愿意去主动探究、辨别呢?在现在的教学探究中我认为存在这一定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忽视教师主导作用,走入片面追求自主探究的误区。
探究性学习认为,学生是在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在这里,掌握学生的现实经验情况和基础知识水平,创设相应水平的问题情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十分重要。而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一些教学内容,尽管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也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表达交流,但学生却很难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根本谈不上自觉运用,甚至一些学生自主学习陷入困境,对新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及拓展更是束手无策。以式题简便计算教学为例,在一年级下期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时,当时老师让学生尝试计算49+27时,班上41名学生有40名的计算出准确的结果都等于76。但是老师让学生说出是怎样计算时却发现,尽管教师运用教具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并多方诱导,让孩子想算法的多样化但绝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方法仍停留口算上,少部分学生采用将49+20=69,69+7=76,学生班上仅有一名学生竖式知道“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进行计算。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在对新知的探究中,对未接触过的计算方法,无论怎样启发,都不会应用。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
.“”7“7”“”……16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展示了数学的本质以及数学的内涵,良好地改善了认知环境,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数学课堂教学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但教师在使用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对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似乎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观念不先进。为此,讲课教师不惜花费几周的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理想,有的课件不过是课本搬家,只是起到小黑板的作用;有的课堂干脆成了“放电影”,学生成了地地道道的观众。有的教师把界面搞得五彩缤纷,以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适得其反,学生的注意力反而被动画的色彩所吸引,忘记了听老师讲课,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有的教师为了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而代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得到发展,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新知的过程,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在当前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而低段教学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对于年龄较小的低 段学生来讲,培养其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显得格外艰巨、紧迫。因此下面是我对如何有效探究教学的一点认识。
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我们应该能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究的机会,在学生研讨时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使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层层推进,直至达到研究目标。这样才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生动有趣,才会让孩子的思维得到扩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02.6
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2010.7
主办单位:成都市温江区东大街第一小学校当前位置: >>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德育教育
浅议如何有效开展小学德育教育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 展,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人的内在需求。学校是加强和 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是学校 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 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地用生动 地、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从而引导学生道德健康发展,
丰富 学生内心世界,成为有健全人格,有爱心、责任心、有良好品质的 人。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让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 上,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呢?下面谈几点个人的思考。 一、高度重视,狠抓落实 引起领导高度重视,将德育工作放到学校工作的首位。这不仅仅 是一句口号,也不是惺惺作态、摆样子,而是要切切实实狠抓落实 做到全程掌控、全程管理。形成师生全员参与的局面,塑造良好校 风、学风创造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建设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 之间的交流平台,建立先进模范典型才能在相互交往中体验道德情 感、陶冶道德情操。在这样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里师生们的内心 都会产生道德意识和道德底线,才能实现用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 二、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开展班级 德育工作, 提高学生德育素质, 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 处理问题的原则。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
的人格,平等待人,小学生的人格塑成尤为重要。 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 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个 体差异,应对每个学生都有全面的、细致的了解。而要了解学生光 靠观察还远远不够,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 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而 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批评说教的效果远及不和 学生谈话的效果明显。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 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 他们,要让学生真正地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三、转变方式,全面教育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往往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 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 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 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和 社会实践活动,既直接形象,又易于被学生接受。所以我校积极探 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充分发挥活 动的促进作用,化无形为有形。扎实开展了”学习年”活动,在师 生中展开了”老师学, 我也学”的活动。 以”学习年”活动为东风, 强化学习的氛围,形成了你学、我学、大家学的浓厚学习风气。利 用红领巾广播站、校报、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积极开展科 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
深入社会,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德 育教育做得扎实有效。 四、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发挥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通过学科教学进行德育渗 透,课堂教学寻找渗透的结合点,把握教学内容时考虑渗透的途径 与方法。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学生进行责任感、自信心、学习动机、求知欲等方面的教育。只 要是有心人,教材和课堂教学中处处存在着实施德育的亮点和契 机,教师要做课堂教学的有心人,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 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行为教育和疏
如何有效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贯穿于学校教 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 育和劳动...《中 学好 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爱 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 各科进行爱国主义...科学化的保 证,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有效...如何开展小学德育工作_六年级其它课程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如何开展小学...它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 我们不停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更为行之有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建设有中国特色...这也是作为一名老师的主要任务,能 否以科学而有效的...1、学校开设的教育课程,尤其是德育课程,是对学生...小学班主任如何进行德育教育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小学班主任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一、热爱学生 爱是教育的前提,是沟通学生心灵的通道,是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焰。我始终 把对...(三) 、抓住典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低年级小学生是最善于模仿的。如:在课堂...是指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 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浅谈如何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_六年级其它课程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网络作为信息交流、 传输的强大载体,也正在起着其独特而高效的教育作用。运用...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龙源期刊网 http:...目标和儿童的 生活有效地链接起来,让儿童主动、积极地用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怎样向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_专业资料。怎样向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作为教师,要引导好、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该率先垂范, 为人师表,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和谐的语言、...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如何开展小学低段学生的德育教育
2012年第9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小学低年级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在学习活动中,他们的注意力很不稳定,爱做小动作。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但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的思维初步发展。中国论文网 /9/view-3890469.htm  低年级小学生大多喜欢跟同伴交往,但他们对友谊的认识还是相当肤浅的,他们认为朋友就是能够一起玩耍、能够满足自己愿望的伙伴,他们还在探索与谁交朋友是比较合适的,但他们的择友标准又是自我为中心的,因此他们的同伴关系并不很稳定。他们对父母怀有深厚的感情,有一种明显的依恋感,而对教师充满了敬重和信赖,并在感情和行为上极大程度地依赖老师。教师要培养他们的基本学习技能、积极乐观的学习情趣和智力品质,能在成人的指点下展开思维;对具体的、形象的、直观的内容,能较好的理解。同时,促进他们的人际交往和校园生活适应,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喜欢过集体生活,初步建立人际关系,知道要讲礼貌,遵守游戏规则,初步形成分享意识和合作竞争意识,并为学生的情绪陶冶、个性塑造和品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他们对自己的情绪有一些控制能力,知道自己的某些优点,知道自己的一两点不如他人之处,勇于展示自己的才能,克服胆怯心理。  一、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小学低段学生爱动,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老师要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中,如学校开展的广播体操比赛、拔河比赛、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培养起了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让他们能努力在为班级的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学校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的,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低段学生对于能成为少先队员感到很骄傲,我们正可以通过这一组织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对照自己执行,每得到一多小红花,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喜悦。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可以开展随手弯腰捡垃圾、上下楼梯靠右走、少下楼梯轻声慢步等一些有意义又切实可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  三、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可以讲明道理,又可以指导学生行为,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四、建立校内、外德育规则,开展德育规范活动  如在上、放学的路上不能随便买小摊上的零食,不能吃三无食品,让他们知道小摊上的零食不卫生,对人体的生长有害处。在马路上遇到需要帮助的老人和比自己年幼的小弟弟小妹妹要及时帮助他们,通过帮助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早点体会做为一名少先队员最起码要做些什么。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切身感受到自己必须做什么。  五、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家庭学校相结合  可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学校建立家长学校,家访,家校联系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组织家长看校容校貌、随堂听课、评教风学风、议学校管理、谈家教体会,做到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等家校活动,拉近了家校距离,密切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德育合力。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家长综合素质。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低年级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长度不能超过200个字
如何培养低段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同是一个班的学生,为什么有的学习效果较好,有的学习效果较差呢?众所周知,这里面除了IQ(智商)外,还和EQ(习惯和综合能力)有关。而且,IQ的高低主要是先天因素决定的,而EQ可以从后天培养。因此,提高学生的EQ水平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什么是习惯?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是思维和性格的某种倾向;是一种习惯性的态度和行为。  成功人士并不见得比其他人聪明,但是,好习惯让他们变得更有教养、更有知识、更有能力;成功人士也不一定比普通人更有天赋,但是,好习惯却让他们训练有素、技巧纯熟、准备充分;成功人士不一定比那些不成功者更有决心、或更加努力,但是,好习惯却放大了他们的决心和努力,并让他们更有效率、更具条理。  培养好习惯,构建新生活。既然如此,那么怎样让刚入学的低段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呢?  首先、老师要主动与学生交心:教师应主动地、和蔼地和每个学生交谈,打消学生对学校的陌生感,尽快成为每个学生的好朋友。要注意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每个学生都是抱着美好的愿望上学的,教师要保护并激发这种学习的愿望,循循善诱,积极鼓励应是我们启蒙教师主要的教学方式。  其次、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养成习惯的欲望:孔子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一旦有了自觉性,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故教师应千方百计,使学生了解这样做的好处,激发起学生这样做的愿望。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特别是要组织教学活动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通过故事或通俗易懂、儿童化的语言,满足学生好动和自我表现的欲望,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交流中产生情感共鸣,在运用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学生在满足心理需要的过程中,注意力自然而然集中在学习上。另外,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教师的教学艺术显得格外重要,千叮万嘱学生是会厌烦的。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老师可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如要让学生安静时,教师说:“一、二、三”,学生说:“快坐好”;需要提示时,教师说前半句,让学生接着说后半句。如,“小小耳朵——认真听,小小眼睛——仔细看,小小头脑——仔细想,小小双手——学会做”,学生很感兴趣。教师有时用眼神暗示,手势暗示等能起很好的作用。此外,有的老师还总结了处理偶发事件的策略。如,“宽容的策略,转移的策略,停顿的策略,幽默的策略,诱导的策略。暗示的策略,冷却的策略”等。  第三、榜样示范:首先,教师树立形象: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特点,教师必须发挥示范作用,注意言传身教。学生耳儒目染,由此而产生的内驱力,对其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其作用不可估量。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低段小学生,他们是在模仿中学习,其模仿能力相当惊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这样的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其次,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培养行为习惯方面,榜样尤为重要。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他们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如:在遵守纪律方面,多给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及时树立典型,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心理,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榜样还有矫正作用,它像一面镜子,可以使学生经常对照检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第四、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只要求没检查,就跟没说一样。因此检查评比工作必须坚持下去,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的纪律、卫生、文明行为、学习用具、三带等情况,做到“天天查、周周评、月月总结”。开展“争星”评比活动,评出纪律标兵、文明礼貌标兵、劳动小能手……工作虽然琐碎但对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督促作用。但是检查评比终究是外力,养成好行为习惯必须靠内因,为此把检查评比必须与自我评价结合起来。依据小学生评价手册,每月认真进行四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如果学生把道德规范与本人的有关行为进行联系,对照评价,这对学生道德行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特别是自我评价,它是学生进步的力量源泉,只有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才会产生美化自我行为的强大动力。  第五、持之以恒,反复训练: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写姿、坐姿,回答问题时声音宏亮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笔者认为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习惯培养具有长期性,我们必须要耐下心来,不怕麻烦,时时讲,处处讲。以情促行,持之以恒,学生一定能习惯成自然的。我们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思之自得者真,习之纯熟者妙。”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反复进行训练。反复训练对低段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品德形成往往不是先从概念开始,而是从实践中体验和训练出来的。一些大道理一时半会儿很难被他们理解,但是,在训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体会到好习惯的益处,慢慢就理解了。这时的习惯已成为他们的第二天性,因此他们会受益终身。训练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中心环节,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第六、科学地激励学生: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微小的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增强成就感,能调动其积极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激励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小朋友特别喜欢表扬,表扬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激励和导向的作用。对刚入学的孩子,给一些物质奖励如小红花、五角星等是可以的,但不要太频繁,以免弄得教师手忙脚乱。我们提倡课堂评价多样化,丰富多彩的口头评价,简单易行,也能取得实效,如“这个同学很认真听别人的发言,他不重复别人的意见”。“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很动脑筋。”“这组同学讨论的很热烈,合作得很好,希望其它组同学也能像他们那样。”评价要有针对性,语言要丰富,不要总是一句:“你真棒”。评价要真诚,对回答有错误的同学,应善意地指出,或再提一个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纠正错误。使学生在老师的赞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地修正自己的错误。  最后、老师要换位思考,体谅学生:每个生命的成长都有一个过程。习惯的养成也有个过程。静下来想一想,孩子的现有水平有时真得很难达到家长和老师期望的水平,过分的强压和管束也许会达到适得其反的结果。不管是鼓励多了还是严厉多了,孩子都会疲了,所以和孩子之间一定要把好这个度,引导孩子自觉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在有些地方孩子不能很好地完成的时候,不要一味的指责,这时孩子更需要得是安慰,现在的孩子通过家庭环境、各方面信息返回到他大脑中的事情太多了,别看年龄小,想法倒挺多,触到他的自尊心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更细更全面地了解孩子,不同孩子不同对待。  总之,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我们的教育最终是对学生的行为发生影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对儿童进行德育的有力手段,同时在具体的培养中渗透着思想品德教育。养成教育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关键环节,只有抓好这一环节,从实际出发,灵活机动地培养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才能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作为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您可以在这里发表评论...
谁看了这篇日志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