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的体裁次北固山下是什么体裁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文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5 Y
《天净沙•秋思》教案&一、目标&&& 1、能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 2、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 3、能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初步具有创造能力。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二、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 2、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造思维三、设想&&& 1、以朗读训练为重点,体会寓情于景的写法。&&& 2、通过合作学习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学风,学会学习。&&& 3、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进中学以来初次学习古诗,很高兴能成为大家的朋友,聚集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古诗 ,请大家一起学习第三单元的第十五课《古诗十五首》。从现在起,我们就是亲密的合作伙伴,愿我们合作愉快,合作成功!朋友们,有信心吗?)我们的课就要开始了,请先听一段音乐,放松放松。(放第一框听音乐)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这曲子是愉快的,还是悲伤的?(学生谈感受。)引:你认为怎样的人可能有这样的心境?(失意的人,远离家乡的游子,如马致远)对!真聪明!说到马致远,就说到正题上去了。今天,我们要学习马致远作的曲《天净沙•秋思》。我们说说马致远,谁来?&&& 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放第2框)&&& 师:我还知道,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它的体裁的“曲”。&&& 下面说说“曲”这种文体:&&& 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诗最盛行,宋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就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散套和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放第3框)&&& 2、理解这首小令的意思&& (1)指导学生朗读。&&&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有专家说,读书是与作家对话。总之,读书是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以朗读来走进马致远,亲近这位名家,读懂这片漂泊羁旅的游子之心。&&& 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放第4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读来朗朗上口,大家喜欢吗?我们感受一下。(朗读)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 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试一试。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读得曲折跌宕,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试一试。再一起把整首小令朗读一遍。这样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间,长短结合的形式美。(2)感受它的意境美&&& 师:下面我们感受它的意境美。提示:怎样的景、怎样的人?怎样的情感?&&& 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先请同学们散读一遍课文,说说你头脑中有怎样的画面?请以“我仿佛看到了……”为开头,说说诗句在你头脑中再现的画面。&&& 如果学生有困难,举例:“枯藤”、单说“藤”的形态是多样的,把它置于上下文中“枯藤”,形象就具体了,我仿佛看到了枯萎的藤、颓废的藤、没落的藤、毫无生机的藤,于是枯藤这一意象渲染出凄凉、萧杀的晚秋气氛。同学们可以类推。&&& 学生可能再现出的画面有:&&& 几根枯树缠绕着一棵棵秃树,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 在作者的眼前呈现出一座小桥,桥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那里有安居落业的人们。&&&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向远方踽踽(j&)而行。&&& 喔,同学们描绘的就是一幅悲凉的秋景图。&&& 师:请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些画面?即画中有怎样的人,传达出怎样的情感?&&& 明确:人们常说,“所有景语皆情语”。因为“断肠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断肠人的精神家园已化作了一片荒芜,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满目萧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树、马、水都是萧条的、凄凉的、无助的,其实是人的落拓与哀愁的写照,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这景无疑传达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乡之情,这景与人,境与情,自然意象与社会境遇,和谐的统一于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羁旅之悲。请大家齐声诵读,让我们将景语化为情语,体验体验游子的悲苦与心酸。(朗读)&&& 师:通过朗读,真正体验到了作者穷迫潦倒,孤苦无依、颠沛流离的凄苦情思,感受到了作品的崇高与悲剧美。(3)拓展&&& 引:感受了这首小令的意境,我们来运用运用。& A下面的诗句都是写秋的,请选出与《天净沙•秋思》意境不相同的一项:(放第5框)&& a 沅江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B、选出画面的意境与《天净沙•秋思》相同的一幅:(展示画面)(放第6框)& 3、创造性阅读:(1)点拨:美是具有启示性的。《天净沙•秋思》充满了空白和不定点,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想象空间,请听听朗读,你能够想象和联想些什么?(放第7框)(2)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我们分为六组,各选一个执笔,中心发言人,选取以下的一个问题,研究学习,把结果写出来。老师为你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在这里,人人都是创造者,大家要有充分的信心。&&& 提示:可说说你最喜欢原作的哪一句,为什么?还可说说原作结构、某种写作手法好在哪里?还可将原著改写成散文,如景物,可作细腻描绘,人物可想象他颠沛流离的生活细节,可想象他的外貌、神态、心理等;也可将原作改作画面;也可给原作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还可以联想自己或他人的一段与原作类似的思念家乡的经历。也可联想出一两句古诗(或者与原作的意境相同,或者表达的情感相同)。总之,合理想象,大胆创新,努力丰富原作的内容,让作品的生命在每一位同学那里得到延长。讨论开始,时间10分钟。(3)交流:以上问题有可能需要教师补充的有:&&& 寓情于景 运用景物,创造一个十分典型的环境,深秋的黄昏,野外一片寂静,几只归巢的乌鸦栖息在缠着枯藤的老树上。这是一组令人感伤的景物,渲染出悲凉的气氛,烘托出游子孤寂、痛苦的心境,看到归巢之鸦,怎不让生思乡之情呢?看到“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衬悲,自然又增一分思乡之情。&&& 构思精巧,句法别致。全曲五句,28字,容量极大,描绘出一幅绝妙的秋野夕照图。18字,九种物象,一词一景,无一个动词,连缀巧妙,构成一个整体。因而,王国维说它“深得唐人绝句妙境”。同时,对后人影响很大。如徐志摩的诗作:《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彩。/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关于思乡主题的诗句:&& 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诗》&&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渡荆门送别》&&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次北固山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河楼》&& 读古人思乡的诗句,还会联想到哪些?你有什么感想?&& 台湾作家余光中的新诗《乡愁》,表达台湾同胞盼望回归之情。还可联想到现居美国的诗人彭邦桢的新诗《月之故乡》表达在国外的华人、华侨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 月之故乡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月亮在水里/一个月亮在天上//&& 读了后我们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四、小结:这堂课我们通过朗读小令,将文字转化为画面,体会它的意象,从总体感受了小令的意境;再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了作者绘秋的思乡之情,进入它的艺术境界,我们的文学素养有一些提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九种景物&&&& 渲染出悲凉的气氛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直抒胸臆&&&& 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悲&&&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阅读欣赏一首诗(曲)的一般方法,1、从语言入手,再现画面;2、从画面感受意境;3、运用联想、想象,进行再创造,进入它的艺术境界,丰富诗(曲)的内容.希望大家在课外阅读中实践.六 作业:朗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柳&&&& (郑谷)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1、体会《柳》的大意。2、这首诗的意境、抒发的感情与课文各有什么不同?3、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4、由“千丝万絮惹春风”联想出描写春风的诗句。
&文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5 Y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天净沙.秋思》学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天净沙.秋思》学案
上传于||文档简介
&&北&#8203;师&#8203;大&#8203;版&#8203;,&#8203;义&#8203;务&#8203;教&#8203;育&#8203;,&#8203;八&#8203;年&#8203;级&#8203;,&#8203;语&#8203;文&#8203;下&#8203;册&#8203;,&#8203;《&#8203;天&#8203;净&#8203;沙&#8203;.&#8203;秋&#8203;思&#8203;》&#8203;学&#8203;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3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天净沙秋思体裁为天静沙是第几名作者是什么代著名什么作家_百度知道体裁与题材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体裁与题材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49.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天净沙秋思》同步练习及答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天净沙秋思》同步练习及答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观沧海是什么季节写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