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的格式图片格式怎么写?

略谈古代书信的格式
略谈古代书信的格式
1664分享:字号:&&&编者按:不少读者杂信,要求介绍古代书信方面的知识,湖北武昌李绥金同志说,在阅读古籍以及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一些书信的开头和结尾有“台鉴”、“函丈”、“左右”和“肃此”、“道安”之类的字眼,但不解其意,希望能够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为此,我们特请刘叶秋同志撰写了这篇文章,以飨读者。一& &&现在大家把“书信”当作一个复合词来用,而古代“书”和“信”是有区别的,“书”指信件;“信”指使者,即传达信仆之人。汉乐府《古诗为船冲卿妻作》刘兰芝请母亲埘绝县令派米的媒人:“自可断米信,徐徐更谓之。”来信,就是来说媒的使者。《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建安十六年:“(马)超等屯消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公不许。”这里的“信”,亦指使者。“信”的这一意义,常见于汉魏六朝的文献,不能误解为后起义的“书信”。但在《晋书·陆机传》内,“书”和“信”已经结合成词,店人诗亦多见“书信”,而且有了单单以“信”指函札信件的川法。如王昌龄《寄穆侍御出幽州》:“典逆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贾岛《寄韩潮州愈》:“隔岭篇章球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元稹《酬乐天叹穷愁见寄》:“老去心情随日减,远来书信隔年闻”;俱以“书信”连言。如果认为此三诗中之“信”仍指送“书”之人,那么下而这首诗卫的“信”却无须丑疑其为“书”的同义语。元稹《书乐天纸》:“金銮殿里书残纸,乞与荆州元判司。不忍拈将等闲用,半封京信半题诗。”京信加封,显然指物,意思非常明确。可见“信”的函札之义虽系后起,并不很晚。而以“书”指信件的古义,一直沿用至今。写“惠书奉悉”,作为“收到来信”的文言,是常见的。& &&《昭明文选》分“上书”与“书”为两类。“上书”如豢李斯的《上桊始垒书》(即《谏逐客书》)、汉邹阳的《上书吴王》,枚叔(乘)的《奏书倍谏吴王湃》等等,为向帝王陈述意见的文字,俱以“臣闻”开头,届于奏议的一种。“书” 如汉司马子长(迁)的《报征少卿书》、杨子幼(恽)的《报孙会宗书》、三国魏嵇叔夜(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梁丘希范(迟)的《与陈伯之书》等等,为私人往来的函札,即今天所说的“书信”。& &&古时与“书”相近的文体,还有“启”和“牋”(字亦作“笺”),均为奏记一类,略同“上书”和“表”。但不限于对君,亦行于上官蜉长及删友之问。《文心雕龙·奏启》云:“高宗云:‘启乃心,沃朕心’,取其义也。孝景讳启,故两汉无称。至魏困笺记,如云启闻,奏事之末,或谨密启。自晋来盛启,用兼袭奏。陈政言粤,既癸之异条;让爵谢恩,亦袭之则干。”这段话把“启”的取义和作用说褂很清楚。因为汉景帝名刘启,所以两汉避讳,不用“启”称,魏晋时才盛行。如梁任彦升(昉)的《为卞彬谢修卞忠贞墓启》,开头称‘‘臣彬启”,对君谢恩;《上萧太傅辞夺礼启》,开头称“昉启”,对上辞官;可见“启”旧一般用处。“昉启”之“启”为陈述的意思。《晋书·山涛传》诩“游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求’”。启事,电就是“启”。唐韩愈亦;有《为分司郎亩上郑尚书相公启》、《为河南令上留守郑相公启》,沿用此怵,以示恭敬,实际与“书”的叙事议沦并无明显的笠异。故后世多以“书启”连言,不再区分。& &&“牋”枉魏晋南北朝,主要为臣下对后妃及太子渚王陈述之用。如三国魏杨德祖(修)的《答临淄侯牋》、陈孔璋(琳)的《答东阿王牋》,晋阮嗣宗(籍)的《为郑冲劝晋王牋》,南齐谢玄晖(眺)旧《拜巾军记室辞隋王牋》等,除开头结尾称:“死罪,死罪”外,措辞与书”、“启”也没有什么不同。名瑞称体制之繁琐,主要是封建等级观念所造成。至于“札”、“牍”、“简”、“帖”之称,最初是各因书写工具而名的。写在术版上的称“札”、“牍”,写在竹片上的称“简”,写在布帛上的称“帖”,所以书信又叫“书札”、“手札”、“尺牍”、“简牍”、“手简”等等。称“帖”的如晋王载之的《快雪时啃帖》、陆机的《平复帖》等,都是书信,后人以“贴”名之,盖兼重其书法。此外因为书信须装入封套,故亦称“函”或“函札”;因为须加缄封,故亦称“缄札”;因为信纸每页八行,自南北朝以来“八行书”即成为书信的通称。名以时异或由指称时各有侧重而不同,实际还是一回事情。二书信重在实用,以陈述为主,而论事、抒情,写景等等,无所不宜。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有悠久的传统。《文心雕龙·书记》中说:“详总体,体,本在尽言。言以做郁陶,托风采,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怿怀,文明从容,亦心声之献酬也。”可见写信贵在敞开怀抱,尽所欲言。古代许多流传众口的名篇,如上节提到的司马迁《撤任少卿书》、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直抒己见,发泄愤悒之情,全都酬畅淋漓,兜无掩饰,不愧为显示“心声”之作,有很商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书信在长期写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格式。象上下款的称呼,因人而异;开头结尾的致敬祝颂之辞,有许多习用语;抬头、空格等等,也有通行的行款;为阅读古代的书札和今人所写的文言信引:所应该了解,这里略谈棚哭的常识,以见一斑。& &书信大致可以分为给艮辈的(父母、师长、上司等等)、给平辈的(兄弟、朋友、同学,同搿等等)、给晚辈的(子侄、学生等等)三种。上款写受信人,下款写作书人,小问叙正文,三种书信均同,为明清以来常见的格式:但汉魏六朝的书札,却都先写自己的姓名,后列受书人。《报任少卿书》的开头“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就是这样。太史公,官名;牛马走,为司马迁自冰之讯;再拜,表示行礼;足下,为对任少卿的敬词。下面的“曩者辱赐持,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这一段活,接藉任少卿来信的话头,引起下文;末尾只说“书不能恶意,略陈固陋,谨再拜”,不再署名。三国魏文帝曹丕)的《与朝歇令吴质书》,开头写“五月十八日丕白,季重(吴质字)无恙”,末尾写“行矣自爱,丕白”;自己署名,前后两见。“白”,是述说的意思。南朝梁丘希范(迟)的《与陈伯之书》,开头写“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末尾复书“丘迟顿首”;顿首,示敬,亦前后两见。“无恙”,为正文前问候的通用语。这种先署己名的格式,直到近代仍有人沿用,不过不象先写受信人上款的那样普遍;而对人称字(后来亦称人的别号)不呼名以及在书信的首尾致敬问候的传统,至今还在延续,不过因时世不同、用语有异而已。& &&给长辈写信,上款当然不具名,旧时在称呼之下要加“大人”,后面还得有敬词和领起正文的习用语,如对父亲,一般上款都写“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末尾写“敬请福安”和“男某某叩禀”的下款。“膝下”之称,专用于父母;“禀”泛指下对上陈述班情,领起正戎的“敬察者”,亦可用于老师和其他尊长。& &&从前向长辈言事,要措辞恭敬,书信行文,棚应地有许多讲究。以对老师说,上款“大人”下的敬词,多用“座下”、“成有”、“座前”、“尊前”、“道席”、“函丈”(函,为“容”义;函丈,指师生相对,中间有容一丈之地,以便于讲问指点)等等。正文之前,以“敬惟”(惟,亦可写作“维”、“唯”,为“思”、“想”之义。“敬惟”就是“敬想”,有表示行型的意思)或“恭惟”领头,致意问候。如:“老师大人函丈,敬禀者:违侍经年,时切商山仰止之思,敬惟道履康强,凡百顺适为慰!”下面接写正文,叙述求情,就是一种常见的格式。老师为传道授业之人,故称“道履”(“履”指起居行止,实际是说身体);弟子要侍奉老师,所以没见老师的面说“违侍”或“失恃”;、“商山仰止”,亦多以表示想念老师。:书信用语之须切合双方的关系和身分,于此可见。又旧时致书上司或作官的尊长,多于上款的“大人”之下写“钧鉴”或“钧庄”,末尾写“敬请钧安”。信中于对方的意见,称为“钧旨”,信封上写“某某人钧启”。古以钧陶喻国政,故后来对仕宦的称呼多冠“钧”字,逐渐成为官场的俗套。& &&作为书信整体结构的一部分,常在叙搿完结之后,加上“不具”,“不备”、“不一一”等等,谦称书意简略,不能事事详陈,跟着再用“肃此”、“专此”,,等,以两个字总括一下,然后写请安祝颂的话和下款。如上面所举致老师的俯之例,正文未可按“肃此,敬请福安(或“道安”),受业(或“门生”、“门人”)某某谨禀”。“肃此”为“恭敬地写了此信”之意,说明叙事已毕。如果下款不用“谨察”字样,也可以写“肃拜”、“再拜”、“裁并”(我”通“再”)、“顿首”、‘‘叩订”等等,表示恭做。至于“座下”、“鹰右”、“庄前”、“蜉前”等词,对一般尊长都可使用,惟“函丈”仅限于称也师。1&/ 2 页三& &朋友之问通信,或称仁兄,或弥先生,视关系东疏而定。称呼下面的敬词,一般用“阁下”、“执事”、“左右”等等。其他如对文士用“史席”、“撰府”;对:对将帅用“麾下”或“节下”;对持节的使者或宁:肖钺的封鲥大史如总惜、巡抚亦用“节下”;对作甜生的用“台下”;各有特殊含义,但郴烛表示自谦,不敢直指其人的意思。“足下”,在战国时多以称君主,后来成为书札中的普通敬词,习惯用于比较亲近或年轻的朋友。如果上款不写“阁下”、“足下’’之类的敬词,即于称呼之下加“大鉴”、“惠鉴”、“赐鉴”、“青鉴”等语,作为开头。“大”是尊称;“惠鉴”,“赐鉴”,是说惠予阅览此信;“青”谓青眼,指垂肯赐阅;都是客气话。至于术尼的祝颂问候之语,常用的是“安”、“祺”、“祉”、“绥”(“安”、“绥”,平安;“祉”、“祺”,吉祥,福气)笛词。如对文人学者说“敬请文安,或“道安”、“撰安”、“敬颂文祺”或“教祺”对大官显宦说“肃颂勋祺”或“勋祉”(上款下写“勋鉴”);对军队长官说“敬颂戎绥”;对忠病之人说“敬请痊安”;对辑居之人说“敬请旅安”;对穿孝之人说“敬请礼安”;俱不能乱用。“肃颂’’的“肃”,表恭敬;“顺颂”的“顺”,是顺便。说话分寸,也有区别。其他如“敬请大安”或“近安”;“敬颂时绥”或“;刻祉”;“顺颂康吉”、“敬跌起居健吉”,“顺祝行止佳胜”等等,一般通用。由于古人以三台星比三公,所以尊称别人多加“台”字。如以“台瑞”称对方,以“敬请台安”加于信尾,以“某某先生台启”写信封,即为旧时书札所学习用。“敬颂公棋”或“公绥”也常见于给公职人员的函件中。上下款都写在信末的,多为给热人的便函。有州信已写完,于纸尾又叙他事,即书“又及”一般不再署名。& &&下教署名之下有的写“某启”、“拜启”.“世启”,“手启”、“做启”、“手具”、“拜具”、“某白”、“白疏”等等。“启”、“具”、“白”、“疏”,为述说、条陈之意。有的写“叩泐”、“拜泐”、“手泐”等等。“泐”,原指雕刻,引申为书写,“手泐”就是“手写”。但“泐”字之前不加“叩”、“拜”等表做礼之词者,一般仅用于长辈对晚辈。如父与子书,下款常常只写“父泐”。不用“们”、“白”等词,在下款署名后以“顿首”、“再拜”(或“载拜”)、“百拜”、“肃拜”、“叩首”等词表示敬礼者,在平辈通信中也很常见。若正居父母之丧,则下款称“制”,不写“顿首”,而用“稽颡”如清何义门(焯)与友人书,下款即有写“制同学弟焯稽颡”的。清人书札,“顿首”多作草体,好像“十五”两字连写,而将中间一横向下拉长,如签押一样(见本文插图清翁同龢书札手迹)。旧时写信,因所谈之求,不愿人知,或其他原故,不署下款,常作“名心肃”、“名心具”,受信人见笔迹即知其为谁,心照不宣。也有写“彩单具”、“名笺肃”、“名另肃”,“名正肃”、“名另泐”者,则系于此信之外另名附帖(即名片),或另有署名之正函。也有的信件,在末尾书“两隐”或“两浑”,即上下款都略去的意思。其注“阅后付丙”的,是希望看完焚去,免为人见。在天干中“丙”属火,故以“丙”为火的代称。给予侄写信,比较随便,往往于开头直呼其名,书“某儿见字”,末尾问好与否,也不一定。若致函后进或世交晚辈,则与一般朋友通信无大区别。&&四写信也和一切创作一样,优劣关乎修养。长于文学的人,于此往往信手拈来,不拘一格,多所变通。这里举清乾隆间查声山(昇)给老师的信和袁子才(枚)给吴子修(修)的信各一件 (原文手迹,俱见吴修辑刻的《昭代名人尺牍》),说明一下旧时写信的行款。惟原书直写,抄什横排,略有不同耳。① 查昇谨禀老师台下:羿自归里以后,冰兢自守,凛戒循墙,冀告无罪于乡党。但双亲老年多病,甘旨缺如,四壁萧然,号寒啼馁,真有不堪告语者,不得已仍作出游之想。倘来月望前吾师尚未出门,定当抠侍函丈,敬承训示也。马公极推台爱,卞公尚未谋面。日内有便函往来,望赐栽培,感切,惑切!太老师前并候万安,临祟不胜依恋之至!门昴载拜② 袁妆顿首子修世兄足下:四月中家人从杭州归,接手书知安好为慰!仆病中作明后年重宴琼林鹿鸣讨各十章薄交。年寿,苍苍者未必慨然与之。然诗存集上,则愿了胸中,特寄一册求和而寄我,必当青出于蓝也。 特此拜恳.并询起居,不备。五月二十日查昇的信,开头结尾四处署名,前写“谨禀“,后书“载拜”,略如汉魏之制。其中的“抬头”(指另起行,高出正文),于“老师”、“师”、“太老师”等对人的称呼,比正文高两字;“函丈”、“训示”、“台爱”、“赐”等做词,比正文高一宇;皆所以表示谦恭而有等差。其以空括示敬者,作用与“抬头”大同小异。吴修是采枚的吐交晚辈,袁枚给他写信,无须像查舁对老师那样婚做,但袁函称吴为“子修世兄”,于“手书”、“和”等同,虽未高出正文,也全抬头另起,首写“袁牧顿首”,术尼问掀起居,仍然具侨应有的礼貌。& &&这篇小文慨述书信的体制和用语,意在为青年读者者提供一些常识,以便于阅读;并非欣赏旧时的繁文缛节,倡导摹仿。可是从前书信的文明礼貌的传统,似乎还应该继承下来,据说某大学生给家长写信要钱,竞有“限某日以前寄若干元来”的活,好象最后通牒的口吻。这可能属属于笑谈,并非事实。但写信不讲辞令,说话没有分寸的,却屡见不鲜。去年一位读者来函.提出几个谈殳的问题说:“我相信你会认真负责地解答。”话固直率,而语气不免久妥。至于信封上只写个“某某人收”,名字以下没有“先生”、“同志”等任阿称呼的信件,也经常从报刊、出版社、学校等文化单位寄来,看了总觉得有些不习惯。加上个称呼,以表示尊重别人和自己,应该不算多余吧?2&/ 2 页本文选自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书信的格式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书信的格式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61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竖版书信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比如开头怎样写,应该是从右至左吧?最后日期怎样写,落款怎样写,一般的祝福语都有哪些,格式怎样等等。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个人书信的书写格式与基本要求_现代书信_日用文体
个人书信的书写格式与基本要求
个人书信的书写格式与基本要求
个人书信,是指家人、亲戚、朋友、同志之间询问生活状况、叙 谈友情、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研究工作、讨论问题等等而写的私人 信件。
下面是一封简短的家信:
7月5日的信和包裹均巳收到。得知妈妈已经恢复健康,麦子又 获得了大丰收,我和惠玲就放心了。
您让买的三九胃泰,在收到信的当天下午就已寄回两盒。不几 天,小王就会送到您手边的。
我们俩一切都好,小虎长得壮实可爱,在幼儿园里也很乖,请妈 妈不必挂念。今年暑假,我们一定会回家看望敬爱的妈妈。
望妈妈多多保重身体。
儿宏伟工 媳惠玲
附:小虎近照一张。
一般书信,大都分六个部分。
1.称谓。称谓就是对写信人的称呼。上面短信中的&妈妈&就 是这一部分。信上怎样称呼,要看写信人和收信人是什么关系。一般 说来,平时对收信人怎样称呼,信上就怎样写。写给同学、同志、战 友的信,可以直写名字,也可以在名字后面加上&同学&、&同志&、 &战友&,如&志强&或&志强同学&等;如果名字只一个字,直呼名 字可以,若要加上&同学&等称呼,一般应写上姓,如&刘琪同学& 等。写给兄弟姐妹的信,比自己年长者称&哥(兄)&、&姐(姐姐)&; 或者在称呼前面加上排行,如&大哥&、&大姐&;比自己年幼者称 &弟&、&妹妹&等,也可以直写名字。写给晚辈的信,直写名字,或 者在名字后面再加称呼,如&晓东&或&晓东儿&。写给长辈的信, 一般不能写名字,而要写尊敬的称呼,如&奶奶&、&爸爸&等,不过 对某些长辈,为表示和其他人有区别,也可以在称呼前面加上名或 姓,如&德忠大叔&、&马老师&;也可以在对长辈称呼的前面加上 &尊敬的&、&亲爱的&、&敬爱的& 一类表示亲热和敬意的词。对学有 专长、年高望重的老科学家、老教育家等,为了表示尊重,也可在姓 之后加上个&老&字,如&郭老&、&叶老&等。有时为了表示郑重和
尊重,写信人也可以用职务来称呼收信人,如&王院长&、&雷教授&、 &周工程师&等。
称呼应从信笺第一行顶格写起,单独占一行,以表示尊敬和有礼 貌,后面要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问候。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对收信人关心的表示。 人们平时见了面,还要问声&您好!& &最近忙吧?&等等,何况书信 一般多是写给不常在一起、不能见面交谈的人呢!上面短信中&您 好!&便是。
问候语的选用,应根据和收信人的关系、写信的时间环境而定, 既要有礼有节,也要有针对性。例如对老年人,可以问健康状况: &您身体好吧?& &近来身体好吧?&对一般人则可问声:&您好!& &近 好!& &工作顺利、精神愉快吗?&对在校的学生,可以问问学习情况: &学习紧张吧!& &学习忙吧!&对新婚夫妇,可以说:&新婚快乐吧!& 若知对方有病,则可问&病好了吗?&对方刚出医院,便可用:&恢复 健康了吗?&如果适逢节日,便可用节日的问候,如&新年好!& &新 春偷快!&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谨向您及其全家致以节日的问候!& 如果适逢季节变换之时,便可问寒问暖,如&当此春风送暖的日子 里,您身体一定很健康吧!&
问候的话,可以紧接称呼语后面写,也可以写在称呼语的下一 行,空两格,单独成为一个段落。
3.正文。正文是书信的主要部分。凡是要告诉对方的事情,回 答对方的问题,或向对方询问的情况等等,都要写在这一部分。
具体说来,正文可分为连接语、主体文和总括语三个部分。
连接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在问候之后,说明为什么要写这封 信。例如&许久没有通信了,很是想念,特地写信问候。& &喜闻你考 上大学了,夙愿得偿,特去信向你表示祝贺。& &我在学习古典文学 时,有一个问题百思不解,今写信向您请教。& &听说西安新华书店正 在出售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古代诗词曲名句选》,请你代买一本。&如果写的是回信,先要写明&X月X日的来信已经收到,请勿 念。&之类的话。
正文的主体文要另起行空两格写起。如果要说的话,要托办的事 较多,就应该分段来写,一件事或一层意思写成一个自然段,这样显 得眉目清楚,对方也一目了然。上面那封短信中,从&7月5日&到 &看望敬爱的妈妈&就是主体文,分了三个自然段。如果是复信,最 好在主体文开始时先把来信中询问的问题,或者委托过什么事情,有 什么结果等,明确地告诉对方,因为这是收信人最关心的事情,然后 再写自己要说的话。
主体文是书信的主要部分,写信时不仅要把要说的话、要办的事 说明白,写清楚,而且要简明扼要,措辞得当。
总括语,这是主体文将要结束时,总括一下全信的内容,以加深 收信人的印象,使收信人能更好地掌握全信的内容。例如&总之,拜 托之事,请你在百忙中尽快办妥。& &请教的问题,请不吝赐教。&等 等。上面那封短信中的&望妈保重身体&这句话就是总括语。如果认 为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4.结尾。结尾是写完正文,临结束时写上一句祝颂或表示敬意 或勉励的话。这是一种礼节。上面短信中的&敬祝安好&便是。我国 历来是讲究文明礼貌的,祝颂语也是多种多样,写信时该用哪个祝颂 语更为合适,这要根据自己同收信人的关系、信的内容,以及有关具 体情况而选用,切不可信手拈来。一般说来,给长辈写信,可以写 &祝您安好&、&敬颂健康&、&敬祝全家平安&,等等。给平辈写信,可 以写&祝你健康&、&祝你进步&、&祝幸福&、&祝工作顺利&,等 等。给晚辈写信,一般不写祝愿的话,而写希望、勉励一类的话,如 &望努力学习&、&希你努力工作&、&盼儿工作顺利&,等等。给组织或 领导写信,可以写&妥否请批复&、&请指正&、&并请函复&、&此 致敬礼&,等等。若遇到节日,可以写&敬祝春禱&(春节)&祝 你节日愉快&等。如慰问病人,可以写&祝早日恢复健康&、&敬
祝痊安&(病愈后)等。
另外,对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祝颂语也可以适当地选用。如对编 辑人员,也可以写&祝编安&;对教师,也可以写&即颂教祺&; 对搞创作的,也可以写&即颂著安&;对夫妇二人,也可以写&祝 俪安&,等等。
祝颂语的格式,一般先写&此致&、&祝你&等词语,这样的词语 可以紧接正文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近安&、&生 日快乐&等词语,一定要另起一行顶格写,表示尊敬。&生日快乐& 等词语后面,一般不用感叹号。如果正文结束处正好在一行的末尾, 右边写不下其他字了,则应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祝&等 词;另起一行顶格写&敬礼&、&健康&等词。
5.署名。署名,是指在书信的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有 时还要在名字前面加上称谓,如&弟 X X&、&儿 x x&等。署名 的写法,同样也要考虑和收信人的关系。一般地说,署名和称谓要对 应。如果是写给平辈的信,可只写名字,不用自称,不带姓。如果关 系不太密切,或初次写信,以写全姓名为好。给长辈写信,要在署名 前加上自称,上面短信中的&儿&、&媳&便是。给晚辈的信,一般只 写自称,如&父&、&姑姑&等,也有的还加上名字,或只写名字。
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面一行的后半部分,也就是全信的右下 角。自称和名字一般各占一行,先写自称,后写名字,名字写在下一 行的自称之后。
6.日期。信的最后,在署名的下一行,再稍靠后一点,写上发 信的日期,上面那封短信中的&7月15日&就是。这也是一封书信中 不可漏掉的一部分。有了日期,不仅便于收信人査收,而且往往与信 的内容密切相关。如有的信上说:&昨天收到你的来信&、&明天我们 就去上海实习&等,如果不写明写信日期,收信人就弄不清你所说的 &今天&、&明天&到底是哪一天。日期一般要写公历(阳历),如果写 的是农历(阴历),就应在日期前边加上&农历&或&阴历& 二字,以免发生误会。写日期时,一般只写清月、日即可。如果是重要的, 或者是时间性较强的信件,除了写年、月、日以外,还要写明更为确 切的时间,如&日凌晨5时50分' 节日前夕或节日期 间写信,也可以用节日名称代替日期,如&元旦前夕&、&春节&、&端 午节&等。如果在旅途中写信,还可以在日期后面附带写上写信的地 点,例如:&8月15日晚于西安唐都宾馆&。
以上是一封信应有的六个部分。
此外,如果信已经写完,临时又想起一些事情要告诉对方,或觉 得某件事叙述得还不够全面时等,在信的后面还可以补写。为醒目起 见,常在补写话语的前面加上&另&、&又&、&另外&、&还有&等字 样。或者在附言之后写上&又及& 二字。
信封里附有照片、卡片等轻薄物品时,应写上&附:x x百日照 一张&、&随函附寄卡片两张&等。上面那封短信中的&附:小虎近照 一张&就是这样。
如果在信里要代别人问候收信人,或托代问候的话,可以在日期下 边一行的左方,写上&x x x向你问好&,或&请向伯父、伯母问好&。 写信还包括写信封。在未谈信封的写法之前,请先看看这个信封:
□□□□□□
□□□□□□
这是实行邮政编码后用的标准信封。它包括五个部分,左上方的 六个方格,写收信人地区的邮政编码;右下方的六个方格,写寄信人 地区的邮政编码。填写数字前,一定要査问清楚,并且要按照信封封 口上的标准字体书写,它关系到分拣、投递的速度和准确度,一点不 能马虎。左上方的六个方格的下面空两三个字写收信人的地址,这一 定要写得详细具体,地名、单位要写全称。在大地名和小地名之间, 地名和号数之间,都要空一格断开,以给人眉目清楚之感。一行写不 完,转行时,也不要把地名的字与字之间、号数的数目之间拆开,以 免看错而误投。
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字迹可略大一些。姓名后面可以空两三个 字,根据和收信人的具体情况写上&同志&、&先生&、&女士&、&教 授&等称呼,也可以不写诸如此类的称呼。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收信人的姓名既是给收信人看的,也是给邮局和收发工作人员看的, 因此,在收信人姓名后面写&父亲&、&岳父&、&儿&之类的称呼是不 合适的。
在收信人的下边、信封偏右的地方,用比收信人字迹略小的字写 发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地址应当写全称,姓名写全称,或只写姓,这 样若万一投错,也能迅速退还本人;同时,收信人一看到信封,也就 知道是谁从何处寄来的。
信封上的字,要用毛笔、钢笔、圆珠笔书写,不能用铅笔写,以 防模糊不清;也不要用红色笔去写,这会被认为是绝交信。
信封写好后,把信瓤平整地叠成长方形,装人信封内,封好口。 邮票应贴在右上角贴邮票的地方,不要贴在信封背面或封口处,这样 不便邮局盖戳销票。
若属重要书信,最好到邮局办理挂号、特快专递或保价手续,以 防丢失。若寄航空信,还须向邮局索取航空标志,贴在邮票旁边,也 可以买专用航空信封。
不通过邮局寄发,托人捎带或派专人送去的书信,如果捎信人或 送信人熟悉收信人的地址,信封上就不必写了,只在收信人地址的位 置上,空三五个字写上&面交&、&烦交&、&呈交&、&送交&、&专送& 等字样即可。如果捎信人或送信人不知道收信人地址,则应与普通信 封一样,写得越详细越好。由于是面交,发信人的地址就不必写了, 一般在发信人地址的位置上空半行处写上&X托&,或&XX X拜托& 就行了。例如:
刘在远 同志&启
下面再说国际通用信封的格式和写法:国际上使用的信封是横式 的。按国际规定,寄往国外的书信,收信人姓名、地址要写在信封的右 下角,寄信人姓名、地址要写在信封的左上角或写在信封背面的上半 部。同时,信封要用英文、法文或对方国家通用的文字书写,并用中文 注明对方的国名和地名。如果不用英文、法文书写,也应用英文、法文 注明对方的国名和地名。但是,寄往日本、朝鲜和蒙古的书信,封面可 以用中文书写。还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寄往国外的信,必须写明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国家、地区、城市、街道名称和门牌号码。下面这个信封, 收信人的姓名和地址是用法文写的,寄信人的姓名和地址除&Rue (路)&外,则是用汉语拼音字母写的(用汉字书写也可)。
寄信人姓名 Yang Chang Long 地&址 Rue Taibai
城市(省)名 Xi& an Shaanxi 国&名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收信人姓名&Melle Silvie Levey
地&址&7 Rue M6rim6e
城市名称75016 Paris 国名(地区)France
最后再说说明信片的使用。
明信片是一般书信的一种样式。因为邮寄时没有信封,内容完全 外露,所以叫明信片。它使用方便、迅速,邮费仅为普通信函的一 半。
明信片是一种长方形的硬纸卡片,归邮局统一发行。现在常见的 标准明信片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正面分左右两边,左边填写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 人的地址、姓名。右边空白处和背面(有的背面印的有各种图案)写
要写的话。
中国人民邮政明信片&
□ □□□□□ !................:&
收信人地址:&
收信人姓名:&
寄信人地址姓名:&
□□□□□□&
第二种:正面如同信封,填写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的地 址、姓名,背面写要说的话。
中国人民邮政明信片 □□□□□□ 收信人地址: 收信人姓名:&&
寄信人地址姓名: □□□□□□&&
使用明信片应该注意的是:
第一,因为内容完全外露,只适宜写一般的、可以公开的事情, 凡是重要的、保密的事情,不要使用明信片,以免泄露机密。
第二,篇幅容量有限,只能写简短的几句话,因此,只适宜写简 单的事情,或表示节日祝贺等;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最好不要 用明信片,免得给对方带来麻烦。
第三,语言要简练,书写要工整。不能用铅笔写,免得经过摩 擦,字变得模糊不清;也不能用红色笔写,让人误认为是绝交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乡村生活作文5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