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c理论中设备设施人类寿命理论极限有哪种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LCC理论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的应用
简要介绍了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并将LCC理论引入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指出了LCC理论用于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作用、意义及必要性.阐述了LCC理论用于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基本思路.
Zhou Laisheng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天水,741000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对设备经济寿命算法的反思和修正
Cost,简称LCC),也被称为全寿命周期费用,它是指产品在有效使用期间所发生的与该产品有关的所有成本。LCC理论常用于设备经济寿命的分析,该理论上世纪80年代初进入我国,目前在设备选型、维修决策、更新改造、维修费用控制等方面有较多应用,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费用单元、数据处理、预测模型、管理应用等方面。对于该理论的基础,寿命周期的算法,它的公式简单,业界基本不持异议,然而恰恰是核心的算法方面,该理论存在重大缺陷。
设备周期费用,可以分成三个基本部分,一是设备一次性购置费,二是设备历年维持费,三是设备更新时余有的残值。其中维持费是指为满足生产运转,必须持续地为设备提供维护、保养、小修、动能等方面服务,该费用随设备劣化趋势发展而逐年递增。
一、传统设备经济寿命算法
设备经济寿命计算的基本数学模型见下图:
该图中公式部分省略了设备残值,如果考虑设备残值,我们有下面公式:
T为设备的使用年限;
K为设备购置费;
MJ为设备第J年所用的维持费;
LT为设备使用到T年末时的残值;
AC为使用到T年末的年平均使用成本。
设备经济寿命计算的核心内容是确定设备的经济寿命周期,对此有两种意见,对应两大类算法:一个是寿命周期成本最低法,见上式;一个是寿命周期利润最高法,略。如果我们再考察资金的时间价值,又可以形成两大类算法:一个是静态分析法;一个是动态分析法。不管是任何算法,计算的逻辑结构是一致的。如果总的生产周期不是预先被限定的,而是持续进行的,那么我们或者是根据年均成本最低确定设备寿命周期,或者是根据年均利润最高确定设备寿命周期。我们下面来看看,各类常见算法的特点和缺陷。
1、低劣化数值法:
T为设备的经济寿命
P为设备的购置费
L为设备报废的残值
M为每年递增的维持费
低劣化数值法是寿命周期成本最低法的一种简化,可以套入公式直接求解,计算简单,早期资料中介绍较多。这种方法需假设维持费和时间是线性关系,假设设备的残值是一个定值,即把设备更新时的残值等同于设备最终报废时的残值,它的假设条件多,误差较大,而且这种方法只能作静态分析,实际工作中利用不多。
2、寿命周期成本最低法(列表法)
由于公式本身包含多个变量,不能利用公式直接求解,实际计算都是采用列表法,逐年预测维持费,逐年判断设备残值,比较不同使用年限下的年平均成本,并选取最小值,计算较繁复。在计算逻辑上,它实际上是一种孤立的、静止的看待问题的方式,它认为设备的经济寿命是由设备自身决定的,这台设备的经济寿命是多少,只和本台设备的制造和使用有关。它是在未来使用对象、使用条件完全不变的情形下,比较该设备在不同寿命周期下成本的一种方法,当未来设备发生变化时,结论显然是错误的。
现在很多资料,介绍了对继续使用旧设备、大修、更新三种设备使用方案的评价方法,也就是分别计算这三种情况下的年平均使用成本,哪种方案成本低就选哪个。表面看来,我们考察了新设备未来年均使用成本的变化,考察了大修,考虑更周到,但是实际上这是一个逻辑性错误。这三种方案本身就代表了变化,不符合年均使用成本的应用前提,我们怎么可以做相互比较?举例来说,如果是现有使用中的设备,它的寿命周期的总使用成本=该设备当前的残值-该设备未来更新时的残值+该设备今后发生的维持费,我们假设到第N年末是该设备的经济寿命,那么在第N年末前面的每一年,对当期的设备评价中年均使用成本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对于同一台设备,由于我们给出的评价时间段是不同的,所以每次得到评价结果也是不同的,每一次评价得到的更新时间完全不一致,这显然是荒唐的。
3、动态分析法
静态分析方法确定的使用成本是绝对成本,由于企业更关注利润,所以设备经济寿命分析多采用动态分析法。所谓动态分析法就是考虑设备资金的时间价值,按利率进行费用换算,把每一年发生的费用都折算成当前费用,它是一种相对成本的考察方法。我们当前设备经济寿命的基本算法是年均使用成本最低法,这种算法是不能够进行折现的,业界对此认识存在重大失误。我们举例来说,任何一台设备都会发生维持费,由于资金的时间价值,所以同样的一笔维持费,由于所处的时间段的不同,评价完全是不同的,距离当前时间越近的维持费,对于评价的影响结果越大,距离当前时间越远的维持费,对于评价的影响结果越小。事实上完全可能出现如下的情况,如果我们今天采用动态分析法,评价一台设备的经济寿命,这台设备的经济寿命是20年;如果是我们10年后评价这台设备,也采用动态分析法,这台设备的可能马上就应该更新。说的再具体一些,就是相当于我们当年买一台设备花了很多钱,其中的一笔钱是我们预提的维持费,其产生的利息足以支付今后任何维持费,所以即使今后某天产生的维持费非常高,但是因为它距离今天很远,当年投入所产生的利息足以应付,所以这台设备可以无限期使用下去,完全满足动态分析法的计算原则,当然这也是荒唐的。
错误的根源出在了我们把成本和利润混为一谈。动态分析的对象是一种相对成本,它考察的实质上是利润意义上的成本,是一种资本性成本。利润是可以折现的,但是已经折过现的利润,再拿来做年度平均,就失去评价的意义了。我们或者评价折现后的利润,或者评价年均利润,但是我们不能够把这两种评价方法叠合在一起。
4、寿命周期利润最高法
这种算法的逻辑结构和最低成本法是一致的,所以存在同样的计算缺陷:一个是不可以使用传统的动态分析方法;一个是使用对象、使用条件不能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更新前后的设备要保持完全一致性。由于这种算法本身就是针对了设备的变化,所以该算法在原理上是不能成立的。我们举个例子,二台同样的设备,我们组合到了一起,变成了一台设备,利润也增长了两倍,我们和过去的设备比,当然评价结果比过去的设备要高,但是实际上两者都是一样的,评价结果和实际不符。
二、设备经济寿命的新算法
设备经济寿命是从利润的角度看待设备使用成本,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通过年均使用成本最低方式确定设备经济寿命,而是要通过年度使用成本最低方式确定设备经济寿命。设备不是根据年均使用成本最低进入设备更新期的,而是根据设备当前发生的费用高低进入设备更新期的,换句话讲,即使这台设备的年均使用成本很低,但是只要这台设备当前年度的维持费用足够高,我们一样需要对设备实施更新。
实际计算中,我们要了解尚未更新的设备本年度发生的维持费是多少,并且和更新后的新设备做比较,看看延迟一年更新,前后两年的差别到底在哪里。如果我们不更新,支出部分:我们将多支付该设备当年的维持费。收入部分:1、由于新设备被延迟一年使用,等于将新设备的使用寿命延长了一年,我们将多收入新设备全寿命周期一年的平均使用成本费用;2、由于新设备投资延迟一年,我们将多收入新设备总使用成本一年期银行利息收入;3、由于旧设备残值收入延迟一年,在不考虑前后两年残值变化的条件下,我们将少收入旧设备残值一年期银行利息收入。
确定设备更新时机时,我们有如下等式:旧设备当年的维持费用=(1+K)&(新设备的购置费+新设备预期的累积维持费-新设备的预期更新时的残值)/新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K&旧设备残值(注1:K是一年期银行利率;注2:新设备所有发生的费用需要做折现处理)。上述公式,只要我们做同样的条件假设,它就可以转化成低劣化数值法,可见这种算法在数学上是成立的。如果新旧设备更新前后创造的利润发生了变化,我们有如下等式:(1+K)&(新设备的购置费+新设备预期的累积维持费-新设备的预期更新时的残值)/新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K&旧设备残值-(1-K’)&新设备较旧设备年均利润增加值(注3:设新设备预期寿命是N年,K’是第N年的折现系数)。等式左项小于右项,说明尚未到更新时机。
新算法的主要优势有:
1、克服了传统算法的逻辑性错误;
2、不需要列表计算,对数据的依赖量小,计算量也小;
3、既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又考虑了设备更新前后利润的变化,结果更准确;
4、旧设备残值取利息、新设备残值做折现后,两者对计算结果影响都较小,故新算法对残值评估要求不高;
新算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于新设备各类费用的估算,实际上也是建立在长期经验和数据积累基础上的,只不过我们可以把它抽象了出来,预先分类,套用现成数据。
2、对于新设备预期使用年限,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企业的系统工程,和产品寿命或企业战略有关,不单单是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可以决定的事情。
3、对于旧设备当年的维持费,由于数据的随机性,所以仅凭当年实际发生的维持费用作为计算依据是片面的,实际应用中要注意用预测手段做趋势分析,并且这个维持费呈上升趋势。
三、设备经济寿命概念的局限性
全寿命周期费用的计算,只是用于确定设备最经济的使用年限,并不代表设备完全没有使用价值,不意味着设备一定要报废。企业的最高目标是利润,只要这台设备还能挣钱,原则上设备都可以一直利用下去,不管这种方式是经济的、还是不经济的。我们传统意义上使用的设备,需要提取设备更新的折旧费用,以保证今后生产的延续性,但是很多企业可以使用淘汰设备进行生产,不一定需要提取更新的折旧费用。不同的成本模式对企业利润有决定性影响,所以设备经济寿命也有自己适用的环境和使用条件,不能一概而论。
2013、12、30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LCC: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的利器
LCC: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的利器
日 11:34&来源:&作者:胡启明
  ■胡启明  今年6月,宇通客车联合米其林轮胎和菲亚特动力科技率先在行业内发布LCC战略并开始实施LCC工程,这对目前似乎陷入发展困境的国内公交客运市场来说,有如一声春雷打破沉闷,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业内专家对此纷纷给予很高评价。   ■LCC出身不凡
  LCC(全生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简称LCC),也被称为全寿命周期费用,最早由美国国防部于上世纪60年代末正式提出并率先使用。当时,美国国防费用预算受到国会制约,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美国国防部提出武器系统采购的LCC理念。LCC是指政府为了设置和获得系统,以及系统一生所消耗的总费用,其中包括开发、设置、使用、后勤支援和报废等费用。
  在此之前,美国国防部对武器系统费用的定义主要是单件产品的成本,也就是主要考虑生产单件武器装备所需的费用。以后,随着武器性能的不断提高,不但武器系统的研制、生产成本日益提高,而且由于武器装备的日趋复杂、精密,对使用与维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促使武器系统的使用与维护费用上涨。1962年,在美国国防部的报告中披露:1961年美国国防预算至少25%用在维修费上,并且得出结论,认为把全部寿命周期内的维护费压缩到最低才是产品研制的基本思想。 
 在这种情况下,单件武器系统产品研发、生产成本已不足以说明武器系统总费用的高低,人们也不能再把武器系统的研制费、采购费、使用与维护费分割开来考虑,而必须把这几项结合起来,作为武器系统的全寿命周期费用进行总体考虑。 
 1966年6月,美国国防部开始正式研究LCC,并在1970年开始使用LCC评价法,要求武器系统的使用部门在作出采购决策时,不但要考虑是否买得起,更要考虑在整个寿命周期内是否用得起。为了配合LCC评价法的实施,美国军方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包括有关标准、规则、通稿及手册,使有关规定和方法更加具体化,并且从研发就开始重视可靠性、维修性和综合后勤保障,通过改革维修措施和淘汰使用维修过高的陈旧设备等手段,实现LCC 的有效应用。   ■LCC试水中国客运  
 LCC理论在我国的应用,最早是从设备采购开始的。1987年,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成立了LCC专业委员会,致力于推动LCC理论方法的研究和应用。1990年11月,LCC专业委员会召开了首届学术会议。1999年1月在北京举办了影响较大的LCC全国讲习班,特邀了英国、挪威、美国等国的专家来华讲课,效果明显。截至2005年8月,LCC委员会已举办了六届全国学术年会,并组织LCC论文交流,发表论文3000多篇,为推进我国LCC理论研究作出了积极贡献。 
 尽管我国全寿命周期成本技术的应用和研究起步很晚,但取得了很好成绩,在不少军用和民用单位得到应用并取得了成果。在军事领域里,国军标“装备费用—效能分析”以及军队使用标准“武器装备寿命周期费用估算”已分别在1993年和1998年颁布实施。在民用企业、高校中也有不少单位正在积极研究和应用LCC技术。 
 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到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我国要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进行科技创新,降低成本,因此,LCC技术显得愈来愈重要。但目前LCC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很不平衡,如上海的电力、钢铁、船舶、医药、纺织等行业应用开展较好,其他行业差距较大,且有些行业尚处于空白。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就可想而知了。LCC理念在客运行业的创新实践,再次给国内LCC的应用注入强劲活力。6月4日,宇通客车联合米其林轮胎和菲亚特动力科技等配套企业共同发起LCC战略,并在全国范围内启动LCC工程,全面服务客运企业,帮助他们降本增效。  
据宇通相关负责人介绍,宇通实施LCC战略的最初因素,来自于海外市场。在欧美、新加坡的客运公司在采购时都会要求客车企业出具长达17年的LCC成本分析报告,并通过试用阶段的数据跟踪来矫正,这让宇通认识到实施LCC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 
 反观国内,我国客运成本居高不下,客运业发展一度陷入采购成本的怪圈。因此,宇通客车联合米其林轮胎、菲亚特动力科技等身处客车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将海外经验与国内客车现状相结合,借助宇通实施的路谱采集、车线匹配、解决方案、试用培训、签订协议和跟踪回访LCC 工程六步法,创新地将LCC理念应用于与客运企业的合作中,力图提供质量上乘的客车及其配套服务,全面降低客运企业运营成本。
责任编辑:赵岩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汽车报》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汽车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相关文档
|||||||||||||||||||||||||||||||||||||||||||||||||||
新闻热线:010-
发行热线:010- 广告热线:010-
举报电话:010-
网站支持:010-
投稿信箱:
..京公网安备号.&&.站长统计 ALEXA
Copyright (C) 2002-. 汽车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设备寿命周期理论的意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设备寿命周期理论的意义
上传于||文档简介
&&设​备​寿​命​周​期​理​论​的​意​义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理论的发电企业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山东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理论的发电企业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
【摘要】:近几年有关电厂建设项目后评价问题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但由于我国电力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起步较晚,理论体系尚不完善,评价理论和方法还有待不断充实和发展。而电力建设项目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因此,加强对电力建设项目后评价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对已完成的电厂建设项目进行科学的评价,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分清责任,在以后的电厂项目建设中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这些都是我国当前电厂建设中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
本文针对发电企业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简称LCC)理论为基础,通过对项目规划、决策、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直至退役等全过程的成本分析,探讨对发电企业建设项目后评估理论和方法的补充与完善,特别是在项目财务经济后评价部分考虑如何引入LCC的思想和内涵,并对比分析引入LCC的项目后评价与常规后评价在评价思想、指标内涵、数据取值、评价结论等方面的差异。国外实践证明,推行全寿命周期管理能够为企业节约可观的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由于生产准备和后评价工作是实现资产在全寿命周期范围内管理闭环里的主要阶段,因此,在对投资项目进行后评价时引入全寿命管理的思想和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是针对发电企业建设项目后评价的评价内容和常规方法,主要运用当前通常采用的逻辑框架法、对比法、成功度法以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法对发电企业建设项目从项目建设过程、项目建设效果和效益、项目影响、项目目标实现与可持续性四个方面进行后评价的探讨。
(2)重点针对项目目标和效果评价内容,以LCC理论为基础构建发电企业建设项目财务和经济后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探讨运用LCC理论进行发电企业建设项目财务和经济后评价时需要考虑的具体问题。
(3)结合具体的发电企业建设项目进行后评价研究,并对比常规方法和采用寿命周期成本法两种情况下对发电企业建设项目后评价结果的差异。
(4)有关的结论和建议。
本文所做的将LCC思想和理念引入发电企业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尝试和探讨在方向上是合理的,但由于时间、精力和个人水平的限制,对问题的剖析和研究还比较浅显,就本文的工作而言,实证分析只是对这种尝试和探讨的验证,目前还不足以实用化,今后还需要更进一步地深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F224;F285;F426.61【目录】:
摘要8-10ABSTRACT10-12第1章 绪论12-14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2-13 1.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3-14第2章 理论综述14-32 2.1 现行发电企业建设项目评价的内容14-20
2.1.1 项目实施过程后评价14-17
2.1.2 项目绩效和影响评价17-19
2.1.3 项目目标实现程度和持续能力评价19-20
2.1.4 项目建设的经验教训和对策建议20 2.2 现行发电企业建设项目后评价的一般方法20-25
2.2.1 逻辑框架法20-21
2.2.2 对比法21-22
2.2.3 成功度法22
2.2.4 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22-23
2.2.5 内容和方法的应用23-25 2.3 现行后评价内容及方法的不足以及引入LCC的必要性25-26 2.4 LCC研究现状26-32
2.4.1 国外研究现状26-29
2.4.2 国内研究现状29-32第3章 引入LCC的发电企业建设项目后评价探讨32-40 3.1 发电企业建设项目寿命周期的具体阶段32-33 3.2 引入LCC的发电企业建设项目后评价33-37
3.2.1 决策阶段33-34
3.2.2 设计阶段34-35
3.2.3 实施阶段35-36
3.2.4 竣工验收阶段36-37
3.2.5 运营维护阶段37 3.3 发电企业建设项目LCC的构成及指标体系37-40
3.3.1 建设项目LCC的分类37-38
3.3.2 发电企业建设项目LCC的构成38
3.3.3 发电企业建设项目LCC指标体系38-40第4章 发电企业建设项目评价的实证研究40-61 4.1 实证研究对象基本情况介绍40-41 4.2 常规方法后评价及结果41-56
4.2.1 项目实施过程后评价41-45
4.2.2 项目绩效和影响评价45-50
4.2.3 项目目标实现程度和持续能力评价50-51
4.2.4 项目综合后评价51-56 4.3 引入LCC的后评价及差异分析56-61
4.3.1 项目后评价调整56-57
4.3.2 引入LCC的项目后评价57-59
4.3.3 相对常规方法的后评价结果差异分析59-61第5章 结论61-62参考文献62-64致谢64-65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5-66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清文;[J];今日山西;1998年03期
梁新怀;[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2年10期
李季;[J];互联网周刊;2003年45期
陈建华,周浩;[J];企业经济;2004年06期
胡效雷,卫志道;[J];电力安全技术;2005年05期
孙琳;;[J];审计与理财;2005年S4期
董毅;潘冬;;[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5年12期
唐军生;;[J];广西电业;2006年06期
钟殿连;;[J];广西电业;2007年05期
丁乐群;周波;王艳波;;[J];电力技术经济;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牟维春;韩吉亮;;[A];第四届全国设备管理经验交流研讨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万娜;;[A];北方省市自治区会计学会第二十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徐圣哲;;[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马永珍;;[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万君民;;[A];湖北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科研成果汇编()[C];2001年
;[A];电子信息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专集[C];2009年
李永臣;李慧芳;;[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刘晓林;;[A];2009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09年
杨道辉;;[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信息化专委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梁水;;[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公司财务部副主任 范斌;[N];华东电力报;2009年
谭浩俊;[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叶檀;[N];现代物流报;2009年
王冰凝;[N];华夏时报;2010年
李松战;[N];洛阳日报;2010年
新华社记者
张兴军 单纯刚;[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杨沛洁 实习生
聂瑞涵;[N];平顶山日报;2010年
杨沛洁;[N];平顶山日报;2010年
本报记者  徐万国;[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孙向方;[N];西南电力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霞;[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张明辉;[D];吉林大学;2012年
费智;[D];江苏大学;2011年
俞萍萍;[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杨文升;[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张晓东;[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张立辉;[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刘敬山;[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张昕;[D];上海大学;2011年
冯义;[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忠卫;[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李松柏;[D];吉林大学;2010年
钱伟斌;[D];浙江大学;2005年
周洁;[D];浙江大学;2006年
刘鹏;[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陈启构;[D];浙江大学;2006年
王磊;[D];武汉大学;2005年
白银浩;[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胡博;[D];山东大学;2011年
何紫薇;[D];东南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的理论寿命 的文章

 

随机推荐