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神经科人体损伤残疾赔偿标准几级残疾

所有的磁共振病人,在进入之前都会被医生询问身上有没有金属物品,因为里面有强磁场,带金属物品进去不仅容易损坏机器,而且对医生和病人的生命安全是个威胁,尤其是心脏起搏器的病人,进去就真的是完了,所以磁共振申请单和磁共振大门上,会明确标注,医生也会再三强调。&im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707& src=&/a996d8cd90d26510ec25abb65dbe05d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a996d8cd90d26510ec25abb65dbe05d4_r.jpg&&&br&
可是在中国,病人才是大爷,很多时候为了这个都有人能跟你吵一架,解释半天都解释不通,而且这种人多了去了,只不过这次被拉出来讨论了,我们医院磁共振室有两个箱子,进去之前都会让病人做准备,把东西取了放进去,然后之前有个病人,准备的时候就让他取东西,取完了进门前问了他两次,身上还有没有硬币打火机啊之类和金属有关的,一口咬定没有,进去了就看他衬衫里明显有东西被吸起来了,衣服已经扯变形了,赶紧一把给他拉住问他是不是带金属物品了,人家还说没有,问他确定吗,他说确定,又问他有没有觉得什么在拽他,他说有,然后人家嘻嘻一笑,从衣服里掏了一塑料袋硬币出来了,妈的智障…&br&&br&
还有一个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一个病人,我低头在那安线圈,然后一个硬币像子弹一样飞过来,贴着我脸砸上去,我都感觉到它蹭到我眼睫毛了,然后砸在机器上,当时真的是吓一跳,反应过来恨不得给他头按到机器里去[微笑],这要是当时我扭个头,估计硬币就打我眼睛里去了,然后问他为什么没取,他说他想试一下,看看会怎么样,没想到这么厉害,所以说愚蠢不可怕,怕的就是愚蠢还自以为是,还要作的&br&
这个轮椅吸上去是没砸到人,估计砸到人了医院还要倒给病人赔钱,而且机器损坏了,后面预约的病人都得等,继续排队,所以我支持医院索赔,总得疼了才记得住,大家都是成年人,自己犯的错别指望别人给你买单
所有的磁共振病人,在进入之前都会被医生询问身上有没有金属物品,因为里面有强磁场,带金属物品进去不仅容易损坏机器,而且对医生和病人的生命安全是个威胁,尤其是心脏起搏器的病人,进去就真的是完了,所以磁共振申请单和磁共振大门上,会明确标注,医生…
谢各位邀,本来不想答,但邀太多了……&br&&br&至于我是干什么的凭啥敢来答呢,是这样,目前已在辐射行业从业10年,有辐射工作人员执照(中国的和意大利的)。&br&&br&首先,&u&如果&/u&说明书没有撒谎,数据属实的话,&u&单次检查0.2微Sv的确是一个&b&非常小&/b&的量&/u&,0.2微相当于你在地球上随便一个地方呆一个小时的剂量。如果要分析0.2微产生的不确定性影响,我猜大概能增加癌症几率。几率有多大呢?小数点后面看见数字之前得有好多好多好多个零吧。这里说猜其实是件很不严谨的事情,但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这个值实在是太小了,想去分析都是件很困难的事情。&br&&br&按照极端情况考虑,假如在机场工作的人每天过安检5次,一年365微Sv的剂量,和公众区域年个人暴露量不超过1000微Sv还是差了很多,也不会被列为辐射工作从业人员。所以如果说环评合格,也是很有可能的。&br&&br&但为什么我对这个东西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呢?&br&&br&&u&第一&/u&:各国,包括中国,都有明确规定,涉及电离辐射的应用要明确标示,警示,设置安全区域。&br&&br&&u&显然,这里违法了。&/u&也许环评报告里面有测量数据显示开机时设备附近的剂量率并且合格,测量开机时设备附近剂量率是多少又不是多困难的一件事,如果真的安全,写出来就好了嘛。&br&&br&&i& 更新补充:&/i&最新消息,根据成都市环保局“2016限改字06号”文件显示,这个设备在机场和车站的使用甚至没有完成《辐射安全许可证》的手续,这也是&b&&u&绝对违法&/u&&/b&的。&br&&br&&u&第二&/u&:辐射防护的原则是,&b&&u&没有意义或者是可以避免的剂量,任何情况下都要尽量避免。&/u&&/b&&br&&br&安检的手段千千万万,欧美机场很大程度普及的毫米波扫描设备,或者人工手检都完全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偏偏选择可能造成潜在健康风险的电离辐射对公众进行普检,这是很不妥的一件事。而且选择全透照摄的X光意义在哪里?安检真的在乎某人肚子里有把枪或者刀的情况么?过了安检还得先切腹取出凶器才能实施犯罪行为?有人很多次提到&u&,坐一次飞机要受到几十微Sv的辐射,你连飞机都坐了安检这点量算个什么?&/u&是的,的确不算什么。&u&我每次设备维护都是几个小时&b&三百四百微Sv&/b&的剂量挨着&/u&,安检的0.2对我来说真的就是个屁。但是,&u&没必要的剂量我为什么要挨?&/u&或者再更矫情一点的打个比方,假如我有好几千万,我根本不在乎丢没丢一块钱,但我就不愿意给你,这有什么问题么?&br&&br&&u&第三&/u&:公司的宣传手册和告示板太无耻。&br&&br&这里很多朋友的回答中都已经提到了,我冒着抄袭的风险再强答一下好了。从头到尾告示板没有提到过一次使用的射线是低能量X射线,而是使用了莫名其妙的弱光子来代替。我可以理解从宣传的角度考虑到公众谈辐射色变的情绪,为了避免引起强烈抵触,作者可能会避免使用敏感词汇等等等等。但是科普的原则就是说实话,讲道理。如果连实话都不敢说,人凭什么要相信你?&br&&br&胡说八道的例子在告示和说明书中还有很多。比如提到的一次接受100000微Gy以下的剂量是安全的,这是彻底的胡扯。100000微Gy是一个很大的剂量。按照X线的情况来考虑,100000微Gy的X线造成的等效剂量是100000微Sv,也就是100毫Sv。超过100毫Sv这个值的剂量是一个已经确定的会对生物体产生伤害的剂量。一次性低于100毫Sv的剂量理论上不会造成可观察到的直接伤害,但是这里面并没有考虑随机性效应的影响。一次性接受100毫Sv是一定会增加致癌几率的。无论哪个国家如果出现一次性接受100毫Sv的意外辐射,都可以定性为很严重的辐射事故,说100毫以下就安全,我不敢同意。&br&&br&另外一个例子是引用了一篇文献试图证明长期微剂量辐射增强抵抗力有益健康。这我都不想吐槽了……随便去翻个医学期刊有关低剂量电离辐射的危害的文章一堆一堆一堆的,高原地区皮肤癌发病率高于平原地区也是有医学数据支持的(高原地区由于大气层较薄,宇宙辐射要高于平原地区)。而且原论文只是提出了这种可能性的研究,相反论点的文章也有很多,根本不是一个已经确定的结论,某作者就非常脸大的拿来直接当证据了。&br&&br&在我来看,如果明确写清楚了这是电离辐射,这是极小剂量X射线,设置好安全剂量率警示区,说明写清楚检查剂量极小对人体健康风险极低可以忽略,通过环评通过审批,用也不是问题。但就目前这种不明不白一半瞎话的说明,和根本没有给孕妇,幼儿,特殊情况的病人选择的权利的情况下 - “当心台阶摔倒请走人工通道”这种无耻的瞎话我不觉得算是告知情况给人选择权 - 啥也别说了,坚决抵制。&br&&br&更:谢各位支持,没想到一天一千赞还上了日报,还有记者朋友们约访…我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行业内普遍认识大概说一说,一定会有疏漏或者不准确的地方,很惭愧,谢谢大家。&br&&br&已有记者朋友跟进,请关注后续&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5097&/span&&span class=&invisible&&0618/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关于香蕉的问题,请参考&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5097&/span&&span class=&invisible&&0618/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谢各位邀,本来不想答,但邀太多了…… 至于我是干什么的凭啥敢来答呢,是这样,目前已在辐射行业从业10年,有辐射工作人员执照(中国的和意大利的)。 首先,如果说明书没有撒谎,数据属实的话,单次检查0.2微Sv的确是一个非常小的量,0.2微相当于你在地球…
来填坑啦~~~~(* ̄▽ ̄)y&br&&b&多图预警!!!!!&br&是的,需要后期。&/b&&br&一般来说,大部分人可能对于CT片子出片的概念是这样滴:&br&&img src=&/121a773eab7f6e241ee227a_b.jpg& data-rawwidth=&670& data-rawheight=&1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0& data-original=&/121a773eab7f6e241ee227a_r.jpg&&&br&这边拍了CT,那边用USB线连接打印机,病人扫描完了直接就自动打出片子来了!更高级点的地方当然是无线传输啦,WIFI就可以啦!!&br&好吧,我知道好多人觉得诊断报告也是机器自动出的(┳_┳)... &br&&br&事实上中间还有很多步骤的。&br&一般患者看到的CT室是这样滴!!&br&&img src=&/91cd19056ecfcee2c3fd588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4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91cd19056ecfcee2c3fd588_r.jpg&&一个小屋,一台CT机,一个美女(男)技术员……对,指导患者摆位的一般不是医生,是技术员。&br&摆完了位,技术员就退出去了,只留患者一个人在扫描间里面。那扫描间背后的空间是什么样的呢?见下图!&br&我院CT室偷拍图( ̄▽ ̄&) &br&&img src=&/54dc133f4b27790fcfa90e5bb4e19f91_b.jpg& data-rawwidth=&3840& data-rawheight=&21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840& data-original=&/54dc133f4b27790fcfa90e5bb4e19f91_r.jpg&&&br&扫描间后面其实有很多人,医生、技术员、护士,各司其职。&br&扫描的时间很短,扫出来的数据是原始图像,可以变成很多种形式。比如根据窗宽窗位(其实就是亮度和对比度),可以显示成好多种样子:&br&↓下面这种就是&b&软组织窗&/b&,显示软组织特点的,软组织呈深浅不一的灰色。观察肝胆胰脾等内脏、肌肉什么的都用这种。&br&&img src=&/2ddbda39b5d58f39fc83cd014f758e3b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4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2ddbda39b5d58f39fc83cd014f758e3b_r.jpg&&&br&&br&&br&↓下面这种是&b&肺窗&/b&,用来观察肺部的~这时候因为亮度很高,所以软组织肌肉的部分都变成白色了。&br&&img src=&/e1e24c3d2be168c0865c9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4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e1e24c3d2be168c0865c9_r.jpg&&&br&&br&&br&↓下面这种是&b&骨窗&/b&,其他都显示得很暗淡,只有骨头非常清晰~~~&br&&br&&img src=&/b71d17d829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4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b71d17d829_r.jpg&&&br&&br&以上几种都是比较常见的图像,就是咱们做CT的时候经常可以拿到的图像,都是根据患者的检查申请单,由打片子的医师选取合适的窗宽窗位,力求让病变部位或者需要观察的器官显示得最为清晰。所以扫完了之后下一步的工作其实是由医师决定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并且适当“锐化”~&br&&br&&br&然后还有&b&三维重建,血管重建,骨骼重建&/b&等等……是不是很高大上的样子?&img src=&/1cc683ae638cb39a4a0bba8a8721478b_b.jpg& data-rawwidth=&213&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3&&&br&上面这个三维重建,可以做冠状位、矢状位切面,一般是帮助确定病变侵犯范围、与血管的关系等,比横断位更加清晰~这个在CT机上需要用手选取相关层面,然后重建出来。&br&&img src=&/34ba47987d77ecefd23aab5_b.jpg& data-rawwidth=&435& data-rawheight=&3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5& data-original=&/34ba47987d77ecefd23aab5_r.jpg&&&img src=&/2dd492dff1be348bb9929ee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8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上面这两个是血管和骨骼的重建,只要你的临床医师要求做这些图,那么CT室的医生就必须要做~~这些都是在工作站电脑上用后处理软件做出来的,需要一点点抠图,擦除无关的组织……高仿真,还给上伪彩色呢(* ̄︶ ̄)y 现在的软件真的很强大啊!&br&&br&图都做完了之后就是打印排版了。&br&各位很少看到片子打印一半,另外一半没有图像的吧?但是根本也没法保证每个病人的扫描层数是正好填满格子的呀。所以就是如果还有几个格子没填满,就用其他窗宽窗位的图像来凑凑凑~凑满格子。&br&&br&好了经过这么多道工序,重于可以打印出来啦!现在医院冲洗胶片很少像以前那样手工冲洗了,都是自动胶片打印机,批量生产,方便快捷。(因为用的仍然是银材料,所以一张胶片成本价都是20+元,其实不便宜)。&br&&br&片子打出来,下面就是最繁琐的一项工作了。&br&下图,是我院半个上午做的病人的CT口袋,按尾数1-0分成10堆,每堆都有10个左右(我院一上午约200+病人)。&br&&img src=&/e076b9d635ccdf4b2c7c2_b.jpg& data-rawwidth=&1620& data-rawheight=&9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20& data-original=&/e076b9d635ccdf4b2c7c2_r.jpg&&&br&&br&然后我们有5台CT机,对应5台打印机……不停的喷喷喷出胶片的节奏啊!!Σ(`д′*ノ)ノ &img src=&/6b029e891a1bbedd631cfd_b.jpg& data-rawwidth=&3840& data-rawheight=&21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840& data-original=&/6b029e891a1bbedd631cfd_r.jpg&&&br&所以这么多胶片是怎么对应到患者的口袋里的?&br&每一张胶片,都经过&b&软妹子美女技术员的纤纤玉手的抚摸!!&/b&经过反复核对病案号和姓名才会放入片口袋。&br&&img src=&/fba65c698cc_b.jpg& data-rawwidth=&1620& data-rawheight=&9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20& data-original=&/fba65c698cc_r.jpg&&&br&至此,基本上就完成了最后的工序!嗯……整个过程完成,快的大概需要半小时,慢的话一个多小时吧。因为做重建需要时间,而且技术员也不会每分每秒都在打印机上收割胶片,都会攒一攒,一大叠一起收拾的~~~&br&&br&最后俺想说:2个小时的时间,其实是差不多的,毕竟质量比速度更重要一些。&b&但是如果真的特别急,可以和拍片的工作人员说明情况,绝大部分人都会给您稍微加快一点,酌情特殊对待的&/b&~&br&&br&以上,如果还有啥关于CT室的问题,欢迎私信和评论o(* ̄▽ ̄*)ゞ
来填坑啦~~~~(* ̄▽ ̄)y 多图预警!!!!! 是的,需要后期。 一般来说,大部分人可能对于CT片子出片的概念是这样滴: 这边拍了CT,那边用USB线连接打印机,病人扫描完了直接就自动打出片子来了!更高级点的地方当然是无线传输啦,WIFI就可以啦!! 好吧,…
所以说,在天朝,科普有个毛用&br&费劲巴拉的说了一圈,PX安全,核电站安全,转基因安全……&br&最后被底下经手的人,因为几万块钱的回扣,就全都打脸了&br&老百姓不信任有关部门的任何行为,这是有理由的
所以说,在天朝,科普有个毛用 费劲巴拉的说了一圈,PX安全,核电站安全,转基因安全…… 最后被底下经手的人,因为几万块钱的回扣,就全都打脸了 老百姓不信任有关部门的任何行为,这是有理由的
为什么一环扣一环就可以推出漏洞多?中间缺乏逻辑联系。配件多配合多那么犯错的概率可能就会高,但是,跟配件少配合少结构简单的相比,&b&&u&犯一个错误就会致命的概率也低了&/u&&/b&,所以,破坏反倒是不那么轻而易举的了。&br&&b&计算机?和人体的精妙度相比,那也就是台计算机吧!&/b&&br&&br&人体何止有纠错系统啊,人体可以自我保护、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免疫系统不过就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br&我们知道为了适应消化功能,胃液酸性很高,里面还有胃蛋白酶可以对蛋白进行水解,但是你的胃并没有被自己水解消化掉。这是因为胃粘膜的细胞连接紧密,同时又可分泌碳酸氢盐,可以保护不被高浓度的H+侵蚀;同时胃内粘液可以对食物进行润滑,保护粘膜减少粗糙食物的机械损伤。这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个很小的方面,而且不需要免疫系统。&br&人体的自我调节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多种机制,包括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多种途径,简单的一个心跳,虽然你自己没有意识到,但是每时每刻都在经历各种调节。当你需要的时候,比如活动时,激动时或者失血时它会跳的快些,搏出血量多些;而当血压升高时,心率又会反射性的下降,不至于使血压过高,超出血管可承受的压力。这是人体自我调节的一个很小的方面,而且不需要免疫系统。&br&皮肤被割破划开一道口子,浅的话不用任何缝合包扎自己就可以重新长好,而且不留疤痕。当体内有血管被堵住的时候,被影响的脏器并不会马上因为缺血而坏死,而是会出现新生血管,绕开被梗阻的血管继续对脏器供血,这被称为侧支循环的建立。这都是人体自我修复的一个很小的方面,而且不需要免疫系统。&br&&br&人体如此大的一个系统运行过程中,确实经常会出现错误,比如可能每时每刻体内都有基因在复制转录过程中出现突变,或者不定什么时候心脏多跳了那么一下;但是,正是因为人体的精妙,&b&以人类的自我协调能力,发生疾病的概率远远低于“配件”出错的几率,足以使人类在地球上延续至今。&/b&&br&更何况,即使出现了疾病,人类中还出现了医生这种职业。当然,目前来看,医生实际作用并不大,他们也不过就是在身体运行出现紊乱时,用点小手段,来帮助人体重新回到正轨。比如用药物治疗,针对异常的某一个缓解,利用药物纠正这个异常。但是药物缺乏自我识别和协调,它在纠正机体异常的时候其实也给机体运行带来了其他异常,这就是药物副作用,然后我们再利用机体的自我协调能力,纠正本来的和药物带来的各种影响,使身体重回正轨。手术也是一样,无论手术大小,最终都是通过机体的自我修复和协调能力,让病人术后康复。所以,&b&以目前的医学水平,&/b&&b&最终让你重获健康的不是医生,而是你自己的身体,医生就是帮把手而已;&/b&&b&医生绝大多数时间不是“治”人,而是“帮”人。&/b&而医生之所以能有机会帮人,也都是仰仗人体结构的复杂精妙。
为什么一环扣一环就可以推出漏洞多?中间缺乏逻辑联系。配件多配合多那么犯错的概率可能就会高,但是,跟配件少配合少结构简单的相比,犯一个错误就会致命的概率也低了,所以,破坏反倒是不那么轻而易举的了。 计算机?和人体的精妙度相比,那也就是台计算…
-&br&医学影像学,老师是中山大学附三一位副教授,爱开黄腔。平日上其他课时我都打瞌睡,这门名字好似枯燥的课,到后来却(出乎意外地)听得非常有意思。大概是因为知识的乐趣。&br&&br&如何根据CT作出诊断?起码要学完&i&《人体解剖学》、《医学生理学》、《诊断学基础》、《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外科学》&/i&对人体解剖结构的熟练掌握,对正常的生理机制、组织学形态,以及对各种疾病所致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临床表现),发展转归以及预后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才只是阅片的基础,底层。就像做文章起码要识字。此外,诊断的逻辑思维,根据患者病史的推理分析,一层揭开一层,一环扣住一环。举一个简单例子:患者咳嗽一月余,伴午后潮热、盗汗,医生在阅片时就会着重考虑结核的可能性,让他做一个PPD试验,难以鉴别时或考虑诊断性抗结核治疗。但如患者是老年人,近来消瘦,阅片时就应该更加谨慎地排除肿瘤可能。这些医学储备,体现在诊断路上的每一步。当然也有一目了然的片子,影像学改变很典型,但更多的疾病需要思考,鉴别起来有难度。&br&&br&医生直观地从CT片上看到的图像,如冰山的一角,将它和最后的诊断联系起来的,是医生数年来编织在脑子里的网络体系,里面有许多通路,每个岔口指向的可能是很不同的结局。没有前面的基础,根本无从下手。就像你能数出Monet在一幅画上画了几朵睡莲,但这对鉴赏它并没有很大帮助。同样,一个没有任何医学基础的人,对照着正常的CT影像,或许也能比较出异同。假设他也在一位病人的肺部发现了阴影,能辨别是炎症?结核?还是肿瘤?坦白说,我学医的第四年,影像学考试成绩也过得去,刚完成两个月见习,也仍旧没有底气下诊断。&br&&br&我的那位老师,最擅长挑肺的毛病。他口中的例子不胜枚举,很多经验丰富的医生手里也常有肺癌漏诊、误诊。他一位朋友(同为医生)的父亲,在其他医院诊断为肺结核来的。他坚持怀疑是肺癌,活检一看,确实就是。现在那位病人活得很好,平时经常约他打球、吃饭。「救死扶伤」好像在目前的医患关系大背景下,没人提,甚至不适合提。但这不是救了一条命是么?故事我编的,意思差不多。&br&&br&有些事情概率非常小。高中圈子里不懂医学的朋友,他们的论调倾向于「医院无良,一点小事拍CT,图的是钱。」但有时肺癌长在锁骨下面,阴影重叠在一起,没有经验的医生,草率看一眼X片,疏忽就放过去了。那是平片的盲区,CT的优势。同样,CT作为一项技术也有其局限。医生的知识和经验,就是帮你尽可能多的去利用这一技术的好处。&br&&br&我想,仪器的诊断能力要达到同样的水平,并不是没有可能。但到那会子,估计大多数基层医院都取消了。人们通过计算机、手机、智能穿戴设备,就可以为自己诊病,通过网络渠道购买药物?&br&&br&题干中的假设很超前。望早日实现。&br&&br&考试周,仓促一答。以上。&br&———————————————————&br&以下补充:&br&&br&&i&肺大概是这样&/i&&br&&img src=&/ddf9cc62a8a297c0a06c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ddf9cc62a8a297c0a06c_r.jpg&&&br&&img data-rawheight=&750& data-rawwidth=&1334& src=&/5dabc025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4& data-original=&/5dabc025d_r.jpg&&&br&以胸部CT为例。上图是矢状面(通俗解释就是:把人左右劈开,从侧面看过去)下图是横断面(把人上下劈开)。其实解剖的假想平面还有冠状面(把人前后劈开)。其中大片深色的部分就是正常肺的CT影像,红色的线,从上往下依次是上、中、下叶(右肺)。&br&&br&CT(Computed Tomography),断层扫描顾名思义就是在不同层面截取非常多这样的图像。打印出来展示给病人,只是很少一部分,通常是具有代表性,能较清晰分辨出异常的几张。而医生在电脑的CT结果里能看到什么呢?(见习期间看了很多CT片,都在病案系统里,鼠标小轮儿一滚,就是一gif。嗯,酸爽。)&br&&br&由上及下依次:&br&&br&&i&主动脉弓层面&/i&&br&&img data-rawheight=&750& data-rawwidth=&1334& src=&/fe21515f7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4& data-original=&/fe21515f7d_r.jpg&&&br&&i&气管分叉层面&/i&&img data-rawheight=&750& data-rawwidth=&1334& src=&/34fc3b18ce3b0e02df0052aab6de5e6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4& data-original=&/34fc3b18ce3b0e02df0052aab6de5e67_r.jpg&&&br&&i&右上叶支气管层面&/i&&br&&img data-rawheight=&750& data-rawwidth=&1334& src=&/2cd60cdb21f28d1f6de14d52b72ea1e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4& data-original=&/2cd60cdb21f28d1f6de14d52b72ea1e2_r.jpg&&&br&&i&中间支气管层面&/i&&br&&img data-rawheight=&750& data-rawwidth=&1334& src=&/5c8a91998e01ceb5c73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4& data-original=&/5c8a91998e01ceb5c739_r.jpg&&&br&&i&胸腔入口层面&/i&&img data-rawheight=&750& data-rawwidth=&1334& src=&/062e6264af45ceb6683da6eccac9022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4& data-original=&/062e6264af45ceb6683da6eccac9022c_r.jpg&&&br&&br&&i&胸骨柄层面&/i&&br&&img data-rawheight=&750& data-rawwidth=&1334& src=&/208f7f5ab91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4& data-original=&/208f7f5ab918_r.jpg&&&br&&br&肺部的CT片,医生就是这么连着看下来。再联系X片(通常CT检查前已经拍过胸部平片)的特点,去找损伤位置。肺部常见损伤有:
&br&&ul&&li&&p&&i&渗出(Exudation)与实变(Consolidation) &/i&&/p&&/li&&li&&p&&i&结节 (Nodule)
&/i&&/p&&/li&&li&&p&&i&肿块(Mass)
&/i&&/p&&/li&&li&&p&&i&纤维灶(Fibrosis)&/i&&/p&&/li&&li&&p&&i&钙化(Calcification)
&/i&&/p&&/li&&li&&p&&i&空洞(Cavity)与空腔(Air containing space)
&/i&&/p&&/li&&li&&p&&i&肺间质性病变(Interstitial lesion)
&/i&&/p&&/li&&li&&p&&i&气道病变(Airway lesion)
&/i&&/p&&/li&&li&&p&&i&胸膜病变(Pleural lesion) &/i&&/p&&/li&&/ul&每种损伤都对应一种或几种常见的肺部疾病,如肿块考虑肺癌,钙化考虑既往结核史等。在CT片上发现病灶,就作分析和鉴别。大概就是如此。至于具体疾病实在是多如牛毛,光是肺就可以讲个十万字,在此就不举例赘述了。&br&&br&再:无奖竞猜,下图X片中患者性别?集齐100赞,公布答案。&br&&img data-rawheight=&750& data-rawwidth=&1334& src=&/a0adc08f055c95e3961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4& data-original=&/a0adc08f055c95e39610_r.jpg&&另:写在前面怕人误会我刻意堆砌,但确实还要学:&i&《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皮肤性病学》、《医学遗传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传染病学》&/i&&b&等。&/b&&br&-&br&&br&&b&&img src=&/bf1f4fbeeec_b.jpg& data-rawwidth=&1334&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4& data-original=&/bf1f4fbeeec_r.jpg&&评论里有人问我在知乎回答问题被赞的感觉是什么样的?答:还不错。&/b&&br&&b&哦,没人问我?没关系,问题我编的,意思差不多。&/b&
- 医学影像学,老师是中山大学附三一位副教授,爱开黄腔。平日上其他课时我都打瞌睡,这门名字好似枯燥的课,到后来却(出乎意外地)听得非常有意思。大概是因为知识的乐趣。 如何根据CT作出诊断?起码要学完《人体解剖学》、《医学生理学》、《诊断学基础…
哈哈,这个问题太适合我了!说个自己骨科急诊的段子。&br&&br&某年底陪老师出骨科白班急诊,好容易熬到快下班,老师看没什么大事,先溜号回住院部准备换衣服参加新年联欢会去了(当时本人已经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在学习医院注册,有独立行医资格)。&br&&br&这时一右足跟肿胀的老爷子拍完X线片回来看结果。先取出X线片看——除了老年性骨质增生没看到什么问题——估计是走路、干活儿太多,又不注意保养,开点药休养一下一般就OK了。再拿起影像报告看,直接傻眼!报告上写的是——“右足跟骨&b&骨质明显异常&/b&改变,请结合临床&——我嘞个去!掉链子了吧?赶紧再拿出X线片,从上往下看,从左往右看,翻过来调过去看,从电脑上调出原始片源,放大、对比、变换明暗度看……看得我两眼冒火、面红耳赤、满头大汗,可除了骨质增生和炎性肿胀,真的什么都没看出来嘛!&br&&br&老爷子一大家子人紧盯着我,一个劲儿催问病情,估计是看到大夫两眼冒火、面红耳赤、满头大汗的样子,也心里发虚,怕我说出“病情很复杂”、”怎么这么晚才来医院看病“、“想吃点什么就吃点什么”之类的话。&br&&br&没办法,只好给老师打电话求援。很快老师西服革履盛装赶到,抓起X线片和影像报告一番研究,突然一拍桌子——这报告少打了两个字!——应该是”右足跟骨&b&骨质&u& 未见 &/u&明显异常&/b&改变,请结合临床“。&br&。&br&。&br&。&br&。&br&。&br&。&br&。&br&。&br&后来有一次闲聊,我问老师怎么就敢断定是影像科同事打错报告了?老师回答:”&b&专业医生如果不敢在专业问题上跟影像科医生叫板,还凭什么做专业医生?&/b&“&br&&br&&b&毕生铭记!!!&/b&&br&&br&&br&&b&————————————————————————————&/b&&br&&b&1.&/b&&b&只是工作中的一件趣事而已,&/b&&b&没有任何黑影像科的意思,平时工作中影像科同事替我们临床科室擦屁股的事情多了去了。大家都是同事+战友。就像我评论里回复 &a data-hash=&26e466faad8& href=&///people/26e466faad8&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谢黄瑞& data-hovercard=&p$b$26e466faad8&&@谢黄瑞&/a& 老师的:&/b&我也不清楚那天影像小哥是怎么操作的,居然会出现这种百年不遇的情况。事件的后续是老师走后我先跟病人解释清楚,然后给影像科打电话沟通,让家属带报告回影像科复查。因为沟通顺畅,家属没有任何意见,事后影像科小哥儿还专门回电话致谢。就事论事,没有黑影像科的意思。&br&&br&&b&2.&/b&有朋友称赞我写的东西轻松幽默又科普医学知识,真是感谢大家的谬赞了。医疗本就是服务大众的,绝不应该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再分享几个我写过的医疗段子,希望能对朋友们有所帮助,也希望能侧面了解一下医生的日常工作内容,谢谢关注。&br&&a href=&/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你最尴尬的一次经历是怎样的?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急诊室里都遇到过哪些有趣的怪事?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都遇到过哪些披着高大上外衣的骗局?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生活中有哪些普遍存在、易被忽略而十分危险的儿童安全隐患?如何避免?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317760& class=&internal&&什么时候你会感觉到「卧槽,这都能装逼!?」?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人在身体看起来完全正常的情况下,有什么可能性在一个小时内突然死亡?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165632#comment-& class=&internal&&作为医生,在火车上听见广播里说有一名旅客需要诊治,你会怎么做?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哪些小病不及时治疗,发展到最后难以挽救的病例?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医生遇到过哪些「这居然都能死」的病人?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学医后你觉得最恐怖的事情是什么?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400320#comment-& class=&internal&&如何看待史学奇才林嘉文同学的离世?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去医院看病为什么大夫只看片子不看影像报告?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看到哪个作者的名字就觉着这是作品质量的保障?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腰间盘突出片子显示很严重!可是自己的症状不是很厉害,还需要治疗吗?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普通人跟职业运动员到底有多大差距?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农药「百草枯」到底是一种什么原理,不是应该只是除草吗?为什么喝一口就救不过来?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卡在喉咙深处的鱼刺过了一夜自己跑出来了,会是蛔虫干的好事吗? - 杨嘉煜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印象最深刻的案件是什么? - 杨嘉煜的回答&/a&
哈哈,这个问题太适合我了!说个自己骨科急诊的段子。 某年底陪老师出骨科白班急诊,好容易熬到快下班,老师看没什么大事,先溜号回住院部准备换衣服参加新年联欢会去了(当时本人已经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在学习医院注册,有独立行医资格)。 这时一右足跟肿…
我作为超声医生,说句难听的啊,现在有些患者真都被惯坏了,实话。&br&题主说的预约一周很难接受,那你是没去过大医院,据去过协和的人说,那里预约要半个月到一个月。&br&但你让协和这样的医院怎么办?开一百台彩超,五百台CT,三千台核磁。。。。。。。&br&&br&好吧,这些都很难接受是吧,等一周其实对我们这些医护人员来说,都感觉时间长,但是某些国人的思维,并不是等一周就觉得时间长的,行,请往下看。&br&&br&说说我们我们单位,一个市级三甲医院,每台机器每天全负荷的干得话,一天多得时候能做一百个患者(当然,不是每天都这么多,多数是一天六七十),于是病房采用预约制,通常最多也就预约到第三天,毕竟只是个市三甲。&br&预约是怎么个密度呢?大约隔5-10分钟就预约一个患者。&br&&br&但是每天都有患者过来抱怨,&br&呵呵,抱怨这个词我用的文雅,其实东北人脾气暴,很多人就直接破口大骂了&br&“什么破B医院,我今天入院凭什么叫我明天来检查?”&br&“啥?叫我后天来??你们医院没能力就别让我住院啊!”&br&“不检查我怎么打针!”&br&&br&好吧,预约两三天很难接受是吧,行。我理解。&br&但是有些患者,特别是门诊,人多排不上号,叫他们下午来,也会挨骂,甚至中午12点了还拦着我们,不让我们下班,不让我们吃饭。&br&&br&好吧,下午检查很难接受是吧,行,我理解。&br&有时工作时就听到门口患者磨磨唧唧的说自己6点就来了,一直空腹呢,这都9点了,还没检查,怎么不多开几台机器,都饿扁了巴拉巴拉的。声音绝对能叫我听到。你们能不能小点声?故意让我听到有啥意义吗?我早上基本也不吃饭,我抱怨了吗?对,我就是自找的。&br&&br&&b&在某些患者眼里,彩超机器总是不够用,最好一个患者配一台机器才是最好。&/b&&br&&br&&br&终于,上个月开始,通过很多患者不懈的努力和某些临床医生的推波助澜,医院通知我们科取消预约制,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这是一群多么有智慧的人啊。&br&&br&说说现在的情况吧,每天6点就有人在门口排队,等我7点40到单位时,通常要挤进屋里,因为门口全是人,9点的时候,患者高峰期,门口和走廊里全是平车和轮椅,一个入院患者基本都有几个家属陪同,于是整个走廊全是人,还有平车和轮椅,有机会我去拍张照片给你看看,那才叫水泄不通呢。&br&于是现在患者骂的比以前厉害多了。&br&我年轻时有时还与患者理论一下,现在无所谓了,只要不骂我就行。这个不预约的状态维持不了多久,估计过几天又会预约了。&br&&br&扯远了,大家就看黑体字就行了。
我作为超声医生,说句难听的啊,现在有些患者真都被惯坏了,实话。 题主说的预约一周很难接受,那你是没去过大医院,据去过协和的人说,那里预约要半个月到一个月。 但你让协和这样的医院怎么办?开一百台彩超,五百台CT,三千台核磁。。。。。。。 好吧,…
&b&一、T1、T2是什么意思?&/b&&br&MRI是磁共振成像,原理是施加一个&b&磁&/b&场,让原子核和着磁场的节拍动起来(&b&共振&/b&),当磁场停下来的时候,原子核恢复常态,这个恢复的过程会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能量,探头检测出这个能量,并用于&b&成像&/b&。&br&&br&真实的物理过程更复杂,我不会,不强行装逼。我只知道T1、T2是两个用于测定电磁波的物理量,它们可以作为成像的数据。根据T1来成像的,就叫“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临床工作中也经常简称“T1”。&br&T2以此类推。&br&&br&&br&&br&&b&二、如何理解“T1看解剖,T2看病变”?&/b&&br&看图说话:&br&&img data-rawheight=&356& data-rawwidth=&669& src=&/1a2b2c441dc1ed64f5ef9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9& data-original=&/1a2b2c441dc1ed64f5ef9e_r.jpg&&↑左图是T1加权成像,右图是T2加权成像,(C)Aliasgar V Moiyadi, et al&br&&br&我们注意到,&b&T1图像的整体感官跟“临床图像”的“习惯配色风格”非常接近&/b&,你看白质是白的,灰质是灰的,脑脊液是黑的。所以,你看着T1图像就可以自行脑补各种断层解剖图。于是,“T1看解剖结构”的说法就这么来。&br&&br&T2图像呢?卧槽,那个亮晶晶的东西是啥?&br&不管你有没有学过医,一看这样的图,本能就会注意到那个明亮的东西。没错,那货就是个病变。再返回到同一部位的T1图像,它是那么地灰不溜秋,毫不起眼,所以就有了“T2看病变”的说法。&br&&br&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b&T2信号跟水含量有关,而很多病变都伴随组织水肿。于是,很多病灶的T2信号要强于周围的正常组织。人眼对亮的东西相对敏感&/b&,于是,T2图像在发现病变上有优势。&br&&br&不过,这种高度简化的模型&b&只适用于初学者入门&/b&,真正工作时你要灵活对比多种成像方法,包括但不限于:T1、T2、FLAIR、DWI......&br&&br&&br&&br&&br&想知道配图中的病灶是个什么JB玩意儿?&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阴茎癌脑转移(出处:Moiyadi AV, Tongaonkar HB, Bakshi GK.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metastasis in penile carcinoma. Indian Journal of Urology. ):585-586. )
一、T1、T2是什么意思? MRI是磁共振成像,原理是施加一个磁场,让原子核和着磁场的节拍动起来(共振),当磁场停下来的时候,原子核恢复常态,这个恢复的过程会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能量,探头检测出这个能量,并用于成像。 真实的物理过程更复杂,我不会,…
我是临床医学专业,因为个人原因,在某TOP 10 医院放射科轮转过长达一年时间,从完全的门外汉到能够基本完成放射科日常影像诊断工作,也对这种认知转变的过程有所理解。很遗憾,“没什么技术含量,全靠仪器。ct片子拍出来仪器就已经诊断出病情,医生只是根据片子的诊断结果给病人解释”,这个结论不是完全成立。医学确实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了很大的飞跃,但科技手段只是辅助手段,医学最终还是一门“人”的科学,对患者如是,对医生也亦然。&br&&br&围绕影像片子的医疗工作涉及放射科诊断医生和临床相关科室医生两类人群。&br&&br&先说放射科诊断医生的工作。&br&简单地说,放射科的工作由两部分完成,第一部分是患者在放射科拍摄影像片(X线片、CT、MRI等),这一过程是由放射科技师操作各类机器完成,包括参数设定、扫描、图像处理等,有点类似摄影师拍照,只不过操作的机器更巨大。之后,图片会通过专门的电子系统传输到诊断医生的电脑上,大部分时候,诊断医生在医用竖屏显示器上调阅影像图片,逐幅观察图片(一般普通、常规情况,一名患者的图片在80幅-320幅之间,如果是本院多次就诊患者,还需要调阅既往影像图片,作出对比,图片量倍增),寻找发现问题;然后按照要求进行描述,哪些结构正常,哪些结构异常,如何异常;之后结合检查申请单上的临床症状(有时临床科室没有提供)作出“影像诊断”,通俗的说,就是考虑可能是什么疾病,或者倾向什么疾病。对于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经常能够确定地下结论,就是什么疾病,这份自信是在日积月累的学习和工作中沉淀出来。所有的报告由初级医生完成后,必须由上级医师审核才能签发,如果遇到疑难杂症,还需要更高级的医师或多人讨论后签发。&br&&img src=&/1bdc041aadc128f843fd5eae5fc73e3a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3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1bdc041aadc128f843fd5eae5fc73e3a_r.jpg&&&br&&br&所以,你会发现,很多患者认为的已经诊断出来的报告,其实并不是机器自己给出来的,是由影像诊断医生完成的,只是这部分工作是幕后的,没有被患者看到。就像一部电影,大多时候人们往往说演员如何出彩,但幕后大量工作人员奉献了自己的力量。&br&&br&医学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异病同征,同病异征。拿最易理解的肿瘤来说,肿瘤生长的一个特点就是毫无规律,一千个患有相同肿瘤的患者,他们的临床症状和影像表现都不会完全一致。这就需要诊断和鉴别诊断。影像诊断这一部分工作,目前还无法由机器完成,还是通过人的劳动完成的。而要完成这一工作,首先需要非常清楚地知道正常的人体解剖结构及断层解剖结构(影像图片大多是断层图片),而且还要了解正常的人体变异(是的,即使正常的人体结构,很多人也有变异,不能误判是异常),之后要清楚地知道异常的组织结构,这就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所谓见多识广。&img src=&/5ebf1b69b4a720df23237a_b.jpg& data-rawwidth=&824& data-rawheight=&5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4& data-original=&/5ebf1b69b4a720df23237a_r.jpg&&&br&&br&由此可以看出,在当下的医学环境,影像诊断工作在整个医疗流程中的关键,虽然有时无法达到病理诊断这种“金标准”,但同样不可或缺。也正是基于此,在欧美国家,放射诊断医生的薪酬是各专业医生中比较顶尖的(当然,他们也具有更大的工作范畴和“权利”,比如参与制定化疗方案等),而在国内,放射科还是“辅助科室”。&br&&br&再说临床科室医生的工作。&br&患者摄片后拿到影像片和影像诊断报告,去找医生。有两类医生,一类医生可能直接看报告,不看片子,有很多可能,有可能是他不够专业,“不太会看”(这也是设立放射诊断医生的目的之一,术业有专攻),有可能是他病人太多,没有时间。题主产生疑问,大多可能发生在这一环节,一个现实可能的原因是很多低年资的医生,影像诊断教育和水平还不够,无法直接阅片;还有一类医生,他可能只看片子,不看报告,非常自信,这大多是一些老教授或高年资医师,他们在本专业浸淫多年,资历经验丰富,对本专业的影响诊断手到擒来。&br&&br&&b&综上,目前的科技水平,仪器不可能自己诊断,所有的影像诊断工作都是有影像诊断医师和临床医师共同完成。&/b&
我是临床医学专业,因为个人原因,在某TOP 10 医院放射科轮转过长达一年时间,从完全的门外汉到能够基本完成放射科日常影像诊断工作,也对这种认知转变的过程有所理解。很遗憾,“没什么技术含量,全靠仪器。ct片子拍出来仪器就已经诊断出病情,医生只是根…
花几百元让一位理发师和一位经过几个月训练的理发店技师用某种成分明确的化学药剂和一些你学你也会的技术烫个头发不觉得贵。&br&&br&花几百元让一位医学博士毕业的影像科医生和一位既要懂医学又要懂物理原理的影像科技师用价值几千万元每天维护成本就要上千元凝聚了5个诺贝尔奖和无数人智慧结晶的高科技仪器为你的健康做一次MRI扫描觉得贵。&br&&br&不禁想起了“拿手术刀的不如拿理发刀的”那句话。。
花几百元让一位理发师和一位经过几个月训练的理发店技师用某种成分明确的化学药剂和一些你学你也会的技术烫个头发不觉得贵。 花几百元让一位医学博士毕业的影像科医生和一位既要懂医学又要懂物理原理的影像科技师用价值几千万元每天维护成本就要上千元凝聚…
这主要是讲给非影像学的了解成像原理,专业术语不那么严谨。&/p&&p&
首先要明白几点事情,人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每个原子都有自己的震动频率,即,可认为它们都是在哆嗦着。每个原子由于电子环绕,故都可看成个小磁铁。人体内水的含量最多,水含有氢原子。磁共振主要依靠氢原子来成像。&/p&&p&
平常,人体氢原子都是杂乱无序的哆嗦着,由于各方向磁性抵消,人体整体不体现磁性。如同跳舞场大妈,在开始前热身运动,各干各的,朝向四面八方,没啥规律。当把人体置于一个强的外磁场中,氢原子仍按自己频率震动,但方向为与外界磁场保持一致,整体上体现磁性。如同,音乐一响,大妈们立即面朝音响站好,这时整体方向是面向音响那里的。此时大妈仍旧按自己的情况哆嗦着,呃,跳着舞。&/p&&p&
此时我们加入一个射频脉冲,那么与射频脉冲频率相同的氢原子就产生共振,那么它可能震动幅度大了,方向变了,其它氢原子因为没有共振所以改变很小。当这个射频脉冲消失后,这些共振的氢原子会慢慢再恢复到原来方向和幅度。这个恢复复过程就会有信号发射出来。我们检测这个信号,就可以画出人体图像。&/p&&p&
搁大妈身上,该这么形容:你站在大妈方阵的前面大喊:“ ×××!你给我跳起来!”于是听到的大妈一下蹦起来!在大妈蹦起的这一瞬间,你就得到了这个大妈的信息,长相,衣服......你挨个叫大妈跳一边就得到全部的信息了,广场大妈信息图你终于得到了。对,你就是那个射频脉冲!对!那个噪音的产生,有你的一份力量。&/p&&p&---------------------------有点深入的分割线--------------&/p&&p&
话是这么说,哪有这么简单。现在有个关键问题,得到的信号,我怎么知道它是哪个位置的。
&/p&&p&磁共振图像一般512*512像素。需要知道每一个像素的值才能画出一幅断面图像,一个部位可能需要几百个甚至上千个断面图像。确定一个像素在图像的位置,需要知道坐标X,Y。确定断层图像在人体的位置,还需要知道一个Z。&/p&&p&
所以首先我要确定这个图像所在的层面(坐标Z),然后确定像素它在这层面的位置(坐标X,Y)。此时,我们使用了三个梯度磁场。这三个磁场是线性均匀变化的,虽然相对于主磁场来说很小。通过Z轴梯度磁场的不同,我们可以确定层面,比如当前层面正好通过眼角。通过XY轴不同,我们就确定层面上的位置。此时就可以知道这个信号具体是哪个位置了。逐个画出就得到想要的图像了。&/p&&p&请大妈出来再演示一下。&/p&&p&当你站在大妈前喊时,有个问题没解决。怎么喊?你不知道名字啊。这个时候就得给大妈们站队定个规则了。比如按身高从低到高先前后排好,然后按胖瘦从从左到右排好。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喊:“165高,60公斤的跳起来看看!”诺,现在你按身高体重画好坐标抽,在相应位置写上你看到的大妈,就得到一个精确位置的值了。让每个大妈跳一边,你就可以画出整个图了。&/p&&p&其实,还有一个坐标,广场大妈跳舞是平面的。人体是立体的。就是说大妈头顶还有一层大妈.......大妈总是很神奇的。其实把这个坐标也按一定规律比如头发长短排序就好了。&/p&&p&扣一下问题,在这个阵型变化当中,就产生梯度场噪音。&/p&&p&好不容易想了这么一出戏,看看非专业能不能明白。&/p&
这主要是讲给非影像学的了解成像原理,专业术语不那么严谨。
首先要明白几点事情,人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每个原子都有自己的震动频率,即,可认为它们都是在哆嗦着。每个原子由于电子环绕,故都可看成个小磁铁。人体内水的含量最多,水含有氢原子。磁共…
因为在做颞叶癫痫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实验,需要健康被试。&br&自己去参与了一会&br&塞了耳塞,趟进去&br&因为是做静息态&br&所以要求不能睡着,头动也不能大,还不能刻意去想东西&br&&br&咣当咣当,哐哐哐&br&尼玛这个噪声好大啊&br&那些病人怎么能够忍受的啊&br&对了,我在做静息态,不能乱想&br&咣当咣当,哐哐哐&br&这房间空调怎么开那么低啊&br&好冷啊&br&我在做静息态,不能乱想&br&咣当咣当,哐哐哐&br&怎么还没有完啊&br&这种幽闭的空间时间过得真慢&br&我在做静息态,不能乱想&br&咣当咣当,哐哐哐&br&咦,这是摄像头吗?&br&里面磁场那么强&br&它怎么工作的啊&br&我在做静息态,不能乱想&br&咣当咣当,哐哐哐&br&哎,这尼玛不要乱想我都想了些什么啊。。。。&br&我在做静息态,不能乱想&br&咣当咣当,哐哐哐&br&这静息态做出来的数据可信吗?&br&&br&注解: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是用磁共振看人安静,不睡觉,睁眼或闭眼,不想其他事情况下大脑的活动。&br&&br&哎,我对静息态数据产生了深深地怀疑。。。。。。&br&&br&迎接50000赞
因为在做颞叶癫痫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实验,需要健康被试。 自己去参与了一会 塞了耳塞,趟进去 因为是做静息态 所以要求不能睡着,头动也不能大,还不能刻意去想东西 咣当咣当,哐哐哐 尼玛这个噪声好大啊 那些病人怎么能够忍受的啊 对了,我在做静息态,不…
学渣在此跪谢评论区 &a data-hash=&76dccdfc46d5e971e2f00a268ac4ccbc& href=&///people/76dccdfc46d5e971e2f00a268ac4ccb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76dccdfc46d5e971e2f00a268ac4ccbc&&@LittleBlack&/a&&a data-hash=&e0ee16c8cb35324fcbcffcf208c1b3cd& href=&///people/e0ee16c8cb35324fcbcffcf208c1b3c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e0ee16c8cb35324fcbcffcf208c1b3cd&&@悠哈&/a&&a data-hash=&ad0e716ff59& href=&///people/ad0e716ff59&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ad0e716ff59&&@许立峰&/a&&a data-hash=&a5fadeeb67da817ad83967& href=&///people/a5fadeeb67da817ad8396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a5fadeeb67da817ad83967&&@Xiang Qian&/a& 等各位大神的讨论和指正o(* ̄▽ ̄*)ゞ 根据指点修改了原理中表述不正确的地方m(_ _)m &br&=============渣渣分隔线============&br&&br&谢邀……其实磁共振的原理真是相当复杂,一时半会很难解释清楚,我就简化的答一下吧(⊙﹏⊙)b &br&磁共振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给整个人放在一个强磁场里面,质子产生静态的磁化矢量,这个时候还算稳定,是平衡态;然后进行射频激发,此时会出现纵向磁化矢量偏转,质子向不稳定状态改变;停止激发后,质子向平衡态恢复,恢复的时间长度根据粒子当时的特点是不一样的:转化为图像,可以姑且理解为所有的粒子在以不同的速度从黑变白。在某个时间点进行抓拍,不同的组织必然就会显示出不一样的黑白程度,这样就把不同的组织器官区别开来了。&br&水变得慢,那么抓拍的时候还是黑色的。脂肪变得快,那么抓拍下来的时候就已经是偏白色的~(当然这个过程其实很快,以毫秒级别的计算) ←此处仅指T1加权成像,其实磁共振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成像,做出来的图像各异,但是T1加权成像是最基本的~&br&注射的增强针就是钆对比剂。钆对比剂简单来说是可以迅速变白的分子,打进血管里,随着血液流到全身各处血管,然后所有有血的地方就都变白啦!浓度越高,越白!并且是动脉先白,静脉后白,最后都跑到尿里面排出去,所以最后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变得很白。 把打对比剂之前的图像(我们称之为“蒙片”)和用对比剂增强之后的图像对比,就可以轻松的看出某个部位的血管走行的样子,或者某个病灶的血管丰富不丰富。&br&&br& 举一个我们医院最典型的栗子,我现从屏幕上拍下来的: 某老年男性,肝内发现病灶来诊,磁共振上可以看到肝上有一个黑色的结节(左图白圈内,白圈是我画的,好丑),不增强不知道是啥,可能性非常多。肝癌,囊肿,血管瘤,等等都可以表现为这样啊!&br& 好吧于是我们做增强。&br&打入对比剂,然后每隔十几秒或者几十秒拍一张片子。发现了啥?哇靠开始有白色的水从边缘往里面注入了!越来越多,最后几乎充满了! &br&&img src=&/ce5b058fce8f88b89b4d6f2_b.jpg& data-rawheight=&1500&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ce5b058fce8f88b89b4d6f2_r.jpg&&&br&&br&&br&所以我们诊断这个结节是一个血管瘤,因为血管瘤的典型特点就是“血池样&改变,造影剂会慢慢的充满这个瘤子。&br&o(* ̄▽ ̄*)ゞ 怎么样好玩儿吗! &br&&br&病灶的强化特点对诊断是很有帮助的。 比如,如果是肝癌我们就会发现注入造影剂之后一开始特别特别白,然后白色又缓慢的褪去了~这就叫“快进快出”,是肝癌的典型强化特点 。如果是囊肿,我们就会发现无论过了多长时间也不会变白,因为里面根本就没有血管。
学渣在此跪谢评论区
等各位大神的讨论和指正o(* ̄▽ ̄*)ゞ 根据指点修改了原理中表述不正确的地方m(_ _)m =============渣渣分隔线============ 谢邀……其实磁共振的原理真是相当复杂,一时半会很难解释清楚,我…
经评论区各位朋友的提醒,对原答案做几个补充~&br&1.我在定罪的时候以动机为出发点来推断,这是有些不妥的,因为在动机存疑的时候合理推断会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限制,应当以客观的作案手法和该女友的是否有医学背景来推断动机。&br&&br&2.感谢评论区小伙伴指出的在故意杀人罪的法条表述中,量刑档次的表述顺序是死刑,无期徒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意在提醒判决时先考虑重刑,这也是刑法中对量刑档次表述非常特殊的一条。&br&&br&3.评论区小伙伴提出的一个问题,我也有所疑惑,重金属中毒的后果如果在医学上无法定论的话,进行判决是否会有违程序正义?这种情况我也有些困惑,求指教~&br&&br&4.处女答受到大家的肯定,再次谢谢各位,么么哒~&br&--------------------原答案------------------------对于水银中毒的症状不了解&br&&br&不过法律责任的话&br&&br&看到有答案说是故意投毒,私以为有些不妥。&br&首先刑法里没有故意投毒罪这个罪名,故意投毒是个罪行,不是罪名。那位答主的意思应该是刑法中的罪名“投放危险物质罪”,这个罪在刑法中的大类分在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类中,要求的是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危害到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br&一旦是针对特定的人,以投毒,在本案中为注射水银,为手段,意图杀害或伤害他人的,构成的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br&&br& 再分析该女友的动机,如果动机是杀人,该男死,故意杀人即遂,该男得救故意杀人未遂。即遂的量刑幅度是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这三个量刑档次要再根据犯罪情节判断,比如仇杀,手段特别残忍,有残害肢体等加重情节,或者是有精神受到强烈刺激下杀人,受到侮辱杀人等减轻情节。&br&此处我对案情和病情都不了解,所以不能做出详细分析。&br&&br&如果该女友动机是故意伤害(让他尝尝本宝宝的厉害)这种心态,那么就根据该男最终的伤情,分别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和故意伤害罪。&br&三个量刑档次&br&-----------源自司法解释---------------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法定基准刑参照点】&br& (一)故意伤害致一人轻伤,伤情接近轻微伤,社会影响不大、被害人有过错或被告人全部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为拘役刑或管制刑;&br&&p&  (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虽构成轻伤,但伤情接近轻微伤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伤情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的,为有期徒刑一年;伤情接近重伤的,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p&&p&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p&&p&  (一)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尚未达残疾标准的或损伤程度与轻伤标准接近的,为有期徒刑三年;&/p&&p&  (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造成被害人10级残疾的,为有期徒刑四年;每增加一级残疾等次,刑期增加一年。&/p&&p&  【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p&&p&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被害人6级残疾的,为有期徒刑十一年;每增加一级残疾等次,刑期增加一年。&/p&&p&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为有期徒刑十三年&/p&&br&&p&------民事责任部分----------&/p&&p&医疗费&/p&&p&误工费(该男有工作的话)&/p&&p&丧葬费(该男最终死亡的话)&/p&&p&以及对被害人家属得赔偿,造成残疾的话要有人身损害赔偿,死亡的话被害人家属要有精神损害赔偿&/p&&br&&br&&p&以上内容来自一个等法硕研究生复试的非专业小菇凉的分析&/p&&br&&p&如有遗漏错误,请指正赐教&/p&&br&&p&看了这么多不给个赞嘛(=?ω?)?&/p&&p&-----------------------分割线---------------------&/p&&p&这是我的知乎首答,居然破百赞惹&/p&&p&谢谢大家(≧?≦)&/p&
经评论区各位朋友的提醒,对原答案做几个补充~ 1.我在定罪的时候以动机为出发点来推断,这是有些不妥的,因为在动机存疑的时候合理推断会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限制,应当以客观的作案手法和该女友的是否有医学背景来推断动机。 2.感谢评论区小伙伴指出的在故意…
这次检查是你这辈子最接近现代尖端科技的一次体验
这次检查是你这辈子最接近现代尖端科技的一次体验
既然邀请了就回答一下好了。&br&&br&主要联系嘛,就是把人切片来看(事实上他们获得的都是3D数据,可是3D数据无法简单的可视化)。&br&&br&主要区别嘛,就是成像方式不同,看到的结构也不同。&br&&br&B超的前身是A超,都是利用回声音来探测内部结构的,当(声)波在均一的介质里面传播的时候,是不会有回波的;当遇到不同介质的交接面时,部分波反射了,部分折射后穿过介质交接面继续传播。A超是监听一条线上的回波,根据回波延迟时间计算距离,根据回波强度显示信号强度。而B超则可以看成是一排A超,监听的是一个扇形面上的回波……这个特性,使得B超对含水多的身体组织效果比较好,而含空气多、水少的组织(吸收强)效果差。&br&&br&CT的前身是X平片,都是利用X射线被人体吸收产生的信号差异来成像的,X平片相当与把人压扁成一个平面,再看这个平面对X射线的吸收密度差异;而CT则是把人从360度压缩成无数多个平面,然后再用计算机算法(其实就是求解一个规模比较大的线性方程组)重组成一个3D体,其反应的3D中每一个点(离散后的2D点叫像素,而CT中的3D点叫体素)的X射线吸收强度。基本上X射线平片能看什么,CT也能看什么,X线干扰大的(比如说金属),CT下也会产生空间伪影(带钢圈的女同胞们也应该理解为啥有时有要求你们把钢圈去掉再拍片了)。&br&&br&核磁共振(MR)这货比较高端,他没有低端的前身,生来就一贵族。其原理参考(&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核磁共振的原理是什么?&/a&)简单来说就是体内的氢原子在磁场中共振,其能量状态发生变化时激发出的固定波长的激发射频信号,其波长和施加的磁场强度有关,于是有人发明了空间梯度磁场,用来采集不同位置的MR信号。根据这个原理,MR实际反映的是体内氢原子的分布密度。所以MR对软组织的成像质量非常好,且没有B超的缺点(声波衰减大,遇到空气和骨头等衰减大,分辨率相对低)。但是MR也有弱点,其空间分辨率依赖更高的磁场梯度,通常并不比CT有优势;而且MR是个巨大的磁铁,跑起来还有巨大的噪音,有磁性的金属(包括粉末)不能靠近(有一集House中某病人有纹身,而纹身里面是金属粉末,迫不得已去做MR,结果这些粉末撕破他的皮肤飞了出来……)&br&&br&=====&br&14.11.2补充(针对评论中的讨论):&br&1、PET/CT,PE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的缩写。我们知道在我们这个物质的世界里电子是带负电荷,而带正电荷的电子是反物质,它不能稳定的存在于我们的世界里,一旦遇到电子,两者会同时消失,并且产生一对能量相同方向相反的电磁辐射脉冲(γ射线),这个过程叫湮灭。PET技术就是可以捕捉这对γ脉冲,&u&通过两个脉冲的时间差定位(此处错误,请看更正)&/u&。但是,PET只能看到哪里出现了正电子,却看不到那里是什么人体结构,于是有人发明了PET/CT,就是把PET的探头和CT的探头做在了一起……这样就知道正电子出现在人体的哪个位置了。&br&射线捕捉和时间差的技术要求的精度非常的高:B超定位靠的也是时间差,但那个是声波,在人体中传播速度就几千米每秒,而PET是光波,速度是三十万千米每秒。这个是PET很贵的其中一个理由:仪器的精确度非常高。&br&正电子来自于放射性同位素18F的衰变,把18F连在葡萄糖上,注射入人体,人体大量消耗葡萄糖的部位就会堆积大量的18F(比如肿瘤细胞就喜欢吃糖,晚期肿瘤病人那么瘦,都是被肿瘤这个吃货给吃掉的;另外,炎症区域细胞代谢活跃,也会出现18F堆积,但比肿瘤弱一些)。医生可以通过18F放出的正电子,利于PET/CT定位,发现潜在的转移瘤。只是,这个18F非常的不稳定,一天左右就会衰变到几乎没有放射性,就无法用PET检测了。所以,18F都是&b&现用现制备&/b&,制备的那个设备叫做“粒子加速器”,所以这个是另外一个不便宜的理由。好吧,PET的确是最高大上的技术:制造反物质,探测反物质,把反物质源和葡萄糖绑在一起喂给肿瘤细胞吃……&br&&br&2、辐射问题:辐射不一定是不好的东西,简单说的”这个有辐射,那个没辐射“来评论检查手段是不够精确的。&br&事实上,&b&目前有明确的科学依据支持的辐射是电离辐射,而另外一种叫做电磁辐射的目前并没有在常规剂量下观察到对人体有害。&/b&电离辐射可以是放射性粒子辐射,如α粒子,β粒子,也可以是高能电磁波,如X射线,γ射线。其共同的作用是&b&会打破组成分子的化学键,从而改变分子的性质&/b&。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承担分子蛋白质被辐射后会变形失活,引起急性炎症反应;而更重要的记录人体的最基本生物信息的分子DNA被辐射后会产出损伤,机体会尝试修复。如果损失过重无法修复,细胞直接死掉了;如果损伤不太重,但不能完全修复,就会产生变异,运气好的细胞液会被免疫系统发现清理掉,运气不好就变成肿瘤了。&br&而另外一种电磁辐射,是能量很低的电磁波(高能电磁波是电离辐射),我们使用的各种电器、通讯设备都在辐射电磁波;太阳就是对我们来说最强大的电磁辐射源,强大到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都“吃”着太阳光(可见光同样也是电磁辐射哦)里的能量。其实,任何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也就是自然界的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电磁波,这个叫做热辐射,这种电磁波我们叫做红外线。与电离辐射不同,这些低能的电磁辐射通常不会改变分子的化学键(当然,有些色素分子,比如叶绿素,可以发生瞬时的电离去捕获其中的能量,传递给更加稳定的分子储存起来),我们仅仅观察到被辐射的物体的分子吸收了能量而发生了振动,而分子内部结构完好:简单的说就是变热了。&br&所以,上说的几种,除了B超外,都有辐射,但是只有CT、PET是电离辐射,MR是安全的电磁辐射,是微波波段的脉冲辐射。&br&&br&3、MR的声音:正如有评论指出的那样,这个是线圈发出的声音。核磁的定位靠的是磁场梯度,磁场越强,其分辨率就越高;而MR的磁场是靠巨大的线圈产生的,通电线圈本身也会收到磁场作用而移动(参考电动机),线圈越多,通过的电流越大,磁场就越强,同时声音就越大……&br&&br&===================================&br&错误更正: &a data-hash=&ff252d27c585c3bb8f662692dbad06cc& href=&///people/ff252d27c585c3bb8f662692dbad06c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曹孟& data-hovercard=&p$b$ff252d27c585c3bb8f662692dbad06cc&&@曹孟&/a&指出了,我对PET定位的表述错误,特此更正如下。&br&PET的定位主要是通过成对的γ射线激活成对的探测器所绘制出的一条直线空间;而计算这对γ射线到探测器的时间差(Time-of-flight)的方法,只是一个辅助(目前只有纳秒级别的精度,也就是对应分米级别空间的精度),是进一步提高准确率的方式,并非主要方式。
既然邀请了就回答一下好了。 主要联系嘛,就是把人切片来看(事实上他们获得的都是3D数据,可是3D数据无法简单的可视化)。 主要区别嘛,就是成像方式不同,看到的结构也不同。 B超的前身是A超,都是利用回声音来探测内部结构的,当(声)波在均一的介质里…
1、购买成本:&br&MRI分为低场永磁(&1T)、1.5T超导、3T超导,(T是特斯拉,磁场强度单位),这三者成本分别大概在200~800W、500~1800W、W,除去购买机器本身的成本,每台MRI安装都需要取得卫生厅颁发的机器配置证,这三类MRI获得配置证的难度递增,尤其是3T超导MRI,一般二级城市也就一两台。卫生部规定的收费标准这三者单价是都差不太多。&br&CT分为单排、双排、4排、16排、64排和超高端128排,成本从几十W到两三千万不等,64排CT和1.5T超导MRI价钱差不多,超高端CT和3T超导MRI价钱差不多,同样由于配置证的限制,超高端CT和3T超导MRI一样稀少。但单排双排的CT配置证取得非常容易(有些地区甚至不需要配置证),所以大多数地县级医院都购买价钱便宜又配置证难度低的单排、双排的CT来做检查,成本自然比MRI低很多。&br&(补充:)有网友提醒我漏了安装成本这一块,不好意思。在安装成本上MRI设备和CT设备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br&首先是屏蔽:MRI设备安装前要做屏蔽,一般屏蔽材料是用铜板,主要是屏蔽信号,不是屏蔽辐射,MRI基本没有辐射,做屏蔽是为了保证设备间内的磁场和射频信号的稳定纯净不受外界干扰(碰到过有些医院的核磁间就在电梯旁边,需要做的屏蔽工作要比常规的多一倍),CT的屏蔽防护是要屏蔽辐射,来保护医护人员和屋外的患者免受辐射,CT一般是用达到一定铅当量的混凝土或砖来做屏蔽。&br&其次还有安装:MRI设备里面装的是液氦,而且从其工作原理上也对安装的稳定性要求很高,这就加大了安装的难度,而且一般来说,MRI比CT重很多,进场的时候有时需要在经过的路上加垫很多钢板木板以保护地面不会被压坏。甚至有些厂家在MRI励磁的时候还要摆一桌贡品拜猪头之类的祈祷能励磁成功,把我们都看呆了。。。&br&&br&2、运营成本&br&超导MRI的一大运营成本是液氦,液氦是用来冷却磁体线圈以使其维持在超导状态,液氦属于战略物资,便宜的时候200块/升,贵的时候600块/升,一般西门子和GE的机器要4年一充,飞利浦大概一两年一充,每次填充至少500升,这成本你可以算一下。全球大部分液氦的控制权在老美手里,所以据说是GE这样的美国公司拿液氦会比国内厂商甚至其他国外厂商更容易些。MRI的另一大运营成本是冷头,冷头也是用来冷却液氦以维持磁体超导状态,但冷头属于耗材,基本上一般3、4年一换,一个冷头就要几十万。&br&CT的最大运营成本是球管,球管是用来产生和发射X射线的,这个比 MRI的冷头还耗,用得好一两年一换,人品差的或使用过度的一年就要换好几个,成本也要几十万将近100W。不过除此之外但就机器而言CT基本没有其他的运营成本。&br&&br&3、经济效益&br&MRI在特定部位的成像要远优于CT,尤其是一些软组织,但MRI的扫描时间很久,平均一个患者检查至少要十多分钟,CT检查要快很多,所以本身购买成本高运营成本高的MRI单次检查成本也就比CT高了。&br&由于MRI无辐射无创检查,在国外已经超过CT成为最常规的检查手段,我国目前还是以CT做为主要影像检查,MRI对很多人来说算是高端货,这也一方面地推高了MRI收费价格。&br&&br&不过如果我告诉你美国扫一次MRI平均要8000美刀,你还觉得国内的贵么。。。万恶的资本主义。。。&br&&br&-------------------------------------------分割线------------------------------------------&br&----------------以下仅代表个人从业观点,最终解释权不知道归谁所有---------------&br&(修改补充)&br&MRI的厂商,国外的主要有西门子、飞利浦、GE、东芝、日立,国内有目前炙手可热的上海联影、迈瑞、华润、奥泰、东软、鑫高益、朗润等等等等等。。。。(话说磁共振的技术门槛被国产厂商踩烂了么?!)&br&从整体市场反馈来看,GE的占有率应该是最高(GE的销售很厉害),也最贵,在脑和腹部的成像技术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但2014年新推出的750W和他们一直以来“标准孔径图像好”的宣传自相矛盾,自己打脸。。。&img src=&/89f640c89fe_b.jpg& data-rawwidth=&601& data-rawheight=&5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1& data-original=&/89f640c89fe_r.jpg&&&br&飞利浦的MRI做血管的话的最强,他们科研团队虽然人少,但有DSA的基础,把全部心血全投在血管成像这上面了(干嘛不去直接买台DSA啊?!),飞利浦的MRI做其他部位就不敢恭维了,新的全数字Ingenia也就是个噱头,成像质量没有多大的提升。。。(不是我偏心,是飞利浦医疗中国的官网上都没有Ingenia的产品图片啊,妈的!)&br&&br&西门子中规中矩,市场占有率和GE基本不相上下,最大的优点是德国的工业制造水准拉开其他厂家好几条街,整个设备严丝合缝,还充分考虑维修的便利性,临床图像整体来说比飞利浦强一些,市场上有的先进扫描技术很快就能跟着出来。2012年RSNA上西门子新推出一台3T标准孔径的超导MRI,14吨重,是他现在设备的3倍还多,之前一直宣传“短磁体大孔径”的又轻又薄的理念,现在自己又出了这玩意儿,GE西门子好基友,怎么忍心让你自己脸肿,要肿一起肿。。。。&img src=&/76af52fc5d5c45d64b735b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76af52fc5d5c45d64b735b_r.jpg&&&br&来来来,我们看看最近红得发紫的联影,咦?你TMD逗我呢么,这分明是西门子MRI的缩小版!!!连宣传卖点都是一样的“短磁体,高均匀”,从头至尾的山寨。。。。服了! 感兴趣的可以网上搜一下西门子起诉联影和薛敏等人的官司。&img src=&/7bfd353beb1a05f0ccd10_b.jpg& data-rawwidth=&435&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5& data-original=&/7bfd353beb1a05f0ccd10_r.jpg&&&br&&br&CT的厂商那就多了,国外国内手指头加脚趾头都数不过来。。。。&br&三大家的CT都差不太多,因为技术发展都到了一个瓶颈,各家能拿得出来的卖点大同小异,只能在设计上寻找差异性。&br&GE的大宝石和西门子的双源都是64排,只是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手段实现了不同的高端成像技术。&br&GE的大宝石是把探测器换成了一种宝石材质,灵敏度和刷新率有质的提升,做全身的能谱成像效果显著,但毕竟是64排,扫描速度还是软肋。然后在2013年RSNA上他们推出了综合目前三家厂商技术于一体的宽体能谱256排的revolution CT。。。真是拼了。。。。&br&西门子的双源是把球管增加到两个,也是变相地为了提高扫描速度。但西门子的0M球管的概念值得商榷,一来水冷球管技术还不成熟很容易坏(目前看到的医院里不出一年就要坏),另一方面两个球管坏一个就不能正常工作了,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啊(当然还有朋友提到的剂量提升的问题);&br&东芝320市场反响也不错,原理也是双能减影,这货是320排? 东芝为什么总是这么奇葩。。。。&br&飞利浦的iCT256? 快算了吧。。。 飞利浦做大设备真的不行。。。。&br&&br&-------------------------------------------分割线------------------------------------------&br&&br&其实对哪家的设备好哪家设备差,每个人心里都有不一样的标准,设备科和放射科对同一个设备的看法也还常常不一致,以上的观点都仅基于我对这个行业和市场的了解,如有错误欢迎指出,很乐意与各位探讨~&br&&br&-------------------------------------------分割线------------------------------------------&br&附一则最近看到朋友圈转发的吐槽&br&有个主任问GE的销售,“为啥你们老说你们标准孔径长磁体比人家大孔径短磁体好呢?” 那个销售给主任看了这个图片。。。。&br&&br&&img src=&/2aa5e907c02de96d9d3e9ed9a56cd01d_b.jpg& data-rawwidth=&538&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8& data-original=&/2aa5e907c02de96d9d3e9ed9a56cd01d_r.jpg&&GE。。。。大家还能友好愉快地一起玩耍么?!&br&&br&-------------------------------摘取部分评论如下,不代表答主立场----------------------------------&br&&a href=&/people/darkhucx& class=&internal&&darkhucx&/a&&br&GE没有128的CT,其实CT128排神马的都是炒作概念,没实际意义,都是后重建做的,又不是采集这块,个人觉得64排的精度已经足够了,再多就是浪费了,成本虚高,但是国内的医院都盲目追求这种速度概念,好像128就比64好多少,只能说和国内的很多消费观念一样,不是很成熟,其实技术上也就西门子的双源有点意思,但是一个是维护成本太高,另一个患者的射线量我个人觉得会增强,也有很多弊端。&br&&br&&a href=&/people/chen-chen-27-69& class=&internal&&chen chen&/a&&br&说明一下,现在三家公司的液氦都是同一家供应商的AP公司,另外现在MRI都不用液氮了。 GE的机器,跟西门子的真心是没得比,无论是技术还是质量,我修美货修得崩溃。。。。。&br&另外MRI的贵,不仅仅是采购贵,和冷头液氦之类的损耗品多,还有一点就是维修费贵(厂家保修费用)和运营费用贵,机房空调和磁体冷却系统都得24小时运行,电费都刚刚的。&br&目前大的影像设备,只有MRI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pet也就是探测器还可以做做文章。&br&CT,目前就那样了到了瓶颈了,各个厂家都是搞噱头,ge的宝石和东芝的320都是吹牛吹上天的,就双源有点看头。&br&&br&&a href=&/people/levitt-joseph& class=&internal&&Levitt Joseph&/a&&br&咦,你的回复太可爱~\(≧▽≦)/~啦啦啦。。。。。。拼CT排数,东芝笑而不语(心里默念,你们都给我退下)。但是这玩意拼排数,临床就喜欢你了吗?young naive。。。GE从2000年初开始搞CT能谱研发,这么多年过去了Revolution CT迈着步伐来了!!!西门子看不下去了,我一定要拦住这货,不能让他抢了风头,&br&Somatom Force穷追不舍。所以你们先后看到了这样的设备:双球管双探测器的海尔兄弟款,单球管快速变压赶超动感光波哔哔哔哔。。。。。。奈何飞利浦知道的晚,差点哭晕在厕所,说好的一万年铁三角(⊙o⊙)? ,10年还在实验室默默地搞IQON型双层汉堡(不是吃的是探测器啦)。。。。。。。历史回顾完了,这些也基本就是双能减影和能谱成像两个阶段出现的niubility CT设备。那么这时候,国内在干什么?表问我,我打死也不会说的(copy then paste)
1、购买成本: MRI分为低场永磁(&1T)、1.5T超导、3T超导,(T是特斯拉,磁场强度单位),这三者成本分别大概在200~800W、500~1800W、W,除去购买机器本身的成本,每台MRI安装都需要取得卫生厅颁发的机器配置证,这三类MRI获得配置证的难度递增,…
PETCT技师来一发。&br&
问题一,从业至今的经验来看,上到PETCT,下到常规影像学检查(CT、MRI、DR),都不能确诊癌症!最终确诊依靠病理学结论(但是病理学结论也!有!错!的!时!候!),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经验丰富的医师可以做到一定程度上的“确诊”,就是通过影像学表现来给出倾向性意见,例如癌症多器官转移,有明确的原发灶,出错的几率非常小。&br&&br&
问题二,PET/CT的辐射剂量来源来源于放射性核素和CT两部分。其中,PET使用的放射性辐射绝大多数来源于氟-18(18F),18F发射正电子,产生高能γ射线, 辐射剂量约为7mSv/370MBq即0.7mSv/mCi,新型PET/CT使用的放射性药物剂量相对减少,所用剂量标准是体重乘以0.1~0.15(部分新设备这个系数低于0.1),一般不会超过10mCi,一次检查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大概7mSV左右(以10mCi为例)参考文献(Radiation Exposure of Patients Undergoing Whole-body Dual-Modality 18F-FDG PET/CT Examinations,THE JOURNAL OF MUCLEAR MEDICINE·Vol.46·No.4·April 2005) ,这个有公式可以算,感谢&a href=&///people/7fe4c8f825da& data-hash=&7fe4c8f825d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7fe4c8f825da&&@Master Yi&/a&的提醒和指正。&br&第二部分辐射剂量的主要来源于CT扫描,高端PET/CT多配置3D自动毫安技术(各厂家名称不一),根据定位相决定不同层面给出的mAs,与固定mAs相比全身剂量大大降低,全身PET/CT检查的总辐射剂量一般在15mSv左右,低于常规局部增强CT扫描的辐射剂量(例如肝脏增强至少同一部位扫描三遍)。&br&
这里需要补充一点的是部分受检者根据临床需要会在一定时间(一般为1hour)以后行局部检查,前后对比,所接受的剂量会增加。
一次性接受50mSv以下的辐射剂量是安全的,超过100mSv才有可能产生直接辐射损伤的风险(存在辐射确定性效应的风险),达到250mSv辐射剂量为亚临床剂量(无症状性过量辐射,有可能造成少量生物细胞损伤,人体可修复或代偿,不至于产生临床症状),超过500mSv辐射照射,则可能造成5%受照人员出现辐射损伤症状,超过1000mSv辐射照射,才可能造成25%受照人员出现辐射损伤症状。&br&&br&综上所述PET/CT检查的辐射剂量低于上述安全剂量,是安全的检查。&br&
问题三,一句话,PETCT不是万能的。&br&&br&&br&非常感谢大家的赞!真是受宠若惊。&br&回答这个问题的初衷是为了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核医学这个学科,因为我再也不想回答什么是核医学了。我们和放射科是两个部门好吗、我们也没有磁共振好吗(有PET/MRI的壕医院请无视,话说我也好想要)、我们也不是白医学好吗(好像暴露了家乡)。&br&&br&回归正题,其实PET/CT只对于部分肿瘤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意义,原因后面会详细说。大家熟知的肺癌、鼻咽癌、食管癌、肝癌、肠道肿瘤、淋巴瘤、生殖系统肿瘤(有几例YJ-Ca想想都疼),骨骼系统的肿瘤都可以通过它来进行评估:定性、定位、能否手术、放化疗有效与否都是很好哒~~~不要跟我提找原发灶,因为有一小部分肿瘤是通过PET找不到原发灶的。&br&&br&造成PET/CT有时候很尴尬根本原因是无法找到完美的显像剂。被誉为世纪分子的18F-FDG(氟代脱氧葡萄糖)是目前临床运用的主力显像剂(没有之一),通过准确反映体内器官/组织的葡萄糖代谢水平能够满足很多肿瘤的诊断需求(我没说代谢高就一定是恶性的哦)&br&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部分肿瘤不鸟FDG怎么办!?&br&&br&&br&答案是我们还有别的显像剂啊…比如公认的前列腺癌特异性显像剂11C-Choline,脑肿瘤11C-Methionine,反映细胞增殖的18F-fluorothymidine(FLT)and so on~&br&通过这些显像剂的补充我们可以达到我们的部分预想目的,从而为病友、为临床科室提供足够多的帮助。&br&&br&&br&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也不敢说我们通过PET解决了所有的肿瘤问题,比如说一小撮胃癌、肾癌,每次一看这些申请单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因为我们做的实在有限,哪怕是跪下求楼下回旋加速器的大爷们也找不到完全合适的显像剂。&br&&br&&br&顺便吐槽一下以此牟利的部分人,(不要问我为什么)实在是太贵了,而且各省价格不一,普通家庭很难负担,而且目前绝大多数省份是通过常规手段无法报销的。&br&&br&以上!大家可以部分无视括号内容,欢迎大家提问、同行大神轻拍,谢谢!
PETCT技师来一发。 问题一,从业至今的经验来看,上到PETCT,下到常规影像学检查(CT、MRI、DR),都不能确诊癌症!最终确诊依靠病理学结论(但是病理学结论也!有!错!的!时!候!),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经验丰富的医师可以做到一定程度上的“确诊”,就是…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体损伤残疾赔偿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