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种有奇特本领奇特的动物介绍

有参考题:动物的奇特本领的作文
你可以写缉毒犬、排爆犬灵敏的嗅觉,猫从高空落下不会受伤、蝙蝠夜晚捕食发出的超声波等等.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哪些动物有特殊本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哪些动物有特殊本领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奇特超能力动物盘点 居然有动物可返老还童!_要常来
奇特超能力动物盘点 居然有动物可返老还童!
奇特超能力动物盘点 居然有动物可返老还童!
行走江湖的高人都有自己的安身立命的本事,比如郭靖的“降龙十八掌”、东方不败的“葵花宝典”,或者唐门的毒、苗疆的蛊。其实大自然界中的动物们想要在激烈的生存之战中获得
行走江湖的高人都有自己的安身立命的本事,比如郭靖的“降龙十八掌”、东方不败的“葵花宝典”,或者唐门的毒、苗疆的蛊。其实大自然界中的动物们想要在激烈的生存之战中获得一席之地,也要有自己的看家本领才行,而且,有些动物身手不凡,绝对堪比武林高手。猎豹:无可比拟的速度猎豹究竟能跑多快,这是一个备受争论的话题。目前广泛认同的最快速度是1965年测量的104千米/小时。但这个速度可能并不准确,因为当年的研究人员只测了一只成年猎豹奔跑3次的速度。2013年,英国皇家兽医学院的研究者们在五只野生非洲猎豹身上装了GPS定位器和运动传感器,经过367次的测量后,发现猎豹最快的速度是93千米/小时,虽比多年前的测量结果稍小,但仍然无法改变它动物界奔跑速度第一的地位。这个研究还发现,速度固然很重要,但猎豹们真正的猎杀能力却更依赖于他们能极快地加速和减速的能力,以及快速减速转身的能力。它们最快的加速和减速速度甚至可达赛马的3倍。简而言之,猎豹的灵活性(也可说是足够大的加速度)才是其每击必中的关键。那么,猎豹是怎么获得这无可比拟的速度和灵活性的呢?在该团队的另一项研究中,科研人员用高速摄影机记录了猎豹和另一奔跑速度惊人的灰狗的奔跑方式,然后对它们的步伐和体态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猎豹和灰狗都采用旋转式的奔跑方式,四肢在奔跑的时候做圆周运动,后背弓起,后腿都快要碰到它们的耳朵了。这样的腿的运动方式以及能够随奔跑而伸展和收缩的脊柱,是这类动物能够快速奔跑的关键。不同的是,当猎豹需要冲刺的时候,它们迈步的频率和步幅都快速增加,速度也相应地快速提升,这得益于它们强健的大腿肌肉。但当运动激烈到一定程度后,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力量会让肌肉无法承受,这是限制生物运动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猎豹速度比灰狗快,却不曾出现肌肉拉伤的状况,那是因为猎豹的脚掌与地面接触的时间比灰狗长,这使猎豹能从地面获得更多的支撑和更大的推动力。动物收腿的快慢是其奔跑速度的另一个决定因素,收腿的速度越快,跑得就有多快,同时改变速度所需的时间也就越短。而减轻脚的重量便能加快收腿的速度,所以想跑得更快的同学们不妨换一双更加轻便的跑鞋。鸭嘴兽:让人惊羡的电感受器动物界有一叫鸭嘴兽,明明是哺乳动物,却是卵生,而非胎生。更奇葩的是,它明明眼鼻耳齐全,却只能依靠嘴巴上的电感受器来搜寻食物。这小家伙当年还差点儿被当作骗子而不得入动物界的族谱呢!1798年,当鸭嘴兽标本不远万里从澳大利亚奔赴纽约展出的时候,英国的很多动物学家认为这是个骗局。他们觉得这个有着水獭似的脚、河狸似的尾巴、鸭子似的嘴的东西根本不可能是自然界真实存在的。它可能真长得有些尴尬,以至于生物界为此争吵了80多年。但这饱受争议的小家伙却拥有让我们眼红的能力——通过电信号来感知其他动物的存在。我们知道,肌肉在运动的过程中会产生电流。加拿大创业公司生产的一款名为MYO的臂环,就是通过检测手臂肌肉运动产生的电流,来识别手势,让用户完全不必通过智能手机或其他设备,就可以与一些电子设备直接互动。这样你就可以边吃东西边玩电脑或者手机,而又不用担心弄脏它们了。这种能力人类需要花149美元才能获得,鸭嘴兽却天生就具备,而且更加完备和灵敏。因为在鸭嘴兽宽扁的大嘴边缘,分布着4万多个电感受器,微弱的电流都可以被它检测到,然后通过电流来计算目标所在的位置。这可能是因为它的食物多是生活在河底泥泞里的小动物,此处纵有很好的听力和视力也无法施展,所以入水后它的眼睛和耳朵就都完全闭合了,只能靠可以在水中传播的电信号来识别食物。雀尾螳螂虾:超快速的图像识别能力和又快又狠的拳头雀尾螳螂虾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附近的水域,身长约15厘米,色绮丽,性情凶残,拥有举世无双的视力。人眼拥有3种类型的视锥细胞(或谓之为光感受器),来辨别网膜接收到的光的颜色和强度。鱼和爬行动物稍好,有4种视锥细胞,而螳螂虾却以12种之多傲视整个动物界。其中8种为可见光感受器,4种为紫外线感受器。可为何会有如此多感受器呢?最显而易见的答案可能是,众多的光感受器能够赋予它们更敏锐的色彩判断力,如此或许能够让它们更容易识破猎物的伪装。可奇怪的是,真相并非如此。研究发现,雀尾螳螂虾识别色彩的能力甚至还不如人类。后来科学家们才发现,如此之众的视觉细胞赋予螳螂虾的是快速图像识别能力。对于人类来说,当某一种颜色的光线作用于3种视锥细胞,通过混色,人的大脑就产生某一颜色的感觉。但螳螂虾却并不是这样的,12种光感受器接收的光信号全部直接进入大脑,通过被激活的光感受器的模式来识别颜色。因其不涉及复杂的混色过程,所以它们能更加快速地识别颜色,这增加了它们识别潜在猎物的能力,也因此它更容易伏击成功。雀尾螳螂虾的另一必杀技是它又快又狠的刺拳,这双刺拳可以说其动物界中最有力量的“拳头”。一般情况下,它的拳头收在胸部,攻击时,刺拳出击的加速度高达102 000米/平方秒(相当于10 400个重力加速度),瞬间将速度提升至23米/秒。这样强势的一击足以击碎水族馆的玻璃箱和螃蟹坚硬的外壳。雀尾螳螂虾的之所以能挥出如此迅速而有力的一击,是因为它的攻击臂有一个甲壳质构成的马鞍形“弹簧”,存储着肌肉的力量。攻击臂位于“马鞍”下方的肌肉,挤压时,把弹簧收紧,攻击时,弹簧松开,刺拳祭出毁灭的一拳,这一拳的力量是它的肌肉所能产生的力量的100倍。所以,可以说雀尾螳螂虾是动物界当之无愧的拳王。灯塔水母:可返老还童旧时常有寻仙问道、以求长生之人,最着名的当属秦始皇,但终是不得,再者便是《天龙八部》中的天山童姥,因修习八荒六合惟我独尊之术,而有返老还童之力,似可长生,最后却也重伤而逝。现代医学和生物学也认为,人类是不可能永生的。不过,这并不代表长生不老是传说,因为科学家们真的找到了一种理论上可以长生的动物。此物名唤灯塔水母,初现于大西洋西部的加勒比海,身长不过5毫米,从理论上讲它却无需面对死亡,可以永远存活。而它的秘诀就是可以返老返童,且比天生童姥高级的是,它返老返童期间反而具有更高的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一般来说,每种水母都有两种存在状态,一种是幼态的、进行无性生殖的水螅型,一种是成熟后进行有性生殖的水母型。普通水母待有性生殖阶段完成之后便会死亡,但灯塔水母却并非如此,它是唯一已知的能够从性成熟阶段恢复到幼虫阶段的生物。灯塔水母的生命周期为一个月左右,其中大部分时间它是以可以自由移动的水母型态存在。待长至性成熟之后,它能够再次回到幼时的水螅型态,附着于海底,如此往复。当其遭遇极端环境或者食物短缺之时,灯塔水母也可以转换成水螅型态,以求安全度过不良环境。科学家将这种形态的转换称为“反向的变态发育”,它与变态发育(变态发育是指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着变化,致使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的发育方式,比如毛毛虫破茧成蝶)的方向相反,相当于是美丽绚烂的蝴蝶重新变回丑丑的毛毛虫。这一过程依赖于细胞的“转分化”,即一种类型的分化细胞,不经过脱分化过程,直接转换为另一分化类型的细胞,例如水母的横纹肌细胞经转分化可形成神经细胞、平滑肌细胞、上皮细胞,甚至可形成刺细胞。水熊虫:强到人神共愤的适应力古语有云:“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讲的是虫蛇之辈靠的是能屈能伸才得以见存于世。但真正把这大丈夫的能屈能伸演绎得淋漓尽致却并非尺蠖或龙蛇,而是一种身长不超过1毫米的叫水熊虫的小家伙。不管你用什么方式攻击它们,这些小小的八脚无脊椎动物依旧会在这个星球上顽固地活着。它们的本名Tardigrada,取自拉丁语,意即“缓慢步行者”,中文意译之为缓步动物,又因其形似憨态可掬的熊,所以世人更喜欢叫它们水熊虫或者水熊。它虽步态缓慢,从上至60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脉,下至4000米以下的深海都有它的踪迹。它们甚至还能漫步至平流层,真可谓无所不在。这种攻击力几乎为零的动物,之所以能无所不在,是因为它强大到人神共愤的适应力。它可以承受从零下273 ℃的低温(接近绝对零度)到151 ℃的高温;可以啥也不吃而存活数十载,滴水不沾而历经百年;可以在6000个(6亿帕斯卡)大气压强下安然度日;能承受5.7万伦琴的X射线辐射(500伦琴即可杀死人类),原子弹也对它无可奈何。看它能适应这么多极端的环境,应该有很多应变之道吧?可实际上,它用得最多的只有一招,那就是把自己缩成“小桶状态”,然后停止所有新陈代谢,待到环境适宜之时再舒展身体,快速繁殖。这真真是把“以不变应万变”做到了极致!当然它也还是有一些其他的小妙招的,比如以海藻糖的形式存储糖类,以保证自己能安然度过干燥失水和高温高压;能够将身体伸展成长条状,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当温度逼至冰点,它们还能生成一些特殊的分子,防止冰晶核的形成,以使细胞免于冻死。目前,科学家正在外太空寻找水熊虫的基因,以作为它们存活于其他星球的证据,因为科学家们发现水熊虫还可以在外太空的真空强辐射环境下生存。
奇特超能力动物盘点 居然有动物可返老还童!原文地址:/./46174.html有一个具有奇特本领的小动物_百度知道有趣的发明 大自然的动物有很多特别的本领。人们研究了它们
练习题及答案
有趣的发明
&#160;&#160;&#160;&#160;&#160;&#160; 大自然的动物有很多特别的本领。人们研究了它们,就有了许多创造发明。&#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 人们看见鸟儿在天空自由飞翔,发明了飞机。海豚是游泳高手,潜水艇就是照它的模样造的。鸽子的眼能分辨飞过来的是敌人还是朋友。人造的雷达能监视飞机和导弹。&#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 狗的鼻子很灵敏,人们制造的“电鼻子”&#160;比狗还要灵敏,它能检查出地下煤气管是不是漏气。1.把意思相近的词语用线连起来。&#160;&#160;&#160;&#160; 很多&#160; 特殊&#160;&#160;&#160;&#160; 制造&#160; 许多&#160;&#160;&#160;&#160; 特别&#160; 制作 2.想一想,填一填。 &#160;&#160;&#160;&#160; (1)人们研究了鸟儿、&#160;&#160;&#160;&#160;&#160;&#160;&#160; 和&#160;&#160;&#160;&#160;&#160;&#160; 发明了飞机、&#160;&#160;&#160;&#160;&#160;&#160; 和“电鼻子”。&#160;&#160;&#160;&#160;&#160;&#160;&#160; (2)这些发明“有趣”在人们能根据动物的&#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 ,创造发明了许多有益人类的东西。&#160;3.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发明吗?&#160;&#160;&#160; &#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所属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找答案上)
1.很多——许多&#160;&#160; 制造一制作&#160; 特别——特殊&#160;2.(1)海豚 鸽子&#160;&#160;狗鼻子 潜水艇雷达&#160;&#160;&#160;&#160; (2)特别的本领3.由蝙蝠发明了声纳 (答案不唯一)
马上分享给同学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有趣的发明 大自然的动物有很多特别的本领。人们研究了它们”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文史常识、
近义词,反义词、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语文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文史常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文化典籍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应用文的常用格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1)&先母&&先父&已作古
&生母&一词意思就是&生身母亲&,与自己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生母&一词通常是在有相对词出现的场合下对举使用,很少单独出现。同&生母&相对的词有&嫡母&、&庶母&&继母&、&养母&、&过继母亲&等。过去,男子可以有妻有妾,正妻所生的子女称自己父亲的妾为&庶母&,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的妻子为&嫡母&;
男子已有子女而后续娶,原有的子女称父亲续娶的妻子为&继母&或&后母&。当然,这些都是书面语言,至于口头的称呼,往往会因地域、方言、习惯及其它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其基本含义则不会有太大出入。
而&先母&则与之有所区别。&先母&一般出现在社交场合,是对他人讲到自己已谢世的母亲时所用的敬词,即&我的已经逝世的母亲&,因此,&先母&必须是第一人称用语。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以使用这个词语。不论出于多么敬重的心情,称呼别人去世的母亲都是不能使用&先母&这个称呼的。&先父&的使用与此相同。对此不可不慎。
(2)&家父&&令尊&是两人
说起敬称,有句话需要记住,那就是&家大舍小令他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社交场合,说到比自己大的家人,譬如说到自己的父母、兄长时,前面要加一个&家&字&&家父、家母、家兄;
说到比自己小的家人,譬如弟弟、妹妹时,就要用&舍&字&&舍弟、舍妹,以此来表示谦虚。
而说到别人的家人,譬如父母时,前面一般加上&令&字&&令尊、令堂,以示尊敬。因此,&令尊&、&令堂&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而&家父&、&家母&则是对自己父母的谦称。
很明显,&家父&、&家母&与&令尊&、&令堂&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家父&仅作子女对别人谦称自己父亲之用,别人万万用不得。&令尊&中的&令&,含有美好义,是称对方亲人时的敬词,万万不可用在自己身上。
敬词与谦词互相对应(如&令尊&与&家父&)却不可互相替代,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需要时时记在在心上。
(3)&美轮美奂&房屋好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一旦固定下来,就不能随意变更它的意思,更不能随便改变其用法。
常见于报刊之中的成语&美轮美奂&,就经常被用错或写错。
&美轮美奂&这一成语出于《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日:美哉轮焉!美哉奂焉!&轮,盘旋屈曲而上,引申为高大貌;奂,鲜明,盛,多。美:赞美;郑玄注:&轮,言高大。奂,言众多。&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例如:&学生中有人痛恨曹汝霖卖国贼,生活奢侈,就放了一把火,想把这个美奂美轮的汉奸住宅付之一炬。&
可是,就是这么明确的写法和用法,很多人却写错、用错。
先从写法上说,这个词其正确的写法是&美轮美奂&,有时也写作&美奂美轮&。因为并列结构型词语的词序,前后调换并不影响整体语义。
另外,当&轮奂&连用,也可写作&轮焕&;焕,则有&焕然一新&之用法。如白居易《和望晓》诗有云:&星河稍隅落,宫阙方轮焕。&
而现实中却有很多人写成了&美仑美奂&、&美伦美奂&等,这些都是错的。
其次,从用法上来讲,&美轮美奂&是一种美,然而它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严格的规范。它专指建筑物之众多、高大、华美,而不是其它形式的美。有人这样写道:&导游带着大家游览了美轮美奂的彩塑和壁画。&&《千手观音》舞蹈美轮美奂,感动了全国观众。&更为不可思议的是,有人在描写女性貌美时,也敢用&美轮美奂&来形容。造成这些错误用法的原因在于,把一个只能用于建筑的特定成语,任意扩大范围,运用到非建筑类的事物中去了。虽然随着社会的变化,语言变化发展很快,但是也不能因为很多人用错,就可以宽容地认为其词形词义可以改变。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够因为时代发展,就借助让词语&发挥更大作用&的名义乱用。
(4)&莘莘学子&多少人
首先从读错&莘莘&来说,这个字的确有两个发音,然而,&莘莘学子&中的&莘&字应当读&shen(阴平)&,而不是记者口中发出的&xin&。
其次是&莘莘学子&一词的使用错误问题。有很多词语,人们大体上经常看到或者使用,但是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在实际使用中常常用错。
&莘莘学子&四个字连在一起,像个成语,其实不是成语,而是个自由组合的词组。
&莘莘&是个叠字形容词,表示&众多&,在古汉语中用途比较宽泛。
&莘莘&出自《国语&晋语四》:&周诗日:莘莘征夫,每怀靡及。&
《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均释其为&众多&之意,这样,&莘莘学子&应是&众多的学子&。
如同上面提到的那个错误标题一样,下面的例句也是因为不太理解&莘莘&之意而出了错,在&莘莘学子&前加了&一大批&、&许许多多&,或者是在&莘莘学子&后面加上了个&们&字,造成了词意重复的错误。
例如: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许许多多来自中国的莘莘学子共同为祖国祈祷;
一大批莘莘学子走出校门,成为祖国的建设者;
莘莘学子们站在主席台下,聆听校长的讲话。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错误用法需要注意,那就是在&莘莘学子&前加上&一位&、&每一个&。因为&学子&和&莘莘&连用,意思就是&众多的学生&了,所以就不能再加&一些&、&每一位&这类词了。再用这些限定,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例如: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每一位莘莘学子都应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用法都是错误的。
文史常识的掌握没有捷径,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辨别和识记才能准确、灵活运用,主要的考查题型也比较灵活。
其中单选题、填空题、问答题、连线题、阅读理解与欣赏、默写题和判断题、改错题都有涉及。
中国古代主要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文史常识类试题
1.从姓氏的演变看,下列姓氏中较古老的应是 B
A.赵 B.姬
C.元 D.吴
2.中国与西方在亲属称谓上有很大的不同。如:对与父母同辈的称谓,英文只用&uncle&和&aunt&,而中文则用&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这种差异所反映的实质是 D
A.汉字比英文有更强的表现力 B. 英语比汉语的内涵更为丰富
C.西方人更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D.中国人较西方人更具家族观念
3.孔子有两个字&牛&的学生,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他们俩有趣的名字可以印证的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B
A.农民可以接受教育 B.牛耕技术出现
C.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 D.铁制生产工具出现
4.宋朝曾把与契丹族政权边境临界地区的一些地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
破虏改为永静等。根据所学史实判断,这种现象出现的时间是 ( B )
A.实现统一后 B.澶渊之盟后
C.东京保卫战后 D.宋金和议后
5.古人&始生三月而加名&,&男子二十,冠而字&。如曹操,名操,字孟德;刘备,名备,字玄德。一般情况下,名供长辈称呼,用来自称则有谦恭之意。&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刘备与曹操会面时,他的自称和对曹操的称呼应是 C
A.备、操 B.玄德、操
C.备、孟德 D.玄德、孟德
6.&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他从30岁左右开始授徒讲学,开创了儒家学派。&从这段简介中可知,儒家学派产生于 B
A.公元前6世纪后期 B.公元前5世纪后期
C.公元前6世纪前期 D.公元前4世纪后期
7.俗话说,历史一条线,地理一张图,历史的时序性是学好历史的基础。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与第二次统一,两者时间相距 A
A.500年 B.501年 C.809年 D.810年
8.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他根据中国的立法把这正月作为岁首,这一节日应起源于 B
A.秦始皇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唐玄宗时期 D.元世祖时期
9.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主人公郭靖、杨康名字来自于历史上的&靖康之变&。&靖康&是指 B
A.河南开封 B.宋钦宗年号
C.宋徽宗庙号 D.宋徽宗谥号
10.&玉鼠去,金牛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9年春节的一条祝福短信,其中的 &鼠&&牛&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D
A.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B.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考点名称:
近义词:是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分为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
反义词注意事项:
1、组成反义词的一对词必须属于同一意义范畴,如:长-短(长度),开头-结尾(过程),古-今(时间)。
2、不是任何一个词都有反义词。反义词以形容词最多,其次是动词;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书、笔)大部分没有反义词。
3、多义词可以有几个跟不同义项相配的反义词,如:快-慢、钝,清淡-浓郁、油腻。
4、反义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
5、只有广泛意义上的形容词才有反义词。确定的动词、名词之类的没有反义词,比如&飞&没有反义词;&鸟&没有反义词。
反义词使用作用:
1.运用反义词,可以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意思的鲜明对照和映衬,从而把事物的特点深刻地表示出来。
2.多组反义词连用,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强调核心意思的作用。
3.反义词可以构成对偶、映衬的句子,使语言更加深刻有力。
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意义、色彩、功能等几个方面来辨析。
(1)词义程度的轻重:不少近义词所表示的事物在概念上差不多,但程度上有轻重的分别。如:信任、相信,相信是认为正确或确信而不怀疑,程度轻。信任指相信而敢于托付,程度较深。
(2)词义的着重点:诡辩与狡辩同是无理强辩,但诡辩重在&诡&,即欺诈、怪异,即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误辩护。&狡辩&则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错误的言行进行辩护。
(3)词义范围的大小:开垦、开辟都有开发的意思,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以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之上加以扩充,两者词义的范围较小;开辟着重指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
(4)词义使用的对象:有些词尽管意义相近,但是适用于不同的对象和情况。领略与领会都有理解、体会、认识的意思,但前者着重指情感上的体验、欣赏,可以连接&风味&&风光&等。而后者着重指理性上的了解、体会,适用于抽象的事物,可以连接&内容&、&道理&等。
近义词反义词列举:
观&&看 寒&&冷 舟&&船 暖&&热。
鸣&&叫 入&&进 归&&回 遥&&远
瞅&&看 藏&&躲 绝&&尽 叫&&喊
望&&看 看&&瞧 铺&&展 去&&往
来回&&往返 立刻&&马上 赶快&&赶紧
突然&&忽然 寒冷&&严寒 坚决&&果断
恐惊&&恐惧 暗香&&幽香 荒芜&&荒凉
得意&&自得 听见&&闻声 农夫&&农民
慈祥&&慈爱 飞翔&&翱翔 详细&&具体
前──后 冷──热 高──矮 进──退
死──活 快──慢 轻──重 缓──急
宽──窄 强──弱 轻──重 缓──急
正常──异常 非凡──平凡 特别──一般
扫兴──高兴 轻蔑──敬重 开心──苦闷
寻常──异常 违背──遵循 怀疑──相信
名副其实──名不副实 雪中送炭──雪上加霜
歪歪斜斜──端端正正风平浪静──狂风恶浪
迷迷糊糊──清清楚楚 全神贯注──心不在焉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 有趣的发明 大自然的动物有很多特别的本领。人们研究了它们”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中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奇特本领的动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