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政治学院分数线郝应禄

战时政工训练。本报资料  在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的院史馆,有一面照片墙,上面是从这所学院走出去的优秀学员代表。在我军政治工作战线上,从南到北,从西到东,有政工干部的地方就有学院毕业学员的身影,他们始终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念、献身强军实践,堪称我军“生命线”上的中流砥柱。  组建于1977年11月的西安政治学院,是全军政治工作专业门类最齐全、培训对象覆盖面最广的政治院校。建院37年来,他们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持续开展军事斗争政治工作准备教学,累计向全军部队输送了12万多名政工干部。  培养军政兼优的“举旗人”  37年前,学院成立于古城西安。首期300多名政治学员上的一堂军事战例课,被这样写进了院史:  1978年6月,在黄土高原中部的延安青化砭镇,学员们站在山梁土峁上聆听军事教员李思齐讲授著名的青化砭战役,在“三战三捷”旧址开展战例研究现地教学。  这堂课,让他们懂得:政工干部不仅要做政治工作的明白人,还要做懂军事、能打仗的指挥员。作为政治院校,就要把培养军政兼优的政工人才作为坚定不移的办学方向。  “学院最初设立的7个教研室中,军事教研室有2个。”学院第一批创业者、老教授郝应禄回忆。首批83名全军优秀的军事干部从四面八方向西安集结,他们中有的是基层部队的团长、参谋长、营长等一线指挥员,还有的曾历经战火硝烟的洗礼。这些人后来成为学院军事理论、军兵种知识、合同战术、军事地形学等课程的主讲人。  面对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时代课题,学院总结形成了“教为战、学为战、研为战”的办学理念,积极构建政治军官任职教育模式、加强联合作战政治工作教学研究,开启了培养适应履行我军新的历史使命需要的高素质政治工作指挥和参谋人才的大幕。  “37年的办学经验告诉我们,学院要把培养军政兼优的坚定举旗人、打赢接班人、优秀带兵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一代代传承接力下去。”学院政委薛保国说。  紧贴军事斗争准备做教学改革的“探路者”  今年4月21日,入夏以来的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学院组织的代号“秦岭砺兵-2014”军政综合演练在这里正如火如荼进行。来自全军第五期基层政治工作(指导员)培训班的130多名学员,在漫天风雨中活现了一幕幕信息化条件下的“鏖兵图”。  接下来的5天4夜里,在导演部的统一导调下,连续展开了伏击战中的组织动员、遭遇战中的心理防护、搜剿行动中的法律运用等12个大项演练课题和42个战时政治工作科目。  这是学院实战化教学的一个生动场景。在构建军政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学院不等不靠、大胆探索,趟出了一条演练教学新路。  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辩论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紧贴军事斗争准备的教学改革硕果累累:《武装冲突法》《延安革命传统教学》《联合作战政治工作》等一系列课程喜获“国家精品课程”、“军队优质课程”,《构建联合作战政治工作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等3项优秀教学成果获军队级一等奖。  战斗力标准是办学育人的“硬杠杠”  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授权点被撤销的消息刚一传出,立刻成为学院的头条新闻。学院2003年被授予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授权点,至今已培养了40多名研究生。撤销这个授权点,别说这个专业的老专家、老教授,就是普通官兵都感到很惊讶。这个专业有传统,为学院争得了不少荣誉,心中难免不舍。  “办学育人不能打人情分,要时刻用战斗力的标准来衡量!”学院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毅然作出将政治经济学专业撤销的决定。  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战斗力标准这个办学育人的“硬杠杠”,一些优质课程被优化,有的甚至停课。有着10多年历史的文秘系和文化教研室相继被砍,曾经热门的计算机、外语等多个学科专业调整重组,与之相对的是战时政治工作教研室、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教研室、基层政治工作教研室等应运而生,《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法律支持与保障》《联合作战政治工作研究》《民族宗教问题与国家安全》等成为教学科研的主攻方向。  “培养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就要用战斗力标准这把尺子校正教风、学风、研风、考风,因为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院长张本正如是说。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
第04版:综 合
强军路上坚守“生命线”
——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培养军政兼优高素质政工人才纪实
本报记者 李争平 刘国顺 通讯员 尹曦明
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这条真理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得到印证,在和平时期坚守传承。今天,无论在天涯海角的边防哨所、战功卓著的劲旅雄师,还是在新型作战力量序列中,一大批忠于理想信念的优秀政工干部,成长为“生命线”上的中流砥柱,为实现“强军梦”保驾护航。他们中,很多人出自同一座锻钢淬火的大熔炉——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1977年组建以来,西安政治学院秉承铸魂强能的办学理念,向全军部队输送了超过12万名优秀政工干部,被誉为“新时期抗大”。 培养军政兼优的“举旗人” 1978年6月,西安政治学院首期300多名学员走上陕北的山梁土峁,在当年党中央转战陕北,我军以弱胜强取得“三战三捷”胜利的“古战场”,开展战例研究现地教学。学员们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前辈坚定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从老一辈革命家炉火纯青的战争指挥谋略中汲取营养。 这堂课,不仅让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年轻学员心潮澎湃,也让院党委“一班人”豁然开朗:政工干部不仅要做政治工作的明白人,还要做懂军事、能打仗的指挥员。“政治强、懂军事、能打仗”从此成为西安政治学院的办学方向。 “建院之初设立的7个教研室中,军事教研室就占2个。”学院创业者、老教授郝应禄说,当年,一批军事教员从四面八方向西安集结,他们中有的是一线部队指挥员,有的还曾历经战火硝烟。这些人后来大都成为军事理论、军兵种知识、合同战术、军事地形学等课程的名师名家。 面对新世纪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时代课题,学院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确立了培养“政治强、业务精、懂军事、善创新、纪律严、作风实”的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目标,围绕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新型政工人才,创新了由战例教学、想定作业、综合演练组成的实践教学模式,整合了联合作战政治工作、战略思维培养等一系列教学内容,完善了教学、科研、管理、保障、考核、评估等“六位一体”人才培养制度机制,推进院校教育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 这是一次特殊的旅程:学院党委常委带队,上海岛、登战舰、进哨所、住班排,紧紧围绕新形势下部队战斗力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展开调研。一个个思想政治工作的热点、焦点、难点成为教学科研的重点,一批紧贴部队思想政治建设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成果新鲜出炉。 “37年的办学经验告诉我们,学院要把培养军政兼优的坚定举旗人、优秀带兵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一代代传承下去。”学院政委薛保国的话掷地有声。 做军事斗争准备的“探路者” 今年4月21日,学院组织的代号“秦岭砺兵—2014”军政综合演练在漫天风雨中展开。全军第五期基层政治工作(指导员)培训班学员,精彩演绎出信息化条件下的“鏖兵图”。 在构建军政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西安政治学院大胆探索,蹚出了一条演练教学新路。不因环境恶劣临时改变,不消极保安全降低标准,他们以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为主要军事背景,以战时政治工作为演练重点,面向所有培训班次开设想定作业和模拟演练课程,既有千人应急机动演练,又有“百人、百装、百公里、百小时、百课目”综合演练,演练依托北斗卫星系统实施远程指挥,把研究和对抗贯穿始终,锤炼学员在近似实战环境下的军事素质和政治工作组织指挥能力。与“秦岭”系列军政综合演练呼应的,还有“使命”系列网上模拟对抗演练、“砺业”系列政治工作业务演练,三者衔接,成为学院的“三大战役”。 为使来自不同部队的学员全面掌握军队新型作战力量的发展变化,多年来,西安政治学院在陆、海、空、二炮等15个一线作战部队建立常态化教学联系点,进行现地教学;与国防大学等全军13所高级指挥院校建立联教联训机制,开展跨专业、跨兵种、跨地域的衔接教学;利用学院设在延安的革命传统教学基地和高塘军事训练基地,开展成建制、成系列、成规模的实践教学和集中培训;与清华、北大等20多所地方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教学研究协作基地,开展高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围绕培养能打胜仗的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构建起“大政工”教学体系。 紧贴军事斗争准备的教学改革取得累累硕果:《武装冲突法》、《延安革命传统教学》、《联合作战政治工作》等一系列课程获得“国家精品课程”、“军队优质课程”称号,《构建联合作战政治工作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等3项优秀教学成果获得军队一等奖。 日,即将毕业的基层政治工作(指导员)培训班310名学员全副武装,列阵沙场。来自总部机关和作战部队领导以及国防大学等院校专家组成联合考核组,随机设置情况,全面检验学员的军政综合素质。“大联考”彻底改变了过去“自己教、自己考、自己评”的育人模式。院校培养的强军人才是否靠得住、用得上、过得硬,让实战来检验。“培养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就要用战斗力标准这把尺子校正教风、学风、研风、考风。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院长张本正说。西安政治学院“生命线”上锻造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 - 中国新闻网作者:责任编辑: 日 15: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汉丰网
西安政治学院“生命线”上锻造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
15:21:08 &&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责任编辑: 日 15: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
&&&&西安政治学院建院37年,为全军部队输送了12万多名高素质政工干部。 秦俊林 摄西安政治学院组织学员进行战时政工训练。 秦俊林 摄   中新网北京5月26日电 题:西安政治学院“生命线”上锻造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  作者 陶社兰 刘国顺 尹曦铭  一直以来,政治工作被中国军队当作“生命线”。政工人才的培养,是军队院校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全军政治工作专业门类最齐全、培训对象覆盖面最广的政治院校,西安政治学院建院37年来,为全军部队输送了12万多名高素质政工干部。  政治院校应培养军政兼优的“举旗人”  组建于1977年11月的西安政治学院,是根据邓小平关于“专门办政治学校”的指示而成立的。2012年9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学院被确定为总政系统唯一一家对外开放单位。设置的10个专业系,几乎涵盖了解放军政治工作所有领域。  37年前学院成立后,首期300多名政治学员上的一堂军事战例课,被写进了院史:  1978年6月,在黄土高原中部的延安青化砭镇,学员们站在山梁土峁上聆听军事教员李思齐讲授著名的青化砭战役。这堂课,让学员热血沸腾,也让学院党委“一班人”为之一振:政工干部不仅要做政治工作的明白人,还要做懂军事、能打仗的指挥员。作为政治院校,就要把培养军政兼优的政工人才作为坚定不移的办学方向。  从此,无论国内外形势如何变化,军队建设面临多大挑战,党委班子怎么调整,这一办学方向始终不曾改变。  “学院最初设立的7个教研室中,军事教研室就占2个。”学院第一批创业者、老教授郝应禄回忆说。  海湾战争爆发后,一系列以培养适应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的合格政工干部为目标的办学举措接连出台:着眼高技术战争对政工人才的需求,开设了《军事斗争准备中政治工作》、《现代战争中心理战研究》等课程和专题讲座,武装冲突法、军事心理学、外军政治性工作等10多个新学科成为人才培养新的增长点。  面对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学院确立了培养“政治强、业务精、懂军事、善创新、纪律严、作风实”的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总目标,总结形成了“教为战、学为战、研为战”的办学理念,积极构建政治军官任职教育模式、加强联合作战政治工作教学研究,着力培养高素质政治工作指挥和参谋人才。
& ( 14:50:23)
& ( 14:48:38)
& ( 14:47:38)
& ( 14:45:07)
& ( 14:41:37)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举旗铸魂 强能制胜
 来源: &
举旗铸魂 强能制胜
——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培养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纪事
  西安政治学院学员进行战时政治工作组织与实施训练。光明日报通讯员 尹曦铭摄
  在“东方第一哨”“北极村边防连”“天涯第一连”等边防哨所上;在“雷锋团”“临汾旅”“钢铁红军师”等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里;在航母“辽宁舰”“常规导弹第一旅”“英雄陆航团”等我军新型作战力量的序列中,有这样一批毕业于西安政治学院的优秀政工干部,他们举旗铸魂,强能制胜,堪称我军“生命线”上的中流砥柱。
  西安政治学院组建于1977年11月,是全军政治工作专业门类最齐全、培训对象覆盖面最广的政治院校。建院37年来,他们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累计向全军部队输送政工干部超过12万名。
  着力培养军政兼优的“举旗人”
  西安政治学院一成立,就面向战场开展战例研究现地教学。
  1978年6月,首期300多名政治学员上的一堂军事战例课,就是在黄土高原中部的延安青化砭镇进行的。学员们站在山梁土峁上,聆听军事教员李思齐讲授著名的青化砭战役。这堂课让学员热血沸腾,也让院党委一班人为之一振:政工干部不仅要做政治工作的明白人,还要做懂军事、能打仗的指挥员,政治院校要把培养军政兼优的“举旗人”作为坚定不移的办学方向。从此,无论国内外形势如何变化,军队建设面临多大挑战,党委班子怎么调整,西安政治学院这一办学方向始终不变。
  “学院最初设立的7个教研室中,军事教研室占两个。”学院第一批创业者、老教授郝应禄说,为了加强军事教学力量,首批83名全军优秀军事干部从四面八方向西安集结,他们中有的是军事院校资深教员,有的是团长、参谋长、营长等一线指挥员,有的历经战火硝烟的洗礼,成为学院军事理论、军兵种知识等课程的主讲人。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学院上下掀起一场“如何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政治工作如何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有所作为”的大讨论。由此,一系列以培养适应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的合格政工干部为目标的办学举措接连出台:着眼高技术战争对政工人才的需求,组织专家教授深入总部机关、军兵种部队开展调研;开设“军事斗争准备中政治工作”“现代战争中心理战研究”等课程和专题讲座;构建武装冲突法、军事心理学、外军政治性工作等10多门新学科。
  面对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时代课题,学院确立培养“政治强、业务精、懂军事、善创新、纪律严、作风实”的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总目标,形成“教为战、学为战、研为战”的办学理念,积极构建政治军官任职教育模式,开启培养高素质政治工作指挥和参谋人才的大幕。
[责任编辑:张璋] 1
一周图片排行榜
核心价值观专区
·|·|· ||·||·||
光明网版权所有  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这条真理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得到印证,在和平时期坚守传承。今天,无论在天涯海角的边防哨所、战功卓著的劲旅雄师,还是在新型作战力量序列中,一大批忠于理想信念的优秀政工干部,成长为“生命线”上的中流砥柱,为实现“强军梦”保驾护航。他们中,很多人出自同一座锻钢淬火的大熔炉——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1977年组建以来,西安政治学院秉承铸魂强能的办学理念,向全军部队输送了超过12万名优秀政工干部,被誉为“新时期抗大”。
  培养军政兼优的“举旗人”
  1978年6月,西安政治学院首期300多名学员走上陕北的山梁土峁,在当年党中央转战陕北,我军以弱胜强取得“三战三捷”胜利的“古战场”,开展战例研究现地教学。学员们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前辈坚定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从老一辈革命家炉火纯青的战争指挥谋略中汲取营养。
  这堂课,不仅让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年轻学员心潮澎湃,也让院党委“一班人”豁然开朗:政工干部不仅要做政治工作的明白人,还要做懂军事、能打仗的指挥员。“政治强、懂军事、能打仗”从此成为西安政治学院的办学方向。
  “建院之初设立的7个教研室中,军事教研室就占2个。”学院创业者、老教授郝应禄说,当年,一批军事教员从四面八方向西安集结,他们中有的是一线部队指挥员,有的还曾历经战火硝烟。这些人后来大都成为军事理论、军兵种知识、合同战术、军事地形学等课程的名师名家。
  面对新世纪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时代课题,学院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确立了培养“政治强、业务精、懂军事、善创新、纪律严、作风实”的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目标,围绕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新型政工人才,创新了由战例教学、想定作业、综合演练组成的实践教学模式,整合了联合作战政治工作、战略思维培养等一系列教学内容,完善了教学、科研、管理、保障、考核、评估等“六位一体”人才培养制度机制,推进院校教育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
  这是一次特殊的旅程:学院党委常委带队,上海岛、登战舰、进哨所、住班排,紧紧围绕新形势下部队战斗力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展开调研。一个个思想政治工作的热点、焦点、难点成为教学科研的重点,一批紧贴部队思想政治建设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成果新鲜出炉。
  “37年的办学经验告诉我们,学院要把培养军政兼优的坚定举旗人、优秀带兵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一代代传承下去。”学院政委薛保国的话掷地有声。
  做军事斗争准备的“探路者”
  今年4月21日,学院组织的代号“秦岭砺兵—2014”军政综合演练在漫天风雨中展开。全军第五期基层政治工作(指导员)培训班学员,精彩演绎出信息化条件下的“鏖兵图”。
  在构建军政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西安政治学院大胆探索,蹚出了一条演练教学新路。不因环境恶劣临时改变,不消极保安全降低标准,他们以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为主要军事背景,以战时政治工作为演练重点,面向所有培训班次开设想定作业和模拟演练课程,既有千人应急机动演练,又有“百人、百装、百公里、百小时、百课目”综合演练,演练依托北斗卫星系统实施远程指挥,把研究和对抗贯穿始终,锤炼学员在近似实战环境下的军事素质和政治工作组织指挥能力。与“秦岭”系列军政综合演练呼应的,还有“使命”系列网上模拟对抗演练、“砺业”系列政治工作业务演练,三者衔接,成为学院的“三大战役”。
  为使来自不同部队的学员全面掌握军队新型作战力量的发展变化,多年来,西安政治学院在陆、海、空、二炮等15个一线作战部队建立常态化教学联系点,进行现地教学;与国防大学等全军13所高级指挥院校建立联教联训机制,开展跨专业、跨兵种、跨地域的衔接教学;利用学院设在延安的革命传统教学基地和高塘军事训练基地,开展成建制、成系列、成规模的实践教学和集中培训;与清华、北大等20多所地方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教学研究协作基地,开展高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围绕培养能打胜仗的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构建起“大政工”教学体系。
  紧贴军事斗争准备的教学改革取得累累硕果:《武装冲突法》、《延安革命传统教学》、《联合作战政治工作》等一系列课程获得“国家精品课程”、“军队优质课程”称号,《构建联合作战政治工作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等3项优秀教学成果获得军队一等奖。
  日,即将毕业的基层政治工作(指导员)培训班310名学员全副武装,列阵沙场。来自总部机关和作战部队领导以及国防大学等院校专家组成联合考核组,随机设置情况,全面检验学员的军政综合素质。“大联考”彻底改变了过去“自己教、自己考、自己评”的育人模式。院校培养的强军人才是否靠得住、用得上、过得硬,让实战来检验。“培养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就要用战斗力标准这把尺子校正教风、学风、研风、考风。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院长张本正说。(经济日报记者
李争平 刘国顺 通讯员 尹曦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安政治学院分数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