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故事纺纱的校长妈妈作者夏鎏枫的作者是谁

孩子孝敬父母的故事_百度知道您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热门搜索:
三个纺纱女
从前有个女孩,非常懒惰,怎么着都不愿意纺纱。
  终于有一天,母亲感到忍无可忍,就打了她一顿,她于是嚎啕大哭起来。正巧这时王后乘车从门前经过,听见了哭声,吩咐把车停下来,进屋问那位母亲为什么打女儿。做母亲的怎好意思说自己的女儿如何如何的懒惰,于是就回答说:“我叫她不要再纺了,可她就是不听,在纺车上仍然纺个不停。
  我穷啊,哪买得起那么多的亚麻呀。”
  王后听了说道:“我最爱纺纱。让你的女儿随我进宫去吧,我有的是亚麻,她愿意纺多少就纺多少。”
  母亲听了这话,打心眼儿里高兴,满口答应下来,王后便带着女孩走了。
  她们到了王宫之后,王后领着女孩上了楼,把三间库房指给她看,只见库房里装满了最好的亚麻。“喏,你就为我纺这些亚麻吧,”王后说道,“你什么时候纺完了,就嫁给我的长子。”
  女孩听了心里一阵惊恐&&即使她每天从早纺到晚,纺到她三百岁的时候,也休想把那么多的亚麻纺完。剩下女孩独自一人时,她就哭了起来。她就这样哭哭啼啼地坐着,一晃儿三天过去了,还没动手纺纱呢。第三天,女孩不知如何是好,忧心忡忡地来到窗前。恰在这时她看见有三个女人走了过来:第一个女人的一个脚板又宽又平;第二个的下嘴唇很长,耷拉到下巴上;而第三个的一只大拇指非常宽大。这三个女人走到窗下停住了脚,问女孩为什么忧心忡忡,她就向她们诉说了自己的苦恼。“只要你不嫌我们丢人,”他们对女孩说道,“请我们参加你的婚礼,说我们是你的表姐,并且让我们与你同桌喝喜酒,我们就帮你把这些亚麻纺完。”
  “我非常乐意。”女孩回答说。
  说罢,女孩就让这三个长相奇特的女人进屋来。她们进来后刚一坐下就开始纺纱。每次王后来,女孩生怕王后发现,便把那三个纺纱女藏起来,而让王后看已经纺好的纱。王后看了之后,对她赞不绝口。
  库房里所有的亚麻都纺完了,这三个纺织女便跟女孩告别,临行前对她说道:“你可千万不要忘记了对我们许下的诺言,这关系到你自己的幸福啊。”
泡泡少儿热门课程
随机好故事格林童话(德国格林兄弟著童话集)_百度百科
?德国格林兄弟著童话集
(德国格林兄弟著童话集)
《格林童话》产生于初,是由德国著名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在国内,日本,台湾也有根据《格林童话》创作的故事集。[1]
格林童话内容简介
《格林童话》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富于趣味性和娱乐性,对培养儿童养成真、善、美的良好品质有积极意义。
格林兄弟出生于畔的(Hanau),具有很高创造力,将当时民间的文学资料搜集起来,并合而为一,哥哥是严谨的,弟弟文笔优美,最后他们共同编成《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KinderundHausm&rchen),亦即《格林童话》,1812年格林童话第一集出版,包含了86篇童话故事,第二集增加了70个故事,内容不断扩充,格林兄弟生前出版(第七版)的故事集有200则,加上圣徒传说多达210则,再加上补遗就有215则。其中以《》、《玫瑰小姐》、《受骗的青蛙》、《雪白和玫瑰红》、《猫和老鼠交朋友》、《聪明的农家女》、《》、《》、《》、《》、《》、《》、《》、《》、《》、《》、《野狼和七只小羊》、《》、《》、《不莱梅的城市乐手》、《》最为著名。[1]
格林童话作品目录
第01篇第11篇第21篇第31篇第02篇第12篇第22篇第32篇第03篇第13篇第23篇第33篇第04篇第14篇第24篇第34篇第05篇第15篇第25篇第35篇 走进天堂的裁缝第06篇第16篇第26篇第36篇 桌子、金驴和棍子第07篇第17篇第27篇第37篇 大拇指汤姆第08篇第18篇第28篇第38篇 狐狸太太的婚事第09篇第19篇第29篇第39篇 十二个懒汉第10篇第20篇第30篇第40篇第41篇 海尔·柯贝斯第51篇 鸟弃儿第61篇 小农夫第71篇 狼和人第42篇 教父第52篇 画眉嘴国王第62篇 蜂王第72篇 狼和狐狸第43篇 特鲁得太太第53篇 白雪公主第63篇第73篇 母狼高司普和狐狸第44篇 死神教父第54篇 背囊、帽子和号角第64篇 金鹅第74篇 狐狸和猫第45篇 大拇哥游记第55篇第65篇 千皮兽第75篇第46篇 费切尔的怪鸟第56篇第66篇 兔子新娘第76篇 聪明的格蕾特第47篇 桧树第57篇 金鸟第67篇 十二个猎人第77篇 祖父和孙子第48篇 老苏丹第58篇 狗和麻雀第68篇 约丽丹和约雷德尔第78篇 女水妖第49篇 六只天鹅第59篇 弗雷德里克和凯瑟琳第69篇 三个幸运儿第79篇 小母鸡之死第50篇 玫瑰公主第60篇 两兄弟第70篇 六个人走遍天下第80篇 拉斯廷老兄第81篇 赌鬼汉塞尔第91篇 金山王第101篇 山雀和熊第111篇 来自天堂的连枷第82篇 傻瓜汉斯第92篇 乌鸦第102篇 甜粥第112篇 两个国王的孩子第83篇 汉斯成亲第93篇 聪明的农家女第103篇 聪明的老兄第113篇 聪明的小裁缝第84篇 金娃娃第94篇 老希尔德布朗第104篇 蛤蟆的故事第114篇 清白的太阳揭露了真相第85篇 狐狸和鹅群第95篇 三只小鸟第105篇 穷磨房小工和猫第115篇第86篇 穷人和富人第96篇 生命之水第106篇 两个旅行家第116篇 犟孩子第87篇 少女和狮子第97篇 万事通大夫第107篇 刺猬汉斯第117篇 三个军医第88篇 牧鹅姑娘第98篇 玻璃瓶中的妖怪第108篇第118篇 七个斯瓦比亚人第89篇 年轻的巨人第99篇 魔鬼的邋遢兄弟第109篇 丛林中的守财奴第119篇第90篇 土地神第100篇 熊皮人第110篇 技艺高超的猎人第120篇 魔鬼和他的祖母第121篇 无所畏惧的王子第131篇 狐狸和马第141篇 不肖之子第151篇 极乐世界里的故事第122篇 魔草第132篇第142篇 萝卜第152篇 两个神秘的小鞋匠第123篇 森林中的老妇人第133篇 六个仆人第143篇 返老还童第153篇 迪特马斯的奇谈怪论第124篇 三兄弟第134篇 白新娘和黑新娘第144篇 上帝的动物和魔鬼的动物第154篇 谜语童话第125篇 忠实和不忠实的费迪南第135篇 铁汉斯第145篇 三个懒汉第155篇 白雪与红玫第126篇 铁炉第136篇 三位黑公主第146篇 聪明的小牧童第156篇 聪明的小伙计第127篇 懒纺妇第137篇 拉家常第147篇 星星银元第157篇 水晶棺材第128篇 四个聪明的兄弟第138篇 小羊羔与小鱼儿第148篇 两枚硬币第158篇 懒鬼哈利和胖婆特琳娜第129篇一只眼、两只眼和三只眼第139篇 旅行去第149篇 挑媳妇第159篇 怪鸟格莱弗第130篇 美丽的卡特琳莱叶和彼夫帕夫波儿特里尔第140篇 小毛驴第150篇 扔掉的亚麻第160篇 壮士汉斯第161篇 天堂里的农夫第171篇 死神的使者第181篇 野兔和刺猬第191篇 少女第162篇 瘦莉莎第172篇 鞋匠师傅第182篇 纺锤、梭子和针第192篇 牛皮靴第163篇 林中小屋第173篇 井边的牧鹅女第183篇 农夫与魔鬼第193篇第164篇 同甘共苦第174篇 夏娃的孩子们第184篇 小海兔的故事第194篇 森林中的圣约瑟第165篇 篱笆国王第175篇 池中水妖第185篇 智者神偷第195篇第166篇 鲽鱼第176篇 小人儿的礼物第186篇 鼓手第196篇 贫穷和谦卑指引天堂之路第167篇 鸬鹚和戴胜第177篇 巨人和裁缝第187篇 麦穗的故事第197篇 上帝的食物第168篇 猫头鹰第178篇 钉子第188篇 坟第198篇第169篇 月亮第179篇 坟中的穷少年第189篇 老汉伦克朗第199篇第170篇 寿命第180篇 真新娘第190篇第200篇      第201篇      第202篇
格林童话创作背景
格林童话时代背景
格林兄弟生活和创作的命运同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时期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由法国大革命()催生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18—19世纪之交席卷全欧,最先在德国这片混乱、落后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当时的德国,可谓欧洲最灾难深重的民族国家。自“三十年战争”()后,沦为主要战场的德国,其政治经济都分崩离析,虽然名义上还顶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名号,实质却分裂成由360多个大大小小的公国和自由城市组成的“布头封建帝国”’一个结构松散的混合体,社会发展严重迟缓。1806年,横扫欧洲的拿破仑战争彻底瓦解了神圣罗马帝国,在法国的征服和统治下,德国民众的民族意识被唤醒,要求德意志民族统一强大的渴望空前高涨。在这种状况下,大批知识分子投入到民族解放运动之中。但此时支离破碎的德国社会,诸多林立的公国之间存在的包括语言、文化等在内的差异成为民族统一的障碍,为了消除这一文化上的阻碍,德国知识界开始宣扬文化民族主义,希望借助古老的日耳曼民族文化来促成民族统一,“德国假如不是通过一种光辉的民族文化平均地流到全国各地,它如何能伟大呢?”歌德的卓远之见成为了德国知识界的共识,这一时期的德国浪漫派在秉承浪漫主义文化精神的同时,亦将眼光转向民间文化传统领域,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并使之发扬光大。[2]
就这样,德国浪漫主义在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中取得的卓越成就,有力推动了德意志民族文学的发展,提升了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格林兄弟享誉世界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就诞生在这样的时代氛围和社会环境之中。[2]
格林童话创作过程
俗称为格林童话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在1812年第1卷出版之前,经历了长达6年的收集工作。而从1812年初版至1857年终版,其间更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修订再版,以及数个不同版本。
格林童话不都是对口传故事的采录,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篇幅是来自书面材料。格林童话也不是原汁原味的纯粹的德国民间童话,而是受到法国等欧洲其他国家民间童话的影响,甚至有些童话源于他国。那些口传故事的叙述者,也并非以没有受过教育的乡野村民为主,而是大部分来自出身良好的中产阶级家庭。
格林兄弟收集、发表这些民间童话,并不企图逐字逐句、机械照搬原材料。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保存所记下来的民间童话故事的本真性特征并把它们的意义和精神表达出来。他们一方面遵循忠实记录的原则,谨慎对待民间口头创作,保留故事的内容、主旨,情节发展的方式和方向,尽力保持童话的原始风貌,保留这些民间故事员天然质朴的一面,“我们力图保持童话的本来的全部纯洁性,其中的任何一个情节既没有捏造,没有渲染,也没有改变,因为我们力图避免对于本来就很丰富的情节根据任何类推法和想当然进行充实的企图。”另一方面格林兄弟又对于从不同的叙述人和记录者那里所得来的全部故事进行校订和语言修辞方面的修饰,以便保持统一的童话体裁、语言风格以及和谐的韵味,但决不做过多的文学加工。最终,格林童话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好像所有的故事都是由一个叙述者讲述的——以一种简单朴累而又生动活泼的民间口头语言的叙述风格。[2]
格林童话作品赏析
格林童话作品主题
《格林童话》蕴涵着深刻的道德主题,浓缩了十九世纪朴素的善恶观。《格林童话》以儿童视角和叙事口吻讲经验性、实例性的故事,我把它叫做故事体伦理学、幽默体伦理学、魔幻体伦理学。这几乎是伦理学罕有的一次,脱下道袍,在沙滩上与儿童戏水。用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儿童快乐地作出伦理选择,不独《格林童话》,一切高明的童话都在做苏鲍姆林期基和陶行知的工作。
《格林童话》中的形象粗略地分为三种:非人全兽形象、半人半兽形象和人的伦理形象。儿童就是另一种形式的三位一体,是兽类、半人半兽、人类的三位一体,而且这三类形象按时间顺序发展变化。当然凡事旨有例外,它们有时也不按时间顾序而是直接以三位一体示人。儿童身上有原始初民的影子,有动物本真的影子。格林兄弟在处理这些形象时,大都写得善恶分明,好坏黑白,一目了然,没有灰色地带,善恶好坏向两极夸张。这显然在照顾儿童的认知能力。《格林童话》的故事让儿童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故事中主人公不同的人生经历与冒险,而这些奇妙的经历正是儿童在可以独碰的日常环境中难以实现的。这些内容丰富又饱含趣味性的童话故事扩展了儿童的思维世界,在轻松愉说的阅读中总结经验教训,唤起儿童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激发儿童善恶观的形成。
《格林童话》用富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来影射善与恶,将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表达善恶观,让儿童引发对自我的追问,形成正确的善恶观。童话中对童话形象的设置和对话的建构,体现了格林兄弟对儿童的成长和人类自身的关注,《格林童话》遵循了儿童本位,重视JL童的内在需求,关注入的成长,帮助构建儿童正面的伦理观善恶观。其着眼点在于让儿童成长为真正的“人”,教人“扬善避恶”,进行正确的伦理选择。对“人”的强调、关注和尊重无疑在任何时代的文学作品中都会吸引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思考。在物质文化越来越发达的现代社会,对“人”的再发现变得日益迫切,走出伊甸园太久而迷失了自我和天性的人们寻求着精神上的回归。《格林童话》对人和社会都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还原,使人远离尘嚣,回归人最本真的状态。《格林童话》童话的纯真、原型的灵性为儿童创造了一个伦理的伊甸园,具有精神启蒙和文化回归的意义。[3]
格林童话结婚母题
结婚母题具有象征性与隐喻性特点。有关结婚的童话故事主要注重整个事件的叙述过程,尤其是英雄的冒险过程,开端、发展、结局等,而不注重其中个别人物性格的刻画。母题部分地割裂了和现实的联系,不关注现实生活的逻辑,很多故事讲得并不圆满,呈现出来的甚至只是一个片断,难以理解。因而故事中的结婚母题并非为人们提供现实的婚姻状况,它仅仅被当做故事的结局,是获得幸福达到圆满的标志。结婚母题往往表现出弃恶从善的道德意识。
《格林童话》中的童话往往是十分简单、明晰的故事,品德高尚的主人公最终以结婚作为其幸福生活的开端,歌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轮回观念,童话故事重在于教育孩子们要弃恶从善,提高道德伦理观念。在《格林童话》中,许多故事经常用主人公和反面角色的鲜明对比宋体现善恶意识,善在主人公身上体现的是他得到结婚的美好结局是由于他具有善良、乐于助人、品德高尚的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传承了基督教的传统思想一一爱人。如《林中的圣约瑟》中三女儿帮助化成平民的圣约瑟,获得了一大袋金钱而大女儿由于自私不愿帮助别人而被烁蝎和毒蛇咬死。第三是要诚实守信。诚实也是故事中人物的重要美德,这种美好的品德和善良的气质紧密结合在一起,善良的人必然诚实,不欺瞒、不好诈,即使他完全不知道面临的结果,做任何事情都要对上帝负责,否则就失去一切。《灰姑娘》中的灰姑娘得到了仙女的帮助,但要信守承诺,要在午夜12点前离开王子。如果做不到,就什么都得不到了。[4]
格林童话森林意象
在《格林童话》中,主人公多受到迫害或驱赶被迫进入森林,获得栖居之所和安全的依靠,这样的意象体现在《格林童话》半数以上的篇章中,例如《灰姑娘》 《杂毛丫头》等。
守护型的森林形象在《圣母玛利亚的孩子》的故事中如是体现小姑娘由于贫困被圣母玛利亚收养,打开了禁忌之门被圣母驱赶。女孩在森林里度过了无数个夜晚她钻进枯叶堆寻求保暖,采摘野萄子和果子充饥。与其相似的还有《杂毛丫头》: “……她终于走进了一片大森林,因为很疲倦,便夺进一根空树干里,睡着了。”这个树林成为了她的另一个家,带给她的不只是物质上的充盈,更是精神绝佳的依靠。森林的神秘感源于人类对森林“未知”的探索,这种神秘印象通过童话传承了下来。《格林童话全集》对于神秘意象的表现有《苗芭姑娘》 《森林中的三个小人儿》《勇敢的小裁缝》等。
在《勇敢的小裁缝》故事中,小裁缝在森林打败了危害不法的巨人,独角兽,野猪,赢得了荣誉与半个江山。相同的奇遇在《六好汉走遍天下》和《斯默里山》等故事的森林中,神奇的人和事物层出不穷。人们无法解释森林的迷雾中闪烁的浮光掠影,也无法解读人类走进森林缘何下落不明,出此当森林意象世界在人的审美观照中涌现出来时,也必然带有了人的情感一一对森林的神秘探索。《格林童话》经过威廉·格林的多次润色,“赋予一般的东西以高尚的含义,给普通以神秘的外表,给已知以位置的价值,给有限以无限的表象”。主人公与魔幻世界得到了融合,次元性趋于统一,平行世界变戊了交叉世界。[5]
格林童话人物形象
《格林童话》中的形象的特征鲜明,价值取向明显,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情弱小,歌颂善良勇敢,讽刺虚伪愚塞,鞭挞贪婪自私,符合人类社会一致的道德价值观,这种善恶观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显现出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理解能力。格林童话中所宣扬的伦理道德观,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是非观、善恶观、真伪观、道德观甚至人生现。《格林童话》寄托了人世间最美好的善,也揭示了人本身潜藏的恶。它指引儿童进行正确的伦理选择,形成正确的善恶观,故事的完美结局为儿童构建了充满希望和理想的乌托邦。有学者认为“在童话中,假、恶、丑虽然常常与其、善、美并存于世,并互相发生冲突,但最终的结局基本上都是正面的。
从整体上来看,童话展示的正是一个从冲突走向和谐的过程,从中我们看到了其对现实社会和谐伦理观的追求”,《格林童话》中非人全兽形象、半人半兽形象、人的伦理形象三个类型代表了儿童理性成熟的三个阶段。[3]
格林童话作品影响
1812年,这些故事结集成《儿童和家庭童话集》的第一卷,于圣诞节前夕在柏林问
世,大受欢迎。此后直到1857年,格林兄弟不断补充故事,并一再修订,共推出七个版次。第七版后来成为在各国流传的原著版本,至今已译成数十种语言,许多故事都广为流传。
《格林童话》获选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欧洲和东方童话传统划时代的汇编作品”。
《格林童话》还被加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中。
在中国,至少有100种以上的译本和译改本。在西方基督教国家中,他的销量仅次于《圣经》。[1]
格林童话中文译本
早在1925年,国内就有《格林童话》的译本,由当时的河南教育厅编译处
编成,内收《》、《六个仆人》等10篇故事,名为《格尔木童话集》,译者王少明。此后名家赵景深也曾译成《格列姆童话集》,收《》等6篇,由上海崇文书局出版,但年代已不可考。
《格林童话》共收集多少故事,说法不一,有的说216篇,有的说211篇。1934年商务印书馆推出魏以新的译本———魏是翻译名家,曾译有《闵豪生奇游记》等作品。这个译本共两册,据德国莱比锡&德国名著丛书&译成,含210篇,书前有《格林兄弟传》一文,名为《》。 这个版本是解放前最全的译本,出版后备受好评。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别在年将它重版,此后人文社又不断再版,2005年又在&名著名译插图本&系列中将其推出。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版本,是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杨武能译本,早先曾由译林出版社在1993年推出,后包含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杨武能译文集》中,含故事206篇。杨武能译有、等人的作品多部,是德文翻译名家。
格林童话作者简介
生 平:(日-日),德国著名语言学家之一,和弟弟威廉·格林(日-日)曾同交往,思想却倾向于。
从1806年开始,格林兄弟就致力于民间童话和传说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出版了《儿童和家庭童话集》(两卷集)和《德国传说集》(两卷)。雅各布还出版了《德国神话》,威廉出版了《论德国古代民歌》和《德国英雄传说 》。年间雅科布同时还研究语言学 ,编写 了4卷巨著《德语语法》,是一部历史语法,后人称为日耳曼格语言的基本教程。1838年底格林兄弟开始编写《 德语词典 》, 年共出版第一至三卷。这项浩大的工程兄弟俩生前未能完成 ,后来德国语言学家继续这项工作,至1961年才全部完成。
格林兄弟对民间文学发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
受作家布仑坦诺和的影响。他们收集民间童话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善于鉴别真伪,他们的童话一方面保持了民间文学原有的特色和风格,同时又进行了提炼和润色,赋予它们以简朴、明快、风趣的形式。这些童话表达了德国人民的心愿、幻想和信仰,反映了德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格林童话集》于1857年格林兄弟生前出了最后一版,共收童话216篇,为世界文学宝 库增添了瑰宝 。格林兄弟在语言学研究方面成果丰硕,他们是日耳曼语言学的奠基人。[6]
.新浪广东.[引用日期]
格林童话的诞生 张素玫 -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伦理教化与心灵启迪——论《格林童话》中的三类形象 熊雅丽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2-3
浅谈《格林童话》中的母题划分 杨春怡 - 《青年文学家》- 2014年3期
浅析《格林童话》中的森林意象 吴张蔚 - 《参花》- 2014年8期
.易文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二十四孝_百度百科
&&&二十四孝
,(ɡǔ sǒu)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弟象傲。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图片来源:唐语砖雕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周,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言不称老。
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图片来源:唐语砖雕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不小心摔倒,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装作假装摔倒的样子,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闱。
周郯(tán)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以免。
图片来源:唐语砖雕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 被误杀的危险。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周,字子路。家贫,常食(lí huò)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百乘,积粟万钟,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图片来源:唐语砖雕
仲由,字子路、,春秋时期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qú)劳。
周,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
图片来源:唐语砖雕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zhèn)。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
图片来源:唐语砖雕
,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在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前,名恒,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生母,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图片来源:唐语砖雕
汉文帝,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的统治时期被誉为“”。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汉,少孤,事母至孝。遭乱,岁荒不给,拾桑葚,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其孝,以二斗牛蹄一只与之。
图片来源:唐语砖雕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偶遇赤眉军,赤眉军士兵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二斗白米,牛蹄一个,以示敬意。
黑葚奉,啼饥泪满衣。赤眉知孝顺,赠君归。
汉,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图片来源:唐语砖雕
郭巨,东汉隆虑(今河南安阳林州)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郭巨思供给,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汉,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音jian]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博兴县)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图片来源:唐语砖雕
葬父贷,仙姬陌上逢。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汉,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qú]劳之因,刻木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木像见兰,眼中垂泪。兰问得其情,遂将妻弃之。
图片来源:唐语砖雕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沁阳一带)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
汉,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鱼脍[kuai],夫妇常作;又不能独食,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取以供。
图片来源:唐语砖雕
姜诗,东汉四川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舍侧出,一朝双鲤鱼。子能事其母,妇更孝于姑。
后汉,年六岁,于见。术出桔待之,绩怀桔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图片来源:唐语砖雕
陆绩,三国时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报乳哺。
后汉,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图片来源:唐语砖雕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知古一黄香。
后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或欲劫将去,革辄[音zhe]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音pi],贫穷裸跣[音xian],行佣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毕给。
图片来源:唐语砖雕
江革,东汉时齐国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
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亲。
魏王裒,事亲至孝。母存日,性怕雷,既卒,殡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响震之声,即奔至墓所,泣告曰:“裒在此,母亲勿俱。”
图片来源:唐语砖雕
,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被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三国时期,少丧父。母老,,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图片来源:唐语砖雕
孟宗(?—271),字恭武,三国时吴国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后人有诗云: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晋,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图片来源:唐语砖雕
王祥,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晋,年十四岁,尝随父丰往田获杰粟,父为虎拽去。时香,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父子得免于害。
图片来源:唐语砖雕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离馋口中。
晋,年八岁,事亲至孝。家贫,榻无帷帐,每夏夜,蚊多攒肤。恣渠膏血之饱,虽多,不驱之,恐去己而噬其亲也。爱亲之心至矣。
图片来源:唐语砖雕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恣渠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南齐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求以身代父死。
图片来源:唐语砖雕
,南齐,任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到县未旬日,遗疾深。愿将身代死,起忧心。
唐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数年而康。一日病,长幼咸集,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愿子孙妇如新妇孝敬足矣。”
图片来源:唐语砖雕
崔山南,名琯,字从律,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盥洗。此恩无以报,愿得子孙如。
宋,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
图片来源:唐语砖雕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马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不用人。
宋,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图片来源:唐语砖雕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书写《》,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七岁生离母,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面,喜气动皇天。
新二十四孝
2011年,中国评选出了当代新二十四孝子故事。名单如下:
  养活全家七份兼职,组织募捐孝行天下  
陕西省勉县定军山镇人
事迹简介:杨怀保10岁时母亲身患重病,丧失了劳动能力,他坚强地挑起了一家的重担,操持家务,利用课余时间上山挖药、种地,补贴家用。18岁时,父亲腿被砸伤且丧失了劳动能力。他仍积极面对,坚持不懈、自强不息,带着家人上大学,用瘦弱的肩膀挑起照顾全家的重担,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孝子"之歌、自强之歌。2009年,杨怀保创建了国内首家民间敬老公益机构——中国孝基金。
行孝上班两不误,白衣天使有恒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板城镇那香卫生院护士长
事迹简介:她为了照顾家里三位年过八旬的老人:爷爷,伯爷爷,姑奶奶,邓桂芳把他们接到了那香卫生院与自己同吃同住。每天,她细心地为老人喂饭喂水、翻身擦洗、按摩、擦背,清洁房间。老人情绪不稳定时,不厌其烦地开导、逗他们开心。由于担心老人不适应新环境,她还几次放弃了调到条件更好的单位工作的机会。
颁奖词:把精心呵护病人作为护士长的职责,把悉心照顾老人作为儿女们的义务。为了无数的病人,为了年迈的老人,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让白衣天使的名字更加圣洁。
五十年侍奉四老,四儿子承接家风
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王村人
事迹简介:50年来,王松梅精心侍奉公公以及3位未成家的叔公。白天她和丈夫一起下地劳动,晚上回到家里还要做饭、干家务。每天她都早早为老人们铺好被褥,把洗脚的热水端到老人炕前,还经常为老人洗脚、修剪指甲。1998年,王松梅婉言谢绝了把三位老人接到镇敬老院养老的要求。 在王松梅的潜移默化教育下,她的4个儿子和儿媳也加入到尊老敬老的行列。
颁奖词:半个世纪的坚守,半个世纪的孝行。朴实无华的举动,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明沉淀的大孝精神,在子女的心目中树立起一座丰碑,使孝道代代传承。
"当代孝子"施大爱,"极品男儿"著新书。
河南洛阳市道北路洛阳监狱中队长
事迹简介:12年的不眠之夜,王春来就躺在病重的爸爸妈妈中间,他放弃了进司法部的机会,放弃了交际和应酬……每天,王春来一只手为母亲翻身,一只手为父亲换尿布。为了治疗父母的病,也为了省钱,他学会了打针、量血压、听心率、号脉、化验血糖等基本的医护知识。
颁奖词:因为孝心,懂得了放弃;因为父母,学会了选择。在生命的征途中,把天平倾向父母,即使有所舍弃,也无怨无悔,在人生的考试中交出了满分的答卷。
乌兰其其格
苦心行孝造温馨,赡养五老美名传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嘎鲁图镇牧民
事迹简介:多年来,乌兰其其格一个人照顾着5位老人--公婆以及公公的生母、养母,及婆婆的母亲。勤劳而又朴实的乌兰其其格每天4点多钟起床,做饭洗衣,下地干活,喂羊喂牛,缝缝补补。十几年来,她没有怨言,真情奉献,为这个特殊的家庭营造了无尽的幸福和温馨。
颁奖词:苦心行孝,用不太厚重的肩膀托起五位老人的幸福。十几年如一日,起早睡晚,辛勤劳作,无怨无悔,真情无限,用心血培育着无尽的温馨。
一心孝母有耐力,夫妻赡养六老人
江西省浮梁县浮梁镇大洲村人
事迹简介:汤太平婚后担起赡养照顾双方6个老人的义务。母亲突发脑溢血,半身不遂后悉心呵护,让母亲树立了活下去的信念。2007年汤太平胃癌手术后,又继续服侍母亲。2008年汤太平双眼被确诊为青光眼,在只有一只眼睛能够看清东西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悉心服侍母亲。在他和弟妹们的精心照顾下,老人卧床十几年,从未染上褥疮。村里人都夸汤太平是一个孝顺的儿子。
颁奖词:尽孝是生活的信念,坚持是付出的动力。母亲给了我生命,我愿把生命的意义还给母亲。让母亲体会生活的温馨,让自己领悟生命的感动,愿母亲太平。
三年以笑尽孝 母亲食道癌渐好转
台湾中和市爱笑俱乐部“笑”长
事迹简介:台湾中和市爱笑俱乐部“笑”长陈万火,2007年来以“笑”来尽孝道令人动容。他每天清晨带著罹患食道癌的母亲到公园与同好大笑1小时,经过3年的笑功洗礼,陈妈妈能够“笑看人生”不再愁容满面。陈妈妈手术后恢复良好,连医师都认为是奇迹。
颁奖词:以“笑”尽孝,令人动容。用自己的执着和坚持,向母亲传递“笑看人生”的生活态度,创造了连医师都无法企及的奇迹。将“笑”神奇的化成生命的力量,并带给了众人。
十五年负债孝老,带婆母深圳打工
重庆市万州区人
事迹简介:李传梅十几年如一日精心侍奉老人,先后送走了身患癌症的公公、80多岁的太婆婆。如今,为了偿还外债、供养女儿上大学,只有小学文化的李传梅毅然背起双目失明的聋哑瘫痪婆婆到深圳打工。
颁奖词:背负着给公公治病欠下的大笔外债,背负着双目失明、聋哑瘫痪的婆婆,背负着女儿上大学的全部费用,一位柔弱的女人以顽强的毅力和勤劳的双手,用大孝撑起家庭一片蔚蓝的天空。
一个媳妇四个妈,不离不弃两头忙
河北省肥乡县郝庄村人
事迹简介:李国琴性情温顺,对待亲生母亲,体贴入微,对待婆母、续母(丈夫前妻的母亲)、继婆也像对亲生母亲一样。多年来她用博大的爱心照顾四个母亲,且将一双非亲生儿女抚养成人,成家立业。
颁奖词:“谁说婆婆不是妈”,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用无声的行动告诉世人什么是宽广心境,什么是孝道亲情,怎样对待坎坷人生,怎样营造和谐家庭。
孝媳三妯娌
三女丧夫似三花逢霜,三女孝老是三英撑天
河北省鹿泉市铜冶镇南铜冶村人
事迹简介:大嫂李文娟,55岁,二嫂闫瑞英, 49岁,三妹张素霞,45岁。她们都有着不幸的遭遇,丈夫先后英年早逝,尚且年轻的她们又有着共同的孝心:一定让经受了丧子之痛的公婆安度晚年!于是有了同样的选择:再嫁不离家,三妯娌比亲姐妹还亲,承担起三兄弟未尽的责任。三个命运坎坷的女子,以贤德的品行,演绎了一段亲情大爱的人间佳话。
颁奖词:三兄弟英年早逝,三妯娌替夫尽孝。再嫁不离家,让经受丧子之痛的公婆安度晚年,是三妯娌的共同选择。中华孝道传统在燕赵大地再写新的华章。
颁奖词:面对家庭的不幸,毅然挑起生活的重担。没有“80后”的娇柔,却有“80后”的志向。“行孝天下”夏令营,满载着自己对人生的深切感悟,也肩负着传承孝道的社会责任。
辞职行孝好儿媳,伊通县志留美名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人
事迹简介:1991年,谷慧兰公公患脑血栓后,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1992年婆婆又因患脑囊虫病摔伤,下肢瘫痪,精神失常,大小便不能自理。为支持丈夫工作,让兄嫂安心工作,谷慧兰辞去工作,全心照顾公婆,操持家务。她舍已为家,独自受苦,换来大家庭的和睦。
颁奖词:为了照顾半身不遂的公公和下肢瘫痪的婆婆,毅然辞职,将理想和抱负化作无尽的孝心,给了父母,给了家庭,也给了社会。青史留名,光耀千秋。
边读书边打8份工,奉养82岁的老奶奶
湖北经视谈笑工作室实习记者
事迹简介:张义波出生5个月,父亲去世,9岁,母亲病故。从那时起,他就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18岁,爷爷去世后,他边读书边打8份工,挣钱养活年迈的奶奶。大三时,他牵头成立了“阳光家教社”,组织同学为周边农民工子女免费提供家教服务。
颁奖词:虽然从小失去父母,但慈爱情怀却更加精彩。还是一个柔弱的学生,就把爱心奉献给社会,把孝心敬献给奶奶。边读书边打八份工挣钱奉养奶奶的孝行,书写了大写的孝字。
六十五年转瞬间,百岁婆母福寿长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大屯镇大屯村人
事迹简介:张公兰丈夫去世后,拼命干活,担起养活一家老小9口人的重任。为使婆婆过得舒适,张公兰把婆婆揽在怀里,给老人家变换姿势,扇凉驱蚊。饮食荤素搭配,菜做得有滋有味。每个星期她都要给婆婆擦洗身子一两次。婆婆小便时,随叫随到。婆婆大便费劲,张公兰就用手去抠。张公兰用她的坚强和毅力,付出了所能付出的一切,这一颗侍奉婆婆的爱心整整延续了64年!
颁奖词:一朝尽孝易,一生尽孝难。而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却有着天空般开阔、大海般浩瀚的孝心,侍奉婆婆整整延续了64个春秋。这颗晶莹的孝心因此更加崇高、更加伟大。
为救公爹儿媳献肝,义无反顾动地感天
河北省行唐县人
事迹简介:2007年,为了挽救患有肝癌的公公,张建霞说服婆婆公公,毅然捐出自己69%的肝脏。张建霞以自己的孝行感动着家乡,其捐肝救公爹之举在当地广为传颂。
颁奖词:大爱无疆,大孝参天。超越血缘的亲情,超越常情的孝心,孝媳捐肝救公爹的壮举让人敬仰、令人动容。“百善孝为先”的古训在中华新大地上又现高标。
草原之子孝悌双馨,花甲老人爱心犹长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宁木特乡宁木特村牧民
事迹简介:罗桑扎西的父亲外出时不慎坠马,造成下肢瘫痪。母亲在父亲残疾后,不久患上了心脏病和肝病,使本已陷入困境的家庭雪上加霜。 17岁的长子罗桑扎西咬着牙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他悉心照料瘫痪的父亲、病重的母亲,把8个弟妹抚养成人。罗桑扎西因在山洪中解救一名小女孩而落下腿伤,自己也是个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但他始终勇敢地迎接困难,坚强地面对生活,用爱心和毅力支撑起了一个完整的家。
颁奖词:三江源的骄子,昆仑山的雄鹰。把孝给了父母,把爱给了弟妹,把善举给了在山洪中解救的小女孩。融孝道、悌情、慈爱于一体,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加璀璨。
十三岁铁肩担孝悌,十二年寒苦见品行
河南省西华县人
事迹简介:洪战辉只身摚起一个即将破碎的家,大爱感动中国。洪战辉从13岁起就支撑着一个父亲患病、母亲出走、弟弟读书、妹妹待哺的困苦家庭;他面对不幸、贫穷与孤苦,顽强坚持12年,终于使父亲病情好转,妹妹健康成长,自己考上大学,全家人重新团聚。
颁奖词:用13岁的质嫩肩膀,支撑起一个困苦的家庭。顽强坚持12年,伺候父亲,照顾弟弟,哺育妹妹,读书考学。天道酬勤也酬孝,生活的春天已来临。
妈妈命悬一线,女儿舍身捐肝
四川省达州人
事迹简介:日,她在四川华西医院的手术室里度过20个小时,把自己55%的肝脏献给了生命垂危的妈妈。妈妈的病情是世界罕见的重度急性暴发性肝脏衰竭,存活率为零,而活体肝脏移植手术在中国还没有成功的先例。妈妈命悬一线,勇敢的女儿作出了人生最重要的选择:"18年前,妈妈忍受苦难把我带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18年后,女儿要让妈妈的生命在这个美丽世界延续下去!"
颁奖词:十八年前,母亲忍受苦难把自己带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十八年后,要让母亲的生命在这个美丽的世界延续下去。献肝救母的孝心壮举,让娇艳的容貌更加妩媚动人。
久病床前有孝媳,情愿侍奉一百年
河北省内邱县金店镇金店村人
事迹简介:1986年婆婆得脑血栓手脚不灵活,1992年公公又四肢瘫痪不能动,贾海缺天天喂饭喂药,洗脸洗脚,接屎接尿,就这样护理着一位整瘫一位半瘫的两位老人,长达二十年。
颁奖词: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二十多年的默默付出却演奏出“久病床前有孝媳”的感人乐章。“情愿侍奉一百年”的深情话语,闪耀着中华孝道的光辉。
辛苦一生养八老,善良美德传四方
河南省辉县市八里镇杨树庄村人
事迹简介:曹桂香自幼至今,几十年遭遇多次磨难,受尽艰辛,但仍以善良和宽容的胸怀衔环相报,先后侍奉赡养继父、继母,前夫公公、婆婆,现夫公公、婆婆和生父、继母8位老人,令人佩服、赞颂。
颁奖词:数十年遭遇多次磨难,倍尝生活的艰辛。然而,衔环相报的宽广胸怀和善良仁慈,让继父、继母、前夫父母,现夫父母等八位老人尽享生活温馨,令人钦佩、受人尊敬。
子救父命献出肝,生命延续两心联
台湾大学机械系学生
事迹简介:黄致豪50岁的父亲因猛爆型肝炎,恶化成半昏迷的肝衰竭,他毅然捐出60%的肝脏来救父亲一命。且为减轻家庭负担,黄致豪术后甚至不愿施打要价7000多元的止痛针。谈到捐肝给父亲,他表示没想太多,因为全家人就是要互相帮助。
颁奖词:一家人,一颗心,子孝父,人动容。用自己60%的肝脏给了父亲生命的延续,将父子两人真正的连成一体,同“肝”共苦,互助相依,给天下的子女上了深刻的一课。
央视主持夕阳红,家中孝父十一秋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事迹简介:黄薇十一年如一日地守在父亲的病床前,父亲吃饭慢,她笑着说:"爸爸,饭吃得越慢越好,也越有营养"。 为父亲的康复学习中医护理和按摩理疗,给父亲舒缓经络。细心的照顾,无尽的激励,使父亲笑对病魔。用一种大孝陪伴父亲坚守了他人生中最后的夕阳。
颁奖词:观众眼中,一个睿智靓丽的主持人;父母眼中,一个温柔体贴的孝顺儿。整整11个春秋的守护和陪伴,让父亲在病榻上微笑着度过了人生的夕阳。
代妻行孝三十年,只言"做人讲良心"
河南焦煤集团鑫珠春公司退休职工
事迹简介:33年前,谢延信新婚一年的妻子因患产后风去世。为了安慰失去爱女的岳父母,谢延信向老人承诺:"俺永远不离开您,照顾您三口。"为使老人放心,谢延信把自己的姓由刘改成了谢。照顾瘫痪在床近18年的岳父、岳母和傻内弟30多年。一诺至孝三十载,谢延信的"大孝至爱"精神让人敬佩。
颁奖词:爱妻早逝,改姓为谢,为的就是让岳父能安心颐养天年。一句“俺永远不离开您”的承诺,已经坚守了30多年,而且还要继续下去。大孝无言,大爱无边。时光流逝,亘古流传。
大导演以孝为福,拍摄地带母开心
八一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导演
事迹简介:翟俊杰说"我这样的年纪,回到家还能喊一声妈,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在条件许可的时候,他让家里人把母亲送到拍摄现场,跟他一起吃住,好让自己天天抽空陪陪母亲。把尽孝和幸福联系在了一起,用他的行为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孝道文化的魅力!
颁奖词:年过花甲、作品等身、成就斐然、德艺双馨的军旅艺术骄子,萦怀牵挂的仍然是自己的母亲。“像我这样的年纪,回到家还能喊一声妈,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放弃事业为尽孝,彰显大德启世人
香港观塘区居民
事迹简介:二零零零年,谭妈妈遇上交通意外,左手臂骨及左脚腿骨折断,入院接受治疗,并因而得知患上高血压、糖尿病及老年痴呆症。母亲住院期间,敏儿每天往返医院照顾她,期间做兼职维持生计。社工通知敏儿可以安排母亲入住资助安老宿位,经反复思量后,她决定让母亲在家安老。每个星期日,她会带上母亲上教会,扩阔母亲的社交圈子,让她保持心境愉快。
颁奖词:当生命的天平上,摆放了孝心。尽孝便是唯一的选择,即使放弃了事业和理想,也无怨无悔。因为懂得,孝彰显的是伟大的人性和那个大写的“人”。
2012年 8月13日,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
新标准有传承有创新
2012年 6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来审议,修订草案中新增一条“常回家看看”,引起社会巨大关注和争论。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吴玉韶昨日表示,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与旧“二十四孝”形成对比,就是想告诉大家,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我们对‘孝’文化的理解,既要传承又要有创新”。
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4、亲自给父母做饭;
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学会上网;
10、经常为父母拍照;
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12、打开父母的心结;
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
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书名。元人郭居敬集。先后有人为之序诗、作图,刊行多种版本。该书为民间流传甚广的童蒙读物。内容为自上古至唐宋二十四个孝亲故事。
增补《二十四孝》 谨在原基础上,增补了主人公的部分遗事,以便于读者全面、正确理解古人的孝道。 俗话说:“堂上二老就是佛”。你拜庙上的菩萨,没有孝敬好自己的父母,菩萨是不喜欢的。你孝敬好堂上二老,佛菩萨才欢喜。你孝敬好父母,再拜佛菩萨,那就更好了。为人子女者,如果能学习古人二十四孝,多感念父母的恩情,不要计较父母的错误,那么孝道就能完全了。社会风气也会逐渐扭转了,和谐社会指日可待。倘社会已经父慈子孝,人世间的真情必然感天动地。天地神灵必加持世人以更大的福报、消除他们的灾祸。,指日可待。
今日流传的以二十四孝为主题的名家书画,有清代绘的《二十四孝图册》和已故国画大师的《二十四孝图》。
王素(),字小梅,号逊之,江苏扬州人,擅长画人物、花鸟,尤工人物,所作南北斗星君像,称誉一时。
陈少梅(),名云彰,号升湖。祖籍湖南衡山,世居北京。他所画的《二十四孝图》完成于1938年,正是画艺步入成熟期且精力旺盛的时期。因当时日军占领天津,陈少梅避居伦敦路(今成都道)世界里1号,投注艺术,终日潜心作画,《二十四孝图》正是在这时完成的。长期以来,人们对陈少梅的这幅作品只闻未见,此卷也在半个世纪中数易其主,幸得天津文物公司征集到这件长达20多米的书画珍宝,于2004年春奉献于广大书画爱好者面前。综观此卷,以王素所画《二十四孝图册》为底本摹写而成,人物情节基本为原貌,但在每个人物的塑造细节上又有所不同,展现了陈少梅个人的绘画特色。
二十四孝卖身葬父
此两套,正可以为广大书画爱好者作学习和对比研究之用。
旧社会所宣扬的二十四个极尽孝道的。旧有《二十四孝》一书不著撰人。集、汉文帝、曾参、、仲由、董永、、江革、、唐夫人、、王祥、郭巨、杨香、朱寿昌、庾黔娄、老莱子、蔡顺、黄香、姜诗、、丁兰、孟宗,黄庭坚二十四人孝行,序而诗之,用训童蒙。在传统的木雕、砖雕、刺绣和陶瓷上,常见这类题制的图案。现藏于首都博物馆5层。
附录:王祥卧鱼
汉末(185-269),河畔就流传着王祥卧鱼的故事。王详,字休征,父亲早亡,家境贫寒,母子相依为命,旅居拒马河边一个村子里,王祥对母亲极为孝顺。一年腊月,母亲得重病,卧床不起,求医调治,医生说:“药好买,只是引子难求——一条活鲤鱼。”时至隆冬,冰天雪地,哪去找活鱼呢!母亲垂危,孝子王祥心急如焚,急中生幻,来到拒马河边,卧在坚硬的冰层上,梦想冰化得鱼。孝心感动河神,冰化托出活鱼,王祥为之一惊,喜出望外,急忙拿回家去,给母亲煎汤熬药,服后病愈,康复如常。
拒马河四十里永不结冰,尽管三九严冬,也是烟雾弥漫,热气腾腾,相传为王祥卧鱼所至。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自从所谓“”以来,供给孩子的书籍,和欧、美、日本的一比较,虽然很可怜,但总算有图可说,只要能读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可是一般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北京常用“”这一句话来恐吓孩子们。或者说,那就是《记》上所载的,给开河,蒸死小儿的;正确地写起来,须是“麻胡子”。那么,这麻叔谋乃是了。但无论他是什么人,他的吃小孩究竟也还有限,不过尽他的一生。妨害白话者的流毒却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
这些话,绅士们自然难免要掩住耳朵的,因为就是所谓“跳到半天空,骂得,——还不肯罢休。”而且文士们一定也要骂,以为大悖于“”,亦即大损于“人格”。岂不是“言者心声也”么?“文”和“人”当然是相关的,虽然人世间本来千奇百怪,教授们中也有“不尊敬”作者的人格而不能“不说他的小说好”的特别种族。但这些我都不管,因为我幸而还没有爬上“”去,正无须怎样小心。倘若无意中竟已撞上了,那就即刻跌下来罢。然而在跌下来的中途,当还未到地之前,还要说一遍:
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在书塾以外,禁令可比较的宽了,但这是说自己的事,各人大概不一样。我能在大众面前,地阅看的,是《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说》和《玉历钞传》,都画着冥冥之中的故事,站在云中,布满地下,不但“跳到半天空”是触犯天条的,即使半语不合,一念偶差,也都得受相当的报应。这所报的也并非“”,因为那地方是鬼神为君,“公理”作宰,请酒下跪,全都无功,简直是无法可想。在中国的天地间,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艰难极了。然而究竟很有比更好的处所:无所谓“”,也没有“”。
阴间,倘要稳妥,是颂扬不得的。尤其是常常好弄笔墨的人,在现今的中国,流言的治下,而又大谈“言行一致”的时候。前车可鉴,听说阿尔志跋绥夫曾答一个少女的质问说,“惟有在人生的事实这本身中寻出欢喜者,可以活下去。倘若在那里什么也不见,他们其实倒不如死。”于是乎有一个叫做密哈罗夫的,寄信嘲骂他道,“……所以我完全诚实地劝你自杀来祸福你自己的生命,因为这第一是合于逻辑,第二是你的言语和行为不至于。”
其实这论法就是谋杀,他就这样地在他的人生中寻出欢喜来。只发了一大通牢骚,没有自杀。密哈罗夫先生后来不知道怎样,这一个欢喜失掉了,或者另外又寻到了“什么”了罢。诚然,“这些时候,勇敢,是安稳的;情热,是毫无危险的。”
然而,对于,我终于已经颂扬过了,无法;虽有“”之嫌,但确没有受过阎王或小鬼的津贴,则差可以自解。总而言之,还是仍然写下去罢:
《二十四孝图》
我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现要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孝子&&这一本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之类的。“”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十分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而已,到“”,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和“”两件事。
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盖即鼗也,曰:“鼗,小鼓,两旁有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还自击,”咕咚咕咚地响起来。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这模样,简直是,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页,便急速地翻过去了。
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儇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意。”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然而在较古的书上一查,却还不至于如此虚伪。师觉授《孝子传》云,“老莱子……常衣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四百十三引)较之今说,似稍近于人情。不知怎地,后之君子却一定要改得他“诈”起来,心里才能舒服。弃子救侄,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结末又大略相象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如今想起来,实在很觉得傻气。这是因为已经知道了这些老玩意,本来谁也不实行。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却很少见绅士赤条条地躺在冰上面,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何况现早长大了,看过几部古书,买过几本新书,什么《太平御览》咧,《古孝子传》咧,《人口问题》咧,《节制生育》咧,《二十世纪是儿童的世界》咧,可以抵抗被埋的理由多得很。不过,彼时我委实有点害怕:掘好深坑,不见黄金,连“摇咕咚”一同埋下去,盖上土,踏得实实的,又有什么法子可想呢。我想,事情虽然未必实现,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势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一直到她去世——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
01 虞舜圣君 大孝感天
02 老菜七十 戏采娱亲
03 郯子鹿皮 取乳孝亲
04 子路视新 百里负米
05 曾参至孝 母子连心
06 闵子芦衣 感化后娘
07 文帝事母 亲尝汤药
08 蔡顺拾葚 孝养母亲
09 郭巨埋儿 事亲奉母
10 董永卖身 天赐良缘
11 丁兰刻木 事死如生
12 姜诗孝亲 涌泉跃鲤
13 陆绩六岁 怀桔孝亲
14 黄香九岁 扇枕温衾
15 江革背母 逃难尽孝
16 王裒纯孝 闻雷泣墓
17 孟宗哭竹 冬日生笋
18 王祥卧冰 为母求鲤
19 杨香十四 打虎救父
20 吴猛爱亲 以身喂蚊
21 黔娄尝粪 忧亲病危
22 孝敬公婆 子孙昌达
23 庭坚事亲 体贴入微
24 寿昌寻母 弃官不仕
二十四孝,讲的是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在不同环境下、用不同方式行孝的故事。鲁迅先生当年曾经点评过二十四孝图,他说,有些故事可以勉强效仿,有些照着做,会有丢掉性命的危险,还有的,会让人非常反感。
为了弘扬孝道,弘扬传统文化,2014年10月,安徽省六安市便以二十四孝故事为题材制作了一批街头公益广告,引发了争议。而且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和鲁迅先生反感的一样,都是那个叫“郭巨埋儿”的故事。
六安市市民慕女士上下班经常路过解放路,2014年10月,她发现解放中路的路边,安装了不少公益广告的广告牌。牌子上讲的是“二十四孝”的故事,并且都配有插图,包含“百里负米”“卖身葬父”“卧冰求鲤”等大家熟悉的典故。但是其中有这么一个广告牌,让穆女士在内的不少市民,看着不舒服。
:二十四孝图是中国的一个传统文化,它提孝道呢,是我们自周代以来就开始逐渐建立的一个观念,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它起到的作用肯定是不可低估的。二十四孝图,我印象中,是从元代之后逐渐积累起来的,它里头按照我们现在一般的认知呢,确实是有一些糟粕,比如说“郭巨埋儿”,这些肯定都是有糟粕的。但是它总体的意图是好的,就是教人尽孝。只是有一些具体的事例,时过境迁。我们必须要明白一点,就是道德呢,是有时效的。就在历史上的道德我们今天看有时候不道德,那今天重提二十四孝,我觉得总体精神没有问题,但是具体的事例要分析,有的事例我觉得应该是可以从中国古代中找到一些其他的例子替换,但是它提倡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对我们民族的孝道的再度推行,对我们维系社会总体的秩序的良好和安定,我觉得还是有好处的。
:二十四孝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在古代社会里面有可能有它积极的作用,但是二十四孝里面有一些和今天的伦理观啊、价值观啊,不相适应的东西,可能就不能去宣传、去强调。特别在公益广告里面,可能尽量少出现这种东西吧。
版式:| 炫彩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校长妈妈作者夏鎏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