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算一算25+53=78可以先算25+50=75再算()+3=()

 您现在的位置:&&>>&&>>&&>>&郭伯雄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正文
郭伯雄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郭伯雄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作者/编辑:教案
  第四单元 加和减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上课: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
  内容:教材第39、40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把握比较公道的口算方法。
  2.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正确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
  3.学生通过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究,加深对加、减运算的理解,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得到长大。
  教学重点:理解和把握比较公道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的口算出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结果。
  学习指导:
  一、口算:
  15+4= 8+9= 20+3= 7+16=
  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仔细阅读课本第39页的内容,认真思考,试着完成下面的计算。
  38-25= 44-25=
  三、上面两道算式,联系你的口算过程,你有什么发现?把自己的发现用喜欢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计算下面各题。
  1.32+57= 25+44= 14+62=
  38+57= 25+49= 14+68=
  把你的算法说给你的听。
  2.26+3 = 52+8= 37+5= 19+6=
  26+43= 52+18= 37+25= 19+36=
  26+63= 52+38= 37+55= 19+76=
  说说每组题在计算方法上的共同特点。
  五、质疑:通过预习,你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习。
  1.你在预习过程中学会了什么?
  2.你觉得在口算过程中,应该留意些什么?
  先小组,再全班。
  揭示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
  3.回纳算法:
  (1)44+25
  ①先算40+20=60,再算4+5=9,最后算60+9=69。即先将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分别相加,然后再将两部分合起来。
  ②先算44+20=64,再算64+5=69。
  ③先算44+5=49,再算49+20=69。
  ④先算25+40=65,再算65+4=69。
  (2) 25+38
  ①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分别相加,然后再将两部分合起来。留意: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②先算25+30,再算55+8。
  ③先算25+40,再算65-2。
  (3) 44+38
  ①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分别相加,然后再将两部分合起来。留意: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②先算40+38,再算78+4。
  ③先算44+40,再算84-2。
  4.:你以为哪种方法好算些?你以为哪种方法算得又对又快,你就用那种方法算。
  5.比较:上面两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交流)
  相同点:都可以先加十位上的数,再加个位上的数,也都可以先加个位上的数,再加十位上的数,还可以十位上数、个位上的数分别相加,然后把两次加得的和再合起来,……
  不同点:第一题是不进位加,第二题是进位加,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6.小结:在口算加法时,要留意些什么?(在计算进位加时别忘了十位加一)…
  二、练习:
  1、第1题。
  (1)全班交流得数。两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讨论:每朵蘑菇上的算式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第2题。
  (1)口答得数,然后进行比较。
  (2)说说每组题在计算上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算的?
  (让学生如何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思考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3、第3题。
  (1)让学生根据要求在书上填表。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4、第4题。
  (1)引导学生先口算每组题的第1小题,再算第2小题。
  (2)口算结束后交流算法。
  (3)让学生说一说通过口算发现了什么。
  (4)对学生的发言。
  小结:整百数加整百数,只要把百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个位都是0。
  5、第5题。
  (1)选出其中一组题先估算再口算,并请学生说说估算的理由,将估算结果和口算结果对照,看有无。
  (2)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体交流。
  小结估算方法:先加十位,再加个位的,进位的再加一个十。
  6、第6题。
  电脑出示第6题图,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小组讨论:
  (1)从熊馆到老虎馆有哪几条?分别要经过哪些地方?每条线路的路程是多少?走哪条路最近?
  全班交流:学生回答后逐一闪烁每一条线路。
  提问:你打算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引导学生先估算,再回答题目。
  ①经过猴山 估计 70多米 35+44=79(米)
  ②经过孔雀园。估计90米 38+52=90(米)
  ③经过蛇馆。估计90多米 54+42=96(米)
  答:从熊猫馆经过猴山到老虎馆这条路近些,是79米。
  (2)小明从猴山到蛇馆有哪几条路?分别要经过哪些地方?每条线路的路程是多少?走哪条路最近?
  全班交流:将自己的思考过程说给大家听。逐一闪烁每一条线路。。
  引导学生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①经过老虎馆 估计80多米 44+42=86(米)
  ②经过熊猫馆。估计80多米 35+54=89(米)
  ③经过熊猫馆再经过孔雀园然后经过老虎馆。估计是160多米
  计算35+38+52+42=167(米)
  ④经过老虎馆再经过孔雀园然后经过熊猫馆。估计是180多米。
  计算44+52+38+54=188(米)
  (3)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第(3)个题目的想法。
  ①让学生到讲台前将自己的思考过程说给大家听。
  ②电脑验证,并对讲述有条理的学生表扬。
  (4)提问:什么情况下必须要走远路?
  7、第7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
  (2)小组讨论: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怎样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题中的题目?把你的思考过程说给听。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4)集体反馈:
  (1)要求“两个小组一共要做多少朵?”要先算出什么?怎样算第一小组做了多少朵?
  (2)怎样算“两个小组一共要做多少朵?”
  (3)为什么不算第二小组做了多少朵?
  还可以怎样思考?
  (1)根据“第一小组有3人,每人要做8朵”,可以算出什么?
  (2)根据“第一小组做了24朵和第二小组做了26朵”,怎样算“两个小组一共要做多少朵?”
  三、课堂。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课后同学间可以相互出题考对方,后也可以用你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中的实际题目。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44+25= ( )
  44+38= ( )
  教学后记: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
  教学内容:第41~42页“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把握比较公道的口算方法。
  2.学生在探索算法的活动过程中,学会正确口算的方法。
  3.学生通过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究,进一步体验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理解和把握比较公道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的口算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学习指导: 一、口算:
  24+45= 12+75= 36+18= 20-7=
  24+49= 15+75= 55+18= 50-20=
  和家长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
  23+52 35+14 69+13 54+17
  在估算时,我是这样想的:23接近( ),52接近( ),
  ( )+( )=( ),所以23+52估计得数是( )十多,口算得
  分别说说每道题的估算方法。
  三、仔细阅读课本第41页的内容,认真思考,试着完成下面的填空。
  38-25= ( ) 44-25= ( )
  四、计算下面各题。
  1.57-32= 76-64= 40-27=
  57-39= 76-68= 40-23=
  把你的算法说给你的家长听。
  2.48-5= 52-7= 80-4= 61-6=
  48-15= 52-27= 80-34= 61-46=
  48-25= 52-47= 80-64= 61-56=
  说说每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五、质疑:通过预习,你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汇报预习情况。
  1.全班校对第一题的得数,选择两题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2.你在预习过程中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3.你觉得在口算过程中,应该留意些什么?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揭示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探索不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学生回答“38-25”的得数,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①先算38-20=18,再算18-5=13。
  ②先算38-5=33,再算33-20=13。
  ③先算30-20=10,再算8-5=3,最后算10+3=13。
  (3)讨论:自己的算法和其他小的算法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算法?
  2.探索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小组,共同完成“44-25=”。
  (2)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出不同的算法。
  ①先算44-20=24,再算24-5=19。
  ②先算44-5=39,再算39-20=19。
  ③把44分成30和14,,先算30-20=10,再算14-5=9,最后算10+9=19。
  (3)用你喜欢的方法再说说“44-25= ”的口算过程。
  3.对比小结:上面两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都可以先用被减数减减数十位上的数,再减个位上的数,也都可以先减个位上的数,再减十位上的数,还可以十位上数、个位上的数分别相减,然后把两次减得的差合起来,……
  不同点:第一题是不退位减,第二题是退位减,特别是用第二种方法计算退位减时,要从被减数十位上退一作十,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后再减,……
  4.试一试。
  尝试完成“44-38= ”,完成后同桌交流,再指名说说不同的口算方法。
  三、巩固深化,运用。
  “想想做做”:
  第1题。
  (1)全班交流答案。
  (2) 你是怎样算的?
  (3) 每朵蘑菇上的算式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第2题。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说说每组题在计算上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算的?
  (让学生体会如何在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基础上思考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3题。
  (1)让学生根据要求在书上填表。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第4题。
  (1)引导学生先口算每组题的第1小题,再算第2小题。
  (2)口算结束后交流算法。
  (3)让学生说一说通过口算发现了什么。
  小结:整百数减整百数,从百位减起,得数的十位、个位都是0。
  第5题。
  (1)选出其中一组题先估算再口算,并请学生说说估算的理由,将估算结果和口算结果对照,看有无错误。
  (2)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体交流。
  小结估算方法:先减十位,再减个位的,退位的再减一个十。
  第6题。
  (1)让学生先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书中提出了什么要求。
  (2)学生先独立估算出每种球的价钱,再交流估计方法,说说哪种球最贵。
  (3)学生独立计算出每种球的价钱,检验估算情况。
  第7题。
  (1)仔细看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你用自己的话把图中的意思说一遍。
  (2)独立解决题目。
  (3)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题结果。
  ①要求“均匀每个篮子里有多少个桃”,要先算什么?
  ②怎样算“3个篮子里有多少个桃”?
  ③怎样算“均匀每个篮子里有多少个桃”?
  ④在计算中为什么不要用到“5只猴”这个条件?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课后同学间可以相互出题考对方。
  四、课堂作业:
  1、直接写出得数
  86-28= 44-25 = 230-70=
  86-38= 44-35= =
  2、把得数小于30的算式圈出来。
  63-28= 60-31= 74-45= 91-62= 55-23=
  77-46= 70-36= 94-69= 82-52= 80-45=
  3、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
  78-36= 92-25= 44-13=
  ( )十多 ( )十多 ( )十多
  83-54= 71-44= 80-17=
  ( )十多 ( )十多 ( )十多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38―25= ( )
  44―25= ( )
  教学后记: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题目(一)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
  教学内容:教材第43―44页。“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题目”。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和交流解决题目的过程,感受解决题目的一些策略,能根据所给的信息,画线段图表示数目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能借助线段图分析、推理、探索解决题目的方法和步骤。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好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
  教学重点:画线段图分析数目关系。
  教学难点:把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学习指导:
  一、直接写出得数:
  86-23= 44-13= 200-30=
  86-26= 44-24= =
  二、练习:
  1.要求:第一行画两个圆,第二行画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有多少个?两行一共有多少个?
  2.根据题目说出所需要的条件。
  (1)香皂和肥皂一共有多少块?
  (2)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三、仔细阅读课本第43页的内容,认真思考,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书上圈出来。
  四、试着完成下面的题目。
  一条裤子28元,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3倍,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汇报预习情况。
  1.指名口答第一题的得数,选择两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交流第二题(1)的算式,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口答(2)的条件,集体订正。
  3.你在预习过程中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4.你觉得在这些内容中,有哪几点要提醒大家留意的?
  二、探索交流,学画线段图:(课件出示课本第43页的主题图)
  1.从图中你看出了哪些信息?
  (课件出示:一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提问:(1)这样的题目,你能解答吗?为什么不能解答?
  (2)你能给这道题补充一个用两步计算的题目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以下两个题目。
  题目一: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题目二: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
  谈话:我们把从图中了解的信息,与提出的第一个题目组合成了这样的实际题目:一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提问:你能画线段图来反映数目之间的关系吗?你是怎样画的?(学生讨论、交流)
  2. 引导 :大家想出了很多画线段图的办法,那么就请同学们互相展示一下,课前没有画好的同学现在试着画一画,好吗?
  (学生试着在课本第43页上画线段图表示数目关系,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1)用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28元”怎么标在图上?
  (2)对着上面的线段左端,在下面再画一条线段表示“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这条线段要画多长?为什么?“3倍”怎样标在图上?
  (3)在图上怎样表示要求的题目?
  交流并在黑板上完成线段图:
  回纳: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我们知道这个线段图由上下两条线段构成。上面的线段表示一条裤子的价钱28元,下面线段的长度应是上面线段的3倍,表示一件上衣的价钱。这样两部分线段的和就表示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4.借助直观线段图,组织学生围绕下面的题目讨论,理清解题思路。
  (1) 要求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2) 这两个条件中,哪个条件不知道?
  (3) 解答这个实际题目,需要几步计算呢?
  (4)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让学生把两种不同的解法板演出来。
  让多个学生说明两种解法不同的解题思路。
  小结:要求一套衣服的价钱,要先求出一件衣服的价钱,再算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或者先算一套衣服的价钱是几个28元,再算一套衣服的价钱。
  6.试一试:
  出示修改后的题目: 一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
  讨论:(1)你是怎样根据题目的来改动这个线段图的?(学生改画线段图)
  (2)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让多个学生说明两种解法不同的解题思路。
  小结:根据线段图我们可以看出:先用乘法求一件上衣的价钱,再用减法求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或者先用减法求上衣比裤子多几个28元,再用乘法求多2个28元是多56元。
  7.引导讨论:上面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逐步引导学生概括出相同点:
  (1)题目提供的条件和线段图所表示的数目关系相同;
  (2)都是用两步计算解答的实际题目,第一步都应求买一件上衣多少元或先算出所示题目有几份。
  不同点:(1)两题所求的题目不同,在线段图上也不同;(2)第一题要求买一套衣服要多少
元,就是求上衣和裤子价钱的和,用加法计算。第二题要求买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 多少元,就是求上衣和裤子价钱的差,用减法计算。
  小结:我们把题目改变后解法就不同了,但不管怎样改,我们都可以画线段图表示出条件与条件的关系,和条件与条件与题目的关系,然后根据线段图分析题意,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每一步怎样计算。
  三、运用知识,解决题目。
  完成“想想做做”。
  1.集体交流第1、2题。
  先说图意,再说算式和结果。请多个学生说说两种解题思路。
  2.第3题。
  (1)读题并说说解法:
  同桌分别扮演小华和小力,用自己的话读给同桌听,并请同桌画出线段图再算算,把右表填写完整。
  (2)全班交流解法,请多个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3.第4题。
  先说题意,再说解题思路。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第3、4题。
  板书设计: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题目
  线段图:
  解法一:先算买一件上衣多少元,再算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28&3=84(元)
  28+84=112(元)
  解法二:先算一套衣服的价钱是几个28元,再算一套衣服的价钱。
  28&4=112(元)
  教学后记: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题目(二)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
  教学内容:练习课。第44~45页,第5~9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会看线段图,并能利用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2、能根据题意用两种方法解决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47+32= 52-45= 80-26= 700+500=
  72-28= 66+24= 38+19= =
  55+37= 65-35= 75-68= =
  2.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挑选几题说说算法。
  二、应用题练习
  1.第6题
  (1)读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用线段图所表示出题中的数目关系吗?同桌互相交流并板演画图。
  (2)全班交流:说说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
  (3)学生独立解答。
  (4)全班交流:请多个学生说说两种解题思路。
  提问:①要求“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有多少辆”?要先算出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
  ②还可以怎样思考?
  2.第7题
  读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用线段图所表示出题中的数目关系吗?同桌互相交流、画图。
  交流:说说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
  学生独立解答。
  全班全班交流:请学生说说两种解题思路。
  提问:①要求“两人一共有多少张?”要先算出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
  ②还可以怎样思考?
  小结:解法一为什么用减法求男生的张数?解法二为什么算出了2个42后要减往15?
  3.第8题。
  (1)读题: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用线段图所表示出题中的数目关系吗?会解答吗?
  (2)学生独立画图理解题意,并解答。
  (3)集体订正:请学生说说两种解题思路。
  4.第9题。
  (1)读题后用线段图表示出题里的数目关系。
  (2)学生独立解答。
  (3)全班交流:
  ①说说解题思路。
  ②比较两问的异同:解决第(1)问和第(2)问的思路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小结:第一步都是要先求出灰兔拔的棵数,第二步求和用加法,求差用减法。
  5.思考题。
  (1)指导学生先画出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目关系。
  画法:先画一倍数,谁为一倍数?女孩为一倍数,是几倍数?表示妈妈的年龄应画几个女孩的长度?“大27岁”标在哪个位置?
  (2)解题:从线段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你会解答这道题吗?在小组里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3)全班交流:
  ①“大27岁”是几倍数?根据“大27岁”是3倍数,可以求出谁的岁数?怎样列式?
  ②求出了女孩的岁数,怎样求妈妈的岁数?
  (4)请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作业:
  1.停车场有小轿车28辆,大客车的辆数是小轿车的3倍。一共有多少辆车?(再提一个两步计算的题目,并解答。)
  2.小红摘了25千克黄瓜,比摘的西红柿的重量少12千克。小红一共摘了多少千克蔬菜?
  3.小方家养了4只母鸡,每只母鸡孵出2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多少只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练习五(一)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
  教学内容:练习五(1)。第46页,第1~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把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快速地口算出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温习两位数的口算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练习指导:
  1、第46页,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说说口算方法。
  (3)比较分析每组中两题的区别和联系:
  ①竖着比:第1组算式都是55加30多,计算方法上相同。第一题是不进位加,得数是80多;第二题是进位加,得数是90多。
  ②第2组算式都是55减30多,计算方法上相同。第一题是不退位减,得数是20多;第二题是退位减,得数是10多。
  ③前两组题横着比:都是55加(减)30多,上两题是不进(退)位,得数是80多和20多;下两题是进(退)位,得数是90多和10多。
  小结:在算法上先看十位,再看个位;先正确算出有几个十,再算个位,进位就再加一个十,退位就往掉一个十。
  ④第3组的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
  观察讨论: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
  减数和差分别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
  ⑤回纳得出:被减数=差+减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2、第46页,第2题。
  口算练习: 27+24(38)(45)(13)(26)(33)
  27-24 (38)(45)(33)-27 27-13(26)
  31+24(38)(45)(13)(26)(33)
  3、第46页,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估算出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
  圈出得数比50大的算式。
  (2)全班交流:汇报估算结果。
  (3)小结估算方法:你是怎样估算的?
  4、第46页,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 交流时引导学生说说口算时需要留意的地方:如要看清运算符号、选择公道的口算方法等。
  5、第46页,第5题。
  (1)读题:说出题目含义。
  (2)让学生根据题意提出求和或求差的一步计算的题目。
  由一人提出题目,全班估算和口算。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作业:
  1.直接写出得数:
淘宝网女装/&  37+31 = 43+25= 300+200= 37+36=
  2.把得数大于50的算式圈出来。
  34+18 23+26 19+64 38+53 62+14
  43+48 26+47 17+36 72+12 46+27
  3.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
  73+15= 35+26= 19+64=
  ( )十多 ( )十多 ( )十多
  38+53= 26+47= 17+36=
  ( )十多 ( )十多 ( )十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练习五(二)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
  教学内容:练习五(2)。第46~47页,第6~9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把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题目的方法,能看懂线段图,能利用线段图帮助解决题目。
  2.进一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题里的数目关系,并能利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较熟练地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题目。
  3.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题目。
  教学过程:
  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实际题目。(板书课题)
  一、看图填空再列式计算。
  有( )个, 的个数是 ( 的( )倍, 共有( )个。 算式是:
  有( )个, 有( )个, 比 多( )
  个, 和 共有( )个。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还可以怎样算?
  二、练习指导
  1、第46页第6题。
  (1)读题: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2)你会用线段图表示题里的数目吗?
  (3)学生独立画图后在小组里交流。
  (4)从线段图中你能看出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5) 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
  (6)评讲:要求什么题目?
  能一步求出题目吗?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为什么?再求什么?怎样列式?
  (7)还可以怎样解?
  小结:这种比多(少)求和的题目,我们可画线段图来分析,看是先求大的数还是先求小的数,确定是用加法还是用减法。
  2、第47页第7题。
  (1)读题后学生独立画线段图审题并解答。
  (2)评讲:你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题目?
  你是怎样画出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目的?
  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为什么?再求什么?怎样列式?
  (3)还可以怎样解?
  3、第47页第8题。
  (1)读题后学生独立画线段图审题并解答。
  (2)评讲:你从题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题目?
  你是怎样画出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目的?
  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为什么?再求什么?怎样列式?为什么?
  (3)还可以怎样解答?
  (4)比较两个题目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解题时要留意些什么?
  小结:解决第一个题目是要把杉树和松树的棵数合起来;解决第二个题目是求松树和水杉树的差。
  留意:在解决第二个题目时不能用第一个题目的结果往减,要用松树往减水杉树。
  4、第47页第9题。
  (1)读题后指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提问: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的?
  表示白天鹅的只数怎样画?为什么?
  这题的线段图和前面的比有什么不同?
  (2)学生独立解答。
  (3)全班交流解法说说解题思路:
  观察线段图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列式?为什么?
  板书:28&3=84(只) 84+9=93(只)
  (4)这题还有别的解法吗?说说理由。
  小结:(略)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作业:
  1、一辆中巴车可以坐25人,有80位同学坐车远足,3辆这样的车够坐吗?
  2、桃树有12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2倍,苹果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
  (1)苹果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
  (2)桃树比苹果树少多少棵?
  3、买来了39只,买来的排球比篮球的3倍还多4只,买来的有多少只?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练习五(三)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
  教学内容:练习五(3)。第47~48页,第10~13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把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题目的方法,能根据要解决的题目公道选择信息。
  2、能分析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适当的组合,提出不同的题目,并能解决所提出的题目。
  3、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题目。
  教学过程:
  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实际题目。(板书课题)
  一、练习指导
  1第47页,第10题。
  (1)谈话:估计比较大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先分别估算两边的得数,再比较大小;二是通过比较左右两算式直接判定它们的大小。观察下面各题你会用什么方法判定呢?
  27+58058+27 54+18045+18
  70-32070-23 63-25036-25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汇报结果:说说你是采用的什么方法。
  &#058+27 加数相同,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045+18 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大的和就大。
  &#070-23 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就越小。
  &#036-25 减数不变,被减数大的差就大。
  2、第48页,第11题。
  (1)指导读题:
  先读图中黑板中的信息,再读黑板外的信息,最后读题目。
  (2)提问:要解决第一个题目,要用到哪些信息?一步能解决这个题目吗?为什么?先算什么?怎样算?再算什么?
  要解决第二个题目,要用到哪些信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算?
  (3)学生独立完成。
  (4)讲评:请多个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5)你还有别的解法吗?
  3、第48页,第12题。
  (1)读题: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题目,怎样解决这些题目,先在小组里说说。
  (3)全班交流:
  用一步计算的题目有哪些?是怎样解答的?
  ①美术组有多少人?
  ②微机组有多少人?
  用两步计算的题目有哪些?是怎样解答的?
  ③航模组和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
  ④航模组比美术组少多少人?
  ⑤航模组和微机组一共有多少人
  ⑥航模组比微机组少多少人?
  4、第48页,第13题。
  (1)读题:货架上有哪些体育用品?单价是多少?题目要求什么?
  (2)你会怎么买呢?在小组里说说。
  (3)全班交流:
  &#元买一个足球和个篮球一共要92元,还剩8元。
  &#元买一副乒乓球拍和一副拍一共要83元,还剩17元。
  &#元买一双球鞋和一个足球一共要80元,还剩20元。
  &#元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一共要68元,还剩32元。
  &#元买一个篮球和一个排球一共要76元,还剩24元。
  &#元买一个足球和一双球鞋一共要96元,还剩4元。
  提问:100元能买到一个篮球和一双球鞋吗?为什么?
  5、第48页,思考题。
  (1)出示第1小题,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在小组里说说,你能照规律接着写下往吗?试一试。
  全班交流: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是怎么变化的?
  回纳: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9,差就减少9。
  (2)出示第2小题,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在小组里说说,你能照规律接着写下往吗?试一试。
  全班交流:被减数、减数和差是怎么变化的?
  回纳:被减数减少9,减数增加90,差就减少99。
  (3)你能编一组这样的题让同桌照规律写下往吗hao123?
  同桌互相编题。
  二、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课堂作业
  1、狗的寿命大约有12年,马的寿命大约是狗的2倍,大象的寿命大约比马长6年。大象的寿命大约有多少年?
  2、一班收集了69节废电池,二班收集的是一班的3倍,两个班一共收集了多少节废电池?二班比一班多收集了多少节废电池?
  3、卡车有34辆,客车比卡车多17辆,轿车的辆数是卡车的4倍。轿车比卡车多多少辆?(再提出一个题目,并解答。)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郭伯雄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随文赠言:【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西塞罗】
  郭伯雄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所属栏目:〖 尚无数据〗
  “郭伯雄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
  〖〗链接地址:
  教案提供的郭伯雄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郭伯雄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谢谢!
上一篇范文: 下一篇范文:
郭伯雄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范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18.75.78.246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