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的不明白的地方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_知识点总结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_知识点总结
上传于||文档简介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很​有​用​的​。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9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模拟电子技术好难呀,大虾们都是如何学习的呀!_百度知道模拟电子技术_百度知道21ic官方微信-->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运放里面有个不理解的地方
&&已结帖(20)
主题帖子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专家等级:结帖率:70%打赏:0.00受赏:8.36
主题帖子积分
zkybuaa 发表于
我问的都是在理想情况下。
难道是我没表述清楚,还是我对运放的理解有偏差? ...
我也很晕。不知道你要问什么。
首帖说的是:不应该0.8V,应该是0.9V。怎么又扯到理想运放上去了?
主题帖子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专家等级:结帖率:70%打赏:0.00受赏:8.36
主题帖子积分
zkybuaa 发表于
怎么会饱和呢?
拿个具体运放说说。
OP07,这是所谓“精密”运放。失调典型值30uV,开环增益典型值500V/mV。如果两输入端均接地,输出很可能是30uV*500V/mV=15V,已经饱和。
那些非“精密”的运放就更不用说了。
主题帖子积分
助理工程师, 积分 19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 积分
助理工程师, 积分 19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专家等级:结帖率:100%
主题帖子积分
助理工程师, 积分 19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 积分
助理工程师, 积分 19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 积分
maychang 发表于
我也很晕。不知道你要问什么。
首帖说的是:不应该0.8V,应该是0.9V。怎么又扯到理想运放上去了? ...
我要问的是,A点应该偏置在0.8或者0.9吧,电路以什么条件来约束这个静态工作点?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专家等级:结帖率:95%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我基础不好,看不懂这一群管子的电路。
我就是觉得,就算是你说的理想元件情况,那也得需要输出级是“对称”的,才能出现你想的0输入0输出,但是你的图看不出它们是对称的,也就是说即便0输入,那输出也是说不定。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专家等级:结帖率:95%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本帖最后由 GavinZ 于
21:12 编辑
zkybuaa 发表于
当没有信号输入时,电路的输出应该为零。
也就是说R7上的压降是0.2V,再加上Tr6的BE结(假设0.7V),那A ...
这得需要输出0,才能算出你的结果。而现在弄不出来0.
除非你再做另一部分工作:调整电路,直至0入0出。
因为我觉得教科书&你的仿真电路,都没有调整。
主题帖子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专家等级:结帖率:70%打赏:0.00受赏:8.36
主题帖子积分
zkybuaa 发表于
我要问的是,A点应该偏置在0.8或者0.9吧,电路以什么条件来约束这个静态工作点? ...
以图中没有标号的稳压管(图中符号不规范)稳压值,两支末级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两支发射极电阻……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专家等级:结帖率:95%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zkybuaa 发表于
我要问的是,A点应该偏置在0.8或者0.9吧,电路以什么条件来约束这个静态工作点? ...
我看了前面专业人士的回复,我的理解是:开环时不能做到你想的那么好的静态工作点(调整到0输入0输出的工作点,我觉得可能没必要做到那样吧),但是闭环使用它们时,静态工作点就“一切正常”了。
主题帖子积分
助理工程师, 积分 19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 积分
助理工程师, 积分 19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专家等级:结帖率:100%
主题帖子积分
助理工程师, 积分 19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 积分
助理工程师, 积分 19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 积分
GavinZ 发表于
我基础不好,看不懂这一群管子的电路。
我就是觉得,就算是你说的理想元件情况,那也得需要输出级是“对称 ...
我看很多运放输出级都是这个样子。电流源做有源负载的共射+推挽输出。输出级并不对称,如何保证输出端的静态工作点在0伏呢?
主题帖子积分
助理工程师, 积分 19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 积分
助理工程师, 积分 19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专家等级:结帖率:100%
主题帖子积分
助理工程师, 积分 19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 积分
助理工程师, 积分 19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 积分
maychang 发表于
以图中没有标号的稳压管(图中符号不规范)稳压值,两支末级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两支发射极电阻…… ...
这也只能保证输出级的两个基级间的压差是稳压管的稳压值。看不出来能保证输出级的中点在零伏。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专家等级:结帖率:95%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zkybuaa 发表于
我看很多运放输出级都是这个样子。电流源做有源负载的共射+推挽输出。输出级并不对称,如何保证输出端的 ...
它明确说自己这个电路是保证为输出0V的静态工作点么?
你能把它的原文贴出来么?
是不是你陷入了定向思维,想当然的认为输出为0V呢?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专家等级:结帖率:95%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本帖最后由 GavinZ 于
21:29 编辑
你1楼贴的教科书上的图,也看不出是输出0V啊,对吧?
教科书上的图,标的节点电流的精度太低,我觉得稍微不对称,0V就没戏了。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专家等级:结帖率:95%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我觉得,你给输出加个负载,比如100K电阻,是不是就接近0V了,要不然看上去不太可能调整到0V啊
主题帖子积分
助理工程师, 积分 19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 积分
助理工程师, 积分 19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专家等级:结帖率:100%
主题帖子积分
助理工程师, 积分 19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 积分
助理工程师, 积分 19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 积分
GavinZ 发表于
它明确说自己这个电路是保证为输出0V的静态工作点么?
你能把它的原文贴出来么?
是不是你陷入了定向思维 ...
如果给运放输入一个足够小的正线,输出如果不饱和,也应该是个正弦。
但本图看不出来输出会是个正弦,明显带有直流偏量。
实际中,好多运放的输出级都是这个样子。
难道它们输出端的静态工作点都不是在0伏吗?
主题帖子积分
助理工程师, 积分 19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 积分
助理工程师, 积分 19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专家等级:结帖率:100%
主题帖子积分
助理工程师, 积分 19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 积分
助理工程师, 积分 19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 积分
GavinZ 发表于
我觉得,你给输出加个负载,比如100K电阻,是不是就接近0V了,要不然看上去不太可能调整到0V啊 ...
我在7楼提供了仿真文件,要不你跑一跑看看结果?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专家等级:结帖率:95%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zkybuaa 发表于
如果给运放输入一个足够小的正线,输出如果不饱和,也应该是个正弦。
但本图看不出来输出会是个正弦,明 ...
我也不专业。
我总觉得,运放输出级只要在一定电压范围内正常工作,静态电压工作点不用瞄准0V,只要给那些管子偏置电流就行了,比如,push时,偏置电流够用,pull时,偏置电流也够用,但不用非得理想地一模一样,以便构造0V时的偏置电压。因为运放使用时,都要反馈的,它会自己调整静态工作电压,比如0V输入后,它就调整0V输出静态偏置。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专家等级:结帖率:95%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zkybuaa 发表于
我在7楼提供了仿真文件,要不你跑一跑看看结果?
我电脑上没装orcad,只有multisim;
但可以预想,结果应该和你仿真的一样;
其实,分歧在于“运放是否有必要严格调整为0V偏置电压”,我看教科书上那个图,认为没有必要,因为看上去,提供偏置电流就行了,而且不需要绝对相等(因为我觉得,只有push部分和pull部分绝对相等,才能出现那个理想的0V),再者,也真的很困难,调整为绝对相等,当然,如果只是仿真的话,因该做得到——通过参数sweep,应该能找到那个点!但物理上应该不可实现,就如前面专业人士说的那些限制条件。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专家等级:结帖率:95%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高级工程师, 积分 54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32 积分
不过,我还真没想过运放输入偏置电压为什么有大有小,我也不做分立电路,只是应用设计。
主题帖子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专家等级:结帖率:70%打赏:0.00受赏:8.36
主题帖子积分
zkybuaa 发表于
这也只能保证输出级的两个基级间的压差是稳压管的稳压值。看不出来能保证输出级的中点在零伏。 ...
原书此图并不能保证两输入端之间电压为零时输出也为零,除非手动调整。
主题帖子积分
资深技术员, 积分 3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6 积分
资深技术员, 积分 3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6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专家等级:结帖率:0%打赏:0.00受赏:3.00
主题帖子积分
资深技术员, 积分 3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6 积分
资深技术员, 积分 3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6 积分
楼主你对运放的理解有问题
a) 运放是需要有共模输入范围的,在这个共模输入范围内才能正常工作。b)为什么输入是0,输出就该是0:)你要区分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如果你的差模输入是0,差模输出应该是0,差模输出的0是Vo-Voref,这个Voref是反馈定的。
我知道你的意思,仿真的情况是理想情况,不存在偏差是吧。这个和初始条件等等有关,仿真工具是迭代算法,不同的初值解到的结果不同。
主题帖子积分
助理工程师, 积分 19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 积分
助理工程师, 积分 19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专家等级:结帖率:100%
主题帖子积分
助理工程师, 积分 19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 积分
助理工程师, 积分 19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 积分
GavinZ 发表于
我电脑上没装orcad,只有multisim;
但可以预想,结果应该和你仿真的一样;
其实,分歧在于“运放是否有 ...
你意思是,加上反馈后,输出端的静态工作点就在0伏了?
技术奇才奖章
人才类勋章
时间类勋章
湍急之河流
发帖类勋章
社区建设奖章
等级类勋章
突出贡献奖章
等级类勋章
沉静之湖泊
发帖类勋章
时间类勋章
技术领袖奖章
人才类勋章
技术新星奖章
人才类勋章
时间类勋章
热门推荐 /4模拟电子反馈电路???
我怎么也弄不明白反馈这里,如果把基本放大电路跟反馈网络等效成电阻,那么相当于并联,输入信号不是相当于分流了吗?怎么反馈啊》书上说输入量增加为正反馈,减少为负反馈。我怎么也不懂?刚接触模电,麻烦各位前辈不吝赐教?
题主的问题在于: "如果把基本放大电路跟反馈网络等效成电阻" 这句话是错的.冒昧的说一句: 阻性电路仅仅在高中有用. 在实际模拟电路中, 阻性电路更多的是作为电路等效去分析的. 下面来看看为什么不能: 我们从最基本的晶体管开始: (我就是喜欢晶体管讨厌三极管你咬我啊~~)和电阻不同, 这个电路元件有三个极, 而且其中一极不可互换(G)什么意思呢? 比如电阻, 你正接, 反接都行, 反正都一样.对于晶体管, 你可以把 D/S反接(当然他们对应的极性也就换了, 电路中高电压位是Drain,也即漏极, 低电压位是Source, 也即源极).但是, 如果你把G(Gate, 栅极) 接到了D/S该接的地方, 电路就不一样了. 栅极里面是啥呢? 是一大块绝缘体.所以, 假设我们拿了个万用表, 测一下G/D或者G/S两端的电阻, 我们得到的值是 无穷(断路). 好的. 我们来看一个最最基本的放大器: C-S 放大器(Common Source放大器, 也即共源放大器).此处, Vin就是题主的静输入端, Vout是输出端.此处, Vin就是题主的静输入端, Vout是输出端.好, 我们把Vin 升高1伏~~~~~~~(此处应有音效).按照题主的做法, 我们来等效一下 输入 -- 无穷欧姆 电阻 -- 输出.看出问题了吗? 如果只考虑阻性电路的话, 输入跟输出之间根本就没有东西啊! 其实不然... 晶体管之所以叫这个名字, 是有原因的: 晶体管的作用是: 栅极的电压强弱(其实应该叫栅极和衬底之间的电压差) 决定了源极和漏极之间的最大电流大小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电压差直接决定源极和漏极之间电流.写成公式: I 正比于 VGS * VDS 打个比方: 晶体管是一个水龙头, 栅极是那个把手, 题主扭多少(VGS), 出水量就是多少.(I) 但是假设题主家里住顶楼, 有一天熊孩子把水泵玩儿坏了, 水压不固定了.那么假设题主把龙头拧到最大(VGS固定), 那么水流大小就取决于水压了(VDS).所以, Vin和Vout之间一定还有别的东西, 除了这个无穷大电阻之外. 分析省略等效的晶体管小信号模型如下: 确实, 栅极和漏,源 都没有阻性连接. 但是, 中间那个确实, 栅极和漏,源 都没有阻性连接. 但是, 中间那个可控电流源告诉我们, 电流是和栅极电压有关系的.但是! 但是! 如果输出端电压/电流改变, 是不会影响输入端的! --------如果题主读到这的话, 我们来快速的总结一下:如果把基本放大电路跟反馈网络等效成电阻 这句话 错的原因, 在于从输入端看, 和从输出端看, 放大器并不是一致的, 而电阻则不然. 电阻没有极性, 两端看去都是一样的. 所以对于放大器, 由于包含非线性元件, 不能等效成电阻来看待. 完. 愉快的去听ISSCC了~
谢沈总 邀,最近实在是太忙了。直接从书上复制粘贴了,有时间再来整理下写成自己的东西。先推导闭环传递函数和说明环路增益下面是一个同向放大器的例子下面是一个同向放大器的例子我觉得还是讲得比较清楚的。我觉得还是讲得比较清楚的。不知道题主在学习模拟电路之前有没有学过信号与系统和自动控制原理?我依稀记得当时我们是先学模电再学信号和自控的,所以我在学模电的时候对feedback、loop gain、stability analysis也是完全云里雾里,不过不要紧,等学完信号和自控以后这些自然而然就明白了。当然题主多半不会像我这么蠢,加把劲在学模电的时候把这些搞明白,后面学信号和自控会有一种融会贯通的感觉。话说这种问题为毛邀我一个搞power electronics的。。。我一直觉得自己模电不算好,知乎上模拟的大牛很多,
可以问问他们呀。referenceR. Mancini. "Op Amps for everyone". Texas Intruments
问题就一个字一个字一个字。。。是有源网络还是无源网络
题主你好,我大二时学模电也学得一头雾水。后来接触了自动控制原理,回顾模电后,发现模电实际很简单。模电可以说是自控原理的物理实现,要深刻理解就应该撇开电路,从自控原理入手。最后,一个要点,模电(或者自控原理)本质是对信号(注意是信号)的处理,而不是电流或者电压这些实际的物理量。再强调一遍,是信号!!!
基本放大电路是有增益的,是一个压控电压源,不能等效成一个电阻。 讲得不错。不过FET中文通名叫 场效应管。(BJT叫 双极型晶体管)。题主应该去看Paul Horowitz和Winfield Hill著The Art of Electronics前四章,看完了就明白了。
感叹题主真厉害,我是学了很久之后才这么思考过。引:用反馈的概念去思考比例环节。举例:输入是x=2,输出是y=1,当然我们可以按照比例环节来思考这个简单的系统。但是,如果认为反馈FeedBack=-1,导致输入被反馈减少了一半,输出不就是1吗?也就是说,比例系统也可以认为具有反馈属性。结论:在细节上的反馈可以被抽象到宏观,从而隐去反馈支路。再举例:积分环节加上系数为-1的反馈,就变成了惯性环节。-------------------------------------------------------------------------------雨滴从空中落下,如果不是空气阻力,那么每粒雨滴都有子弹的杀伤力。雨滴越落越快,是因为重力做功积分的过程。雨滴不能落得更快,是因为空气对雨滴做了速度-力的反馈。
你看加号的输入输出的方向和个数,这里有两个输入,并联是一个输入两个输出,而且并联的终点也不同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