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世界有名的建筑物物资料

丹阳有哪些知名的劳务公司?
查看: 2943|回复: 4
求介绍一些丹阳知名的劳务输出公司,不要是出国劳务派遣的那种,本地的一些信誉比较好的,求介绍。
远方劳务& & (东门外大街53号& &建设局隔壁)
东方国际,荆林分院对面
貌似东方国际比较知名
康隆小韩,坐等你消息,
客服:0 广告部:6
QQ:6078942 E-MAIL:
系统支持:
互联网电子公告专项批文号:苏通【号
版权所有:丹阳翼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丹阳古今的历史概括_百度知道丹阳(楚都丹阳)_百度百科
(楚都丹阳)
丹阳是最早的国都,关于古丹阳的位置,近代学术界有说、秭归说、说、丹淅说等说法,现在公认的是丹淅说,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荆楚历史地理学者先生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率先提出“熊绎所居丹阳城当在今陕西的丹江河谷”的新观点。时,屡次出兵南征,迫使楚人沿丹江河谷下徙。到以前数十年间,楚人终于在丹江下游(今河南省境)的“丹、淅之会”,建立起了新都。按照中外历史上地名随人迁徙的惯例,新都仍称作“丹阳”,“”之名也随楚人的实力所及越过汉水,移植于汉水西南今湖北南漳西北的八十里左右处。[1]
1992年,中国全国研究会第六次年会在南阳市县召开,会议研讨了楚文化的渊源、楚都丹阳在淅川的等问题,大部分的专家和学者都认定楚都丹阳在淅川境内。 另外,河南省出土的楚国以及周边大量楚国贵族墓的发现为丹淅说提供了实物证据。的教授读《楚居》中的“汌水”为“”,即流入的, 也有力地支持了丹淅说。但是,丹淅说中还有学者认为丹阳先在今陕西后迁于丹淅之会一说。 但中期的表明,时期楚国的政治中心位于汉水流域附近,所以周人必须“涉汉伐楚”; 而《楚居》中汌水、夷屯的考定,证明了楚人自商代晚期就居于汉水流域附近。到时期,楚国的国都从丹阳迁移至郢。[1]
丹阳丹阳考
丹阳楚国都城
作为一个民族应该由来已久,可能在时间上要早于西周,但楚作为一个国家,则是崛起于西周,强盛于春秋战国,衰亡于战国末期。当其全盛之时,曾执霸主牛耳,其问鼎中原之实力,令周天子心惊肉跳,让诸侯国退避三舍。到战国时,天下虽然出现“”纷争的局面,但真正强大者唯秦、楚两国而已。
中国楚文化研究会
以前人们都以为,楚国最为辉煌的历史发生在,但自上世纪70-80年代,考古界对湖北的多次发掘,确定了该城实为战国时期所建,说明楚国定都于此只是其800余年历史中的一段而已。那么,春秋时期的楚都究竟在哪里?成为我国历史学界和考古界长期难以解决的重大疑案。
丹阳史书记载
据战国时史官所撰的《》一书记载:“楚鬻熊居丹阳,武王徙郢”。是楚人始祖的后裔,在殷商衰落兴起之际,他率族投奔,曾担任“文王之师”,史称“鬻子”。到鬻熊的曾孙熊绎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史记·楚世家》)。而“丹阳”究在何处?一直是历史学界、考古学界长期争论的热点。一说在今湖北秭归,一说在今湖北,或说在今湖北南漳一带,或称在今河南淅川,但均拿不出有说服力的文化遗存铁证,而且根据近些年学术界研讨的情况分析,上述说法也确有诸多难以圆通之处。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荆楚历史地理学者先生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率先提出“熊绎所居丹阳城当在今陕西的丹江河谷”的新观点。其理由是:①《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有楚右尹子革回答的一段话,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供王事”。既建都于丹阳,又“辟在荆山”,可见丹阳距荆山应不太远,甚至可以认为丹阳就在荆山脚下。《三国志·周瑜传》注引《》所记就曾说过:“昔者楚国初封于荆山之侧,不满百里之地。”说明熊绎受封之始就居于荆山旁边。而在今商县附近,丹江上游一带,古有楚山三座(秦王山、刘岭、商山),楚水二条(、河)。另外,丹江上游北部偏东诸水源中,又有名荆水和大荆川、西荆川者。而且这些楚山楚水早在魏晋六朝时已见于文献记载,其历史渊源之久,可以想见。“荆”、“楚”二字,上古通用,则楚山亦可称之为荆山。而荆山脚下,正是商州之所在的“丹江之阳”河谷平原。这同商末、周初楚人早期活动的场所,熊绎所居的“丹阳”和“辟在”的地望与名称皆能相合。②道又是逾秦岭、蓝关,通往关中平原、西周王都的大道,正符合西周初年周、楚交往较密的史事。③西周初年,熊绎所居的丹阳地理环境较为艰苦,近旁有高山,荒芜偏僻,但也应有一块比较平坦的土地。较之淅川来说,今陕西其自然环境当更相合些。另外,特产中也盛产楚人当时“以供王事”的“桃弧棘矢”(弓材)和用以滤酒的“”()。因此,似可认为熊绎所居的早期楚都丹阳,宜当在此。(以上观点摘自、徐德宽《楚都丹阳地望新探》一文,原载《》1982年第三期。)时,屡次出兵南征,迫使楚人沿丹江河谷下徙。下到以前数十年间,楚人终于在丹江下游(今河南淅川县境)的“丹、淅之会”,建立起了新都。按照中外历史上地名随人迁徙的惯例,新都仍称作“丹阳”,“”之名也随楚人的实力所及越过汉水,移植于汉水西南今湖北南漳西北的八十里左右处。
丹阳专家考证
因循先生的思路,周光林、郭云进两位学者认为,周王朝之所以封、的部族为“楚”,当与其居住的地名有关。《左传·隐公八年》载:“天子,因生以赐姓,胙之土命之氏”。意思是说,周天子封建诸侯,根据出生地而赐给姓,根据分封土地而称氏。楚国之所以得名为“楚”,当渊源于丹阳附近这些楚山和楚水(详见周光林、郭云进:《楚都丹阳地望新探》,原载《楚文化研究论集(第四集)》,,1994年6月出版)。
楚人居丹阳时,属立国之初,地僻民贫,势弱位卑,因受艰苦生产条件和落后生产方式的制约,只能“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不可能缔造出自己比较有特色的文化。同周边小国的文化接触也不多,因而当时它的文化主要是受的薰陶和影响。直到春秋中期,楚方才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体系,以一种完全崭新的姿态呈现在历史屏幕之上。
丹阳淅水美景
这一观点,我们还可以通过1996年发掘的丹凤县巩家湾遗址,和年发掘的出土的陶器群为代表的文化面貌中得以证明。例如:上述遗址出土的皆与周文化陶鬲有着显著差别,而与湖北真武山遗址所出土的西、周中晚期楚式鬲比较接近。园肩浅腹盆和带箍的矮柄豆也同时表现出邑的物质文化遗存特点。战国中期以后,丹江上游的逐渐被秦文化所取代,造成这一文化变迁的历史原因,当与十年“城商塞”,二十二年又封于商等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据(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师从教授,长期从事楚文化的研究与探索)的研究,古“丹阳”位于今湖北西北部至南漳一带。《·昭公十二年》记载有楚右尹子革回答的一段话:“昔我先王辟在荆山,,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供王事”。熊绎既建都于丹阳,又“辟在荆山”,可见丹阳距荆山应不太远,甚至可以认为丹阳就在荆山脚下。
而楚史学界一般认为荆山是在古南漳以西八、九十里之处(今湖北保康县境内)。《续汉书·郡国志》引《南都赋注》说:“至荆山东,别流为之水。”《》引《地说》:“(沔)水出荆山东,南为沧浪之水,最近楚都。”沧浪之水即今襄阳市以西、上至、老河口一带的汉水河段的别称。按这两段记载表述的和汉水的地理位置,荆山必定在西北。唐《》到清的《》都把荆山定在今西北八九十里处。如《水道提纲》说:“《》荆州之荆山,在(南漳)县西北八十里,漳水所出,即今也。”这就说明古荆山与漳水源都出自今南漳西北八十里处,即湖北保康县境内。
此外,《》哀公六年记说:“沮漳,楚之望也”。“望地”,古代指帝望之乡,也就是都城。用科学的态度理解,楚人的都城在“沮漳”与“”之间的地带,这一地带恰好又处在至南漳的山区。“江”指汉水,发源于保康境内的北麓,又发源于景山,景山在荆山西南,两水在境内汇合,形成沮漳水。有了“沮漳”二水和“荆山”作为地理参照物,楚之帝望“丹阳”便可基本确认为今天湖北保康境内。根据(湖北省研究会名誉会长)等人2013年以来对重阳村的考古发掘,以及周边地理地貌的勘探分析,可以推测这里可能就是古“丹阳”之所在。
楚人本是中原部族,殷周之际南迁到丹阳,即今、、一带。《史记·楚世家》说,“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对于“丹阳”的地望,历代学者意见虽多分歧,但多数人认为处于今河南省南阳市的西峡、淅川一带。《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十七年,秦人“大破楚师于丹、淅”。《索隐》说:“二水名。谓于丹水之北,之南。丹水、淅水皆县名,在,所谓丹阳、淅。”《索隐》所说的“丹水”即,发源于孤垛山南麓,在西峡县村李楼注入水库。“淅”即古析水,今名,是西峡境内的主要河流之一,自古为西峡通丹江、达汉水的重要水路。古人对地名的命名惯例,山之南、水之北为“阳”,丹阳是位于丹水之阳的城邑。[2]
西峡一带有楚方城的遗迹。关于楚方城,《》说:“遂南征伐楚,济汝,逾方城,望。”注:“方城,楚北之也。”现存东靠,南临,西依秦岭,北邻,整体轮廓呈门字形。与此相关联,、西峡一带还有长城河、、长城铺等地名。
楚人“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左传》载楚臣语),从西峡一带发展到整个江汉平原,并逐步向东、向南扩张。在其鼎盛时期,楚人曾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到了战国时期,楚人与崛起于西方的秦人发生冲突,由此产生了影响中国先秦史发展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楚人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原文化中的先进因素,吸收、整合所扩展地区各部族的文化因子,从而形成了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鲜明特色的。楚辞及其代表人物屈原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
南阳市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楚国第一个都城所在地,已发现春秋时期楚国的古城址13处,古墓群5000座,出土文物2000多件,在这里出土的将我国熔模铸造工艺的历史提前了2000多年。库区上游的有我国北方13个省市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五里长街、、等古建筑,下游保存有河南省最完好的唐代壁画。
库区淹没的腑地就是楚国的古都丹阳。流放时在这里写下了许多诗篇,其中《》里描写的秦楚丹阳之战就发生在这里。水库岸边有春秋战国古墓群,发掘的出土文物编钟座楚墓中出土的7000余件珍贵文物记载着川的昔日繁荣,其中楚令尹子庚墓中出土的编钟是全国出土编钟质最好的一套。彼定为国玉的,府等文物,反映了几千年前这里的悠久历史和文明盛况。这些文物在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地展出,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丹江岸上河南省四大之一的又给游览区镶嵌上了一颗灿烂的明珠,雄伟的古代建筑群,从山腰到山脚隐于绿树之中,幽雅神秘,处处藏秀。在丹江沿岸约4公里内就有20余处文物景观,帖山下小岛上的龙剿寺。曾是宋代的读书处。还有下丫古墓、丹朱家、杜湾洞穴、、磊山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融汇在一起,使丹江更加神秘瑰丽。[3]
根据以上史料和专家考证:南阳市是楚国始都丹阳所在地。
丹阳有关楚都丹阳为枝江的记载
同治5年,公元1866年,编纂的《枝江县志》(今藏于枝江档案馆、中央档案
馆、南京档案馆和上海档案馆,以及原中华民国档案馆,见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华中地方·第三百五十号》),开篇旧县志序:
“枝江楚开基地也,周革殷命,舆灭继绝,大封勋贤后裔,以鬻熊为文王师,访其曾孙熊绎,得之荆蛮,胙以子男之田,而宅诸丹阳,即今枝江县也,越十七代,而楚武熊通始大,奄有江汉,又一世,而楚文熊赀,始迁于郢,以旧所居地为邑,仍其故名而未有枝江之号,其名枝江者,粤自秦始,秦并天下,废封建置郡县,而枝江始名,义何取尔?以蜀江至此分为诸洲,至江陵而九十九洲,起自此,闻如乔木之有条枚焉,故曰枝江。开邑以来,至今一千九百余年,而枝江之名不改。其为县,也古矣。“
译:“枝江为楚国开创基业的地方,周灭商,商疆域尽失,子孙断绝。周王大肆分封有功之人的后裔,因为鬻熊曾辅佐文王,遣使分封鬻熊的曾孙熊绎,封于荆襄荒蛮之地,赐与子男爵位的田,处所在丹阳,即今时枝江县。经过十七代的经营,至楚武王熊通才壮大,疆域囊括江汉平原。又过了一代,至楚文王熊赀,才迁都至郢都,而将他旧居的地方作为封地,仍然沿用旧名丹阳,而没有称为枝江。称枝江始于秦始皇时期,秦吞并天下,废除封建的封地,设郡县,才有枝江这一名称。枝江这一叫法是什么意思呢?因为长江至此,从河道中冲刷出若干江洲,到了江陵,已有九十九个江洲,而土地被冲刷分裂,就是从这里开始,犹如乔木的枝干,所以称为枝江。自设城以来,已历经一千九百多年,而枝江的叫法一直没改变。它作为县,也是很古老的。”
丹阳有关楚都丹阳为秭归的记载
《楚宝》·四十五卷,明周圣楷撰。
丹阳在今归州秭归县。《水经注》曰:秭归县北对丹阳城,城据山跨阜周八里,二百八十步,东北两面悉临绝涧,西带亭下,溪南枕大江,崄峭壁,立信天固也,地里志以为吴子之丹阳者,非。又按,丹阳或云在枝江县,亦非也。葢秦废列国,为?县,始取楚丹阳地为枝江县,不得卽指枝江为丹阳也。且其地夷敞蜀江,至此析为诸洲县治,洲上故以枝江为称。古人建都形势何取于此。——周圣楷:《楚宝》卷一:大臣
.CCTV[引用日期]
姚小鸥.西峡、楚史与屈原:光明日报,
.新浪网.日[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丹阳珥陵_百度百科
珥陵镇位于具有“三金”美称的丹阳市南郊,具有1400多年历史,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美称。现有面积83.4平方公里,人口5.3万。珥陵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优势明显,南邻苏锡常,北接宁镇扬,312国道、241省道、丹西一级公路及与京航古运河交汇的丹金漕河贯穿全镇。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约90分钟车程,距上海虹桥、浦东国际机场120分钟车程,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在丹阳市区穿境而过。
丹阳珥陵工业概况
珥陵镇工业以轻纺、食品加工为主业。
丹阳珥陵轻纺工业
轻纺工业主要包括服装加工业和制线业。服装行业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的有大圣服饰、京珠制衣、海洲印染、雅博特、新常鑫等6家企业,拥有40余家服装辅料生产企业,拥有熟练服装工人6000余人,是上海、南京等外贸公司服装出口定点加工基地。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制线基地,生产的缝纫民用线、工业封包用线闻名全国,主要形成了纺纱、纺线、并线、捻线、织带一条龙生产,门类齐全,产品配套。主要有华盛线业、二线厂、兴丹织造等20余家企业。
丹阳珥陵食品加工业
食品加工业主要以面粉加工和制醋业闻名全国。面粉加工企业主要有江南面粉有限公司、丹玉食品有限公司,企业年销售超过2个亿。其中江南面粉有限公司是江苏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年生产加工能力超过50万吨,是唯一获得江苏省首届农副产品名牌产品的面粉加工企业,公司生产的“丹星”牌小麦粉,荣获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珥陵的制醋业也很有名,目前全镇有制醋厂20余家,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丹玉”牌香醋获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跻身镇江香醋行业骨干企业。恒城醋业有限公司、丹玉醋业有限公司正在积极申报进出口商品检疫。
丹阳珥陵外资企业
外资企业蓬勃发展。总投资500万美元的京珠制衣有限公司、总投资100万美元的长利曲面披覆有限公司、总投资1500万港元的丹和醋业有限公司等外资企业都已落户珥陵。京珠制衣600台兄弟标准牌自动切线机器,流水线运行,生产出口德国于捷JAKO运动服、套装,法国X.Sea休闲服,英国Kawaski、Niflight摩托夹克,加工生产米老鼠等产品。目前正在投资建设的项目还有丹星纺织的5万纱锭、华盛线业的2万纱锭、二线厂的1万纱锭、科发公司的高内禀矫顽力永磁铁项目等等。
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在硬环境建设上加快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营造优美的集镇环境。紧依丹金公路、丹西公路对5平方公里的工业集中区进行高起点、高标准整体规划;在着力改善硬环境的同时,不断改善投资软环境,制定了完善的《鼓励外商投资优惠规定》,主动服务,经常深入企业,了解困难,实实在在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推行服务全程代理制,专门成立了项目服务组,营业执照报批服务组,土地征用、矛盾协调组,不断优化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效率。
丹阳珥陵农业概况
珥陵镇是镇江市最大的农业镇也是传统的农业先进乡镇,农副业总产值超2亿元。该镇已建成省二级万亩农业示范区,拥有耕地70000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46000亩(优质水稻种植面积3.5万亩),养殖水面10000余亩,桑田8000亩,蔬菜及经济作物等7500亩。该镇近年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确立了以发展花卉苗木、鹌鹑、蛋鸡为重点的调整方向,目前全镇已形成了花卉苗木、鹌鹑、蛋鸡、大棚蔬菜、水产养殖、新品种桑六大基地,拥有江南面粉有限公司、镇江丹玉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
丹阳珥陵三产概况
珥陵镇交通便捷,车多,人多,三产发展迅速,市场已逐渐形成特色和规模。总规划面积8.6平方公里的商贸园区已完成大部分基础设施,园区内有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新建的山羊市场已正式开业,每天山羊流量2000只。建材市场已初具规模。通过三产拉动一二产业联动发展,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珥陵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2004年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6.15亿元,同比增长18.6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629元,同比增长17.3%;财政收入2418.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00元,同比增长15%;工农业总产值17亿元,同比增长17.8%。
2005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构建和谐社会,抢抓新机遇,明确新定位,落实新举措,聚精会神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实现珥陵突破性发展而努力奋斗。今年主要工作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超7.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373元,工业销售收入8.6亿元,工业增加值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60元。
企业信用信息丹阳最出名的是什么?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有名建筑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