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网 开封市图书馆二十二中 有关校史,美术及图书馆情况

开封第二十五中学
立足课堂,解读高考――高中历史学科市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
&&& 日,本学期高中历史第一次市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我校历史教研组长刘坚老师受教研员李铭老师委托主持本次教研活动,全市高中历史老师参加。
&&& 这次教研活动主要有两项内容:首先由我校史艳艳老师和赵玉英老师分别做了题为《回望16,备战17》和《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主题报告。史艳艳老师通过对2016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的解析,总结其2016届高考复习的成功模式――精细化复习模式。即把高考的每一个要求,包括知识和能力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中,细化知识,活用知识,一题多变。赵玉英老师结合最近的外出学习经历和自己的工作经验与困惑,谈了历史高考的命题趋势和四大学科能力的培养心得,并和与会老师做了交流。她们的报告受到了与会老师的好评。刘坚老师称赞史艳艳、赵玉英老师从高一就开始注重对学生相应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的计划性与系统性。最后,刘坚老师布置了本学期的教研任务,并重点解析了新课程标准,提醒老师们做好迎接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准备。
本次教研立足高考复习,分析了高考能力和知识要求,强调把任务分解到高中三年的历史教学工作中去,对全市高中历史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历史组供稿 通讯员 史会先)
开封市二十五中学 版权所有当前位置: &
& 二十二史
价格(元)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期号:2012年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其它
刻印方式:其它
尺寸:长21.5*宽14.5*高1(cm)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装订:其它
开本:其它
装订:其它
开本:32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软精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小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其它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
装订:硬精装
开本:16开
......到页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该商品的库存为1件,您最多只能订购1件!
购物车共有3件商品,合计:63.00元
图书已成功添加到收藏夹!我校组织2018届新生 参观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校史馆_开封市第二十五中学-爱微帮
&& &&& 我校组织2018届新生 参观青少年法制宣…
  2015年12月1日以来,校学生处联合2018届年级段、班主任对高一新生开展法制教育。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参观了学校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学生处姬煜、李红萍两位老师为同学们作了详细讲解。我校法制教育基地建立多年,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涵盖了常见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各种类型,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让同学们深刻了解了未成年人常见的犯罪类型、特点及其诱因,并知道了如何远离不法侵害、实行自我保护的种种方法。讲解老师提醒大家要从现在起,从遵守学校纪律开始,与法同行,要努力学法、知法、懂法,做遵纪守法的中学生。参观校史馆的活动让2018届新生了解了我校近百年的辉煌历史,大家纷纷表示为成为二十五中的一份子而倍感自豪。(学生处供稿 通讯员姬煜)欢迎关注二十五中学,微信号:kaifeng25zx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开封二十五中学微网站。河南教育网致力于做河南最全面的综合教育门户微信号:henanjyw本微信平台由河南省神神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开封市第二十五中学携手河南省神神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校园订阅号,提供校园资讯,品牌推广,校园文化建设,招生信息发布,校友联络平台。联系电话: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小题集训二十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小题集训二十二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学艺中学校史
您的位置: →
学艺中学校史
学艺中学校史林松声
主笔叶歆添、余海燕、王宗钦、周远梅
参加编写学艺中学创办于1924年,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校风的学校。七十多年来,她培育了许多的人才,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为忠实地、系统地反映学艺中学办学艰难曲折而又光辉的奋斗历程,我们在广泛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编写这份校史,以展现学艺中学的历史全貌。在斗争中诞生
在风浪中前进梅县是文化之乡,教育事业发达。但在旧中国由于国家积弱不振,屡受帝国主义侵略,帝国主义不但进行军事、政治、经济侵略,而且进行文化侵略,使用最毒辣的手段――以传教为名在中国开设了无数的教会学校作为侵略的工具。梅县是受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严重的地方,在二十年代初梅城的八间大、中学校中,教会学校竟占五间之多。在教会学校里,学生是没有自由的,当局对学生的爱国行动横加干涉,国耻纪念会、外交后援会可以不开,而“礼拜”则万万不能不做;中国报纸、杂志可以不看,但查经班却不能不上;国事纪念日可以不放假,而圣诞节硬要放假二、三天甚至一星期。教会教育妨害了中国教育统一的机能,扼杀了青年学生爱国热忱,甚至对学生进行亲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当时美国教会办的广益中学对学生实行专制和虐待,不许学生有自由行动,自由,把圣经列为主要课程,每周都要学生查经、做礼拜,企图用宗教思想来麻痹毒害青年学生,如果发现学生每学期读圣经、做礼拜的时间缺席达三分之一以上者,即予留级或开除学籍。因此许多比较觉悟的学生对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和奴化教育感到十分愤懑而时思反抗,只是苦无机会。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民主运动唤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大 1觉醒,全国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阴谋也被揭破,于是“打倒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教会学校”、“收回教育权”等口号遍及全中国。梅县也和全国一样,学生运动、农民运动、工人运动风起云涌。1924年春夏之交,广益中学一批进步学生以“志美美术馆”的优待券为导火线掀起了一场“广益风潮”。当时任副校长的黄墨村(是满清时代的秀才,绰号“乌卵”),将美术馆分赠给学校的免费学习的优待券让其亲戚吴某(会计)私自给其族人去学习,学生便乘机向校方提出交涉,而当时的校长汲平如(美国人)不但不采纳学生的意见,反而诬蔑学生无理取闹,遂施其一贯的专制高压手段,将学生代表革退,将袁卓明等十多人开除学籍,袁等见状义愤填膺,怒火万丈,一拳将布告栏的玻璃击得粉碎,撕掉布告,以示抗议。学校当局还请了许多反动军警到校弹压,并怂恿校中杂役伙夫殴打驱逐学生,这就更加激发起学生的愤慨,一场震动梅县的反帝风潮随之爆发。当时由进步学生朱仰能、谢北岳、张英舜、李仁华等负责组织学生们到东南背大东岩开会,一致决议脱离广益中学,日,全校便有四分之三的学生共二百八十多人毅然离开广益中学。此后,他们组织了“梅县学生互助社”,出版《互助》半月刊,一方面继续跟反动势力作斗争,向社会宣传,说明闹风潮的原因和意义,争取广大社会人士的同情和支持;一方面为安顿离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他们的就学问题,便到南门的八角亭、下南门楼上的通俗图书社、赤岌岗徐屋、下市人境庐、桂里学校等处商借地方组织上课,叶维轩先生无偿借出水巷店铺二间,下市杨问巨先生无偿借出私房一座给学生住宿;当时这批学生没有床铺,没有膳费,他们就睡地板,喝粥汤;没有教师,就由高年级的教低年级的,虽然十分艰苦,但团结奋斗的精神始终不懈。他们敢于斗争的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深深博得社会人士的同情和支持。不久,互助社派出代表冒着瓢泼的大雨,顶着暴发的山洪,涉过齐腰深的湍急的石窟河,前往蕉岭敦请热心教育的钟贯鲁(时任蕉岭中学校长)、李度旷、张资平、郭冠雄等(均为梅县人)出面维持和组织学校,得到他们的坚决支持,一致同意帮助学生创办起一所新的中学,以摆脱奴化教育的枷锁。暑假前 2先派李度旷、郭冠雄先行离开蕉中回梅县当互助社的义务教员,钟贯鲁也请假回梅共同主持建校之事。由于困难重重,暑假期间钟贯鲁曾去找当时的梅县县长邓石甫,请其作些静庀,但其态度十分冷淡,不作支持,所以他们决定自力更生把学校办起来。原拟命名为“互助中学”,后来由张资平提出,征得郭沫若同意,决定学校定名为“学艺中学”。这是因为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创办的“创造社”在上海办有“学艺大学”,学艺中学可与学艺大学挂钩,学生毕业后,成绩优秀者可保送到该大学深造。由当时颇有名望的张资平挂名担任校长,李度旷任教务主任并代行校长之职,租借城皇庙前钟家祠为校舍,赁东仓巷刘家祠、陈家祠、凌家祠、南门钟家祠、石牌楼下廖家祠、吴家祠为教室,一所富有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嘉属学艺中学”便于1924年秋正式诞生了。正如老校友、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国务院民政部文史办公室主任廖经天所说:在帝国主义权势如此之大,军阀统治如此严酷的形势下,学生敢于起来反对洋人,反对教会学校,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象梅县广益风潮那样广大,自己另创办出一间革命的、进步的、新型的学校这样的壮举,在全国是少有的,影响是很大的。当时党的中央刊物《响导》日刊登题为“广州学生收回教育权运动委员会宣言”一文中就报导了“广益风潮”的情况,为梅县的革命斗争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学艺中学的学生由于是在激烈的爱国反帝斗争中冲杀出来,他们的革命思想比较强烈,学校互助社办的《互助》半月刊中的许多文章是很进步的,宣传革命道理,传播进步思想,借以唤醒民众。他们踊跃订阅中共党刊《响导》周报,争相阅读,从中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创造社当时的文艺思想是主张把文艺当作鼓动起热情来改革社会的武器,其文章在初步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鼓舞青年的爱国热情,起过一定的作用。学生对创造社出版的《创造周报》、《洪水》等刊物和郭沫若等写的小说,几乎人手一册,所以他们受创造社文学思想的影响特别普遍和深刻。当时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孙中山先生提出联俄、联共、互助农工三大政策,中国共产党帮助国民党改组,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征讨军阀的国民革命。根 3据周恩来的指示,在罗振生、洪剑雄的帮助下,经过筹备,1925年12月国民党梅县党部在梅城正式成立。为了吸收新生力量,增强国民党左派队伍,梅县国民党组织有较大发展。到1926年初,学艺学生有十之八、九参加了中国国民党(见《互助》半月刊),当时,谢北岳任国民党县党部执委,李仁华任青年干事(见陈启昌回忆记录),可见学生政治热情的高涨。此外,学生还组织了“反帝大同盟”,配合各项运动,进行宣传,游行示威。学艺学生古柏以“全梅学生会”主席身份出席广东省学生代表会议,声援省港大罢工运动。从此,梅县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妇女运动,无一没有学艺学生作为骨干的。所以学艺中学从诞生之日起,便被社会人士誉为“革命学校”、“进步营垒”。但是梅县一班反动学阀却把学艺中学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勾结反动政府进行多方破坏和扼杀,使学艺中学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幸赖全体师生、校友团结奋斗,方能在逆境中前进。1925年春,国民革命军东征来梅,叶剑英任梅县县长,亲自批准征收“猪只捐”拨给学艺中学,后又得历任县长出示保护,使学校每年三千元左右的常年经费得以解决;后任县长江董琴,又批准东较场背关帝庙两侧荒地给学艺中学建筑校舍;校董、老华侨叶维轩是爱国人士,热心公益,被学生们爱国、奋斗的精神所感动,毅然亲赴南洋募捐得三万余元,于1926年在东较场背(现梅县体育场背)营造新校,是年冬,巍峨的新校舍遂告落成。学校的教学设施、图书、仪器也逐渐充实;原来只有学生二百余人,经两年时间即骤增至四百多人,而且冲破封建束缚,招收女生,开梅县男女同校的先河,为本校之特色。在两次东征军胜利到达梅县后,周恩来、叶剑英等十分关心学艺中学,日,周恩来在来梅的第二天,即与李之龙、周逸群等一起到学艺中学调查座谈,并亲自在学艺钟家祠召开各校师生代表参加的会议。周恩来高度赞扬同学们在梅县首先举起“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旗帜的进步意识和行动,称赞学艺中学为“东江第一的中学”(见《广东党史教研资料》第4期),还向师生征求是否可以把学艺中学改为省立学校,以解决经费问题。叶剑英和邓颖超也亲自到校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和发表演说, 4激励师生努力奋斗,走革命的道路,做有为的革命青年。叶剑英还派出一班由云南讲武学堂毕业的学生军到学艺中学任军训教练,进讯人真的授课和严格的训练;学生们穿起军装,威风凛凛,精神奕奕地认真学习和参加训练;还发给真枪和实弹,让学生到郊外进行野操和实弹射击,这是当时全梅县学校绝无仅有的。东征军政治部洪剑雄等也经常深入学校,向师生宣传新三民主义,宣传国民革命的道路,做思想政治工作。中共广东区委派共产党员张维到梅县开展活动,在学艺中学任数学课和东山中学任英语课,以教师身份掩护其秘密活动,在学艺、东山、女师等校大量团结、教育和培养学生骨干,积极发展学生加入新学生社,1925年11月(农历),在东征军的推动和帮助下,新学生社梅县分社在八角亭成立,学艺学生李仁华等被选为委员。新学生社是共青团的外围组织。当时学艺参加新学生社的学生很踊跃。1925年12月初(注:有些资料认为是月间)的一天下午,洪剑雄和张维在梅城八角亭新学生社办事处跟学艺中学学生会主席李仁华和东山中学学生会主席陈劲军谈有关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领导,梅县建立共产党组织问题,两人都愿意参加党组织,便由张维介绍他们入党,当晚在师政治部洪剑雄处召开有洪、张、李、陈及政治部党员参加的会议,会上宣布李仁华和陈劲军为中共党员,并即成立中共梅县第一个支部――梅县特别支部,张维为支部书记,陈劲军为组织委员,李仁华为宣传委员。接着又在学艺中学发展古柏、杨维玉、杨新华等参加共产党,还发展了黄友谋、廖珍元、钟惠、廖秉庸、温德华、赖独清、陈存昌等大批学生参加共青团,1926年便建立了学艺中学的党支部和团支部。李仁华、古柏、杨维玉等便一直在梅县的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从此,播下了革命种子,而且不断开花结果,使学艺成为梅县的革命学校之一。1927年,随着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广州“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也笼罩梅城。四月下旬,中共梅县部委根据中共广东省区委指示决定在梅县组织武装暴动,中共梅县部委和团地委联合成立“梅县武装暴动委员会”(简称“暴委”)。我校教师张维任政治宣传部长, 5学生李仁华、古柏为委员。5月1日,学艺、东中、嘉应大学三校学生和总工会工人等,举行化装游行,高呼“打倒蒋介石”、“铲除新军阀”、“拥护赤色国际”等口号;5月4日,三校学生和工人又一次爆发游行示威。同时,“暴委”把一批工人组成的暴动队伍和三校部分学生集中在嘉应大学进行军事培训,为武装暴动进行准备。5月12日下午参加暴动的工人、学生一举消灭了梅城的反动武装,占领了县府、县警队和电话局,暴动一举成功。当晚成立了梅县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人民政府委员,在五位委员中原在我校任教和学习的师生便有周静渊、朱仰能、钟贯鲁三人。5月13日在东较场召开群众大会,庆祝武装暴动胜利和宣布梅县人民政府成立,人民群众欢欣鼓舞,社会秩序良好。但不久即受到反动军队的反扑,19日,暴动队伍向梅北撤退,暂时分散隐蔽以保存革命力量。5月底,“暴委”领导成员决定李仁华、古柏与陈劲军、杨雪如四人北上武汉与党中央联系,党和武装组织转入地下活动。梅城暴动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为扼杀我县革命势力,诬蔑学艺中学办了《互助》半月刊进行共产主义宣传活动,是“赤色学校”,把学艺中学和东山中学、嘉应大学强行封闭,造成了几百名学生失学,还大量拘禁三校的革命学生,施以严刑和勒索,学校原创办人钟贯鲁、李度旷、谢北岳等人也先后遭反动派悬赏通缉而远走南洋。这就引起了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的不满。但是反动政府的罪恶行径吓不倒广大的革命师生,学艺和东中的师生在地下党的领导下,为复校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斗争,首先他们加强与各校进步师生的联系,夺回了梅县学生联合会的领导权,通过学生联合会的名义印发传单和张贴标语,历数国民党县党部封闭三校、停封商号、拘人勒索、贪污腐化的种种罪行,使全县社会舆论为之震动;同时通过各校在各地的校友和社会贤达利用各种关系进行工作;还与梅县农村的武装斗争互相配合,互相影响,互相推动;并利用当时驻梅国民党军队与县党部、县长的矛盾,最后终于把县党部清党委员侯标庆和县长侯昌龄搞下台。特别是当时驻广州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东中校友)听知此事后,异常气愤,即告知军长黄琪翔,由黄军长写信责询广东省教育厅长 6许崇清,限期复校,许即电令梅县揭封,遂于1928年春恢复了学艺中学和东山中学。嘉应大学则由于学生已走散而无法恢复。但复课不到一个月,反动政府又制造事端,旧势力死灰复燃,到学校大打出手,并抓走进步师生十八人,其中有教师张英舞、黄其等。他们直到1929年10月朱德同志带领红四军抵梅时才释放。日,中共梅县地下县委在梅县扎田唐润元家(县委秘密临时办事处)开会,会后,遭反动军警包围,学艺学生唐润元和杨广存、林森端等3人被捕,某些人便借此制造事端,于5月23日,以县长伍子车名义,向上呈文要把学艺和东中、县师、女师等几间比较进步的学校合并成县立第一中学,以便加以监督和控制。消息一传出,立即遭到各校的反对和社会舆论的谴责,迫使省教厅撤销这一决定。在动荡的环境中,在峥嵘的岁月里,学艺中学也十分重视教学工作,教师勤教,学生勤学,蔚然成风。开办初期,一批学问渊博、办事热心的教师钟贯鲁、温子寿等到校任教,还到东山中学、省立梅州中学等校约请教师王漱薇、古吉皆、黄寿君等;当学校经费稍有好转时,便不惜重金向上海、南京、天津、四川等地名校聘请教师,如吴汉章、罗宗善、顾庆森等;还聘请了留学英国和日本的蔡绮桐、林兆宗、黄仲永等,一时名师荟萃。当时学校还通过张资平邀请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三位知名学者来校任教并得到他们的同意,学校已为他们安排了英文、国文和物理等课程,他们也已从上海启程乘船到达汕头准备来我校的途中,因中山大学闻讯派人到汕头等候,将他们聘请至中山大学。他们虽未能来我校任教,但由此却可以看出他们对新生的学艺中学是多么关心和支持的。学艺的学生做到读书不忘革命,革命不忘读书;他们学的好多科是用英文原版的课本,在知识渊博、教学认真的教师的教育下,通过学生认真、勤奋、刻苦的学习,成绩极为突出,第一届毕业后到广州投考大学者100%被录取,潘汝瑶、黄友谋等毕业后即考入日本的大学,继续深造。学艺原是“备案”的中学,1933年由于我校参加全省统考连续两届成绩优异,且名列十名之内,故得广东省教厅批准为“立案”的中学。这是师生努力的结果,全校师生雀跃万分,吐气扬眉。7学艺中学地处东较场背,有宽广的体育场地,所以田径、足球、篮球等体育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参加梅县各中学的体育比赛多次获得好成绩,并培养出温集祥、杨运舞等一批体育人才。文艺活动也十分活跃。“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唤醒了人们的觉悟,在政治上要求团结起来打倒列强,打倒军阀,反对封建礼教,主张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等。学艺中学学生谢北岳、李仁华、温瑞祥、朱仰能等组织上演一出话剧《孔子过泰山侧》,主题是揭露军阀“苛政猛于虎”的残暴;以后又演出话剧《梨花刺眼》,主题思想是反对封建家长包办婚姻和批判多妻制,剧中女主角还是由男同学朱朵能扮演的。在东征军来梅时,我校学生李仁华、古柏等在游行队伍中组织化装活报表演,活灵活现地揭露反动派的种种丑态和表现革命军民的雄姿。在各个历史时期,学艺都组织起各种文艺宣传队伍,活跃在梅城和梅县各乡、镇中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1936年春夏,随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扩大和发展,梅县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也逐步展开,学艺师生也积极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之中。8月,国民党当局开始限制和镇压群众抗日运动,借口“报导失实”,强令封闭了《东方民报》,我校校友陈慰慈等继而出版《平报》,大力进行抗日宣传。1937年全面抗日后,梅县的抗日救亡运动更是轰轰烈烈,抗日救亡团体纷纷涌现。7月8日,在中共梅县支部的组织和推动下,国民党梅县政府批准成立了“梅县民众歌咏团”,学艺校友、共产党员廖胡今等为该团干事,经常到南口、丙村、西阳、长沙等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1938年夏,中共梅县中心县委指示党员刘清云、郑天任接办《梅县民报》,使之成为中心县委掌握的宣传阵地,还出版了《妇女儿童》副刊,学艺校友廖胡今等先后参加了编辑和发行工作。1938年11月,梅县各中学、中专学生成立了“梅县学生抗敌同志会”(简称“学抗会”),继之成立了“梅县青年抗敌同志会”(简称“青抗会”)。学艺学生何迅为学抗会理事会主要成员之一,校友温集祥为青抗会主席。 8这些抗日团体的主要任务是在中共党组织的秘密领导下,创办刊物,组织剧团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投人抗日救亡运动。创办了《燎原》文艺月刊,出版《正义版》等刊物;梅县青抗会还成立了“梅县流动剧团”,设总团和四个分团。学艺校友温集祥、廖胡今、张学基、温伟祥等为主要成员,在梅县城乡演出《夜之歌》、《寄生草》、《人约黄昏》、《流寇队长》、《横山镇》、《夜光环》、《群魔乱舞》、《血洒晴空》、《卢老虎》等话剧,内容为歌颂抗日志士英勇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或揭露日寇和汉奸的狰狞面目,对鼓励民众的抗日爱国热情,从而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参加的义演,不仅不取分文报酬,反而自掏腰包交伙食费,而且工作很艰苦,毫无怨言。他们把义演的收入悉数用于购棉衣、药品送往前线,或汇款慰劳在前线的抗日战士。学艺中学也是梅县抗日救亡运动基地之一,日,学校组织了御侮救亡分会锄奸团,接着组织抗日宣传队,募集队、救亡工作技术研究会、防护研究会等组织,学校课程加授“军训生游击战术”一科,进行实地野战演习,御救会、宣传队、募集队还到南口、丙村、雁洋、西阳、石扇、大坪等地宣传御救之道和募捐活动,支援前线。学生黄耀等投笔从戎,参加抗日队伍。还有一大批校友活跃于抗日各个战线,如蒲风(黄日华),1938年在新四军军部做宣传工作,以战斗的诗篇鼓舞抗日战士;廖经天毅然放弃在日本留学的机会,回到延安,任报社总编辑等,宣传抗日;廖安祥在香港沦陷后,按党的指示,在廖承志的领导下,亲手营救和接送大批民主人士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等到解放区,抢救了大批新中国文化精英;温康兰利用国民党军官的身份,在多处办有“侨兴行”及分点,以做生意为掩护(实是华南分局地下联络点),把邹韬奋等抗日文化战士从香港抢救出来并设法送到解放区,还为游击队运送了许多人员和物资。薛尚实(梁华昌)在苏中各县任抗敌总会主席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学艺中学有许多校友和学生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参加反对美、蒋反动派的斗争,参加闽粤赣边游击队,从事武装斗争。校友廖安祥通过亚贸公司、温康兰通过“侨兴行”运送大批从香港等地回内 9地参加解放战争的人员和物资。校友杨凡于1937年投笔从戎,在抗日军队任职;1947年与梅县中共党组织取得联系;后接受党组织在梅城搞策反的任务,在党的领导下,在策动伪保安十二团代团长魏汉新及全体官兵起义中做了许多工作。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司令部及各起义机关、部队联合委员会在梅城成立,铁坚(边纵副司令员)为主任,李洁之为副主任,杨凡为主任秘书。回顾历史,既催人泪下,又使人倍感骄傲。几十年来,学艺中学为祖国的革命和建设培育了无数英才,在革命战争年代为革命而牺牲的艺中学生就有数十人,如1925年梅县首先建立党组织的骨干分子李仁华烈士;曾任红四军前委秘书长等重要职务,毛泽东在江西时期的主要助手之一的古柏烈士;曾任新四军皖南文联副主任,在皖南事变突围中献身的革命诗人蒲风烈士;曾在瑞金任中央苏区妇女负责人,后在激战中牺牲的郭登梅烈士;在扎田事件中被捕后英勇就义的唐润元烈士,还有林国安等烈士,都是尽人皆知的。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经受锻炼,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努力为党为人民作出贡献的艺中儿女就更多了,如:原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分院副院长、中山大学副校长黄友谋;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陈伊林;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国务院民政部文史办公室主任(副部级)廖经天;在中央工作的杨光;曾任中国海洋工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内蒙古工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的李大林;人民日报总编辑廖胡今;原香港文汇报总编辑梁占元;原香港亚洲贸易公司董事长、曾亲手组织营救和接送中国大批文化精英从香港脱离日本虎口,被誉为“梅州大侠”的廖安祥;原全国侨联副主席、广东省侨联主席谢文思;原广东省海运局局长陈学;1927年梅县暴动后成立的梅县人民政府委员、原在广东省农垦厅任职的朱仰能;原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李得奇;曾任青岛市市委书记、上海同济大学校长、党委书记的薛尚实(梁华昌);中山大学教授潘汝瑶;河南开封师范学院教授梁养吾;华南工学院教授杨集兴;北京大学教授杨凡;以开设“侨兴行”为地下联络点,抢救大批抗日文化战士,为游击队运送大批人员和物资,解放后为国家派驻香港某单位 10负责人温康兰;早年参加革命,曾在交通部任职的陈慰慈;曾在越共中央任职,后回国在中联部任职的曾平;中国画研究院一级画师李凌云;原深圳航运总公司总工程师叶世青;原梅县青抗会主席、梅县强民体育会主席、省体委干部温集祥;艺中的学生还分布五洲四海,在国外和港澳地区有许多实业家和侨领,如旅马来西亚的温典光,旅泰国的熊宏礼,旅美国的朱博能,旅印尼的李耘荒、朱森舫、谢楷宗,香港的黄丽群,澳门的叶世畴等等。此外还有大批在海内外工业、农业、商业、科技、文教等战线为祖国四化建设和为人类造福的校友,这是学艺的光荣,学艺的骄傲。合并、停办
几度变迁由于反动派的推残、扼杀和破坏,到解放时,学艺中学的学生只有八十多人。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学校由政府管理,为公办中学,在校友和师生的努力下,学生突增至四百多人,以后还继续发展,师资、设备也逐步充实。师生积极参加土地改革、民主改革和抗美援朝等宣传活动,学校文艺宣传队在梅城和三角地、长沙、梅南等地宣传演出,深受群众欢迎。学生积极参军、参干,政治气氛高涨。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为了充实教学设备,充实师资力量和节约经费开支,1952年梅县文教局决定学艺中学和广益中学合并为“联合中学”。为了继承和发扬学艺中学光荣的革命传统,用革命精神教育青少年一代,经广大校友的要求,1961年梅县县委根据广东省委的指示,将梅县岭梅中学改为学艺中学,并迁到学艺中学在东较场背的原校址。复校后,在上级的领导下,在师生的努力下,学校工作蒸蒸日上,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66年初,梅县地区教育处和梅县教育局准备把梅县高级中学和学艺中学合并成一间规模较大,设备较齐全的完全中学,但由于“文化大革命”开始而没有实现。1968年冬,在林彪、“四人帮”反革命路线的干扰下,学艺中学又被砍掉了,原校舍被改为剧团的排练场和宿舍,教师和教学设备被分到各校。11打倒“四人帮”以后,党的三中全会给我们带来了教育的春天。特别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提出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以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经济,加快实现现代化。学艺中学的儿女缅怀先烈,缅怀过去的峥嵘岁月,缅怀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精神的母校,黄友谋、廖经天等许多校友和社会人士一再向省、地、县政府提出要求复办学艺中学。1982年1月,梅州市政府决定,并经梅县专署批准,把在梅城江南杨屋角(现学艺路)新办的江南中学改名为学艺中学。3月7日,召开了庆祝学艺中学复校大会,广东省、梅县地区、梅州市的领导、港澳同胞、校友和来宾一百多人和六百多位师生欢聚一堂,会上梅州市市长曾运元,广东省人大副主任黄友谋,旅港嘉属商会会长刘锦庆等相继讲话,一致赞扬学艺中学光荣的历史和革命精神,勉励师生要继承学校的光荣传统和前辈的革命精神,同心同德,奋发努力,认真学好文化科学知识,掌握建设“四化”的本领,以建设祖国,造福人民。师生则表示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一定努力教好、学好,把学校办好。从此,一座校舍崭新的学艺中学屹立于梅江南滨,在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时期,她将焕发革命的青春,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新的贡献。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春风又绿江南岸”,学艺中学复办了。但当时只有一座在低洼地建起来的三层教学楼,有十二间教室和二十多间小房,作办公室及教师住宿之用,总建筑面积仅2005米2,有三级10个教学班,500多位学生,40多位教职工,周围都是水田,一遇大雨便要涉水而过,每年还要遭受几次水浸教室之灾,图书、仪器、化学药品一无所有,其他设备也十分简陋,所以,虽为复办,实则重新创业。面对着一幅空白的画卷,学艺师生没有退却,他们继承了唯一的家产――老学艺的优良传统和优良校风,艰苦创业,不断进取。1983年,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又一座四层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两座教学楼总面积398l米。,拥有28间教室和30多间其他用房,各 12项教学设施也逐步配备,已初具规模。当年猛增至18个教学班,开始招二个班,初中二、三年级各4个班,初一级8个班,共有学生1060人,教职员工共67人。1985年,政府拨款建成教工宿舍楼一座共16套房,此后又集资建教工宿舍一座16套房,并在校外教师村为教职工解决十多套住房。同时还得到海内外贤达和热心校友的大力支持,先后捐建了“宪梓图书馆”、“桂清教学楼”和“锡昌科学馆”,校内建筑总面积达8532米2,设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和运动场,教学仪器和药品已基本配齐,图书、体育器材逐渐充实,保证了教学的需要,为学校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学校领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全面工作,促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的提高。学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首先大力抓好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积极发展教育,发展科技,培养人才,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教育学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积极性;用学艺中学“坚持进步,勤教勤学,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的优良校风,用学校和校友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光辉历程,通过校庆、校会、烈士和知名校友事迹会等对学生进行校史、校风的教育,还有法纪教育等,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学生遵纪守法,涌现了大批尊师爱生,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第一、二届的初中班是由附中班割入的,基础很差,但经过学艺中学的精心培养,1982年新一届毕业生的中考成绩为梅州市(县级)同类学校的第二名,1983年为第一名,其中丘平格同学的中考成绩居梅县市属中学考生之冠。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良好的开瑞,更激励着师生们的教学热情,随着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1985年应届初中毕业生参加升高中统一考试,据梅县市教育局统计材料:当年全市共有53间中学(包括重点中学)参加的升高中考试中,语文科平均分居全市第一位,政治、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也有较高的平均分和及格率。由于各 13科成绩的提高,升高中的入围率又比前几年猛增,考取东山中学、梅州中学、梅县高级中学三间重点中学的人数也相应增多。当年各统考科的平均分、及格率和六科的总平均分、及格率及入围率等十五项中有十一项获梅县市的优秀奖,受到梅县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表彰和奖励。这不但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而且使学校深受社会的好评,成为市区学生和家长所向往的学校,每年报考本校的学生极多,新生每班人数达六、七十人仍不能满足学生和家长的要求。此后几年,升高中的统考成绩一直稳居梅江区同类学校的前茅。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最多时达到32个教学班,学生1800人左右,教职工140多人。1986年,我校复办后的第一届高中生毕业了,当年升大学的统考成绩,政治、英语、语文、数学等科的平均成绩在梅县市名列前茅,获梅县市政府的奖励。更可喜的是理科学生陈俊明还以565分的总成绩考取了全国重点大学。1988年高中毕业班参加高考,文、理科高考的标准分有五科高于梅江区同类型的学校,高考成绩取得了新的历史性的突破,只有七十位同学参加高考的学艺中学,被各院校录取的人数竟达32人,占考生的46%。真是老校新办焕新貌,岁岁桃李吐芬芳。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培养多方面的社会人才,学校根据上级的部署,于1987年开始招收班,高中部由普通班逐渐过渡为职业班。对我们来说,如何办好职业班是一个新的课题,没有办学条件就创造办学条件,没有办学经验就探索办学经验。先后办起了音乐班、美术班、英语导游班和美术装潢班等。毕业生学有所长,掌握了一两门专业知识和技能,奔赴各行各业,发挥其一技之长,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有一批学生还考进大学继续深造,如美术班91年参加高考,一人入围本科被录取华南师范大学本科,三人入围专科,其中一人被录取到华南师范大学专科。与此同时,面临严峻的中考形势,根据我校当时的实际情况,学校领导层决定因势利导,挖掘教学潜力,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分层教学方法,这样,于1994年开始先后办了五届重点班。事实证明,在那个特定时期,这一举措是正确可行的,从中考成绩看,我们学校各科平 14均分一年比一年高,考入重点线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多,1995年有7位,1996年有14位,1997年有19位,1998年有22位,1999年更是上升到32位,连续几年稳居同类学校第二名。学艺中学又恢复了昔日的雄风,社会声誉更是大大的提高,为学艺中学以后质的飞跃做好了量的积累。学校的文体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龙腾虎跃,成绩喜人,体育队除参加校际比赛常获好成绩外,有的还在区、市级和省级比赛中获奖;文艺队的节目多次在区和市的汇演中获奖,陈惠婷同学参加全国少年儿童卡拉OK大赛获三等奖;学生的美术作品在市和省组织的美术展览中展出和获奖的达几十件,选送到北京参加画展的有两件次,在澳门、伊朗和日本参加画展的有三件次,其中曾栋同学的《登高望远》版画在日本东京参加十七届国际儿童画展时获得了银奖的殊荣。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多样,成立了各种课外活动小组,通过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培养了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有一批教学论文在全国性和省、市级报刊中发表,师生有一批自制教具、小发明、小论文在省、市参展并获奖。学艺中学是在广大校友和社会人士的关怀下得到复办的,复校后又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1982年2月,我们便向梅县和广州的校友通报复校的喜讯,3月2日,广州的一批老校友便会聚在一起听取学校的汇报,畅谈母校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3月7日黄友谋等校友和刘锦庆等知名人士亲临参加学艺中学复校大会,3月8日学艺中学校友会即告成立,推举黄友谋担任第一届校友会会长,廖经天等为副会长,还有一批理事,决定尽快联络海内外校友,制订校友会章程,逐步充实校友会,并开展各方面工作。日,学艺中学成立了校董会,热诚地聘请刘锦庆先生为董事长,曾宪梓、罗焕昌、余国春、李信章、李济平等为副董事长,还有一批社会知名人士为董事,随后又陆续聘请了多批社会知名人士任校董会各项职务。日,学艺中学校友会召开在梅理事扩大会议,根据校友会章程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提名、推荐、协商,推举产生学艺 15中学校友会第二届理事会,李大林等为名誉会长,潘汝瑶为会长,钟惠等为副会长,还有一批常务理事和理事。学校领导经常前往拜访校董、校友,或写信向他们汇报和请示工作;校董、校友也经常莅校或来函指导学校的工作,对办好学校提供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也从经济上、物资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曾宪梓先生和黄丽群校友捐建了“宪梓图书馆”、邹锡昌先生捐建了“锡昌科学馆”、黄桂清女士捐建了“桂清教学楼”、朱森舫校友捐建了西校门,熊宏礼、廖安祥、彭淦波、刘锦庆、曾宪梓、罗焕昌、余国春、李信章、叶伟等先生捐赠奖教奖学基金,黄仕新先生捐资建立“蒲风图书基金”。还有许多校董、校友捐赠图书、仪器、教学设备一大批。校董、校友们精神上、物质上的关心和支持,对充实教学设备、改善办学条件,鼓励师生勤教勤学都起了很大的作用。群策群力描画卷,美仑美奂展新图。回顾复办以来到转市十几度春秋,学艺中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但学艺人并不满足这量的积累,而要实现质的飞跃,他们正以拼搏的精神,继续努力,用最浓最艳的色彩描摹更加绚丽的画卷。新姿焕发
花红果硕根据梅州市人民政府“梅市府函[1997]28号”文的通知:经市政府决定,从日开始,将原梅江区教育局管理的学艺中学划归市教育局管理。从转市直以来,学艺中学得到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直接关怀,得到社会贤达和新老校友的热情爱护和鼎力支持。上级提出在三至五年内学艺中学要办成规范化、示范性的初级中学。梁财生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按照市一级学校的标准,制订了规范化的规划,并分步实施。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校园建设和教学设施、设备方面:为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校园进 16行了重新规划,拆掉了原建的第一座教学楼和教师宿舍楼,于1999年4月建成了一座由市政府拨款兴建的有六层15间教室及一批其他用房,面积为3023米2的教学大楼和一座由黄桂清女士捐建的有六层12间实验室及一批其他用房,面积为2050米2的“桂清实验大楼”,还在校外建一幢集资宿舍楼,解决15位教职工的住房。现在校园内建筑总面积达10125米2,基本满足了近年我校规模扩展的需要,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校园中新建了升旗台,台边建有一块长方形幕墙,其西面用红漆大字刻写着革命领袖毛泽东为古柏烈士的题词,东面刻写着革命烈士古柏校友的生平简介。“题词”和“简介”昭示着艺中这位杰出校友品质的崇高,才华的卓越和功绩的辉煌。学校还建立了校史展览室,介绍学校70多年的光辉历程和校友的动人事迹;建了宣传橱窗、黑板报、文化长廊、德育展室;出版校刊、板报,办了广播站等,建立了一系列的政治思想教育基地。学校新建的体育场,设有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有跑、跳、掷场地和体操场地等,各类器材一应俱全,满足了体育课、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的需要,有利于师生开展体育活动,以提高体育运动水平,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学校安排物理实验室4间,化学、生物实验室各2间,教学仪器、化学药品已配备齐全,还装配音乐课室、美术课室、电脑室各二间,电脑平台教室一间,二机一幕进入课室,现代化教学设施已建立起来;图书逐渐充实,有三个藏书室,藏书已达4万册,有两个师生阅览室;还新建了生物园和地理园等,建立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地和设施。放眼巡视校园:西校门端庄凝重,新建的东校门灵气涌动;广场开阔,阳光普照,群楼宏伟,校道宽广;绿树举伞撑起蓝天,鲜花布景点缀大地;教学楼里书声朗朗,运动场上虎跃龙腾,实验室内精心探索,阅览室中细心读研;板报长廊图文并茂,公布栏里喜报频传;五星红旗指明方向,烈士精神鼓舞斗志。艺中校园新姿焕发。在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化方面:提出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和素质,优 17化学校职能部门责任人的素质和部门运作程序,优化教职员工队伍的管理机制,优化对学生推行素质教育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学校党政领导严格要求自己,制订和实施了《学校行政领导岗位职责量化管理条例》,明确行政领导职责,并处处率先垂范,并发挥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和教代会的监督作用。学校还制订和实施了《各处室岗位职责量化管理条例》、《教师工作岗位职责量化管理条例》、《班主任工作岗位职责量化管理条例》、《职工岗位职责量化管理条例》和《学艺中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等。建立和健全德育领导班子、家长委员会,聘请法制副校长和德育辅导员,办起家长学校,健全“三结合”教育网络,从领导上、制度上、组织上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我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依法治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推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教育规律办事;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方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开展生动活泼、实际有效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活跃第二课堂,陶冶学生情操,开启学生智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我们根据学生实际,围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这一主旋律,系统开展与之有关的多种教育活动。如通过主题活动和升旗仪式进行国情教育和学校革命传统教育;定期请公安部门的同志来校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增强学生遵纪守法意识;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参观叶剑英元帅、黄遵宪、丘逢甲等革命前辈和爱国志士故居,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发动师生献爱心,伸援手,助危难,年共捐48700多元帮助三位患重病的同学。通过实施《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开展“争创文明守纪班”和“争当文明守纪生”活动。在教学工作方面,我们按国家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培养学生潜能的高度上改革课堂教学,即在教学思想上,正确处理学习与思维的关系;在教学方法上,重启发,重探索,重追问,提倡质疑解疑精神;在教学形式上,重讨论,重答问; 18在教学程序上,自始至终把学生求知欲望放在重要位置,注重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给学生一把打开智慧和知识大门的钥匙,让学生学会自己开启知识宝库,心情愉快地获取知识。教师乐教、勤教、善教,学生乐学、勤学、善学蔚然成风,各年级各科的成绩均取得显著的提高。三年多来我校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我校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发表的有5篇,在市级发表的有53篇;我校师生共获得国级奖38项,省级奖39项,市级奖145项;获省级表彰的教师有4人,获市级表彰的教师有15人,《梅州教育》出版了学艺中学教学论文专集,共发表论文54篇。我校不但深入教学改革,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三年,我校组建了有90多人的民族器乐队,购置了扬琴、琵琶、阮、月琴、二胡、中胡、笛子等一批民族乐器,修建了专用的乐器保管室,配备了良好的训练场地和学习课室,配备了专职指导老师,制订了完整有效的民乐学习训练,现在我校民乐队在梅州市城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梅州市的报纸、电台和电视台曾专门作了报道,为民乐在梅州的振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得到市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好评。我校民乐队在99年“5?4”梅州城区中学生文艺汇演中,以民乐合奏《校园处处沐春光》和《子弟兵和老百姓》等节目获得演出节目二等奖及创作奖,其演奏录相被市选送到省参加评议获得好评,我校被列为省民乐示范学校。我校美育成绩斐然,如:1998年全国青少年书画作品联展大赛中,我校的郭玮琳同学荣获广东省金奖,另有8位同学分别获得市级的一、二、三等奖;在1999年12月的新世纪杯中华青少年美术书法摄影大奖赛中,我校的曾曼宣同学荣获绘画类国家级金奖,另有4人分别获得银奖和铜奖;在2000年的金秋全国青少年书画比赛中,我校又有郭秋玲同学荣获佳作奖;每逢重大节日,如:元旦、国庆、迎香港回归、迎澳门回归、迎2000年活动等,都组织学生进行书画比赛、作品展览等,吸引校内大批观看者,获得极大赞誉。语文科组办好小记者站、艺苑文学社,进行各种竞赛,举行讲故事比赛、普通话比赛、诗歌、散文 19朗读比赛,可说是有声有色,成果迭出;数学组举行了奥林匹克竞赛活动;英语科组办好英语爱好者园地;物理、化学科组组织兴趣小组活动等等。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同学们得到良好的熏陶,素质提高,硕果累累。如:1999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决赛中,我校李文媛同学获得国家级特等奖,黄建鑫、李浪、张博等3人获得国家级一等奖,有8人获国家级2等奖,还有10人获市级奖励;又如:2000年6月的全国初中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中,我校有15人获得省、市级奖励。我校还获得下列荣誉:1998年“梅州市爱卫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三年,城区学校或市直单位的羽毛球、乒乓球比赛男女团体总分均名列第二;1999年梅江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初中组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1999年“5?4”城区中学生文艺汇演二等奖。三年来,我校中考成绩一直名居城区中学前列,2000年更是飞跃――考上重点线133人,其中考进东山中学的就有33人,更有王佳宏同学考取了梅州市只有4个名额的留学新加坡的学位。中考许多单科在城区中学中也取得摘金夺银的好成绩。历经三年团结奋斗,我校去年被评为梅州市一级学校,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三年来,梅州市的报纸、电台、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先后多次报道了我校的办学成绩和经验。学艺中学在七十多年的峥嵘岁月里,遇到了一重重的艰难险阻,闯过了一道道的惊涛骇浪,克服了一次次的困难挫折,取得了一个个的辉煌成绩。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艺中师生将以已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为起点,满怀振兴中华的豪情,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再创佳绩,用新的辉煌,续编光辉乐章,回答时代呼唤。20
学艺中学校史相关文章
《》由(在点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封市图书馆开放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