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小麦博物馆啥时间播小麦

当前位置:
温县小麦博物馆农耕实物征集公告
&&&&&&& 小麦博物馆建设在全国尚属首家。温县作为河南省粮食生产的拓荒者和领头雁,农业科技和&温麦&系列闻名遐迩。为了充分挖掘和展现小麦种植历史,深度挖掘小麦文化,温县开始谋划构思建设小麦博物馆,经过全国知名的小麦专家、博物馆和历史文物类专家,进行探讨论证,决定遵循&实物性、客观性、广博性、权威性、唯一性&的建设思路,对小麦文化进行概括和提纯,赋予专业艺术设计的方式和方法,呈现出波澜壮阔的小麦文化发展史诗巨作。为做好小麦博物馆的前期布展工作,特向社会公开征集农耕实物,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 一、征集范围:
&&&& (一)反映小麦生产的传统农耕农具用品;
犁、耙、锄、锨、耧等
镰刀、短镢等
扁担、筐、独轮车、平板车、畜力车等
石磙、石磨、木锨、簸箕、杵臼等
杆秤、升、斗等
缸、瓮、粮仓等
&&& (二)反映小麦文化起源、发展、演变等有关实物、照片、文献等资料;
&&& (三)有关小麦科技元素、农业技术创新、品种研发等相关资料及实物;
&&& (四)具有一定时期代表性的农业机械设备;如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等。
&&&& 二、征集方式:
&&& (一)捐赠:单位和个人,本着志愿原则,将农耕农具用品无偿捐赠给温县小麦博物馆。展品将永久标注捐赠者姓名。
&&&& (二)购买:根据博物馆馆藏和布展需要,按照公平、合理、合法的原则,对归属于个人和集体所有的实物按市场价格购买。
&&&& (三)借展:经双方友好协商,在不改变文物所有权的基础上,对有关收藏单位或个人的文物藏品进行借用、展览。
&&&&(四)寄存:个人和集体可将收藏的农具、文献等物品寄存到博物馆委托管理,博物馆无偿做好科学保护,在征得寄存人同意的前提下合理利用。
&&&& 如实物持有人不方便运送,我单位可派工作人员上门收取。
&&&& 三、征集时间
&&&& 公告即日起至日。
&&&& 四、联系方式
&&&& 联系单位:农业局办公室&
&&&& 联&系&人:侯建业&
&&&& 邮&&箱:
&&&& 地&&址: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黄河路338号(温县农业局)
&&&&&&&&&&&&&&&&&&&&温县农业局
&&&&&&&&&&&&&&&&&&&日
浏览:2316次&&
建议IE7.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温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豫ICP备号-1
焦公网安备04
温县人民政府信息中心建设维护
www. All right reserved 中国?温县今年温县小麦平均亩产达552.2公斤又居全省榜首
今年温县小麦平均亩产达552.2公斤又居全省榜首
 来源: 大河网
河南小麦平均亩产第一县:温县
今年该县小麦平均亩产达552.2公斤,又居全省榜首
温县农业专家在实验室观察越冬期小麦生长情况。许宏伟摄
  新华网河南频道12月26日讯 大河网报道: 12月12日,天寒地冻,温县赵堡镇赵堡村一间小屋内和室外温度一样,65岁的农民王法云为自己培育的小麦新品种整理资料已3个小时。他是温县民间研发出小麦新品种第一人,省审“焦麦668”小麦新品种就是他经过10年培育出来的,至今仍矢志不移培育新品种。
一提起农民王法云,温县县委书记魏曰高有些激动,他为温县民间有一支农民自发的农业科技创新队伍感慨万千,这些民间研发人他都能一一叫上名来。
这支队伍有20多人,最长者近80岁,最小者20多岁,他们自己投资,自己研发创新,尽管成果甚少,但始终保持着为培育出高产
小麦、玉米新品种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全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焦作,焦作小麦看温县。这句话在业内已成流行语。改革开放30多年来,温县小麦平均亩产一直全国第一,今年7月,省农业厅公布各地小麦产量,温县平均亩产达552.2公斤,又居全省榜首。魏曰高书记说,温县小麦连续30年增产高产,农业科技创新功不可没。
温县人素有精耕细作传统,农民掌握粮食作物习性很有一套,这也是温县粮食稳产高产的原因之一。上世纪70年代,周口、商丘缺乏农业技术人员,省定从温县调配,因温县专业技术员也缺,便从农民中选出近百人前往两地。温县农民在当地传授种植经验,使当地小麦连年高产丰收,当地人称温
县农民个个都是技术员。
魏曰高介绍,温县农业科技创新队伍由国有科研队伍、私营企业科研组织和民间农民自发科研创新人组成,这支“三位一体”的农业科研队伍是“粮食安全”的保证。
在温县,私营企业研发组织有5家,这5家私营农业科研创新组织目前有百余新品种在培育中,示范项目180多个。其中,温县“平安种业有限公司”是农民吕平安创建的。吕平安在科研开发上舍得投资,经过10余年潜心研究培育,2010年,他培育的“豫麦49—198”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年,温县县政府投资1200万元重新建设了温县科学研究所,漂亮的科研楼,精美的展览馆,在全省县级首屈一指,人员待遇也由政府“差供”改为“全供”,魏曰高书记说这是他们应得的待遇,他们的贡献太大了,应当受到敬仰。目前,这家科研所已培育出小麦新品种6个,玉米新品种2个,怀药新品种2个,全县共培育出小麦、玉米新品种16个,主要推广在黄淮海8省,去年全县共销售优良品种8000万公斤。魏曰高书记介绍,温县种植小麦42万亩,其中32万亩是小麦种子。
今年,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又和湖北大江有限公司强强联合,成立了河南温农丰华种业有限公司,一个宏图大展的种业蓝图已经展开。
在黄河滩上,一圆型建筑引人注目,这是温县与任力新博士、马新益博士研发无性培育小麦等植物的高科技“克隆工厂”,他们的探索性研发一旦成功,将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作者: 记者马如钢
】【】【】为什么焦作温县今年小麦收割机这么少呀_百度知道 |  |  
你现在的位置: &&&&&&&&&正文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2015年小麦纹枯病防治技术意见
作者:石卫东&&&&文章来源: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农业局&&&&点击数:154&&&&更新时间: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小麦分蘖期开始侵染,初在小麦茎基部叶鞘上形成黄褐色斑点,后逐步扩展成褐色“云纹状”病斑,并可侵染茎秆造成枯杆烂茎,引起后期白穗及倒伏,一般可造成15-30%减产,严重地块可造成绝产,对小麦产量及品质影响极大。据县植保站2月下旬调查,我县小麦纹枯病病田率达92.6%,一般地块病株率16.4%,严重地块达28.5%,由于去冬今春气温偏高,对小麦纹枯病发生危害极为有利,今年小麦纹枯病在我县已呈重发生趋势。为切实搞好今年我县小麦纹枯病防治工作,维护我县小麦基地县良好形象,特提出如下防治技术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大力宣传普及防治技术 今年我县小麦纹枯病发生较重,应引起各乡、村的高度重视,要切实加强领导,并利用广播、电视、培训会、黑板报,发放“防治明白卡”,开展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以提高广大干群的防治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意识,迅速掀起防治高潮。 二、搞好统防统治,提高防治质量 小麦返青拔节期防治是控制小麦纹枯病危害的关键环节。针对部分干群思想麻痹,认识不到位等情况,各乡村要大力宣传小麦纹枯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积极搞好小麦纹枯病的统防统治工作,做到统一购药、统一配药、统一防治时间、统一作业,确保防治质量,彻底控制小麦纹枯病的危害。 三、防治措施 1.防治标准:病株率15%; 2.防治时间:小麦返青拔节期(2月下旬到3月上旬); 3.防治办法:2月下旬―3月上旬,小麦返青拔节期,亩用12.5%烯唑醇30-40克+天丰素16毫升,对水40-50公斤顺麦垄基部喷洒防治。 四、注意事项 1.小麦纹枯病常发地块要连续防治两次,喷药间隔7天。 2.喷洒一定要顺麦垄基部进行,不要横扫麦垄叶面喷雾,以提高防效。 3.缺肥地块结合病虫防治,可亩加入0.5公斤尿素混合喷雾。 4.施药人员施药时要戴好口罩、手套,不得吃东西、喝水、吸烟,要注意做好劳动保护
所有频道&&&
技术指导员
科技示范户
技术明白纸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小麦播种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