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英语教程1 The camgirl foxterry fox 的翻译

英汉翻译教程--汉英语言对比 第一部分 汉英语言对比 翻译教学和研究的经验表明: 翻译理论和技巧必须建立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分 析基础上。英汉互译的几项基本原则和技巧,如选词(Diction)、转换(Conversi on)、增补(Amplification)、省略(Omission)、重复(Repetition)、替代(Su bstitution)、变换(Variation)、倒置(Inversion)、拆离(Division)、缀合(C ombination)、阐释(Annotation)、浓缩(Condensation)、重组(Reconstruction), 以及时态、语态、语气、习语、术语等的译法,都集中地体现了英汉的不同特点。 机器翻译是让计算按照人们所制定的程序和指令进行不同语言的对比转换, 也离不 开对比分析。 翻译之所以困难, 归根结底是因为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 因此, 对比、 分析和归纳这些差异,便是翻译学的重要任务。 不同语言的对比分析不仅有利于教学和翻译,也有助于语言交际。通过对比分析, 人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外语和母语的特性,在进行交际时,能够有意识地注意不同语 言各自的表现方法,以顺应这些差异,防止表达错误,避免运用失当,从而达到交 际的目的。(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 纪德是最理解莎士比亚的法国作家之一。在他看来,“没有任何作家比莎士比亚 更值得翻译”,但同时,“也没有任何作家比他更难翻译,译文更容易走样”。纪德 对莎士比亚的理解是双重的,既是精神的,也是语言的。他在与莎士比亚的相遇与 相识中,经历了一系列的考验。对他在翻译中经历的这番历史奇遇,他曾在为七星 文库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集》撰写的前言中作了详尽的描述:描述了两种文化与 两种语言之间的遭遇,也揭示了翻译中译者所面临的种种障碍。 纪德首先看到的,是语言与文化层面的逻辑性, 这涉及到不同语言的思维方法。 他说:“莎士比亚很少考虑逻辑性,而我们拉丁文化缺了逻辑性就踉踉跄跄。莎士 比亚笔下的形象相互重现,相互推倒。面对如此丰富的形象,我们可怜的译者目瞪 口呆。他不愿意对这种绚丽多彩有丝毫遗漏,因此不得不将英文原本中用仅仅一个 词表示的暗喻译成一个句子。 原来像蛇一样紧紧盘成一团的诗意,如今成了松开的 弹簧。翻译成了解释。逻辑倒是很满意,但魅力不再起作用。莎士比亚的诗句飞跃 而过的空间,迟缓的熊虫一瘸一拐才能走完。”在紧密的逻辑与丰富的形象之间, 英语与法语的天平有所侧重, 在两者的遭遇中,译者的无奈与局限源于文化与语言 的巨大差异。 顶0? ? 16:57 回复2楼头脑清 醒的纪? ? ? ?冯卓 15 位粉丝德没有 丝毫责 备英语 或莎士 比亚的 语言的 意思, 相反, 在翻译 莎士比 亚的戏 剧中, 他充分 意识到 了母语 的缺 陷。他 说: “只 有在接 触外语 时,我 们才意 识到本 国语言 的缺 陷,因 此,只 会法语 的法国 人是看 不到缺 陷的。 ” 他的这 一观点 与德国 作家歌 德的观 点几乎 是一致 的。异 之于 我,可 作一明 镜,从 异中更 清楚地 照清自 身。在 这个意 义上, 与异语 文化的 接触, 有助于 认识母 语与母 语文化 的不 足。看 清了自 身的不 足,便 有可能 从异语 异文化 中去摄 取营 养,弥 补自 身,丰 富自 身。 在艰难 的翻译 中,纪 德亲历 了种种 障碍, 他结合 翻译中 的具体 例证, 作了某 种意义 上的剖 析与归 纳,其 中几条 颇具启 发性。 首先是 词语层 面的对 等问 题。他 指出: “几乎 总发生 这种情 况:即 使当一 个词指 的是精 确物 体,而 且在另 一种语 言中也 有精确 的对应 词,但 它是一 种联想 与模糊 回忆的 光环, 一种谐 波,它 在另一 种语言 中是不 一样 的,译 文中是 无法保 留的。 ” 纪德这 儿谈及 的,是 文学翻 译中一 个十分 微妙而 棘手的 难题。 从指称 意义上 看,甲 乙两种 语言中 的词可 以是相 对应 的,但 问题是 该词在 不同语 言中却 有可能 给人以 不同的 联想, 或具有 相当微 妙的内 涵意 义。这 样在翻 译中便 有可能 给译者 提出一 个问 题,那 就是寻 求指称 意义上 的对 应,还 是联想 意义上 的融 合?从 英语到 法语, 特别是 善于运 用词语 制造丰 富联想 意义的 莎士比 亚,给 纪德造 成的困 难,便 不仅仅 是语言 表达层 面的取 舍,而 是文化 意义的 移植。 其 次是面 对莎士 比亚戏 剧文本 中出现 的多义 性或意 义含糊 的情 况,纪 德又遭 遇到了 两难的 选择。 从翻译 的根本 任务来 看, “译 意”, 为 翻译的 第一要 义,而 理解是 译意的 基础。 但问题 是, “莎 士比亚 有无数 段落几 乎无法 理解, 或者具 有二、 三、四 种可能 的解 释,有 时明显 地相互 矛盾, 对此评 论家议 论纷 纷。有 时甚至 存在好 几种文 本,出 版商在 取舍时 犹豫不 定,人 们有权 怀疑最 通常接 受的文 本也许 是错误 的。” 面对这 种情 况,纪 德认为 译者无 疑要对 如下的 问题作 出选择 性的回 答:在 原文多 种的含 意中, “该选 择哪一 种?最 合理 的?最 有诗意 的?还 是最富 联想 的?抑 或,在 译文中 保持含 糊性, 甚至无 法理解 性?” 纪德给 自己或 给译者 提出的 这些问 题,是 值得每 一个文 学翻译 家去认 真思考 的。多 义可以 使读者 产生丰 富的联 想,而 意义的 含混则 有可能 给读者 开拓广 泛的想 像空 间。文 学文本 的多义 性和意 义含混 性问 题,是 文学理 论研究 者颇为 关注的 一个问 题,也 是译者 所应该 细加对 待的。 面对多 义的文 本,首 先要求 译者能 真正深 刻地领 悟到原 文本的 意义和 原作者 的意 图,这 是基础 的基 础,因 为只有 全面理 解了, 才有可 能从整 体的效 果出 发,经 过全局 地衡 量,作 出不可 避免的 取舍。 纪 德面临 莎士比 亚给他 造成的 种种障 碍和给 他出的 道道难 题,没 有像伏 尔泰、 夏多布 里昂等 前辈那 样对莎 士比亚 的“趣 味”或 文风加 以责 难,而 是从译 者的角 度,在 语言与 文化接 触与交 流的层 面,对 种种障 碍与困 难出现 的原因 进行了 分析。 在他看 来, “如 果说每 个译本 不可避 免地都 多多少 少背叛 了莎士 比亚, 但至少 不是以 同一种 方式。 每种译 文都有 其特殊 功效, 只有当 它们聚 合起来 才能重 现莎士 比亚天 才的绚 丽光 彩”。 经 过几个 世纪的 风风雨 雨,法 国人在 与莎士 比亚的 遭遇、 相识与 种种冲 突中, 最终看 到了莎 士比亚 天才的 绚丽光 彩,而 翻译在 其间起 到的作 用,是 谁也不 能否认 的。许 ( 钧, 《“遭 遇”莎 士比 亚》)? ? 17:27 回复3楼第一节 汉英词汇对比 一、词汇语义对比 汉语和英语都有丰富的词汇。汉英大量的对应词语是汉? ?英翻译的语言基础。两种语言中存在许多不相对应的词? ?冯卓 15 位粉丝语,主要表现为词语的空缺和词义的差别。例如: (1)车-vehicle [ 'vi:ikl ],car,truck,lorry,cart (2)穿,戴-wear 船-vessel,boat,ship,ferry,canoe 臂,膊-arm 门-door,gate 姑,婶,姨-aunt 酒-wine,liquor,spirit,beer 姐,妹-sister 人-man,woman 表兄弟,表姐妹-cousin 上列左右两端词语不完全对应,不对应现象给汉英翻译 造成一定的可译度障碍,需要进行适当的翻译处理,例 如:舅舅从桌上把花瓶拿去了。Mother’s brother has take n the vase away from the table.? 17:37 ?回复4楼二、词汇的语法对比 汉语的词类大约有十类,实词类有:名词、动词、形容? ?词、代词、副词、数词和量词,虚词类有:连词、介词、? ?冯卓 15 位粉丝助词、叹词等。英语也有十大类词,实词类包括名词、 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数词、代词,虚词类包括 介词、连词、冠词感叹词。1、两种语言词类划分的异同显而易见: (1) 英语的冠词和汉语的量词分别为各自所独有, 而没 有直接对应。 (2)汉英中名词、动词、实容词三大实词类基本对应, 虚词中的介词、连词也基本对应。 (3)汉语的助词是个特殊的词类,它包括结构助词、时 态助词、语气助词等,英语虽无此类助词,但其动词的 时态与体式,句式的陈述与疑问,词语之间的修饰关系 都分别与汉语的助词的功能相对应。 (4) 英语的副词较复杂, 只有一小部分能与汉语的副词 相当(程度、疑问、时间、范围、连接副词等)。汉语 中也没有英语的关系(代、副)词,但关系词在词义上 相当于名词,所以汉语的名词、代词有时译成英语的关 系词。 (5) 汉语名词中的方位名词在语义上与英语的介词有共 通之处。2、从数量上比较,汉英词类有如下不同特点: (1) 汉英语言中的名词、 动词和形容词作为开放性词类 在词汇中各占较大比重。 (2) 副词在汉语中数量相对较少。 英语中副词为实义词, 概因英语中很大一部分副词由形容词派生而来,数量众 多。 (3)介词与连词,英语多汉语少。连词也基本如此。 3、 从词类使用频率分析, 汉语多用动词, 英语多用名词。 汉语的动词在使用频率上远远高于英语,因为英语动词 的使用要受限制,一句话只要一个动词谓语,而汉语的 动词无此限制。 英语中代词、介词、连词的使用频率比汉语高。 英语数词的使用不如汉语多,因为汉语的成语及缩略语 依靠数词(词素)构成。 汉语的量词同英语的冠词一样,附属于各自的名词,使 用频率也同名词.? ? 17:38 回复5楼补充练习 给出下列词语相应的英文 1、贵贱 2、买卖 3、宽窄 4、深浅 5、开关 6、肥瘦 7、? ?咸淡 8、呼吸 9、厚薄 10、回去? ?冯卓 15 位粉丝『冯卓个人解答,仅供参考,部分翻译待议』 1、贵贱:gentle and simple 2、买卖:business 3、宽窄: width 4、深浅: depth 5、开关: switch 6、肥瘦: fatness & thinness 7、咸淡: salty & tasteless 8、呼吸: breath 9、厚薄: thickness 10、回去: go back? ? 17:49 回复 6楼三、汉英词类划分的理据比较及对汉英翻译的意义 汉语词类的划分主要依据词义,即词义的实与虚、动与? ?静、具体与抽象等。英语的词类依据是语法,词类与句? ?冯卓 15 位粉丝子成分有严格的对应关系。理据的不同造成汉英词类的 名同实异,从翻译理论上说,这就是词语“转类法”这一 翻译技巧的语言理据。从翻译角度归纳如下: (一)由于汉英词汇意义存在不对应现象,翻译时应通 过各种手段对靶语(英语)的词义加以补充或限定,技 巧上表现为词语的增减、阐释、借用、音译等。如: 1、 我进去看了, 只记得门警是瑞士兵士, 穿着黄色制服, 别的没有印象了。 I went there to have a look. All I remember now is that th e guards at the entrance [ 'entr?ns ] were Swiss [ swis ] soldi ers in yellow uniforms. 汉语为加强语气,对于一件事,往往从一个方面说了之 后,还要从另一个方面说一说。英语则不然,前面有了 All I remember now is. ..,后面如果再说 and I don't reme mber anything else,就显多余。[学习心得:英语忌讳累 述]“方面”、“方式”、“问题”、“情况”之类的范畴词,在汉语 句子里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但很有用, 可以使句子流畅。 汉译英时,范畴词可以不译,英译汉时,可以酌情使用。2. 中国有 12 亿多人口, 陆地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 界平均水平。 China has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1.2 billion,and its lan d natural resources per capita [ 'k?pit? ] are lower than th e world’s average. 此处“水平”未译。 [资料补充:1,capita (牲畜的)总(头)数,capit-/cap 词根头. 2, billion : adj.十亿(的), million:百万,百万的小数点往左 移动 3 位,即扩大 1000 倍为 10 亿,因为 1 万万已经是 1 亿了,而 1 亿的时候小数点只移动了 2 位。-千万-万万 -。注意区别。]? ? 18:00 回复7楼(二)由于词汇使用频率的不对应,翻译时不能拘泥于 字面的对应,而应以整体意义为重,灵活变通。技巧: 某些词汇手段表达的意义,可以用另外的词汇来表达,? ?甚至使用非词汇手段达到目的。如:? ?冯卓 15 位粉丝1、 前门驱虎, 后门进狼。 Fend off one danger only to fall p rey to another. 译文中不见了“前门”、“后门”、“虎”和 “狼”。 [资料补充:1,Fend off:挡开。prey [ prei ],n. 捕食; 牺牲者;被捕食的动物,联想记忆,被捕食的动物 prey 只能祈祷 pray. 也可译为 to drive the tiger away from the f ront door and let a] 2、汉语表示疑问句用语气助词“吗”,英语则使用词序倒 装。 3、汉语用时态助词表时间,英语里用动词变化表时态。 4、汉语用词汇手段,英语用语法手段。? ? 18:06 回复 8楼(三)由于词类的性质不同,词类的转换便成了汉英翻 译中经常使用的技巧。 常见的有:? ? ?冯卓 15 位粉丝?1、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之间的互相转换。 2、名词向代词的转换。 3、 动词向介词的转换。 词类转换法的采用可以使译文多 样化。 如:1、代词的使用,在英语和汉语里有很大的不同。总 的来说,英语代词用得多,汉语代词用得少。因此,英 译汉时,有些代词可以不译。汉译英时则要在适当的地 方增加代词, 特别是物主代词。 有时要用代词避免重复, 才符合英语的说法。 (1)朱德想起自己的年龄,他已三十六岁.... Chu Teh remembered his age. He was thirty-six... (2) 英语有时在句子里先出代词, 然后再出它所指的人 或物。汉语一般是先出实词,然后才用代词。 朱德顾不得拉过的椅子,端端正正地站在这个比他年轻 十几岁的青年面前,用平衡的语调说明自己的身份...... Ignoring the chair offered him,Chu Teh stood squarely bef ore this youth more then ten years his junior and in a level v oice told him who he was. ..... 2、 形容词与副词在英语里是两个非常活跃的词类。 其词 义往往随前后搭配而变化,其用法也特别灵活。若与汉 语相比较,则会发现有时与汉语是一致的,有时则有很 大的差距。这两个词类有些共同的特点,而且翻译时往 往可以互相转换。 周恩来举止优雅,待人体贴...... Chou was a quiet and thoughtful man...... 3、她满意地走了。 She went away with satisfaction. She went away satisfied.? ? 18:57 回复9楼补充练习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运动”一词的翻译: 1. 五四运动发生于 1919 年。? ?2.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冯卓 15 位粉丝3. 篮球是一项竞技性运动。 4.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5. 这种策略太像一场选举运动了。 6. 由于这次抵抗运动的成功, 帕克斯成为闻名于世的“民 权运动之母”。 7. 他们正在开展大规模植树运动。 8. 约翰?布朗领导了一场反奴隶制的正义运动。? ? 19:52 回复10 楼『冯卓个人解答,仅供参考,部分翻译待议』 The Five-four New Culture Movement was happened in 19 19.? ?Promote physical culture and build up the people's health.? ?冯卓 15 位粉丝Basketball is a competitive [ k?m'petitiv ] sport. Develop patriotic [ ,p?tri'?tik ] health campaign [ k?m'pei n ]. This strategy is too much like an election campaign. As a result of the success of this resistance movement, Park es has become famous in the world as &mother of the civil ri ghts movement &. They are carrying out a forestation campaign in great force. John Brown led an anti-slavery justice movement.? ? 19:53 回复11 楼was happened in 1919. 去掉 was …? ?? ?冯卓 15 位粉丝? ? 20:18 回复12 楼第二节 汉英句子对比 一、语义型句子和语法型句子? ?汉语句子为语义型或意合型,英语句子为语法型或形合? ?冯卓 15 位粉丝型。换言之,汉语句子的根据在语义,英语句子的根据 在语法。比较下例原言语及译文中的标点使用: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 只见那后台里, 又出来一位姑娘, (。)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 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之姿,(。) 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刘鹗《老残游记》第二 回) Amidst the feverish bustling,there appeared on the stag e a girl about eighteen or nineteen years old,dressed up jus t like the former. Her face was shaped like melon-seed. He r beauty was above the average woman-charming but not co quettish,and a clarity of complexion but not coldness.? ? 01:17 回复13 楼汉语中无主语句和无动词句较多,英语句子主语和动词 则不可或缺。即使充当句子主语或谓词并无实际意义, 也须加上这个词以满足语法形式的要求。如:? ?? ?冯卓 15 位粉丝1、看样子要变天了。It seems the weather is changing. 2、不行!It won't do! 下面是一些比较典型的汉语单句,比较其英译文并找出 汉英对应的句式来: 1、鲁迅是绍兴人。[主语+名词谓语] Lu Xun was from Shaoxing. [SVC] 2、这个姑娘很漂亮。[主语+形容词谓语] That girl is very pretty. [SVC] 3、他打破了杯子。[主语+谓语+宾语] He broke the glass.[SVO] 4、天上挂着一轮明月。[主语(处所)+谓语+宾语(存 现句)] A bright round moon hangs in the sky.[SVA]? ? 01:17 回复14 楼二、“话题-说明”结构与“主语-谓语”结构 赵元任先生在 《汉语口语语法》 (1986) 一书中指出: “在 汉语里把主语、谓语当作话题和说明来看待,比较合?适。”。?冯卓 ?15 位粉丝汉语句子的“话题”与“说明”是从句子顺序上说的。“话 题”是说话人想要说明的对象,总是放在句子开头处。如 果语言环境或上下文能暗示话题,也可能省略不提。“说 明”部分位于话题之后,对话题进行说明、解释或质疑。 请分析下例中“话题-说明”部分是如何转化为英语“主语谓语”结构的: 有个叫毛满珠的哑巴姑娘,翻过几重山来找王斌,痛苦 地做着各种手势,要求得到帮助。 There was a dumb girl called Mao Manzhu,who traveled o ver ranges of mountains to come to Wang Bin. With various painful gestures,she b egged for Wang's help. 三、“板块”或结构与“多枝共干”结构 由于汉语的“意合”特点,有些汉语句子的内部成分常常 一一罗列,呈现并排式结构,外形上没主从之分,层面 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标记。有人形象地把这种句子称为 “板块”式结构,也有人称为“竹节”式结构。英语句子的 “主谓结构”为句子主干,其它成分则通过各种连带附加 关系附着在这条主干上,犹如树枝与树干的关系。人们 把英语句子的这种结构称作“多枝共干”型。在下面的译 例中,原文小句的并列关系,到英文里变成了主从关系 或偏正关系: 他们进行挑衅活动,制造紧张局势,必须马上停止。 They must stop all their provocations at once,which creat e tensions.?? ? 01:19 回复 15 楼dumb [ d?m ] adj. 哑的,无说话能力的;不说话的,无声 音的 various [ 'vε?ri?s ] adj. 各种各样的;多方面的? ?gesture [ 'd?est?? ] n. 姿态;手势? ?冯卓 15 位粉丝provocation [ ,pr?v?'kei??n ] n. 挑衅;激怒;挑拨 tension [ 'ten??n ] n. 张力,拉力;紧张,不安;电压? ? 01:35 回复16 楼补充练习 下面的句子在翻译时需要在英文句中增加表示逻辑关系 的词语,使原文隐含的语义关系显现出来。试译:? ?1、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冯卓 15 位粉丝2、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冯卓个人解答,仅供参考,部分翻译待议』 1、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We will not attack unIf we are attacke d,we will certainly counterattack. counterattack [ 'kaunt?r?,t?k ] vt. 反击;反攻 另译:Tit for tat is fair play. 固定用法,其中 tit 和 tat 都是轻打、轻击的意思。如下 翻译: Tit for tat. 以牙还牙,针锋相对。2、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The enemy advances, the enemy camps, the enemy tires, the enemy retreats, we purs ue.& Enemy 是**名词 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If you venture nothing, you will have nothing. A faint heart never win fair lady. No venture,no gains. 机器错译:Nothing venture, nothing have. 搞笑翻译:blue who see and whose?? ? 01:59 回复17 楼四、“左分支”结构与“右分支”结构 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基本上是首先考虑事物的环境和外围? ?因素,然后考虑具体事物或中心事件。西方人的思维模? ?冯卓 15 位粉丝式正相反,首先考虑中心事物,然后才加上外围因素。 如图所示: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表现到句子结构上,就是汉语中 的状语总放在谓语或句子主体前边, 形成“左分支”结构, 整体上显得头大尾小,有人将其比作“狮子头”形状。例 如: 村东头的王大妈来了,受坏人欺骗的村民们也来了。 There came Aunt Wang who dwelt at the eastern end of th e village,and also came the villagers who had been deceiv ed by the scoundrel. dwelt [ dwel, dwelt ] v. 居住;deceive [ di'si:v ] v. 欺骗; 行骗,scoundrel [ 'skaundr?l ] adj. 卑鄙的 n. 恶棍;无赖; 流氓 英语句式正相反。英语的定语成分除单词外,多数都置 于中心词之后。多数英语状语的正常位置也是置于主干 成分之后,由此形成了英语的右分支结构,句子多为前 短后长,有人将其形容为“孔雀尾”。 例如:去年他为了完成一个项目在实验室用计算机努力 地干了十个月。 He worked hard with a computer in the lab for ten months i n order to complete a project last year. complete [ k?m'pli:t ] adj. 完整的;完全的;彻底的 vt. 完 成 project [ 'pr?d?ekt, 'pr?u, pr?'d?ekt ]? ? 14:29 回复18 楼补充练习 按照要求将下列句子译成英文:? ? ? ?冯卓 15 位粉丝1、照他看来改革是唯一的出路。(用插入语) 2、白求恩大夫刚到时虽然很累,但他立即便开始工作。 (用关系从句) 3、中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用倒装句)4、他尽管视力不好,但反应敏捷、判断准确。(用简单 句) 5、这位部长在报道中说教育投资没有达到要求。(用被 动式) 6、做伟大事业的人,做事与其说是靠一阵子努力,毋宁 说是靠坚持不懈的苦干。(not so much) 7、若不是你相助,他就失败了。(but not) 8、那位年青女小提琴手使所有的竞争者相形见绌。(ou tshine) 第三节 汉英语体风格对比 语体一般可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种。口头语体包 括谈话语休和演说语体;书面语体又分为四类:事务语 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相文艺语体。语言的风格可分 为语言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不论是语体 还是风格,都是从语音、词汇、语法上体现出来的。 一、汉英语体风格在词汇上的表现 不同语体风格的词语在使用组合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待 点。有些词语经常在某一语体中使用,而不在其它语体 中使用,这些词语也就带上了某种语体的待殊色彩。词 语的语体色彩在同义词中持别明显。 词语的语体色彩与词语的成分和来源有一定的联系。汉 语是词汇丰富的语言之一,有不少文言词,也吸收了不 少外来词语。汉语语体基本分为文白两大块,相当于书 面与口头、正式与非正式的语体。还有众多的方言土语, 也给汉语语体增添了变化。方言词带有口头语体的色彩, 外来词和古词语带有书面语体的色彩。 例如, 汉语表达“d ie”的概念除了“死”之外,还有“卒”、“殁”、“归西”、“登 腿儿”等。 英语中具有语体色彩的同义词语有三类;一类是英语本 族词(native words),一类是外来词(loan [ l?un ] word s:拉丁语、法语、希腊语等),另有一类为习语同义词 (synonymous [ si'n?nim?s ] idioms)。源于拉丁语、希腊 语和法语的词语往往比本族词更为正式,多用于科技、 学术、事务性文体中,具有书面特征;习语则显得生动 活泼,具有口语特点。如英语表达“死”的词语除“die”之 外,还可用“to cease”、“to pass away”、“to kick the bucke t”等。语体要素一般在整个语篇上表现,翻译时不必在字 面上一一对应。只要某一种语体要素的总量在原文和译 文中都占相当比例,就可以使原文的语体风格在译文中 得到体现。? ? 14:41 回复19 楼二、语体风格在句法上的表现 汉语句式复杂多样,从结构上分为单句和复句,从其它方面? ? ?冯卓 15 位粉丝?可分为主谓句、无主句、流水句、连动句、主题句等,也可 分为散句如长、短句,整句如对偶句、排比句、顶真句、回 环句等。 ? ? 14:47 回复20 楼英语句子从结构上分为简单句、并列句与复合句,从长度上 分为长句与短句,从修辞角度分为松散句(loose sentence)、? ? ? ?冯卓 15 位粉丝平衡句(balanced sentence)、圆周句(periodic [ ,pi?ri'?dik ] s entence)、完整句(complete sentence)和片语句(sentence f ragment),从主谓先后上分为正装句与倒装句。翻译中应把 握两种语言各自在文体和句式对应上的不同特点,英译时不 拘泥于汉语原文句式,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语体恰当的英 语句型。? ? 14:48 回复21 楼三、篇章语体对比 汉英书面文章都可分为事务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和文? ? ? ?冯卓 15 位粉丝艺语体四类。 (一)事务语体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之间相 互处理事务的一种语体,它包括公文文件、规章制度、日常 应用文三大类。如通知、公告、调查报告、法规、条例、注 意事项,书信、条据、使用说明等。 事务语体在语言上的持点有:第一,有固定的程式,如中英 文信件都各有其固定格式;第二,有一套固定的习惯用语。 如中文信中称谓很少用“亲爱的’’字眼,但英文中不论对方是 谁一律冠以“Dear…”。中文里的某些习惯用语还保留了一些 古语成分、如“此致”、“兹”等;英文也有自己的一套语言模 式。第三,事务语体用词明渐准确,避免发生歧义和误解, 句式周密、严谨、简练。如: ? ? 14:58 回复22 楼甲方和乙方本着友好合作的精神签订本令同,根据合同,甲 方聘话乙方为外籍工作人员,今同条款如下:(合同)? ? ? ?冯卓 15 位粉丝This contract is made in a spirit of friendly cooperation by and b etween Party A and Party B,whereby Party A shall invite Part y B for service as foreign staff on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stipul ated [ 'stipjuleit ] as follows: (二)科技语体包括科学专著、学术论文、科技报告等。最 大的特点是专门术语多,词义单一、精确。句子较长且复杂, 句法完整、严密。英文科拉语体还以其客观性、非人化和多 用被动式而区别于其它文体。如: 本文介绍了以传统机车外型为基础、对机车端部适当流线化 的准高速机车气动外型的设计方法,并具体应用到韶山 8 型 准高速电力机车气动外型多方案设计,最后风洞实验证明此 种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method of aerodynamic [ ,ε?r?u dai'n?mik,-k?l ] configuration of quasi -high [ 'kweizai ] adj. 准 的;类似的 speed electronic locomotive which is based on confi guration of traditional locomotive with both ends partially stream lined. This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design work of severa l types of aero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SS8 quasi-high speed ele ctronic locomotive.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method has been confir med by the model wind-tunnel testing data. (三)政论语体。包括社论、时评、宣言等,有些新闻通讯 也属于此类。特点是使用各种其它语体的手段,增加其表现 力、感染力、号召力和鼓动性。例如: 有人说这是阴谋,我们说这是阳谋。 Some people said this we say it was an ove rt [ '?uv?:t, ?u'v?:t ] adj. 明显的;公然的;[律]蓄意的 one. ? ? 14:58 回复23 楼(四)文艺语体。文艺语体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客观现实 的,特点是广泛运用带有感情色彩和描绘色彩的语言成分。? ? ? ?冯卓 15 位粉丝语言的形象性是最主要的特征。例如: 有女阿宝,绝色也。日择良匹,大家儿争委禽妆,皆不当翁 意。生时失俪,有戏之者,功其通媒。生殊不自揣,果从其 教。(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 译文 I:He had a daughter Abao――an unrivaled beauty seekin g for a good spouse――who was much sought after by wooers o f lofty birth but none was eligible to her father. uen was then a wi dower. Someone duped him to send a matchmaker. So he did, un aware of his inadequateness. 译文 II:He had a daughter of peerless beauty named Ah-pao,a nd to choose for her an excellent husband was his constant thoug ht. Sons of the nobility had vied with each other to win her,but t he father deemed none of these suitable. Sun at that tim someone in the jest told him he should have a matchm aker seek Ah-pao for him in marriage. Sun,having no real estim ate of himself at all, followed the advice. 译文 I、 均摘自 ( II 《中 国翻译》88―6“译文比较”) 从语体上看、译文 II 更接近原文。译文 I 中出现了“spouse”、 “wooer”、“eligible”、“inadequateness”等词,其语域属于正式 文体。语体还可以从另一角度分为描写(description)、叙述 (narration)、说明(exposition)和论证(argumentation)四 类。? ? 14:59 回复 24 楼补充练习 将下列句子译成英文:? ? ?冯卓 15 位粉丝?1.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 产品 A 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突破性治疗药物。 3. 兹经买卖双方同意按照以下条款由买方购进卖方售出以下 商品。 4. 兹奉告,该商品可即期装运。 5. 此端向上! 6. 勿近潮湿! 7. 在城市中心,拥有森林、湖泊的临湖别墅。? ? 15:00 回复25 楼第四节 汉英节奏特点以及对语言的影响 汉语是声调语言(tone language),英语是重音语言(stress l? ? ? ?冯卓 15 位粉丝anguage),两种语言各有自己的节奏特点。 一、音节扩充 汉语为了顺应句子节奏的需要,有时需将单音词扩充为双音 词,或把双音节词扩充为四音节词。英语的构词与音节搭配 与汉语完全不同,所以在同类情况下不需要添加这样的结构 成分。 他于是蹲下便拔,而门口突然伸出一个很圆的头来。(《阿 Q 正传》) He knelt down and began pulling,when suddenly a round head a ppeared from behind the gate.(Tr. Yang Xianyi) 翻译时,要真正理解这类词语,不要逐字死译。汉语双音及 多音节词中,有些字是义素,用来表意,有些字是形素,可 能只用来补充音节。 二、词语重复 汉语为了追求音节的平衡和句法的完整性,往往需要重复, 而英语以简洁为宗旨,尽量避免词语的重复。例如:1、他的工作是洗桌子和漆桌子。He was to wash [ ] and paint t ables. 2、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 都是错误的。Ideas of stagnation,[ ] pessimism,[ ] inertia an d [ ] complacency are all wrong. 补充练习 一、翻译下列词语,注意由于音节关系而增加或减少的词语 的译法 1. 老师 2. 大师 3. 反左 4. 反右 5. 脱贫 6. 任重道远 7. 日新月异 8. 卧薪尝胆 9. 救死扶伤 10. 扶贫帮困? ? 15:01 回复26 楼二、翻译下面的段落 按国际五星级标准设计建造的涉外旅游度假村,与大自然亲? ? ?冯卓 15 位粉丝?密融合犹如“海上花园”上一片宁谧安详的绿洲,拥有各类完 善的高级客房及套房 115 间、提供品种丰富的中西佳肴、设 备齐全的会议场所以及舒缓身心的休闲设备……无论是商务 会议或休闲度假,厦门日月谷度假村均是您最佳的选择。 参考书目 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上海: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002. 胡兆云. 《语言接触与英汉借词研究》.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 社. 2001. 李定坤. 《汉英辞格对比与翻译》.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社. 1994. 李瑞华(主编).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1996.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潘文国. 《汉英语对比纲要》.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 社. 1997. 彭宣维. 《英汉语篇综合对比》.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邵志洪.《英汉语研究与对比》 上海: .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 997. 王还(主编). 《汉英对比论文集》.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 版社. 1993. 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 03. 萧立明. 《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2002. 熊文华. 《汉英应用对比概论》.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 版社. 1997. 杨自俭、李瑞华(主编).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 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3)》. 上海: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 2000. 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4)》. 上海: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 2002. 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5)》. 上海: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 2004. 赵世开(主编). 《汉英对比语法论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 1999. 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上 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 19:21 回复27 楼第二部分 汉英文化比较? ? ? ?冯卓 15 位粉丝“文化的内涵丰富,包括社会组织、政经制度。学术思想、风 俗习惯等等,语言也在其内。……学英语,既要在语言之大 学,也要在语言之外――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学。”(王宗炎, 1993 年)现在人们认识到,语言至少有两套规则:一是结构 规则,即语音、词汇、语法等,二是使用规则,即决定使用 语言是否得体的诸因素。一句完全合乎语法的话,用于不恰 当的场合,说得不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地的社会风 俗习惯,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 果。语言的使用规则实际上就是这种语言所属文化的各种因 素。因此,学习和运用外语必须了解与这种外语有密切关系 的文化。如果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保证所造的外语句子结构 正确,那么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保证使用外语得当。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文文化》) 第一节 文化和语言的关系 一、文化 成雨村先生在《语言?文化?对比》一文中,对广义文化和狭义 文化作了精辟的概括:“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 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社会 意识形态、以便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有时也持指 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神财富,以便与政治、 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知识和设施相区别。”(见《外语研究》 1992 年第 2 期) 广义的文化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1)物质文化,如建筑物、 服饰、食品、工具等; (2)制度习俗文化,包括制度、法规, 以及相应的设施和风俗习惯等;(3)精神文化,包括价值观 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也包括哲学、科学、文学艺术 方面的成就和产品。 二、文化中的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说, 文化是语言活动的大环境。文化反映在语言文字中,文化又 存在于使用该语言文字民族的知识结构中。语言中的文化因 素与人们头脑中的文化意识相互作用,由此完成人际交流的 任务。原有的文化环境一旦改变或失去,或文化得以寄托的 语言系统发生变化,文语联系就要中断,仅靠语言本身的概 念意义,交流的任务可能难以完成,甚至失败。 三、语言中的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人类的各种文 化只有通过语言才能传播、交流、发展、延续。所以各种文 化因素都能在语言中找到根据。语言文字中处处都打有文化 的烙印,语言活动过程中时时可见文化的踪迹。 第二节 语言中的文化因素解析 语言中的文化因素.绝大部分蕴含在常用词语、句式和语用 意义中。下面分别从词汇、词组、句式等方面举例说明。 一、词汇中的文化 文化意义指词语概念意义之外的、能产生联想的内涵意义, 具有这类双重意义的词语往往构成翻译的主要障碍,因为它 们常常兼指多意,甚至以内涵意义为主。这样的词语,虽然 能在英语里找到概念相同的词语,却可能出现文化含义的不 对应或假对应。如: (1)红(喜庆)一―red(暴力) (2)白(丧服)――white(婚妙) (3)蓝(蓝色)――blue(清高,忧郁,淫秽) (4)黄(王权,淫秽)――yellow(怯懦) (5)牧童(悠闲)――cowboy(冒险) (6)农民(忠厚朴实)――Peasant(心胸狭窄) (7)狗(鄙视)――dog(同情) (8)龙(高贵)――dragon(凶恶) (9)月亮(团圆)――moon(虚幻) (10)宣传(中性词)一―propaganda(贬义词) (11)乌鸦(“黑”)――raven(凶兆) (12)喜鹊(善言,吉祥)――magpie(喋喋不休) (15)猫头鹰(凶兆)――owl(聪明) (14)老天爷(大自然)――God(宗教) (15)精神文明(政治)一―spiritual civilization(宗教) (16)芭其叶(“扇子”)――leaf of a palm(胜利) 汉语和英语部有大量的成语、谚语和比喻手段,其结构、语 义相用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处具体文化环境的制约,因此 一般能够比较突出地反映文化和语言的差异。这类词语的交 际价值在于语用意义,具有强烈的文化持征。? ? 19:21 回复28 楼下列汉英表达意义不同,请试辨析。 (1)高校――high school? ? ? ?冯卓 15 位粉丝(2)服务站――service station (3)休息室――rest room (4)儿戏――child’s play (5)金砖――goldbrick (6)大忙人――busybody (7)政治运动――political campaign (8)令人发指――to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 (9)被踢出去――to get a kick out of something (10)各吹各的号――to blow one’s own horn / trumpet (11)锦上添花――to gild the lily (12)亡羊补牢――to 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has b een stolen? ? 19:38 回复 29 楼三、语用方面的文化差异 话语的语用意义与文化环境关系密切,失去文化大背景,原有的? ? ? ?冯卓 15 位粉丝语用意义就无从体现,或在不同文化背景中被赋予始料不及的其 它意义。语言中凡涉及社会应酬与人际关系的词语多有独特的民 族文化的烙印。如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吃饭了么?”。汉语的告别语 用“您走好”、“恕不远送”等,英语则用“See you”、“Good-bye”、“Good day”、“Good night”等。中国人说自己 时用谦称,指对方时用敬称。? ? 19:38 回复30 楼叫对方“老李”能表示亲热,称呼“李老”则表示恭敬。而英美人则 不喜欢“老”(o1d)字。中国人有大量自谦词,如“寒舍”、“敝人”、? ? ? ?冯卓 15 位粉丝“犬子”、“贱内”、“老朽”、“拙作”、“愚见”等;对他人则有诸多敬 称,如“您”、“令尊”、“令堂”、“贵舍”、“贵校”、“高见”、“大作”、 “鸿论”等。英美文化中“自贬”成分较少。? ? 19:39 回复32 楼接受礼 品或谢 意时国? ?人往往?冯卓 15 位粉丝自谦一 番,说 ?“不敢 当”、 “过奖” 等,西 方人则 坦率地 认可, 使用“I’ m so gl ad …”、 “It’s s o lovel y”、 “Th ank yo u”等。? ? 19:40 回复33 楼补充练习 将下列句子译成英文: 1.令尊高寿?? ?2.上哪去?(见面打招呼)? ?冯卓 15 位粉丝3. 借光! 4.慢走! 5.您在哪儿发财? 6.拙著已于上月出版。 7. 何时请光临寒舍。 8. 路上辛苦了。? ? 19:40 回复 34 楼第三节 文化与翻译 汉语译成英语时,不但文化载体改变了,文化的读者环? ?境也不复存在了。这时就会出现两种情形:一、靶语没? ?冯卓 15 位粉丝有相应的词语来承载源语的文化因素,形成词语空缺。 二、译文受众缺乏理解原文所需要的文化背景知识,或 以自己的文化背景去理解译文,造成误解。翻译时应准 确把握原文的文化含义,恰当传译。 一、概念意义与文化意义完全相同 此类词语能够“直译”。例如: 1. 露面 to show one's face,to show up. 丢脸 to lose face,face -losing 老手 an old hand 笑柄 a laughing stock 碰壁 run one's head against a wall 好心 kind -hearted 祸不单行 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 趁热打铁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混水摸鱼 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 花钱如流水 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s 一只耳朵听,一只耳朵冒 to go in at one ear and out at th e other? ? 19:42 回复35 楼2. 三月里刘熏宇来信,说互生病了,而且是没有希望的 病,医生说只好等日子了。四月底在《时事新报》上见 到立达学校的通告,想不到这么快互生就殁了!(朱自?清《哀互生》)?冯卓In March I heard from Mr. Liu Xunyu that Husheng was sic ?15 位粉丝?k and hopelessly sick at that. The doctor said there was noth ing he could do but wait for the day to arrive. Toward the e nd of April,I came across an obituary issued by Lida Scho ol in the newspaper Current Affairs. How quickly the day h ad arrived!(刘士聪译) 分析:原文中的“等日子”直译成“wait for the day to com e”,在上下文的衬托下,意思不难理解,而且表达出原 文的含蓄和委婉。最后一句用“How quickly the day had a rrived!”译“殁”字,既与上文相呼应,表达出“死”的意思, 还更能体现原文的感叹语气, 并且保留了“殁”字的含蓄。 称得上是一例妙译。? ? 19:44 回复36 楼二、概念意义对应,文化意义空缺 原文词语在靶语里有概念意义的对应词,但没有原文的? ?文化意义,常见于比喻性词语。如“胸有成竹”译为英文? ?冯卓 15 位粉丝的“He has long had a fully-grown bamboo in his bosom”, 就丧失了比喻意义。此类词语的概念意义仅是手段,比 喻意义才是目的。翻译时可意译,或借用英语的喻体。 例如:? ? 19:49 回复 37 楼老王和我算是柳家大院最“文明”的人了。“文明”是三孙 子。(老舍《柳家大院》)? ?? ?冯卓 15 位粉丝? ? 19:50 回复38 楼百度敏感 本例子中的“三孙子”是中国尊卑文化所产生的骂人词 语,如直译为“third grandson”,难为英美人士所领悟,? ?故改译为具有西方特色的咒骂语。? ?冯卓 15 位粉丝? ? 19:50 回复39 楼2.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红楼梦》) 译文 I:She looked more sensitive than Pikan,more delic ate than Hsi Shih.(Tr. Yang Xianyi)? ?译文 II:She had more chambers in her heart than the mart? ?冯卓 15 位粉丝yred Bi G And suffered a tithe more pain in it than the b eautiful Xi Shi.(Tr. David Hawkes) 本例集中体现了汉语的文化意义、修辞手法以及比喻用 法。“比干”与“西子”所包含的文化含义及典故一时无法 向译文读者交代明白,所以译文 I 仅传达原文的基本用 意,即聪颖灵气和孱弱的美姿。译文 II 试图传达这两个 词的文化含义,却忽略了更为重要的比喻用意,致使整 体意义不够忠实。三、概念意义不同,语用意义不同 1. 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 后大骂其新党。(鲁迅《祝福》) When we met,after exchanging a few polite remarks he sa id I was fatter,and after saying that immediately started a v iolent attack on the revolutionaries.(Foreign Languages Pr ess,1972) 分析:中国读者对于“说我胖了”容易理解,这是中国人 重逢时的寒暄语之一。英美人士不明个中缘由,且忌讳 肥胖,很容易以为是一种规劝和告诫。因此应增添解释 性词语。试改译如下: After exchanging a few polite remarks when we met,he o bserved that I looked &fat&, having made that complime and ntary remark he launched a violent attack on the revolutiona ries.? ? 19:52 回复40 楼2.(凤姐:)“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 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红楼梦》) 译文 I:&And everything about her so distingue! She doesn? ?'t take after your side of the family,Grannie,she's more li? ?冯卓 15 位粉丝ke a Jia.&(Tr. David Hawkes) 译文 II: &Her whole air is so distinguished! She doesn't tak e after her father,son-in-law of our Old Ancestress,but m ore like a Jia.&(Tr. Yang Xianyi & Gladys Yang) 分析:凤姐在贾母面前称赞林黛玉,又说她不像贾母的 外孙女,而像亲孙女,是在借黛玉恭维贾母。译文 I 中 的“your side”讲的虽然也是真话, 却并不中听, 不讨贾母的欢喜, 也不是凤姐的用意。译文 II 用“her father”替代了贾母,既澄清了“外孙女”所含的语义关系, 又达到了原文语用的目的。 翻译时要特别小心英语某些词语的负面联想意义,注意 避免无意间产生的有悖于原文用意的意思。下面的英译 文在英语文化中可能引起不好的联想,试改译: (1)“蓝天”牌牙膏――“Blue Sky” brand tooth paste (2)“白象”牌电池――“White elephant” brand battery (3)“金龙”牌电扇――“Golden Dragon” brand electric fa n (4)“芳芳”牌牙膏――“Fang Fang” brand tooth paste (5) “金鸡”牌鞋油――“Gold Cock” brand shoe blacking (6)“银耳”汤――“white fungus” soup (7)“金三角”经济开发区――a special economic develo pment zone: a “Golden Triangle” 练习 下列成语性词语多含有比喻,基本意思相同,但比喻的 形象在中文和英文中有区别。在英译文的空线上加上适 当的词,以完成该习语的翻译。 1. 缘木求鱼 to seek a hare in a _________'s nest 2. 大海捞针 to look for a needle in a ______stack 3. 一箭之遥 at a ________'s throw 4. 守口如瓶 dumb as an _____ 5. 面如土色 as white as a __________ 6. 胆小如鼠 as timid as a 7. 一模一样 as like as two ______ 8. 蠢得像猪 as stupid as a _________ 9. 瓮中之鳖 like a rat in a _______ 10. 犟得像牛 as stubborn as a _______ 11. 睡得死沉 sleep like a _________ 12. 对牛弹琴 to cast ________ before _________ 13. 一丘之貉____________of a feather 14. 掌上明珠 the _____ of one's eye 15. 像落汤鸡 as wet as a drowned ____________ 16. 满腹文章 have a __________crammed with knowledg e 17. 聋得像石头 as deaf as a _______ 18. 像没头苍蝇 as blind as a ______ 19. 无风不起浪 no _______ without _______ 20. 挂羊头卖狗肉 cry up ___________and sell vinegar 参考书目 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 版社,2004. 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 出版公司. 2001. 毕继万.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国卷》. 上海:上 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 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郭建中.《文化与翻译》 北京: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 000.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 上海: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 997. 金惠康. 《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 社. 1998. 金惠康. 《跨文化交际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 公司. 2003. 金惠康. 《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 出版公司. 2004. 孔慧怡. 《翻译?文学?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 99. 李瑞华(主编).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上 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刘宓庆. 《文化翻译论纲》.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 9. 吕俊《跨越文化障碍DD巴比塔的重建》. 南京:东南大 学出版社. 2001. 申小龙. 《语言的文化阐释》. 上海:知识出版社. 1992. 汪福祥、伏力. 《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 北京:外文出 版社. 2003. 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 997.? ? 19:52 回复41 楼(1)It was Friday *and soon they'd go out and get drunk. 星期五发薪日到了,他们马上就要上街去喝得酩酊大 醉。? ?*星期五[Friday]为英国的发薪日。如不解释,译入语读? ?冯卓 15 位粉丝者就不会明白英国人为什么要在这一天上街去大吃大 喝。 (2)While it may seem to be painting the lily, I should lik e to add somewhat to Mr.Alistair Cooke's excellent articl e. 我想给阿利斯太尔?库克先生的杰作稍加几笔, 尽管这也 许是为百合花上色,费力不讨好。 *在西方人眼里,百合花是高贵、贞洁、美丽的象征,故 为百合花上色自然是做徒劳无益之事。 lily [ 'lili ] ? n. 百合花,百合;类似百合花的植物;洁白之物 ? adj. 洁白的,纯洁的? ? 01:00 回复42 楼(3) Even before they were acquainted, he had admired Osbo rn in secret. Now he was his valet, his dog, his man Frida y.?他没有认识奥斯本之前,已经暗暗佩服他。如今便成了?冯卓他的听差,他的狗,他的忠仆星期五*。 ?15 位粉丝?*星期五(Friday)是《鲁滨逊漂流记》故事中 Robinson Cr usoe 的忠实奴仆。 valet [ 'v?lit ] ? n. 贴身男仆;用车的人;伺候客人停车 (4)The man who waters his grass after a good rain is carr ying coals to Newcastle. 刚下一场及时雨,那人却又为草坪浇水,真是把煤运到 纽卡斯尔,多此一举。 *纽卡斯尔:英国煤都。? ? 01:00 回复43 楼(5)I am as poor as Job, my lord, but not so patient. 我象约伯一样穷的,大人,可是却没有他那样的好耐 心。? ?*在《圣经》中,约伯以忍耐贫穷著称。? ?冯卓 15 位粉丝(6) &Oh! Tell us about her. Auntie,& cried imogen. & I ca n just remember her. She's the skeleton in the family cupbo ard, isn't she?& &哦,给我们讲一讲她的事儿吧,好姑姑,&伊莫根嚷嚷 道,&我几乎记不得她了,她是咱们家衣橱里的骷髅,丑 得见不得人,是吗?&? ? 01:01 回复 44 楼(7) The May-day dance, for instance, was to be discerned o n the afternoon under notice, in the disguise of the club reve l, or &club-walking& as it was there called.? ?譬如现在所讲的那个下午里, 就可以看出五朔节舞*旧风? ?冯卓 15 位粉丝以联欢会的形式出现。 *五朔节舞:英国风俗,五月一日奏乐吹号,采取树枝、 野花、装饰门窗,在草地上竖起五朔柱,围柱跳舞,并 选举五朔后。此风古时极盛,现在穷乡僻壤依然可见。? ? 01:01 回复45 楼(8) The question she flunked on was: &What is the Constitut 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answer she gave was: &A boa t.&? ?她答错的一道题是:&美国宪法*是什么? 她的回答却是? ?冯卓 15 位粉丝&一条船。&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指美国宪法, 但它也 是美国历史上著名战舰&宪法号&的英文名字。? ? 01:02 回复46 楼(9) 'When we alighted at this door, a dispute arose with t he driver of the cabriolet-'. A loud scream from his wife, a t the mention of this word, rendered all further explanation i? ?naudible.?冯卓 15 位粉丝&我们在门口下车的时候,跟那单马双轮车*车夫发生了 一点争执,&说到单马双轮车的时候,他的妻子发出了一 声又高又尖的叫唤,使得下面的解释都听不见了。 ?*单马双轮车是出租马车里&最没有派头&的,所以说不 得。 (译文在此采用脚注, 解释了为什么一听到 cabriolet, 他的妻子就会发出一声尖叫。 19 世纪的英国, 在 只有地 位低贱的人才会坐这种马车。在这儿,丈夫不慎说漏了 嘴,爱好虚荣的妻子觉得蒙受了耻辱。)? ? 01:02 回复47 楼(10) this will not be finished in the first one hundred d All ays. Nor will it be finished in the first one thousand days, n or in the life of this Administration, nor even perhaps in ou? ?r life-time on the planet.? ?冯卓 15 位粉丝所有这一切都不会在第一个一百天*内完成, 也不会在 第一个一千天内完成,不会在本届政府内完成,甚至也 不会在我们这一辈子完成。 *原指美国总统福兰克林?罗斯福执政后推行&新政&的第 一个一百天。? ? 01:02 回复48 楼(11) At all events the war has done one good thing for us. It' s smashed up the power of the aristocracy. The Boer War st arted it, and 1914 put the lid on.? ?不管怎样,战争还是为我们做了一件好事,就是把贵族? ?冯卓 15 位粉丝势力一扫而光。布尔战争开始对它有所触动,而 1914 年的世界大战终于使它荡然无存。 *布尔战争: 年英国人与布尔人之间的战争。? 01:02 ?回复49 楼第 5 课 翻译技巧--释义 释义(paraphrase)是指舍弃原文中的具体形象,直接解 释出原文的意思。在翻译一些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词语? ?(如成语、典故)时,如果直译不能使译入语读者明白? ?冯卓 15 位粉丝意思,而加注又使译文太噜嗦,并且原文重意不重形、 重意不重典时, 可采用释义法。 它既可使译文简洁明了, 又不损害对原文信息的传达。例如: as drunk as a fiddle r 酩酊 mǐngdǐng 大醉 (在古英格兰,民间小提琴手在公共场合为 舞蹈伴奏,人们往往以酒酬谢,因此往往会喝得大醉.后人 用此成语时,常常重意不重形与典,因此,不必直译为 &像 小提琴手一样酩酊大醉&,采用释义法即可.) paraphrase [ 'p?r?freiz ] ? n. 释义;改述;演释曲 fiddler [ 'fidl? ] ? n. 拉提琴的人;小提琴手;骗子;游荡者 酩酊 mǐngdǐng as rich as Croesus 十分富有(Croesus 是公元 6 世纪小亚细 亚吕底亚国王,十分富有.如直译为 &像科里瑟斯一样富 有&,倒让读者十分费解,因为读者不知 &科里瑟斯&为何许 人, 并且后人用此词时,常常意重于典,所以不如释义为 & 十分富有&, 简单明白.) Croesus [ 'kri:s?s ] ? n. 克里萨斯王(吕底亚国最后一位国王);大富豪 bring down the house 全场喝彩(不能直译为 &把房子都弄 倒了&) (1)It's not easy to become a member of that club-they wa nt people who have plenty of money to spend, not just ever y Tom, Dick, and Harry. 要参加那个俱乐部并非易事――他们只吸收手头阔绰的 人,而不是普通百姓。 (Tom, Dick, Harry 都是英美常见的人名, 这里泛指任何 人,相当于汉语中的&张三、李四、王五&。所以,这里 不宜直译为&汤姆、迪克、哈里&。) (2) A Red Light for Scofflaws 玩忽法令之风不可长! (这是美国 Time《时代》周刊 1983 年一篇文章的标题。 red light 本意是红灯,指停车信号、危险信号。文中指 出美国社会中蔑视法令的现象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必须采取措施加以制止。译成&玩忽法令之风不可长&一 目了然,言简意明。) (3) As with Black Power the burgeoning Red Power mov ement has two components, one cultural, the other politica l. 象黑人权力一样,正在蓬勃兴起的印地安人权力运动包 括文化运动和政治运动两个部分。 (这里 Red Power 显然是从 Black Power 黑权主义, 黑权 运动]类比出来的。如果译者不释明其义,而直译为&红 色权力&,读者定会把它理解为&红色政权&或&**党权力 &。)? ? 01:07 回复50 楼(4)Our son must go to school. He must break out of the p ot that holds us in. 我们的儿子一定得上学,一定要出人头地。? ?(&break out of the pot that holds us in&,重意不重形,译? ?冯卓 15 位粉丝为&出人头地&比&打破这个把我们关在里面的罐子&意思 来得明白简洁。) (5) Like many other Southerners, I came to seek my fort une in one of those pot-at-the-end-of-the-rainbow factorie s along Euclid Avenue. 像许多其他的南方人一样,我也来到这儿,沿着尤克利 德大道的那些根本不可能给我们提供工作的工厂找工 作,做发财梦。 (根据英语传说, 如果人们找到了彩虹与地面交界之处, 并在那儿挖掘,就会挖到一罐金子。但这只是人们的幻 想,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此处重意不重典, 自然这里 pot-at-the-end-of-the-rainbow factories 是指那些 根本不可能给南方人提供工作的工厂。) (6) The study had a Spartan look. 书房看起来很简朴。 (古希腊斯巴达人以生活简朴而著称。可看出,此处重 意不重典,所以只用翻译出其意。) Spartan [ 'sp:t?n ] ? adj. 斯巴达的;斯巴达式的 ? n. 斯巴达人;勇士 (7) When I go around on speaking engagements, they al l expect me to assume a Quaker-Oats look.我应邀外出演 讲时,他们都指望我摆出一付毫无表情、一本正经的面 孔。 (Quaker-Oats 是欧美一种有名的麦片商标, 商标中画的 老头模样毫无表情,我国读者对此并不熟悉。因此,此 处意重于形,翻译时得采用释义手法。)? ? 01:08 回复51 楼(8)Early Reagan was a mirror image of early Carter.里根 上台时在做法上跟执政初期的卡特毫无二致。 (a mirror image 如直译为&镜子里的形象&,就让人感到? ?非常别扭,远不如&毫无二致&自然。)? ?冯卓 15 位粉丝(9) She scolded her maid and was as cross as two sticks. 她骂斥自己的女仆,而且脾气非常不好。 (如直译为&像两根棍子一样暴躁&,让人不知所云,并 且此处重意不重形,翻译时只好采用释义法。) (10) Up Broadway he turned, and halted at a glittering ca fé, where are gathered together nightly the choicest product s of the grapes, the silkworm and the protoplasm. 他拐到百老汇路上,在一家灯火辉煌的饭店前停下来, 那里每晚汇集上好的美酒、华丽的衣服和有地位的人 物。 (文中 the choicest products of the grapes, the silkworm an d the protoplasm 如直译为&葡萄、 蚕和原生质最精良的产 物&,难令读者明白其意。这里,grape(葡萄), silkwor m(蚕), protoplasm(原生质)属于修饰学上的提喻(sy necdoche),用原材料分别指它们的制成品――酒、衣服 与人。翻译时只得舍弃原文形象,直接释明其意。) (11) Little in his childhood suggested he would someda y become a bridge across Latin and Anglo cultures. 他童年时代没有表现出他会成为沟通拉丁文化与英国文 化的桥梁。 (Anglo culture 如直译为&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则不够 通俗,典型的英国人常常也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人 &。) (12) Words are not themselves a reality but only represen tation of it, and the King's English, like the Anglo-French o f the Normans, is a class representation of reality. 单词本身并不是客观物体,只不过是代表客观体而已; 像日尔曼人的盎格鲁法语一样,标准英语也是一种代表 客观体的语言。 (King's English 不能直译为&国王英语&,它是指标准英 语,相当于汉语中的&普通话&。) (13). The young girl thumbed her way to the passing cars. 那个年轻的姑娘站在路边不停地向来往的汽车摆动着竖 起的拇指表示她要搭车。 (thumbed her way 为英语手势语,意为 &站在路边向来往 的汽车摆动着竖起的拇指表示她要搭车&,在汉语中没有 这种手势语,翻译时只有采用释义法,以便让我国读者明 白其意.) (14). At 19 he had commenced one of those careers attracti ve and inexplicable to ordinary mortals for whom a single b ankruptcy is good as a feast. 他 19 岁时就已经走上了一条在普通人看来是极富吸引 力而又不可理解的道路,普通人认为,只是一次破产就 叫人够呛了。? ? 01:10 回复52 楼(good as a feast 如直译为 &像丰盛的宴席一样好&,意思正 好反了.直接释明其意 &叫人够呛&,地道通顺.) (15) She and her mother are as like as two peas.? ?她和她母亲长得一模一样.? ?冯卓 15 位粉丝(as like as two peas 不能译为 &像两颗豌豆一样相似&) (16) Look at the chaps in politics and business, whose whol e lives were passed in skating on thin ice, and getting knigh ted for it. 试看那些政治上和商业上的家伙们, 他们整个儿的生活 都是在风险中度过的,可是都因此封了爵. ( skating on thin ice 如直译为 &如履薄冰&, 让人产生谨小 慎微的联想, 与原意不符, 故译其意 &在风险中度过&.) (17) Mr. Kingsley and his Red Brick boys will have to lo ok to their laurels. 金斯利先生和他那些二流大学的学生们必须小心翼翼地 保持已经取得的荣誉。 (Red Brick 又称 Red Brick Universities,指英国除牛津、 剑桥大学以外的其他地方性二流大学。因其建筑主要是 红砖砌成,不象牛津、剑桥的建筑均为古色古香的石块 所建成,故得此名。 (18) Clearly a tug of war over key policies continues betwe en the pragmatic and ideological camps. 不言而喻,注重务实的和强调意识形态的两大营垒还会 在重大政策上争吵不休. (tug of war 本意为 &拔河&, 在此处为比喻用法, 指 &双方 势均力敌,争吵不休&, 直译显然不妥, 故采用释义法.) 第 6 课 翻译技巧--增词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翻译时常常有必 要在译文的词量上作适当的增加,使译文既能忠实地传 达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又能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但 是增词必须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非增加不可的词语。增 词一般用于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为了语法上的需要;二 是为了意义上的需要;三是为了修辞上的需要。? ? 01:10 回复53 楼一、为了语法上的需要 英语中没有量词,汉译时就得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增加合适?的量词。例如: (1) To the east and the south a faint pink is spreading. 东南方呈现一抹浅红,正在向远处扩展。 (2) The sun rose thinly from the sea.? ? ?冯卓 15 位粉丝一轮红日从海边淡淡升起。 (3) A stream was winding its ways through the valley into the riv er. 一弯溪水蜿蜒流过山谷,汇到江里去了。 (4) I was extremely worried about her, but this was neither the pl ace nor the time for a lecture or an argument. 我真替他万分担忧,但此时此地既不宜教训她一番,也不宜 与她争论一通。 (5) It was a nova! 这是一颗新星! 英语动词有时、体的变化、有语气,而汉语动词却没有对等 的表现形式,翻译时常常须增加一些表示时体和语气的词才 行。例如: (1) I had imagined it to be merely a gesture of affection, but it se ems it is to smell the lamb and make sure that it is her own. 原来 我以为这不过是一种亲热的表示,但是现在看来,这是为了 闻一闻羊羔的味道,来断定是不是自己生的。 (2) I was, and remain, grateful for the part he played in my releas e. 我的获释是他成全的,对此我过去很感激,现在仍然很感 激。 (3) The old man said, & They say his father was a fisherman. May be he was as poor as we are.& 老人说:&听人说,从前他父亲是个打鱼的。他过去也许跟我 们现在一样穷。& (4) The old man had taught the boy to fish and the boy loved hi m. 原来老头儿已教会了孩子捕鱼,所以孩子很爱他。 (5) English prose is elaborate rather than simple. It was not alwa ys so. 现今英国散文华巧而欠简朴,过去却并非总是如此。 英语的可数名词有单复数之别,汉语则没有。翻译时常常有 必要增词以便传达这一含义。例如: (1) The lion is the king of animals.狮子是百兽之王。 (2) I saw bubbles rising from under the water.我看见一个个水 泡从水下升起。 (3) The very earth trembled as with the tramps of horses and mur mur of angry men. 连大地都震动了,仿佛万马奔腾,千夫怒吼。 (4) The mountains began to throw their long blue shadows over t he valley. 群山已在山谷里开始投下蔚蓝色的长影。 (5) An individual human existence should be like a river-small a t first, narrowly contained within its banks, and rushing passionat ely past boulders and over waterfalls. 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比作一条河流:开始身躯很小,两岸之间 非常狭窄,水流湍急,冲过砾石,飞下悬瀑。 英语中常用省略句,翻译时要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作些适 当的增补。例如: (1) I judge I would saw out and leave that night if pap got drun k enough, and I reckoned he would. 我猜那天晚上爸要是醉得够厉害的,我就可以锯完那个洞钻 出去,我算计着他是会醉得够呛的。(增补 he would 后省略 的成分) (2) She ate little. Food sickened her, and I think much of life to o. 她吃得很少;她厌恶食物,我觉得她也厌恶生活。 (3) When I turned around, John was grinning, expectant, studyin g my face intently to see if he had pleased me. He had. 我转过身,只见约翰正咧着嘴笑,满脸期待的神情;他热切 的目光想从我的脸上探明他是否博得了我的欢心。他确实博 得了我的欢心。(增补 he had 后被省略的部分) (4) Courage in excess becomes foolhardiness, affection weaknes s, thrift avarice. 勇敢过度,即成蛮勇;疼爱过度,即成? ? 01:10 回复54 楼溺爱;俭约过度,即成贪婪。(增补被省掉的 in excess beco mes)? ? ? ?冯卓 15 位粉丝二、为了意义上的需要 英译汉有时有必要增加合适的动词、形容词或副词,使译文 意思明确,例如: (1) When I came to I was in the water, swimming automaticall y, though I was about two thirds drowned. 当我清醒过来时,发觉自己在水里,虽然浸得半死,却本能 地浮着。(增补动词)(原文虽然没有&发觉&,但译者根据上 下文增补了它,使译文意思更加明确、表达通顺。) (2) He doubtlessly expected hugs, tablefuls of food, tears, laught er, and conversation followed by more conversation, then hugs a nd more hugs all over again, without end. 毫无疑问,他以为会有热烈的拥抱,满桌的食物,激动的泪 水,欢乐的笑声,一段接一段的谈话,一次又一次的拥抱, 没完没了。(译文中增加了三个相应的形容词,形象地描绘 出他想象中的欢乐场景, 使意思更加明确, 表达更加生动。 ) (3) In the evening, after the banquets, the concerts and the table t ennis exhibitions, he would work on the drafting of the final com munique. 晚上在参加宴会、出席音乐会、观看乒乓球表演之后,他还 得起草最后公报。 (4) These soon told her,… how easy it was and how little it interf ered with life's affairs to go and see one's grave. 这些人不久便告诉她…去看自己亲人的坟墓是多么容易,几 乎一点儿也不妨碍日常生活。 (5) The sky is clear blue now the sun has flung diamonds down o n meadow and bank and wood. 此时已是万里蓝天,太阳把颗颗光彩夺目的钻石洒向草原, 洒向河岸,洒向树林。 有时为了意思明确还必须增加合适的名词或是重复同一名 词,例如: (1) These early cars were slow, clumsy, and inefficient. 这些早期的汽车速度缓慢,行动笨拙,效率不高。(译文中 在形容词前分别加上了三个名词,既使译文意思明确,又使 它形成四字词组,匀称整齐。) 英语中有一些由动词或形容词派生来的抽象名词,翻译时也 可根据上下文在其后增加适当的名词,使译文意思明确、符 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例如: darkness 漆黑一团 madness 疯狂行为 complacency 自满情绪 backwardness 落后状态 (1) After all preparations were made, the planes were flown acros s the U.S. to San Francisco.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以后,飞机就飞越美国去旧金山。 (2) Recourse to arms is not the best solution to a quarrel betwee n countries. 国与国之间的争端诉诸武力,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有时也有必要增加适当的连词,例如: (3)Without a sense of your fault, how can repentance and amend ment be expected?如果对自己的错误都不认识,怎么能悔恨 和改正呢?(增补&如果&使得原含蓄条件句中的隐性含义明 白无误。) 三、为了修辞上的需要 为了使译文优美自如、活泼生动或是得到强调,有时有必要 重复某些词语或是增加适当的描述词、语气助词、重叠词、 承上启下的词、概括词。例如: (1) Poor little tender heart! And so it goes on hoping and beatin g, and longing and trusting. 可怜这温柔的小姑娘,一颗心抖簌簌的跳个不停,她左盼右 盼,一直想念情人,对他深信不疑。 (译文并没有将&hoping a nd beating&简单地译为&盼望着、跳动着&,而是增加了一些描 述性的词语来描写少女思念情人的心情,使人如见其人、如 听其声,产生了一种可触可摸的立体感觉。) (2) Their host carved, poured, served, cut bread, talked, laughe d, proposed healths. 他们的主人,(又是)割啊,(又是)倒啊,(又是)上菜啊, (又是)切面包啊,(又是)说啊,(又是)笑啊,(又是) 敬酒啊,忙个不停。(增加语气助词和概括词语) (3) Only very slight and very scattering ripples of half-hearted ha nd-clapping greeted him. 欢迎他的只有几下轻轻地、零零落落、冷冷淡淡的掌声。 (叠 词) (4) And her thoughtfulness! If the night was anyway cold or we t or windy there was sure to be a little tumbler of punch ready fo r him. 她多体贴啊!要是哪天夜里较阴冷、潮湿、或是刮风,她必 定要斟好一杯混合甜饮料,等着他来畅饮。(原文 And her tho ughtfulness!是个感叹句,翻译时增加了副词&多&、语气助词& 啊&,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句式和语气。)? ? 01:13 回复55 楼【感觉两本书好象发串了,转发至此结束】? ? ? ?冯卓 15 位粉丝? ? 01:38 回复 56 楼(8) The question she flunked on was: &What is the Constitution o f the United States?& The answer she gave was: &A boat.&? ? ? ?冯卓 15 位粉丝她答错的一道题是: &美国宪法*是什么? 她的回答却是&一条 船。&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指美国宪法,但它也是美 国历史上著名战舰&宪法号&的英文名字。 (9) 'When we alighted at this door, a dispute arose with the dri ver of the cabriolet-'. A loud scream from his wife, at the mentio n of this word, rendered all further explanation inaudible. &我们在门口下车的时候,跟那单马双轮车*车夫发生了一点 争执,&说到单马双轮车的时候,他的妻子发出了一声又高又 尖的叫唤,使得下面的解释都听不见了。 *单马双轮车是出租马车里&最没有派头&的,所以说不得。(译 文在此采用脚注, 解释了为什么一听到 cabriolet, 他的妻子就 会发出一声尖叫。在 19 世纪的英国,只有地位低贱的人才会 坐这种马车。在这儿,丈夫不慎说漏了嘴,爱好虚荣的妻子 觉得蒙受了耻辱。) (10)All this will not be finished in the first one hundred day s. Nor will it be finished in the first one thousand days, nor in th e life of this Administration, nor even perhaps in our life-time o n the planet. 所有这一切都不会在第一个一百天*内完成, 也不会在第一个 一千天内完成,不会在本届政府内完成,甚至也不会在我们 这一辈子完成。 *原指美国总统福兰克林?罗斯福执政后推行&新政&的第一个 一百天。 (11) At all events the war has done one good thing for us. It's sm ashed up the power of the aristocracy. The Boer War started it, a nd 1914 put the lid on. 不管怎样,战争还是为我们做了一件好事,就是把贵族势力 一扫而光。布尔战争开始对它有所触动,而 1914 年的世界大 战终于使它荡然无存。 *布尔战争: 年英国人与布尔人之间的战争。
更多相关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terry fox run 广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