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6年从未放弃作文想放弃读后感

楼主发言:26次 发图:
  中国吸霾第六年,一切才刚开始,这一路走得好辛苦,有没有同感的盆友  
  @给装修穿马甲
09:43:38.867  中国吸霾第六年,一切才刚开始,这一路走得好辛苦,有没有同感的盆友   —————————————  额  
  @给装修穿马甲
09:43:38.867  中国吸霾第六年,一切才刚开始,这一路走得好辛苦,有没有同感的盆友   —————————————  额  
  同时时差党。  留学第一年是孤独,第二年是闷,但是到第六年就是很习惯过得风生水起了。。。没有LZ这样的想法啊。  现在回来还时常想回去呢。
  @马甲我爱谁谁
11:23:27.847  同时时差党。   留学第一年是孤独,第二年是闷,但是到第六年就是很习惯过得风生水起了。。。没有LZ这样的想法啊。   现在回来还时常想回去呢。  —————————————  我觉得这一路真的辛苦啊   
  @给装修穿马甲
09:43:00  中国吸霾第六年,一切才刚开始,这一路走得好辛苦,有没有同感的盆友  —————————————————  哈哈 前天真是要呛死个人  
  @我们要互相亏欠Z
14:00:19.81  哈哈 前天真是要呛死个人   —————————————  呃呃  
  我高中很多同学去美国了,没一个回国的,都爽得不要不要的。  工资高,物价低,物产丰富,房子大,某些州一年四季天气好,父母探亲要求宽松。。。我觉得美国生活方式和中国很接近啊,而且也是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中国有的美国也都有,连中餐馆味道都能跟国内媲美,想不出还能有啥好抱怨的。
  @画船听雨眠夜
01:09:16.617  我高中很多同学去美国了,没一个回国的,都爽得不要不要的。   工资高,物价低,物产丰富,房子大,某些州一年四季天气好,父母探亲要求宽松。。。我觉得美国生活方式和中国很接近啊,而且也是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中国有的美国也都有,连中餐馆味道都能跟国内媲美,想不出还能有啥好抱怨的。  —————————————  就是学上的累啊 55555  
  @愚枫安德雪鲁孙
01:11:42  @画船听雨眠夜
01:09:16.617  我高中很多同学去美国了,没一个回国的,都爽得不要不要的。  工资高,物价低,物产丰富,房子大,某些州一年四季天气好,父母探亲要求宽松。。。我觉得美国生活方式和中国很接近啊,而且也是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中国有的美国也都有,连中餐馆味道都能跟国内媲美,想不出还能有啥好抱怨的。  —————————————  就是学上的累啊 55555  -----------------------------  上学也就累六年,赚钱后能happy几十年呢
  @画船听雨眠夜
01:17:49.107  上学也就累六年,赚钱后能happy几十年呢  —————————————  我估计我活不了多久   
  恭喜楼主,真的,真的,是可以回家了,这么多年终于时间到了最后了的那种感觉。。  
  我也差不多要回国了  在美国待的每天都想回国想回国。  最后终于要走了。  Brand New Start  希望楼主也一切顺利
  @花飞花露水
04:40:03.263  我也差不多要回国了   在美国待的每天都想回国想回国。   最后终于要走了。   Brand New Start   希望楼主也一切顺利  —————————————  握手 抱抱!一切顺利!  
  @tf-04 04:33:32.003  恭喜楼主,真的,真的,是可以回家了,这么多年终于时间到了最后了的那种感觉。。   —————————————  谢谢理解!  
  @愚枫安德雪鲁孙
04:47:00  @tf-04 04:33:32.003   恭喜楼主,真的,真的,是可以回家了,这么多年终于时间到了最后了的那种感觉。。   —————————————   谢谢理解!  —————————————————  你为啥觉得活不了多久了  
  @tf-04 16:58:37.757  你为啥觉得活不了多久了   —————————————  感觉我有抑郁症  
  @愚枫安德雪鲁孙
20:17:00  @tf-04 16:58:37.757   你为啥觉得活不了多久了   —————————————   感觉我有抑郁症  —————————————————  你都确诊了为啥不吃药  
  @tf-04 21:44:35.44  你都确诊了为啥不吃药   —————————————  副作用大  
  那你当初干啥出去留学?成绩太差了
  @绿堇年
23:40:13.337  那你当初干啥出去留学?成绩太差了  —————————————  谁成绩差啊 我当年也是我们市最好班级的 那个班级每年要前三十的学生才能进 我们高中也是省重点 因为想走的更高更远啊  
  @愚枫安德雪鲁孙
23:26:00  @tf-04 21:44:35.44   你都确诊了为啥不吃药   —————————————   副作用大  —————————————————  你吃过么,副作用不大。  
  同感,马上毕业回国,觉得有种够了的感觉~
  楼主本科还是读博
  @tf-05 03:29:13.283  你吃过么,副作用不大。   —————————————  害怕副作用大哦  
  @shequyonghu-05 04:13:06.657  楼主本科还是读博  —————————————  本科加读研  
  @寒蝉倦梦
04:00:49.627  同感,马上毕业回国,觉得有种够了的感觉~  —————————————  嗯 你在哪   
  有了男朋友之后就觉得无所谓了→_→  
  @愚枫安德雪鲁孙
04:16:00  @tf-05 03:29:13.283   你吃过么,副作用不大。   —————————————   害怕副作用大哦  —————————————————  其实副作用不大,你好好了解一下,而且不吃药你自己好起来几率很小,你怎么确定你有抑郁症的?  
  @tf-05 05:45:35.623  其实副作用不大,你好好了解一下,而且不吃药你自己好起来几率很小,你怎么确定你有抑郁症的?   —————————————  其实我是严重的强迫症 很多很多年了  
  @愚枫安德雪鲁孙
07:23:00  @tf-05 05:45:35.623   其实副作用不大,你好好了解一下,而且不吃药你自己好起来几率很小,你怎么确定你有抑郁症的?   —————————————   其实我是严重的强迫症 很多很多年了  —————————————————  那你为什么说你有抑郁症  
  @愚枫安德雪鲁孙
03:06:21.647  谁成绩差啊 我当年也是我们市最好班级的 那个班级每年要前三十的学生才能进 我们高中也是省重点 因为想走的更高更远啊   —————————————  ( ̄▽ ̄)楼主别生气啦  
  @tf-05 22:27:15.92  那你为什么说你有抑郁症   —————————————  抑郁倾向吧  
  @绿堇年
20:08:36.673  ( ̄▽ ̄)楼主别生气啦   —————————————  没生气啦 最近抄佛经心情好了很多啦  
  @愚枫安德雪鲁孙
06:51:53.13  抑郁倾向吧   —————————————  生病了就看医生,别疑神疑鬼的,一个人在外面坚强一点  
  @拱白菜哒
09:11:30.507  生病了就看医生,别疑神疑鬼的,一个人在外面坚强一点   —————————————  嗯呢  
  楼主呀,为什么不留下来呢,国外不是生活更滋润么  
  楼主不打算拿绿卡了吗?
  不吃药不行的??反正我碰到过有这种倾向的。不吃药很恐怖  
  阿姨告诉你,读书是最轻松最容易的事了;再过10年你再回忆读书的岁月,肯定感觉完全不同了。
  @西瓜丷
06:15:07.263  楼主呀,为什么不留下来呢,国外不是生活更滋润么   —————————————  嗯 走一步说一步  
  @行嚟行去
06:17:24.937  楼主不打算拿绿卡了吗?  —————————————  还不一定怎么走  
  @海天酱油不错哟
08:39:20.387  不吃药不行的??反正我碰到过有这种倾向的。不吃药很恐怖   —————————————  嗯  
  现在国内就业形势很差,裁员的一大把
  @初见雪的小猫
09:00:49.17  阿姨告诉你,读书是最轻松最容易的事了;再过10年你再回忆读书的岁月,肯定感觉完全不同了。  —————————————  现在已经感觉到了  
  读书的时候目标明确,只要读书就可以了,只要努力就行了,工作了以后才发现不是如此的。不是你努力就行的,情商是硬伤。
  记得楼主,恭喜  
  和父母聊聊这些吧  父母要是知道你现在过得不舒心可能也会心疼吧  也许这些不能和父母开口
怕父母担心   但是有些时候自己承担不了的时候必须要和身边的人倾诉一下的  我哥哥也在美国10来年了
其实过得应该也是很辛苦吧   孤单 金钱 上的压力还有一些父母的期望
总之是很辛苦的  但是相信一切都会好的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专访陈坤:首曝与儿子点滴生活&行走6年从未想放弃
日19:50&&来源:
原标题:专访陈坤:首曝与儿子点滴生活 行走6年从未想放弃
  首谈家人 想多陪陪妈妈 14岁儿子是我的荣耀
  从2015年开始,陈坤在国外读书的儿子也参与进“行走的力量”,变身一名普通志愿者。小伙子总是酷酷的,话不多,但体力却不在陈坤之下,无论是过垭口,还是爬陡坡,跟随着父亲的脚印,他从未停歇, “他说山上的空气很好,星星很多。”提起14岁的儿子,为人父的陈坤笑个不停。
  “已经一米七十多了,马上就比我高了,至于他内心是否有多成熟,还不好说。”陈坤甩了甩头发透露出因工作关系,父子俩真正能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的实情,“我不太会批评他,除非他真的做错了,而且错的很严重。我更多地是去赞美他,鼓励他,希望他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判断,作为父亲,我会帮助他。”
  单亲家庭长大的陈坤自认小时候是个很敏感,甚至有些自卑的人,和外婆在一起生活的时光是他最美好的回忆,今时今日,家庭仍是他超出事业外最看重的东西,“所以,在这次拓展训练中,拓展老师让每个人写下12个愿望时,我第一个写进去的就是家庭……”
  当记者想更多地去揭开陈坤神秘的情感世界时,他摆了摆手,“我知道你要问什么,但是,如果我们是朋友,这个话题你就不要问。”取而代之,破天荒地聊起了对即将进入青春期儿子的“教育经”,“叛逆也是一种个性,我也是第一次做爸爸,我也在学习,也在体会,我很爱他,但生活是他自己的,需要他自己去体会……他是我永远的荣耀,我为他骄傲。”
  如今的陈坤虽然在北京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但坦言自己真正回家的机会并不多,“有时觉得挺对不起她的,总想多找些时间陪陪她,可总是一会儿忙公司,一会儿忙拍戏,真正在家呆上几天的时候特别少。”
  所以,在某种角度上说,公司就成了陈坤第二个家,工作室里的所有人更像是他的兄弟姐妹,很多人习惯叫他“坤哥”,对于这个称谓,陈坤特别受用、超级喜欢,“我特别喜欢照顾别人,特别喜欢当哥哥的感觉。”
  【1】【2】【3】【4】【5】
  上一页 下一页
(责编:关喜艳、周恬)
微信公众号
有多少事非得总理说了才能解决?
近来,还有许多事情记挂在总理心间,在他的敦促下也正逐步得到解决。但仍应反思:本应给群众方便的事情,为何非得总理说了才能解决呢?
←扫描二维码查看更多内容|每日为您展现更多有料内容《一条未走的路》读后感
《一条未走的路》读后感
《一条未走的路》读后感
1《一条未走的路》读后感(一)
今天,我们与老师一起学习了美国著名诗人弗罗斯特的一首诗――《一条未走的路》。诗人借自然之路写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了这一年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示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了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这首诗写的就是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
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写作的重点却不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而是未选择的路。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这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能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其实为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选择眷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在面临人生选择时的犹豫与彷徨。
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没有回头路可走。因此,必须慎重选择;同时,不能随波逐流,应自主选择。
2《一条未走的路》读后感(二)
人的一生中,常常会遇到许多需要抉择的时候。职业、爱情、婚姻等等,我们的面前摆着两条或更多的路,看上去都差不多,各有各的吸引人之处,而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这时,我们往往会变得犹豫不决,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最后,我们终究会选择其中的一条路去走,心里想着万一此路不通,还可以退回来,重新走另一条路。然而生活常常跟我们过不去,一旦走上了一条路,想要回头恐怕难上加难了,我们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走下去,颇有一种悲壮的感觉。
但有时我们会停下来,回头看看,不禁感慨万千,心想要是当年自己选择了另一条路,现在不知会怎样了?这时的我们,真希望时光能够倒流,一切可以重来,就像科幻影片中那样,该有多好!
可是这个世界永远不可能有时光倒流。
记得席慕蓉曾经写过,每一条走过来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选择的方向。在岔路口,没有人能告诉我们哪条路永远走不到光明,或者哪条路的黑暗短一些,坎坷少一些。当我们决定摸索着前进的时候,就要给自己断了后路,瀑布的壮美不就是因为它没有退路吗?既然选择了,困难,泪水都是自己的,成功失败也是自己的。只要我能说我对得起自己,就没什么好遗憾的了。
3《一条未走的路》读后感(三)
今天,我读了著名诗人弗罗斯特的一首哲理诗――《一条未走的路》。
作者通过写自然界的路来叙述人生的路有千万条,选择了就再也不能回头的一个哲理。
在通往未来的人生岔口,我们坚定选择了这条小路。路的那边是风和日丽,曲径通幽?还是急风残月,河边断桥?我们无从知晓。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我们便带着美好的梦想,带着远征的行装,开始了我们人生的小路。临终的风景让我们赏心悦目,信心剧增,瞧,多好的风景!走过了阳光,走过了树林,天地瞬时电闪雷鸣。没了伸延的小路,也没有遮雨的布伞,茫茫的荒野只是泥泞与黑暗。于是,我们开始迷惘忧虑,懊丧不已,后悔当初没有走上岔口那边的小路,那片风景也许是花红月圆,阳光灿烂。
然而昨日的太阳已落,失去的风景已过,生命的旅途没有回返的路程。我们只能依靠着信念走出着泥泞的雨地。
也许我们会错过一段季节,也许我们会迷失一段方向,错过了太阳,我们还会迷失月亮吗?也许还有荒漠沼泽,也许还有雨雪风霜,对于坚强的信念,艰辛也是一道绚丽的风光。
也许飞去了太多的时光,也许用尽了所有的力量,成功的颁奖台已被先行者站上,然而,一种品质有时会比一种成就更加辉煌。如果不能为我们的成功庆贺,那就为我们的品质干杯,我们的品质就是我们未来成功地预示,走过了一段人生,我们还会在彷徨犹豫吗?
小编推荐:
相关知识点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读后感
您当前位置: &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读后感
发布:&|&分类:&|&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一)  最早知道陈虻,是在柴静的《看见》这本书中,从柴静的笔下,我只觉得陈虻应该是一位做事顶真的新闻工作者而已,但当看到&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这句话之后,我又对陈虻产生了好奇。而《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这本书以陈虻的作为主要内容骨干,展示了一个激情昂扬、敬业执着、专注忘我、尽职尽责的制片狂人。到47岁去世时,陈虻却从事了23年的电视生涯,在这期间以自己为中心,通过阅读和刻苦钻研大量书本知识,无数次用心的实践,逐渐建立起一个他特有的&坐标系&。而激情和执着是他建立坐标系的尺子。  &需要保持一种激情,一个人内心不可屈服的气质是会感动人的,并能够改变生活。&特别喜欢他说得这句话。陈虻对&电视&倾注了他大部分的激情和。大学毕业后,心怀电视梦的陈虻放弃了航天工业部团委分派的工作,他自主选择进入中央电视台。他做了三年的打杂工,边卖力打杂,边用心学艺。为了拍摄照片,陈虻变卖结婚戒指和收音机,买来了一台照相机。他沉浸在书库里,是当时中央电视台书库的借阅书本数量做多的读者之一。陈虻对于知识的执着和偏爱,正是成为一名的媒体人的基础。如今,我们已经身处于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知识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却离知识越来越远。有多少未来的媒体人懂得老老实实钻研书本里的知识呢?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大多数未来媒体人把青春和激情用在网络上,却很少用于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的道路上。  于我而言,我现在还是一名学生,对眼前的一切都很迷茫,总感觉自己很渺小,而通过熟读这本书,我发现陈虻的事情给了我一种无形的力量。其实我们要大胆的去做想做的事情,并且认真对待每件事情,事情最后的结果就会达到我们预想的那样。也许当有一天,我们学有所成,且成为了很多人羡慕的人,此时还应该记住陈忙的话&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自己最开始的信念不要变,要做最真的自己。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读后感(二)  我承认,当初是这个书名让我眼前一亮,因为我大致能够猜到文章谈的是什么,是一份事业的初心,是过来人对生活的感悟,或许也是对迷惘的当局者的一种警示。  这本书主要是介绍了央视制片人陈虻的生平,在他去世之后,以记录他的经典语录以及为人处世点点滴滴的方式纪念他的一生,肯定他为央视纪录片带来一个新的时代。我不能够完整地概括出整本书的内容,因为太多的经历仿佛让我穿越到属于他的时代,从学生时代到东方时空制片人再到生活空间的制片人。传记往往是这样,总是戏剧性地记录着这个人所开创的一切,却不能全面地去展现开创时筚路蓝缕那种艰辛,尽管本书也有这样的倾向,但仍然提到了刚毕业那时候的和普通人一样会有的放弃与抉择,这让陈虻更加真实,更有魅力。  说点体会吧:  1、陈虻是个对自己很有规划的人。可以勇敢放弃第一份工作,投入到他钟爱的新闻事业当中。当然或许普通人咬咬牙也能如此,但他和别人不一样的是,即便是他从事的第一份工作并不是很喜欢,他也能投入百分百的热情把工作做好,然后说服上司和同事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这不是所有人能做到的,当然也包括我,遥想自己第一份工作不如意,就破罐破摔了,既然要放弃就不必花心思去经营,当时是这么幼稚地想,但现在回过头来,我不能百分百地说自己是对的,没必要浪费精力,但其实我辜负了那一段时光,本来可以有更好的体验,对生活,对当时的自我成长。  2、思维决定命运,有一定道理。陈虻从一个小学徒成长到一个精神领袖,贯穿始终的是他那份激情。()在他审片的时候,那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气就这么出来了。无时无处不在保持学习,无时无处不在积累准备,直到有一天机会降临。他的经历似乎是偶然中透着必然。  3、我常常在想,人的魅力来自于哪里。工作之后思考的更多了,因为我也遇到过很有人格魅力的领导,想要成为那样的人。或许从陈虻的身上可以看到一些魅力的来源,执着、负责、幽默。非常值得庆幸的是,和一帮有热情有责任心的同事在一起工作,让我这个事业心淡薄的人也变得有追求起来了,不甘平庸后回归平庸,这并不是什么失败的事情。相反,我相信我会为这种心路历程感到自豪,因为这是我一直以来追求的,重经历而轻结局。  在书的最后提到陈虻常常说的话,大致意思是,对于认识各种事物这件事,你建立了多少个框架,有多少个坐标去考虑,角度在哪里,维度是什么。这种对思维的要求也拷问着每一个人,无论在哪行哪业,所学的东西的价值或许也就在于一个思维的框架。所以,在看完这本书以后,我对未来的担忧也少了些,因为即使那一天我无法在现有的岗位做下去了,我也知道去处是何方,因为思维的掌握可以让人去适应不同的位置。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读后感(三)  刚刚接触此书时,便注意到了这充满哲学色彩的标题。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或者,退一步,问现在的自己,已经走了这么远,究竟能否确定是为了什么出发。  对于工科出身的陈虻来说,便是这爱好文学的梦想催使他接触新闻并且走上了电视节目制作的道路。终其20年华,他从一个行外人的学习,蜕变为一个能够指导新人传播自己经验的老师。全书共20篇博文,都是他语录的分类整理。每阅一章,对我都有新的启发,究其细节,最深刻的我想有三点:  追求自己的理想,并尝试着拥抱它。还记得有句话&没有梦想,何必远方&,不错的,书中指出,陈虻原来的单位,她是重点培养对象,而他为了调入中央电视台,自己努力做出成绩,取得向领导请求的话语权,最终到了央视最初三年都是&打杂&。他认了,并且没有抱怨这天上地下的工作转变,反而在打杂中学到了关于取景拍摄等更多的专业技巧。而我,我的新闻理想是否是我选择这个专业的理由,我想这值得我思考。  陈虻的电视节目制作知识为我的新闻学习做了补充。比如,陈虻说:&三段式创作方法,在开拍前决定关注的方面,在剪辑中发现主题,在观众收看时产生结论&,这对于我们制作电视新闻是极有提示作用的。再比如,新闻内核,陈虻认为它是对新闻事件做自内而外的发散,从单极道多极的扩张。这种报道模式是围绕事件中一个最具牵动力的兴趣点,由兴趣的参与者从新闻事件爱你的内部(而不是由记者从外部)完成事件的描述和分析。这种模式的被采访对象来自事件内部的第一讲述人。除此之外,电视的表现手法、电视纪实、栏目化运作等等都是对我很有用的指导。  我们所做的事情重要,但是做这些事情的我们更重要。陈虻很注重培养新人,包括后来他经常到大学和地方台进行讲座的。而他自己更是十分严格,这里从他审片就能看出来。陈虻审片,总是看完了以后进行总结,但不提出自己的看法,给编导空间自己去完善。在他所工作的圈子里,于大家,真的是亦师亦友。无论是白岩松、柴静,还是我们前面谈到的孙玉胜,对他的追思中真切可见。在这里,他告诉我们团队的力量是重要的,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是重要的。我们学习中所结成的小组,我无法去说谁做的多谁做的少,谁做的差谁做的好,只有我们都齐心协力去完成这份作业时,我们才感受到这份力量,而结果,预料之中罢了。陈虻说过&我不是在改片子,我是在改人&,由此,从新闻评论部走出去一大批优秀的记者、主持人以及编导等等。  或许我们很多选择都未必有确定的目标,但是我们总是需要面对选择,并记住不管走多远,勿忘初心。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找到这样的力量,迫你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为你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本文地址:
Powered By ZBlog | 鄂ICP备号-3 |当前位置: &>&&>& > 正文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
在肆意休息的假期,断断续续地阅读几本书,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一段旅程。回头一看,恍惚的瞬间,似乎没有留下什么,但确实曾经抚摸过的文字,总有一些温度,而这感觉,带着一种理想的智慧!因为,像白岩松这样记录国外的见闻与采访,虽平实的文字,但却给了我们更多思考的空间。当然,这里难免夹杂着他个人的情感,但却丝豪不影响我们主观的判断。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理性而客观地记录另一个国家,这是难得的,更是可贵的!
或许与我的爱好和职业有关,关注的着眼点,一是文学,二是防灾与环保。
如果没有阅读这本书,我想,我是很难走近对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了解的。文章中说,他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一位,可惜我是多么孤陋寡闻。为此,结合着书中的采访纪实,我又百度了渡边淳一的相关资料,并花费了几天时间读了他的代表作《失乐园》,观看改编的电视剧。目的就是想了解这位情爱作家所说的“纯爱”。不得不说,连看书都中规中矩的我,头一次看这种情感色彩浓厚的书籍。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渡边淳一通过文字的手段,放大了人情感深处的某些意识,给了潜藏着的情欲一个赤裸裸的平台。道德与伦理的挣扎,爱情与亲情的取舍,沉沦与不可自拔的矛盾和痛苦……所有的描述的确是一把利刃,刺在人的灵魂上。我只能说:这是一位敢于面对与剖析人性的作家。正如他所说:“我希望我写的这个书,变成一个箭头,能够扎在读者隐藏在深层的内心的欲望上,如果射在这上面的话,我觉得就达到目的了。”我很高兴通过读一本书,认识一位作家,而通过一位作家,又打开我我阅读的一扇独特的窗!
日本的防灾与环保工作可以充分地让我们看到一个民族强大的软件建设。更折射出这个民族做事严谨、认真的态度。
也许我们说,无处不在的国民意识,是和这个国家的地震频发相关,但自然灾害的发生不是日本的专利呀,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的灾害。但日本的重视程度的确值得我们学习。每个区都有防灾体验馆,几乎所有的商店都有“防灾商品柜台”,重要的防灾组织“消防团”,60%出于自主防灾而且成立的团队。据说日本人出门办事,会自然想到“如果今天发生灾害怎么办”,这是日本人从小养成的意识和传统,也训练出了各种应对灾害的手段。我很欣赏白岩松在书中所言:“这种民族性的差别,从精神层面而方,确实有差异。勇敢面对,才有可能克服困难。”
在“从垃圾处理看日本环保”这一章,最吸引我的就是日本的垃圾处理中心,名字叫舞洲垃圾处理工厂,这个看似儿童乐园的建筑物,据说已成为日本垃圾处理技术和理念领先世界的标志之一。这样的处理工厂,既是一个小型的印钞机,又像是一个儿童科技馆。能针对孩子心理进行设计,让孩子亲身体验垃圾处理的流程,不仅学会了垃圾分类,还能让孩子督促自己的父母做好垃圾分类,我认为这是这个工作最大价值的体现!再走进日本的家庭看垃圾分类,我更是服了!少到六七种,多至十几类的垃圾分类,是做到了极致。每周两次的垃圾回收,居民们都需要按时把垃圾放到指定地点,这看似很麻烦的做法,但在日本的许多城市都已经进行二十年。垃圾分类从家庭内部开始,而垃圾的再回收,日本又做到了世界第一。我们如何不感叹,为何日本那么干净,水那么清澈,天那么蓝……看别人,是为了更好地看自己。而环境问题,它不只属于一个国家,更属于整个世界!
重点说了如上两点,实际这本书对我的影响还有很多,如最近正在看日本的动画片《七龙珠》,据说日本的动漫在全世界都很有影响力的。还有日本的温泉沙浴,很令人向往……
这就是白岩松的《行走在爱与恨之间》,一直想看白岩松的文字,在没有看简介,只凭感观,而选择了他的第一本书,却与日本有关,的确挺令我意外的。但相遇就是一种缘份。我很喜欢他在序中说的这段话:“先把爱恨放到一边,去了解是最好的一个选择,了解得多了,一切皆有可能。”
人生亦是如此,在爱恨之间行走,以理性的光辉赢得做人做事的智慧!
[点击关键词全站搜索更多关于的教学资源]
■文章录入:admin_hqj&&&&责任编辑:admin_hys&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直奔跑 从未放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