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诗中所描述的是哪处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址?,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丘逢甲《离台诗》(1895年)材料二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毛泽东《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1935年10月)材料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诗中“宰相有权能割地”的“割地”指的是什么?它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这一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重要影响?(5分)(2)材料二诗中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开创的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道路,这条新道路指的是什么?(4分)(3)导致材料三诗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在“远征”有一件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是哪一事件?(4分)(4)材料四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什么?(4分)安徽省泗县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答案借助GIS研究史前聚落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地理信息世界》2012年02期
借助GIS研究史前聚落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
【摘要】:对史前聚落遗址的分布特征研究,有助于了解史前人类对环境的选择策略以及聚落系统的演变规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史前聚落遗址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聚落选址与区域海拔高度、地形坡度、水系等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四个时期的史前聚落大部分分布在海拔50~400m、坡度小于3°、距离河流在3km以内的地带。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K878;P208【正文快照】:
0引言聚落(Settlement)是人类占据地表的一种具体表现,是形成地表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1]。聚落考古,就是以聚落为对象,研究其具体形态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形态,进而研究聚落形态的演变所反映的社会形态的发展轨迹[2]。在聚落考古研究中,国内外相关学者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在国外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毕硕本;郭文政;闾国年;;[J];测绘科学;2010年06期
顾维玮,朱诚;[J];地理科学;2005年02期
朱光耀,朱诚,凌善金,王吉怀,杨晓轩;[J];地理科学;2005年03期
张海;[J];华夏考古;2004年01期
刘博,张虎勤;[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钱耀鹏;[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王发曾;[J];学术论坛;1991年05期
陈诚;王宏志;沈雅琼;徐建军;;[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年01期
靳松安,张进;[J];中原文物;2004年04期
严文明;;[J];中原文物;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建国;[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杨瑞霞;[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建吉;;[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于卫东;;[J];成才之路;2008年36期
毕硕本;闾国年;陈济民;;[J];测绘科学;2008年02期
毕硕本;郭文政;闾国年;;[J];测绘科学;2010年06期
夏慧君;许五弟;任云英;;[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年01期
刘嫒君;;[J];城市问题;2007年01期
房艳刚;刘鸽;刘继生;;[J];地理科学;2005年06期
毕硕本;闾国年;陈济民;;[J];地理科学;2008年05期
李中轩;朱诚;闫慧;;[J];地理科学;2011年02期
胡珂;莫多闻;毛龙江;李水城;王辉;曹炜;张翼飞;;[J];地理科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运员;郑文武;刘沛林;;[A];人居环境学研究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开广;[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惠夕平;[D];山东大学;2011年
王琳峰;[D];天津大学;2012年
王国栋;[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孙相东;[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李宁;[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许玲;[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岳大鹏;[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王绚;[D];天津大学;2004年
李贺楠;[D];天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武慧华;[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吴立;[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赵汗青;[D];西北大学;2011年
雷丽;[D];西南大学;2011年
王太一;[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唐宁;[D];山东大学;2011年
徐时强;[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罗彤;[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冯义雄;[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阎雯雯;[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心源,陆应诚,高超,席道瑛;[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宫希成;[J];安徽地质;2001年04期
杨晓燕,夏正楷,崔之久;[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喻冰春;姜琦刚;;[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毕硕本;闾国年;陈济民;;[J];测绘科学;2008年02期
田茂义;卢秀山;王冬;张燕;;[J];测绘通报;2006年06期
史威;朱诚;王富葆;田晓四;;[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2期
史威;;[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张荣华;[J];城市勘测;2003年02期
周娅,谢志仁;[J];东北测绘;200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建国;[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舒强;[D];新疆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丹丹;辜克威;;[J];福建建筑;2010年05期
矫东风,吕新彪;[J];地质找矿论丛;2003年04期
魏强;;[J];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2009年02期
汪金花;李富平;;[J];金属矿山;2010年11期
翁晓鹏;王文科;曹建成;孔金玲;乔晓英;;[J];测绘技术装备;2005年04期
徐仕琪;周可法;张晓帆;陈川;赵同阳;;[J];新疆地质;2008年01期
郑财贵;邱道持;叶公强;张孝成;梁启学;;[J];农机化研究;2010年03期
饶正保;王旭春;卢雷;;[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隋玉正;李淑娟;陈戈;;[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田勤虎;卢锋;幸红刚;;[J];科技信息;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峰;姜毅;李玉琳;;[A];2009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首届测绘博客征文颁奖论文集[C];2009年
徐永敏;刘鹏;李玉群;;[A];数字测绘与GIS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李明玉;;[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冉慧敏;刘全海;;[A];江苏省测绘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刘明亮;;[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赵冬泉;陈吉宁;杜鹏飞;佟庆远;;[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邓淑丹;江文浦;;[A];中国测绘学会九届三次理事会暨2007年“信息化测绘论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李严;;[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葛翠萍;赵军;尹升;辛洪生;张文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曾群;喻光明;杨珊;赵帆;罗秋月;林冬梅;;[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建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王亮;[N];中国文物报;2008年
周文生;[N];中国文物报;2011年
湖南省电信系统集成分公司
水丽 李昌志 黄金池;[N];计算机世界;2010年
王飞;[N];四川日报;2010年
许泳;[N];计算机世界;2010年
林英;[N];光明日报;2009年
杨黎明 卢伟萍;[N];中国气象报;2010年
李大庆;[N];科技日报;2010年
王娟;[N];中国计算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月娥;[D];新疆大学;2010年
杨同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王春;[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付博;[D];吉林大学;2011年
马海民;[D];兰州交通大学;2009年
李伟;[D];重庆大学;2010年
杜君;[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卢斌(王莹);[D];西北大学;2010年
虞汉华;[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朱惇;[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卫;[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詹伟;[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黄仪;[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孟园园;[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喻孟良;[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王淼;[D];东北大学;2008年
甄静;[D];长安大学;2006年
贺巧宁;[D];河海大学;2007年
徐辉;[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徐晓磊;[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丘逢甲在《_百度知道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古诗有哪些?
战地群众工作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示子遹陆游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苏轼 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
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
A.春秋战国&&&&&&B.秦汉&&&&&&C.隋唐&&&&&&&&D.两宋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江苏专项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主要考查你对&&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
柳永和《雨霖铃》:柳永(约984—1053),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人。政治上不得志,怀才不遇,放荡不羁,喜欢和民间艺人、歌女交往。他对词的发展也作出重大贡献,形式上由字数较少的小令发展为字数较多的慢词;语言上突破文人雅词,吸收了民间俚俗语言;表现手法上形成婉约风格。代表作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中,作者把依依惜别的离情和肃杀冷落的秋景融合在一起,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的大文学家、书画家。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苏轼本人在1057年(嘉祐二年)中进士。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他反对新法的一些措施,受到贬谪。哲宗时,他任翰林学士等,官至礼部尚书,后来又被贬谪。在政治上他倾向于保守。对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他却是赞成的。在文学方面,他是革新的主将。他的词开豪放的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他以诗为词,扩展了词的内容,包括怀古、咏史、说理、谈玄、感时伤事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和对身世、友情的抒发,达到了“无意不可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他用词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音律的束缚。他的散文明白畅达,同韩、柳、欧及其父弟并称。他还擅长书法,独创一格,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善画竹,主张神似。
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父李格非为北宋晚期学者;母亲系状元孙女,读书很多。李清照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8岁嫁给太学生出身的金石考据家赵明诚。婚后两人诗、词唱和,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生活优裕、美满。她44岁那年,金兵入据中原,他们被迫抛弃金石书画逃往江南。两年后,赵明诚病逝,李清照只身在离乱贫困中漂泊,直至年迈病故。她的词,富于真情实感,重视音律,字句精练,属婉约派。后期的代表作有《声声慢》《武陵春》等,情调过于伤感。她的作品留下来的有后人辑录的《漱玉词》。   
辛弃疾: 辛弃疾(),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词人。他出生时,家乡已为金人所占。21岁时,他参加抗金义军。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辛弃疾来到南宋的都城临安,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他多次上书要求南宋政府收复中原,都未被采纳,反而遭到当权者的忌恨,落职后近二十年,闲居江西信州(今上饶市)。直到晚年,南宋政府才又重新起用,但仍对他很不重视。年迈的辛弃疾终于怀着收复中原的宏愿,抑郁地离开了人间。 辛弃疾的词里有许多反映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政治斗争内容,并借以表达出词人自己的态度,交织着意气风发而又沉郁悲凉的复杂心情。坚定的抗金意志,始终贯穿在他一生的作品里。他的词,同苏轼一样,不把艺术形式放在第一位,并在更大的程度上冲破了词的格律,以文为词,问答如话,议论风生,自由奔放。辛弃疾由于政治上失意,力求从抑郁中解脱,这就给他的词带来了消极成分,表现出追慕庄周、寄情山水的倾向。 豪放派、婉约派比较:
前者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后者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应注意,许多词人的作品往往兼具豪放与婉约两种不同风格,并不截然分开,但各有偏重。 宋词及其沿革: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诗体。唐代,民间就已流行这种能够合乐歌唱、句子长短不一的诗体,号为“曲子词”。唐代李白、白居易等人就有词作问世。词发展至宋代而走向辉煌。宋词既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也是一种崭新的文学体裁,流传至今的仍有两万多首。南宋的词,由于社会变迁、国运式微的影响,增添了许多慷慨悲壮、低迷感伤的情绪,但却如实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就在宋代,民间兴起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到元代进入繁荣阶段,词的创作高潮便过去了。作词就是按照特定的乐调曲谱填制歌词。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叫做“词调”或“词牌”。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宋词的唱法久已失传,但我们今天仍然可以从其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音乐节奏之美。
宋词:1、变化:公元七世纪末到八世纪中期,即唐玄宗开元前后,逐渐形成词这种文学形式。经过五代到两宋,是词的全盛时期。2、兴盛的原因: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3、要派别:①婉约派:即婉转含蓄。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 ②豪放派:风格是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苏轼对词的发展贡献:苏轼对词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词的内容上,摆脱了咏叹个人悲欢离合或喜悦忧伤的狭小范围,扩展了题材,凡是怀古、咏史、说理、感事、言志、抒情、描绘山水田园,都可用词来表现,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在表现手法上,突破了音韵格律的束缚,开创了豪迈奔放和清新高远的风格。 宋词: 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故名宋词。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是一种音乐化和格律化了的杂言体诗歌。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叫做“词调”或“词牌”,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宋词唱法虽早已失传,但读者当时的倚声或后来依谱所填的词,仍然可以从其字里行间感受到音乐节奏之美,或缠绵宛转,或闲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令人回肠荡气,别有一种感染力量。一般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有的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但也有的主张62字以内为小令,以外称“慢词”,都未成定论。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有些词调既押平韵,又押仄韵。仄声之中,有要求专押上、去或入声的。各个词调的句式的长短与句中词语的平仄也是有规定的。倚声填词,每个字都须按照曲拍的谱填写,在审音协律方面有比律诗要求更加严密之处,这使词的语言音调显得特别精美。宋词的流派,历来有婉约与豪放之别。宋词流传至今仍有两万余首、一千四百余家,词牌之多,据《钦定词谱》统计,即达八百二十余调、二千三百余体。
发现相似题
与“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247421182141248669996713050512489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