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繁体字一个字要好好的

精辟的2017繁体字伤感句子说说_伤感说说
精辟的2017繁体字伤感句子说说
学习啦【伤感说说】 编辑:谢巧
  有人喜欢就有人讨厌,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精辟的2017说说,供大家欣赏借鉴!
  精辟的2017繁体字伤感句子说说最新
  1. 我就這般堅強,看到妳的背影也不會憂傷。
  2. 我勸天公重抖擻,煎餅果子配雞柳。在天愿作比翼鳥,街邊坐等吃燒烤。
  3. 你生活在花花世界,所以可以三妻四妾。生活在癡心季節,感觸升溫過于熱烈。
  4. 愛的忘乎所己,所以才越愛越深。愛的撕心裂肺,所以才痛徹心扉。
  5. 床前明月光,想喝酸辣湯。人比黃花瘦,猶記回鍋肉。
  6. 天塌下來,記住有涐,陪沵看天崩地裂。天塌下來,記住有沵,陪涐看地動山搖。
  7. 何必拿尊嚴去挽留一個變了心的人。何必拿謊言去欺騙一個癡了心的人。
  8. 你得不到的不是我愛你是我一顆不算溫暖的心。我得不到的不是我念你是你一個不算溫柔的人。
  9. 妳打碎了我的愛情信仰,還讓我開心的笑,卻不懂我深深的難過。
  10. 当爱情脱离了伤感之味,爱情的唯美是不是会迅速减半?
  11. 如果我帶不來幸福給妳,那我也絕不將負累帶給妳。
  12. 主動久了,我也會累,所以當我被動的時候,請妳別責備我。
  13. 別再頻繁控制我,我不像因為愛情被妳圈住了自由。
  14. 多想復得曾經的愛情,可愛情已葬身於深海之中。
  15. 只想和妳兩不相欠,壹生和妳無牽無扯。
  精辟的2017繁体字伤感句子说说精选
  1. 妳不舍得給我多說壹句我卻不忍心看妳無奈著急。
  2. 愛的最深處是當妳離開,全世界都跟著變空白。
  3. 用銀邊勾勒你的愛,我愿靜候千年一嘆。用金絲穿引你的情,我意默睡千年一回。
  4. 八千米海岸七厘米蔚藍,誰會管你情深似海真心一片。十萬里人海三千里茫然,誰會看你形單影只顧影自憐。
  5. 最后只剩下星空,像不變回憶陪著我。至少回憶會永久,像不變星空陪著我。
  6. 不罵不吵不張揚,安安分分一起過。不罵不吵不張揚,安安分分一起過。
  7. 眼淚再苦再咸有邇安慰,又是晴天。微笑再美再甜不是邇旳,都不特別。
  8. 殘陽倒影著俄們轉身的背影,離開已無任何留戀。斜陽暉映著俄們分別的倒影,回頭已無如此堅決。
  9. 你是太陽卻不是我一個人的光。你是信仰卻不是我一個人的心。
  10. 本以為兵臨你的城下,到頭來不過是我丟盔棄甲。本以為攜手你的天涯,到頭來不過是我相思入畫。
  11. 多少個日升日落,詮釋這個黑天白夜。多少個日升日落,渲染這個灰白世界。
  12. 陽光,賜我微笑的力量,就像你給的力量一樣。彩虹,賜我樂觀的心態,就像你給的心態一樣。
  13. 我們溫暖了彼此,心卻還是靠不進。我們珍惜了彼此,心卻還是靠不上。
  14. 雖然你不在我身邊,但我們仍在故事里。即使我不在你身邊,你也仍是我的主角。
  15. 全世界就這么一個我,別不把我當回事。全世界就這么一個你,我拉了命去珍惜。
  精辟的2017繁体字伤感句子
  1. 姑娘我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數理化。騷年我這不會那不會就會數理化。
  2. 對邇旳思念和期盼,似乎成了永恒旳美感。對邇旳思念和期盼,好像成了河川旳泛濫。
  3. 是我的唯一,沒有人可以代替你。你是我的唯一,沒有人可以搶走你。
  4. 因為無能為力,所以順其自然。因為心無所持,所以隨遇而安。
  5. 我想要的愛情,不是一個人哭,一個人笑。我想要的愛情,不是一個人喜,一個人悲。
  6. 我不要別人的擁抱,因為那里沒有你的味道。我不要別人的擁抱,因為那里沒有你的心跳。
  7. 向往著陽光的溫暖,你會給我陽光的溫暖。羨慕著溫暖的陽光,你會給我溫暖的陽光。
  8. 男人,你要不愛我我我我我就纏著你。女人,你要不跟我我我我我就吃了你。
  9. 我愛的少年,有世界上最完美的測臉。我愛的姑涼,有世界上最傾城的素顏。
  10. 我們勾勾手,要好好保護專屬我們的獨家回憶。我們約定好,要好好守護專屬我們的獨家記憶。
  11. 她,一個傲嬌的公主寵兒,傾他一世浮華。他,一個風流倜儻公子哥,許她一襲婚紗。
  12. 我的心很小,只裝的下那個唯一的你。我的心很大,里面裝的滿滿的都是你。
  13. 如果你喜歡她,我放你跟她走,后會無期。如果你喜歡我,我便跟著你走,不離不棄。
  14. 賭氣不過是為了找個借口引起你的在乎。生氣不過是為了找個借口引起你的注意。
  15. 沒有一句話能夠描寫得出我對你那么依賴。沒有一個詞能夠形容得了我對你那么愛戀。
  16. 這輩子我們能做的,只能是讓我們狠狠幸福。下輩子我們能做的,只是不讓我們擦肩而過。
  17. 是誰和誰的名,銘刻了海誓。是誰和誰的鎖,鎖住了山盟。
  18. 仰望著星空,你的臉在眼前浮現。俯視著大地,你的笑在心中清晰。
  19. 我喜歡你,是因為你是我晚上睡覺前最想說話的一個人。我喜歡你,是因為你是我早上起來后最想看到的一個人。
  20. 你的出現,幸福曙光即刻出現在了我的眼簾。你的在乎,甜蜜曙光即刻照耀在了我的心里。
  21. 其實愛一個人感覺真旳不壞,別再猶豫怕受傷害。其實愛一個人感覺真旳不壞,擁抱也是一種實在。
  22. 總有一種旅途比終點浪漫。總有一些美麗比歲月悠長。
  23. 你可不可以牽著我的手,就當是我的請求。你可不可以望著我的眼,就當是我的奢望。
  24. 時間是愛情最大的殺手,總是將愛情磨成土灰的樣子。
  25. 霜葉已覆蓋了愛情的路,我壹腳壹步的掀開葉的沈重,只想走到路的最後。
  26. 只想好好坚持自己,守住心中繁花般的爱情,不做情海里的浮瓶。
  27. 挖地三尺也要掘到爱情的真身,拒绝爱情对我避而不见。
  28. 把妳對我的愛點滴都裝進心懷,不再遺漏微縷。
  29. 別再給我灌輸什麽愛情的秘笈,我不要對愛情用計。
  30. 如果爱情能随意被更改,如果爱情能任意被替代,那爱情又有什么可贵?
精辟的2017繁体字伤感句子说说相关文章:
本文已影响 人
[精辟的2017繁体字伤感句子说说]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25730人看了觉得好
3383人看了觉得好
39613人看了觉得好
【伤感说说】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繁体字网-繁体字查询-繁体字在线转换-繁体字转换器
繁体字网-实用的文化、查询网站!
繁体字转换器
输入你要查询的简体字,点击转换按钮,就能转换为繁体字。
特别推荐:
文化工具锦集
文字在线转换工具推荐
博文精选:
文字转换器
友情连接交换要求权重>6,联系QQ:1&5&1&3&8&3&0&4&1&8(最近清理了部分低权重的,见谅!) 友情链接:qq繁体个性签名大全
您当前位置: &
qq繁体个性签名大全
发布:&|&分类:&|&
  qq繁体大全  1、自從你不要莪後,莪學會了一個人躲在角落裏偷偷拭淚。  2、暫時與暫時之間,等于時間,有些過眼煙雲,來不及調整光圈。  3、、如果妳吥开心,谁能告诉莪,莪要怎么做。  4、想要擁有 就要先學会失去,才不会每次傷痕累累。  5、人生就是這麽殘忍,也是這麽簡單。  6、愛恨放在心裏眼裏,曬出溫暖。  7、時間總會沖淡壹切的,不管曾經哆麽的要好。  8、壹個是華麗短暫的夢,壹個是殘酷漫長的現實。  9、變了就是變了,也無法挽回,即使妳再怎麽努力,也無擠于事。  10、親愛的,咱最後一起淺唱。  11、莪們的青春就是莪們驕傲的資本。  12、頂上的那一夜,是我擁有最美好的回憶。  13、壹個人的愛,兩個人分享,我辦不到。  14、所謂的永恒,所謂的壹輩子,終究抵不過時間。  15、好像再複雜的心境,都會爲妳而化成泡沫。  16、學會忍耐是我最堅強的時候。  17、當叫別人爺的時候,以前也他媽當過孫子!  18、人總是在脆弱中變堅強,同樣的人也會在堅強中變脆弱。  19、殘留一遍煙霧,可妳卻是消失的散霧。  20、沿途經過的從前,還來不及再重演&&擁抱早已悄悄冷卻。  21、以後的以後、迩的世界蔔會有俄。  22、思念拉近了你我的距離,我的愛,風告訴你了嗎?  23、妳把妳的愛分成幾個比例,誰把多的給占據。  24、社會複雜,人心難測;如妳想知其水深,必將會赴湯蹈火!  25、聽著熟悉的歌,過著陌生的生活,物是人非。  26、我想要的是簡簡單單的生活,妳給我的卻是心煩意亂。  27、愛在層層約束中有另一種自由。  28、對于友清 我壹矗相信壹句話 日玖見人心。  29、愛得越真痛就越深,不如不愛,讓自己活得更輕松自在,更加的潇灑。  30、短暫的相聚換來無止盡的思念。  31、現代的婚姻是情感的産物,更是競爭的結晶。  32、討厭卻不能擺脫,我在尋求一個最好的出路。  33、不要讓最初的天堂,變成最終的荒唐!  34、有一種寂寞,跟缺乏關心有關。  35、有些东西,我們都應該蒙受全部的變化。  36、莪騎在單車上肆意揮霍年華。  37、不知不覺,關系會在時間裏變質,會在距離裏沈澱。  38、我╮就像個小醜一樣、永遠不會是最重要的那個!  39、有時候身邊很多熟悉的人,他們確只如空氣般的存在着。  40、哪個女孩曾經沒有愛過幾個混蛋要怪就怪當時眼瞎了  41、其實,幸福就是這樣,一絲一縷的到來,不是狠猛烈。  42、等待吥是為ㄋ伱螚囬來,而是給自己找個借口吥離開。  43、傷口是醜陋而羞恥的,只能在孤獨中隱藏。  44、我壹直都在畫,未來那副美麗童話。  45、追逐和奔跑不同,它是一種被動姿態。  46、我不想有過多的複雜,我只想過好現在的生活。  47、不愛了就是不愛了,沒有理由可講!  48、原諒我無法遺忘你,我心裏那唯一的一道曙光。  49、如果妳不堅強,誰替妳懦弱?  50、即使分開了,但還是希望妳過得比我好。  51、聽著歌,發著呆,似呼有種與世隔絕的氛圍 。  52、誰和誰錯肩 誰和誰永遠 誰在殘陽如血的時光中等待花落  53、妳有妳的壹片天地,可我沒有落腳的余地。  54、從前的我沒學會哭泣,現在的我時常淚流滿面。  55、當迷離失去了型顔,是否會崩潰,會瘋?  56、當初把伱想的太完美,最後卻陷在自己的迷茫中不能自已。  57、不是因爲快樂而喜歡你,因爲你已成爲快樂的意義。  58、壹個人在僞裝也躲不過按無情的悲傷。()  59、我愛妳,愛到全心全意,愛到死心踏地。  60、當我最想說些什麽的時候,往往也是我最沉默的時候。  61、別跟我說白頭偕老,我要詠遠黑潑飄飄。  62、偶像劇裡的情結、竟然會真實上演。  63、計 時 的 臨 近 , 心 情 沉 悶 的 像 死 灰 一 般 。  64、如果分離是唯一的解脫。最後的話要他來說。  65、我們&&走在轉角巷?卻,壹人壹走壹路?  66、如果他總為別人撐傘,你何苦非為他等在雨中。  67、無力的去追逐,但沒了目標,你還在等什麽?  68、胸口的刺青是個廢物,而你,卻是我最想擁有的。  69、其實,硪想要的不是這種生活。  70、女孩記住,你要嫁的不是王子,而是把你當公主的人。  71、對你愛,從來不曾離開。只是,你一直忽略我的存在。  72、也許孤單寂寞 但心中依然無悔也無怨  73、如果再黑壹點,我就能夠被這氣氛包圍乃至浸泡。  74、所謂的承諾 ,聽了一邊又一遍。  75、此生若能得幸福安穩,誰又願顛沛流離。  76、時間和永遠旳區別是永遠比時間多壹秒。  77、我們用虛僞終結了那場華麗的愛情。  78、那壹瞬間,就像雨過雲端,美得就像淚滴壹樣潔白。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为你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本文地址:
Powered By ZBlog | 鄂ICP备号-3 |作为用简体字长大的人,你觉得繁体字比简体字好吗?如果是,为什么你不转用繁体字?
作为用简体字长大的人,你觉得繁体字比简体字好吗?如果是,为什么你不转用繁体字?
「好」的标准虽然模糊,但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可以是好看,也可以是你觉得比较「有文化」。 这里说的「转用繁体字」,包括拿拼音打然后在输入法里设为繁体输出的。会不会写繁体字其实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的回答(77票)】:
我母语不是汉语,我也不是汉人,虽然不属于这个提问的回答对象,但可以提供一个第三方观点。当然,仅代表个人观点。
在我接受汉语教育的学生时期,同时接触了简体字和繁体字。
简体字是学校的汉语言基本课程,繁体字是通过一些书籍和港台版漫画,还有当时能拿到手的80年代韩国报纸杂志都是韩汉混用体,所有汉字词都用实际汉字标记,用的也是繁体。
作为非母语学习者接触到的印象——我记得,阅读繁体字不仅没有相对性的难度,反倒是比简体更加轻松,因为汉字本身是象形文字发展,繁体有一种“规则”的存在,看字形能猜测出什么意思。但简体不行,也有很多规则例外和通假字,所以反倒增加了认知难度。当时我是中学生。
到现在,对我来说繁体和简体的阅读速度都是相似的,但繁体因为歧义少,读起来比简体更为顺畅自然,这是实用方面。而美感上,繁体的饱满比简体好看得多,也好读。
书写方面,对我来说简体和繁体的书写难度一样大。不管简体繁体,都有很多字一时想不起来怎么写,甚至是很基础的简体字。而有些简体字有时感觉不像字,容易引发“字形认知障碍”,而繁体就少有写完后看起来不像文字的情况了。当然用键盘输入时两者都差不多。
而既然现在生活上的大量文字书写都是用键盘输入,那么繁体字何来书写麻烦的缺点呢?
我在内地的网络上发表意见还是以简体为基准,我感觉文字既然是用于交流,那就应该尊重内地简体字使用者的感受,毕竟很多人不会读繁体字。
当然,这也省得有些以没文化为荣的人说我装作有文化,也省得左派说我是台湾派来的五美分,都会让交流产生没必要的立场隔阂。
我担忧的是简体字的暴力推广让古代和现代的文化秉承上直接出现断层。以前有个汉人朋友跟我问一个繁体字怎么读,我一边笑她母语没学好,一边想简体字的推广到底是降低了文盲率还是提高了文盲率?跟古代文化划清界限的文化,真的是健康的文化发展吗?
【梁海的回答(66票)】:
至今没有感受到繁体字的好处大到足以让我转用它。但确实有一些方面让人着迷:更细致地保留了不同汉字的含义,避免了简体字中不少麻烦的歧义(有时很尴尬,比如“干”这个字)和麻烦的多音字现象。和上一条相关的,我会时不时地感觉到繁体字保留了一个字更多的字面意义,这很奇妙。一些字的写法更为典雅、精致、饱满。@金鸥 提到的“義”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但其实我觉得这样的传统写法保留在书法中就很好,不一定要频繁出现在日常书写中。偏旁部首统一。不像简体字在遇到未经简化的生僻字时就又得写繁体偏旁,那很恼人。台湾和香港有很多高质量的字体。
另外,我喜欢台湾的标点符号标准中的一部分。我喜欢居中的点号(如句号、逗号、顿号……)。但作为一个在大陆生活,且主要和简体字使用者打交道的人,使用繁体字会带来一些麻烦和无奈:最主要的,我会觉得在 Twitter、电子邮件、在线社区里给简体字使用者看繁体字消息是一种不尊重,因为这无端增加了对方与我沟通的成本。这在某种程度上和同一个在中国生活的人用英语聊天是类似的。作为一个极度关注标准的人,我希望自己的行为有标准可循,因为这意味着我输出的信息有规律、易于理解。我在大陆生活,却要去遵守台湾或香港的繁体字书写标准,这很诡异。即使我花一些时间就能比较好地掌握繁体字,我的措词也是按照大陆习惯来的。但现有的文本中,最多的还是用简体字写大陆的措词,用繁体字写港台的措词。打破这个屏障的毕竟是少数,让人不舒服。比如“伺服器”和“服務器”、“记忆体”和“存儲器”。
繁体中文的字形比简体中文的字形混乱(因为前者可能遵循台湾不同时期以及香港以及大陆的标准,而后者一般遵循比较稳定的大陆标准)。这让我无可适从,不论是书写还是电脑字体。另外,电脑的简体中文环境下,标点也来自中国大陆的简体中文字体。于是我用不上居中的标点符号。
【Himawari的回答(67票)】:
繁简都有自身的缺点,某些繁体的笔画过于复杂(例如:鬱、籲、龜),但它的「系统」还是比较合理的,我不反对合理简化,但不能一拍脑门就乱简化,有些简化字显得无厘头,例如:「聽」简化成「听」就不合理,「听」字本义为「笑的样子」(亡是公听然而笑),发音为「yǐn」,即使非要简化不可,改成「耳斤」也比用「听」合理。另外,「讓」已简化成「让」,为何「嚷、壤、攘、瓤」却不曾「类推」简化?形象地做个比喻,简化字相当于一个文化方面的「烂尾楼」工程,大厦刚盖到几层就彻底停工了,甚至还炮竹齐鸣、张灯结彩地庆祝大厦顺利完工。
【zilu的回答(27票)】:
作为一个苦逼文科僧,加之自己在语言文字类报纸打酱油,我决定在憋不出论文的时候回答这个蛋疼的问题。
繁简之争一直没断过,首先要说明的是简体字这个不是xzg硬生生造出来的,它们当中相当一部分参照了古代劳动人民生活实践中对繁体字简化而固定下来的形式,即便官方不刻意推广,民间的使用已经相当广泛了,再有就是古文里时不时冒出一个假借字神马的。况且在繁体字使用的历史上,丫一直没有停止过演变,如果所以有人拿这个说啥暴力或者xxxx敏感词我觉得找错对象了,当然也不排除有人比照秦始皇讲讲一个政权的建立必须统一文字度量衡,然后借此扣个xxxx大帽子什么的,我只能说,肯定有这方面的考虑,但确实又不是最主要的。= =
我自己感觉还是在于普及文化(那时候不是咱文盲多么。。),便于习得吧,至于便于书写我倒觉得字母更简单,干脆推广字母的了,对已经存在千余年的庞大体系来说,对当时的人来说,肯定没人抱怨写起来麻烦。问问港台人估计也没觉得自己写字写得好累这种。。只是我们现在人习惯简体字书写了,有比较才会觉得繁体字“繁”。
很多人会提违背造字初衷或者说是造字体系规则的问题,必须承认有很大的影响,ms ls 有朋友也说了,中文是象形文字,繁体字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象形的部分,联系我学期初关注的一个讲座“汉字拼义理论”来说,ms拼义比拼音更便于大脑反应速度和记忆。我们现在的简体字有一部分是部分简化,像声-聲,一部分是用音相同的相对简单的字替代,像谷-榖,还有会意的方法另造新字比如惊-驚,不细分了,头痛TAT 我个人觉得吧部分简化还有以会意的方式新造字都不会影响到拼义的理解,但是同音替代确实是有影响的,不过前提是代表这个字义的繁体字能够让人会意啊╮(╯_╰)╭
我认为简体字对文化真正摧毁的地方是文化的传承断裂,就好像白话文对文言文的替代一样,现如今我们去看古人的词章会觉得陌生,觉得不亲近,感觉像两个世界的,白话文和简体字要负很大的责任,造成我们阅读和理解相当大的障碍。但似乎没人去怨五四新文化运动啊,不能因为xx标准就区别对待啊。其实初衷都是好的,启蒙嘛,西化嘛。不过没这些为了解决一时的问题搭上如此漫长文明确实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我自己是上了大二开始慢慢学写繁体字的,也是为了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吧,古籍竖版的东西不得不看。现在习惯了就不自觉写了,但这个也就是专业必要,算是工具吧,我没把自己整得跟个满清遗老似的,文字是载体,要真是对传统文化有感情,不妨更多关注文字所载的思想内容。现今人西方思想接触渐多,老祖宗的东西反倒给抛下了,其实才是很多矛盾所在吧。
真没必要老拿“愛”这个字说事儿,什么有心没心的,这个心字还不是简化了心脏的图画啊,要不你画个小爱心在里面,更有爱啊!蛋疼。
另外提醒部分要用繁体字装逼的朋友,直接繁体字输出会存在很多错误的,包括文档简转繁什么的,我读到现在了也有很多字繁简的对应没搞清楚。最简单的发-髪-發就有很多人搞错,偷鸡不成蚀把米就不好了。
希望能帮到各位,虽然说得有点糙。。
真不想说我说完了,因为又要去憋论文了 呜哇!!!!
【风端的回答(25票)】:
作为用简体字长大的人,我觉得繁体字比简体字好。
作为用简体字长大的人,简体字是我在成长中不得不学会的文字,这是前提。我可以用简体字与大陆生长的人交流,可以看1956年之后出版的文献。而学会繁体字,可以直接阅读1956年之前的文献,可以与港、台生长的人交流,增量明显。学会繁体字,好处肯定大于为学会繁体字付出的那点代价。
事实上,我算一定程度上符合提问者定义的“转用繁体字”。我最近做的十来次演讲,由于认为绝大部分场次的听众阅读繁体字没有障碍,因此制作keynote时用的都是繁体字。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使用日文字体。当然,这带来了一些麻烦,因为不少汉字在日文字体没有,得另用可显示的字代替。但这点麻烦我觉得是值得的。因为整体显示效果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而且替换措辞的过程有助于自己优化表达。从实际反应看,效果不错,而且一次都没出现有人反应看不懂的情况。
从简体字自己“长大”的历史看,它先天就是比繁体字差的东西。
隶书和楷书构成的“繁体字”主要框架,在汉代基本确定,距今有两千年左右时间。经过两千年时间自然流变出的东西,是在多长时间里改变的呢?
日开始,官方发布《汉字简化方案》,制定了517个简化字。然后在两个月内,连续发布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关于推广普通话的决定》,最后一个最狠——《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
60天,4部法规。
然后就是行政力量的推动。
真实典型的以行政替代文化的案例。
即便从改文字的动机诞生算起,替换掉两千年文化流变下的文字,所用的时间也实在太短。
改文字成为铁板钉钉,是从1951年开始。
毛泽东在1951年指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然后一堆人就开始研究拥有自己字母系统的拼音方案,搞了三四年,提交的方案老毛都不喜欢。老毛不喜欢,这方案就过不了。
老毛自己看来也没太大信心,所有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文字改革工作问题的指示》,提出的文字改革的方针是:“汉字必须改革,汉字改革要走世界共同的拼音方向,而在实现拼音化以前,必须简化汉字,以利目前的应用,同时积极进行拼音化的各项工作。”
因此就有了那四部法规。简化字一边以行政力量推广,一边继续完善,到1964年,颁布了《简化字总表》,一共录2238个字,基本上就是我们今天用的简体字了。
行政代替文化流变的恶果就是,在这么短时间不但制定了简体字,而且得让这些字给用起来,所以要紧急大量的刻字,构筑起简体字的使用环境。这里面有时间沉淀吗?有时间检验效果吗?这就是我们今天简体字体的基础。这是今天为什么繁体字字体比简体字字体要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那段时间,我们梦想三年赶英五年超美。那玩意玩不转就玩不转,马上垮给你看。简化字基本上就是文化上的赶英超美,旱地拔葱。但坏就坏在,这玩意不会马上垮给你看,跟鼻涕虫一样,粘粘的长长的搁在那里。
【刘锋的回答(18票)】:
完全个人的体验:没有觉得繁体字比简体字“好”。比如我,从小接受简体字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无法阅读繁体字书籍文献(主要因为部分字需要识别造成障碍,丧失了快速阅读的能力和顺畅阅读的体验),2001年到2002年因为工作环境的限制,只能使用繁体字,之后阅读繁体字已经没有了任何障碍,但是也难以体会到繁体字比简体字“好”的任何线索。觉得繁体字唯一的“优势”是可以更好的解释某些字的字源——不过仔细想,也不觉得这是什么优势。从个人美感体验,也没觉得繁体字比简体字美,并且好像字体更重要,字体美丑比字型美丑重要的多。至于“文化说”,也不太认同,字是拿来用的,用在有文化的地方就有文化。
至于转用繁体字,我觉得这完全是个人行为和喜好。如果个人体验是觉得用繁体字更愉悦,那就用繁体字好了,只是要明白阅读的人可能有不愉悦的体验就好了。
【任天涯的回答(10票)】:
作为从小就只学简体字的人来说,我觉得,阅读繁体字毫无困难啊。
在我的印象中,凡是大陆语文还过得去的人,阅读繁体字绝对是一点困难都没有的。
反过来,港台来的只会繁体字的人,阅读简体字是有障碍的,很多字根本就是卡在哪里读不出来。
我觉得支持简繁的双方都要了解几个事实。
1.简体字不是大陆prc政府独创的,民国政府同样推行过简体字,而且民国的方案和prc政府的方案非常非常的接近。
2.简体字的最大来源,是历代书法家的创作。毫无疑问,在书写方面,在汉字书写规律的终结归纳与实践方面,中国书法家才是权威,所以毫不奇怪的是民国与后来新中国的两套简体字方案几乎都是取自书法家的草书创作,当然还有其他简化办法,但是书法家字体是主要来源。正是因为简体字大部分取自书家作品,所以符合汉字书写的规律,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学习简体字的人阅读繁体字毫无困难,但是学习繁体字的人阅读简体字又困难,道理是很简单的。会写草书的人阅读楷书肯定没有问题,但是反过来就未必了。
另一个方面,这个简体字的书法家字体来源,至少还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所谓书法要写繁体,写简体就不好看是一个谬论。
3.制定简体字的时代,正式中国需要推广教育,但是又没有计算机这类超级工具的时代,简体字事实上帮助了很多平民降低了学习文化的门槛。
4.前面有位朋友说
【「讓」已简化成「让」,为何「嚷、壤、攘、瓤」却不曾「类推」简化?形象地做个比喻,简化字相当于一个文化方面的「烂尾楼」工程,大厦刚盖到几层就彻底停工了,甚至还炮竹齐鸣、张灯结彩地庆祝大厦顺利完工。】,这其实是个误解。因为简化汉字挑选的字体是最常用的汉字,而且是有必要简化的汉字,对于非常用,非必要简化的汉字,一律保留原字。
5.简化汉字方案经过多年的讨论,是专家集团给出的比较严谨的方案。
6.从汉字的演化来看,始终是向一个方向发展的,那就是便于书写,所以这才有甲骨到篆书再到隶书再转为楷书行楷的过程。
喜欢简体或者繁体或者正体并没有什么优劣之分,但是要开腔反对其中一个,最好对一些事实进行稍微深入一点的了解。
【金鸥的回答(7票)】:
和台湾的同事有简单聊过这个话题,感觉上基本有2点不同:
1. 繁体字保留了更多字根含义,而简体字貌似“简单粗暴”得多,更多体现的是实用主义的思想,及符号性的表达。
台湾同事很难理解说打“閗”,变成了打“斗”,因为“斗”本身在繁体字中只是一个计量工具。但对于习惯了简体字的我而言,并无区别
2. 简体字型上也显得比较单调和乏味
简单举例“渔”和“漁”相比,缺乏一种活灵活现的形体美。从书法的角度,估计也少了很多趣味,比如“义”和“義”,简体字一看就缺乏一种顶天立地的立场和力道。
从实用主义出发,仅就语言表达和习惯而言,简繁体并无太大的区隔,是纯粹个人的习惯和喜好。不过,不要因为就简或求不同去断了所谓的根。
【陳堃的回答(5票)】:
原問題中的「好」,即讓人產生壓力。
分享一下自己使用繁體字的經驗吧——
1.從小習書法,對於書寫繁體字有偏愛,無論電腦輸入還是以手書寫,都用繁體字;
2.喜讀古籍,對於繁體字閱讀有偏愛,我基本不閱讀簡化字版本的古籍;
3.簡化字是否真的有助於快速認字,我保留意見。
另外一點個人書寫和閱讀體會——
1.漢字適合豎行書寫(可能完全是我的書寫習慣)
2.印刷出版的作品,橫排豎排都可以
【周舒的回答(4票)】:
我觉得如果不用去台湾和香港生活的话,不需要学习繁体字。而且个人觉得,阅读古籍中的繁体字,是一种自带功能,多看就懂了,不会有什么障碍——实在不行可以使用字典,对学习传统文化也有很大帮助。
单纯从美感和象形而言,正体字有优势;从词义的正本清源来说,正体字也有优势。简体字有些过分简单了,貌似最初简体字方案也是为了让广大工人农民更快识字来制定的,从狭义的文化角度来说,正体字也有优势。但是当然从快速掌握来看,简体字有优势。
不过字本身就是会一直发展变化的,所以简繁之争不过是众多纷争中的一种。而且港台两地的繁体字系统尚且不一样——都各自加入了地域文化,也就是方言的成分,所以繁体字其实也没有所谓的真正经典,也一样是在变化当中的。
虽然我整体上更向往使用正体字,但是由于受教育的限制,还是只能使用简体字,不过阅读正体字没有太大的障碍,对我来说就足够了。
【刘平平的回答(4票)】:
从语言学本身来讲,都不够好。繁体字太复杂,难写,难认(尤其在电脑和手机上),有点食古不化的意味。简体字则当年简化得太过分。期待有人出来做一次“重新简化”。搞不好这是中华文化复兴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韩岭的回答(4票)】:
从10岁就开始看整本的繁体字小说,但现在如果在网上看大篇幅的繁体字,一定先转成简体去看,因为简体字识别特征少且明显,更适合快速阅读——单从这一点来说,我支持简体字
【納米黑客的回答(3票)】:
我轉一個另一個問題裡的答案.
UPDATE:你们都不知道仓颉造字么!看在苍老师这么辛苦的份上......是否應該恢復?是的.至少也要適當的承認和普及.比如作為課程大綱中的選修內容.話說我也不指望官方恢復,顯然不可能.但是出於文化和某些黑歷史的原因,我們真的不應該自覺一些麼?得到的是一時的快感,產生的是巨大的斷層.或者說就是"一旦接受了這種設定的話...- -"&
關於"為什麼","有必要么","閒得","降低文盲率","更好學"...其實就是"得不償失"的問題,稍去wiki了解下簡化的起因和過程就知道了,舉幾個胡亂簡化的例子:1.從"形"的部分來講,簡化是語言發展的必然,古代也有簡化字("队"是"墜"的古字,但不是"隊"的).但絕不應該如此過分地人為閹割.損失很大.很多都不再符合六書結構.錯亂了聲旁系列.傳承絕對斷層了.
像把"雚"變為"又",把"書"變為"书"這種,是通過草書寫出來的樣子來簡化的,也是數量最多,破壞最大的一種.本來"雚"是聲旁,"歡"(欢)," 觀&"(观),均为形声字,而"書"則"从聿从者","聿"是毛筆,簡化後的"又"莫名其妙("又"在漢字構造中通常象形的表現一隻手),而"書"和"筆"這種本來聯繫密切的變得毫無關係.我們都知道漢字的學習曲線相對陡(想像一下vim的),先难而后易,后易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的形聲字和互相關聯的結構("聿"),可以用少量的偏旁和結構組成成大多數漢字.對這種字的簡化從長遠看並不利於學習和記憶.更是嚴重破壞了漢字六書的文化傳承.還有一些合併,比如"茶几"的"几"和"幾乎"(几乎)的"幾".前者为象形字,就是一个器具的形狀.而"幾",從字形上可以看出,是"[幺幺]"和"戍"的組合,"戍"就是守衛,"[幺幺]而兵守者,危也",也就是危險的意思.這兩個字的合併除了讀音以外毫無道理可言.看"雙"和"隻"這兩個字,上面是兩隻(只)鳥,下面的"又"是一隻(只)手,就是"雙",上面一隻(只)鳥,下面一隻(只)手,就是隻(只).這種構造經過簡化完全看不出來了啊.真的可以為了書寫簡便就這樣改了麼.一些字簡化時使用了古代就有的簡化字,比如"隊"簡化為"队",但是"队"本身是古代人對"墜"(坠)的簡化,這樣下去會混的啊- -
再來說"歷"(歷史)和"曆"(日曆)的合併.顯然"厤"表音,一從止一從日.這種是古代人也各種混用的,可以預見的是,即使沒有人為閹割,也會漸漸的合併.這種才是語言正常的簡化發展.一些單純的象形字的簡化,個人認為是可行的,尤其是一些書寫複雜而不必要的,已經無法看出原型的,比如"萬"字,這是像形字,是一隻蝎子的形狀- -.結論是,從"形"的方面來看,&簡化字0)急功近利胡亂簡化.1)並不見得利於學習和記憶.2)人為製造了文化傳承的斷裂.2.從"聲"的部分來講,關於音韻學的部分,表示不懂.坐等牛人.可以去古漢語領域邀人.關於一些"缺點":1.不好用,"编码","字太小看不清"什麼的...香港台灣日本新加坡(部分)那麼多繁体字都用的好好的是吧...用的人多了自然就產生了合適的編碼方式,輸入方式,和排版顯示方式.我認為這不是問題的關鍵.2.恢復需要的成本.這個..問題是簡化也需要成本,而且還是犯了個錯誤...
【HEYANG的回答(4票)】:
汉字是一种工具,工具既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繁体字在实用性上不如简体字,包括难易性,书写速度,屏幕认读上(小号字会比较模糊),不如简体字。繁体字在美观性上大大得超过简体字,同时又比简体字更具意义。这种文化美感,是简体字不可替代的。学会了繁体字,古书古文也比较好读懂,遍布中国的文人碑刻,我们有几个人认识,旅游时文化趣味性大大折损,同时未被译成简体的古籍也不好读懂。凭什么我们祖先留下的东西,我们就读不懂呢。现代汉字简化有很多造字时候造得很粗陋,需要修改。但是,全面恢复繁体字不可取,繁体字学习起来比简体字还是要难很多的,会大大增加中国的文盲率。综上所述,大陆应该在教育中贯彻写简识繁,同时改进简体字,使之更具美感。再者,要开放文字的自由使用,让人民自己好用又好看的汉字。这样汉字才能发扬光大,同时,也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高宗文的回答(3票)】:
关于繁体字的利弊 @梁海 已经分析得很清楚,我不再赘述。只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为什么我不转用繁体字。
我看了之前的回答,好像没人提到联想。
从小学习简体字,我把某些情感记忆和某个字或词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当我再次看到这个字或词的时候,大脑里会迅速唤起之前与之相关的记忆。但是换成繁体字,这种联想的效果就大打折扣,甚至阻断了学习的文字与周围环境建立的各种奇妙的联系。
还有繁体字只能辨认不会书写,这也是一种阻碍。从小练习书法,简体字的笔划和书写形式已经深深印入脑海,现在人为地打断这种记忆,换成繁体,实在是一种折磨。
对我来说,繁体字无关好坏或者美丑,只是相比中学里每天抄写、临摹、考试、签名、写情书的简体字,少了一种情感的纽带,显得冰冷和没有感情。
这和为什么学习外语多年,却依旧被不经意间听到的一首王菲的歌所打动一样,这里面包含了太多的情感和回忆,歌声如此,简体字依旧一样,人为地打断联系并非所有人所愿。
学习简体字不是我们的错。我们掌握的每个简体字都是从低年级握着铅笔,或者咬着笔头,在小揩书上歪歪斜斜地反复抄写开始的,是伴着父母的监督、放学后的兴奋、老师批住的耀眼的100分学会的,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转换成繁体的。
【海楼的回答(2票)】:
把字比作人
繁体字是堂堂正正的人。
当代简体是被阉割了的人。
老毛时期的简体是被分尸了的人。
堂堂正正的人,观其形而知其意
被阉割了的人,看起来更简洁了,但是在那方面就更复杂了
被分尸了的人,血肉模糊,不知所云。
我庆幸我们现在用的不是被分尸的人。
我希望那些sb专家,不要继续阉割我们正在用着的太监了。
===========================================
回答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用简体不用繁体呢?
这事儿问我没用啊,去问伟光正啊
【冯东的回答(2票)】:
我之前沒太注意到這個問題。經過幾次討論之後,我打算多用用 OS X 的正體輸入法。
首先,正體難認嗎?我第一次接觸正體是在 87 年,不是港臺作品,是純正的解放後出版物《小布頭奇遇記》。作為一個小學生,沒覺得有絲毫問題。
其次,文字是必須越來越簡嗎?那怎麼各國文字沒有簡化成莫爾斯電碼呢?任何事務都不能線性的認識。動物的進化靠基因突變和自然選擇,到了人類這裡,進化就上昇了一個層次了吧?CPU 拼頻率,遇到物理極限就要搞多核了吧?科技和物理極限是改變發展方式的因素。數字化和承載信息極限決定了文字不需要也不應該在字形上無限簡化。
再次,「憂鬱」需要簡化嗎?我對此持開放態度。可是這不是轟轟烈烈的搞一場簡化字的原因。我曾經有過把 premature optimization is the source of all evil 聯繫到簡化字上。這回我再重復一次。
【梁超飞的回答(2票)】:
大家似乎都很喜欢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这个繁简问题,但我想说的是,就我个人体验来说,文字的目的只是用来交流而已,与美无关,阅读的时候都不过是一带,你们真心的能感受到文字的美吗?
在开始推广简体字的那个年代,写简体字效率明显会比繁体字高,推广简体字有它的年代背景。即便是在键盘输入普及的情况下,也存在部分页面显示繁体字字体不够清晰完全的情况。
【X-vector的回答(7票)】:
好吧,我是凡人,多年的浸淫已经令我爱上简体字了。因为我熟练,因为我会用,因为大家都在用,所以在我看来简体字比繁体好~
说繁体字有文化内涵,好吧,预计几百年后简体字也就有内涵了,要内涵,
你用甲骨文吧~
说繁体字优美,好吧,其实我很对此无奈,我怎么看都觉得,繁体字密密麻麻丑的要命。
很多人感觉对文明的继承,要拿着旧的来。我很理解,就像白话与文言的演进,古音与今声的发展,都存在这这样的论调。但历史会选择最适合它的那一个。
看了那么多答案,所说的繁体字比简体字的好,基本上都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没有人说出一条真正能让多数人感觉到繁体字比简体字好的理由,或许真的是因为它的好处并不多吧。
更不必说放到时代的大环境下来看,简体字使用人数多,官方推广简体字等一切都是简体字足以击败繁体字的理由。如果硬要拿什么虚无的文化内涵和并不统一的审美来作为繁体字比简体字好的理由,我感觉这也太可笑了,这些理由在简体的用户覆盖面超级广阔这一巨大优势面前都显得那么脆弱而又无力!作为一种沟通交流的工具,广泛性才是最重要的考量指标!
此外,如果把当时支持简化的人拉到知乎来,那些专家学者的理由一定会更为强劲。 政府敢于简化,一定有过深思熟虑,再愚蠢的政府也不会不经过考虑就作出这么大的决定。
最后,简体字比繁体字好,不为什么,因为人多,因为好用,因为繁体没什么明显优点。PS:繁体答题的知友着实影响了我的阅读。
【Phil的回答(4票)】:
我不觉得繁体怎么好,简体怎么不好。识字肯定是可以的,读书也没有障碍,这就够了吧?
简繁之争我们只能提供个人观点,当年做简化字的人都是小学牛人,每一个简化字都有出处,没有一个生造字。
认为繁体合适的就用繁体好了,请别胡说什么保留不保留文化的,这个提法就无聊了。
【Zhang Fuguang的回答(1票)】:
学历史的表示,我们这行还真要熟练掌握繁体字、文言文,这是基本功……大一的时候刚接触时,不知难坏了多少同学。虽然上大学之前多少有所接触,毕竟系统学习繁体字是大学专业课的任务。
说繁体字的魅力什么的,我觉得这个见仁见智。毕竟喜欢还是讨厌一种文字是个人好恶的范畴,这是我们无法干涉的。
但是,汉字真的需要简化吗?我持不同看法。
汉字的演变和延续,为华夏文化的传承保留了重要的火种,只需稍加练习,不同时代的人可以流畅地阅读古文献。其实以英语为代表的拼音文字也并非是纯表音节的,里面很多词根词缀都有很明确的书写规则。汉语和汉字则更重书写轻读音。和欧美文明的拼音文字不同,汉语是依靠其持久不变的书写方式得以延续。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读音与近代以来的读音有比较大的差别,如果用一种纯粹表音的文字来书写和阅读,则需要比较复杂的结构。这样带来的复杂性又不知比繁体字难了多少。反倒是建国以来,在政策的干预下,开始有人组织所谓简化工作。有人说用简体字能更快使人脱离文盲的状态,我个人以为这是“大干快上多快好省”的浮夸做法,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当我们发现不能与古代历史完全隔离开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投入到过去的文化中寻求认同,到时候还要再从头开始学习繁体字,徒增烦恼啊??
当我们看到几千年以前的古老文明而为之自豪时,我们应该感谢繁体字,感谢祖先发明的这种独特的书写规范,使得今日的我们可以通读古文,窥先辈之古风。
至于说,“简体字没有文化内涵”这种论断,我不敢赞同。无论是繁体字还是简体字,性质上都是一样的,一种工具而已。只不过繁体字用的年头长多了。
【Snorri的回答(1票)】:
学过一点繁体,处于识繁写简状态 。打字用简体,写字基本用简体,但有少数认为简体简过头的字会写繁体,比如“時”、“漢”、“還”、“壞”、“鄧”、“麵”什么的。其实大部分简化还是很好的,个人觉得简体字稍微改良一下,向繁体“回退”一点就很完美了。
【研几的回答(1票)】:
很多人对繁体字的喜爱无外乎:字形好看,含义丰富,更具文化内涵,显得自身牛一些等。
不说别的,如果你想阅读古书,就不得不学习繁体字。
就我个人来说,工作涉及到字体的设计应用,繁体字有一些天生的优点,比如重心。
设计中我愿意使用繁体字,但是平时阅读的话还是简体速度更快。二者共存才能把汉字文化涵义更好的传达与表现。
【李立鸿的回答(1票)】:
我个人认为,在文盲率下降之后,还是转用繁体字比较尊重文化。作为一个90后出生的学生,我在成长过程中学习的就是简体字,简体字也许方便了最初的记忆和书写,但是,使用简体字所失去的字形中蕴含的文化,还有字形上的残缺所丢掉的美感,这些是相当糟糕的。
虽然不会写,但是在阅读上,繁体字对于我来说没有天生没有任何障碍(未曾专门学习过),就像許先哲说的一样,繁体字更符合象形字的特征,识别起来有时比简体更好。
当然,专用的翻译字还需要经过整理修缮,毕竟有一些真是太繁杂了……
【leongao的回答(0票)】:
当然好, 只是由于学习成本的关系导致我不能书写除自己名字外的大多数正体字, 这是我一直遗憾的事情.庆幸的是儿时父亲早早让我接触到了很多古籍类的书籍,使我至少阅读无障碍. 而且现在这个电脑时代, 其实已经很大程度上解决书写正体字的成本问题,只要敲敲键盘就能解决, 如无绝对的必要,我都倾向于输入法切换至正体字型.
原因的话,我始终觉得中文字型的美感只有在正体字上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对中文来说, 它绝不仅仅只是一种语言的载体, 识别的工具, 它的意义应该更深远,更美.
【鲁某的回答(0票)】:
繁体字跟中国古文化联系更紧密一些,非常博大精深,我当年深迷文言文的时候看很多竖版繁体的书,非常有意思。不过按现代社会而言,繁体字笔画复杂,写起来麻烦费事,不适于普遍推广。不过现在很多人提倡字形的复古,倒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一些专家提议用汉语拼音取代汉字与西方字母看齐的做法……
【jiang的回答(0票)】:
漢字繁體字更多的體現了漢字的構型理據,即是漢字爲什麽這樣寫、爲什麽這么讀的原因。關於漢字的形成有不同的說法,有“六書說”、“四書說”和當今學者的“三書說”等,但基本上漢字是個表意體系的文字,而繁體字則更表現出這一點,在漢字的簡化過程中,漢字的形體有了較大的變化,符號性增強了,相較下漢字的表意功能有所不顯。所以,在學習和理解漢字的意義的層面上,繁體字具有很大的優勢,它能更全面的表現漢字的形、音、義的聯繫,但是在面對大眾學習和交流的這個方面,簡體字則更適合現在社會的發展,畢竟繁體字字形過於繁雜,不利於平時的書寫。
【一湿哥的回答(1票)】:
汉字经过两千年的自然演化,很好的传承了我们的历史,人文。到了50年代,就随便一搞搞成现在这个样子?&& 另外,简体字怎么看怎么觉得残!
【Miuonpak的回答(0票)】:
單純的喜歡正體字(繁體字)的字形字義歷史和文化內涵。用電腦的時候簡化字快捷的優勢基本上不存在了,所以會選擇使用正體字。平常上課做筆記或者速記的時候傾向於使用簡化字。但是正式文本如作文傾向於使用正體。
【dqin的回答(0票)】:
可以字形写法上来分析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好」与「不好」:对于字形写法的喜好/审美可能也是人们迷恋繁体字的一个重要原因(甚至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
繁体字中很多字的写法更加符合印刷字体设计的法则,比如「之」字的写法,可以用主流的大陆/港台/日本黑体为参照比较一下新旧字形,在旧字形中捺之前加一点共四笔。而新字形是把旧字形中的两笔勉强地结合在一起,虽然比旧字形少一笔,但是在设计字体时必须为了表现笔画的连续而加入一些略显牵强的笔画细节,或是放弃一些细节。对比之下,旧字形的笔画结体干脆明确,字形内部空间分配更合理。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 印/瓦/厶/么/幺/巨/女/比,都是旧字形把一个笔画拆成两笔,而在新字形中是一笔写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我的推断是在制定简化字的写法规定时,为了强调书写的便利,而要求在印刷字体中也体现手书中的写法习惯,从而形成了将两笔合为一笔的规定,此处可由文字学专家印证。
【Kohen的回答(0票)】:
牛人热爱繁体居多,像我这样本身就书写慢的人如果从小就写繁体估计至少要少写一半的字了。。。抄书写笔记也要多花更长的时间
阅读上影响不大吧,该认识的不管繁体简体都认识,只是读正体字的文章时候速度会慢许多
【Comel的回答(1票)】:
简体是一种工具,而繁体是一种文化,我们不能丢弃传统
【曹梦迪的回答(0票)】:
我觉得简体字很好了,日常用起来很方便,繁体字用起来比简体字要复杂许多。
但是偏艺术方面的,比如书法、签字等,繁体字就好一些,篆籀更有感觉,能让人感受更多形象上的东西,而不是纠结于字音字意等感觉。伴随的一个问题就是篆籀学问比较深,难掌握,许多篆籀大家都写错别字,而有后来出现的字怎么写法依然有争论,所以全用篆籀也不现实,有时不得已也用繁体。
【魏兴飞的回答(0票)】:
抛开繁体字和简体字好不好不说。习惯了简体字,再看繁体字有些新鲜感和美感。我喜欢一个东西,难道我就要成为这个东西。我认为繁体字好,但也并不意味着我去用它。再说了,简体字难道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有些东西,没能力改变,只能接受。
【大雄的回答(1票)】:
1、我认为用unicode写字的速度是最快的
2、如果今天来个政府,给你简化一下,明天来个政府,给你简化一下,过个三五百年,古书就甭读了,估计到时侯最热门的专业就是文字考古学了,最好找的工作就是把各种时期都文字分别翻译成最新的简化字。
【叶逸峥的回答(0票)】:
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好回答
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好回答
你看到着两行字有多大的差别?
其实的“實” 觉得的“覺” 这个的“個” 问题的“題”不一样
可是你叫一个没学过简体的人来回来呢?
我觉得还是能看懂的
所以说,这不是两个语言,更像是说两种字体
或者是可以这么理解,现在FACEBOOK和TUMBLR上面还有有很多哥特体文体的图片
但是你看到的FACEBOOK和tumblr还是用普通的来显示的
可以这么说,你可以看到人学写繁体字,看到人用平行笔写字,但是同时,我们所使用的,大多数还都是普普通通的简体字。这个不代表我们不会写,看不懂繁体,只是代表这个是我们文化中的一部分。所以转换来转换去没有意义。因为这个是一个通行标准
可是为什么会有人用,因為繁體字代表的是一種地域文化,就好比說,你(有)去刻意的用繁體寫的話別人很容易去認為你是沿海地區或者是台灣人或者是香港人。很多人在意這個所以去用,不過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真的沒有,因為很大一部分的人都還是沒問題去理解簡體的。其实不论你说他们用何种方式来写繁体,特别是在可以用拼音(不是注音)的键盘上打出来这样的字。我觉得其实都是虚荣心在作祟罢了。如果你真的是给他们看粤语繁体,不知道几个人可以看得懂
【步同的回答(0票)】:
覺得好,已經轉用繁體。學習了一段時間,現在除了一簡對多繁基本能寫繁體字。
【涮太的回答(0票)】:
2,改掉习惯的成本太高。
【文艺的回答(0票)】:
正体字不适合网络浏览内容
【潘琢言的回答(0票)】:
文化改革上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
我个人觉得繁体太复杂,没有简体效率。简体写篇文章1小时,繁体要半天啊!
【倉頡的回答(0票)】:
雖然從小學的是簡體字 但一直以來看TVB的電視劇字幕都是繁體字 久而久之大部分都認得了 高三心血來潮想寫繁體字 寫日記都用繁體字 就當作為一種文化的學習吧 發 髮 之類的差別還是很注意的 至於裝不裝逼 大家想法都不同嘛 反正我是裝逼的(誤)&
還有我一直覺得繁體字比簡體字好看多了 無論是寫出來還是打出來
【邹蔚的回答(1票)】:
我本能地把汉字简化和《1984》里的“新话”联系在一起,并且每次想到就不寒而栗。
PS:我现在对自己的要求是,把每个简化字对应的原本的汉字都记住。
【SEMWatch老高的回答(0票)】:
作为一个长期使用电脑以至于开始提笔忘字的人,我觉得写繁体字太辛苦了。
考一下大家:多少人可以提笔就写出“阴霾”“丘壑”“桀骜” LOL
【桃白白的回答(0票)】:
我觉得好多人是刻意的无视简体字的好处了,这玩意跟文化有个屁关系啊,社会总是向着简化的方向发展的,英文字母最早也是象形的,现在造词还追求最早每个字母带有的所谓“意义”“美感”吗?即使没有政府强制,中文还是要走简化这一步,政府规范的简化,带来的方便都被大家无视了呢.......
【海鸥的回答(0票)】:
简体字现在的用户量很大的,大陆12亿多的用户都是用的简体字的。一种文字只要能够约定成俗,那么大家都这么用,我觉得这种文字就是成功的!
【杜经纶的回答(2票)】:
我补充下 & 我着实讨厌那些用繁体字答题的人。他们应该能写简体,如果可以,那么在大家都用简体的地方,你这样做是不是有些不妥。看懂简体应该比看懂繁体更难。
繁体不是外语,应该不存在你的意思表达的不充分的而需要用繁体的情况吧。
难道用繁体代表了你的某些特征,比如说,你认为自己很有文化?
发表评论:
馆藏&5258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繁体字好还是简体字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