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量

高中地理气候知识要点
高中地理气候知识要点
& ?&&&&&&&&&&&&&&&&&&&&&&&&&&&&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类型 分布规律 基本特征 主要成因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两侧低气压控制地区 终年高温多雨,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太阳高度角大,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强烈,多对流雨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的信风带内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温两季 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 东北信风带内大陆的南部和东南部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及大陆内部 终年炎热干燥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均匀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内部 冬冷夏热,年较差大,降水稀少且集中于夏季 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达到 温带季风气候 亚洲东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极地气候 南北两极地区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 ?&&&&&&&&&&&&&&&&&&&&&&&&&&&& & ?&&&&&&&&&&&&&&&&&&&&&&&&&&&& & ?&&&&&&&&&&&&&&&&&&&&&&&&&&&& & ?&&&&&&&&&&&&&&&&&&&&&&&&&&&& & ?&&&&&&&&&&&&&&&&&&&&&&&&&&&& & ?&&&&&&&&&&&&&&&&&&&&&&&&&&&& & ?&&&&&&&&&&&&&&&&&&&&&&&&&&&& & ?&&&&&&&&&&&&&&&&&&&&&&&&&&&& & ?&&&&&&&&&&&&&&&&&&&&&&&&&&&& & ?&&&&&&&&&&&&&&&&&&&&&&&&&&&& & ?&&&&&&&&&&&&&&&&&&&&&&&&&&&& 几个重要地区气候成因的分析: 1、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原因:a、赤道低气压控制;b、北、西、南三面地势高,东面地势低;c、东北信风吹向大陆,带来丰富水汽;d、南赤道暖流的加入使北赤道暖流更强劲;2、东非高原的赤道附近地区没有成为热带雨林的原因:海拔较高,气温比刚果盆地低些。3、马达加斯加东部为热带雨林、西侧为热带草原的原因:a、大部分在热带,气温高;b、东侧暖流通过;c、岛屿中部为南北走向山脉;d、东南信风吹向岛屿,形成地形雨。类似地区: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中美地峡的热带雨林。4、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高温期出现时间:干季快要结束、雨季快要来临时。降水量热带季风气候超过热带草原气候。5、南亚地区5月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原因:热带过来的西南季风,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6、日本、朝鲜半岛的季风气候分布: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因为日本是岛国。朝鲜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是由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 ?&&&&&&&&&&&&&&&&&&&&&&&&&&&& 几种易混淆的气候类型比较: 1、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相似点:气温:全年各月均高温;降水: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不同点:降水量多少不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多,年降水量介于mm之间,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相对较少,年降水量介于750-1000mm之间。雨季集中程度不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有突变现象,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有渐变现象。 2、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相似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不同点:最冷月均温:亚热带季风气候在0℃以上,温带季风气候在0℃以下。雨季长短不同: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温带季风气候雨季短。 3、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相似点:四季分明,夏凉冬暖。不同点:最冷月均温不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0℃以上,温带大陆性气候在0℃以下;降水季节分配不同: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 ?&&&&&&&&&&&&&&&&&&&&&&&&&&&& 气候类型的判读: 学优网/第一步:根据7月温度判断南北半球7月温度高则为北半球7月温度低则为南半球 第二步: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气候带以“温”定“带”――根据提供的气温资料,确定气候带。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寒带 最冷月气温 &15℃ <SPAN style="FONT-SIZE: 14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COLOR: #℃~15℃ &0℃ 最热月&5℃ 季节变化 终年高温 冬暖夏热 冬寒夏热 终年严寒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热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 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 极地气候 第三步:根据降水量判断气候类型以“水”定“型”――再根据降水资料,确定具体气候类型,主要从季节变化和年降水量两个方面讨论。 热带气候 最冷月&15℃ 全年多雨,&2000mm 热带雨林 干湿季明显,700-1000mm 热带草原 雨旱两季,&1500mm 热带季风 全年很少,&250mm 热带沙漠 亚热带 最冷月&0℃ 冬雨型,300-1000mm 地中海 雨热同期,800-1500mm 亚热带季风 全年湿润,700-1000mm 温带海洋性 温带 最冷月&0℃ 雨热同期,500-1000mm 温带季风 全年降水少,250mm左右 温带大陆性 ?&&&&&&&&&&&&&&&&&&&&&&&&&&&&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 导致全球气温波动上升的原因: 全球气温波动上升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就自然因素而言,包括太阳活动、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等,这是地质时期、历史时期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人为因素是近几十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导因素,主要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结果,包括两方面:一是燃烧大量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是森林的破坏,减弱了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头条推荐
热门阅读:极地气象学_百度百科
极地气象学
极地气象学是研究南北极地区的各种气象问题的学科,主要包括大气物理过程(如大气辐射)、大气环流特征和天气预报等。北极研究历史 早在17世纪,北极地区已有气象考察。自18世纪发现南极大陆以来,各国的小规模探险活动,获得了南极地区一些片断的气温和风速的记录。从年国际地球物理年对南极进行大规模的考察之后,对南极大陆开始了比较系统的气象观测资料。中国于1985年在南极建立了中国南极长城站气象站。
极地气象学简介
气象学家把研究南北极地区的各种气象问题,主要包括大气物理过程、大气环流特征和天气预报等,称之为“极地气象学”。[1]
极地气象学详细内容
由于地球两极附近地区十分的寒冷,人类主要生活在非极地地区。哪为什么还要研究极地气象,因为与的过程密切相关。两极地区接受的少,就地、气系统而言,极区有大量的热量丧失。极区近地面冷空气组成冷高压向中纬度地区运动,中纬度高空暖性高压是向极区运动,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热量交换,使的极区得到来自中纬度热量。高空大气自中纬度流、向极地之后下沉,从低空流出极区,这就造成了我们常说的冷空气活动。
另外,据科学家的研究,北极地区冰雪覆盖面积的变化与北半球许多地区的降水有密切的关系。而对于北极冰盖对气候影响的机制,目前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指出,极冰的存在可以加剧气候异常。在气候变暖的时期,极冰融化后暴露出来的水面会吸收更多太阳辐射,传输给大气的,使的大气变得更暖,气候变冷时期其过程正相反。的
另一种看法指出,极冰的存在缓和气候异常状态。在气候变暖的时期,极冰要融化,极地向大西洋冷流加强,使的大西洋变冷而蒸发量减少,输入北极的水汽相应也减少,北极地区的云量也要随之减少,有利于北极地区辐射冷却,缓和气候变暖的趋向。大西洋要变冷,还使的大气南北向温度梯度减小,南北向热量交换也要随着减少,使极区变暖的倾向受到抑制。
尽管看法不同,但不可置疑的是,极地气象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据监测南、北极冰原在融化,这将改变地球的生态系统,包括海洋及地表生物、气候、航运模式,甚至国防政策。
为提高全球对北极海冰、南极冰盖变化的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国际社会对极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极地气象研究,对于人类的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极地气象学极地概况
大部分为欧亚与北美大陆包围的海洋,面积大约1310万平方公里;南极地区大部分是由海洋包围的大陆,面积约1400万千方公里。南极大陆平均高度约2350米,其中超过3000米的,约占南极大陆面积的25%,最高约4000米。大陆中心和边缘有很大的温度差,平均约差30℃,4月份可差55℃。北极地区温差不大,一般不超过10℃。两极地区均是冰区,北极平均冰界大约在北纬72°,南极大约在南纬63°。北极地区冰雪,夏季能大量融化,而南极大陆大约有97%终年被冰覆盖,平均厚度可达到1700米。
极地气象学极地指标
极地气象学南极地面流线
南极地面流线(实线)和地形高度:
【南极地面流线(实线)和地形高度】(虚线)(单位:100米)]),冬季风速平均达 9.0~12.5米/秒,夏季平均是 4.9~9.0米/秒,越接近大陆边缘时,风速就越小,可是当气旋侵入南极大陆的时候,风速可达 20米/秒 ,冬季的风速可达 40米/秒 ,引起大规模吹雪的,能见度在 1 公里以下。
极地气象学大气环流
【 大气环流】南北极的对流层,冬夏均是气旋式环流,称为极涡。在北半球,因为大陆分布不均匀,极涡是经常不在北极中心,而偏北美大陆或欧亚大陆,引起这一些地区偏冷。南极则因为中心是大陆,周围为海洋,海陆分布是比较均匀,所以,极涡几乎是无偏心现象,中心位置是比较稳定。南北极平流层内,冬季是极涡,但夏季则为一巨大的所控制。冬季在极涡外围的极夜线附近,平流层内存在一支强大的,称为极夜急流。两极自冬到夏环流变化比较剧烈。每年冬末,极区平流层有数次突然增温,随之极涡与极夜急流崩溃,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反气旋环流控制着极区,并逐渐向中、低纬度地区扩展,到 5月已控制整个半球,相对而言,北极的“爆发性增温”比南极地区要剧烈得多。
极地气象学动向
【动向】 北极地区冰雪覆盖面积变化同北半球许多地区的气压和降水有密切的关系,北极冰盖对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关于北极冰盖对气候影响的机制,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①极冰的存在可以加剧气候的异常。在气候变暖时期,极冰融化后暴露出来的水面,会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传输给大气,使大气变得更暖,气候变冷时期其过程适相反。
②极冰的存在缓和了气候异常状态。在气候变暖时期,极冰融化,极地向大西洋的冷流加强,使大西洋变冷而蒸发量减少,输入北极的水汽也减少,北极地区的云量也随之减少,有利于北极地区的辐射冷却,缓和了气候的变暖的趋向。大西洋变冷,还使的大气南北向的温度梯度减小,南北向热量交换也随着减少,使极区变暖的倾向受到抑制。这两种观点是如此的不同,所以,在联合国的中,已把这个课题列入极地试验计划之中。
极地气象学海冰
南极大陆周围的海冰区域却有很大变化:3 海冰区最小,约为 500 平方公里,冰界约达南纬 70°;9月冰区范围最大约为2000万千方公里,冰界约达南纬57°附近。这些特点影响了南北极的辐射、近地面风系和温度的分布。
极地气象学太阳辐射
两极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少,就地、气系统而言,极区有大量的热量丧失。极区近地面冷空气组成冷高压向中纬度地区运动,中纬度高空暖性高压向极区运动的,通过这一种方式进行热量交换,使极区得到来自中纬度热量。高空大气自中纬度流向极地之后下沉,从低空流出极区。一般认为中纬度向极区的热量输送绝大部分是靠感热输送来完成的。
此外,由于冰雪的反射率大,地面的长波有效辐射也因晴天多而增加,所以近地面气层强烈冷却,从而在极区的近地面层形成了一个强逆温层,其厚度可达1公里。这种现象在南极大陆尤其显著,每上升30米,温度可增加15~20℃。
因为辐射损失的热量远大于吸收的热量,两极地区气温都特别低。北极地区近地面气温比南极温和,分布比较均匀,1月极区约-32℃,7月约-2℃;着南极地区气温则随地势高低而变化,其东半球部分地势高,气温低,年平均气温可低达 -57.5℃ 。南极地区曾记录到全球地面的绝对最低气温达 88.3℃ 。
极地气象学云
北极夏半年常有层状云覆盖,北纬85℃处6~8月总云量为8~9,这是一种云底高度低于 1 公里、厚度 350~500 米的低云,它虽减弱来自太阳的短波折射,但却大大减少地面的有效辐射,使地面增暖,所以北极地区近地面气层夏季温度较高,冬季则不然,天空大都晴朗,地面有效辐射增加,使地面降温。南极地区天气终年大都少云或晴朗,但在南纬 50°~65°之间,存在一个气旋带,所以围绕南极大陆有一条气旋性云系。
极地气象学水汽含量
两极地区的大气中,水汽含量都很少,降水量也都比较少,北极地区年降水量约200毫米;南极中部高原地区年降水量约为 50毫米,全大陆年降水量自沿海向内陆剧减着。北极地区地面附近,冬季为稳定高压区,盛行东风;夏季常有低气压侵袭着,风向不定。南极地区外围(南纬 60°~65°)是一气旋带,所以南纬 65°以北多为偏西风,以南多为偏东风。
极地气象学风
可是由于南极地区中东部为高原并且存在强烈的逆温层,在南极中部下沉近地层空气沿高原下滑流向南极大陆沿海,形成南极有名的“下吹风”。在它的影响下,南极地区大气流场十分奇特,冬季风速平均达 9.0~12.5 米/秒,夏季平均为 4.9~9.0米/秒,越接近大陆边缘时,风速越要小,但当气旋侵入南极大陆的时候,风速可达 20米/秒,冬季的风速可达 40米/秒,引起大规模吹雪,能见度在 1公里以下。
极地气象学极涡
南北极对流层,冬夏均是气旋式环流,称之为极涡。在北半球,因为大陆分布不均匀,极涡是经常不在北极中心,而是偏于北美大陆或欧亚大陆,引起这一些地区偏冷。南极则因为中心是大陆,周围是海洋,海陆分布是比较均匀,因此极涡几乎无偏心现象,中心位置是比较稳定。
南北极的平流层里,冬季为极涡,可是夏季则为一巨大的反气旋所控制。冬季在极涡外围的极夜线附近,干流层内存在一支强大的急流,称为“极夜急流”。两极自冬到夏的环流变化比较剧烈。每年冬末,极区干流层有数次突然增温,随之极涡以及极夜急流崩溃,在一个较短时间里,反气旋环流控制极区,并逐渐向中、低纬度地区扩展,到5月已控制整个半球,相对而言,北极的“爆发性增温”比南极地区要剧烈得多。
极地气象学冰雪覆盖
北极地区冰雪覆盖面积的变化同北半球许多地区的气压和降水有密切的关系,北极冰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关于北极冰盖对气候影响的机制,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极冰的存在可以加剧气候的异常。在气候变暖时期,极冰融化后暴露出来的水面会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传输给大气,使大气变得更暖,气候变冷时期其过程适相反。
另一种看法认为,极冰的存在缓和了气候异常状态。在气候变暖时期,极冰融化,极地向大西洋的冷流加强,使大西洋变冷而蒸发量减少,输入北极的水汽也减少,北极地区的云量也随之减少,有利于北极地区的辐射冷却,缓和丁气候的变暖的趋向。大西洋变冷,还使大气南北向的温度梯度减小,南北向热量的交换也随着减少,使极区变暖的倾向受到抑制。
极地气象学其它学科
大气科学、、物候学、古气候学、年轮气候学、、、、大气边界层物理、、云和降水微物理学、、、无线电气象学、、大气光学、、平流层大气物理学、、天气学、、极地气象学、、生物气象学、、、、水文气象学、、、、军事气象学、空气污染气象学
极地气象学特点
极地气象学南北极地区特点
(图)极地气象学
北极地区大部分为欧亚、北美大陆包围的海洋,约1310万平方公里;南极地区大部分为由海洋包围的大陆,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南极大陆平均高度约2350米,其中超过3000米的,约占南极大陆面积的25%,最高约4000米,大陆中心和边缘有很大的温度差,平均约差30°C,4月份可差 55°C。北极地区温差不大,一般不超过10°C。两极地区均为冰区,北极平均冰界约在北纬72°,南极约在南纬63°。北极地区的冰雪,夏季可以大量融化,而南极大陆有97%终年被冰覆盖,平均厚度可达1700米,一般不融化。南极大陆周围的海冰区域却有很大的变化:3月海冰区最小,约为500万平方公里,冰界约达南纬 70°;9月冰区范围最大,约为2000
(图)极地气象学
万平方公里,冰界约达南纬 57°附近。这些特点影响了南北极的辐射、近地面风系和温度的分布。地球南、北极地区终年寒冷的气候。其范围因气候分类方法不同而有差异。天文分类法以南极圈(南纬66°33′~90°)和北极圈(北纬66°33′~90°)内的气候为极地气候;气团分类法以北极锋至北极和南极锋至南极范围的气候为极地气候;气候要素和自然景观分类法则以最暖月平均气温小于10℃,树木不能生长的高纬度地区的气候为极地气候。
极地气候有以下主要特点:
①辐射差额全年为负值。在任何季节,下垫面均比空气冷,因而形成稳定的北极气团和南极气团。
②有极昼和极夜,最长各占半年。极昼时间虽长,但因高度角小,光照微弱,雪面反射强,故气温低。
③蒸发小,产生降水的是外来的。降水以雪的形式,量少而温度低,难融化,长年积累,形成很厚的大陆冰盖。
④风大雪干,能见度差,极昼时期沿岸地带多雾。
极地气象学南北极地区气候类型
极地气候有两个类型:
①。相当于柯本气候分类的ET气候。最暖月平均低于10℃,但高于0℃。一年中只有2~4个月的月平均温度在 0℃以上。有苔藓、地衣之类植物生长。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加拿大北冰洋沿岸和邻近岛屿,以及格陵兰岛沿岸狭窄地带属此气候。
②冻原气候。相当于柯本气候分类的EF气候。气温终年在0℃以下,冰雪长年不化。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大部分和北冰洋中央水域属此气候。
极地气象学研究内容
辐射平衡和热量平衡
(图)极地气象学
两极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少,就地-气系统而言,极区有大量的热量丧失。根据观测,北极地-气系统的辐射热平均损失约为 100卡/(厘米·天)。1月份热损失约160卡/(厘米·天),夏季则几乎没有热量损失。为了要达到辐射平衡,经计算,通过 70° 纬圈向两极输送的热量约为 1.2×10 卡/(厘米·年)。热量的输送,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①大气大型涡旋的热量输送。极区近地面冷空气组成的冷高压向中纬度地区运动,中纬度高空暖性高压向极区运动,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热量交换,使极区得到来自中纬度的热量。
②通过平均经圈环流把热量输入极区。高空大气自中纬度流向极地之后下沉,从低空流出极区。一般认为中纬度向极区的热量输送绝大部分是靠感热(见、)输送来完成的。此外,由于冰雪的大,地面的长波有效辐射(见)也因晴天多而增加,所以近地面气层强烈冷却,从而在极区的近地面层形成了一个强逆温层(见),其厚度可达 1公里。这种现象在南极大陆尤其显著,每上升30米温度可增加15~20°C。
由于辐射损失的热量远大于吸收的热量,两极地区的气温都特别低。北极地区近地面的气温比南极温和,分布也比较均匀,1月极区约-32°C,7月约-2°C;南极地区气温则随地势高低而变化,其东半球部分的地势高,气温低,年平均气温可低达-57.5°C。南极地区曾记录到全球地面的绝对最低气温达-88.3°C。
北极夏半年常有层状云覆盖,北纬 85°处6~8月总云量为8~9(10分度云量),这是一种云底高度低于1公里、厚度350~500米的低云,它虽减弱了来自太阳的短波折射,但却大大减少了地面的有效辐射,使地面增暖,所以北极地区近地面气层夏季的温度较高,冬季则不然,天空大都晴朗,地面的有效辐射增加,使地面降温。南极地区的天气终年大都少云或晴朗,但在南纬50°~65°之间,存在一个带,所以围绕南极大陆有一条气旋性云系。两极地区的大气中,水汽含量都很少,降水量也都比较少:北极地区年降水量约 200毫米;南极中部高原地区年降水量约为50毫米,全大陆年降水量自沿海向内陆剧减。北极地区的地面附近,冬季为稳定的高压区,盛行东风;夏季常有低气压侵袭,风向不定。南极地区外围(南纬60°~65°)为一气旋带,所以南纬 65°以北多为偏西风,以南多为偏东风。但是由于南极地区中东部为高原并且存在强烈的逆温层,在南极中部下沉的近地层空气沿高原下滑流向南极大陆沿海,形成南极有名的“下吹风”(katabatic wind)。在它的影响下,南极地区大气流场十分奇特(见图),冬季风速平均达9.0~12.5米/秒,夏季平均为4.9~9.0米/秒,越接近大陆边缘,风速越小,但当气旋侵入南极大陆时,风速可达20米/秒,冬季的风速可达40米/秒,引起大规模吹雪,能见度在1公里以下。
南北极对流层,冬夏均为气旋式环流,称为极涡。在北半球,由于大陆分布不均匀,极涡经常不在北极中心,而偏于北美大陆或欧亚大陆,引起这些地区偏冷。南极则由于中心是大陆,周围是海洋,海陆分布比较均匀,所以,极涡几乎无偏心现象,中心位置比较稳定。南北极的平流层里、冬季为极涡,但夏季则为一巨大的、所控制。冬季在极涡外围的极夜线附近,平流层内存在一支强大的,称为“极夜急流”。两极自冬到夏的环流变化比较剧烈。每年冬末,极区平流层有数次突然增温,随之极涡及极夜急流崩溃着,在一个比较短时间内,反气旋环流控制极区,并逐渐向中、低纬度地区扩展,到5月已控制整个半球,相对而言,北极的“爆发性增温”比南极地区要剧烈得多(见平流层和中层大气环流)。
.江西气象网&#91;引用日期&#93;
企业信用信息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完整版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完整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读“极地气候图”,回答。
(1)南极洲属于气候类型。从气温、降水、风速三方面分析这里的气候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南极考察队应选择_____月出发去南极考察,因为此时是南极的______季。
(3)列出南极洲六项以上的世界之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极地气温低;降水少;风速快 (2)11;夏(3)“略”
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及利用示意图,回答问题。小题1:下列四幅图表示出了我国四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按草地、林地、水田和旱地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②①③
D.③④①②
小题2:我国土地资源中,耕地的比重低,主要原因是
A.山地多,平地少
B.土地面积小
C.人口众多
D.气候复杂
小题3:造成我国耕地利用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和地势的差异
B.科技水平的高低
C.气候条件的不同
D.耕作制度的不同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1)受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其中气候较为干旱的是_____,冬冷夏凉的是_____,水热条件最为优越的是_______,平原面积较广的是_____(以上均填序号)。(2)①、③两区域中,农业生产方式以畜牧业为主的是_____,②、④两区域中农业生产方式以种植业为主的是_____。(以上均填序号)(3)根据图中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来判断,四大地理区域中,大部分位于季风区的两个区域是_____,大部分位于非季风区的两个区域是_____(以上均填序号)(4)图中的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_,平均气温最低的是_____,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_____,纬度较高的是_____。(5)区域①与②的分界线是C,该分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_____和_________。(6)界线A确定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区域④与其它地区的分界线是依据_________________来划分的。(7)我国许多大江大河发源于__________地区(填序号)。(8)③区域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_________,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④区域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_________,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9)③地区的植被变化,由东向西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中A和B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A与B的土地利用类型进一步区分,A为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3)区域A和B大致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分界线,这条线与我国1月_____℃等温线及年降水量__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4)从温度带来看,A区域主要分布(
)。(双选)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当前位置:
>>>读“极地气候图”,回答。(1)南极洲属于气候类型。从气温、降水、风..
读“极地气候图”,回答。
(1)南极洲属于气候类型。从气温、降水、风速三方面分析这里的气候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南极考察队应选择_____月出发去南极考察,因为此时是南极的______季。&
(3)列出南极洲六项以上的世界之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综合读图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极地气温低;降水少;风速快&(2)11;夏(3)“略”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读“极地气候图”,回答。(1)南极洲属于气候类型。从气温、降水、风..”主要考查你对&&极地地区&&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极地气候:极地气候又称寒带气候,包括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两种类型。冰原气候分布在南极大陆和北冰洋的一些岛屿上,终年严寒,地面覆盖着很厚的冰雪。苔原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带,常冬无夏,地面生长着苔藓、地衣等等植物。北极型极地气候(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和亚欧大陆的北部边缘,格林兰沿海一带和北极的一些岛屿。植被以苔原景观为主,包括苔藓、地衣、小灌木等耐寒植物。北极寒带气候的特征是全年皆冬,做暖月10摄氏度等温线和针叶林带分界;最暖月0摄氏度和冰冠区分界。气温低,蒸发微弱,相对湿度高,沿岸多云雾。该区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多为降雪。部分冰雪在夏季能短期溶解,降水量偏低。土壤为冰沼土,酸性,不利农耕。居民主要是爱斯基摩人,也称因纽特人。南极型极地气候(冰原气候):南极寒带气候也称冰原气候、冰漠气候。主要包括南极大陆,也包括北极的格林兰岛部分和其它一些岛屿。地理景观为冰原景观,无植被。南极寒带气候的气候特征是全年严寒,各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是冰洋气团的源地,曾出现过全球最低温。南极寒带气候区的年降水量约100毫米,都是降雪。雪量不多,但因常年累积,形成深厚的冰层。风速约在25米每秒以上,最大超过100米每秒,吹雪称为雪暴。本区无定居居民,只有少数科学考察研究者,代表动物为企鹅。南极的大气层有臭氧空洞,是严重的环境问题。&南极气候成因:南北极气温对比:南北极地区特征比较:北极:北极是指北纬66度34分(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也叫做北极地区。北极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带。如果以北极圈作为北极的边界,北极地区的总面积是2100万k㎡,其中陆地部分占800万k㎡。南极:南极,是人类最后到达的大陆,也叫“第七大陆。”位于地球最南端,土地几乎都在南极圈内,四周濒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是世界上地理纬度最高的一个洲。面积: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由围绕南极的大陆、陆缘冰和岛屿组成,其中大陆面积1239.3万平方千米,陆缘冰面积158.2万平方千米,岛屿面积7.6万平方千米。南北极地图上方向判读方法:1.在北极上,地球自转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2.在南极上,地球自转自西向东顺时针方向。我国在极地建立的科考站:1.1985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2.1989年建立中山站;3.2004年首个北极考察站——黄河站;3.2009年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北极地区地形图:南极地形剖面图:南极丰富的矿产资源: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据已查明的资源分布来看,煤、铁和石油的储量为世界第一,其它的矿产资源还正在勘测过程中。在南极地区,可望发现更多更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人类利用这些资源提出科学依据。南极大陆二叠纪煤层主要分布于南极洲的冰盖下面,储量约为5000亿吨。铁矿是南极最富有的矿产资源之一。在南极大陆,主要分布在东南极洲。据科学家们勘测,在查尔斯王子山脉南部的地层内,在晚太古至元古代,有一条厚度达400米,长120~180公里,宽5~10公里的条带状富磁铁矿岩层,矿石平均品位达32%~58%,是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富铁矿床,初步估算其蕴藏量可供全世界开发利用200年,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富铁矿藏。有趣的是,如果沿着南极洲查尔斯王子山脉所在的经度范围(北纬60度至北纬70度)一直如同被往北走,几乎在相同经度差不多对称的北极地区,又是一片世界级大铁矿地区。南极地区的石油储存量约500亿~1000亿桶,天然气储量约为3亿立方米。南极的罗斯海、威德尔海和别林斯高晋海以及南极大陆架均是油田和天然气的主要产地。
发现相似题
与“读“极地气候图”,回答。(1)南极洲属于气候类型。从气温、降水、风..”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18075269649998111363963619384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气候学对降水量级划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