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华东政法大学几个校区文学院戴元光几个女人

上海政法学院_职场百科
&&&&&&上海政法学院
上海政法学院
上海政法学院建校于1984年。2004年9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以原上海大学法学院及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为基础设立上海政法学院,是上海市属的一所以法学为主干学科,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政法类高等院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培训合作基地&、“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高校。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认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办学层次从本科生、高职生、专升本学生到研究生、政法干警、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港澳台侨学生联合招生考试)再到插班生、辅修、继续教育、培训事务等多向发展。截至2016年,学校拥有12个二级学院,4个研究生专业、33个本科专业及方向、1个高职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万余人,教职工600余人,30余个研究机构。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占地面积1078.60亩,被誉为“佘山脚下的花园学府”
历史沿革1984年11月,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成立 。1985年,学校更名为上海法律高等专科学校。1993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在上海法律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大学文学院法律系的基础上,设立上海大学法学院,当年开始招收普教本科生。1998年以后,学院依托上海大学的办学优势,获得宪法和行政法学专业、刑法专业、法理学专业三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撤销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和上海大学法学院建制,设立上海政法学院,学院成为独立设置的市属本科高校。2007年上海政法学院重新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0年接受并通过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1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上海市学位委员会批准确认上海政法学院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学科分别为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和刑法学等三个学科。上海政法学院恢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及培养工作。2013年,我校在安徽等4省首次被批准列入一本批次招生;法学教育实践基地被批准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获得每4年评选一次的高等教育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的佳绩,在上海文科高校中名列前茅;获批成为“上海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和“上海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2013年9月,我校被确立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2014年,我校首次招生留学生、插班生、港澳台华侨学生,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5年,首次招收春季高考生。&2015年,学校被确立为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在我校设立“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办学规模院系设置学院现设有法律学院、经济法学院(丝绸之路律师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纪录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职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培训部)等12个二级学院,以及研究生部、体育部、计算机教学部、培训部、国际交流学院(留学生工作办公室)、国际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等多个教学与行政部门。培训基地国际司法交流基地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13次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题为《弘扬“上海精神”,促进共同发展》的发言中表示,中方将在上海政法学院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愿意利用这一平台为其他成员国培养司法人才。预计于2016年在上海政法学院全面建成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将面向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打造以司法和执法人员培训、国际合作研究、政策法律咨询、研究生培养为主的国家级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司法基地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最高人民法院 “一带一路”司法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举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共同为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中心揭牌,为司法研究中心下设的各研究基地授牌,并为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颁发聘书。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在上海政法学院、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设立“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在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设立自贸区司法研究基地;在上海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设立海洋司法保护研究研究基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设立“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的决定,未来我校将与最高人民法院在国际经济贸易、金融、投资等司法服务和保障领域中进行合作研究,为涉外商事海事审判提供智力支持。[6]&为系统研究并有效应对中国“一带一路”推进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在外交部、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联合同济大学作为共同牵头高校,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西北民族大学作为核心协同单位,以武警政治学院、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周边战略研究中心、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上海大学毒品与国家安全研究中心等作为参与单位,以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上海市政府、敦煌市政府等部门作为支持单位,开始组建学科互补、人员流动、资源共享、平台共用的“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教育立法研究基地上海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为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落实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的相关要求,构建上海教育立法与重大决策咨询、服务研究平台,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上海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沪教委法〔2015〕47号)的相关要求,经各高校申报,市教委组织专家评审并研究决定,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入选首批和第二批“上海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我委将对入选基地给予相应经费支持和工作指导。各有关单位要切实落实好相关配套措施,做好对上海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的支持保障工作。卓越法律培养基地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按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申报上海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的通知》(沪教委高〔2012〕48号)要求,我委组织开展了上海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简称“培养基地”)的申报工作。经专家评审,按照择优原则,我委研究确定批准华东政法大学等15个培养基地,其中6个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9个为“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上海政法学院为6个“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涉外卓越法律基地上海市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以培养涉外卓越法律人才为培养目标,着重从国际化课程设置和建设、国际交流和合作、学生境外学习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践教学的开展。培养基地建设周期为4年,即2012年10月到2016年9月。上海市教委在《通知》中要求各培养基地按照申报的实施方案,依托学校学科专业特色,探索和创新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机制,深化法学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的卓越法律人才。上海政法学院为9个“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卓越新闻传播基地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名单的通知》(沪教委高[2014]35号),经学校推荐、专家答辩评审等程序,共有14所高校申报的基地被确定为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我校名列其中。此次我校申报的基地类型为应用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主要依托新闻学专业,由文学院院长戴元光教授担任基地负责人,旨在培养具有全媒体业务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8]&上海政法学院为14个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之一。学术研究科研建设截至2013年,我校教师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及其它重大课题、承担的国家司法部、省市级科研课题234多项,出版专著和教材78多部,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159多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工具收录200余篇,有173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累计纵向科研经费74万元,教师人均3.36万元。十二五”期间,学校加大了青年教师科研基金立项资助、校级科研项目资助力度,并加强了项目的申报辅导、专家预答辩、规范申报材料等环节的辅导,学校高级别项目的增长势头良好。5年间,我校教师获国家级项目36项(重点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96项,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00部左右。其中,2013年国家级项目获立11项(10项国家社科、1项全国教育科学国家级项目),2014年国家级项目获立10项(7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和青年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在上海市高校中居于第十名左右的位置。同期,我校10门课程被评选为上海市级精品课程,7门课程获上海市级全英语教学示范课程立项,25门课程获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立项;新编出版教材50余部,其中2本教材为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8部教材获上海市级优秀教材奖;7项成果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课题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9项课题获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改项目立项。实践教学方面,新增校外实践教学基地71家,新建校内实验实训室25个(其中含在建5个)。法学教育实践基地获教育部“地方所属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立项。已有11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教育部立项建设,230个项目获上海市教委立项建设。文化传统校歌我依恋你缤纷的天地,感受那春天的色彩。我领悟你赋予的尊严,拥抱明镜高悬的信赖。美丽的校园,求知的世界,刻苦求实,茁壮成才。美丽的校园,求知的世界,刻苦求实,茁壮成才。啊, 美丽的上海政法学院,你凝聚崧泽的真情佘山的爱。你是点燃我梦想的今天,我是你展翅翱翔的未来。你锤炼我擎天的脊梁,支撑那厚重的负载。你熔铸我公正的魂魄,不辱光荣使命的期待。青春的雕塑,成长的磨砺,开拓创新,雕琢精彩。青春的雕塑,成长的磨砺,开拓创新,雕琢精彩。啊,美丽的上海政法学院,你凝聚崧泽的真情佘山的爱。你是点燃我梦想的今天,我是你展翅翱翔的未来。校训刻苦求实、开拓创新办学特色实施完全学分制、全面选课制、“2+1”三学期制和导师制的教学管理模式。从2013级起在本科教育中全面实施通识教育改革。学分制、选课制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每学年学费不固定,按照每学年所选学分(包括军训、实习)来确定学费。学生以教学计划为依据,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需求自主选择课程、任课教师和上课时间等;学生可多修、缓修、免修有关课程,即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自主安排学习进程,提早毕业或延缓毕业。学校建立了弹性化课程体系,着重通识教育、注重学科交叉、重视课程更新,除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外,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系列讲座课程、专题课程、研究型课程。新生报到后是新生教育周,之后跟其他学生一起开始15+1周的秋季学期以及2周考试周,春季学期也是15周的课程加2周考试周,夏季学期为4周的军理课跟军训。学生社团上政现有六大类(文艺类、体育类、休闲爱好类、创业创新类、学术科技类、公益志愿类)学生社团近70个。WAO舞社、蔚蓝音乐社、沐音指弹吉他社、鸿鹄剧社、翰墨香书法社、古风音乐社、崧石印社 体育类空手道社 、心律动 户外学生社团、足球社、瑜伽社、板球社、上政影协、凌寒游泳社、网球社、篮球社、羽毛球社、乒乓社 、AirWalk滑板社、棒垒球社、TG精英社、谜题社、悦读策划协会、鹿鸣社、桌球社、推理社、天野桌游社、耀月动漫社、DIY社、奇幻魔术社、精舞style、创行、证券投资社、KAB创业俱乐部 、职业规划与发展协会、创业者协会、商业精英协会、采薇文学社、GOA联盟-天文社、模拟联合国 、文心国学社、辩论协会、上政龙传媒、鹤鸣诗社、佘山星空学社、上政soul power心理社、调查统计社、法律援助中心、社区矫正社、上政法苑、魔幻英语社、演讲与口才协会、知识产权协会、妙语漫谈社、上政心理协会、茶道社 、公益志愿类志愿者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绿色时尚联盟、小动物保护协会、雷锋社、ART团队、春晖社、青年成就协会、社会工作者协会 等。校园环境宿舍楼:共29栋宿舍楼,外加一栋留学生公寓,另有两栋11层宿舍楼正在建设。食堂:新食堂(第一餐厅到第三餐厅),在信教对面;新新食堂(第五餐厅、第六餐厅),在图书馆斜对面;清真餐厅(原多功能活动厅),在大学生创业园区旁;教工餐厅,在操场旁。教学楼:学校有主教学楼(简称主教,又名明德楼),信息大楼(简称信教、庸夫楼),非法学教学楼(A1-A8,为非法学学院办公室跟教学楼);法学教学楼(已建成B1-B4,为法学学院办公室与教学楼)。浴室:女生有三个浴室,河西浴室为两层建筑在男生宿舍楼群,小浴室在12号楼旁,新浴室在新新食堂内。快递:大部分快递都位于27号楼附近新建设的全自助快递中心。学校荣誉学校自年一直被评为“上海市花园单位”,连续七次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2009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2015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3年上海市政府授予学校为“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称号,全市仅7所高校获此殊荣。
关于行业\企业\职位的百科全书
已存1159179词条
热门求职动态上海政法学院_百度百科
上海政法学院
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建校于1984年。2004年9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以原及为基础设立上海政法学院,是上海市属的一所以法学为主干学科,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政法类高等院校。是、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正式成员、[1]
&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培训合作基地&、“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高校。2011年,经确认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办学层次从本科生、高职生、专升本学生到研究生、政法干警、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港澳台侨学生联合招生考试)再到插班生、辅修、继续教育、培训事务等多向发展。截至2016年,学校拥有1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9个、33个本科专业及方向、1个高职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万余人,教职工600余人,30余个研究机构。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占地面积1078.60亩,被誉为“佘山脚下的花园学府”。[2]
上海政法学院历史沿革
1984年11月,成立 。
1985年,学校更名为。
1993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在上海法律高等专科学校和文学院法律系的基础上,设立上海大学法学院,当年开始招收普教本科生。
1998年以后,学院依托上海大学的办学优势,获得宪法和行政法学专业、刑法专业、法理学专业三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撤销和建制,设立上海政法学院,学院成为独立设置的市属本科高校。
2007年上海政法学院重新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0年接受并通过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11年7月,和上海市学位委员会批准确认上海政法学院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恢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及培养工作。
2013年,我校在安徽等4省首次被批准列入一本批次招生;法学教育实践基地被批准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获批成为“上海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和“上海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2013年9月,我校被确立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
2014年,我校首次招生留学生、插班生、华侨学生,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2015年,首次招收春季高考生,同年
,学校被确立为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2015年,决定在我校设立“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
2016年,首次招收艺术类本科生、获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上海政法学院办学条件
上海政法学院院系设置
学院现设有法律学院、经济法学院(丝绸之路律师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纪录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职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培训部)等12个二级学院,以及研究生部、体育部、计算机教学部、培训部、国际交流学院(留学生工作办公室)、国际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等多个教学与行政部门。[2]
二级学院成立时间专业名称首次招生年份2011年  法学理论学术型硕士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法学国际法学法律硕士专业硕士1989年  法学(刑事司法方向)2005年监狱学(社区矫正方向)2011年监狱学2007年1984年法学(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试点班)2013年法学(民商法方向)2005年法学(人民调解方向)2012年知识产权2013年
1986年  法学(涉外卓越律师人才培养试点班)2016年法学(经济法方向)2005年1993年  法学(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试点班)2013年法学(国际经济法方向)2005年2005年  国际经济与贸易2005年经济学2006年经济与金融2014年工商管理2006年财务管理2011年审计学2013年税收学2016年2006年  行政管理2005年国际政治2007年政治学与行政学2006年2005年  社会学2006年社会工作2005年劳动与社会保障2007年应用心理学2013年 2006年  英语2006年俄语2015年
2009年  新闻学(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试点班)2007年广播电视学(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试点班)2014年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产业方向)2008年广播电视编导(纪录片方向)2016年广播电视编导(摄影摄像方向)2016年2007年思想政治教育2008年2012年司法助理2005年
(留学生工作办公室)
  留学生各专业    高起专、高起本、专升本各专业  
其他层次招生
层次起始年份招生专业专升本  2008年法学、行政管理春季高考2015年法学(刑事司法)、法学(国际经济法方向)插班生2014年法学(刑事司法)、法学(金融法)、行政管理留学生2013年4个博士专业,3个硕士专业,18个本科专业港澳台侨2014年  22个本科专业  辅修2012年法学
上海政法学院学科建设
国家级培训基地(1个):“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
研究基地(2个):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上海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
卓越人才培养基地(3个):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基地
上海市高原学科(1个):法学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监狱学特色专业、社会工作特色专业
上海市教育高地(6个):法学(刑事司法方向)本科教育高地、监狱学专业本科教育高地、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育高地、法学专业本科教育高地、国际政治专业本科教育高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
市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法学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
市级法学重点学科(3个):行政法学、刑法学和经济法学
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学科(2个):行政法学和犯罪社会学
精品课程:司法部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15门(其中上海高校市级体育和健康教育精品课程3门),上海市级重点课程44门。[3]
法学中的行政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是市教委重点学科,行政法学和犯罪社会学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学科。法学(刑事司法方向)、监狱学、社会工作、国际政治、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等专业和项目是上海市教委批准建设的本科教育高地,监狱学、社会工作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学科。 法学和工商管理为上海市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我校法学学科(行政法、环境资源法、监狱学)是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名列5所高校之一;同时又是“上海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和“上海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名列上海5所高校“双基地”之一;也是上海仅有的两所法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之一。监狱学、社会工作两个本科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行政法学、刑法学、经济法是市教委重点学科,行政法学和犯罪社会学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学科。法学(刑事司法方向)、监狱学、社会工作、法学、国际政治等专业及专业方向是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法学教育实践基地是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14年我校被批准为“上海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2]
2015年,我校法学学科获得上海市高原学科建设资助立项,学校与同济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并获批“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都标志着我校学科平台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硕士点:学术型:法学一级学科(含8个二级学科学位点);[4]
专业硕士:法律硕士(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5]
上海政法学院师资力量
截至2015年,有教职工600余人,专任教师4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超过教师总数的84%。学校有8名教师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48名教师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教师中有多人承担了全国性学术团体的重要职务。师资队伍中出现了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教师,其中“东方学者计划”5人立项(除引进海外人才外,本校培养1人),“浦江人才”5人立项,上海市中青年法学家2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上海市教学名师1名,上海市曙光学者4名,上海市晨光学者5名。学校还聘请了国内法学界、经济界和实务部门部门的专家、学者100余人为客座、兼职教授。上海人大常委会主任被聘为名誉院长。
学校根据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的需要共计引进招录师资100余名,高级职称教师占由36.3%提高至47.3%、博士学历学位教师占比由34%提高至44%(硕士学历学位以上教师占比由81.9%提高至92.7%),均提高10个百分点;创新培养机制,组织各类教师培养项目近150人(其中国外访学90人),教师教学技能等培训项目200余人。
上海政法学院人才培养
近年来,学校通过教学改革,开展全员育人,依靠各类平台,全面提升学生培养质量。2011年至今,积极参与国际商事仲裁比赛、模拟联合国比赛、国际模拟法庭比赛等,均取得优秀成绩。此外,学校在大学生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方面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也取得了较大成绩和进步:2013年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获上海市奖项4项,全国二等奖1项,2014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获上海市奖项5项,获全国铜奖1项,2015年获上海市奖项6项,1项入围全国决赛。在近几年的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论坛和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也多次获奖,2014年我校参赛项目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获最高奖项。学生参赛成绩表现优秀,获得了第七届上海市“知行杯”社会实践大赛特等奖、上海市和全国板球比赛金奖、上海市首届大学生法治辩论赛第3名等佳绩,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也不断取得了新突破。
上海政法学院对外交流
学院重视开展对外交流与校际合作,先后与美国、美国、法国、英国、日本、、、、,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学校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地区学生,并积极开拓中外合作培养途径,已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学院、英国利兹大学法学院等国外著名高校合作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
上海政法学院培训基地
上海政法学院国际司法交流基地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
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13次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题为《弘扬“上海精神”,促进共同发展》的发言中表示,中方将在上海政法学院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愿意利用这一平台为其他成员国培养司法人才。
预计于2016年在上海政法学院全面建成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将面向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打造以司法和执法人员培训、国际合作研究、政策法律咨询、研究生培养为主的国家级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平台。[6]
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建设项目。
上海政法学院一带一路司法基地
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
最高人民法院 “一带一路”司法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举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共同为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中心揭牌,为司法研究中心下设的各研究基地授牌,并为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颁发聘书。
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在上海政法学院、、、法学所设立“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在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设立自贸区司法研究基地;在上海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设立海洋司法保护研究研究基地。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设立“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的决定,未来我校将与最高人民法院在国际经济贸易、金融、投资等司法服务和保障领域中进行合作研究,为涉外商事海事审判提供智力支持。[7]
为系统研究并有效应对中国“一带一路”推进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在外交部、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联合同济大学作为共同牵头高校,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西北民族大学作为核心协同单位,以武警政治学院、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周边战略研究中心、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上海大学毒品与国家安全研究中心等作为参与单位,以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上海市政府、敦煌市政府等部门作为支持单位,开始组建学科互补、人员流动、资源共享、平台共用的“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8]
2015年,上海政法学院与同济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并获批“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
上海政法学院教育立法研究基地
上海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
为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落实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的相关要求,构建上海教育立法与重大决策咨询、服务研究平台,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上海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沪教委法〔2015〕47号)的相关要求,经各高校申报,市教委组织专家评审并研究决定,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入选首批和第二批“上海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
我委将对入选基地给予相应经费支持和工作指导。各有关单位要切实落实好相关配套措施,做好对上海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的支持保障工作。
上海政法学院卓越法律培养基地
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按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申报上海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的通知》(沪教委高〔2012〕48号)要求,我委组织开展了上海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简称“培养基地”)的申报工作。经专家评审,按照择优原则,我委研究确定批准华东政法大学等15个培养基地,其中6个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9个为“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上海政法学院为6个“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上海政法学院涉外卓越法律基地
上海市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以培养涉外卓越法律人才为培养目标,着重从国际化课程设置和建设、国际交流和合作、学生境外学习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践教学的开展。
培养基地建设周期为4年,即2012年10月到2016年9月。上海市教委在《通知》中要求各培养基地按照申报的实施方案,依托学校学科专业特色,探索和创新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机制,深化法学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的卓越法律人才。
上海政法学院为9个“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上海政法学院卓越新闻传播基地
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名单的通知》(沪教委高[2014]35号),经学校推荐、专家答辩评审等程序,共有14所高校申报的基地被确定为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我校名列其中。
此次我校申报的基地类型为应用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主要依托新闻学专业,由文学院院长戴元光教授担任基地负责人,旨在培养具有全媒体业务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9]
上海政法学院为14个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之一。
上海政法学院学术研究
上海政法学院科研建设
截至2013年,我校教师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及其它重大课题、承担的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234多项,出版专著和教材78多部,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159多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工具收录200余篇,有173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累计纵向科研经费74万元,教师人均3.36万元。
十二五”期间,学校加大了青年教师科研基金立项资助、校级科研项目资助力度,并加强了项目的申报辅导、专家预答辩、规范申报材料等环节的辅导,学校高级别项目的增长势头良好。5年间,我校教师获国家级项目36项(重点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96项,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00部左右。其中,2013年国家级项目获立11项(10项国家社科、1项全国教育科学国家级项目),2014年国家级项目获立10项(7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和青年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在上海市高校中居于第十名左右的位置。
同期,我校10门课程被评选为上海市级精品课程,7门课程获上海市级全英语教学示范课程立项,25门课程获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立项;新编出版教材50余部,其中2本教材为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8部教材获上海市级优秀教材奖;7项成果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课题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9项课题获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改项目立项。实践教学方面,新增校外实践教学基地71家,新建校内实验实训室25个(其中含在建5个)。法学教育实践基地获教育部“地方所属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立项。已有11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教育部立项建设,230个项目获上海市教委立项建设。
上海政法学院科研机构
上海政法学院研究中心  学院研究中心研究中心  
科技法研究中心
教育教学评估研究中心行政法研究中心
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刑事司法学院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研究中心
罪犯心理测试研究中心国际法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
  经济法学院经济法研究中心
竞争法研究中心
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
法与经济研究中心
经济管理学院
证券期货研究中心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社会管理学院
女性问题研究中心
外国语学院
翻译研究中心
文学与传媒学院
法律语言研究中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
体育法学研究中心
应用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所研究所研究所研究所东方法治文化研究所
比较法学研究所  立法与法制研究所生命法研究所仲裁法及仲裁实务研究中心
信用经济与法治研究所新闻传播法制研究所  法治与社会研究所战略与国际关系研究所
城市与犯罪研究所社区矫正研究所国学研究所城市公共安全科研基地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CISCO)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ISCOS)中国周边外交研究中心(CCPD)族群与宗教问题研究中心亚太战略研究中心(CAPSS)反恐怖主义研究中心中亚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组织法律研究中心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中心公共外交研究所(IPD)一带一路安全研究院研究中心暂无司法研究所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法律与公共行政研究中心中国法制史研究中心国际商务与法律研究中心[10]
上海政法学院教学团队
市级教学团队名单序号
教学团队名称
教学团队所在系
获批立项年度
行政法学教学团队
2009年[11]
院级优秀教学团队名单序号
优秀教学团队名称
教学团队所在系
国际政治教学团队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经济学教学团队
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经济法教学团队
国际法学院
民商法教学团队
社会学教学团队
社会管理学院
上海政法学院课程建设成果
国际关系概论
国家双语课程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环境资源保护法实务
司法部精品课程
经济法学院
经济法概论
市精品课程
经济法学院
国际反倾销法
市精品课程
国际法学院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市精品课程
环境资源法
市精品课程
经济法学院
市精品课程
经济法概论
市重点课程
经济法学院
市重点课程
刑事司法学院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市重点课程
国际贸易法
市重点课程
国际法学院
社会学概论
市重点课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
知识产权法
市重点课程
国际金融法
市重点课程
国际法学院
社会心理学
市重点课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
市重点课程
刑事司法学院
环境资源法
市重点课程
经济法学院
刑事诉讼法
市重点课程
社会工作概论
市重点课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
市重点课程
社会管理学院
国际投资法
市重点课程
国际法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市重点课程
社会管理学院
市重点课程
国际政治概论
市重点课程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犯罪社会学
市重点课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
WTO法律制度
市重点课程
国际法学院
市重点课程
自然资源法
市重点课程
经济法学院
行政许可法
市重点课程
市重点课程
外国语学院
当代国际关系(案例)
市重点课程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新闻采访与写作
市重点课程
政治经济学
市重点课程
经济管理学院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市重点课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
当代中国外交(双语)
市重点课程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市重点课程
社会管理学院
国际商事仲裁法
市示范性全英语课程
国际法学院
当代中美关系
市示范性全英语课程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亚太地区政治与经济
市示范性全英语课程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国际关系理论
市示范性全英语课程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上海政法学院实验实训室
实验实训室名称
法学案例库
知识产权实验室
经济法学院
环境法实验室
国际法学院
国际经济争端解决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
国际法计算机辅助教学仿真实验室
刑事司法学院
监狱仿真实训实验室
刑事痕迹提取与对比实训实验室
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正实验室
微反应观察分析实训室
虚拟监狱实验室
狱内侦查实验室
警务应用与训练实验室
社区矫正实验实训室
司法摄影技能实验室
外国语学院
外语自主学习中心
英语语音室
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及数字化自主学习和训练平台系统
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贸易实训室
管理沙盘模拟实验室
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验室
会计与财务模拟实验室
经济学实训室
经济管理综合实验室
社会管理学院
社会工作实验室
中国社会电话调查中心
基础心理学实验室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模拟联合国
公共事务管理综合实验室
行政管理案例库
国际政治综合实训室案例中心
文秘实验室
数字摄影实验室
新闻采编实验室
电视演播中心
文秘电脑速录实训室
警察体能训练及健康检测综合实验
上海政法学院教学成果
上海政法学院获得国家司法部教学成果奖  序号
面向实践的法律高职教育教材体系化建设
侯怀霞关保英陈颖健赵俊剧宇宏俞敏丁茂中徐杨孙彩虹
高职法律类专业“2·3·3”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陈剑峰黄辉徐征曾智平陈风光
上海政法学院市级教学成果一览(2014年)  序号
“‘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政法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与实践
金国华闫立陈剑峰谢根华贾洛川张军姚建龙
理论·实务·案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法学核心课程系列教材建设(教材)
关保英侯怀霞杨向东黄辉闫立
“天马系列”全景式创新型文科人才培养模式
王蔚袁胜育杨小辉刘伟伟郑飞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创制与实践
张森年刘会强陈宝徐俊峰陈晓燕
上海政法学院市级教学成果一览(2009年)序号
法学案例系列教程(教材)
闫立蒋坡王文革鲁叔媛奚小玮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人事局
2009年12月
上海政法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金国华陈剑峰毕秀水徐征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人事局
2009年12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材)
关保英邱之岫杨向东陈珺珺孙波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人事局
2009年12月
上海政法学院学术资源
创建于1987年,于2010年建成新图书馆大楼并完成整体搬迁。新馆馆舍坐落于河东校区中心位置。新馆引入现代化图书馆功能设计理念,实现服务功能智能化、一门式进出、一站化服务的新服务模式。新馆总建筑面积15500平方米,全馆共有三层,可供阅览座位2200个,内设8个开放式阅览区域。在服务软件技术方面,该馆是国内高校首个全面引入3M RFID智能图书馆系统,实现了自助、智能馆藏24小时还书等服务功能的突破。
截至2011年,馆藏中外文图书约70余万册, 电子图书15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300种,135种报纸,8种文献信息资源库。图书馆服务项目主要分为外借服务、阅览服务、文献检索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及网上服务等。
学院出版学报《》(《法治论丛》)(双月刊),院报为《上海政法学院报》。
上海政法学院文化传统
上海政法学院校歌
我依恋你缤纷的天地,感受那春天的色彩。
我领悟你赋予的尊严,拥抱明镜高悬的信赖。
美丽的校园,求知的世界,刻苦求实,茁壮成才。
美丽的校园,求知的世界,刻苦求实,茁壮成才。
啊, 美丽的上海政法学院,你凝聚崧泽的真情的爱。
你是点燃我梦想的今天,我是你展翅翱翔的未来。
你锤炼我擎天的脊梁,支撑那厚重的负载。
你熔铸我公正的魂魄,不辱光荣使命的期待。
青春的雕塑,成长的磨砺,开拓创新,雕琢精彩。
青春的雕塑,成长的磨砺,开拓创新,雕琢精彩。
啊,美丽的上海政法学院,你凝聚崧泽的真情佘山的爱。
你是点燃我梦想的今天,我是你展翅翱翔的未来。
上海政法学院校训
刻苦求实、开拓创新
上海政法学院办学特色
实施完全学分制、全面选课制、“2+1”三学期制和导师制的教学管理模式。从2013级起在本科教育中全面实施通识教育改革。学分制、选课制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每学年学费不固定,按照每学年所选学分(包括军训、实习)来确定学费。学生以教学计划为依据,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需求自主选择课程、任课教师和上课时间等;学生可多修、缓修、免修有关课程,即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自主安排学习进程,提早毕业或延缓毕业。学校建立了弹性化课程体系,着重通识教育、注重学科交叉、重视课程更新,除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外,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系列讲座课程、专题课程、研究型课程。
新生报到后是新生教育周,之后跟其他学生一起开始15+1周的秋季学期以及2周考试周,春季学期也是15周的课程加2周考试周,夏季学期为4周的军理课跟军训。
上海政法学院学生社团
上政现有七大类(文艺类、体育健身类、综合类、休闲爱好类、创业创新类、学术科技类、公益志愿类、国学类)学生社团70多个。
文艺类:WAO舞社、蔚蓝音乐社、沐音指弹吉他社、鸿鹄剧社、Flax乐队、Horizon摄影社。
学术科技类:辩论协会、模拟联合国、演讲与口才协会、上政法苑、魔幻英语社、上政soul power心理社、知识产权协会、GOA联盟-天文社、调查统计社、社区矫正社、佘山星空学社、上政心理发展协会、妙语漫谈社、法律援助中心。
综合类:鹿鸣社、电竞社、劲chock粤语社、耀月动漫社、今日沪语社、推理社、天野桌游社、DIY社、奇幻魔术社、表情包社、悦读策划协会、谜题社。
创业创新类:KAB创业俱乐部 、TG精英社、创行、证券投资社、创业者协会、职业规划与发展协会。
体育健身类:空手道社、桌球社、网球社、心律动户外学生社团、ole!足球社、精舞style健身社、棒球社、腰旗橄榄球社、AirWalk滑板社、乒乓社、深蓝篮球社、Run跑社、板球社、果仁瑜伽社、骑迹单车社。
公益志愿类:青年成就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雷锋社、志愿者协会、小动物保护协会、ART团队、绿色时尚与环保联盟、社会工作者协会、春晖社、红苹果义工社、减防灾应急救援社、绿光、退役军人之家-军魂团。
国学类:司音古风社、翰墨香书法社、采薇文学社、鹤鸣诗社、文心国学社、崧石印社 、朴归茶道社 。
上海政法学院校园环境
宿舍楼:共29栋宿舍楼,外加一栋留学生公寓,另有两栋11层宿舍楼正在建设。
食堂:新食堂(第一餐厅到第三餐厅),在信教对面;新新食堂(第五餐厅、第六餐厅),在图书馆斜对面;清真餐厅(原多功能活动厅),在大学生创业园区旁;教工餐厅,在操场旁。
教学楼:学校有主教学楼(简称主教,又名明德楼),信息大楼(简称信教、),非法学教学楼(A1-A8,为非法学学院办公室跟教学楼);法学教学楼(已建成B1-B4,为法学学院办公室与教学楼)。
浴室:女生有三个浴室,河西浴室为两层建筑在男生宿舍楼群,小浴室在12号楼旁,新浴室在新新食堂内。
快递:大部分快递都位于27号楼附近新建设的全自助快递中心。
上海政法学院学校荣誉
学校自年一直被评为“上海市花园单位”,连续七次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2009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2015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3年上海市政府授予学校为“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称号,全市仅7所高校获此殊荣。
上海政法学院学校领导
姓名职位 职称  杨俊一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晓红校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吴 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周银娥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关保英 副校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胡继灵 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潘牧天副校长教授  现任领导参考资料来源:[13-14]
.官网[引用日期]
.上海政法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教务处[引用日期]
.上海教育[引用日期]
.研究生招生网[引用日期]
.上海合作组织[引用日期]
.上海政法学院[引用日期]
.官网[引用日期]
.上海政法学院[引用日期]
.上海政法学院[引用日期]
.教务处[引用日期]
.上海政法学院[引用日期]
.官网[引用日期]
.上海政法学院 [引用日期]
哎呀,运营同学,这个模块离家出走了 ::&_&::
企业信用信息
通过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测...
提供资源类型:
高校微博模块:
在这里快速了解高校动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辽宁政法委几个副书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