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与西方人瞧不起中国人的思维有什么不同

||||||||||
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差异
作者:庞大平 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 点击数:2421 
管理员[anna]评论:一般
&&&&&&&&&&&&&&&&&&&&&&&&&&&&&&&&&&&&&&&&&&&&&&&&&&&&&& 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差异
&&&&&&&&&&&&&&&&&&&&&&&&&&&&&&&&&&&&&&&&&&&&&&&&&&&&&&& ------中西文化差异之一
&&&&&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犹如中国教师教学生数学,先引导,不断进展、解释,最后得出结论。如让学生计算,(a+2)·(a-2)= a2 -b2 ,先要进行推导计算(a2-2a+2a+22=a2-4=a2-22 , 结论是公式:(a-b)(a+b)=a2-b2 。拿一句话来说也是先说时间地点,再说发生的事情。一个词组也必须是形容词在前名词在后,副词在前动词在后。如:昨晚你在家里做什么?昨晚在家里饥饿的我狼吞虎咽地吃了三大碗香喷喷的米饭。
&&&&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却不同。他们喜欢开门见山,一语破的,然后再解释说明,加以练习。同样是上面的例子,他们会说What were you doing at home last night ? I was having three bowls of rice hurriedly at home last night, because I was hungry and eagerly.
&&&&& 中国人的思维也有它的独到之处和好处,那就是凡事需先要知其所以然,后才可以知其然;即有了问题,有了事情先一步一步地来,先解释、解决次要的,再回答或对付最重要的。认为次要矛盾解决了主要矛盾便能应刃而解。这叫由表及里,先易后难,避重就轻,注重全面周详,讲究技巧艺术。由此造成的印象是中国人的性格谨小慎微,顾全大局。
&&&&& 因为我是学英语教英语的,无形之中也养成了一种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管做什么,教书也好,总喜欢针对问题,回答问题,不喜欢兜圈子。我认为西方人的思维有它的好处,第一可以节约时间讲效率,第二能让人先知道或解决最重要的问题,把过程和细节放在后一步。因此西方人给人的感觉总是直率、讲效益。
      
(您现在未登录,点击将直接跳转到登录页面)
作者其他作品知识365:不文艺,不鸡汤 ,表态度,理排行,悟观念,做判断,最终仅仅是常识。
当前位置:&
图解+点评西方人与中国人的区别
&时间: 8:45:56分享人:梦见松鼠热度:7752 ℃
这些画非常生动,同时也让人思考。至少我看到了这些画,印象非常深刻之余,想到了好多:究竟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左图西方人,右图中国人;蓝色西方人,红色中国人。
外国的领导是个组长,中国的领导是巨人。
zhishi365点评:这是一幅最抓住中国文化特征的图。强力推荐一下。呵呵。不是吗?老外管那白色人称作&领导&,在西方可以是&领导&,或玩个洋的,叫&leader&。在我们中国,那叫&官&,那叫&父母官&,那叫&我们的中流抵柱&。是万万马虎不得的啊。都是你爹你妈了,人家高那么多,不应该吗?
zhishi365点评:如图。
zhishi365点评:看到右边这幅画,我不禁哑然失笑。可不是吗?我们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关系&。过去叫&关系&,现在有人玩新词,不再叫什么&关系&了,改称&人脉&。叫什么也不能改变其本质特征。正如&第三者&的女人,旧称&破鞋&,现在叫&第三者&一样,尽管换了称呼,意思还是一样。很多老外到了中国之后,也染上找&关系&的毛病,不停地在国人面前玩namedropping(吹牛X),说自己认识认识某某等,以表示自己在中国的&人脉&很好,&关系&很多。看来,这种习惯像流感,传染性极强。
心情与天气
心情和天气
zhishi365点评:不敢苟同。
生活方式:外国人独自生活,中国人组团生活
zhishi365点评:中国人非常非常非常喜欢热闹,生活方式在老外眼中看来,就是如图所示,永远喜欢有人陪,永远不喜欢独处。而且,认为一个人总是独处,那这个人可可怜了。老外却正好相反,他们总喜欢独来独往。假如有人总是没有任何目的地,只为陪而陪地过去陪他们的话,那会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个人空间受到了侵害。此外关键是,他们在独来独往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人人山人海地相处时得到的同样的快乐,甚至更多。
zhishi365点评:老外这就有点不厚道了。你坐够了汽车了,你现在却跟我们谈什么骑自行车的好处?我们70年代骑自行车是别无选择,是没钱,是没折啊。(图释文字,上:1970年。下:2006年)
老年人的生活,外国老人和宠物生活,中国老人和孩子生活
zhishi365点评:事实上,今天我们很多老年人也开始的养狗的生活。当然,如果有孙子辈的孩子在身边,还是一件让中国老年人乐呵的事情。毕竟,人间一切皆美好啊。而不像老外那么喜欢独来独往,到了老年,一个人跟个狗相伴,多孤独啊(我们中国人对老年老外的理解)。至于谁得到了更大的心理满足,就看每个人的标准了。
自我:外国人感觉自我很伟大。中国人感觉自己很渺小。
zhishi365点评:无语半晌。唉。集体高于一切啊。另外,&我&是谁啊?加一句成语:人怕出名猪怕壮!记得80年代还有一首热唱的歌叫《小小的我》。靠。中国人的&自我&,能大吗?另外,大那老外那个地步,在中国还有生存空间吗?
哈哈,中国人,过周末街景我笑了。
zhishi365点评:老外也真是的。我们中国人这么多人,平日里也没有什么乐趣,怎么还不兴趁着周日到外面去凑凑什么热闹吗?要知道,我们这个民族是害怕寂寞的民族,是不喜欢单独行动的民族,是最讲究团结的民族啊。此外,他有没有看过&黄金周&的盛况呢?右边的图中显示出来的稠密程度,显然不够。
孩子与家庭
孩子与家庭
zhishi365点评:其实,这是老外不太懂中国当代历史原因造成的。其实,我们中国人早在1976年以前,并不是这么重视孩子的一切的,至少我们小的时候,就不是这样的。
zhishi365点评:欢呼:终于&&&&终于&&终于...有了交叉点。中外终于有了交叉点了!完全一样。应该说,是中外男人的审美有了交叉点,似乎更准确些 。(皮肤的颜色又是不同点)
胃痛时的饮品
胃痛时的饮品
zhishi365点评:我们中国人最讲究的不一定是科学,而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话。那就是胃痛时要至少喝点热的。至于为什么?那得问我们的中医去。他们的学问,那真是&话到嘴边留半句&,深奥着呢。
准时概念,时间对于中国人来说可左可右
zhishi365点评:老外(主要是欧美西方人?)对于时间观念十分强。而汉语里关于时间方面的词句,最发达的就是:差不多,还行,基本上那时间吧,等等。如果与人相约的话,很多中国人最习惯的说法就是:上午吧,下午吧,晚上吧,等等。至于具体几时,则要根据两人对时间的感觉而定。如果与老外相约,则老外必定会加上一句,上午几点?下午几点?晚上几点?等等。&不准时&以及&没有时间观念&,几乎可以成为&中国人&的代名词了。
外国人旅游带上眼睛,中国人旅游带上相机
zhishi365点评:其实,这有些冤枉我们中国人。毕竟我们中国人才富裕起来几年啊,终于可以像小日本儿那样了,走到哪里都拍照了。另外,中国人喜欢的不是思考生命的意义,而是&到此一游&的意义。毕竟,有照片可以说明俺老兄到过什么什么地方了。尤其是去了国外,则更是要用照片说明。我认识的一位老兄,则走得更远,在法国巴黎时,在大街上专门找些法国妞与他合个影,为啥?不就是为了在一些哥们儿面前有点吹牛X的谈资么。至于什么生命的意义,环保的意义,都显得无足轻重了。
外国人排队称直线,中国人排队是一坨
zhishi365点评:这是一个非常非常表面化的现象吧。其实,我们中国人就喜欢热闹啊,对不对?大家挤作一团,才对么。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活在一起,不是一件乐事吗?老外啊,怎么那么自私,一个一个地,都像个幽灵似的,谁都远离彼此。没劲!排队?排什么队?几千年来也没有排队习惯,用文皱皱的话说,根本就没有那基因,让我们突然之间在21世纪排队,这分明是要我们中国人的命么!另外,不排队也有好处,可以混水摸鱼地提前把想要的东西弄到手。晚了,就没有了啊。
外国人白天洗澡,中国人晚上洗澡
洗澡的时间
zhishi365点评:一看这老外就不太懂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要知道,晚上洗澡之后再睡觉,那是一件多么愉悦的事情。而你老外白天当不当正不正地洗哪门子澡呢。不懂生活。另外,咱们中国人还有大多数的农民,他们的洗澡时间,我想,绝对不是你老外能弄明白的,小样。
意见表述:中国人需要拐弯抹角
意见的反馈
zhishi365点评:中国人在表达个人观点时,总喜欢拐弯抹角。&是&时不说&是&,却说&不是&。&不是&时不说&不是&,却总说&是&。看官不如仔细想想自己生活中发生的实际状况。并且,最有趣的是,一个中国人如果像那老外那样直来直去地说出自己的观点的话(如上图所示),则会被认为&没有城府&,属于&直肠子&,是要吃亏的。事实上,中国人的处事哲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话到嘴边留半句&。因此,在老外眼中来看,中国人表达意思时,总令他们费解。而中国人的这种文化传承,对所谓一些所谓的&知识分子&来说,很有好处:可能自己没什么水平,却可以整天装深沉,装X,话说一半就停,结果很大程度上,让人感到此人水平真是了得!
zhishi365点评:老外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喜欢过春节了,也永远闹不明白为什么中国话里的&团圆&代表着多么深厚的文化意涵。说他们没文化,我举双手赞成。而他们却永远是在我们过团团圆圆的节日聚会时,一个人跑到什么地方去感受一下什么&生命的意义&去了。看看那巨大的&圆&,这不正是一个最好的中国文化&图腾&吗?我们中国人要什么?不就是要个团圆么!傻X老外,永远也弄不明白中国文化之精髓。
外国人和中国人餐厅分贝的区别
zhishi365点评:如我前面所说,我们中国人聚在一起图个什么?不就是图个热闹吗?那还怕什么?我们是&礼义之邦&不假,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不大声地在餐馆,在任何公开场合里大声说话。试想,如果每个人都这么高分贝地说话,那谁还会看谁不顺眼呢?而且,我们可以高兴地告诉老外,我们中国人做到了这一点:每个人都这样大声地、高分贝地在餐馆里,在任何可能的公开场合里说着话,谁也不妨碍谁,这不是奇迹吗?告诉老外吧,因为我们没做什么亏心事,凭什么不把平常里有些压抑的情绪在某些场合释放出来呢。
处理问题方式
处理问题的办法
zhishi365点评:老外则显得非常没有中国人聪明了,在这一点上。我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圆滑的人了吧。见硬就躲,见困难就颠,见便宜就上,见免费的就疯狂。其实,中国的国粹___麻将,最能说明中国人见硬就躲,见困难就颠,见便宜就上,见免费的就疯狂的特点。麻将的最大玄机,就在于如何让自己逃避困难,如何跟人跑,并在最恰当时候,抓住机会,使自己当上最牛比的机会主义分子!我另外想到的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几句训话:一切要&和为贵&(形容遇困难尽量把困难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不要&不撞南墙不回头&(形容左边那种在中国人看来有些缺心眼的老外们吧)。
对待新事物
对待新的事物
zhishi365点评:这图是说我们中国人喜欢尝试新事物吗,老外则与新事物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还是那四个字:不敢苟同。其实,中国人在对待新事物上面,还是(我认为)非常保守的。
表达愤怒方式
情绪的表达
zhishi365点评:这两种方式是典型的中外不同方式。老外是我行我素,有怒就发,有话就讲。从这一点来看,老外至少在心理健康方面,比中国人略胜一筹。而中国人从小就被告知,要有涵养,要戒急用忍。什么叫有&涵养&?什么叫&戒急用忍&呢?就是内心愤怒到了极点,脸上最好不要表现出来。要乐呵呵地,最好不动声色,那才叫高人。如果有可能,可以与人讲道理。没道理也不能把一切愤怒都表现在脸上。如果像那外那样,内心的喜怒哀乐都摆在脸上,则显得此人,还是那句话,特不成熟,特没有城府,那是要吃亏的。其实,很多很多中国人的内心世界,都充满着仇恨,却不能发泄。于是,在博客风靡网上时代里,就会发现有太多太多的人(包括有精神病和没精神病的),统统以&新浪网友&的狰狞面目,破口大骂,撒野开怀。发泄呗。看不见么,对不对。如果是与人见了面还会是那样吗?正如我在文章开篇时所说,一定要装相。也就是右上面这幅画所表示的那样吧。呵呵。
时尚的理解
zhishi365点评:这图里表示出来的意思,应该最受到我们中国人的欢迎吧,毕竟每个人都有点虚荣么。
左图是老外心中中国人的形象,右图是中国人想象中的老外的生活。
理想中的对方
zhishi365点评:无语。
说了这么多我在想中西方文化之间究竟有没有一点儿交叉点?如果有的话,那是什么样的交叉点?这个交叉点的面积究竟有多大?此外,两者之间能否有可能有某些时候达成50%以上的相类似,甚至更大胆一点假设80%相类似?
达到80%看起来似乎非常有难度。中国文化,如西方文化一样,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已成为中国人特有基因,成为&遗传微粒&。中国人的老祖宗在每个中国人出生前,就把这种&炎黄基因&的大部分覆制传递到中国人身上,就是说,还没出生,中国人就不由自主地成为特定意义上的&中国人&,并使之一辈子不可有丝毫更改。而德国人,或者说欧洲的那些西方人,也一样,也只能将他们祖先的基因传承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本质性的改变。
所以,当看到有些纯种中国人讲英语,不停地&耸肩&,&恩哼&时,真让人感到难受,可以说是种折磨人的事情。事实上,中国人永远不可能把西方人特有的&耸肩&的绝对正确姿势,给完全拷贝过来。正如德国人或者说西方人,永远也把握不了中国京剧中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的样子一样。看他们表演京剧,不过就是当一乐子,一笑了之。
事实上,西方人永远不可能彻底理解中国人为什么在思考方式、为人处事上面会是那样,而不是这样;也永远不会真正弄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的世界观会与他们的相当不同,而不是相同;更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对人生意义的看法与他们的相去那么远,而不是这么近。他们只能用画来说明区别,也仅仅是说明一下区别,而不太可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中国文化已经深深地刻进中国人的一切行为之中,一切思考模式之中,而要让中国人彻底改变中国人的这些文化习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务&。同理,要让德国人,或者说是西方人彻底改变他们的一切行为方式,及思维方式,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就区别说区别,不指望彼此有什么本质性的改变,这似乎才是理解东西方文化的最理想境界。这也应该是看这些画时的最佳心态吧。
所有文章欢迎转载,但务必注明出处,并保留链接。
免责声明:
1、本网所有文章作品,均有注册用户发布,zhishi365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日内进行。
热门知识榜
5487810℃1
2655804℃2
2158632℃3
1409208℃4
1153967℃5
303008℃10
推荐资讯榜
365流程:-》-》-》。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什么区别?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综合为主,即将不同的东西合在一起,例如太极图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以分析为主,即将东西拆开来,一个一个地看其实,这种【思维】方式,可以【融合】在一起的,具体地来说,在【依据】等基础部分,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为主;在【分析】等演绎部分,以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为主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中国人和西方人思维不同?--kaberzhao的博客--凤凰网博客
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中国人和西方人思维不同?
11.5.22&&&&&&& 中国人与西方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有一篇推荐的博文谈到了中国人与西方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我将信将疑,故在此试分析一下。& 该文说西方人精确地从具体的细节出发一步步用逻辑推导出越来越大的结论,直到人生和宇宙的真理。而中国人则一开始就对宇宙与人生做出了结论,然后再依据此大结论导出各种细节。所以西方人总是从把细节做好出发,一步一步的去创造伟大的功业。而中国人则一开始就言之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老子的“道德经”一开始就是哲学的论述,论述宇宙的总的规律,该规律在中国人眼里是不变的了,至于结论从何而来,则不得而知,仅仅是老子的聪明吧!而孔子的儒学一开始就来论述怎样管理国家大事,他的依据全是过往西周的框框,儒家的第一经典“易经”,论述的也是事物发展的总的规律,当然看作是一个势力从小发展到统治整个国家的政权的过程以及在不同的阶段里所应用的种种不同手段。老子的宏伟的思维从何而来不得而知,但是儒家的思想却就是首先肯定了过往的周朝的一切就是真理,易经所述的过程就是周灭商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成了儒家所推崇的所有事物发展的规律,不再承认还会有什么发展了!于是中国人就崇古,因为古人靠自己的聪明就发现了宇宙的真理,后人是不可能有发展的!这就奠定了中国人绝对的的保守和崇拜权威。& 西方人很早就想象出来一个无所不能的上帝,他掌握着宇宙的一切,但是他秘而不宣,让人类自己靠自己的力量去寻找真理。于是西方人就从自己一步步的实践,从细节一点一点儿的总结这客观的规律。从苹果掉到地下和无数次实验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一切都从细节开始。对于人类社会的真理,也是先承认了一个个个人的权利,扩展到所有人类个体的平等,.....。西方人眼里的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和进步的,而一切在中国人眼里都是老祖宗安排好了的。& 中医和西医就是代表东西方思维不同的两大例子。西医从实际看到的人体结构和感到的器官功能从细节到全体的发展,到今天几乎成为一个完全的科学系统,到最终才认识到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是互相关联的系统。而中医从老祖宗就认定了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是互相关联的系统,并遵从着阴阳五行所规定的变化规律,依个人的经验和体会为人治病,不能说中医的理论从整体上不对,但是这些理论却和具体的细节难以对号,以至于始终仅仅停留于经验的水平上。& 中国人的道德经和中医理论从整体上来说是完全科学的,为什么中国人的祖宗那样的精明和智慧,我无一解释,只能说是天才吧!但是中国的后人却实在是蠢材了。中国的后人们本应该站在天才的老祖宗的肩上,更大的发挥聪明才智,但是却一直跟在老祖宗的屁股后头永无创造!& 西方人的祖宗创造出了一个万能的上帝,创造出了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真理,在这个智慧的基础上不断地创造,有了无限的发展,这也是西方人的幸运吧!&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开始崛起,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德国经济学家马克思.韦伯100年前说过:&& 一个经济长期贫弱的民族在世界上突然崛起未必是好事,它将加速暴露落后民族的不成熟,处理不好是灾难!&& 此话值得深思!& && 清华大学四大国学大师为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欢迎您来我的凤凰博客!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方人瞧不起中国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