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移动端的中国消费者报电子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因此,在移动电子商

林代昭:2004年考研政治预测试题及答案(三) _考研_第一范文网
& 林代昭:2004年考研政治预测试题及答案(三)
林代昭:2004年考研政治预测试题及答案(三)
  作者:林代昭
  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15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
  A.发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  B.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C.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D.把实践理解为对象性活
  2.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辩证否定体现了事物发展的
  A.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B.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
  4.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就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可以防止科学发展受到阻碍
  C.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D.必然归结为相对主义
  5.作为商品的移动电话,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A.移动电话本身的各种功能
  B.移动电话对消费者的效用或有用性
  C.为购买移动电话消费者所付出的货币
  D.用来支持移动电话的软件
  6.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
  A.具体劳动而增殖
  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抽象劳动而增殖
  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7.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Ⅰ(v+m)=Ⅱc
  B.Ⅰ(v+m)&Ⅱc
  C.Ⅰ(v+△v+m/x)=Ⅱ(c+△c)
  D.Ⅰ(c+v+m)=Ⅰ(c+△c)+Ⅱ(c+△c)
  8.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
  A.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B.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实行按劳分配
  C.实现共同富裕
  D.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9. 1961年在会见蒙哥马利时毛泽东强调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需要
  A. 50年
  B. 100年
  C. 150年
  D. 200年
  10.中共八大确定今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
  A.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
  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11.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点
  A.发展中小城市
  B.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
  C.发挥大城市的辐射作用
  D.发展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
  12.当前做好农业和农村的工作的基本目标是
  A.增加农民收入
  B.大力调整农业结构
  C.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D.推进农村税费改革
  1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C.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D.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14.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5. 日,四方正式向巴以双方领导人公布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这四方是
  A.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
  B.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
  C.美国、英国、德国、法国
  D.美国、欧盟、俄罗斯、联合国
  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6.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
  A.自身存在着的世界
  B.“绝对精神”的产物
  C.没有规律的客观事物的堆积
  D.由精神和物质两个本原构成的统一世界
  E.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17.“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此诗句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静中有动
  B.动中有静
  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动就是静,静就是动
  E.动不是静,静也不是动
  18.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我们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主要有
  A.劳动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增加了
  B.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
  C.农业劳动已成为物质生产劳动的基本形式
  D.在总的劳动消耗中,物化劳动的比重增加而活劳动比重相对减少了
  E.第三产业中为生产服务部门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
  19.要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本质,对资本的正确理解应当是
  A.资本就是生产资料
  B.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资本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
  D.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E.资本不是静止物,而是一种运动
  2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包括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公有成分
  E.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1.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和重要标志是
  A.世界经济的信息化
  B.世界经济的市场化
  C.世界经济的自由化
  D.国际经济联系的主体是国家
  E.现代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
  22. 1964年2月毛泽东在对中央音乐学院一封来信的批示中,提出的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方针是
  A.百花齐放
  B.百家争鸣
  C.古为今用
  D.洋为中用
  E.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
  23. 1954年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对“四个现代化”最初表述是
  A.现代化工业
  B.现代化农业
  C.现代化交通运输业
  D.现代化科学技术
  E.现代化国防
  24.我们之所以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因为
  A.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
  B.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
  C.需要对资本主义进行补课
  D.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是一个艰巨工程
  E.防止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25.社会主义改革与革命的不同点
  A.目的相同
  B.作用相同
  C.内容相同
  D.形式相同
  E.领导力量相同
  26.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因为
  A.工业化与信息化是互相促进的
  B.信息化是加快实现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C.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D.实现信息化就是实现工业化
  E.实现工业化能有效促进信息化
  27.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
  B.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C.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D.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E.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28. 日,胡锦涛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议上讲话表示,新一届国家机构工作人员一定努力做到
  A.发扬民主、依法办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和原则,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B.忠于祖国、一心为民,坚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做人民的公仆
  C.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习和发扬我国老一辈领导人的崇高品德,永不自满,永不懈怠,开拓进取,不断前进
  D.严以律已、廉洁奉公,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国家和人民夙兴夜寐地勤奋工作
  E.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合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争当表率,接受监督,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9. 日至8日,温家宝总理出席了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东亚国家领导人系列会议。一共出席了20场活动,签署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提出29项倡议或主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成果是
  A.全面介绍了我国致力于“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考虑
  B.与东盟领导人签署并发表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
  C.和东盟领导人出席了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签字仪式
  D.与日韩领导人签署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
  E.与东盟领导人率先确定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双方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30.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做到
  A.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B.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C.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D.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E.必须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不断为党的建设提供新思想
  三、辨析题(共3题,每题6分,共18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1.“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3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所作的理论概括。
  33.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应强调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四、分析题(共4题,其中第34、35、36题每题9分,第37题10分,共37分)要
  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3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全球经济的“纽结效应”会使一个国家发生的变革很快传到其他国家。自由贸易和投资摧毁了国家之间的围墙,并将影响新世纪国际经济舞台。在这个新的全球市场的法则手册中,只有一条法则:适者生存,伴随世界范围贸易增长而来的是更大的经济投机。结果,经济的基础将偏离实际生产,而用手指在电脑键盘上一敲,大量投资便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有这些都是在一眨眼间完成的。
  摘自《曼谷日报》3月12日文章《新世纪的趋势和挑战》
  信息将在人、组织和国家之间以一种容易的,简单的方式传播。一个地方的人将能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与此同时,这种技术的大量运用将从积极方面影响各个国家的文化制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为国际社会成员。我们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我们必须想方设法,维护人类在整个新世纪的安全。
  资料来源同材料1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会见泽廖诺格勒的科技人员代表时说,“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不能运转,那它就不可能有现在;如果没有富有竞争力的科学技术,那它就不会有未来。”
  世界科学技术正在发生新的重大突破。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广阔前景。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经济日趋全球化的条件下,我们要实现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紧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这就是我国当代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去追赶世界科技的先进潮流。如果不加快我国经济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努力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们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中国在发展,世界也在发展,时不我待啊!
  江泽民在中国科学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知识经济时代与以往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相比,有何特点,结合材料1―4加以分析。
  (2)根据材料1,2,分析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对哲学研究提出了什么新课题?
  (3)结合材料3,4,简述我国将如何迎接科技革命与知识经济的挑战?
  35.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理论,分析我国现行的分配政策。
  36.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及其提出的重大意义。怎样理解信息化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37.本题为选做题,请在I、II两道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I:
  下列是一组关于文明冲突论的材料。
  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认为,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新形势下,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再是经济因素和国家的利益.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文化方面的差异。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
  李忠杰:《怎样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转引自《t望》2002年第25期,6月7日
  关于“文明冲突”的观点是经不起检验的。首先,这种理论本身就漏洞百出。亨廷顿不妨向批评他的人请教一下,如果不用文明,那么用什么可以解释当前的世界事务?又如何解释一个文明内部发生的冲突呢?一种粗糙蹩脚的理论是不可能同时解释一种现象和与其相对的另一种现象的。如果说文明是世界政治的基础,那么它们必然具有某种凝聚力。
  然而,它们显然不具有凝聚力。有关文明内部爆发冲突的事例比比皆是。再看一下爱尔兰解放运动,中国―台湾之间的紧张关系、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在西撒哈拉问题上的争端,所有这些有关冲突的事例与文明冲突都毫不相干。看似不同文明之间的许多冲突的复杂性远远不是这种简单的理论所能解释得了的。例如,亨廷顿把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解释成世俗的印度与穆斯林的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然而,世界上1/6的穆斯林生活在印度,其人数超过了巴基斯坦。
  那么,跨越文明的结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9?11”事件后,许多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对华盛顿表示了强有力的同情和支持。36个国家加入了美国在阿富汗的战争。另外44个国家提供了各种支持和帮助。在阿富汗,北方联盟和许多普什图人与美军并肩作战,推翻了塔利班政权。巴基斯坦是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中的一个关键盟国。巴基斯坦的原教旨主义者试图煽起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但却可悲地失败了。同样,试图挑起美国人与穆斯林之间的争斗的行动也遭到了人们广泛的抵制。这决不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而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一种声援。
  [在达沃斯出版的《世界联系》双月刊5-6月一期文章]题:
  一则得到自我应验的预言(作者总部设在开罗的阿赫拉姆
  政治和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阿卜杜勒?穆奈姆)
  在信息技术等领域,全球化依然在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全球主义取得了胜利。但是,显而易见的是,在消灭地球上的文化差异这一点上,全球化完全失败了。毋庸说在精神和心理方面,人们失去了一体感,开始从过去的传统和文化中寻找自我。这正导致世界陷入不稳定。本来,让日常生活中的日历,生活方式和饮食类型都同一化是非常荒谬的。地球并不会因为成为地球村而拥有共同的价值现。特别重要的是人们的记忆。虽然美国通过好莱坞的电影,美元钞票和B-52的力量蛊惑和统治着世界,但是并不能支配人们过去的记忆。
  [日本《朝日新闻》(晚版)1月18日报道]题:消不掉的文化差异
  (记者清水克雄)
  请回答
  (1)阅读材料1、2,结合材料评论亨廷顿关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新形势下,人类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文化的差异”的观点。
  (2)评材料3中提出的观点“地球并不因为成为地球村而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这一观点。
  (3)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解决国际冲突的根本途径。
  选做题II
  江泽民在谈到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这一问题时指出,从世界历史进程看,社会主义历史还是短暂的,总的说来正处在实践和发展的初期,社会主义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其前进途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和想象的困难和风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邓小平同志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发生这样那样的失误以至挫折。
  请结合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现实说明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参考答案及解题分析
  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15分)
  1. D【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的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在哲学内容上的不同就在于,它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引起了哲学上的伟大变革。而实现这两个“统一”的关键就是实践。该题虽然很重要,但一般考生只要懂得实践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核心这一观点,就应轻松选出正确答案
  2. C【解题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旧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性的确认。旧唯物主义主要是指近代唯物主义在解释世界物质本原问题上,只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这一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他把人看成是抽象的人,因此他不懂得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认识物质世界的作用,即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陷入了形而上学性。题干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时的一个著名观点。如果考生对马克思的这一命题不熟悉,也会因对题干的费解而选错丢分。
  3. B【解题分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否定的实质。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有规律过程,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项)。此题没有太大难度,一般考生都应能作出正确选择
  4. B【解题分析】本题是考查考生对相对性与相对主义的区别的辨认。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包括人类的知识都具有绝对性即永恒的发展变动性和相对性即暂时性相对静止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割裂事物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就会犯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绝对主义是夸大事物的绝对性,否认其相对性;相对主义是夸大事物的相对性,否认事物的绝对性。所以题干中所讲的“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是符合辩证法的,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它可以防止科学停止不前,扫清科学发展道路上的任何障碍,将科学推向前进。所以相对性和相对主义不是一回事,考生在复习中一定将二者严格区别开来。
  5. B【解题分析】考查对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的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表现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或载体,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成其为商品。作为商品的移动电话,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移动电话的有用性,或者说是移动电话的使用价值,因此,B项是唯一正确的选项。考生在回答此题时容易误选A,这里要清楚:移动电话本身的各种功能并不代表这些功能对消费者是有用的,也就是移动电话的效用或有用性,所以,A项是不正确的选项。
  6. B【解题分析】考查对具体劳动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的掌握。随着生产资料的物质形态在生产中的改变,它的价值也就转移到新的产品中去,是在新的产品中的再现。原有价值多少就转移多少,不会发生价值增殖。所以,A、C两项是错误的。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劳动,与使用价值生产无关,所以选项D也不正确。而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故选项B是正确的。
  7. C【解题分析】考查对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的认识和掌握。考生在回答此题时要注意,这里问的是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而不是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因此,正确选项是C而不是A。
  8. A【解题分析】考查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的把握。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以往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此必须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实行按劳分配,这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公有制是保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的根本经济条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是实行按劳分配。按劳分配原则和公有制一起,体现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要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最终实现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可见,A是“实质”,B是“基础”,C是“目标”,D是“本质体现”。
  9. B【解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的掌握。1961年在会见英国客人蒙哥马利时,毛泽东强调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50年不行,会要100年,或者更多的时间,估计要花100多年。因为“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100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因此,备选项B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10. B【解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共八大确定的经济建设方针的掌握。中共八大确定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应该使重点建设和全面安排相结合,以便国民经济各部门能够按比例发展。因此,备选项B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备选项A是陈云提出的经济观点;C是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八字方针;D是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确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因此,备选项A、C、D都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
  11. D【解题分析】A、B、C、D都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措施,其中D更符合中国国情,为正确选项。
  12. A【解题分析】当前农业和农村问题集中在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比较相对增长缓慢,A为基本目标,B、C、D是为达到这一基本目标的措施.
  13. A【解题分析】注意把基本目标与基本政策区别开来,A为基本目标,B、C、D是基本政策。
  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6. BE【解题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确认和把握。对于唯心主义的基本原则,即将精神(或人的主观精神或客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是考生都能掌握的,但落实到某一个具体的命题和观点作出正确选择就有了难度。从题中给出的5个选项分析:A项,由于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有一个派生物那就是“精神”,不是“自身存在着的世界”,所以不合题意;C项,由于唯心主义坚持“精神”本原,也不可能承认世界是“客观事物的堆积”,也不合题意要求;D项,很明显是二元论的典型观点,这样将A项、C项和D项排除,只有B项和E项才是正确的选项。选择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必须以唯心主义的原则精神为切入点,逐个分析每个选项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思路的正确性而不会误选。
  17. ABC【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的理解和把握。题干是王安石的著名诗句,从哲学意义上分析该诗句体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上句“风定花犹落”是说“静中有动”(A项),下句“鸟鸣山更幽”是指“动中有静”(B项),两句合起来正是体现了动静相映成趣,即“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项)。选择此题,必须首先理解诗句的含义,然后再分析其蕴含的哲学道理。此种类型题从形式上看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抓住答题的规律,得到这2分也还是较容易的。
  18. ABDE【解题分析】考查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新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对自由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之上,所讲的“劳动",是指产业工人的劳动。在当代知识经济的条件下,“劳动"的内容和范围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选项A、B、D、E所反映的内容上,因此,A、B、D、E都是正确的选项。
  19. BCDE【解题分析】考查对资本的本质和特征的理解。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它的特征主要有:第一,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第二,资本是一种运动;第三,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体现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是资本主义和生产方式的本质范畴。因此,B、C、D、E四项都是正确的选项。
  20. ABDE【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我国公有制经济含义的理解。党的十五大指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因此,题中除了C项不符合题意外,其余A、B、D、E项都是正确的选项。
  21. ABCE【解题分析】考查对经济全球化所表现的特征的认识。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和资本等经济活动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世界经济活动更加自由、开放,联系更加紧密,信息技术得到更加广泛地应用,对外经济交流是全方位的联结方式,而不再采取国与国之间你来我往的线型联结方式,因此A、B、C、E都是正确的选项。
  22. CD【解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方针的掌握。1964年2月毛泽东在对中央音乐学院一封来信的批示中,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古为今用”是对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正确方针,“洋为中用”是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方针。总之,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向外国学习是为了今天的中国人。因此,备选项C、D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备选项A、B是繁荣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而E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因此,备选项A、B、E都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
  23. ABCE【解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掌握。1954年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首先宣布“四个现代化”宏伟设想:要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现代化的国防,这就是“四个现代化”的最初表述。因此,备选项A、B、C、E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24. ABDE【解题分析】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一个积极的命题,不是对资本主义进行补课。以前,我们存在的一些超越社会阶段的问题,可以通过改革进行解决。
  25. CD【解题分析】中国近现代革命与改革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从根本目的来看,两者都是为了解放、发展生产力,以对社会发展的起的作用来看,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都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因此,A、B、E不为选项。但是,中国近现代革命与改革也有不同之处。第一,内容和对象不同。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其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改革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完完善和自我发展,对象是改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第二,形式和手段不同。革命是大规模的群众式的阶级斗争,主要运用暴力手段。而改革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它依靠群众,但又不属于阶级斗争。第三,条件不同。革命是在半殖民半封建制度下进行的,人民群众处于被压迫的地位。而改革是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的条件下进行的。
  26. ABCE【解题分析】掌握工业化与信息化是辩证的统一。A、B、C、E体现了两者的辨证关系。信息化是工业化的一部分,它不等于工业化,D不为选项。
  27. ABCDE
  28. ABCD
  29. ABCD
  30. ABCD
  三、辨析题(共3题,每题6分,共18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1.【答案要点】(1)情感、意志、欲望和需要等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动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而实践对认识发生作用,还得通过情感、意志这些非理性因素。人总是在一定的情感、意志的影响下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积极的情感情绪给认识活动注入活力,对认识的发展是一种推动力量。所以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32.【答案要点】(1)毛泽东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百余年来历史选择的结果。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另一方面抛弃了马列主义理论中某些已经过时的、不适合中国具体环境的个别原理和结论,而代之以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
  (3)毛泽东思想完全是马列主义的,也完全是中国的。
  33.【答案要点】(1)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在各个方面的充分或最大限度的发展。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2)由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但是,没有起点就没有终点,这个起点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社会关系的根本性变革,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实践表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都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通过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这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所决定的。
  四、分析题(共4题,其中第34、35、36题每题9分,第37题10分,共37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4.【答案要点】(1)知识经济时代与以往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相比大体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知识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知识的传播速度空前加快,范围空前扩展。第二,社会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脑力劳动成为主流,知识阶层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第三,人又一次获得解放。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人脑真正集中在必须依靠人脑才能解决的问题上,那就是创造、创新活动。
  (2)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对哲学提出了新的课题。①当代世界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或将要引起生产力发生新的飞跃,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深远影响,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研究和概括提供了丰富的科学内容。②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度分化、专门化和在此基础上高度一体化、综合化的双重趋势,要求哲学和具体科学密切结合,强化了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③哲学要保持时代精神的精华,就不能不对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
  (3)面对科技进步、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只有以改革为动力,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才能促进高科技发展。科技创新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实现科技产业化,把科研与生产结合起来,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和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积极参与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才能使我国高科技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35.【答案要点】(1)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了价值的创造问题。在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中,不变资本是过去劳动凝结的价值,可变资本是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新创造的价值,用以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新价值。这表明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分割理论则揭示了价值的分配问题。一个社会能分配的价值只能是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工人获得自己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用于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工资。不同的资本家集团,凭借他们占有的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银行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参与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分配,剩余价值被分割为企业利润、银行利润和地租等具体形式。资本主义社会价值的分配表现为按生产要素分配。
  (2)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且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我们的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但为了鼓励个人将手中的生产要素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缓解我国资源短缺的矛盾,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促进生产的发展,又要允许生产要素参与价值的分配,承认它的合法性。但这决不是说,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创造了价值,必须分清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分配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而且,由于不同的社会成员占有的生产要素数量的不均等,按生产要素分配必然会导致社会贫富差别的扩大,因此,在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合法性的同时,又必须重视并注意克服它的消极作用。
  36.【答案要点】(1)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①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中国是一个后发展的国家,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信息化发展很快,我们完全可以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②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之所以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大趋势,就是因为工业化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加快发展。但是,我国现在实现工业化,和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历史条件有很大不同。当代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全球制造业能力和产品大量过剩,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实现工业化,又不可能像发达国家当的那样依靠同广大殖民地的不平等交换,而必须依靠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在国内和国外市场上打开销路。因此,必须与实施科教兴紧密结合,着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③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的工业化。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可以说“先发展,后治理”,代价是很大的。我们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④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中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劳动力成本比较低,我们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也扩大就业。
  (2)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①信息化的实质是发展知识经济,用先进科学技术装备工业,它能有力地促进工业化、生产化的迅速发展。②我国人均资源相对短缺,但人力资源丰富。而信息化产品所需的生产要素较少,其劳动附加值较多。它能使我国扬长避短,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3)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的重大意义。①新型工业化从世界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特征和我国国情出发,对工业化要求作了全面的阐述,进一步拓宽和丰富了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内容。②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作出了科学规划,为我国实现工业化提出了明确的方向。
  37.选做题
  选做题Ⅰ:【答案要点】
  (1)文明的冲突是各种冲突的背景而不是各种暴力冲突的根本和直接的原因。造成各种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因素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冷战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化因素对国际政治局势影响有所增加,但是,经济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仍然是国际冲突的根源。正如材料2所指出的,在冷战后,同一文明内部爆发的冲突事例比比皆是,爱尔兰问题、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在西撒哈拉问题上的争端,与文明冲突毫不相干。而在“9?1l"事件后,又出现了在反恐怖问题上的跨文明的合作。因此,用“文明的冲突"来概括文明类型之间的全部关系并总结各种冲突的模式,是不全面的。
  (2)材料3所说的地球村是指世界经济文化的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进展,我们的星球正在朝着“地球村"的方向发展,但是,人类文明是丰富多彩的,经济、文化上的全球化决不会消除文化的差异。当然,各种文明之间存在差异、矛盾,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国际冲突的根源。
  (3)既要看到各种文明之间差异、矛盾的一面,更要看到统一、共存的一面,积极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解决国际冲突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它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选做题Ⅱ:【答案要点】(1)苏东剧变是社会主义自十月革命胜利以来的最严重的挫折,使社会主义的发展陷入低潮。但是,这并不能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方向,不能改变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期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前苏联和东欧剧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促使全世界的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深刻的反思,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再探索。
  (2)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来看,苏东剧变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①苏东剧变只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暂时的失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然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发展。②苏东剧变从本质上讲,它是前苏联领导集团背离社会主义的结果,是严重阻碍苏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苏联社会模式的破产,是扭曲和违背社会主义本质的恶果。苏东剧变不等于社会主义的破产。③和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替代旧的社会制度一样,社会主义也总是波浪式地前进,在曲折中向前发展。这是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是,只要我们能正确地总结经验与教训,必将使社会主义更加成熟和充满活力,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
林代昭:2004年考研政治预测试题及答案(三)
相关内容:查看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动端电子工作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